“谁在那里!”紫嫣登时面色微变,朝着我身后的某个方向,厉声怒喝道。

我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喝声一惊,下意识地转首去看,紫嫣却是比我更快,脚底如踏轻云,转瞬间己迫到眼前,紫嫣轻哼一声,纤秀若蹙的眉尖挑动,右掌五指蜷曲,疾速向那团黑影抓去。

那团影子躲避不及,只闻吃痛地低低“哎哟”一声,人己被紫嫣擒住,紫嫣掌下猛然施力,竞是将那人从角落里拖了出来,直直地甩在了地上。

这一切都发生在眨眼之间。我看着紫嫣,她刚刚擒人的手法,目光凌厉,既狠又准,分明就是身怀武功,哪有半分娇滴滴、柔弱弱的嫔妃的样子。对此我倒也不惊讶,我身上的武功招式皆是源自凌波舞,当年她教我凌波舞时,也教了阿紫,所以对于她会武功,我丝毫都不会觉得奇怪。

紫嫣那一甩的力道不轻,借着殿中明亮的灯光看去,那个正躺在地上呻吟的人,穿着普通宫女的服饰,仔细看去面生得很,好像从未在冰璃宫中见过。

“这人我似乎从未见过。”我轻言道。

紫嫣与我相觑一眼,她神色一严,冷峻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快说!”

一问之下,紫嫣气势凛冽逼人,若是一般小宫女早就吓得心胆欲碎,她面容晦白却还镇定,艰难地从地上爬起,一只手颤颤地摸到耳后,“撕拉”轻微一声,将一片薄如蝉翼的物什,贴着脸颊撕下来。

我和紫嫣见之一惊。

那名宫女不是别人,而是据搜宫的太监说,早己闻风而逃的女医晦奴。

“晦奴?”我难以置信地看着她,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晦奴那张焦黄的脸上密布着亮晶晶汗水,她跌倒在内殿的地上,驼背佝偻得越发厉害,深陷的眼窝周围的薰黑之色也显得更浓重。我想起薛旻茜提起晦奴时,那种嗤之以鼻的神色,说她生得怪异,一看就是妖邪之人。薛旻茜的话虽是尖酸挖苦,但晦奴的样子,让人看了还真是有些骇然。

晦奴喘过一口气,道:“娘娘莫担心,刚刚好多太监涌进来搜查,我易容成宫女的模样,不起眼地扎在人群中,总算是避了过去。”

我想起在太极宫中,奕槿逼问我,是否晦奴是奕析刻意安排到我身边,平日里思忖着这晦奴定是有些来历。原本以为她己见机逃出宫去,此刻见她显身,于是问道:“晦奴,你老实说,是谁安排你进宫来的?”

晦奴捋了一把额上的汗,道:“是韶王,清虚子对素魇束手无策,中途弃而不治…而我钻研素魇己久,得出一些解救之法…后来韶王通过太医院首脑周鉴大人,将我引荐到你身边…”

晦奴说话时声息颇急,一番话说得断断续续地,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令人听着糊涂,但也大致明白了些。

三年前,我性命垂危,就连清虚子都说“这命治不得了”。当众人都近乎绝望,而晦奴就在那时候突然出现,堪堪救回了我的命。我当时就觉得此事蹊跷,只是这晦奴出现得过于巧合了,现在想想,原来竟是如此口

晦奴紧紧地盯着我脸上的表情,道:“当年韶王为了救你,曾数次南下寻求素魇之解。”

我清苦而笑,眼眶酸涩得发痛。她的声音因气息急迫而愈加显得粗嘎难闻,心间仿佛有把生锈的钝刀在来回地磋磨,钝重的麻木中渐渐地撕扯出尖锐的痛楚。

我想起听身边的宫人说过,当年清虚子救治我时,不慎用药过度,致使药性反噬,心智受损,所以醒来之后对前事一无所知。

我那时不记得以前的事,所以奕槿趁机对我隐瞒了往事,捏造颜相义女的虚假身份,让我心甘情愿地留在他身边,做他的宸妃。

三年前,我若是死了也就罢了,谁知天意难测,偏偏让我活了下来。我失忆后,因为对往事的懵懂无知,所以我根本觉察不到痛苦。但是,这三年来,承受着痛苦的人却是他。

一夕之间,己是沧海桑田。当年我被人偷偷带离王府,等他再找到我。我的身份却从他的妻子,成了他的皇嫂。世事变幻无常,再相见时,面对我们彼此尴尬的身份,面对我己失忆的现实,他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将所有的感情统统压抑在心底。

我终于懂得,那日在上林苑最初相见时,他的唇际若有若无地含着一抹稀薄的笑意,看似风轻云淡之下隐藏了多少苦涩。

而那时,樱若稚子无知,调皮地腻在他怀中撤娇,声音甜脆地对他说着,那是皇伯的宸妃娘娘。曾经亲近到密不可分,却被当成陌生人一样介绍,我真的无法想象他当时的心情。

他为了救我,数次南下寻求素魇之解。却因此受到朝中重臣的弹劾,怀疑他暗中与定南王来往,甚至参与滇南叛乱,被人借机诬陷于不忠不义的境地。

我感到心口的疼痛愈加明晰,脚步趔趄着朝后退了一步。一日之间,几遭惊变,大起大落,我的心神几乎损耗到极限,摇摇欲坠着支撑不住,胸臆间气血翻涌,顺着肠腔灼热地滚上来,险些就要一口喷出。

“姐姐!姐姐!”紫嫣瞥眼瞧见我的脸色不对,冲上来一把扶住我,让我慢慢地坐下。

晦奴半跪在地上,搭手为我把脉。紫嫣一边忧心着我,一边将晦奴上上下下打量了个透彻。晦奴像是察觉到紫嫣清亮而犀利的目光,凛然道:“慧妃有什么想要说的?”

紫嫣清冷而笑,眼眸间流露出一簇摄人的寒光,“韶王安排你到姐姐身边,这话不假,但你究竟是什么人!素魇是何等毒物,非凤祗族内之人,连名字都不会知晓,更何况是解救之法,说!你与凤祗何有渊源?”

面对紫嫣的逼问,晦奴的神色却是从容不迫,依然泰山不动地为我把脉,她皱着眉,徐徐道:“因今日屡受刺激,所以才会加重病势。”

紫嫣何时被人这般轻慢过,不由心生恼意,冷声叱道:“本宫在问你话,你难道没有听到!”

晦奴目若寒星,神情冷静,皴裂干燥的唇角勾起一缕轻嘲的笑意,“你既然要口口声声地提起‘凤祗’,就不要在我面前再自称‘本宫’。”

紫嫣被她无端堵了一句,脸上颇有几分怏怏之色,正要发作,听到外面有黄缃的声音传来,压得很低,道:“娘娘,时辰差不多了,咱们得赶紧回漪澜宫去,要是被人发现,可就大事不妙了!”

未问出结果,紫嫣虽不甘心,但是眼下情势所迫,也顾不得自己逞一时意气,毕竟擅自看管被禁足的嫔妃,在宫中乃是重罪。紫嫣看了我一眼,起身要朝外面走去。

紫嫣直起身时,身上披着的常玉色竹纹长衣拂动,略略翻起底下掩着的衣袖。我低头时,似乎看到有模糊的红痕在袖底一闪而过,而晦奴正是半蹲在我身前,她面色微变,应是比我看得更清楚、

“等等。”我朝紫嫣道,伸手握住了紫嫣的右臂。

“晤。”紫嫣眉心一蹙,口中忍不住轻呼,如是痛极的样子。我将她袖子挽起,洁白如雪藕的一截手臂,赫然就是三道血痕,血迹已凝结,伤口有些深,每一道都足有二寸长,像是被什么锋锐的利爪给抓伤,仿佛是无瑕霜雪染了血污。

 “这是怎么回事?”我焦急问道,若非无意间发现,我还不知道紫嫣身上有伤。

紫嫣蔑然一笑,道:“不过就是在太极宫外,被一只畜生抓伤了,小事而己,姐姐无需担心。”寻常女子爱惜肌肤,不肯有分毫毁损,紫嫣手臂上被抓了这样深的三道伤口,她却是一副无关紧要的表情。

她说完还冷峭地“呸”了一声,玩味笑道:“也只有畜生才有那么尖利的爪子。”

黄缃在外面催得紧,紫嫣说完就要走出去,晦奴缓缓地站起来,目光直直地盯着紫嫣,遽然冲着她喊出一声:“琅儇!”

晦奴的那声“琅儇”喊得我心神一惊。

而紫嫣背影蓦地一怔,转过身来,齿间如森森积雪,问道:“你到底是谁?有什么资格直呼我的名讳!”

听紫嫣这样说,晦奴神情反而一松,笑出两声,“你果然就是琅儇,我想着姥姥既然将‘琅嬛’之名给了她,就一定会将‘琅儇’给你。”

姥姥当年取的两个名字皆是大有深意。琅嬛,本意为天帝藏书的仙间,至美至善,至高至极,寓意胸纳无限韬略,心囊九重宇落,而琅儇,儇是为聪灵黯慧之意。

紫嫣的脸色愈发沉冷,眸心隐然如寒凝的剑光出鞘,晦奴“呵呵”而笑,泰然自若道:“琅儇你刚刚问我‘有何资格’,我是姥姥的卜姽婳乩 ,你说我有资格吗?”

此言一出,我与紫嫣齐齐震惊。

“你!?”紫嫣抬起手指着她,绝美的面容间掠过诧异之色,她看向我,我亦是惘然摇头。

此时,黄缃的催促声再次响起,比前两回急切,眼下情势己是迫在眉睫。

“你快走罢,再不走怕是真的来不及了。”晦奴神情从容,她孤瘦的身影,背对着紫嫣,幽幽说道:“琅儇,你命中注定有一劫难逃,你要小心,小心…”

晦奴发出的声音虚虚邈邈,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奇诡之意,我莫名地觉得心惊胆寒,而紫嫣却是冷哼一声,根本不以为然,玉色的裙裾在地上一扫,己是阔步走了出去。

颜倾天下 清商惊落怎堪恨7

太后的病势堪堪地遏制住。经过有心人的暗中操控调度,那晚在太极宫中发生的所有事严禁再被提起,而那道太后亲自赐死宸妃的懿旨,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我被禁足于冰璃宫中,但我还是皇宫中尊贵的宸妃,高居妃位,宠遇优渥,一如往昔,当着一名锦衣玉食的囚犯。这宫中,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对宸妃是彻彻底底地冷淡下来了。

当初,筹备己久的封后典礼的遽然取消,令六宫揣测不己。虽立后不成,但是皇上对宸妃依旧疼爱,只是宸妃冷冷地不肯待见。

上回被九公主说出我曾经远嫁的往事,奕槿认为是他对我隐瞒在前,是他对不起我,所以无论我怎样对他,他都忍耐着,竭尽一切努力想要与我和好。但这回不同,奕槿现在对我失望至极,我何尝不是对他失望至极。我们之间,除了欺骗,除了怨忍,除了恨意,己经是走到一无所有的地步,再绝无复合的可能。

然而,可笑的是,他依然保留着我宸妃的身份,他不会再宠爱我,但也绝不会废去我宸妃的名分,只是将我囚禁在冰璃宫中,任由我自生自灭了罢。

湛露姑姑用新鲜的蛋清调和几味化瘀驱肿的药材,再加入微量冰片,为我日日敷面,脸颊上的掴痕很快消了下去,开镜时看到半边白皙莹洁的脸颊,以手覆上时温润如玉,已是好得一点痕迹都无。

“皇上那日是怎么了,朝娘娘发这般大的怒气,若是以往,连弹娘娘一根指甲都舍不得。”湛露拿着犀角梳为我理着头发,口中碎碎地念着,“晚上时,慧妃娘娘不顾禁令,冒险到冰璃宫中看望娘娘,慧妃娘娘行事素来有胆识,但将老奴吓得不轻,要知道如果被上头发现,慧妃娘娘的日子怕是难过了。”

“姑姑,不要说了。”我黯然道。

湛露轻叹口气,知我心绪不佳,也就噤了声不再说话。

宫人自戕乃是大罪,玉笙触柱而死。紫嫣为此着实费了一番心力,将她的尸身托运出宫,在城郊择了处地方给好好安葬了。我见不到玉笙最后一面,唯一能做的就是双手合十地为她祈祷,祈求她生魂安息,也祈求上苍垂怜,让她的下一世平安和乐,不要再有那么多跋涉和苦难。

一日,宫中静悄悄地。我披衣坐在窗前,庭院中花木扶疏,绿玉藤萝缠绕着花障如瀑布密密虬虬地一泻而下,其间点缀着一蓬蓬雪自橙花,恹恹娇弱地盛开着,如白茫茫的星子零零点点。酷暑刚过,秋凉新临,自积玉湖引来一脉清泉活水注入环绕廊前阶下,流波潺湲,水声溅溅,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抬头看到一两只橘红、碧绿的小小鸟雀,栖息在藤萝花障上,探出尖尖黑色的喙去啄那些碧玉般的叶子,如此清静安恬的景象,颇有三分江南幽雅清致的意境。

“娘娘,太后身边的高嬷嬷来了。”忽然听见有人通报,回首看到,帘笼被撩起,从外头走近来一人,正是高嬷嬷。

高嬷嬷着一身木兰青暗花双绣绫衣,衣饰简约,除却领下的衣领上系着一颗珍珠扣子,别无装饰,半见花白的头发挽着老银镶珠簪子,落落大方地站在那里。

“娘娘怎么来了?”我看向她,淡淡说道。

高嬷嬷是太后最亲近信任之人,既然她亲自来了,我知道她定然有话要说,于是挥手屏退了一干服侍的宫人。

“唉。”高嬷嬷不禁叹气,我妃位尚在,论宫规她还是要尊称我一声“娘娘”,高嬷嬷走近我身旁,感慨道:“虽以前有几回见到,但这三年来,老奴还是第一次单独来看娘娘。”

听她话语拳拳,我亦是被触动几分情肠,问道:“嬷嬷今日来,可有什么话要说…”

高嬷嬷轻轻握住我的手,她看着我,一双眸子因看惯风霜是非而澄得愈加深澈,沉叹道:“娘娘,您不要怪太后狠心,那一晚,太后并非真的要置您于死地,只是…只是…”高嬷嬷张口欲言,却是怎么都说不下去。

“嬷嬷…”我晨起时服的药,腥苦的味道还未散去,说话时舌尖有锐利的触感。

“娘娘若能体谅,莫钻牛角尖就是最好。”高嬷嬷乌翠的眉毛间夹着几簇自色,稀稀疏疏地,她道:“娘娘知道那时的情势,太后若要在您跟韶王之问择其一,她没有办法,必须要选择保全韶王,而牺牲你。”

“我知道的。”我微微阖眸,四个字悠悠地自唇间吐出,“毕竟太后是韶王的生母。”

“且莫说亲生不亲生,就是自小就带在身边,一贯视如己出地对待着,那也是有感情在的。” 高嬷嬷突然低哝了一句,她的这句话来得有些奇怪,我却只当她是在说奕槿,合宫尽知,奕槿的生母温懿太后盛年早逝,当年皇后过世时,太子尚年幼,而那时,当今太后还是先帝的德妃,是为皇后亲妹,太子交与德妃抚育,而德妃凭着出身王氏,又是先皇后的妹妹,更兼之抚育太子,名正言顺地成为皇后,执掌凤印,母仪天下。

高嬷嬷轻咳两声,不着痕迹地将刚刚的话遮掩过去,道:“韶王自不用说,皇上虽不是太后所出,但老奴看着,这么多年当是与亲生的无异,手心手背都是肉。先撇开这太后的身份不说,单单作为一个母亲,她当然不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为了你而起冲突。”

“娘娘心里清楚,太后秉性向来温厚宽容,绝非是严厉冷刻之人,但前些日子,因着九公主的事大受打击,身体失于调养,脾气也不免急躁了。”高嬷嬷的声音柔和而笃定,就这样牢牢地迫住我,她道:“太后她是害怕啊,她害怕皇上和韶王,会像当年的先帝和晋王那样…”

己经是入秋的时节,我却是仍然觉得窗外蝉音嘈杂,那些扇着金属光泽硬翅的小虫子,攀附在树梢上,“吱吱呀呀”地不住地叫着,密不透风地,像是下着一场潮湿沉闷的雨,将肺部最后的一口清新的空气都给生生地逼了出去,让人觉得窒息。

手指下意识地攥紧,素白的指甲越发显得毫无血色,我的唇艰难地几经嚅动,终于说出口道:“太后怕我会像我的母亲浣昭那样?”

这一句话问出口,我已然感到身上忽地脱力,一时间疲惫都连指尖都抬不起来。

高嬷嬷点点头,微微沉吟道:“当年就是因为浣昭夫人,致使先帝与晋王兄弟失和,情势愈演愈烈,最终引发成一场宫廷兵变。承运先帝爷就是在那时候驾崩,当时晋王身死,晋王全府遭难不说,更是连坐发落了一大帮朝中重臣,那种惨厉祸事万万不能再有第二次!”

高嬷嬷似是不忍心再看我,她眼底隐然含泪,如是极为沉痛的样子,道:“你莫怪那日在太极宫中,太后不由分说地就要赐你死罪。要知道太后这一辈子,最最见不得这种事了!”

她的最后一句话,如锥子般一击一击地打在我心上,我想起当初太后赐我白绫的时候,她冷峻如冰的眼眸中,隐着一丝飘忽不定的神情,那样犀利而深邃的眼神像是在看我,更像是穿透了我在看另一个人。

太后当着皇上和韶王,当着后宫嫔妃,一字一顿,肃然高声道:“宸妃惑乱宫禁,离间皇族骨肉,祸心包藏,其罪当诛。”

这刻,我猛然惊醒,或许太后当时并不是在看我,或许太后口中的“惑乱宫禁,离间皇室骨肉”也不全是说给我听,真正让太后痛恨得欲以一缕白绫将其绞杀的人,是我的母亲,慕容浣昭。

“太后是容不下我了?”我只是枯坐着,有我的母亲慕容浣昭在先,太后断断不会容许我成为第二个。

二十九年前,也就是承运帝末年暴发的那场宫廷政变,最终以先帝诛杀晋王于观贤殿而告终,先帝继位后,下旨被褫其王位,其梓宫不得停入皇陵飨食香火,后世皆以“隐”称之。直到轩彰六年的时候,太后亲自向奕槿进言,大概是皇族之中雍雍睦睦,兄友弟恭,方是德处其厚,善得其位,其意要善待血脉相连的族人,所以奕槿依从太后之言,广施隆恩仁泽,重赐隐王“晋”字敕封。

但是我尚有一事未明,听高嬷嬷的言下之意,似乎当年之事对太后的刺激极大,将近三十年后,仍是耿耿于怀,所以那日在太极宫中,不问事情经由,就态度强硬地要将我赐死。但是,太后当年乃是先帝的德妃,纵然亲身体会到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酷烈,但也不至于因这件事,让她原本温绵的性格偏激到如此地步。

时隔多年,太后亲自为晋王求得赦免,此事表面上看是太后宅心仁厚,但若要仔细深究下去,不免觉得其中或许另有隐情。

我想起宫中的一些零碎的流言蜚语,被宫人在私下隐秘地,窃窃地交谈着。心中蓦地讶异,此事绝不是高嬷嬷口中寥寥几句可以诉说得完全,却是一时琢磨不透。

我定一定神,笑着道:“嬷嬷,我记得年少时,只道家母与太后的私交还不错,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怨结。”

高嬷嬷一愣,朝天颐宫的方向望着,良久未再说什么。她眉心紧紧蹙着,沉郁郁的如山峰迭起,喃喃道:“其实这也难怪太后。若不是浣昭夫人,晋王也不会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一府家小都难以保全,就是嘉瑞大长公主殒身北奴,也是因浣昭…”

“慢着!”听到“嘉瑞”二字,我陡然一惊,按捺不住地出声问道:“纵然家母于晋王一事,确实难辞其咎,但嘉瑞大长公主又干家母何事?”

世人皆知,嘉瑞大长公主曾嫁与北奴王耶历歌珞,十年后病逝北地。而我的母亲,自从成为丞相夫人,就一心留在丞相府相夫教子,莫说是帝都城,就连相府也极少出去,她们两人之间可谓是隔着千山万水,哪里还会有什么牵连。

面对我的质问,高嬷嬷唇角溢出一抹苦涩的笑意,叹道:“外头都说公主是病逝的,但是公主自幼身体康健,不同与一般弱智女流,怎么可能好端端地就急病而亡,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公主的过世,绝非表面上所说的‘病逝’那么简单。”

我感觉一股阴阴的凉气附在背脊上,一点一点地渗进体内,缓缓地将我整个人都凉透。那些隐晦至极的前朝旧事,原本早就湮灭在滚滚的历史风尘中,如今被再次提起,直让人愈发觉得扑朔迷离,故人远逝,而真相如古井上斑斑驳驳的锈苔,残损不堪,谁又分辨得清。

这时,高嬷嬷蔼然一笑,“老奴刚刚失言了。都是上一辈人的事了,那些话娘娘听过就罢,用不着认真往心里去。”

我掐一掐手心,朝她露出一个极恬淡宁静的笑容,宛若如玉堆雪的梨花琼琼初绽,轻轻问道:“那么,娘娘觉得我是否该死?”

我的这一句话,让高嬷嬷的神色霎时变得惶恐,她寂然片刻,重重叹道:“老奴知道,你跟浣昭夫人是不一样的。”

“是么?”我浅笑如雾,不以为然地应了一声。

“老奴情知不是你的过错,但是你跟当年的浣昭夫人太像了,容貌很像,就连所在的处境也是一模一样。”高嬷嬷拍拍我的手背,她摇着头,不由唏嘘道:“太后这回病倒,因忧心九公主是一层,但泰半是因为韶王。你是不知道,那晚太后的旧症心绞痛发作,却是执意不肯就医,将太医全部轰出去,那些太医们皆是奉皇命而来,谁敢这时候离去了,只得在天颐宫的外殿满满地跪了一地,而太后唯独召了韶王入内,盛怒蓬蓬地,问了好一会的话,最后气得连茶盅子都砸了…”我怔怔着,抬首漫目看着富丽堂皇的殿脊,绘制着翱翔九天的青鸾图案,那般的气势仿佛要冲破画壁的拘束。心里有着庞大的悲和痛,在一箭之地中狼奔豕突,刹那间,抑制不住地,深埋着的灰暗的凄苦与无奈就汹涌而出。

“太后让我死,可皇上偏偏让我活着。娘娘,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我目色炯然地看住她,手指一根一根地绞在一起,像是绞着自己的一颗心。

高嬷嬷面容露出凄然之色,如零落在秋风中一片发黄的残叶,“老奴晓得娘娘的苦,但夹在中间的,谁又是不苦…”

她的话说得我心底触动,我一时忍不住,伏在她怀中低低地哭起来。我心里酸痛得紧,眼眶仿佛是被洒了盐粒,干涸了,痛起来像是细针在密密地扎着,却流不出一滴眼泪来。

高嬷嬷拂着我鬓角的发丝,她紧紧咬着牙关,迸出一句话道:“若是皇上能废除妃位,倒还不至于如此…”她的叹息如秋末清冷的寒霜,“可怜的是韵淑郡主还那么小,她是最无辜的,大人们之间的事,怎么都不应波及到她。”

“樱若?”我口中轻吃着这两个字,猛地从高嬷嬷的膝上直起身,我己顾不上自己的痛苦与软弱,一时整个心间都塞满了那个年仅五岁的孩子。我扯着她的衣角,急切地问道:“樱若,樱若她现在怎样?”

奕槿现在己经认定了,樱若就是我和奕析所生的孩子。以他向来高傲自矜的性格,他无法容忍我与奕析之间的那段过往,又怎么可能容忍这个小女孩的存在。樱若她会怎样?我真的不敢想象。高嬷嬷看着我,欲言又止。她将目光从我身上移开,将心肠一硬,说道:“娘娘权且先顾好自己,太后会尽力护着郡主。”

“稚子无辜。”我直直地挺着身子,默然说道,窗外白幽幽的橙花看得我眼睛发刺,一簇一簇地掩在碧绿中如同针芒。纵然千般万般地放心不下,唯今之计也只有如此。

高嬷嬷踌躇良久,她的眼神如深秋潭水般敛郁而明透,道:“娘娘担心郡主,那么韶王呢?”

我轻啮着唇,最终狠狠心,将近乎垂在衣裳前襟的头再摇了摇。我的脸紧紧地贴着她身上的衣料,声音极细,仅够我们两人听见,我道:“娘娘不该这样问我,至少在冰璃宫中不该。”

高嬷嬷毕竟是聪慧之人,即刻领会了我的意思。我被禁足在冰璃宫中,这宫里宫外的防守比以前加强了不知几倍,有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有多少双耳朵在听我们讲话。不出所料,我与高嬷嬷今日所说的话,不到日落时分,就会一五一十地被人回禀到奕槿那里。

刚刚提及樱若的时候,我如此略略过激的反应,恐怕对她有害而无益。而现在,我不能,也不敢再问起他,我怕我会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致使奕槿对他愈发不满,我更怕我会因此而害到他。

“娘娘,好好静养着身体。”高嬷嬷使劲握了一下我的手,有意无意地将声音放得高了些,老奴是太后的人,等过些日子再来看望娘娘。”高嬷嬷微微而笑,她的后一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我知道她要告辞,也认真不挽留,说了些虚场上的客套话,就让侍女送高嬷嬷出去了。

颜倾天下 清商惊落怎堪恨8

就这样,伴看隐忍和煎熬,轩彰十二年的秋意愈发浓重下来。

自从那次被端雩刺激之后,我又连番承受打击,身体原本就孱弱,不堪重负之下,最终还是病倒了。宫中的太医既要顾着太后,又要顾着我,不得不两头忙碌。晦奴现在己经不能再用女医的身份出现,易容成一个不起眼的小宫女留在我身边。她心知寻常的太医根本医不好我,一个个也不过是为着交差,所以她时常暗中为我诊治。

我这次病倒,奕槿一回都未曾来看过我。冰璃宫中的宫人对此议论纷纷,底下时而也悄悄地说着,宸妃上次发病时,皇上来看得莫说有多殷切,就算国事繁忙,每日也要遣身边的亲信来看一遭。可现在,皇上是一步都不再踏进冰璃宫。

不同与那些人的叹惋不已,我却是凉薄地想着,其实我与奕槿不相见是最好。且不说我因玉笙惨死一事,宁愿此生都不要再见到他。纵然见了,我们之间也是无话可说。

因为我尚在禁足中,其余嫔妃一概不得探视,除了高嬷嬷持有太后手谕,偶尔来上几趟,至于紫嫣和凝玉她们,虽对我的近况忧心忡忡,无奈却是见不到。

终日咳嗽不止,痰壅淤塞,有时还会咳出丝丝鲜血。这一季的秋风凉起,我的病也是益发厉害起来。

那日高嬷嬷再来时,我正好刚服过药,慵慵地倚在紫檀木折枝梅花贵妃榻上,肺部觉得火烧火燎般的灼痛。我低头猛咳了一阵,手掌捂住口,唇齿间弥漫开淡淡的腥味,拿绢子一拭,一抹嫣红的血迹横在洁白的绢子上。

一人蹑手蹑脚地走上前,为我披上一件青碧色的绫纱斜襟旋裳。我感到肩膀上有轻柔的一物落下,极是熟悉地,竟是一时忍不住,脱口而出道:“玉笙。”

我急着转过身,看到为我披衣的人是晦奴,心间不由一黯。但随即又笑自己真是糊涂了,玉笙在那一晚就己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怎么可能还在我身边。

高嬷嬷见了眼前一幕,轻轻的叹息声如鸟翅的落羽,她道:“娘娘又想起玉笙姑娘了。”

我无言,而晦奴默自摘了两朵杭白菊调着冰糖泡茶,将茶盏递给我,我浅呷了一口,顿时一股甜丝丝,混着花朵的芳香在喉咙中化开,将药的苦涩和血的腥气冲淡了许多。

“玉笙姑娘己经去了,娘娘再伤心也要保重着自身。”高嬷嬷柔言劝道,她原是留意不到晦奴扮成的小宫女,倒是我刚刚错口唤出的一声“玉笙”,让她多看了晦奴两眼,微疑道:“这位姑娘是谁?可是新近提拔到内殿来服侍的?老奴之前从未见过。”

我“唔”地应了一声,不想让高嬷嬷因此怀疑到晦奴的身份。晦奴神色镇定,机灵地答道:“回娘娘,奴婢原先在漪澜宫中供职,后来慧妃娘娘将奴婢给了宸妃娘娘,方才到的这冰璃宫。”

 “哦。”高嬷嬷点点头,宫中素闻慧妃御下有度,既然是慧妃,于是就放心地不再追问。

“娘娘这些日子到底是委屈了。”高嬷嬷道,她环视四周,依然是锦殿玉堂,衣食用度也分毫未损,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透出萧索冷清之意。

我浅笑着摇头。

高嬷嬷在我身前的绣墩上坐,略略挨近我说道:“娘娘,太后撤销了那道赐死的懿旨,不过看眼前的情势,这禁足怕是一时半会解除不了。

她的这话我是意料之中,淡淡道:“以前是关在皇宫中,现在是关在冰璃宫中,说穿了又有什么两样,这禁足不解除也罢了。

我怕高嬷嬷听着寒心,于是朝她展颜一笑,“宫中有的是锦上添花,却难得雪中送炭,娘娘能在最落魄的时候,看我这么几趟,我己是很满足了。

高嬷嬷见我话语之意消沉,顿了一顿,由衷地感慨逆:“慧妃与娘娘是表姐妹,数十年的亲戚情分。据说那日慧妃极力为娘娘辩白,不惜数次触怒皇上,可见危难关头显真情,这话真的不假。”

见高嬷嬷提起紫嫣,我微微颔首,却是未说什么。

高嬷嬷脸色凝重,她接着说道:“静妃虽然仅是娘娘的义妹,但她待娘娘也算是有心了。” 这些天,静妃日日一直在天颐宫,苦苦哀求太后收回成命。太后只说让静妃回去,安份得不要管这些事。可是静妃偏偏不肯听,太后不答应,她就一直跪着。静妃的体貌看似柔弱,这性子中却有一分倔强。前一日,静妃从午间不合眼地跪到后夜半宿,整个人都险些要虚脱过去。老奴看在眼里,却也是心疼。”

关于凝玉的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心中有些感念,但肺部火烧般的灼痛,让我开口说每一句话都吃力无比,定定神,问道:“那晚前往行宫去请太后的人也是凝玉?”

高嬷嬷将头一点,道:“老奴记得当时夜深,太后都安置了。忽然听到外头传报,抬头就看见静妃神色惶恐,浑身衣衫湿淋淋地跑进来口她什么都不说就一头跪倒在地上,求太后赶紧进宫救命。”

高嬷嬷黢黑的瞳仁中含着点惊佩的神情,尽管此事有违宫规,但她还是按捺不住地啧啧遒:“宫中都说静妃性格过于柔顺安静,就连太后也曾有过这样的话,她说静妃虽是个老实可靠的,只可惜性子太懦。但万万想不到那晚就是静妃,出宫去请来太后,这份胆量多少人都比不上。”

我静静地听着,脸色并不见有几分欣然之色,问道:“当时,皇上严令诸妃将太极宫之事知会太后,但凝玉违抗皇命不说,还擅自出宫。那她现在怎样?可有人为难她么?”

高嬷嬷闻言鼻息一沉,说道:“太后发下话来,不准再拿此事追究静妃。但太后毕竟病着,有心无力,不能一概都护全了。静妃在宫中,多多少少要受到些刁难和排挤,这也是免不了的。”

“罢了,都是我拖累的她们。”我双眸微瞑,心事黯淡,如湍流激浪中渐渐淹没的一叶孤舟,崩断了桅帆,无声无息地沉溺到底。

高嬷嬷爱抚地拂了我削瘦的肩膀,“竟是这样瘦了。”她不想我心绪郁结,眼角的鱼尾纹舒舒地展开,和颜笑道:“暂不说这些了,老奴告诉娘娘一桩喜事,娘娘的义弟就要成亲了。”

我闻言勾起唇角,漾开如春日薄阳般轻暖的笑意,这笑是由内心发出,道:“是吗?颜澈和芳芷最终共结连理,这真是好事。”

“颜公子和芳芷小姐的事,全赖着娘娘操心。”提起喜事,高嬷嬷的神情也开朗昂扬了三分,眉心却是染着一点愁容,“是娘娘一手玉成,但可惜娘娘无法亲眼看到。”

我眼神澹然,含着漠漠的一缕笑,多少隐晦藏在里面,如浮在风中的一小朵轻薄如雪的飞絮,映着浅金的日光被风一扑一扑着,飘飘忽忽地有些看不清。

我与奕析到了今日这一步,或许已是再无路可走;紫嫣的性子过于刚绝和倔强,拘囿在红墙碧瓦、粉黛修罗中的一生,看似呼风唤雨,锦绣着身,但谁知掩藏在背后的牺牲和艰辛;而凝玉,单纯柔弱得宛若一株经历不起尘世是非的秀丽藤萝,仿佛生来就不可能适应这暗箭周藏的深宫,如此一来不得不说是可惜了。

世间不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此生奢求不到,但愿颜澈和芳芷能够得一个圆满。

“婚事虽是我促成,但今后的日子都是他们的,能不能亲眼看到又有什么要紧。”我仰首道。

高嬷嬷似是感怀,与我絮絮地再说了一会话就去了,看着她苍老得有些伛偻的背影走远,我缓缓地摊开手指,掌心中赫然有三处月牙般的红印,深得要沁出血来,都是被我自己狠心掐出来的。与高嬷嬷说话时,我竭力逼迫着自己,不要去问起他,但凡关于他的事,一分一毫都不可以,若是忍不住,我的手指就蜷曲着狠狠地掐掌心,直到尖锐如针的痛楚,疼得思绪都模糊起来。只有这样,才会让我短暂地忘却他,继续维持风轻云淡的表情,跟高嬷嬷说着一些无关之事。

我知道只要高嬷嬷还再来,就说明太后尚有能力护住他,就说明他还平安无事。我想起在太极宫中,我们之间隔着那么多,那么多繁杂纷纭的人影,近在咫尺的距离,却是硬生生地站成了遥不可及的天涯。

或许,当我拖着那条即将结束我生命的白绫,与他擦身而过的一刻,抬首的罅隙,我们彼此相望的匆匆一眼,压抑着无数的情,无数的恨,无数的缺憾,无数的欲说还休,成为了我们此生最后的诀别。

百尺红墙之内,隔断的是永生不见。

我愈加觉得心如刀剜,我的手颤颤地抵住心口,剧烈地咳了起来。我一壁用绢子拭去唇畔的血迹,一壁起身朝寝卧的内室走去。

“出去,全部出去。”我强忍着不适,朝那些恭谨地站着的宫人们道,他们都依言退了下去。

我的后背靠着床壁一点点滑下来,直到整个身体都无力栽倒在柔软如云的丝衾上。恍惚间,有只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肩膀上。

“琅嬛。”她喉音低沉而深敛。

琅嬛,听到这个熟悉且陌生的称呼,我感到浑身霎时都耸然一惊,混沌迷濛的头脑中像是被人骤然塞进一大把碎冰,碾压着,滚转着,那种近乎冻裂的冰冷,倒是让我很快冷静下来。那是我的另一个身份,不管我内心是抗拒还是接受,命运都会将琅嬛之名强加给我。我不仅是颜卿,我还是琅嬛。

我抬首,看到正是晦奴,念及前事,悠悠舒了口气道:“高嬷嬷刚看出些端倪,幸好及时圆了过去。”

晦奴淡然一笑,神情不以为然。

我慢慢地抱膝坐在床榻上,眼神清明剔透地上下打量着她,问道:“你真的是姥姥的卜姽婳,扶乩?”

她点头,那样的回答简洁得连“是”都省略了。

我的目光未从她身上移开半寸,冷笑道:“既然是姥姥调教出来的姽婳,身一上的功夫理应不俗,为什么你会如此不济,那日就连紫嫣都招架不住。我知道紫嫣同我一样,年少时未习武,却阴差阳错地从凌波舞中学会了许多招式,后来经人指点方练成武功。虽说胜过寻常人远矣,但到底是比不得姽婳功力深厚。”

扶乩恻然一笑,朝我伸出一双瘦骨嶙峋的手,皮肤皴裂,指甲根根都透出诡异的黑紫之色,其状恐怖,让人简直不敢再看第二眼,而她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看,脸上带着一抹玩味的欣赏,“武功么?其实同这副皮囊一样,早就废了。”

扶乩的声音平缓却带着一丝凄冷,我的心陡然搐动一下,纷乱如虫翅地生出不好的预感,“为什么会这样?”

她转过头去,沉吟着,似乎并不想回答。在她要走开的一刻,我忽然上前捉住她的手,那样的触感就像是握住枯萎的落叶,干硬的叶脉历历凸起,而水分完全丧失后的叶子,脆薄得一碰就会碎。

“你是卜姽婳,我记得你以前并不通医术。”我心间一层一层漫上凉意,想到当年药石无灵之际,正是扶乩巧施精妙医术,将性命垂危的我救了回来,空惘的脑中敏锐的一道毫光掠过,难道…难道…

我终于涩声道:“你变得现在这个样子,是跟我有关么?”

扶乩的身影僵滞一下,平日里微驼的背竟是挺直了几分,她背对着我,我看到她此刻的表情,只看到她双肩微弱地搐动一下,长长地唤出一声:“琅嬛。”

其实我己是隐隐约约地有些揣测到,却只想听她亲口说,眼下扶乩不肯承认,但看她这样的反应,看来的我的猜测是确信无疑了。

“为什么?”我依然还是抱膝而坐的样子,却莫名地感到累,轻轻道:“我值得你这样吗?”

我与玉笙之间是主仆,我的母亲和姥姥系出伏眠王室,归根结底,我亦是扶乩的主。但玉笙跟我是二十多年相伴相守的情份,情义深厚远非寻常人可以想象,所以看到玉笙为我而死,我震惊万分,但到底是震撼多,而不是惊讶,因为我知道,玉笙一定不会背叛我,她会以死来成全对我最后的忠心。

但是,我跟扶乩之间不同,我于伏眠感情一贯淡薄,就算是从前,我与她也并未可以生死依附的深交,纵然是为主尽忠,她也断断没有理由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

“我不值得你为我如此。”我眸色宁远,如若天际衔着一帛清浅的流云,稀薄得近乎一种坦白和认真,说道:“扶乩,可有什么事情是我不知道的?”

她的双手颤巍巍地捂住了半张脸,像是在极力地克制着,“琅嬛,你不要再问了,一切都是我甘愿的。”

我神色平静地看着她,嘴中呓呜出的声音带着一丝软弱的恳求,我都要怀疑自己是听错了,看着她现在的样子,再回想当年,她容颜清冷素丽,精通龟甲,眉宇间自然流露出高华洁雅的气质。

最终,我还是无奈地摇头。

颜倾天下 荆棘蒙笼路难行1

秋雨凄清,琳湿了太液池最后一拢残败的荷花,叶子簌簌地落,转眼又到菊花盛绽的盯候,在宫苑中开得如霜似雪,铺粉凝紫,管状长条的花瓣手爪般蜷曲着,包裹住正心的一从娇软艳丽的姚黄。秋凉霜重时的菊花,不是香味馥郁的花卉,清冽的气息近乎透着一股草药的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