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倒好,那陈毓竟借口阮笙指使东泰武士行为不法、欺侮大周百姓,先后对商栈和武馆下手。

偏是那杜成倒了之后,竟再没有人肯帮自己说话,整个苜平县说是陈毓一手遮天也不为过。还有之前那些见了自己如同老鼠见猫般恨不得躲着走的大周贱民,也敢公然跟东泰人叫板…

不过几天时间,吉春就彻底品尝了什么叫举步维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吉爷,不然,属下找人把那陈毓给——”一直伺候在吉春身边的武士做了一个捏断脖子的动作。

此人名叫田太义,乃是东泰最有名的武士家族田太家族第三代中武艺最高也最是心狠手辣的一个,也是设在苜平县的东泰最大武馆田太武馆的馆长。从九岁那年锤死一个周朝武人,到现在,死在他手里的大周武者怕不有百八十个之多。

田太义眼中,大周人根本就是弱的一个眼神都能杀死的弱鸡,怎么能受得了那么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县令在自己面前摆谱?若非吉春不许他轻举妄动,说不好早杀几个大周人泄愤了。

“若然那陈毓实在不识时务——”吉春脸上闪过一缕杀机,下一刻,却又恢复了正常,瘦削的脸上更是堆满了笑容:

“秦管家,留步。”

却是那苜平县衙衙门开处,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正缓步而出。可不正是苜平县令陈毓手下一等一的红人秦喜?

田太义脸阴的能拧出水来——

堂堂大东泰武士,什么时候竟然沦落到连一个小小县令府里的管家都得巴结的地步了。

虽是心里气恼至极,只眼下在这苜平县,吉春才是主事者,田太义只得把满腔的愤怒压下去。依旧阴着脸护侍在吉春身后。

吉春这会儿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拿下秦喜这个县令身边的红人,哪里还顾得上搭理田太义的那点小心思?

当下快走几步,堪堪追上喜子:

“哎呀,秦管家——”

竟是一边陪着笑,另一边早神不知鬼不觉的塞了张银票到喜子手里。双眼也一眨不眨的盯着喜子,唯恐错过对方一点儿表情。

喜子明显滞了一下,却是银票上的数字太过惊人,略呆了呆,下一刻却是极快的一抬手,就把那张银票塞到了袖筒里。再抬头看向吉春时,绷着的脸明显缓和了下来。

计策奏效了,吉春眼中闪过些得意,却依旧敛容陪着笑脸低声道:

“我们阮爷的事,还请秦管家指教一二。”

作为东泰在大周利益的代言人,阮笙无疑有着他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着也不能让他落到陈毓手里。

更甚者,吉春也想要试探一下,陈毓之所以如此针对阮笙,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不是我不帮忙,”前后左右打量了个遍,确定附近并没有可疑的人,喜子终于开了口,“不瞒吉爷您说,若是旁的事,秦喜自然万死不辞,唯有阮笙这事,却是无论如何也不成的——”

看吉春面露不解,秦喜索性把话说的更清楚些:

“我实话跟您说吧,那阮笙却是我们老爷的大仇人…当年得亏他跑得快,不然,我们老爷可不得把他的腿给打断!这会儿既然撞到我们老爷手里,可不是合该他倒了八辈子血霉吗。”

吉春听得频频点头,面上不显,心里却是已经信了七分——果然自己太过高看那所谓的少年状元了,还以为对方太过睿智,识破了自家图谋,才会这般打击东泰商栈并武馆呢,却原来根本就是凑巧了。

看吉春受教,喜子明显心情不错,又捏了捏袖子里的银票,索性好人做到底:

“那阮笙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竟然胆敢肖想我们家老爷的银子。当初坑了我们老爷,就该警醒些,找个地方躲着小心度日,倒好,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撞到我们少爷手里,可不得叫他脱层皮?我听说,那阮笙靠着从我们家坑走的银子可是很攒了些家当,听说怕不有五六万两…”

五六万两?吉春整个傻了眼——不会吧,那陈毓竟然这么大的胃口?

秦喜也不理他,自顾自心满意足的揣上银票离开了——还真让少爷说着了,东泰人果然上赶着给自己送银子了,连上今儿这张银票,已是足足五千两。

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就发了这么大一笔横财,喜子真是越发认定自家少爷当真是鬼神莫测、高山仰止了。

却不知被打的遍体鳞伤的阮笙听了好容易见到的吉春的转述,好险没被气的疯掉:

“从他们家坑走的银子?”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无耻的人!自己什么时候从陈家坑走一文钱了?明明自己才是差点儿被坑死的哪个人好不好?不独把从姐夫和大哥那里弄来的钱全都赔了进去,还欠了一身的债务,以致落入惶惶如丧家之犬人人喊打的可悲境地。

眼下拼死拼活,好不容易才攒了四五万两银子的家当,那陈毓竟然想要全都占了去?这世道,可真是没法活了。

第180章 侠之大者

啊呀呀,发财了!

瞧着摆在桌上琳琅满目的一堆,有龙头银票,有金银财宝,甚而还有房屋地契,乱七八糟的摆了满桌都是,瞧着当真是珠光宝气、流光溢彩,馋人的紧。

陈毓坐在中间,秦喜则埋头清点,至于赵城虎几人则肃然守立一旁——

都说抄家县令、灭门令尹,今儿个算是亲眼见识到了。

本来动身前大家伙还颇为忧心,实在是东泰人有名的无赖彪悍不要脸,苜平县更是自来被视为穷山恶水之地,想着陈毓这么个白嫩嫩的小状元,可别要被人嚼吧嚼吧生吞活剥了吧?

再没想到,陈状元才是真的深藏不露。

瞧瞧这手段,瞧瞧这成果,这才到任几天啊,整个苜平县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百姓言必说小状元,话必讲陈青天,陈毓的知名度愣是直逼大将军严钊,说出话来那叫一个应者云集。

连带的几人出门买个包子都会被多塞给俩当添头,这般受人爱戴的情形,当真跟从前在镇抚司做事时人人当瘟疫一般避之唯恐不及的局面天差地别。

“总共五万一千六百五十二两。”喜子终于清点完毕,转身向陈毓回禀。

又想到什么,忙向自己怀里摸:

“这儿还有五千两银票——”

赵城虎几人也个个躬身向前,每人手里捧了张银票——话说那姓阮的老小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有钱。这几日可不独秦喜,他们也都发了笔小财。若然之前,说不好几人就全都揣兜里了,可见识了陈毓的手段,却是不敢私吞。

却被陈毓摆手止住:

“不用。他们既然送来了,你们只管拿着便是。”

“多谢大人。”赵城虎几人齐齐道,声音里全是振奋和心悦诚服。跟着状元郎做事果然痛快,看不顺眼的人只管狠狠的打,打完了人啥事没有就等着闷声发大财罢了,连带的还能收获一片颂扬之声。尤其是状元公身上不同于一般迂腐文人的爽利脾气,真是对胃口的紧。

“至于其他的银两——”陈毓思索片刻,很快决定好了银子的归属——

一部分用来赔偿百姓,一部分上交到州府,还要留一些给东夷山上的郑家送去。

想着又额外拿出五百两银票递给赵城虎:

“这张银票给李家送去,作为朝廷对英烈之士的抚恤和褒奖。”

说到这里,眼睛中分明有怒火一闪而过。

陈毓所说的李家,正是刚被提拔为县尉的李献的家族。

李家乃是苜平县第一大家族,后辈子弟允文允武,家族中不独出过文进士,更曾出过武状元。因苜平县特殊的地理形势,李家祖上开设学馆之外,更开了一家仁义武馆,平时锻炼筋骨,待得发生战争,仁义武馆立时就成为大周边军中最锋锐的劲旅。

每次东泰叩关,李家必是第一个投身战火中的家族,为国为民,战死在疆场上的不知凡几。仁义武馆也因此天下扬名。甚而先皇都曾亲赐诏书褒扬。

可就是这样一个本应受人敬仰的节烈家族,近年来在苜平县的日子却是举步维艰。家族子弟一再被官府边缘化,凡是李姓子弟仕途之路不是一般的艰难,比方说李献,虽是名次靠后,可好歹也算是进士出身,在县衙中的官却是越做越小,甚而前些时日差点儿被杜成直接赶出去自己吃自己。

更别说还有一拨又一拨的东泰武士打着“比武切磋”的名义打上门来,李家子弟被打伤打残的何止一个两个?

昔日英雄竟是眨眼间陷入人人得而欺之的可悲境地,而为了所谓的东泰大周和睦友好大局,苜平县也好东峨州也罢,竟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替李家说句公道话。

以致短短几年间,李氏家族便分崩离析,家中子弟或流落他乡,或留在苜平艰难度日。至于由李家开设的曾在东泰和大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曾经是大周武者荣耀所在的仁义武馆,也被东泰武士当做靶子一次次的针对、打击后,堪堪落入行将关门的悲哀境地。

而这,也是陈毓不齿二皇子并严钊之流的根本所在。

毕竟,皇子争位历朝有之,可无论如何都必须信守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不得干犯大义。

从古至今,但凡想要借由外族势力上位的,即便最后能问鼎至尊之位,也莫不是拿割地赔银等种种屈辱条件获得,更不济的,还有索性连大好河山都拱手送给别人的。

而这些屈辱和不公,最后却是全被转嫁到百姓身上。

上一世大周可不就是做了引狼入室的蠢事?只彼时东泰羽翼已成,再想随意驱逐却已是万万不能,以致东部近半河山陷于连绵战火之中,百姓十室九空,尸骨漫山遍野。

只是和上一世自己只能靠刺杀一二东泰大臣意图改变现实不同,这一世自己却是作为执棋者参与其中,更是提前两年让皇上意识到东泰的野心,未雨绸缪之下,自然有极大可能力挽狂澜。

只来到苜平县后,却令得陈毓大失所望——民间但凡提起东泰无不畏之如虎,至于官场,竟是尽皆以结交一二东泰人为荣。

甚而前几日陈毓发布告示,令和阮笙手下东泰商栈发生冲突心有冤屈的百姓尽可到县衙伸冤,结果当日,真正愿意来指证阮笙的人竟是寥寥无几。

本来依照陈毓的意思,阮笙这样的败类,尽可以民怨沸腾为由处以死刑,然后自己再顺理成章派人接管商栈,可事情发展到最后,竟是用了些手段才追缴来阮笙的身家,至于其他打算却是再难实现。

不但那些商栈依旧归东泰所有,便是阮笙,也不得不任他离开…

这世上最坚固的不是关隘,而是人心。关隘破了可以再行修补,民心若是散了,则苜平县再无关隘可守。

自己若是真想两年后东泰、大周之间的战斗打响后立于不败之地,要做的第一步便是令民心可用…

同一时间,沉重的监牢门缓缓打开,细脚伶仃的阮笙幽魂似的走出苜平县大牢,本就寡淡刻薄的脸上满是怨毒至极的神情——

世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一而再再而三被一个小孩子给逼得走投无路更屈辱的吗?

陈毓,我阮笙和你不共戴天。有生之年,必得寝其皮食其肉!

那般扭曲的模样,令得站在牢门外的吉春并田太义二人,也顿觉有些瘆的慌。

“罢了。”吉春迎着阮笙上前一步,意有所指道,“钱财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摄政王殿下大事可成,阮君想要多少银两而不可得?”

“多谢吉爷施以援手。”阮笙如何不明白吉春的意思,缓缓吐出口郁气,“吉爷放心,阮笙绝不会误了殿下的大事。不瞒吉爷说,在下日前得到消息,兄长已升任兵部主事,并进而接管了兵部铸造司一应事务。殿下想要的东西,笙不日内必将双手奉上。”

一句话说的吉春顿时喜笑颜开——之所以花那么多银两救阮笙,可不就是为了这个——

如果说东泰和大周交锋最不自信的一点,可不就是在兵器上?

周朝冶炼一道一直遥遥领先于东泰,大周兵部督造的武器更是稳稳压东泰一头。前些时日派往京城的斥候便传来消息,说是周人冶炼技术又有改进,甚而改进后的技术已然投入使用,打造出了世上难得一见的神兵利刃。

若然令得周人军队全部装备上这样的武器,摄政王殿下的西进之路必然困难重重。

而阮笙的保证,无疑让可能的困境迎刃而解。

真是得到那神奇的冶炼术,说不好东泰可以抢先一步装备起来。

这般想着,待阮笙无疑更加热情。示意田太义亲自扶了阮笙登上马车。

待车走了几步,脸上神情忽地一凝。却是被不远处几个人影吸引住了注意——站在最前面神情激动的那人,分明正是自己最讨厌的苜平县尉李献。

之所以如此说,却是吉春的爷爷,当年可不就是攻打靖海关时,死在李家人手里?

李献的对面,还站着一个车上三人都认识的人,陈毓手下那个叫秦喜的管家。而他们的身后,则是擦拭一新的仁义武馆的招牌——

仁义武馆已经久不招徒,便是那面招牌上面也不知结了多少层蛛网,怎么今儿个又特意亮出来了?

心里不觉一突,不会是,仁义武馆又准备开馆授徒吧?

想了想把马车停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又派了仆人悄悄打探。

那仆人匆匆去了,又很快回转,却是靠近吉春低声道:

“仁义武馆明日准备重新开馆…”

“重新开馆又如何?”一直静默不语的田太义却是不屑的撇了撇嘴,“一个没有高手的武馆除了被人羞辱,再没有第二个用处。东泰武士能让他关了第一次,也能让他关了第二次。正好在下明日无事,不然就去仁义武馆散散心,消消食,也让大周那些废物点心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武者。”

“明日就要开馆?”得到消息后的陈毓也不由一愣,脸上转而浮现出感佩之色,“李家人果然全是真汉子。”

只李家曾经的功绩决定了必然会引起东泰人的忌惮,或者,明日,自己有必要跟着凑个热闹?

第181章 英雄悲歌

“孙五哥,来碗豆腐脑。”

曹大爷走出家门,认真的从兜里摸出两文钱递给正低头一遍遍仔细擦拭桌椅的一个精瘦汉子,眼中神情竟是有些复杂——

孙五哥本名叫孙勇,在家里排行老五。

只苜平县人不论老幼都会尊称他一声五哥,之所以如此,却是十五年前,孙五哥十七岁时,便以仁义武馆五弟子的名头在东泰人围攻苜平县城时,愣是杀了个七进七出,以一人之力,全活苜平县上百妇孺。那时节,仁义武馆的铁腿孙勇,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万众敬服…

“曹大爷,您拿好。”孙勇脸上露出一抹憨厚的笑,接过碗,麻利的盛好,又额外多舀了一勺芝麻酱,转动身形时,腿部明显僵了一下。

“小心点——”曹大爷忙上前一步,一手接过碗,又给孙勇搭了把手,“这是,腿疾又犯了?那群天杀的…”

还要再说,几个东泰武士趾高气扬的从旁边经过,瞧见孙勇的豆腐脑摊子,笑嘻嘻的围了过来:

“哟呵,这不是铁腿孙勇吗?”

“什么铁腿孙勇,叫我瞧着,是瘸子孙勇吧?”

“瘸子孙勇太难听了吧,我看呢,还是叫豆腐西施孙勇吧?”

“豆腐西施不是个女人嘛?”

“你以为孙勇还是男人啊?”

“哈哈哈——”

笑声越来越猖狂,孙勇却始终木讷的低着头,仿佛聋了一般。

那些东泰武士笑的够了,看孙勇始终没有一点儿反应,也顿觉无趣,终于起身骂骂咧咧的离开了。

“孙五哥,这碗我收拾干净了——”瞧着那些东泰武士走远了,方才匆匆躲回家去的曹大爷才敢又跑回来,瞧着依旧木头桩子似的杵在那里的孙勇,两行老泪刷拉一下就落了下来——

十五年前,孙勇凯旋而归,苜平县万人空巷,争着一睹英雄风采的情景仿佛还在眼前,可这才过了多久?曾经的英雄,却是落到这样悲惨的局面——

五年前,苜平县忽然边门大开,成群的东泰人涌进来。

先是商栈,然后是遍地开花的武馆…

听那些官老爷们说,东泰人是因为仰慕大周,才会派来这么多人学习切磋,大周人要放下成见,对东泰人友好相待,绝不可有损大周泱泱大国的气度…

可这样说的话,东泰人不是学生吗?缘何在先生的家里比强盗还猖狂?

当初,那个叫木田一郎的东泰武士可不就是打着比武切磋的名号,先是卑鄙的用暗器打伤了孙勇,然后又打断了他的双腿,更残忍的踩碎了孙勇的子孙根…

明明是大周的英雄啊,怎么就能被人糟践到这样的地步?

“爹——”一个稚嫩的声音忽然响起,却是一个衣着褴褛的五六岁孩子,正踢踢踏踏的跑过来,可不正是孙勇的儿子孙忠?

孙忠的身后还跟着一个面色蜡黄、形容枯槁的女人,女人明显一脸的病容,走个路都不停喘息的虚弱模样,待瞧见孙勇,瘦弱的脸上顿时浮起一缕笑意。

“天还有些冷呢,你怎么就起来了?”孙勇的声音有些嘶哑,满布身上的沉沉死气,却是在瞧见两人后慢慢消散。

五年前,满身血污生死不知的孙勇被抬回家时,孙五嫂正好即将临盆,惊吓过度之下,险些一尸两命,虽然好歹挺了过来,却是自此坏了身子。

“哪里就能冻着我了?”孙五嫂爱恋的帮孙勇紧了紧衣衫,又温柔的拉过孙勇的手,从怀里摸出一个盒子,挖了块儿膏药,细细的帮孙勇涂抹着——

却是孙勇青筋凸起的掌心上,早已是血肉淋漓。

抹着抹着,一大滴的眼泪却是“啪”的一声落下来,正砸在孙勇的掌心处。

孙勇身子猛地一颤,下一刻抖着手抚上妻子干枯的头发,却是死死咬着嘴唇抬手仰望天穹…

曹大爷抱着头就蹲在了地上,泪流不止——

当初东泰人兵临城下,是孙勇救了孙儿,那时自己发誓,这辈子做牛做马也得报答恩公的恩情,可到头来也不过只能在恩人受欺凌生不如死时,买一碗两文钱的豆腐脑罢了。

一阵清脆的哒哒的马蹄声传来,孙勇一家依旧偎依在一起,曹大爷却是抬起头来——不会是那群遭瘟的东泰武士又回来了吧?

下一刻却是霍的站了起来,太过激动,嘴唇都有些哆嗦:

“这,这,这不是——”

自己一定是做梦吧?这般骑着骏马,身着绣着苍鹰白色武士劲服的仁义武者,已经是足足五年没有出现在苜平县街头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梳着各种奇怪发式、耀武扬威的东泰武士。

揉揉眼睛正待细看,马上骑士已经飞身而下,却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英武过人的男子,朝着孙勇深深一揖:

“五师兄——”

“小,师弟?”孙勇一震,倏地睁开眼来,待瞧见男子身上的劲服,神情里全是不可置信——

自从东泰武馆开遍苜平县,作为抗击东泰人建功最著的仁义武馆,顿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方面是东泰人的疯狂报复,另一方面却是朝廷的视若无睹。

先是大师兄,然后是自己,仁义武馆八个师兄弟死的死、残的残,竟是除了最小的师弟李英外,几乎尽遭毒手。为了避免更多无辜的人被卷进来,师父不得不做出暂时关闭武馆的决定。

而眼前男子,可不正是师父最小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小师弟,李英?

“五师兄,这些年,苦了你们了。是我们李家无能,没有护住各位师兄…”瞧着满脸风霜和花甲老人相仿的孙勇,李英也红了眼睛。当初可不就是因为仁义武馆威名太盛,才引来东泰武士的疯狂报复?

一干师兄弟没有死在和东泰人的战争中,却是凋零在种种卑鄙无耻的阴谋伎俩之下。

而其中,最令人心寒的则是朝廷的态度。

最终,曾经令东泰人闻风丧胆的仁义武者终于一个个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这,这是——”孙勇却仿佛没听见,只死死盯着李英衣服上那只苍鹰,“我,做梦了吗?还是我的眼花了?”

“五师兄——”李英神情百感交集,一把攥住孙勇的手,“不是做梦,是真的,咱们仁义武馆重新开馆了,爹让我请五师兄回去,五师兄,咱们回家!”

一语甫落,一声鼓音倏忽在天边炸响,鼓韵悠长,直冲天际。

李英眼神一亮,神情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