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师傅见胡晓雯这边要盖木屋,自然不愿意错过这笔生意。虽然这俩人这些年都盖得是水泥砖房,但是说起木结构房屋,整个临水县还真没有人的手艺能比的过他们。

  留下二十多个人干活,葛师傅兄弟两个带着三十个人上了山,就开始给胡晓雯盖工房。木料都是做好的,修这个木房子可比盖传统四合院——还是双层的,进程要快多了。

  葛师傅给胡晓雯看了他的图纸,这木屋比起胡晓雯预想的要大多了。胡晓雯当时想,这木屋就修成西式的那种简约风,简单实用就可以。

  葛师傅给她设计的木屋因为是尖顶,虽然只有两层却有十米高。葛师傅说上边的空间不能浪费就给她弄成了两个半层,顶上还有一层阁楼,面积只有下边一半的空间。

  胡晓雯觉得这样挺不错的,等到以后暑期工多了就让他们分一部分睡在上边好了。这层的房间比起下边的要小一些,不过开了天窗,倒是不显得黑暗。

  住在木屋阁楼的体验可不是哪都能有的,想来这些暑期工会觉得很新奇乐意。

  这已经是两位师傅给胡晓雯做的第二个工程,双方合作愉快,彼此信任,胡晓雯就放心的把这边的事情交给两位师傅。

  忙完了这边破土动工的事情,她就开始往水渠引水放鱼。

  水塘开挖完毕,挖出来的土胡晓雯没让施工队处理。她找了一台大车,把这些土拉到人看不见的地方直接给弄进了玉坠空间里边。

  玉坠空间当中的水岸一直是窄窄的一条,胡晓雯也不知道该如何增加。无计可施之下,她干脆把这边挖水塘弄出来的土,都顺着水岸铺了出去,把这条水岸加宽。

  水塘的面积有五十亩大小,挖出来的土顺着水岸填埋足足加宽了有三米多。看着加宽的水岸边,胡晓雯挺开心,打算等放完了鱼再去市里买一些树苗种下去。

  过了丰水期,地下水的水位降低,水压没有原先那样强了,泉水口的出水变得比之前小了些。

  胡晓雯和桃园的员工把新水渠和旧水渠联通,泉水就顺着新开的渠道流了过去。

  要等这边的泉水把水塘灌满要好几天,胡晓雯觉得太慢,每天晚上就跑过来把空间里边的水往水塘里边倒,一边倒水一边把空间里的水生生物往里边扔。

  今年她截留在桃园水域的桃花鱼下了很多的鱼苗,这些鱼苗引得很多肉食性的鱼类逆流而上来吃。

  胡晓雯也没有刻意驱赶那些食肉性鱼类,空间里边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没有天敌的情况下让桃花鱼直接泛滥了。

  她没有限制鱼类的进入,就让让桃园这边的鱼类越来越多。所以她这会儿往里边放多种鱼类并不显眼。

  等到胡晓雯这边半夜偷着放空间水,水里富含的丰富浮游生物和藻类就把食草性的吸引了大量的鱼虾、田螺过来安家落户。

  这让这个水塘很快的就形成了一个微型的水生态循环。

  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五十亩水塘灌满了水。

  胡晓雯观察了一下,发现桃花鱼更喜欢在流动的水渠当中活动,水塘当中更多被其他鱼类占据。

  不过环绕三道弯的几条水渠互相连接,形成了一条好几公里长的水沟。这条水沟,足够这些桃花鱼繁衍生息。

  胡晓雯说是要养这些桃花鱼,却完全就是散养。她把更主要的工作都放在繁殖水沟底部和周围的水生植物上,并不给桃花鱼喂食,而是让它们自己去觅食。

  这样整片水域养出来的鱼更具有野性,跟真正的野生鱼类不差什么。

  这几天,胡晓雯就沿着水渠加料,想要让水渠当中的水藻类长得快一些。等到她走到新旧水渠交接的地方,看见好几个拎着水桶的大叔大妈。

  “大爷大妈,你们这是?”胡晓雯不明所以的看着几人。

  这几个人她看着眼熟,她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只是知道这些人是最近跑来桃溪村包租疗养的,都是来自临水县一个老年活动中心的。

  胡晓雯不认识他们,他们却认识胡晓雯。

  在这里碰见双方都有点意外,几个老人互相看看,最后一个头发花白的大妈不好意思的对胡晓雯说:“姑娘,我们没恶意,就是想在这里打点水。”

  打水?胡晓雯被这个答案弄得愣住了。

  她脑子里边转了转,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大娘,是不是你们住的地方没有按压水井?”

  这些从临水县来的人租的房子有的是近些年盖的,也有的是很老的房子。有的房子里边根本就没有打压水井,早些时候人们都是挑水吃的!

  原来村子里边是有公共水井的,就是那种摇动辘轳的传统水井。村里的水井早就被填了,现在家家户户不是有压水井就是有自来水管。

  那大娘露出一脸尴尬的表情,胡晓雯以为她猜对了。她顿时涌起同情心:“你们这样来这里打水不是绕远吗?这样,我跟村支书说一声,让你们就近去别人家里边打水。”

  这些人毕竟上了岁数,走个四十分钟跑这边来打水,回去个个都要累瘫了。

  再说就近打水也是溪水里的比较近,怎么跑到这边来了?

  那大娘摇了摇手,见胡晓雯的误会越来越深,克服了尴尬的情绪说出了实话:“不是,你误会了。我们不是吃不上水,而是特意上山来打这边的水的。”

  胡晓雯迷糊了,不解的看着他们。

  最难的开头说了出来,那大娘直接说:“村委给我们安排了用水,房东也说过段时间就给我们安装水管。”

  胡晓雯更不理解了:“那你们干嘛还专门跑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打水?”

  她身后的一个大爷嫌弃的说:“你这慢慢吞吞的,说个话也说不清楚!”大爷上前一步,对着胡晓雯说:“我们听说这山上有眼仙泉,吃了这个水对人身体特别的好,所以我们就来这边打水了。”

  那大爷脸上也露出了一个不好意思的表情:“姑娘,我们就是打一些水,回去烧着喝,没别的意思。”

  胡晓雯顿时不知道要摆出什么表情了:“…仙泉?”

  她怎么从来不知道这山上的泉水成仙泉了?这是什么时候又传出来的谣言啊!

  大娘说:“就是那眼曾经喷出过好多桃花鱼的泉水。”

  胡晓雯哭笑不得:“大娘,那水真就是普通的泉水,不是什么仙泉。”

  大爷说:“姑娘你就不用瞒着我们了,村里边的老人都说这泉水好…”

  这大爷跟她解释,还是在桃花小筑,早上起来吃饭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对他们说起来的。

  原来在胡晓雯不知道的情况下,她桃园上的泉水多了一个桃花仙泉的雅号。这个说法只是在村里的老人之间传,尤其是几个特别迷信风水仙人传说的老人。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就相信这桃花鱼鱼潮出现就是仙人显灵。这口泉眼就算之前是普通泉水,现在也沾了仙气。这喝之后虽然成不了仙,延年益寿,身体健康是肯定的。

  胡晓雯无奈的说:“那只是一次特殊情况,也不能说明那泉水是仙泉。”

  大娘说:“不管怎么说,喝泉水总归是没有害处的。”

  别的泉水胡晓雯不知道,她这里出的是真正的地下水,非常地干净,口感也很甘甜。

  胡晓雯当然不能让他们在这水渠里边打水:“这里边有鱼还有各种微生物,不能直接喝。您们要是想要打泉水就直接去泉口吧。”

  大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是三道弯的路边,原本三十亩桃园的旧水渠从这里汇入下方一条水沟当中。后来胡晓雯开挖新的水渠体系,就接了一节,通到了马路对面。

  山上的泉水严格来说属于胡晓雯,不是无主之物,这些大爷大妈也就没有上去,就站在山脚下的水沟边上打这些流下来的。

  胡晓雯不是小气的人,不过是一些泉水。地下水一直源源不断的往外喷涌流淌,这些人打点水根本就影响不了什么,何不行个方便满足他们。

  得到主人的允许这些老人非常的高兴。

  后来听说胡晓雯允许人来这边打水,就连村里的好多老人都来这口沾上仙气的水潭边上打水。

  这些上了岁数的老头老太很是执着,他们觉得越接近出水口的水越纯净。从村里往这边走要四十分钟,再爬上山要花一个多小时,这些老人也不觉得疲惫,每天都拎着水桶来。

  来的人越来越多,胡晓雯就不让他们从三道弯这边走,而是让人们从村东那边的溪水岔口上山。

  那边有一条修水渠踩出来的小道,可比这边好走多了,花的时间也差不错。

  过了一段时间,就有人觉得自己的身体硬朗结实了很多,一致认定这泉水确实有对人体有益的地方,不愧是沾了仙气。

  胡晓雯听了这话只能呵呵一笑。

  甭管这水有没有仙气,他们这样每天花三个小时走来走去,锻炼的分量是摆在那里了,身体能不好吗?!

第81章

  胡晓雯以为仙泉这件事情只不过是传传谣言的小范围的闹剧,总归谣言会止于智者。

  结果这桃花仙泉名号越来越响,泉水的功效也越来越夸张。从一开始的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到后来的长生不死、起死回生…逐渐全村的人都知道了,连中年妇女都跑来打水。

  直到有一天胡晓去了镇子上,相熟的人问她,桃园山上的仙泉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异,不是本村的人可不可以取水。让胡晓雯觉得不能这样下去,继续以讹传讹,说不定再过一阵子连乡里的人都跑来了。

  于是胡晓雯干脆取了水样,去了一趟省城。她先找闵文华,又让他找上次那个化学系的朋友帮忙把这水的成分给分析了一下。

  报告出来还要一段时间,胡晓雯就去了一趟周边的树苗基地,又买了一大批树苗,跟上一次一样的树种。

  加宽了三米的水岸,足够她再种一排。并且原先在尾部当初只是撒了种子的东北红豆杉,再也不用可怜兮兮的挤在一起,被分成了两列。

  因为是要长期种植在玉坠空间内的树木,胡晓雯特意挑选了每次结果都是坚果类,或者是果实很小成串的,成长之后的木料大多数都是硬木木料的树种。

  像是樟木、楸木、杉木,都是非常好的木材用料。这些木料用来做家具或者是其他应用木材都很有市场,拿去卖能值不少钱。

  胡晓雯把新买的两年生树苗栽种下去,然后又把长得挤挤挨挨的红豆杉小树分开。

  先前种下的那一排跟新种植的这一排一比,就跟大人跟小孩一样,完全看不出来原本才相差一年的树龄。

  这些树在外界生长缓慢,在空间内部营养充足外加灵雾滋润,生长起来就跟速生类的树木一样,有些原本要好多年才开花的树木,不过在空间中半年就开了。

  用两天把空间里的树木好好的打理了一番,结果报告也出来了。

  然后她拿着那份报告回了桃溪村,特意请村长召集了村子里边上了岁数的人,当着众人的面宣读了这份检测报告。

  那报告上边都是各种专业名词,听得村民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黄哲只好简化了一下,对村民们解释:“经过专家鉴定呢,桃园上的泉水属于矿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有益人体的多种微量元素。虽然长期喝对人体很好,不过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特异之处了。不能活死人肉白骨,也不能让人长生不死。”

  黄哲拿着报告的时候,只有一种感觉,这泉水富含的有益成分,跟直接配比出来的营养药片一样,种类多得惊人。

  结果报告在胡晓雯意料之外却也不太让她吃惊。

  她并没有对闵文华说这水其实是深层地下水,矿物质丰富的赶的上世界知名的矿物质泉水公司的深层水源。那个检测的人还以为就是普通的地下浅层水呢。

  黄哲的话虽然没有直白的说,聪明的村民还是从中领会到了意思。仙气儿啥地根本就是谣言,不要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只不过水是矿泉水,多喝喝没有坏处。

  这让村民们失落不已,专家的鉴定结果在他们的心中还是挺权威的,顿时这股不知道从哪开始时传说,越来越夸张的歪风就被刹住了。

  给村民开完会,胡晓雯把检测结果贴在了村委外边的黑板上,让村里来疗养的老人也看看。

  这些县城来的老人的反应,却很让人意外。

  这些老人居住在信息迅捷发达的县城,平常也没少看电视听讲座,自然知道这报告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的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果说村里来疗养的老人原先只是将信将疑,听听传闻。这结果报告一出来,可是有了事实证据。

  这些年可没少播报各个地区的长寿县、长寿村,这些地方老人长寿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或者是水源当中含有某种有益成分。

  现在他们眼前就有这样的一眼泉水,那还不是跟捡了大运一样?

  以前还有的嫌弃地方远而犯懒,好几天才去一趟的老人,现在拎着水桶,天天往那边跑。

  他们也不多打,平常的日常用水还是使用的村里的水,就只是喝水的时候会喝泉水。

  转念一想,这不就跟在县城里边喝净化水、桶装水一样嘛。这么一来,就都坦然了,谁也不觉得这种行为有啥特别了。

  面对这样的发展,胡晓雯无语的挥挥手,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村里的村民的反应跟这些老人截然相反。

  原先以为泉水沾上了仙气儿,他们才跟着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取水。

  现在一听只不过是含有什么矿物质,没有仙气。他们原本就有各自的事情要忙碌,也就不再花费时间跑到山上的泉水去打水。

  矿物质、微量元素这些词汇对于信息接受能力滞后的村民来说,不太能够理解。

  但是村子里边还是有一些人坚信,这泉水确实有所不同。

  他们觉得既然说是仙气儿了,哪里就是用那些凡俗的机器可以检测的出来的。

  要是让胡晓雯说实话,这泉水比起一般的矿物质水确实多了一些现代科技无法解析出来的成分,那就是生气。

  出水口里边的大石下边压着一块子玉,时不时会吸收一些零散的生气,回馈给水潭四周的植物一些灵雾。顺带的水潭附近的泉水确实比起其他地方的泉水要更对人有好处。

  不说水潭这里,就是整个桃园,桃溪村流域的水当中,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灵雾细微的成分。

  就是这种检查不出来的物质,让人的身体变得比之前更加的健康。

  当然,这种秘密身为缔造者,胡晓雯不会对任何人说。

  只不过她不说,坚信的那一部分人的猜测却已经非常的逼近真相。

  作为这次传说的源头,非常不满意村民对他的不信任。

  蔡曙光心里愤愤,仙人传说的铁杆支持者,不能广大仙人的影响力,让他很是不乐。

  蔡曙光是个空巢老人,一年到头之后过年的时候子女才会回来。他就直接住在山上,给胡晓雯看果园。

  他在这里呆的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在这里做饭吃,在这里打水吃。就是他第一个发觉了这泉水对人身体有好处。

  他上了岁数,年老体衰,原本是作为技术员被胡晓雯雇佣。可是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他觉得他的身体渐渐的变得有力气,腿脚也变得比之前灵活了很多。

  很多重活累活,五六年前他就做不动的活,他现在又能干了。

  一开始他也没有往这泉水上想,还是那次鱼潮之后,才有了这样的联想。

  他们刚来桃园的时候没有水源,还是胡晓雯拉了一根蓝色的水管从泉水口那边接的水,打那开始,他们就一直喝蓄水池里的水。

  也是从在这里开始干活,他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好。

  变成现在这样,身强体健的样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却也足够让人不可思议。毕竟这是把一个年老者的身体恢复得好像年轻了十岁一样。

  这样逆转时间的起效,怎么不能说是仙迹呢。

  蔡曙光很是相信桃仙又重新回到了落云山,只不过以前迷信的事情被严令禁止,而现在又不被人相信,蔡曙光就没有傻乎乎的大肆宣扬。

  他只不过是私下里偷偷的对赵大军说他们山上的泉水喝了对身体有好处,让他打一些回去带给家里边的老人喝。

  赵大军因为是个哑巴不会说话,到现在四十来岁都没有娶上妻子,只是跟着双亲一块生活。他的父母年事已高,父亲的身体还行,能下地也能上山。就是目前前些年得了脑出血,虽然救回来,身体去一直不大好,说话不利索,手脚也不灵活了。

  赵大军浑身有一把子力气,每天回去带点水又累不到他。于是便天天带一小瓶水回去给自己的母亲。

  结果,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他母亲的身体状况就好了很多。

  他母亲生病在村子里边很多人都知道,结果看她都能在院子里边走动着干点活了,就有人惊奇的问她是吃的什么灵丹妙药。

  他母亲就告诉别人说了,儿子每天都会给她带回一瓶桃园山上的泉水。就这样,泉水沾了仙气的说法才传了开来。

  现在村子里边的人反倒没有外人相信这泉水的好处,等到一年两年后看到巨大的区别,再来懊恼就迟了。蔡曙光只要一想到到时候不在意的村民们的懊悔,心里边就是一阵痛快。

第82章

  胡晓雯为了辟谣弄出来的检测报告,倒是让这泉水小小的出了一次名。

  有位常来桃溪村过周末的游客把村委泉水的质检报告发到了微博上,还特意问了黄哲一下。黄哲回答了他的问题顺手就转发了。

  现在桃溪村的官微好歹也有一万多的粉丝了,这质检报告经过层层转发,又引来了不少的人关注桃溪村的官微。

  有些老客纷纷留言,下次再去桃溪村游玩一定要专门去这桃花泉看看。甩去了仙字,到底这泉水的名字成了桃花泉了。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

  十一月上旬的一个周末,桃花小筑落成,黄哲刻意筹备了一个庆典。

  白龙谷漂流项目现在正在建设,而山中的闲云观修得更是无声无息不为外人所知,等到这两项投入到使用,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夏初的时候。

  近期桃溪村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黄哲就想借此机会热闹一下,不让桃溪村在众人的视线当中淡化下去。

  这次桃花小筑正是落成开业,田桂英跟霍红霞商量了一下,俩人都一致认为不能低调。胡晓雯现在不管这边的事情,都交给俩人决定,她俩都说不要低调,那就高调的来。

  黄哲在桃溪村的官微上提前十天就开始宣传,当天有什么庆祝计划也一点一点的往外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