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笑了笑。两人寒暄数句。

蔡青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在下想请毛二哥帮个忙。”

毛二将豪气干云的拍拍胸脯:“你说吧,只要兄弟我能做到的都能帮到你。”

蔡青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他指了指站在角落里的李竹说道:“毛大哥请看,她还只是个孩子。”

毛二眯着眼扫了李竹一眼,哭笑不得地说道:“这个李家太不厚道了。大的跑了,拿这小丫头顶上人。

这真是‘媒人两片嘴,青枣说成大鸭梨’,我要娶的是能持家生娃的媳妇,这么个小丫头片子要来干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养个闺女呢?”

“哈哈。蔡兄弟,就算你不说,我这门亲事我也不能答应。”

毛二声如洪钟,众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杨墨和李大姑默默松了口气。假如毛二执意不肯退亲,他们恐怕还得有一番撕扯。

杨墨拄着拐杖走过来,和蔡青一起拱手:“多谢毛二哥成全。”

毛二对这声毛大哥很是受用。他用力拍了拍杨墨的肩膀,朗声笑道:“我还以为你们读书人看不起我这样的人呢。”

杨墨趁机说道:“毛二哥,我再厚颜向你求个情。”

毛二心情极好,连说,好说好说。

杨墨看了看屋里,说道:“毛二哥能否答应不娶李家的女儿。”

毛二面露疑惑之色。

蔡青忙接道:“杨兄并无别的意思,只是这李家为了儿子,有卖女之意。两家结亲一是结两姓之好二要你情我愿。毛二哥这样一个豪气之人,若是结下李家这样的亲家,传到外人耳朵里恐怕就有了强取豪夺的名声。”

“这样啊,好说好说,那我应了杨兄弟,李家的女儿我一个也不娶。”

杨墨道:“那我这就让舅舅把聘礼退了。”

毛二摆手道:“不急不急,走,咱们去喝两杯。”

蔡青委婉推辞,并约好改日再聚。

杨墨生怕事有变故,便想去催李大富退聘礼,却被蔡青悄悄拦住了。

毛二也被请到堂屋里坐下,那些村民你推我挤地凑上前看热闹。

最后在里正和毛二的见证下,两家人签字画押。

李竹被允许去收拾随身东西带走,她除了一个竹筒和身上穿的衣裳,什么也没带,实际上也没东西可带。

事情圆满结束,杨家一行人告别众后,坐上驴车准备回去。

王小翠终于得了个机会,在人群中边挤边喊道:“小竹,小竹。”

王小翠眼眶发红,哽咽着说道:“小竹,你真的要走了?”

李竹够到她的小胖手,紧紧握着。说道:“其实我大姑家离得不远,以后你可以去看我。”

王小翠呼噜一把脸,胡乱点头道:“其实你走了也好,能过几天好日子,可我就是舍不得你。”

“我知道。”

其他几个跟李竹走得近的女孩子也上前告别,有个叫小草的女孩子,还有个小香的。年纪都跟李竹差不多大小。村民们平常对李竹无感,现在一看她真要离开了,又多少有些不舍,那些大娘大婶们也过来跟她说几句话,安慰安慰。还有的送了点吃的东西。

王小翠送了李竹一双新鞋,看手法应该是她自己做的。

王小翠羞涩一笑:“这是我做的,你别嫌丑。”

李竹也笑了,“一点也不丑,穿上肯定舒服。”

分别的时候还是到了。驴车在众人的注目下缓缓离开了李家村,有几个孩子还跟在后面跑,王小翠和小草她们也在其中。李家的人一个也没出来。

车上的气氛有些沉闷。

李大姑又喜又忧,喜的是两个侄女都脱离了火海。忧的是他家欠了蔡青那么多钱,到底啥时候还完啊。

李竹等驴车驶远了,对前面赶车的蔡青说道:“蔡大哥,今日的事多谢你了。那十五两银子我会尽快还你。”

蔡青浅浅一笑:“没事,不急。”

一路无话,蔡青赶着驴车,从小道回了杨家,一路上倒没有村民围观。

等杨墨和李大姑下车后,蔡青趁机对李竹说道“遇上什么样的父母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你还有亲人朋友,千万不要心存愤懑怨恨,更不要对世人冷了心肠。”

李竹看着他没说话。换成原主被这么对待,不心灵扭曲才怪。不过她还好,她该扭的前世已经扭完了。

蔡青继续劝道:“你可以这么想,也许是我们前世欠了他们。”

“你真相信吗?”

“相信这个,心里或许会好受些。 不然我们怎么安慰自己?”

第13章杨家日常

李竹感觉到蔡青话中有话,应该是有感而发,她记得杨云说过,蔡青的家庭好像也不太和睦,具体是什么情形她就不清楚了。毕竟当时,她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哪有心思顾及旁人?

蔡青说完话,便专心喂驴去了。他手持一把黑色的毛刷,仔细地给驴梳毛。毛驴不停地跺脚,撒着欢儿,亲昵地拿嘴蹭他。梳完毛,他又去提水,饮了驴后又开始清理车身。春日正午的阳光洒在他身上,也给毛驴那平庸的毛色上镀了一层光芒。

李竹看着这一切,心情莫名好了许多。在蔡青转头看她以前,她抱着竹筒转身离开了。

竹筒里是有一些零钱,李竹用它买了一斤五花肉,两斤豆腐,打了一斤酒。她提着东西回来时,篱笆前的驴车不见了。篱笆墙内的兔子窝旁,有一个人在忙碌着。

李竹以为是杨墨在那儿,她一边推篱笆门一边问道:“哥,蔡青走了?”

那人头也不抬地答道:“没走,留下来吃饭。”

李竹嗯了一声,答完才发现声音的主人正是蔡青,他正在喂兔子。

李竹冲他笑了一下,转身将东西提到灶房去。

李大姑一边接过东西一边数落她乱花钱,同时又纳闷她哪来的钱。

李竹解释说,那是她上山打猎和下河捉鱼赚来的。

杨云一脸惊讶,她爹杨老实进山都打不到什么东西,有次还险些被野猪撞伤。

李竹说道:“我用陷阱,偷给李寄吃的肉和油饼做饵,可能是运气好,真捉到了。”

李大姑让李竹去给蔡青和杨墨送了两碗糖水。

这会儿两人正在说话。

杨墨不解地问道:“阿青,你方才为何拦着不让我退了毛二家的聘礼?”

蔡青道:“你不知毛二的人,他虽浑,却是个讲义气的,他既然答应你,就一定做到。你若再催,反显得不信任他,会适得其反。”

杨墨点头,“还是阿青为人通透,我竟没想到。”

蔡青笑道:“无他,我只是对毛二的了解深一些。”

李竹将碗放在桌子上,招呼了一声又离开了。

杨墨抿了口水,诚恳说道:“阿青今日多亏了你,要不然…”

蔡青笑道:“再客气就外道了,要是我遇到这种事,你有余力也一定会帮。”

杨墨道:“你帮我真的太多了。”杨墨看着蔡青,其实在他出事前,与他来往最密切的并不是蔡青而是一个王华的书生。他与蔡青的交往是纯粹的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应该说,蔡青对谁都是那种淡淡的。出事之后,王华逐渐远离杨墨。反而是蔡青挺身而出,送他去医馆,并借给他钱。听说他家要卖房子,又四处奔走寻了个合适的买主,没怎么压价就卖了房子,解了他家的燃眉之急。

李竹回到灶房,近厨房门口就听见杨云低低地说道:“阿娘,咱们跟何家退亲吧。这种男人我不嫁。”

李大姑恨恨道:“先等等再说,要退也得恶心恶心他们。”

两人一看到李竹,立即转移了话题。

杨云看了李竹身上的衣裳,明显小了,而且现在穿也有些太热。

她说道:“娘,我有件衣服小了,一会儿我改改给小竹穿吧。”

李大姑道:“改两身吧,好换着穿。”

李竹走过去烧火。

午饭很快就做好了,今日的饭菜尚算丰盛,有竹笋炒肉,肉末豆腐,鸡蛋炒韭菜,主食是三合面馒头。

蔡青说道:“让婶子破费了。说好的不把我当客。”

杨云笑道:“是小竹买的,她心里感激你呢。”

蔡青顺势看了一眼李竹,她默默地坐在一旁,静静地听人们说话。 见人提到她时,冲大家笑了笑:“我都感激,等我将来发了大财,天天请你们吃肉。”

杨墨笑道:“那我们就有口福了。”

众人一起笑了起来。饭桌的气氛倒是十分融洽。

蔡青又道:“只可惜杨叔不在家,我看这酒就给他老留着。”

杨墨道:“我们喝一半吧。”

众人互相让着吃饭,李竹习惯性地只夹自己面前的菜,她正吃着人,却见蔡青将他面前的肉炒竹笋和她面前的炒青菜换了个,他解释说:“我正好想想尝尝这盘菜。”接着又将肉末豆腐放到李大姑和杨云面前,两人让了一会又重新坐下来吃饭。

李大姑和杨云吃完饭就带着李竹撤了下来,留下杨墨和蔡青继续喝酒。李竹知道男人一喝起酒来就没完,再顺便吹吹牛,能吹到太阳下山。不过蔡青和杨墨只晚他们一会就下了饭桌。他家杨家众人告辞说,自己要去镇上给人送花。

一说到花,杨云的眼睛不禁一弯,笑道:“蔡大哥,前日我的小姐妹们还说村里就你家的花开得最好,还有人想照着画花样子绣花,可惜怎么画都不像。”

蔡青说道:“等我有空给你们画几张。”杨云欣然道谢。

李大姑看着蔡青的背景,赞叹一回,又惋惜一回,她转头看着杨云,不禁眼睛一亮,说道:“你说你要何家退了亲,有没有可能…”

杨云脸色绯红,急忙打断母亲的臆想:“阿娘,你可别这么想。”

李大姑道:“我咋不就能这么想,一家有女百家求,一家有男十家惦,这有啥?”

杨云低头看着脚尖,小声说道:“里正家的美玲妹妹、关大伯家的关蓉妹妹,那可是咱们村的两朵花,娘觉得我能争过她俩?”

不等李大姑回答,杨云便说要给李竹改衣裳,转身跑了。

李竹帮着大姑干了会杂活,又跟杨墨认了几个字,跑了一趟腿。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天刚擦黑时,杨老实回来了。

杨老实脸色不太好,脚步也有些沉重。那半斤酒正好用来浇他的愁。

等到李竹一离开,李大姑就冲杨老实嚷了起来:“老头子,你拉着一张死脸给谁看呢。人我都领回来了,你还能让我退回去?”

杨老实皱着眉头,无奈地说道:“老婆子,我是啥人你还不知道吗?我能让你退回去吗?我就说你俩做的这事,咋能花十五两银子呢。”

李大姑叹道:“你不知道当时的情况,就这还少了一半呢,那家人还想要三十两呢。”

杨老实唉声叹气,一笔笔地给老伴算帐:“你说拉着脸,我笑得出来吗?你看吧,这徭役摊派要下来了,咱家得出两个男丁去修河堤,我的工钱没了,阿墨的那一份得交钱吧。这春上一过,雨季也该来了,这房子东倒西歪的,外面下大雨,屋里下中雨,不修行吗?还有这药钱…这旧帐没还,新帐又来了…”

她这么一说,李大姑也跟着愁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她用手肘捅了一下杨老实:“那也不能老耷拉着脸,你那脸本来就长,一拉更长了。那孩子你又不知道,这正拘束着,到时万一以为你嫌弃她多不好。”

杨老实无奈地答应:“好好,我不拉着脸了,我脸长得长也是错。真是的。”

第二天早上,李竹再看到杨老实时,发现这个姑父的脸上老挂着违和的笑容。

她当着杨老实的面,把竹筒交给李大姑,说道:“大姑,姑父,我是我剩下的钱,你们先用着。”

两人自然推辞不要,后来见李竹坚持要给,李大姑也就收下了。不过,她还是给李竹留了二十文当零花。

李竹的事在杨家集掀起了一点小波澜,乡下生活一成不变,一点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李竹像猴子似的被人围观了好几天,那些闲汉村妇一看到她就指指点点,交头接耳。

有的还担心杨家会不会被李竹克到。

李竹来到杨家没几天就交了一个朋友,她是蔡青的左邻,名叫小凤,曾给她送过兔子。她也养了几只兔子。

几天后,李竹趁杨老实休假在家,悄悄返回李家村,把她的私房钱从山洞里挖了出来。

这些钱,又把杨家众人震了一回。

李竹建议,这钱先还不给蔡青,反正还了不够,她想用这些做本钱,做点小生意,买些小鸡小鸭养着。

第14章开张

对于李竹的这个建议,杨家众人的反应各异。李大姑第一个拍板赞同。她一向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不死守着田地,她以前就干过不少小买卖。不然他们家也供不起杨墨读书。

杨墨也同意,他说他的伤快好了,也可以帮忙。自从李竹来到杨家的,灵泉水几乎没断过。杨墨的身体越来越好。现在可以扔掉拐杖走路了。

杨云没说什么,杨老实心里有些不愿意。他觉着既然有了钱就赶紧还人家,欠着债心里不舒坦。

李大姑直接拍板定案:“就这么着吧,咱们先琢磨琢磨卖啥东西。”要琢磨做什么生意,光在家里想不行,得出去走走看看。

李大姑让杨云看家,她带着李竹去镇上和县里转转。

杨云的衣裳已经改好了,是一件浅绿色的春衣,虽是半旧却没有补丁,穿上也合身。李竹高高兴兴地换上,跟着大姑出门。

路上,李大姑开导李竹说:“你姑父那人吧,经不住事,还有些怕事儿,你拉着脸啥的不是因为你,你可别往心里去。你哥你姐都喜欢你,在家里也别拘束,就当在自个家一样。”

李竹知道杨老实对自己的到来还是有点意见的。不过,她倒没觉得心寒之类,对于一个跟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做到这个地步算不错了。她不能对好人要求太高。

李竹说道:“大姑我都明白,姑父人挺好的。”

李大姑又叹道:“我就知道你年纪虽小却是个明白人。”

过了一会儿,李大姑又说起离家出走的李二姐,“这个傻妮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事,一个大姑娘就这么跑出门,多让人担心啊。”

其实李二姐的事已经有点影子了,她应该是跟邻村的一个男子私奔了。要不然,她一个人还真不敢乱跑。不过因为两人出走的时间是黎明时分,看见的人不多,那个男子的家人又死不承认,李家只能怀疑,不敢确定。对外只说她去外婆家走亲戚了。毛二果然退了亲,也没找李家的麻烦,李三姐暂时算安全了。只是李竹不知道她能安生多久。

李大姑看李竹脸色不好,便立即打住了,“算了,咱不提那家人了,我只求着他们能别再找咱们的麻烦就好。”

李竹心道,现在应该没事,以后可不好说。不过,那也没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

李大姑是个健谈之人,一路上跟李竹东拉西扯,李竹时不时接几句。这些日子,她在默默地向周围的人学习,毕竟他们的处事方式和现代大相径庭,思想上融合不了,她只求表面上别太出格就行。

杨家集离镇上不远,大约也就三四里路。镇上人流量一般,而且还是隔天逢集。李大姑左看右看,觉得不太满意。两人转了一圈又往县里走去。

青阳县是一个中等县城,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客商云集。

李大姑满意地点头:“还是县里好。”

李大姑带着李竹在县里最热闹的地方闲逛。街上人流摩肩接踵,路两旁店铺林立,布庄、胭脂水粉、首饰铺子,各种大小客栈食肆,是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两人走了一会,李竹注意到向阳的一块空地上,蹲着坐着一帮闲汉,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摸牌,更多的是三五成群的闲扯,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拿眼觑着行人。在这群人中,有一个青衣男子坐在马扎上拿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周遭的嘈杂似乎一点也影响不到他。

李竹问道:“大姑,他在这里做什么?”

李大姑也看到了蔡青,她答道:“他啊,有时也会做些经纪,给人找找房子店铺之类的。他认的人多,价格公道,又能替人着想,生意还不错呢。”

李大姑说道:“我们跟他打个招呼。”

李竹却拉着李大姑说:“不了吧,省得打扰他看书。等我们来这儿做生意再说就是。”

“也行。”

两人看了两圈后,决定就在这条街上摆摊,这两边摆摊的小贩最多,都是上衙门备过案的,每天上交两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