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姑以前卖过菜收过鸡蛋,沿村串巷低价收菜收蛋再到县里卖,倒也能赚点辛苦钱。以前她家有牛车这样倒也方便,如今牛车没了,再做这项生意就不行了。

李大姑正在发愁做什么生意好,李竹心里已有些想法,说道:“大姑我们卖吃食吧,这个利大些,就是更辛苦些。”

李大姑有些犹豫:“我这手艺做家常饭菜还凑合,小吃恐怕不行。”

李竹说道:“我倒是会一点。”说到这里,她连忙解释道:“我以前在爷爷的书房里看过一些食谱,记了一些小吃。”

“你还能挺能个,还能看到书。”李老太爷是个落第秀才,藏了不少书籍。李寄宝贝得跟什么似的,连杨墨都不让看。

“我想试着做一些卤肉,卤蛋,还有其他小吃。”李大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不管怎样,先试试再说,卖不出去就留着自家吃。

做卤肉要先买作料,像大料八角草果一般只能在药店里买。李竹跑了几个地方才见做卤汁需要的十几种作料买全。接着他们去买五花肉,猪头肉、猪杂等,第一次没敢买多,一样来一点。各式作料加肉类再加上二斤冰糖,一共花出三百多文。这钱真不禁花。

她们回去时做的牛车,一人一文钱。李竹一回到家,顾不得喘口气就赶紧去做卤料包熬卤汁,杨云也帮着她清洗猪杂,切肉。

李竹将卤药包分成两份,装入纱布袋中用绳子扎紧,姜葱之类的洗好切好,烧开开煮。再将冰糖炙烤一下人,敲碎,加油炒到深红色,加开水搅匀,变成糖色。将糖水加入卤水中,再加入香料包,当然也少不了灵泉。然后用小火慢慢熬。浓烈的香味弥漫在灶房,再飘外院内。把正在读书的杨墨都给吸引过来了。

“你们在做什么,这么香?”

杨云神秘地笑笑:“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等到卤汁熬好,再将焯过水的肉和猪杂放进去煮。大约煮了半个多时辰,李竹用筷子扎肉觉得烂了,才赶紧趁热捞肉,等凉了再捞容易坏卤。

新出锅的卤肉,香气袭人,颜色鲜亮好看。

杨墨不遗余力地赞赏道:“此肉色香味俱佳,还有提神醒脑之功用。”

李竹也笑道:“哥,我明白就按你说的去宣传。”

李大姑让杨云每样切了一点,四人都品尝一些。

杨墨道:“好吃,这比县里的陈家卤肉都好吃。”

杨云道:“这比里正家的好吃。”

李大姑也不停点头。她没想到李竹竟真能做出来。

李竹让杨云收好卤汤,嘱咐她可别倒掉了,这卤汤可以重复使用,保护好了,用上几年都没问题。一副药卤可用多次,都味道淡了再换就是,这也叫换汤不换药。

晚上,杨老实收工回家,尝了李竹做的卤肉后也是赞不绝口,可他心里还是担忧生意不好。

李大姑没说旁的,只说道:“你等着瞧吧。”

次日清晨,李大姑早早起来,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将以前的担挑拿出来清洗干净,把一陶盆卤肉装好,又带了碗碟案板和刀之类的厨具。李竹用竹子削了好些签子,又摘了些莴苣叶白菜叶等清净干净带上。由于挑着东西,她们也不便步行,花了四文钱坐牛车去县里。

李大姑昨天看了一个摆摊的地方,没想到今日却被人占了,她们只能重新找地儿。这可地方哪有那么好找的,凡是好点的都被占了。 最后两人只得在一个稍偏僻些的角落里摆摊。

日头高升,行人越来越我。周围小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渐渐地,很多摊子都开了张。李竹她们摊前仍没一人驻足停留。

李大姑也跟着吆喝了一阵,还是无人问津。

她多少有些沮丧:“这不能啊,咱家的卤肉那么好吃。”

李竹说道:“咱们试试别的办法吧。”

她将各式卤肉切成碎片,摆在青绿的菜叶子上,再插上竹签。然后清脆地吆喝道:“五香卤肉,免费品尝。”

这一句“免费品尝”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停留驻足。

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最先停下来,李竹笑着招呼道:“这位大叔,一看您就懂得品尝美食,来,您先尝一块,不买也没关系。”

中年男子用签字扎了一块吃下去,他咂咂嘴回味片刻,才出声赞道:“不错不错。”

“给我来二两吧。”

李大姑一听有顾客上门,不由得眉开眼笑,称够二两后,又多饶了几块。中年男子付了钱高高兴兴地离开。

“给我来二两吧。”

李大姑一听有顾客上门,不由得眉开眼笑,枰够二两后,又多饶了几块。中年男子付了钱高高兴兴地离开。这生意只要一开了头,后面的人就多了。不过还是品尝得多,买得少。第一盘肉很快就被人尝光了。

其中一个年轻男子连尝了三块。

李竹看着他笑问:“这位大哥,您是要一斤还是两斤?”

男子也有些不好意思,竖起大拇指赞道:“好吃好吃,给我来——二两吧。”李大姑称肉,李竹收钱。

这一上午,生意陆陆续续地没断过,到了晌午,盆里已经见底了。李大姑在旁边摊上买了三个馒头,两人就着一点碎肉吃了午饭。

她看着盆底还有半盘子碎卤肉,就让李竹给蔡青送去。

李竹拿了些竹签,又铺上一张菜叶,端着盘子去找蔡青。

等她到了老地方,他人却不在。李竹就问旁边闲扯的中年汉子。

那汉子瞥了一眼李竹,用酸酸的口吻说道:“怎么,连你这小丫头也点名找他?这小白脸靠那张脸抢了咱们多少生意。”

李竹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恩怨,只好解释道:“我们是一个村的,在后街上卖卤肉,送点东西给他。”

中年汉子眼睛早飘到盘子里了,李竹请他尝了一块。许是因为吃人嘴短,一块肉下去,那汉子语气好了许多。

“他呀,方才有个小媳妇要找房子,本来是先问的我,结果一看到那小白脸,得,转头找他去了。还让不让人活,做个经纪也得看脸。”

旁边的一个白胖男子接过话头:“他这就该回了。”

白胖男子话音一落,就听人说道:“喏,回来了。”

第15章发点小财

李竹等了一小会儿,才见到蔡青。

蔡青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衣着鲜亮、身姿妖娆的年轻小媳妇。那个女人身材丰满,走起路来像风摆杨柳似的,在场不少男人的目光都紧紧粘在她身上。

李竹默默观察着蔡青的神态,可惜她什么也看不出来,他仍跟往常一样,目不斜视,神色清淡。

最先跟李竹说话的那个中年男子迎上去打趣道:“哎哟,蔡小兄弟,这房子咋样了,这位妹子看上没?别是只看上人没看上房子吧。”

蔡青装作没听出他话中的调侃,正容说道:“那房子做铺子不合适,倒是你手里那套更合适。”说着他对着女子指指中年男子:“这位是老刘,做这行十来年了。最是了解行情,让他帮你找找吧。”

年轻媳妇飞了个眼波,扭着身子说道:“蔡小哥,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得送到西,你哪能中途把人家给摞下了。”

蔡青正色道:“实在对不住,我一时找不到你想要的铺子,总不能耽误了你。”他这才瞧见了人群中的李竹,对中年汉子说道:“老刘,你跟她说说。我过去一下。”

老刘仿佛才想起来似的:“哦,忘了跟你说了,有一个小妹子来给你送卤肉,我替你尝了一块。吃着不赖。”

蔡青抱歉地冲李竹一笑:“让你久等了。”

李竹将盘子递过去:“我刚来,这是我们做的卤肉,今天第一次出摊,你尝尝。”

蔡青接过来,用签字扎了一块细细品了品,然后对李竹说道:“很好吃,不介意我借花献佛了。”

李竹点头。

说罢,他端着盘子开始招呼离他最近的人来品尝。

这些人早有心品尝,蔡青一让,也没人客气,“呼”地一下涌上来人,你一块我一块地抢吃起来。

一盘子卤肉顷刻间就消失了。

众人意犹未尽地看着空盘子,还有些没吃到的抱怨蔡青偏心。

蔡青笑道:“狼多肉少,我也没办法,谁跑得快谁先得。顺便说一句,这个卤肉摊子是我同窗的家人开的,味道大家也都知道了,以后还望多多光顾。摊子上就她们两个妇孺,以后有什么事,我若不在,还请大家多帮衬。”

众人客气道:“一定一定。”

李竹本来只想让他尝一尝卤肉,倒没想到还没有广告效应,早知道她就劝大姑多留点卤肉。

李竹正想着,刚才那个小媳妇一摆一摆地扭了过来,亲热地扯着李竹笑道:“小妹子,你家是卖卤肉的呀,摊子在哪儿呐?”

李竹看了她一眼,这女人长得确实不错,特别是那一双媚眼十分勾人,她身上的香粉味熏得她差点打喷嚏。

“就在那边,从这里往北走二百步左右往右拐。”

“你们是同村的呀…”那小媳妇言谈之间就想拐着弯儿打听蔡青。

李竹故意转移话题,恰好没多久,蔡青就转过来了,他对李竹说道:“你们该收摊了吧,我也该回了,正好捎上你们。”

说完,他对小媳妇点点头,再示意李竹跟上,然后转身离开。

那个女子在身后“哎哎”了两声,气得剁了两下脚。李竹不用回头,也能脑补出那小媳妇嘟着嘴的气恼模样。看她的发髻应该是嫁了人,这样真的好吗?

李竹尽力忍住笑,假装低头走路。

蔡青放慢脚步,突然问道:“是不是很好笑?”

李竹赶紧板起脸,摇摇头:“一点也不好笑。”

“我倒觉得你比这件事还好笑。”

“呃。”李竹无意中一转头,看到他先笑了起来。这种笑容跟平常的笑似乎有些不同,似乎更由衷更深些。

既然他本人都笑了,那她就不用再装了。于是李竹也愉悦地笑了起来。

两人结伴而回,李大姑有些意外。一听到蔡青要捎她们回去,自然又推辞了一会儿,蔡青再三表示确实是顺路。李大姑也就同意了。

昨天买的肉和猪杂已经用完了。今天还得去买。蔡青跟着他们一起采购完毕,又帮着提着东西上车。

李大姑今日十分高兴,话也就多了起来。一路上大多都是她在说,李竹和蔡青两人在听。

说起卤肉生意时,就听蔡青说道:“婶子,我可否提点建议。”

李大姑忙道:“你说你说。”

蔡青斟酌着说道:“这卤肉确实好吃,生意坏不了。不过我觉着你们是不是把肉和猪杂下水之类分开煮会好些。后者可以卖便宜些。”

李竹一怔,她也记不清是不是该分开煮了,毕竟她以前也没做过这类生意。

李大姑拊掌赞道:“这主意好,我以前只卖过菜蛋,小竹一个小孩子家也不懂,幸亏你提醒。”

蔡青笑了笑,客气几句。

蔡青一直把两人送到杨家,又帮着卸下担子搬到屋里,又跟杨墨说了几句话才离开。李大姑自然又要留饭。蔡青说他弟弟今日回来,要回家去。李大姑也不好再留。

杨墨杨云都围了上来追问生意怎样。

李大姑满脸笑容,绘声绘色地说了上午的事,又把李竹如何机灵能干夸到了十分。杨墨杨云也跟着夸了一通。

杨墨也说道:“阿娘,我也有个好事跟你说,我觉得右胳膊已经能活动,再过几日就能写字了。 ”

李大姑赶紧察看杨墨的右臂,确实比以前紧实了许多。

她大声说道:“谢天谢地,大夫还说还得再养半年呢,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好。”

这两件好事加一起,杨家的气氛愈发喜庆。

李大姑心情好,人也更大方了,她问三个孩子:“你们说今晚想吃啥,咱们庆祝庆祝。”

杨云犹豫了一下,说想吃白面条。

杨墨说什么都行。李竹跟杨墨的说辞一样。

李大姑很不满两人的做法,笑骂一句:“想吃啥就说,还什么都行,最怕这句了。还是阿云实在。”说完扭身去准备了。

李大姑刚转身离开,很快又转了回来。抓着李竹说道:“对了,咱们还没数钱呢。快倒出来数一数。”

李竹本来已经数好了,但为了让大伙高兴,她又将褡裢拿出来跟着大家再数一遍。

四个人围在一起,数了两遍。

一共四百零二文钱。

钱数一报出,众人怔了片刻。

杨云惊叹道:“阿娘怎么会那么多?”

杨墨默算一会儿:“还没去掉本钱。”

李竹说道:“昨天本钱共花了三百文,连作料带肉一起,不过作料够用上一阵。昨天的本钱就按二百文算,今日也净赚二百文。”

众人再次吸了一口气,以前李大姑倒腾菜蛋,每天早出晚归,累个半死,能赚个几十文就算好的了。

李大姑兴奋地拧了一下李竹的脸蛋,说道:“还是小竹主意好,这吃食就是赚钱。行了,我去做饭。还剩点肉,今儿个就吃肉丝面。”

晚上杨老实回来,听到今日的战果,也跟着高兴起来。再一听杨墨和胳膊大有好转,愈发高兴。

次日一早,李大姑早早起来和杨云一起做卤肉,因为卤汤已经做好,今日比昨天又简便许多。

等到卤肉烂了,捞出来放好。李大姑才去叫李竹。

李竹昨天有些累,今日睡沉了。起来一看日头都老高,不觉有些不好意思。

李大姑道:“你正长个,就得多睡。我和你姐能忙活得过来。”说着,她又瞅瞅李竹那小身板,不由得又叹起气来:“你都十二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得赶紧补起来,你姐像你这么大时,前面都鼓起来了…”

杨云听到了,顿时羞红了脸,嗔怨道:“娘,你说啥呢。”李大姑赶紧停住不说了。

他们今天比昨日多做了二十多斤卤肉。还加了一只卤鸡。仍旧摆在昨天的摊位上。

今日的生意比还昨天还火爆,不少人来买卤肉时都拿着自家的碗,还特地多要点卤汁。李大姑也不小气,要就给半勺。今天虽然多做了二十斤,到了中午还是卖完了。

其中,还有几个熟面孔。跟蔡青一起做经纪的老刘老王也来了。

这些人的口才都十分了得,哄得李大姑高兴,又多饶了两块。

日复一日,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杨家的卤肉生意一直不错,在附近还有了些小名气。有的人专门绕两条街来买。他们每日能净赚三百文左右,好的时候更多。

在杨老实的提议下,这些日子赚的钱,连同李竹剩下的那三两多一起凑够七两先还给了蔡青。

杨家日子越来越好,李竹的身体也越来越好,她的身上脸上终于长了点肉,身材从绿豆芽变成黄豆芽。气色变好许多。

不过,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人,眼看着杨家越过越好,有的人就坐不住了。

第16章退亲风波

杨家做卤肉的事也没瞒着村里人,事实上也瞒不住,杨家所处地势高,每逢做卤肉时,香味随风飘得满村都是。

起初几天还有人纳闷,这香味怎么天天都有,谁家那么阔气天天吃肉?后来人们也就知道了,不过他们也不奇怪,因为李大姑跟旁人不同,她以前就爱倒腾点东西贩卖。村民们议论几句就过去了。

旁人不怎么在意,那杨家大伯娘朱氏可是时时注意着李大姑这边的风吹草动。原因很复杂,一是见不得她家好,等着瞧笑话;二是她闺女莲花跟杨云的未婚夫勾搭上了。杨莲花整天伸长脖子等何仁义跟杨云退亲好娶她。她这等得脖子都细了,何家仍在那儿磨蹭。

朱氏和杨莲花满以为李大姑一家会越来越差,没想到她听别人说,那李氏最近两脚生风,满面红光,听说她的卤肉摊子很火,她还在村里见过杨墨几次,看样子精神也好多了。

朱氏开始坐不住了,万一杨墨好了,杨老实一家翻身了,她不得呕死?还有她闺女的亲事怎么办?

朱氏母女俩私下一琢磨,就开始托人去何家说话。

说的无非是杨老实一家的坏话,撺掇他们赶紧退亲。

“那杨云的名声坏了,她早被吴成材惦记上了,吴成材眼下正在生病,等他一好,你们等着瞧吧。仁义仁德将来要读书当官老爷,得罪了吴家可咋办哟。再说了,那李氏又把扫把星侄女接家了,指不定以后怎么克他们家了,说不定连亲戚都牵连上…”那被托的婆子舌如莲花,将何家的心思又说动了几分。

几日后,李大姑破天荒让杨云带着李竹去县里卖卤肉。杨云早就想跟着去了,也没有多想高高兴兴跟着李竹一起去了。

李竹临走时,觉得姑父和大姑的脸色不太好,直觉家里肯定有事。再一细想,他们特意把杨云支出来的事,心里已明白七八分。

牛车很快就到了县里,杨云挑着担子在前面走,李竹提着一小桶东西跟在后头,两人交了摊位钱后就开始摆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