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人都有些饿了,但又怕酒楼茶寮里面的东西太贵,毕竟能开在这里的店家都是有些名头的,平时赚的都是城门将士们和外来者的钱,价格必定不会太实惠。

秦老村长最后拿了主意:“我们先去那个吴家村,到那儿看着也就是半个时辰的脚程,到了村里头,咱们买一些米面自己煮饭,肯定比在这里吃实在。”

青山村人都是苦过来的人,自然不会有意见,就算是几个孩子被酒楼里头传出来的肉香馋的流口水,也没有缠着父母要吃的。

继续往前走了小半个时辰,果然看见了那个吴家村,与他们青山村不同,这边地里头种着的大部分都是小麦高粱,当然红薯也是不缺的。

他们还未靠近,在农田里头忙活的人家就看见他们了,便有人起身喊道:“老丈人,你们从哪儿来?”

秦老村长笑着说道:“从南边来,家里头日子不好过,便打算来这边投奔亲戚,只是一路上吃光了干粮,不知道能不能在此处买一些。”

那人也是个热情好客的,顿时笑道:“我猜应该就是南方来的,这两年常有逃难过来的,不是北方就是南方,你们看着个儿不高,肯定就是南方来的。”

这两年先是北方大旱,又是南方水灾,逃难的人实在是不少,不过如今北方难民已经渐渐少了,反倒是南方的多了起来。

说着那人也不干活了,从地里头走了上来,笑着说道:“既然要买粮食的话就跟我回去吧,我们家正巧有多余的红薯,也能便宜些卖给你们。放心,我吴老三做事情最为公道,这是大家伙儿都知道的事情。”

旁边便有人喊道:“得了吧老三,谁不知道你家的红薯都放了一年了,就这你还收他们的钱,可见是个吝啬的。”

那吴老三也不生气,笑着说道:“谁家的粮食也不是白得来的,怎么就不能收钱了。”

秦老村长笑着跟了上去,倒是不介意粮食不是放了很久,只要能吃就行。

等到了地方一看,这吴老三住的还是青砖房子,可见家里头还是不错的,拿出来的红薯虽说放的久了有些干瘪,但也没有生芽,可见是保存的还不错了。

秦老村长便做主买下了五日的粮食,这才问道:“吴家大兄弟,我们初来乍到的,还不知道谷城的情况如何,这逃难的人很多吗?”

那吴老三收了铜板正有些高兴,要知道逃难来的人许多身无分文,他们苦苦哀求的时候村里头也只能给一口吃的,若不是看这几人脸色还可以,他肯定是不会搭腔的。

这会儿听见秦老村长文化,他倒是也没有隐瞒,笑着说道:“人倒是不多,估计都在明城那边蹲着呢,我这也是听一个在明城的亲戚说的。”

“不过你们可来对了,咱们谷城的人热情,哪像明城似的又要人又舍不得…”说到这里,吴老三似乎觉得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饶过这茬,“反正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青山村人对视一眼,心中倒是有些讲究,很快在吴老三的介绍下,他们在村里头一个破屋子里头暂时安顿下来,有了粮食,女人们也舍得让大家吃了个饱。

红薯虽然是贱物,但他们一群人许久没有吃饱了,难得敞开吃了一次一个个都面带着喜色,连带着这一日晚上都睡得特别的安稳。

第四十五章亲戚

之后又走了四五日功夫, 这还是在吃饱肚子的情况下,路过了好几个村庄,青山村一行人才到了真正的谷城。

与明城的巍峨, 关口的严峻不同,这座建立在盆地中间的城市看起来十分普通, 那城墙并不高也不大, 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比得过当年青石县的城墙。

在峡谷关的时候,对人口的进出管制的非常严格, 虽然不像明城那样一刀切, 但想要进城也得有一个起码的保证才行。

但是到了城内,这边的管制反倒是有些松散, 在他们路过村庄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较为热情善意的, 偶尔有些地痞无赖,看着胆子也并不大。

等到了谷城内城门口,守在门口的官兵只要他们交了每个人一文钱的入城税,便没有再管他们是不是难民, 显然城内对这一块并不重视。

这对秦春沛等人来说自然是大好的事情, 他们匆匆然进了内城,一进门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谷城内的房屋不算繁华, 人也不算多, 但行走的百姓精神面貌却都不错。

青山村人也是许久没有见过这般的市井生活场景了, 原本在城外的时候, 他们已经颇为羡慕当地百姓生活的安逸,地里头有粮食,当官的又不算苛刻,日子自然过得太平。

这会儿到了城内,一群人忽然想起当年去青石县赶集的场景,不免露出几分怀念和哀思来,他们都记得那一晚的火光,也不知道青石县到底如何了。

众人都有些恍惚,似乎一瞬间回到了当年,但很快的,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让他们回过神来,秦老村长叹了口气,喊来秦峰说道:“阿峰,你带着孙明和大山去附近走走,问问吃食的价格,咱们吃饱了肚子再去寻亲戚吧。”

秦峰应了一声,带着秦大山和孙明就走了开去,他们没耽搁多久就回来了,脸上倒是带着几分喜气,手里头还提着一个篓子:“爹,这边吃的东西都不贵,白馒头三文钱两个,肉包子也够五文钱一个,可是比咱们青石县还要便宜。”

这个是必然的,谷城位于偏西北的区域,自然不像他们芜湖那块物价高昂,再有一个,当地自己产出小麦,这种小麦做出来的吃食就更加便宜一些。

不过这确实是好消息,他们带着的细软是有数的,这里的粮食便宜自然是比昂贵来得好,毕竟铜板和银子又不会因为这个就变少了。

秦峰带了一筐的馒头过来,他们一群人其实都习惯了吃米饭的,但这会儿看着白嫩嫩的馒头一个个都口水滴答的,就是最小的春云和来娣都一人吃了两个。

吃完之后,秦老村长倒是叹了口气说道:“听着便宜,但小孩儿一顿都得吃两个,一天就得花九文钱,一家子这么吃的话,咱们可经不起这么吃。”

这道理谁都懂,其实农村人家哪有天天在外头买吃的,偶尔赶集的时候还要舍不得吃喝,自己从家里头带一个炊饼之类的呢。

等众人吃完了,秦老村长才带着人一边问路,一边寻找亲戚,一直到了日头西斜的时候,他们才终于在一条小巷子里头找到了那个地址。

那小巷子十分偏僻,周围的人家一看便知道日子怕是不大好,身上穿戴的也不如外头的那些人家光鲜亮丽。

秦老村长微微皱眉,他手里头这封信是二十多年前老兄弟给他寄过来的,信上不乏有炫耀的话,无非是他们在谷城的日子如何如何的好过。

但一看这个地方,似乎跟信上的完全不一样,秦老村长心中已经有些怀疑,等好不容易敲开了那户人家的阿门,勉强问道:“请问秦辉山可是住在此处?”

那开门的女人神色有些古怪,下意识的将门口一群人上上下下看了一遍,见他们形容狼狈,顿时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老头子死了都五年了,你们找他得去阴曹地府了。”

说完这话,那女人直接碰上了大门,秦老村长脸色微微一变,再一次敲门,但里头人却并不开,只是隔着门喊道:“哪儿来的穷酸破落户,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就找上门来,滚滚滚,我一颗粮食都不会施舍给你们!”

秦老村长以前也是体体面面的人,哪里被人这么当面骂过,顿时脸色难看起来,差点没一口气上不来,秦峰家的连忙扶着公公,脸上也带出几分不忿来。

秦峰有些气不过的想要去砸门,秦老村长却一把拉住儿子,摇头说道:“罢了罢了,眼看着是指望不上了,咱们还是另外想门路吧。”

等离开了那条巷子,秦老村长倒是说了一句:“也幸亏咱们阿沛有童生的文书,不然看他们这样子的,想要让他们作保可不容易。”

话虽如此,心中到底是有些失落,虽然来之前他们都知道许久不联系的亲戚怕会有变化,但真的上门被人指着鼻子骂,就是秦老村长心中也不是不生气的。

秦峰还是有些气不过,想了想趁着老爹不注意过去在人家门前撒了一泡尿,这才溜达着出来了。看见秦春沛的时候还朝着他眨巴了一下眼睛。

秦春沛也忍不住笑了,那女人确实是太过分了,穷亲戚上门打秋风,她态度不好情有可原,但秦老村长好歹年纪这么大了,当年辱骂实在过分。

只是气是出了,他们想要在亲戚家先借住几日的想法也破灭了,一群人一路上风餐露宿的也习惯了,知道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的是,都不舍得花钱住客栈。

当然,就算是他们想要住客栈,恐怕客栈看他们一群人脏兮兮的还不让进门。

当然,跟乞丐似的睡在大街上也是不行的,最后还是秦峰有办法,出去绕了一圈居然租到了一个院子,就是跟之前卖给他们包子馒头的那个店家租的。

这个院子位置偏僻,地方也不大,但胜在干净整洁,最主要的是院子里头还有一口水井,虽说是苦水不能直接喝,但用来洗漱却是可以了。

如果不是位置太偏僻了,这样子的院子可轮不到他们来租赁,更别提一个月的时间也只收他们一百文钱,不过除此之外,秦峰和几个男人得去帮店家干几天活儿。

到了地方一看,青山村人就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至于干活就更好了,虽说是给人白做工,但其实做工之中他们能吃一顿饭,再来也能打探打探消息。

一连串的事情下来,秦春沛也看清了他们一行人的性格脾性,秦峰不愧是五爷爷一力培养打算将来接自己村长位置的,行事颇有几分讲究。

相比起来,孙明有些小心思,但至少人看得清,秦大山秦小山兄弟俩都是标准的庄稼汉,但好歹兄弟齐心,听得进别人的话,也愿意听秦峰的话来做事。

一群人就暂且在这地方住了下来,当天晚上,女人们就热火朝天的烧了水,每个人都恨不得刷掉一层皮,穿了一路的旧衣服都洗了挂了起来,虽然已经打满了补丁也舍不得就这么扔了,等晒干了收拾一下还能派得上用场。

洗过澡换了身衣裳,一群人就不再那么像是难民了,也幸亏一路上他们丢了粮食却没丢行礼,每个人至少还带着两身干净的衣服。

不说女人们,就是秦春沛都觉得洗了澡整个人都舒坦了许多,要知道他们第一次洗出来的水都是黑乎乎的,乌糟的让人恶心。

等最后一个人都洗完了,钱氏把三个孩子拉到身前,一个接着一个检查他们的衣裳,虽然这一年过得苦,但三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纪,除了最后几个月吃不饱之外,其余时间还是有吃的,以至于一个个都长高了,裤子都露出了脚踝。

钱氏看了倒是也不急,笑着说道:“待会儿睡之前你们把衣服拿到娘这边来,放一段衣袖出来,衣服就又能穿了。”

农村做衣服就怕穿的时间短,他们可没有那么多布料可以浪费,所以做小孩子衣服的时候经常在衣袖裤脚的位置藏着一段,等孩子长高了放一放就还是能穿。

等众人都陆陆续续的睡了,钱氏还在月光下折腾针线活儿,虽说可以拖到明日在做,她却不愿意孩子们再多穿一日不合身的衣服。

也得亏逃难这么久,钱氏居然还藏着针线包,一针一线缝的特别认真。

秦春沛却有些睡不着,索性走出来坐在了钱氏身边:“娘,放着明天做也一样,月光虽然挺亮,但也别伤了眼睛。”

钱氏笑了一下,手中动作却不停:“值当什么,这些活儿娘闭着眼睛都能做,哎,算算日子这都快中秋了吧,怪不得太阳这么大这么亮。”

秦春沛这才意识到中秋节似乎快到了,他微微叹了口气,一时间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

钱氏抬头看了他一眼,倒是反过来安慰道:“阿沛,别心焦,总算是到了太平安稳的地方,咱们有钱,有人,日子肯定能过得下去,以后爹娘继续供你读书。”

秦春沛倒是没想过还要读书,即使他们带着一些银钱,但逃难过来还要读书那就是为难一家人了,不过他也没直接打破钱氏的话,只是笑着说道:“是啊,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

第四十六章关系

随后几日, 秦峰果然带着男人们出门帮房东搬运货物, 他们去了才知道房东为什么那么大方,原来是家里头开了包子铺, 搬运的粮食不少, 又重又脏,请人花费的工钱可也不少。

秦峰等人都是干惯了农活的,这会儿都是也适应的很, 干起活儿来又快又好,倒是让那老板无话可说,偶尔还让他们拿几个馒头回家去吃。

这边男人们在忙碌, 那边女眷们的活儿也没停, 先是将所有人都收拾了一遍,又出去与左邻右舍的打探消息。

老郑氏年纪大了, 如今到了安定的地方身体反倒是有些不舒坦, 索性就留在家中照顾几个年纪小的孩子,主要要是看一眼, 不准他们出去乱跑。

几日之后, 青山村人就大致将谷城的情况摸了个遍, 因为有峡谷关和梅山在那儿, 谷城确实是比较安逸,同时与外头的交往也略少一些。

谷城虽然也被称作城, 但其实此地是明城的下属管辖范围, 也就是说, 其实这地方也是知府顾大人的管辖领域, 只是因为谷城的特殊性,顾大人的话说了也不一定管用。

而现在,名义上谷城最大的官儿是知县孟勤山,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当地的尔玛族人十分独立,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并不一定认同知县的话。

孟勤山的性格也与那位明智却有些专行的顾大人不同,他奉行的是中庸之道,朝廷吩咐的事情他也做,若是当地尔玛族不同意,他也就只能拖着,并不激进。

这个孟勤山孟大人也是个秒人,据说当年也曾是状元及第的人才,但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朝中高官,这才被贬谪到又偏远,人情世故又十分复杂的谷城来。

结果孟勤山来了之后,一不自暴自弃,二不苦干政事儿,将衙门里头的事情都交个了身边的几个老吏,自己是不是就出门钓钓鱼,爬爬山,悠哉的很。

且不提这个孟勤山是真的不在乎,还是假装的豁达,至少比起之前那位知县来,当地的尔玛族倒是与他关系不错,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也正因为如此,此时此刻的谷城也看似平静,否则的话光是官府和尔玛族的较量就足以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了。

这一日,秦峰打听完消息回来就把大家伙儿召集起来,看了看秦老村长才说道:“爹,这几天我带着兄弟几个到处走了走,这谷城看着不错,但来往的商人却不多,或许还不如咱们青石县,那时候还有远道而来的客商想要当地的上好青石呢。”

不过想想这也正常,谷城除了谷子还不错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特产,低于偏远,路上也崎岖,想要谷子的一般都会去明城,再不然也是掐着点过来。

还有一个就是,当地的尔玛族人十分不好说话,做生意的时候说一就是一,不像汉人喜欢一个讨价还价,对于商人来说自然也不好这一口。

秦老村长皱了皱眉头,下意识的说道:“若是这样的话,想在这里做点小买卖可就难了。”

原本他还想着,若是可以的话带着村人做一点小买卖,比如说卖一些他们南方才有的点心,不是赚钱吧,只能也能养家糊口。

秦峰一听,就说了:“得了吧爹,咱们几个什么手艺,哪家都没有值得拿出手的,人家一开始或许图一个新鲜,后头肯定不爱吃。”

“是啊,这边吃东西跟咱们那边不一样,什么东西都希望往里头放古怪的香料,偏偏又是吃面食的,我这几天还觉得有些上火咧。”秦大山也忍不住说道。

秦老村长叹了口气说道:“我也就是那么一说,不做小买卖的话,咱们还能做什么营生,总不能就你们几个出去背货吧,哪能赚几个钱,还不够咱们租房子的,这只出不进可不行。”

钱氏看了一眼丈夫,低声说道:“要不我们几个也出去接点活儿,不拘什么,洗衣服做饭都可以,也能赚一点铜钱添补家用。”

钱氏一说,其余几个女人顿时也点头起来,孙明家的还说道:“是啊,我听隔壁老婶子说,接大户人家的衣服出来浆洗,活儿不累,但有时候赏钱都比酬劳高。”

秦老村长却说道:“你们现在觉得容易,是看别人在做,若是没点门路关系,哪个大户人家会放心将衣服拿出来给你浆洗?”

这些事情秦老村长还是知道一些的,真正的大户人家,老爷夫人的衣服是不可能拿出来给外头人浆洗的,不过是下面的丫鬟小厮偷懒才会做这种事情,但就是这样,也得是给相熟的人家,他们连个保书都弄不出来,总不能接这活儿也带着阿沛的童生文书去吧!

秦峰早就摸过底,知道留在城里头的难度很大,叹了口气说道:“城里头不好待,但要去外头村子里的话,不但要衙门同意,给我们开落户的文书,还得当地的村子答应接收我们才行,我们有四户人家,怕也不太容易。”

“若是能在村子里头落户,就算没有良田,薄田总能分到一些吧,再不然咱们自己开荒也成啊,实在不行还能买两亩地,有田地在,我这心里头也会踏实一些。”这会儿孙明忍不住说道,他在青山村就是外来户,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了,谁知道又要从头开始一次。

孙明的话在场的人都赞同,谁不想要田地呢,有了田地,只要不像之前青石县那般,日子总能过下去的,也不用担心只出不进。

但是同样的,他们也都知道落户的难度比较大,在村里头落户的话就得分地,那就是分润当地人的东西了,尤其是他们还这么多人。

秦老村长扫了一眼在场的人,又问道:“阿沛,你可有什么想法?”

问完之后,秦老村长又说了一句:“你们也别觉得阿沛年纪小不经事儿,之前咱们能进城就是托了他那童生文书的福,以后说不得还得靠他。”

“村长,瞧你说的,我们都记着阿沛的好呢,哪儿能因为这事儿就怪他。”孙明首先说道,之前粮食那事儿他心里头也不好过,但等到了谷城就知道了,别看秦家也是难民,但他们里头到底是有读书人,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秦老村长这才露出笑容来:“以后也别叫我村长了,跟他们一道儿叫我五叔就成。”

孙明就顺势答应了,他们也是喊习惯了,如今喊五叔的话反倒是比之前亲近,孙明琢磨着自家势单力薄的,说什么也得跟着秦家在一起才有保障的。

秦春沛心中也早就琢磨过这些事情,这些天大人们都忙着,他自然也没有闲着,偷摸着出去打探到不少的消息。

“五爷爷,比起城里头,自然是乡下更适合咱们居住,不然的话一个开销,一个进账,咱们都没有特别好的生意可做,卖苦力也得跟本地人竞争。”

最主要的是,长时间的逃难让他们村的人身体都虚弱,现在还不显,但若是后头不好好养着反倒是没日没夜的做活儿,身体必定是要吃不消的。

“只是去乡下,怎么去,在哪里落户都是个讲究,咱们先得弄清楚哪个村子人比较善,也乐意容纳咱们这些外来的,才好去说服那村子的村长和村民。”

这年头要落户,除非是朝廷安排的迁移,不然的话当地居民首先得同意,衙门的关系再疏通好,这才能把门户落下来。

秦春沛继续说道:“这几日我打听到,衙门里头有一位老吏去年退了下来,如今就住在咱们隔壁街,别看他已经退了下来,在衙门里头的人脉却还在,儿子还是个捕快,最妙的是这位老吏从事当地农事快四十年,对谷城一地的村落可以说是了若指掌。”

秦老村长明白过来秦春沛话里头的意思,就问了:“阿沛,你的意思是先从这位老吏口中打听到适合的村子,咱们再去村子里头搞好关系?”

“这办法是不错,只不过非亲非故的,他为什么要帮我们?”秦峰皱着眉头说道,又提了一句,“咱们的银子有限,若是他贪得无厌的话怕是为难。”

秦春沛又说道:“这位老吏确实是贪财,但同样贪酒,常常去一家酒肆喝酒吃茶点,常常有喝醉的时候,据闻一喝醉就容易胡乱说话,家里头这才不轻易放他出门。”

秦峰眼睛一亮,显然是想到了什么办法,伸手拍着秦春沛的后背说道:“阿沛,你小小年纪的,到底是从哪儿打探到的消息?这消息太有用了。”

秦春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就是跟我娘出门的时候听了一耳朵,又找那附近的孩子老婶打听了一番,只是到底如何还得叔叔们去看。”

秦峰却笑道:“哎,我们都不如你,这蛛丝马迹的都能打听到这么多,我们几个平白做了好几天的工,也没从店家口中问出什么来,放心,这事儿叔叔肯定能办好。”

第四十七章定居

“峰叔, 二叔, 打听的怎么样了?”看见秦峰和秦小山满身酒气的回来,秦春沛也忍不住开口问道,一行人里头, 最适合跟外人打交道的就是他们俩, 秦峰心细稳重有城府, 秦小山则是爽朗跟谁都能打成一团, 相比起来,秦大山和孙明就太过于老实本分了。

秦峰接过婆娘递过来的帕子抹了一把脸,才带着几分笑意说道:“幸亏有阿沛打听到这人, 这位老吏对附近的村庄都是了如指掌。”

最妙的是,这位老吏好接近啊,不需要多少银子, 打几碗水酒, 就着一碟子花生米就能打上交道, 这要是去衙门里头找关系的话, 不出点血是不可能的。

秦小山也是满身酒气,脸颊红彤彤的跟猴屁股似的,他是真的有几分醉意了, 嚷嚷着说道:“可不是吗,咱们灌了那老头儿几壶酒,那老头儿就什么都往外说了。”

王氏瞧着他这样有些心疼, 又是递帕子又是给端姜汤的, 他们也没有条件做醒酒汤, 只能用姜汤发发汗,起个心理作用。

秦峰这会儿已经缓过劲儿来,笑着说道:“那老吏将附近的村子都扒拉了一边,撇开民风不好的,都是外族人不乐意汉人入驻的,较为合适的村庄也就三四个。”

“大王村距离谷城内城比较近,村民也比较富裕,但因为离城比较近,那边的地价也不低。”这大王村走到内城就一刻钟的距离,可以说就住在城外头了。

“略远一些的地方有一个大青山,名字虽也叫青山,但跟咱们老家完全不同,那是尔玛族人的地盘,但并不抗拒汉人,听说那边的土地比较多,尔玛族不擅长种地,买地的话怕是会比周围的村庄都便宜。”

“还有一个叫临泉的地方,因为当地有一口甜泉,风景又特别好,在文人骚客那边颇有几分名声,据说是谷城境内文风最盛的地方了。”

“这地方倒是适合咱们阿沛。”秦峰笑着打趣了一句,“只是这地方土地少,价格必定不低,再有一个达官贵人来的多了,是非必定也多。”

“最后这村子叫蒙山村,就在蒙山的附近,村子距离蒙山不算远,但这些年也没听说过有野兽下山,应该还是比较安稳的。”

“蒙山因为稍微偏了一些,地价较为便宜一些,当地村民汉人有,尔玛族人也有,通婚也较为常见,对外来者应该不会特别排斥。”

等秦峰说完,众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了,秦老村长开口问道:“听你的话头,是打算去这个蒙山村的,但是我听着,前三个也各有各的好处。”

秦峰就解释道:“大王村什么都好,但地价贵,当地老百姓的眼界也高,咱们虽然有几分银钱,但要想入住的话也麻烦,再有一个,衙门肯定也卡的很严。”

“大青山就更别说了,这个地方居住的尔玛族群十分排外,连当地人都很难融入,地方虽然好,但咱们想要入户的话难于登天。”

“临泉则是什么都差一些,地价虽然比不上大王村,但比大青山和蒙山村都贵,那里虽然文峰鼎盛,但老百姓很傲气,来踩青郊游的大户人家也多,容易生是非。”

尤其是在他们根基不稳的时候,这三个地方看似都好,但各有各的坏处,而蒙山村虽然地处偏远,人员也有些混杂,相比起来却比较适合他们。

秦峰扫了一眼在场的人,忽然说了一句:“蒙山村这地方还有一样好处,住在当地的人家爱生儿子,据说十个落地的娃娃九个都是儿子。”

“什么,还有这样的好地方?”老郑氏都忍不住说了一句,时人都爱儿子,常有为了求子如何如何的,真有这样的好地方的话,那还不得人人都去住。

秦峰摸了摸鼻子说道:“那老吏说的,应该是真的,不过据说只有在当地住上十几二十年才是如此,若只是为了求子过去的话,却是不能得。”

老郑氏却拍着腿儿说道:“理当如此,住了十几二十件的,祖宗才会埋在那儿保佑后人,光为了求子过去的想要沾光哪行啊!”

秦峰听了哭笑不得,倒是不知道就这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偏向起来:“就是因为爱生儿子,当地儿子孙子太多,以至于找媳妇越发的困难,咱们这儿大山一家若是想去的话,光看着他们家有两个女儿,怕蒙山村就敲着锣鼓欢迎呢。”

“还有这样的?”钱氏也有些奇怪,虽说她也疼爱女儿,但肯定是比不上儿子的,时人都有些重男轻女,只因为儿子不仅可以传宗接代,给父母养老,还是一个壮劳力。

对比起来,女儿是好,但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一嫁出去别说贴补家里了,有些苛刻一些的人家都不让媳妇回家走动的,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秦峰笑着说道:“可不是吗,我听了也觉得惊奇,多问了几句才知道,那蒙山村在谷城不算特别富裕,地方又有些偏,所以愿意嫁过去的外村姑娘就少,他们本地的姑娘原本就少,再加上这个可不是不容易找媳妇,这才特别欢迎有女儿的人家,说到底是相看媳妇呢。”

秦春沛听了倒是皱了皱眉头,问道:“这么缺媳妇,当地不会有什么乌七八糟的事情吧?”

若是结两姓之好自然是没问题的,若是对方仗着人多势众威逼他们嫁女儿可就不成了,他们总不能拿着家里头两个姑娘的清白婚姻去过日子。

秦峰连忙说道:“若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提起蒙山村,招娣和来娣也是我的侄女,难道我会那么狠心?”

秦春沛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说道:“峰叔,我不是那个意思,这不是担心则乱,想着蒙山村这地方男人太多,会不会就急慌了眼了!”

秦峰也不跟他较劲,笑着说道:“我还不知道你,放心吧,那老吏说了,蒙山村虽然人群混杂,但其实村内管理的十分严格,连偷鸡摸狗的事情都少有。”

“他们村娶媳妇也有趣,宁愿多出一些聘礼,也要那种门风清正的人家,而不是跟有些地方随意的娶了,只要是个女人就成。”

秦春沛听的奇怪,疑惑问道:“这倒是有趣,这地方怎么有些矛盾,明明是各族混居的地方,反倒是比一般的村子安定,明明少媳妇,却还保守底线。”

这只靠着老百姓的自律肯定是不行的,人都有自私从众心理,能做到这样,至少这个村子有一个明智却又能服众的人在做引导。

秦老村长咳嗽了一声,心中也有几分偏向,扫了一眼在场的人说道:“这样吧,咱们顺着这几个村子的远近,都过去借住几日,看看村子的情况再论。”

“再说了,咱们就算是看准了,人家乐不乐意接纳还不一定呢。”秦老村长意有所指的说道,秦大山家虽然有两个姑娘,但他家和孙明家都是两个儿子,秦小山如今也只剩下了儿子,怎么看男孩儿的比例都太高了。

众人都没有二话,他们租住的一个月时间也快到了,索性就带上这段时间攒下来的粮食往城外走,进城还要一文钱,出城的时候倒是分毫不取。

他们首先去的就是大王村,刚住了两日,几个男人都摇头了,这地方确实是不错,良田多,距离内城也近,但村子完全没有容纳外人的意思,土地也太昂贵了。

大王村往西边去是大青山,往东边去是临泉,一群人最后先去了大青山,大约是名字的缘故,一群人对这地方十分向往,总觉得说不定能遇到另一个青山村。

只可惜大青山注定要让他们失望了,名字听起来有几分相似,但那地方却截然不同,满满的都是尔玛族的痕迹,村人对他们也算热情,但偶尔说方言的时候他们都不能懂。

刚开始大青山的人还以为他们是路过的货郎,倒是热闹了一会儿,等知道他们只是路过借住就冷淡下来,这倒是也罢了,最夸张的是晚上的时候,竟然还有徐娘半老的尔玛族女人过来,打着几分借种的主意,吓得青山村的男人脸都青了,女人的脸都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