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了这事儿,青山村人第二日天蒙蒙亮就赶紧走了,生怕再发生点什么事情。

等离开了村子,秦峰这才说道:“怪不得那老吏对着我笑,原来是为了这事儿呢!”

钱氏王氏心有余悸,对视一眼问道:“那,那蒙山村不会也这样吧,也太伤风败俗了。”

秦峰连忙说道:“应该不会,蒙山村的尔玛族与汉人通婚已久,肯定不该如此,这边大青山的虽也是尔玛族,但我听人说,尔玛族内部也分许多支脉,风俗也截然不同。”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又有些不放心的说道:“那咱们还是先去临泉看看吧,实在不行再去蒙山村,谁知道那些尔玛族又有什么奇怪的习俗呢!”

秦峰自然不会反对,又走了三日才到了临泉,不得不说,这地方确实是值得文人骚客喜欢,别的不说,那围绕着山崖的清泉,倒映着一片片山峰,就美丽的不似人间。

更别提临泉两边的山峰上这会儿都是红色的枫叶,放眼看去只觉得巧夺天工,瑰丽异常。

第四十八章蒙山村

相比起大王村和大青山来, 临泉似乎是个十分适合居住的地方, 这里的村民热情淳朴,因为靠着临泉这么个有名的地方, 他们随便做点小生意就能养家糊口。

就是青山村人在这边住了几天,都觉得安逸和美好,只是秦老村长说道:“好是好,但一来也是落户不容易,二来这里的地有些贫。”

可不是吗,比起其他地方来, 临泉这地方看着风景美,但一半都是湿地, 剩下的那一半地也是沙子多土少,跟大王村那种黑土压根没法子比。

临泉的老百姓大部分都做点什么小买卖,也是跟家里头土地贫瘠,光靠土地吃饭得饿死有关,秦老村长觉得他们初来乍到的,想要做买卖怕是不容易。

秦峰原本就是觉得蒙山村好,这会儿更是说道:“爹,各位兄弟,咱们要不就去蒙山村看看吧, 说不定那儿哪儿哪儿都好呢。”

秦大山兄弟俩对视一眼, 也拿定了主意:“我们听你的, 去看看蒙山村再定。”

“孙明, 你怎么说?”秦峰看了一眼孙明问道, 心中猜测他大约是有些想法的。

果然,孙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摸了摸脑袋说道:“村长,阿峰,你们是知道的,我家这口子有一门做豆腐的手艺,在城里头不算什么,在这边说不定还能做一个小买卖。”

秦峰眯了眯眼睛,暗道果然如此。

当年孙明带着婆娘落户到他们村的时候,靠的就是这门做豆腐的手艺,不过后来孙明的娘子连生了两个孩子,做豆腐又都是体力活,他们村买豆腐去城里头也方便,村里头不便宜的话没有优势,便宜的话又赚不到银钱,后来慢慢的也就不做了。

之前在城里头的时候,秦峰提到他们也没手艺做买卖,其实也有几分试探孙明家,想问问他们能不能把这门手艺拿出来,大家伙儿帮个忙也能赚点钱。

只是后来孙明不提,秦峰也就把这事儿放下了,毕竟不是他们秦家的东西,说到底这个便宜占了也不安心,以后随时有闹掰的风险。

见秦峰脸色不悦,孙明微微低下头,但想到自家婆娘的话,倒是觉得也有道理。

之前他一门心思跟着秦家的人,是因为路上不安定,秦老村长又有些能耐,但现在都已经进了城,当地的情况也摸透了,就算是分开他们家也能安定下来。

孙明最后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村长,那蒙山村的情况我听着心慌,那些尔玛人听说很难相处,要是到时候有个磕磕碰碰的,咱们外乡人还不得吃亏?”

“我看临泉就挺好的,虽然土地贫,但这里来往的人多,热闹,做点买卖就能养家糊口,再说了,这里的人说话都斯斯文文的,就算是有啥摩擦,咱们也不至于吃亏,你说是不是?”

这些道理秦老村长自然也是懂的,只是他们秦家人没啥擅长,秦老村长也不乐意做买卖,总觉得不保险,不如有地安心。

听了孙明的话,他就叹了口气说道:“你若是想留下来就留下来吧,反正各家的日子各家自己过,但我们还得去蒙山村看看,若是那边好,我们就留在那头了,若是不好,再想办法就是,将来咱们也可以相互来往,也算有个照应。”

孙明听了这话一时又有些后悔,当年他就是因为父母早逝,被大伯欺负的过不下去日子,这才带着婆娘换了个地方居住。

这些年下来,他是真的喜欢青山村的,这地方大家伙儿虽然也有磕磕碰碰,但终归都是好人,遇到事儿喊一声都能来帮忙,只可惜…

“村长,你们也留下来吧,到时候我可以带着大家伙儿一块儿做豆腐,累虽然会累一些,但养家糊口总是没问题的。”孙明忍不住说了一句。

孙明家的下意识的扯了一下丈夫,心中气愤的不行,这可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手艺,凭什么就这么分给其他人,真要分的话,也得有个讲究不是。

秦老村长哪能不知道孙家的官司,他看了眼孙家的两个孩子,心中倒是觉得可惜,但还是说道:“算啦,总不能一辈子一块儿过日子的,就是一家子亲兄弟长大了也得分家呢,你们喜欢临泉就留在这儿吧,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孙明家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孙大海孙小海十分舍不得秦春沛,拉着他依依不舍,恨不得脱开爹娘跟着一块儿走了。

等再一次上路,一行人便只有姓秦的了,离开临泉之后,秦招娣还偷偷拉着弟弟说道:“分开了也好,大海小海是不错,但他们娘心思太多了,生怕别人占了他们家便宜。”

秦春沛笑了一下,反问道:“姐,我还以为你挺喜欢她的呢。”

秦招娣撇了撇嘴说道:“我能喜欢她,就是逃难的时候没有办法,大家伙儿才亲近一些,你道为什么孙大伯人缘那么好,村里头都对他们家平平,还不是因为有她在捣鬼。”

秦春沛还真不知道这事儿,以前他不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但至少对村人的关注度肯定是不足的,不过一路下来,他倒是也明白了一些。

少了孙明家的阴阳怪气,去蒙山村的路上反倒是更加和乐融融一些,至少再也不会有人在他们做饭的时候旁敲侧击,牵扯出丢掉的粮食来。

蒙山村果然有些偏远,据说这地方以前也是个独立的小山寨,后来才慢慢的与外界联系,一百多年下来,尔玛族与汉族通婚,才演变成现在的蒙山村。

不过村子里依稀还有当年尔玛族的痕迹,比如那座建立在半山腰的尔玛族神庙,比如偶尔出现的碉房,又比如当地的村民普遍大高个儿,肤色偏黑,轮廓也比汉人深一些。

当然,这些不仔细观察的话,已经很难从蒙山村村民的身上看出来了,毕竟通婚已经在当地进行了上百年,血脉早就已经融合。

蒙山村这边显然也少有外人来,在看见他们一群人出现的时候,村口便有人出来问道:“几位兄弟,你们这是从哪儿来?”

秦老村长自然不会直接说是要来入户的,真要是直接这么说的话,人家还不得直接把他们当成疯子,他只是婉言说道:“大兄弟,我们是外地来寻亲的,谁知道亲戚搬了家,寻了好几个村子也没见着落,这才到了这儿。”

那人一听倒是也不怀疑,反倒是想了想问道:“我们村子早年倒是也有一些外来户,你们找的亲戚姓什么,说不定就搬到我们蒙山村来了。”

秦老村长将城里头那户亲戚的情况说了一遍,最后才道:“都许多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我那老兄弟是不是还活着。”

对面那人想了又想,拧着眉头说道:“姓秦啊,我们村好像没有姓秦的人家,怕又得让老人家失望了。”

秦老村长早知道如此,哪里会失望,只是顺势问道:“这几日我们走的也乏了,就算寻不到那亲戚,不知道能不能在贵村歇歇脚。”

那人扫了一眼他们这群人,笑嘻嘻的说道:“这个我可做不了主,得去问问村长。”

等进了村子见到了村长,秦春沛倒是有些惊讶,只因为这个村长看起来像是尔玛族人,这头上还带着他们族才会带的那种彩毡帽,人看着也比带路那人还要更黑。

村长的年纪看起来并不大,大约四十出头的样子,听完那人的话便审视的看了看他们,最后笑着说道:“远道而来皆是客人,如果诸位不介意的话,可以在村口的小庙里头住几日。”

秦老村长自然满口道谢,那村长笑了笑,忽然说了一句:“这几年听闻外头不□□稳,不过愿意来我们蒙山村的人,倒是也没有几个。”

秦老村长似乎没听懂这位村长话里头的意思,笑着说道:“我倒是觉得这蒙山村人杰地灵,别的不说,村长您就是个和善大度的。”

那村长哈哈一笑,起身说道:“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是大柱送你们过来的,就让他带你们过去吧,若是缺了什么就与他说,他虽然是个不成器的,对村子倒是也算熟悉。”

旁边的丁大柱听的很不好意思,走到村家长外头,他倒是放松开来笑着说道:“你们别看我们村长人挺凶的样子,其实做事情最公平,心地也好。”

说完又道:“看你们的样子怕是啥都没带吧,待会儿我让家里头婆娘给你们扯一把青菜过来,也好炒个热菜吃吃。”

秦老村长自然推辞不要,但丁大柱却还是执意如此,等他家那口子送来青菜的时候,钱氏连忙抓了一把小米作为回礼,那是他们在城里其他村子买的粮食。

晚上吃上了热腾腾的饭菜,秦峰倒是笑着说道:“看来咱没来错,这蒙山村确实是不错,乡里乡亲的都热心,最主要那村长看着是个好的。”

秦老村长也觉得不错,却没有直接把话说死了,反而说道:“再看几天再说,第一天哪儿看得出什么来,你们也是,这几日多出去走动走动,探探清楚,这可是咱们一辈子的事情。”

其余人自然都说是,秦春沛也下定了主意,第二天就出去打探打探,看看这个村子是不是明面上看起来的这么和谐相处。

第四十九章落户

秦春沛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 闻到的是喷香的小米粥味道,他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在被窝里头捂了一会儿, 享受这种难得的安逸和宁静。

不过他也就眯一会儿就得起来,毕竟外头都熬上粥了,他也不能在屋子里头偷懒。

他们这会儿落脚的地方虽说是破庙, 其实更像是一个土房子, 里头除了正房之外分成东西两个厢房, 里头也并未看见什么菩萨和祭拜的东西。

三户人家一家分了一个地方, 倒是十分宽敞, 秦春沛走到外头, 果然看见钱氏和秦招娣已经在忙活了, 看见他起来连忙喊道:“阿沛, 去洗把脸就能吃饭了。”

这边自然是没有水井的,也没有大缸用来储水, 秦春沛只得拿着毛巾往外走,幸亏蒙山村村头就有一条溪流, 河流不算大, 但平时用水却足够了。

这时候还能看见有些妇人在下流洗衣服, 也有人出来淘米做早饭的, 秦春沛找了个地方蹲下来洗脸,刚把手帕浸入水中呢, 对面忽然有人朝他划拉了两下。

秦春沛莫名的抬头看去, 却见是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 他正笑嘻嘻的朝着他看,开口喊道:“你就是村里头新来的那个秀才吗?”

秦春沛回了一个笑容,解释了一句:“我只是个童生,并不是秀才。”

那男孩不知道听明白了没有,反正是笑嘻嘻的说道:“那也很厉害了,我阿爹说了,你们南方人就是会读书,小小年纪就能拿到功名,我们村那些孩子光是认字都费力气。”

说完,他停顿了一会儿,拧着眉头说道:“我也是,看见书本我就头痛,气的我我爹追着我跑,但我跑的可快啦,他也拿我没办法。”

听着他噼里啪啦的说了一顿,秦春沛已经洗完脸了,笑着说道:“我得回去吃早饭了,待会儿我能出来找你玩儿吗?”

那小男孩立刻说道:“可以啊,我阿爹就是村长,那天你来过我家咧。”

秦春沛没想到这就是村长的儿子,忍不住多看了他急眼,这孩子看着完全是汉人的模样,与村长并不是特别相似,甚至可以说是眉清目秀了。

等吃了饭,秦春沛果然过去找他玩儿,那孩子乐滋滋的跑出来,还说道:“我跟我阿爹说了,你是童生,我跟你玩得多的话,说不定也能开窍会读书了呢,他这才许我出门。”

秦春沛哭笑不得,只问道:“还不知道要怎么称呼你?”

那孩子笑着说道:“我叫羌叔明,你可以叫我阿明。”

“阿明,我叫秦春沛,你可以叫我阿沛。”秦春沛点头说道,“你在家是不是排行老三?”

羌叔明奇怪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有两个哥哥?”

秦春沛解释道:“伯仲叔季,一般人家会按照这个来算排行。”

羌叔明抓了抓头发,有些苦恼的说道:“还有这个说道,我还以为我爹随便取的,原来他当初说找秀才公给我们几个起了名字不是开玩笑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羌叔明就带着他往村子里头走,找那群平时一块儿玩的小伙伴去了,他年纪不大却是村子里头的孩子王,虽然也有村长的原因在,但跟他自己个儿性格开朗也是有关系的,见他带着秦春沛过来,那些孩子都理所当然的接纳了他。

玩了小半天的功夫,秦春沛就跟一群孩子混熟了,多多少少打听到蒙山村的一些消息,比如说蒙山村的村长姓羌,确实是尔玛族人,不过他媳妇却是个汉人,如今两人生下了三个儿子,日子过得十分和美,村长别看长得挺粗,其实是个耙耳朵。

别以为孩子不懂事儿,他们隔墙听话的能力才出色,又没有什么心机遮不住嘴,很快就让秦春沛淘了个干净。

虽然以他两辈子的经验来对付孩子有些不地道,不过他也不是做什么坏事儿,就打听打听当地的人情世故,看看是不是真的适合定居。

这一打听,倒是真的听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来,村长家的事情不提,村里头有哪几个刺头不好招惹,孩子们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不过提起那些刺头的时候,羌叔明都会鼓着脸颊说一句:“他们敢混账的话,我就让阿爹带着叔叔们过去揍他们一顿,看他们老不老实。”

对他的话周围的孩子十分赞同,可见羌村长在蒙山村还是十分有威信的,并且很可能有一个族群的兄弟姊妹,这才说得出这般有气势的话。

等到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有了炊烟,开始有妇人站在门口喊孩子回家吃饭,他们一群人才散了,秦春沛回到破庙,就看见那里头也冒着炊烟。

家里头只有老郑氏和秦招娣和秦老村长在,其余人不见身影,问了才知道男人们出去打探消息外加拾柴火,女人们则是去洗洗刷刷顺便挖一些野菜回来。

秦老村长这些天身体一直不太舒坦,看着脸色也不大好,看见秦春沛回来倒是露出一个笑容来,开口问道:“阿沛,出去大半天了,可有什么好消息?”

秦春沛见老郑氏和秦招娣也十分关系的样子,就把自己打听到的事情说了一遍:“蒙山村里头怕也有几个游手好闲的混子,不过听那些孩子的话语,这边的村长管的很严,一直以来也没有什么坏事儿发生,只是旁人不爱搭理他们罢了。”

秦老村长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这就很好了,哪个村子没有几个搅屎棍呢,就是咱们在青山村的时候,不也有脑子拎不清的人,只要不是什么大是大非,过得去就是了。”

秦春沛也觉得如此,还说道:“这里虽然日子不如大王村临泉那样的地方,但看着老百姓也不贫苦,土地也还算肥沃,只是路偏远了一些,这才来的人少。”

世人常常对山沟沟里头的地方有偏见,但蒙山村这地方又有些不同,他们的土地并不贫瘠,养活一村子的人不在话下,相比起来反倒是比外头的村子清净一些。

只是这样一来,从蒙山村入城赶集什么的必定有些麻烦,秦春沛猜测他们肯定还有其他的集市可以去,只是一时半会儿没有打听出来。

秦老村长见他的神色便猜到一二,笑着说道:“看来阿沛也喜欢这里。”

秦春沛微微叹了口气,只是说道:“咱们远道而来的,在哪里落户都不容易,真要定下来的话,当地的民风自然最重要,要是落到一个不干不净的地方,怕也是浑身麻烦。”

秦老村长对他的回答很满意,笑着说道:“可不是吗,大王村临泉这样的地方是好,但咱们也得掂量掂量自家的轻重。”

等了一会儿,饭香味道也飘出来了,出门去的男人女人们才慢慢都回来了,秦春沛连忙过去帮着秦大山卸了身上的柴火。

他们的脸色都还算不错,秦峰笑着说道:“方才我们出去捡柴火的时候,村人还给指了地方,不像大王村那时候,生怕咱们偷东西似的。”

另一头钱氏也笑着说道:“这里的野菜也肥美的很,山上似乎还听见野鸡叫声了,只可惜人生地不熟的,我们也不敢走进去,不然说不定还能捡到一些野鸡蛋。”

一说到鸡蛋,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他们虽然有几分钱在,但落户的事情一日没有办下来,就不敢敞开了花钱,买粮食是没办法,吃鸡蛋就有些奢侈了。

秦春沛扫了一眼,心中也暗暗叹了口气,暗道这都是穷惹的祸。

听着他们陆陆续续的说话,秦老村长敲了一下烟杆儿,笑着开口问道:“看来你们对这地方都还算中意了。”

秦峰点头说道:“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一些,只是不知道落户麻不麻烦,村民们看着是和善,但咱们要是落户的话,这可就是跟他们抢地盘了。”

秦老村长倒是说道:“这事儿也不用掖着藏着,待会儿你跟我去一趟那位羌村长家,问问他的意思看,若是愿意接纳的,甭管是什么要求,咱们还能商量商量。”

“若是人家不乐意,咱们也不能死赖着不走,还得早日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才是。”

话说到这儿,秦峰忽然提到:“让阿沛也去吧,他好歹是童生,听说那羌村长挺看重读书人,说不准对咱们阿沛也能另眼相看。”

秦老村长觉得这话也对,又说道:“成家他娘,还有侄儿媳妇,你们待会儿带着几个孩子也多出去走走,要有分寸,得让村民们知道咱们都是好人家出来的人,落户对他们绝对没坏处。”

钱氏王氏和秦峰家的自然满口答应下来,她们早上已经跟当地的一些妇人说过话了,这会儿更是斗志昂扬的决定,一定要让蒙山村的人都知道,他们虽说是逃难来的,但都是本本分分的好人,落户之后乡亲邻里的不用怕相处不好。

秦老村长办事迅速,当天下午就带着人往羌村长家去了,秦春沛心中忐忑,不过又觉得那羌村长对他们不算反感,不然的话不会让他们住下来,这几日也让人多有照顾。

只是户口没落下来,秦春沛心中也没底,要知道在古代迁移户口可是十分麻烦的事情,要不是今年大周朝到处都是难民,他们连想都不敢想这件事。

第五十章蒙山村人

天蒙蒙了的时候,秦春沛就从被窝里头爬了起来, 自从入了秋, 蒙山村这边的天气就一日比一日凉快, 昨晚上还下了一场小雪。

手臂伸出被窝的时候,秦春沛都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但想到待会儿还要做的事情, 他到底是勉强自己爬了起来, 迅速的套上了在被子里头捂着的衣服。

穿好衣裳走出门,钱氏已经早早的把热粥端过来了, 看见他就招呼道:“阿沛,你先吃着吧,吃完了再去学堂,不然一路吃风肚子里头会冷,肚子冷了,人就会生病。”

秦春沛自然也不会推辞, 一家人已经陆陆续续都起来了,连老郑氏都不例外,秦春沛无奈说道:“奶,天气这么冷,你怎么也不多睡一会儿?”

他们在蒙山村落户也有小半年时间了,因为银钱不凑手,买了田地之后就盖不了多好的屋子, 老家那种青砖大瓦房就更不用想了, 索性就买了村人的老房子, 虽说老房子,但至少挡风遮雨,面积也大,等家里头有钱了推到了重建也不心疼。

北方造房子喜欢搭炕,这边的冷自然不是南方人可以想象的,所以发现下雪之后,他们就先给老郑氏烧上了热炕,这才让她晚上睡得好一些。

老郑氏听见大孙子的关系,笑得满脸都是皱纹,“奶奶睡饱啦,躺着也没事儿,还不如早点起来,还能给家里头搭把手。”

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吃了早饭,隔壁也有动静了,买房的时候秦大山秦小山一商量,绝对虽然贵一些,但还是分开买比较好,主要是他们都已经成家立业,不可能一辈子住在一起。

趁着现在大家伙儿什么都没有,就直接分了银子,反倒是没有那么多的计较,老郑氏自然是跟着长子的,不过说好了会帮二房看孩子,让王氏出去干活的话就把春云送过来。

虽说已经入了冬,但秦大山兄弟俩却没有闲着,蒙山村的荒地不少,羌村长开口说了,他们愿意的话每个人可以开荒一亩地,那是免费的,头三年不用交税。

如果再要多开的话,除了每年的农税之外,还得加一个地税,跟买地也差不了多少,荒地自然不如熟地来的肥沃,不合算。

算上三个孩子,秦大山一个人就得开六亩地,而秦小山就三亩地,看起来差距甚大,对此王氏颇有一些想法,但老郑氏也不理她,她左右是要跟着大儿子过的,总不能分到的地分给了小儿子,自己还吃大儿子家的饭吧。

冬天不能种田,但秦大山秦小山还是打算乘着土地还没有冻上的时候深耕一次,埋一下肥料下去,这样明年这地即使不如黑土地,也比一般的荒地要好许多。

秦大山和秦春沛是一块儿出门的,不过一个往地里头走,一个往村口的位置走。

刚下过雪,泥地走起来特别的滑,秦春沛一路上都走的小心翼翼的,很快周围往那个方向走的孩子也多了起来,一个个都一脸严肃的叫他老师。

秦春沛面露微笑的点头打招呼,这事儿还得从他们落户那时候说起,秦老村长带着他们进了羌家,原以为还要磨上许久,谁知道那羌村长一口答应下来。

只是答应之后,羌村长才悠悠然提起一个要求,就是让秦春沛在村里头办一个私塾,说是私塾,其实就跟扫盲班差不多,只要村里头的人愿意都可以来上课。

羌村长也不贪心,只要求了三年,这三年时间之中,秦春沛来上课还能拿到束脩,当然,村子里头各一份,其他愿意来上课的人家就意思意思就是了。

秦老村长还有些犹豫,生怕耽误了秦春沛,秦春沛却一口答应下来,要知道他虽然有童生的名头,但年纪小,谁家愿意请他当开蒙的老师?

羌村长给的束脩虽然少,但也是一份收入,更别提那些村民时不时给他们家送一把菜,抓一把米什么的,这些平时不值钱,但对秦家来说却帮了大忙了。

等秦春沛走到私塾,也就是当初那个破庙门口的时候,依稀听见里头喧闹的声音。但等他踏进大门,那喧闹的声音顿时安静下来。

秦春沛心中十分满意,他两个月的功夫总算是没有白花,至少如今私塾看起来有模有样了,不像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各自说话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口一样。

“先生来啦!”首先叫人的是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也是这会儿农闲,他们窝在家里头也没有啥事儿,就打算跟过来认几个字,好歹出门打工的时候不被人骗。

屋子里头二三十的青年男人还不少,看看这间破庙就知道了,蒙山村就是个劳动力多的村子,羌村长一声令下,几天功夫就把这破庙翻新成了私塾。

秦春沛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跺了跺脚觉得暖和了一些,才翻开了自己的课本。

这课本就是他曾经死命背着逃难的那些书,别看这些树不多,但一本本都值钱的很,要么是秦家花了大价钱买下来的,要么是秦春沛没日没夜的抄出来的。

当时逃难的时候还带上了书,他可没少被人笑话,谁知道到了这里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不过书只有一套,不可能给所有人用,羌村长要求的也是带大家识字,而不是读书考科举,秦春沛教了几日就自己调整了一下,琢磨出一套新的课本出来。

“昨天布置给大家的作业做完了吗,我现在要开始检查了,还是老规矩,对的有奖励,错的待会儿就得留下来打扫卫生,把屋顶上的雪扫干净。”

这话大家都没有意见,其实也就是古代,这要是现代老师敢这么做的话,人家家长早就找上门了,不过看了看底下五大三粗的男人们,秦春沛觉得自己的惩罚并不重。

一顿检查下来,大部分人还是磕磕碰碰的完成了作业,秦春沛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这些学生虽然大部分都年纪偏大了,但至少勤奋努力是不缺的。

秦春沛一本正经的样子,却不知道有些汉子在下头偷笑呢,谁让他半大的人儿,还没有他们村十岁孩子那么高,却板着脸点头称赞,愣是有几分气势在。

秦春沛新弄出来的教科书十分简单,一来是最常用的姓氏,二来是数字计算,三来是简单的合同和契约常用模板和文字。

别看简单,这三样却是老百姓最需要的东西,不过这里的学生参差不齐,教导起来也颇为吃力,到现在还停留在前两样。

一开始羌村长请了个这么年轻的夫子,村里头还颇有几分不乐意,等秦春沛站到了台上,拿出自制的黑板用毛笔沾泥水写了几个字,他们倒是都服气了。

这位秦家小夫子年龄是小,但学识一点儿不差,那用泥浆写字多寒碜,偏偏他写出来的横是横竖是竖的,好看的不行。

他们却不知道,秦春沛心中憋屈的不行,蒙山村哪有那么多的笔墨纸砚供给大家用,用清水倒是干净,但他写完就干了,下面的学生又不是天才,哪里能记得住。

最后无奈之下,他只能用泥水,虽说丑了些邋遢了一些,但至少干了都能看得清楚,只是写的时候要小心一些不能弄脏了衣服。

早上早就是认字,两个月的时间,秦春沛每天只教三个字,他的学生年纪最小的也有七八岁,这个记忆力还是有的,就算是之后忘了也能问问身边的人。

两个月下来,学生们也学会了大约两百个字,都是最常见的那种,仅有复杂的几个都是当地的姓氏,这倒是让一群孩子十分兴奋。

当然,其中也有人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今天当场记住了,第二天就都忘了,学几个字就忘记几个字,过了一段时间自己都灰心丧气的。

对此秦春沛也没有办法,他总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毕竟这开的是扫盲班学堂,而不是私教班不是,除了偶尔的教导之外只能靠个人的领悟了。

当然,也有天分不错的,其中就有羌叔明的亲哥哥羌伯明,他现在已经十八岁,儿子去年都生了,但对读书十分上心,不仅自己练习的努力,时常主动来问他,记忆力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