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完舅母王曹氏和表妹王金花脸色都略变了变,嘴里吱唔着什么也没说,长生还以为亲事出了问题,这是别人的私事,人家不说她自然不好追问。只是时人很忌讳亲事出波折,订了亲就和成亲一样,轻易不会有毁婚之事,长生有些担心舅舅和外婆会不会因为此事生气,只是这却不是她能决定的事情,只好撂过不提。

为了缓和气氛,长生也不再提安阳郡主,只从公主、郡主和县主的份例说起,一年多少布帛、多少禄米、多少首饰、多少银两,出入正式场合都穿戴什么衣服和首饰,出嫁时又有什么陪嫁等,果然舅母和表妹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住了,两个听得兴趣盎然,不时地问这问那,长生直说得口干舌燥,她们好象还没听够。

无奈之下只好暂停喝杯凉茶喘口气,只盼着赶紧开饭,这时外面忽然噪杂起来,很快人声又静下来,长生奇怪之下正待出去看,娘亲周王氏神色奇怪地进来了。

不等长生发问,她似喜似忧地说:“县令大人来了!还带了厚礼!”

不仅长生吃惊,舅母和表妹更是又惊又羡,长生略一思量,很快明白了县令的用意,也就松了一口气。接过礼单一看,虽在农家很稀罕,也用了一番心思,但在官场来说只是普通的表礼,并不是太过贵重的东西,退了反而失了礼仪,收下就是,周王氏一看女儿同意了,这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去外面吩咐快点整治一桌好席面款待县令大人。

谢家目前虽看着不起眼,但大家都明白,当初夺嫡正炽时,淮安王可是不顾了全家人的性命全力支持李世民,甚至在李渊想夺李世民权力的时候,数次拼命保全他的势力,又在前太子建成设计毒死李世民时几次救过他,这份恩情已不是一般的叔侄情了,现在明净的大哥做了淮安王的爱婿,谢家富贵指日可待,此时不巴结更待何时?

对于县令这种在地方很威风在京中什么也不是的小官,能巴上谢家也算是多了一条门路,虽然很可能明净什么忙也帮不上,但是多认识一个在他眼中大有前途的人,绝没有坏处。且又不用花费太大,只需备份表礼来喝杯水酒,就已是极大的面子,周家几辈几代有过县令登门,还不是冲着谢明净,目前,县令大人只需要明净记住他的好处就行。

县令简乘而来,只带了一个师爷和长随,没带家眷,所以长生不必出面应酬,就交给谢明净去应付好了,反正人家是冲着他去的,长生相信明净一定也看清了县令的用意,肯定会应付的滴水不漏。

只是这次归宁本想远离京城和谢家的事事非非,好好地躲在老家这一块净土歇息,却事与愿违,走到哪里都摆脱不了错综复杂的人情世故,如今舅母与表妹分明另有心事,也不知想要她做什么让人为难的事,还有这来来往往各有所求的人,看来想在家乡悠闲随意生活一段时日的愿望要落空了。

酒席总算开了,男女宾客分别入座,乡间并不太讲究什么男女大防,除了给县令在正屋里摆了一桌外,其余男男女女就坐在院里的树荫下,因为县令的到来,来客们羡慕妒忌之余更加兴奋,一时院里喝酒吃肉划拳哄小孩,热闹非凡。

好在农人大都淳朴,又极敬畏做官的,酒足饭饱之后就纷纷告辞了,帮忙的人齐心协力,很快把家里清理的干干净净,东西也归还了,然后在领了周王氏准备的谢仪后各自散去。

可怜周王氏送走来客依然带着两个儿媳在灶房忙碌着,因为明净和县令依然还在里面喝酒,长生想到他自从回来就没消停过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不由得心疼起来,可是明天还要去舅舅家看望年迈的外婆,又得一天忙碌。

直到太阳偏西,县令方才醉熏熏地告辞走了,长生喂明净喝了醒酒汤,和墨儿把他扶回房,担心地问:“县令大人对你说什么了?”

明净迷迷糊糊地说:“没说什么,就只喝酒,只是说我们住这里太窄小了,生活太不方便,非要让我们住到县衙附近他赁下的清雅宅子里去,再拨几个奴才服侍,想住多久就住多久,离这里又不太远,随时可回来,我拒绝了,没事了!”

说完沉沉睡去,长生苦笑一声,真是山中没老虎,猴子称大王,一个在京中落魄无处安置妻室的谢明净,在这偏远山区倒成了炽手可热的人物。(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19章、表妹心思

因为担心去晚了路上晒,大清早周王氏就带着长生、明净、玉生和几个大一些的孙子,坐了两辆马车,风风光光地回娘家去了,良生担心舅舅家都是庄户人,见了明净不知说什么好,就向先生告了假,特意陪着一起去。

对于去舅舅家,长生还是很期待,外婆是真的很疼她,以前一直为她的亲事操心,这回亲眼看到心爱的外孙女嫁得良人,一定会放下心来。舅舅从她出宫那一天,就对她诸多照顾,真心真意地疼着她,和娘亲一样是值得她信任的亲人,不但亲眼看着她出嫁的,还把她寄放的首饰和送给他养老的银票全给她添了妆,对她比亲爹周厚纯还要好,这一次回来无论如何都应该去看望他们。

至于心思深沉的舅母表妹和各位表哥表嫂侄子侄女,看在舅舅的面上见见也无妨,他们毕竟是舅舅最亲的人,权当不看僧面看佛面吧,长生还给他们从大到小全部准备了不薄的礼品。

马车刚进村,就有人跑去舅舅家报告说来客了,等来到门口,年迈的外婆拄着拐杖领着一大家人在等她们,虽然没有外婆以前如何疼爱真正的周长生的记忆,但上次回来见面之后,长生深信,外婆和母亲舅舅一样是这个世界上最疼她的亲人。

晨风吹乱了外婆的白发,慈祥的脸上满是欣喜和期盼,长生眼里一酸,想起前世那首《外婆的澎湖湾》,这个时代的人寿命并不高,外婆已经六十多岁了,下一次回来可还能看到她?

她也不管失不失礼,也不顾介绍明净给外婆认识,大步走过去,一把抱住外婆,半是撒娇半是心疼地说:“外婆!想死我了!”

周王氏宠溺地轻斥到:“傻丫头,都出嫁的人了还象小孩子一样!”

外婆王崔氏不依了:“有多大呀?再大在我面前也是孩子!”

舅母是个极有眼色的人,笑着劝道:“娘,快让大家进屋吧,你可别光顾着外孙女,却把外孙女婿晾在外面,省得人家说你偏心眼!”

大家闻言都笑了,王崔氏这才想起今天的正事,当下放开长生朝明净细看,打量一番后问:“你就是长生的女婿?”

明净对这位慈祥而直爽的老人顿生好感,上前恭敬地弯腰行大礼:“是,孙婿谢明净见过外祖母!”

见明净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又极谦恭有礼,围观的村邻也窃窃私语起来,谁知王崔氏却依然不动声色:“你可能保证一辈子待长生好?”

如此发问倒象前世的婚礼主持人,长生有想哭的感觉,明净也愣了一下,没想到她疼长生到这种地步,心生感激之下更加恭敬地说:“外祖母放心,明净堂堂男儿,自当一心一意善待妻室,定会全心全意护着长生!”

良生也笑着说:“外祖母放心,姐夫待姐姐好着呢!”

王崔氏这才满意地笑了:“是个好孩子,长生嫁给你我也就是放心了,快进屋歇息吧!”

王春发责怪地说:“娘老糊涂了,我不是说了明净对长生是极好的,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赶了半天路也不让人进屋!快让大家进来吧,两个孩子还要给你磕头呢!”

长生笑着说:“没事,舅舅,外婆是心疼我,怕我所托非人,咱们快进屋吧,中午好好尝尝舅母的手艺!”

众人这才笑着进门,表妹王金花嗔怪道:“你们只顾表姐,倒把表姐夫这个贵客晾到一边了,哪有这么待客的?”然后不管不顾地说:“表姐夫,快进屋吧,大清早我就和娘亲手做了蜜糖凉茶,放在陶罐里用井水浸着,快进屋喝一杯吧!”

长生只做不知搀着外婆进门,却有些不解,虽然农家不讲究,但表妹一个未嫁女子,也该稍稍避讳才是,她怎么这么大不啦啦的?果然外婆滞了一下,不满地瞪了王金花一眼,却语气平静地说:“金花呀,今天客多,你娘要和你两个嫂子做饭,你去后面照看几个侄子侄女,仔细点别让他们磕着碰着了!”

王金花却不依地说:“奶奶,你就别操这个心了,两个大的都那么大了,自会照看小的,我走了你们这里谁端茶倒水?表姐夫可是贵客,又是第一次来咱们家,以后说不这什么时候才来呢,总不能让人自己动手!”

玉生是个实心眼,忙说:“表姐你去忙吧,我又不是外人,在这里端茶倒水就行!”

王金花脸色一沉却反驳不得,看象玉生的目光竟带上了几分怒意,玉生吓了一跳,这才明白自己好心说错了话,慌忙说:“没事外婆,我在家常帮嫂嫂照顾孩子,我去照看几个小侄子,就让表姐在这倒茶吧!”

说完赶紧出去了,看样子对舅舅家很熟悉,大概经常来吧,舅母表情讪讪的,舅舅则不满地瞪着女儿。

周王氏赶紧打圆场:“玉生笨手笨脚的,还是让金花在这里倒茶吧,玉生一向喜欢小孩子,让她去看孩子刚好!娘快坐下,受你外孙女和女婿的大礼!”

众人这才记起今天的正事,就簇拥着王崔氏在主位座下,有人铺上草垫,长生和明净双双跪倒行大礼,王崔氏又高兴又心疼,赶紧让扶他们起来,一手一个携明净和长生准备落坐,金花表妹却快速拿过抹布去擦明净要坐的凳子,简直殷勤备至。

长生一愣,表妹和舅母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她还没见过她对谁这么好过,今天殷勤的也太过头了,连世人最看重的男女大防都不顾了,心里不由得玩味起来,不动声色的扫了一圈,大家的神色都有些怪怪的,舅舅则是明显的面有怒色,嘴张了张却没有说什么。

舅母也有些看不过去了,轻声地责备道:“这屋里早上收拾得干干净净,哪里就有灰尘了?还不快去灶下端茶!”

舅舅也狠狠地瞪了女儿一眼,金花表妹满面委屈不忿,不甘地看看明净,又看看长生,这下慢腾腾地转身下去了。大家故作不知纷纷坐下,舅舅神色不宁地让两个儿子陪明净说话,自己也出去了,长生猜他大概去教训表妹了,很快舅母也如坐针毡地找了个借口走了。

长生玩味地看了明净一眼,他却一付无辜的样子,若无其事地与大家拉起了家常,周王氏神色也有些不安,大概担心他们吵起来,就找借口说:“难怪人说隔辈亲呢,平时还觉得娘疼我们,谁知见了外孙女和女婿,就把我们撂一边呢!得了,我干脆不碍眼去,就去灶房帮忙去!”

说完转身要走,长生心知她一是担心舅舅和舅母为表妹的事吵起来,二是也看出表妹表现的有些不正常,想去探听她到底是什么心思,三是担心舅母做的饭菜不合明净口味,所以才想去亲自下厨,心里更加感动,虽不忍心娘做客还是这么辛苦,却也怕舅舅和舅母吵得太厉害,就轻声说:“娘去去就回,难得来一回,好好陪外婆说说话吧!”

周王氏拍拍她的手,示意她好好陪外婆说话,然后就径自下去了。两个表兄都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庄户人,平时还觉得挺伶俐的,见了明净却难免束手束脚言语木讷,还好外婆不时问一些明净家里和京城的情景,良生也不时的找话说,倒还没有冷场。期间,来送茶并不是表妹金花,而是大表嫂,大家不约而同地没有问什么。

过了一会,周王氏进来了,神情中有不忿之色,却什么也没说,良生猜她有话不好当着明净的面说,就借口要带明净到处转转看看风土人情,几个男的一起离去了。

长生赶紧给娘倒了一杯凉茶:“先喝口茶坐下歇歇!”

王崔氏眼看女儿喝了茶坐下,这才气愤地问:“她们是不是说什么了?春发是不是与她们吵起来了?真没脸没皮的,居然真能说出口!我就是不为长生考虑,也要为我王家的脸面考虑,王家虽穷,何曾有过无故悔婚之事?更别说与人为妾呢!她们不要脸,我还要这张老脸呢!”

长生暗暗冷笑,果然是她猜的那样。她成亲前早就和明净说过,将来他们两人之前再没有别的女人,她先前最担心豆黄死活要粘上明净,还担心谢老夫人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给明净塞女人,却万万没有想到第一个生了心思的居然是她的表妹。

做妾真有那么好吗?听娘说表妹的亲事是外婆和舅母精挑细选的殷实淳朴之家,未婚夫也是个与表妹年貌相当且有出息的人,对她来说这门亲事真的不错,她非要自甘下贱去做人小妾?果真富贵有那么好吗?

简直觉得好笑至极,表妹王金花身材匀称肤白眼大,再衬上一头黑鸦鸦的头发,在这乡间确实颇有吸引力。但是一个大字不识琴棋书画全不懂、既不安份又不懂得大宅门生存规矩,还不是打小贴身服侍主子的乡野女子,真走到富贵之家,可能连一个大丫环都不够格,还想登堂入室做姨娘,真真好笑之极。

当然她可能想着凡是大家公子都要纳妾,她是自己的亲表妹,肯定要给丈夫纳枕边人,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让自家人得了那个好处,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只是,她真的打错了主意。(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20章、重提旧誓

看着娘亲和外婆气愤而羞恼的样子,长生故做不知,不解地问:“怎么呢?到底是怎以回事?舅舅和舅母为什么吵架?什么悔婚退婚?这件事到底与我有什么关系?”

周王氏张张嘴却说不出口话,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转过头去,长生却追问道:“外婆,是表妹要退亲您和舅舅不让吗?那家有什么不妥?依我说,如果真有什么不妥,就要早做打算,你就这么一个亲孙女,可不能为了面子误了表妹的一生!”

王崔氏嘴唇动了动,愧疚地看了长生一眼,终是没有说出口,周王氏与娘交换了一下眼神,也决定不说了。

她挤出一个笑脸:“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你表妹有点小孩子脾气,你舅舅又是个直脾气的人,两人为一点小事闹别扭了,放心吧,一会就没事了,你表妹的事自有你舅舅做主,你不用操心了。咱们嫡嫡亲的娘三说说话!”

既然娘和外婆怕她难堪好意瞒着,长生自然要领情,何况她并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若真闹开来表妹撕破了脸皮,非得求她做主给明净做妾,事情再张扬出去闹得村邻皆知,表妹坏了名声在家乡呆不下去,到那时她恐怕不接纳表妹就不行了,就是不让她给明净做妾,也要看着舅舅的面子上带走她好好安置,若有她以后天天在身边做些不安份的事,生些不安份的想法,又有几个人能招架得了?

外婆也好言相劝:“好孩子,你倒是一片好心,只是,哎,不说了,不管别人了,我老了,虽是好心说话别人未必听,她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只要不影响到你就成。”

长生笑笑,很主动地换了话题说:“外婆,快来看看我给你买的东西,有的是京城买的,有的是在晋阳买,反正我也不知道外婆喜欢什么,就看什么合适就买什么。”

说完打开送给外婆的一堆礼品,一一拿给她看,有适合老年人做衣服的素绸,有长生亲手做的袜子抹额等物,还有上好的补品和佛珠佛经,还有晋阳买的点心等物,都是长生精心挑选的,当然极合外婆的心意,她也就不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专心地看长生送给她的东西,一边看一边夸,又怪她太破费。

长生看她和娘正专心分礼品,已不再提及刚才的事,可她心里却不是滋味,如果舅母和表妹真的起了这个心思,转而厚颜对她提起走时带表妹一起上京,她该如何应对了?说的轻了她们不听,做的过了又怕外婆和舅舅面上过不去,该如何让她们自己息了这个心思?

正思索着,外婆说:“这些礼物你用了心思,我着实很喜欢,不过以后不可再这么破费。我看得出,你姑爷待你很好,虽然不能保证一辈子,起码现在我看得着。不过呢,我知道他的亲娘只是妾室,再爱儿子也没有能力护着你们,可怜他爹又去得早,天下没有真正喜欢庶子女的嫡母,不刻意刁难就算是好的。你那嫡婆婆到底待你可好?”

长生一喜,正发愁该如何旁侧敲击让舅母和表妹歇了不应有的心思,外婆的话不是刚好引出来吗?由外婆出面劝阻表妹再好不过。

就叹了一口气说:“这还用说,就是亲婆婆都不一定待儿媳好,更别说不亲的,不过我那嫡婆婆出身高贵极有教养,心里再不屑,面上的情份却不错半分,而且我成亲以后并没有妨碍到她什么,所以暂时还过得去。至于以后,就说不来啦。”

王崔氏叹了一口气,又问:“那你姑爷的亲娘呢?咱们小户人家不管什么嫡庶之分,只知道亲的就是亲的,不亲就是不亲,名份不等于情份。”

长生想起至今不能回到儿子身边的吴姨娘,同情而无奈地说:“其实相公的亲娘吴姨娘是老夫人的陪嫁丫头,是个很善良很本份的人,被老夫人在手心里捏了一辈子。自从我进那个门,就从未见她在老夫人面前抬头说过一句话,简直连家里得脸的奴才也不如,更别说保护自己的儿子,她所能做的,就是在老夫人面前毕恭毕敬,对她忠心耿耿,以期老夫人能对相公好一点。而相公更可怜,他还不会说话走路就被亲娘教着去取悦讨好嫡母,亲爹在时还好些,没了亲爹,个中辛苦自有人知,若不是他大哥罩着,母子俩的日子会更难过。”

周王氏和母亲说了同时难过起来,王崔氏慢慢地说:“以后对你姑爷要好,对他的亲娘更要好,当然,也不可怠慢嫡婆婆,免得你们日子难过!富贵之家也有难处呀!”

长生赶紧说:“所以外婆,正因为以前看够了也受够了这些,相公才和我成亲前就说定,这一生里,他曾受到的苦,绝不会让他的妻子儿女再忍受,他和我之间不会再有别的任何女人,哪怕是七仙女下凡也不会,他的儿女更没有嫡庶之分,一夫一妻儿女成群,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就是以后再富贵他也会遵守诺言的。外婆和娘放心吧,相公是个言而有信之人,他当初敢发这个毒誓,就一定会做得到。”

周王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其实你嫁给明净,我和你外婆既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你终身有靠,姑爷又是个出色的,担心的是大家族以后妻妾成群,你虽是正妻,却难免要受委屈,所以你外婆今日才会让明净在人前亲口承诺以后对你好,虽然明净确实那样说了,但我们从内心还是为你担心,生怕你受不了那种委屈。现在你这么一说,我和你外婆也就完全放心了。”

王崔氏连连点头,她拉住长生的手,坚决地说:“既然姑爷对你有这份情意,我和你娘会尽大努力不让别人来破坏你们,就是拼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行!”

长生感激地点点头,完全放下心来,外婆能这样承诺,那么舅母和表妹的非份之想就不是问题,她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谁知王崔氏接着又说:“不过姑爷虽对你有这份心意,但是你若生不出儿子,他也会身不由己的,还是快点生下嫡子,一个两个不行,要多生几个,最好一个接一个地生,一直生上五六个嫡亲的儿子,再生几个亲闺女,到时,谢家就是封王拜相,别人也取代不了你地位。”

长生“啊”了一声,顿时石化。(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21章、子嗣大计

长生愣愣地听着外祖母说话,说来说去,不外乎一个意思,明净虽是真心对她好,但她的出身太低,家里的外面的诱惑又太多,还都是打着子嗣的名义,是男人哪能不喜欢吃腥?现在两人新婚情热自然一好百好,等以后互相看厌了,富贵家男人纳妾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明净变成什么。

所以还是尽快怀孕并生下嫡长子,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地位,而且在富贵人家儿子生的越多,地位越稳固,至于闺女,生几个做解语花也是不错的,反正生下就是千金小姐,但远没有生儿子重要。

外婆说着说着,怀疑地看看长生的肚子问:“这成亲也有些时日了,你还没怀上吗?可千万不敢有什么问题,女人若是不能生,在乡间轻者一辈子抬不起头,重则被休弃。谢家虽不可能动不动休妻,但若迟迟不生,肯定是要纳妾的,姑爷心意再坚定,也架不住你婆婆借着子嗣的名誉往他身边塞人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况又是嫡母,到那时该如何是好?”

长生淡淡一笑:“我若迟迟不孕,婆婆肯定要给相公纳人,就是我立马怀孕了,按照富贵人家的规矩,做妻子的也要给丈夫安排通房丫头服侍,我若不安排,婆婆肯定会安排她的人不说,别人还会说我妒忌,总之怎么都不行。所以我干脆不管这些,反正相公说不让我管,他自会摆平,那就交给他好了。何况谢家富贵已经过去,现在不过是普通人家而已,婆婆就是想给相公塞通房丫头,还得谢家养得起呀!”

王崔氏母女俩却不管谢家养不养得起通房丫头,在她们看来,明净的大哥娶了郡主,那么谢家恢复荣华富贵指日可待,哪里还养不起几个妾室通房?

长生虽说嫁得很好了,可是谁也不想看到有人分了自家闺女与姑爷的恩爱,暗地里受委屈和闲气,可这由得了她们吗?既然嫁到富贵人家,这就是难免的,就连十里八乡的小富之家,都要纳一个年纪小的美妾服侍,大概这就叫有得必有失吧,姑爷现在再坚决,谁能保证一辈子如此?

周王氏与老母亲相视苦笑,看着长生满脸不在乎的样子,心里更加无奈,拉住她语重心长地说:“不是我和你外婆想得太多,这些都是难免的,你可要提前考虑好了,切不可到时心里难过无处诉苦。”

王崔氏朝女儿摆个眼色,周王氏立即会意道:“我去厨下看看都准备什么好菜了,而且你舅舅和舅母一直你担心嫁到谢家虽好,但若以后姑爷纳妾娶小,难免让你受委屈,我这就告诉她们说姑爷立誓不纳小的,也好让她们放心!”

周王氏出面是为了平息侄女王金花给明净做小的心思,长生当然感激:“娘放心去吧,我陪外婆说说话!”

王崔氏点点头:“你先说道说道也好,她们若不信,回头我再说说,有些话我也要对长生交待一下。”

周王氏颇有深意地看了长生一眼走了,王崔氏这才一本正经地对长生说:“过来,靠近点!”

长生不解地坐近了一些,王崔氏却转头贴着她的耳朵小声说:“外婆有些话要对你交待,你可要听仔细了,那个你和姑爷的房中事可还和合?”

任是长生再是现代人,忽然被长辈问起这个问题,又想到晚上和明净如鱼得水恩爱缠绵的样子,一下子面红耳赤,不依地嗔怪道:“外婆!”

王崔氏拍拍她的手,笑着说:“傻孩子,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是你外婆,做什么说什么都是为你着想,你想要在谢家站稳脚跟,和姑爷恩恩爱爱一辈子,就要听我的。快告诉我吧!”

长生只好含羞点点头。王崔氏却一本正经地说:“那就好,我就放心了。不过我下面说的话你可要记好了,这些都是乡人总结下来的并代代相传的,颇有些道理。第一你们虽是新婚却不可没有节制,隔三差五在一起,男子精气充盈,这才易受孕。第二行房之后,记着往臀下垫个枕头,不可翻身不可起身至少保持一个时辰。第三孕前少吃或不吃甜食,多吃咸食和猪肉牛肉之类,也易生男。这样做虽不一定能称心如意,但却多少有些作用,所以不可不当回事,回去以后我就让你娘给你好好调理饮食,如果走之前能怀上,也好了却我们做老人的一桩心事!”

长生又害羞又想笑,听着听着又佩服起来,这古人还一套一套的,听起来还颇有些道理,又感念外婆一片拳拳之心,就认真地点点头:“外婆放心,我记下了!”

旋及又想起大姐巧生,如果外婆的办法真的有用,她为什么还连生三个闺女?正待问,王崔氏仿佛看到了她的心思,叹了一口气说:“其实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但你就照外婆说的做,权当尽心吧。比如你大姐巧生,我和你娘把办法想尽了,却仍是连生了三个闺女,希望这一次能生个儿子,要不然她在葛家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好孩子,你还和小时候一样厚道心善,她做出那样的事,你还给三个外甥女带了礼品,还掏钱让你陈大嫂子给她张罗饭食雇车,你会得到好报的!”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长生想起表妹,希望她能听得进去娘和外婆的话,不论她听不听劝,自己是绝不会妥协的,不过有舅舅和外婆在,还是要不撕破脸皮的好,想了想从头上拔下一只纯金点了红宝的簪子递过去:“外婆,听说表妹订下的未婚夫家世品貌都与表妹甚是般配,外婆年纪也大了,早点看着她出嫁也就了了一桩心事,她的亲事就不要再拖了。这只簪子是我成亲时大姑送我的,总共有两支,我平时也不太戴,这一次回家为了充门面才戴了回来。等表妹出嫁时我可能回不来,这支就送给表妹添妆吧,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外婆切不可推辞,祝她的日子以后象这只簪子一样红红火火!”(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22章、如你所愿

王崔氏接过簪子细看一番,赞叹道:“我这一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好的簪子,一定很贵的,咱们乡里人,家道好的也不过插个银簪罢了,谁见过黄澄澄的金子还镶了红宝?就是财主的老婆也只插个浑金簪而已!”

赞叹了一番,王崔氏却坚决地塞到长生手里:“这个不妥,太贵重了,而且是你大姑子给的,看得出她对你这个弟媳不错,你若给了别人她不是不高兴?再说,金花将来不过一个村妇,衬不上这么好的东西,你的银镯子给她就行了!”

长生却更加坚决地塞回去:“外婆,这只簪子我还有一模一样的一支,我大姑这一辈子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这个对她来说再普通不过,哪里就会在意?都说了是我心意,等她成亲那天,你一定要替我亲手给她插上!”

王崔氏眼圈红了,连连叹道:“哎,你这孩子!放心吧,金花那里我会说她的,女子嫁了人,又是高嫁,说是风光也不容易,以后你们好好过自己的就成,别老担心娘家这边!”

长生连连点头,又说了一些谢家的近况,都是挑好的说,不过是想让外婆放心。王崔氏早就从儿子和村人口中听到了谢家的近况,所以也就相信了长生,又劝了她几句。正说着,良生和两个表哥陪明净已经转悠回来了,说是日头升起了,外面渐渐热了,所以就回来了。

长生嘱咐他们陪外婆坐着说话,又见娘一直不回来,又担心她和舅妈暗地里吵起来吃些闲气,就借口去厨下看看然后去了厨房。

因为多年赶车,舅舅家的光景要比一般农家好得多,院子也要大得多,为了养马方便还盖了村里难得一见的两进宅子,舅舅和舅母住在前院,为了出入方便,马车棚和马厩都在前院、杂物间厨房等也在前院,外婆为了清净与孙子孙媳和孙女住在后院。

长生来到前院,厨房并没有什么说话声,只有人烧火切菜,应该是两位表嫂,倒是舅母的卧房隐隐有人在争吵,但却刻意压低了声音,所以她们在后面才没听见,只是不知明净他们刚回来时听到没有?来客的时候自家人却吵起来,真是一件失礼的事,好在明净不会在意。

她蹑手蹑脚地来到舅母卧室门口,却留个了心眼先没有进去,而且站在外面听了听,好象舅舅和舅母、娘、表妹都在里面。

先是舅舅压抑着怒气地声音:“黄家那么好的亲事,你为什么要退婚?人家又没做什么没脸没皮的事,你无故退亲让我的老脸往哪搁!你就死了这条心吧,反正嫁妆你娘早已备好,我会尽快与媒人商议,两三个月内就成亲!”

表妹金花委屈而不服气地说:“爹,我是你的亲生女儿,你为什么见不得我好?我哪点不如表姐,凭什么她穿金戴银嫁到官家还住在京城,我为什么要在这穷地方做一辈子蓬头垢面的村妇?我不甘心呀!我真不甘心呀!爹,你就找人退了那门亲事吧,我求你了!”

长生叹了一口气,看样子娘已经劝了半天了,可表妹还是这么冥顽不化,她为了富贵就那么想做人妾室?她哪里知道一心想嫁的人现在连容身之所也没有,就是想养妾也没那个能力。

娘也好心劝道:“金花呀,你爹还能不为你着想?听姑姑的劝,富贵人家不是那么好留的,何况还是作人小妾?以后子女都低人一等。再说黄家的亲事好好的,无故退亲还不让人背后骂死你爹娘!”

金花却鄙夷地说:“他们那是妒忌!等我以后穿金戴银绫罗绸缎地回来,他们巴结还来不及!哼,我知道了,姑姑,你不过是怕我抢了表姐的东西!也别跟我说什么表姐夫发誓不纳妾,也不过是刚成亲才说说哄表姐罢了,当官的那个不纳妾?与其纳别人,不如找个知根知底的自家人,以后也好帮着表姐对付别人!”

话音未落,只听“啪”地一声,好象是有人扇了表妹一耳光,然后是表妹的惊叫声和哭泣声,应该是舅舅气极动了手,果然舅舅低声骂道:“不知廉耻的东西?谁教你随随便便顶撞长辈?你听听你都说些什么?这是一个姑娘家该说的吗?再说一句看我不打死你!你就死了那条心吧,给你两条路,要么两三个月内嫁人,要么去死!免得做出什么事来丢了王家的人!”

长生叹了一口气,舅舅是个脾气很好很疼爱儿女的人,平日对表妹这个唯一的女儿极是喜爱,今日恐怕是第一次动手打她,大概也气极了。

又听到娘苦劝舅舅说:“春发呀,你做什么?孩子哪里就顶撞我了?她不懂事你慢慢说教,动手做什么?万一打坏了怎么办?你可就这一个闺女!”

谁知有人不领情,舅母尖酸地说:“大姐,你若真为你侄女好,就该为她着想,别总想着自家闺女!别讲那些大道理了,谁有好日子不过愿过苦日子?当年你家孩子多日子艰难,是谁不惜一切的帮助你们度过难关?娘的私房钱偷偷补贴了多少给你们家?难道你家闺女现在到了好处,不该帮助金花吗?怎么就那么容不下她?可别跟我说什么姑爷发誓不纳妾,别哄人了,我看是你们娘俩好事宁愿给别人也不给自家人!”

里面闹得更厉害了,大概是舅舅气极要动手打舅母被娘拦住了。长生恨恨地叹了一口气,再这样闹下去,别说明净,就是村里人都会察觉,她们还真不管不顾了。

罢了罢了,不拦了,就凭她的本事折腾去吧,可别偷鸡不成折把米。

她深吸一口气,揭开帘子跨进去:“娘!舅舅,人各有志,拦不住的事就别拦了,再说是人都想过好日子,表妹的想法也不为过。这样吧,我和相公要在家最少住一个月,这一个月内想办法既要让表妹和相公有机会见面,还要背着外人,千万不能让表妹名声受损,当然,我也会在相公面前多说说表妹的好处。到时如果相公相中了表妹,我绝不拦着,还要回家请婆婆做主给表妹一个名份,至于外婆那里,我去说服。”(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23章、枉费心机

屋里人听了长生的话,齐齐愣住了,半晌反应不过来。

过了一会,舅舅才领会到长生的意思,怒道:“长生,你别胡闹了!我坚决不许!金花这两三个月就出嫁!”

周王氏也急了:“长生,你这是做什么?这算什么事呀?你们才刚成亲呀!再说你表妹已经订亲了!”

舅母和表妹脸上却惊喜交加,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真的?你说的都是真的?你真愿意帮忙?”

长生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我说的都是真的。不过到我们走时如果相公不愿意,那谁也没办法,妾室不比正室,正室还有名份,妾室如果不受待见,这一辈子就生不如死。表妹可要想好了,接下来就看你的了,可要小心点,别被人发觉了,到时如果不能遂心反坏了名声,就得不偿失了!”

她以为表妹听清其中利害后会知难而退,谁知她双目生辉地说:“谢谢表姐了!只要表姐肯容我,我一定会成功的!你放心吧,我只会给表姐帮忙对付别人,绝不会跟表姐你争抢什么的!”

长生深吸一口气,面上笑着却齿冷地说:“祝表妹如愿以偿!你表姐夫就在外婆那边,刚从外边回来,这会肯定又热又渴,你不是亲手做了凉茶吗?快送去吧!”

王金花白里透红的脸上更添一抹娇羞的红晕,她狐疑地看了长生一眼,大概有些弄不明白长生为什么要帮她,却又不甘心放过给明净送茶的机会,就又羞又喜地向长生道了谢,就要出门去厨房端茶,舅舅却怒道:“不许去!”

王金花吓得一哆索,停下脚来气愤而委屈地看着爹爹,她的娘王曹氏立即拉住丈夫:“你干什么?长生都答应了,你就让金花试试吧!不过是家里来客了端杯茶,有什么了不起的?又不会传到外面去!”

王春发怒道:“我看你是鬼迷心窍了!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你就不怕坏了自个闺女的名声!你们有没有为长生想过?”

周王氏叹了一口气,跌坐在椅子上不语,长生朝舅舅笑笑:“舅舅,你就让金花试试,舅母说的对,不过是送杯茶而已,又是在自已家里,哪里就会坏了名声?至于我,舅母说的对,既然避免不了,用自家人也放心些,你就让表妹试试吧,实在不成的话,再让表妹嫁到黄家去,如何?”

王春发怒其不争而心疼地瞪了长生一眼,恨恨地跺跺脚去马厩看马了,一付再也不想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