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却力劝她留下来,因为承袭郡伯之位后,明清表面上谦恭明事理,也发誓再不纳妾,和林心慧也不再吵闹了,与成紫玉更是情投意合,就连精明的老夫人都被他瞒住了。

还十分地认为儿子终于懂事了,却不知明净从暗中得到的消息得知明清行事日益张狂荒唐,谁知道会闯下什么祸事,他担心太姨娘会被牵连进去。

太姨娘本就舍不得心爱的小孙女,就应了,提出年前必须回去参加祭祀,明净当然同意了。家有嫡母,到时他和长生也要抱着小锦媛回祖宅的,明澈一家也得回去过年。

长生出了月子,天气依然炎热难耐,又不敢用冰,又不敢吹风,还要包的严严实实的,生怕落下病根子,十分地难耐。

明净有重要的事情要问长生,在公主府总有人不时上门,除了官眷,大都是谢氏家族的祖母伯母妯娌和堂姐妹之类的,要么就是李氏宗亲女眷,根本拒绝不了,长生只得强打精神应付着。

最起码纪王妃是几乎每天都要来的,周嬷嬷和太姨娘又几乎天天守着长生和小锦媛,想说什么话着实不方便。

他也心疼长生和女儿大热天的受苦,就提出带长生和女儿去终南山下的庄子上去住个把月,等中秋节前天气转凉再回来,长生当然十分高兴。

这处庄子还是纪王妃送的,是御赐的皇庄,虽然不大,但是修的十分别致精美,夏可避暑,冬可泡温泉,刚好位于山脚下,比公主府要凉爽的多,自得到皇庄那一天长生就有孕了,还一直没有机会去过。

那一处山脚依山向河,不远有清泉飞流直下,形成一股清澈的溪流从山石缝中流过,在下面平缓处汇成一处圆圆的水潭,风景优美,得天独厚,因此皇庄和王公贵族的庄子极多,路也修的平整宽阔。

庄子也不远,他们早上天还没有大亮就趁凉出发了,赶在午饭之前就到了。

这次去的人不多,主子只有他们一家三口,还带了两个奶娘,菊香领着几个惯用的丫头和厨娘,还有车夫护卫和一名大夫,太姨娘和周嬷嬷留下看家。

周嬷嬷正在给小喜相看人家,而菊香华年已过,在宫中见惯男女恩怨情仇,已经不想再嫁,决定一辈子做公主府的女官,长生苦劝不下,也就由她去了,说不定缘份到了她的主意也就改变了。

昨天就已经派人去庄子上传话了,等她们到达后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只需略作梳洗就可用午膳了。

一走近山脚下,就觉凉风习习,瀑布哗哗作响,水汽夹杂着花香弥漫在空气中,长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后悔地说:“早知道不如来来庄子上坐月子,也不用那么多受罪了。”

明净看着奶娘怀里穿着粉色绣花薄绸衫子睡的正香的小锦媛,体恤地说:“以后如果你愿意,我们每年都来庄子上住,不一定每次都来这里,几处庄子轮流住,风景都各不同呢。”

一行人很快安顿下来,长生和明净住了最僻静风景最美的揽翠馆,后面就是满目苍翠的山崖,绿叶中夹杂着各色山花,十分的养眼,又凉爽又干燥,长生终于不用再每天汗流夹背了。

只可惜刚出月子不久,随行的大夫不许她四处走动,担心亏了身体,所以不能四处游玩,好在一家三口几乎时时在一起,小锦媛更是可爱无比,也不用再应付不时上门的亲戚族人,倒是十分惬意。

长生歇息了几天后,明净和明澈约好时间打算揭开那封信的事,明澈会请了假悄悄过来,不惊动安阳等人。

这天晚上,小锦媛也特别乖巧地吃饱后由奶娘抱下去睡了,明净和长生提早沐浴了,也不用人服侍,把所有人都支走了,整个揽翠馆只有他们夫妻俩。

长生以为明净今晚又另有目的,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明净却令人准备了点心零嘴和果子凉茶等物,琳琳琅琅地摆在院里的石桌上,今晚月夜色很好,如水倾泻下来,夹杂着不知名的鸟叫声,静谧而美好。

倒让长生有些不解,大晚上准备这么多吃食做什么?

明净掩上门,拉着长生坐下,静静地看着她,一本正经的样子让长生有些紧张,以为明净终于忍不住要追问她和林心怡的身份,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她真的还没有想好该如何解释这件事,因为实在太诡异了。

明净安慰她:“你不要紧张,你不主动说的事,我不会逼问你的。今晚是我有一件事要告诉你,这件事与你有很大关系,你听了不要太过激动,也不要太过难过。

大嫂在世时,也就是在生下锦姝以后坐月子时,写了一封信,写好之后令一个不识字的小丫头去烧掉,大哥刚好碰上,就留到现在。

我和大哥都看不太懂信上的内容,听起来大嫂象是什么能预测未来的世外高人和先知似的,而且我们判断这封信很可能是写给你的。

本来我们虽然怀疑你和大嫂与你的关系,却没想过这封信可能是写给你的。

因为收信人是锦姝,却不是现在的小锦姝,是给她的妹妹锦姝写的,好象因为什么车祸姐妹俩天人永隔。

信上的落款是锦媛,却不是我们的小锦媛,说她希望能再生一个女儿,起名叫锦媛,让她们俩全了自己和妹妹的姐妹情份,而你也说过希望生个女儿,起名锦媛,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长生已经泪流满面,她伸出手:“信呢?信在哪里?快让我看看!”

明净掏出信递过去:“我在外面等你,还有大哥今晚也请了假从陈仓赶来了,现在挽云阁。

你慢慢看,我希望你不要太难过,我让人准备了凉饮,就在桌子上。今晚月色不错,我现在去找大哥,然后我们俩会一直在院子里喝茶闲聊等你,等你平静了或者想见我们了就出来。

如果你一直不想出来,也没关系,就早点睡吧,反正今晚我打算和大哥彻夜闲聊。”(未完待续。)

第511章、锦媛锦姝

明净的体贴入微让长生心情平静了一些,她点点头,等明净出去赶紧关上门,迫不及待地取出信看了起来,刚看到开头,手就开始颤抖起来,不知不觉泪流满面。

我最亲爱的妹妹锦姝:

我是你的姐姐锦媛,我写下这封信,却永远无法寄出,你也永远无法看到,我只能把它烧掉,希望象我们那个世界的传说一样,当亲人天人永隔时,写给他的信只要烧掉,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就能看到。

造化弄人,父母双亡后,我们姐妹俩相依为命好不容易长大了,你也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本以为好日子要开始了,谁知大祸忽然临头,一场车祸让我们永远分开了。

还好我及时把你撞开了,想着你可能只是轻伤吧,希望你现在安然无恙,在没有亲人的情况下好好地活在那个世界上,只要你好好的,姐姐生死都无所谓。

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本以为我一死百了,只能变成墓碑上那个冰冷的名字,却没有想到我会清醒过来回到古代,居然会变成一个可怜的官家庶女林心怡。

听说她被嫡妹推进了池塘里,被人救上来后发了几天几夜的高烧,听说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她却活了过来,然后我就变成了林心怡,难道我们以前在小说上看到的穿越事件,居然发生到了我身上?

无论如何既来之则安之,我既然已经变成了林心怡,就没有理由糟蹋她的生命,我就要代替她好好地活下去。

姐姐也是幸运的,虽然生父生母双亡,嫡母苛刻,却也碰到了今生的良人谢明澈,她就是你的姐夫,我本是为了替嫡妹遮羞才嫁给他的,却意外地与他琴瑟和鸣情深意重。

他是一位将军,我受他封荫也是二品诰命夫人。你姐夫重情重诺有担当,是可以托付终身的良人,如果不是舍不得你,我现在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幸福,虽说夫妻分居两地,但互相思念和牵挂本就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你姐夫也是庶子,他的生母是姨娘,家中还有嫡母和两个弟弟,我的那个嫡妹就嫁给你姐夫的二弟,在这种情况下家中矛盾是难免的。

可日子是我和你姐夫的,只要你姐夫对我好,别人对我怎么样我根本就不在乎,只要不是原则问题,我能忍就忍能让就让,所以在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姐姐现在这个世界居然就是我们以前在历史书中熟知的大唐,你有段时间发胖了,还说唐朝流行胖美人,你还不如去唐朝算了,如今姐姐却到了唐朝,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现在是大唐立国之初,皇帝是唐高祖李渊,他们称武德皇帝。大唐盛世,是历史上对女子禁锢最少的时代,也是最繁华热闹的时代,我很高兴来到这个时代。

还好,姐姐以前历史学的不错,再加上电视剧和电影的功劳,一些主要历史事件还是记得的。

现在玄武门事变还没有发生,听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皇位明争暗斗相持不下,你姐夫是秦王李世民的心腹,两人情同兄弟,李世民继位后他就算不会建功立业,最起码也会平安无事的,所以我不用担心。

只可惜当年当业不精,我记不清玄武门事变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只记得李建民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他和李元吉的儿女也全部被杀,其余的都想不起来了。

我于这个时代来说只是一个外人,于朝政来说只是一个内宅妇人,不是什么拯救苍生的救世主,不应该改变历史进程,所以只能顺其自然,只要我和自己的亲人平安无恙就行。

我现在主要担心的有两件事。

一是以前记得唐太宗李世民多次征战高句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以失败而终,我担心你姐夫会被派去征战高句丽,很危险不说,还会落个败军之将之名,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所以不能让他去。

二是武媚娘的事,从太宗死后她被李治接回宫做了昭仪开始,大唐的江山就没安宁过。她改朝换代做了大周的女皇后,更是朝堂混乱福祸旦夕。

所以我想等李世民继位后,朝政稳定下来,就说服你姐夫驻守西北或者晋阳,不要做什么京官,然后我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去任上,一家人远离朝政纷争,守卫一方平安,安生过日子。

至于以后的安史之乱和大唐后期的那些事,离我太远了,我也记不太清了,就只顾好眼前吧。

说不定你现在来西安或者以后去西北旅游,我们就同处在一块地盘上,只不过隔了一千多年而已。

姐姐现在一切都好,只希望你也好好地活在我们那个世界,好好地工作,找几个信得过的好朋友,找一个真心爱你的人嫁给他,再生一个可爱的孩子,平安幸福地过一辈子,记着给爸妈上柱香,让他们知道你过好。

本来我没想到写这封信,因为无处可寄,也无人能收到,可是姐姐十天前刚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给她起名叫锦姝,就当是你一直在姐姐身边,所以才想写信让你分享我的喜悦。

姐姐将来还要再生一个女儿,起名锦媛,就让她们姐妹俩替我们全了这份姐妹情份。

小锦姝很可爱,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亲人,将来一定还会有小锦媛。

我让人打了一只小小的金猪,上面刻着爸妈给我们俩的起的绰号:金猪、金圆,等她长大一些,用红绳穿起来给她戴在脖子上。

等以后有了小锦媛,我会照着样子再打一只给小锦媛也戴上,就当是我们姐妹俩永远在一起。

无论姐姐在这里过得怎么样,都永远记得自己是肖锦媛,我有一个妹妹叫肖锦姝。

林林总总地说了这么多,是姐姐所有的心里话,只能写在纸上向你倾诉,多么希望你能看到,我们姐妹俩心意相通,姐姐相信你一定有所感应。

姐姐祝你一辈子平安喜乐福寿双全!

你的姐姐:肖锦媛。

长生泪流满面,轻轻地抚摸着带着墨香的肖锦媛三个字,把信反复看了好几遍,嘴里喃喃地说:“姐姐,我看到了,我看到了你的信!

我们肯定心意相通,否则我怎么会来到姝儿的身边?怎么会发现她就是你的女儿?又怎么会知道我们姐妹俩一起来到了这里?

可恨你为奸人所害,我们姐妹俩有幸同来大唐却擦肩而过,最终没有见面的机会,所幸你还留下了姝儿,让妹妹有所念想,你放心,我会一辈子把她当亲生女儿疼爱的。”

信是用简体汉字写的,想必姐姐和她一样,还是不习惯写繁体字吧?或者因为是给她写的,所以才写简体字。

她反复地看着信,直到把内容全背下来方才心安,因为她知道等她看过信,明澈一定会把信烧掉的。

因为信上的内容太让人震惊太诡异,虽然是简体汉字,但基本都能看懂,传出去就是弥天大祸,坚决不能留存,就是明澈想要保存,她也要劝明澈烧掉。

何况姐姐的本意也准备烧掉,她能有幸看到,已经化解了心中大部分遗憾,不想再留下后患。

想到外面在月下对坐的兄弟俩,她把信再细看了一遍,折好装进信封,洗了脸,又喝了一杯花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回味着和姐姐相处的点点滴滴,想象着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种种情形,想象着她嫁给明澈后两个人的幸福和谐,不知不觉嘴角翘起来,心中对谢明澈充满了感激。

是他给了姐姐一份专注厚重的爱情,成为一个有夫有女的完整女人,让她成为林心怡后这短短的一生那么的幸福快乐。

她没有必要再逃避下去,他们俩都是她最亲的人,难道还生出害她的心思?何况姐姐信上说的那么清楚,也再瞒不过去了。

姐夫一定很想知道姐姐的事情,明净也一定很想知道自己的事,那就告诉他们吧。

长生又静坐了一会,想了一下说辞,听着院子里隐隐约约的说话声,轻轻地拉开了门。

明澈和明净一起回过头来,明净看着眼皮略肿却神色平静的长生,终于放下心来,他已经做好了长生一晚上都不出来的准备。

他刚才和明澈半点都没有提长生和那封信的事,只是在闲聊,聊他们兄弟俩小时候的事,聊着军务上的事。

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无论长生看了信是什么样子,他们都要接受,她不主动说的事绝不逼问。

长生手里拿着信,快步走到明澈面前行礼,抬起头神色感慨地说:“姐夫,原来你是我的姐夫,谢谢你对我姐姐那么好,谢谢你成为她的依靠,谢谢你让她有夫有女,是个幸福的女人。

也谢谢你把这封信一直保存着,让我有幸看到,让我知道姐姐的生活,知道她的心声,真的很感谢你。

我应该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是这封信中的锦姝,肖锦姝,肖锦媛的亲生妹妹,比她小五岁,就象周长生比林心怡小五岁一样。

至于事情的原委,就象姐姐信中说的那样诡异和神奇,听起来几乎不可能,可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未完待续。)

第512章、大千世界

长生看着神色平静又期待的明澈和明净,仰头看着天上的星星,传说人死后会变成一个星星永远挂在天上,那么今晚姐姐可在天上看着他们?

只可惜缺了她一个,否则今晚就是团圆而不是追忆了。

“姐姐以为是她一个人遇到车祸死而复生,而我还好好地活在我们的世界里,我却以为是我遇到车祸死而复生,而姐姐还好好地活在那个世界。

没想到我们姐妹俩都来到了这个世界,却阴差阳错没有见到。

幸好遇到了大哥和明净,让我们姐妹俩终于没有错过,让我知道她的事情,让我看到了这封信,姐姐也了结了她的心愿,真的谢谢你们。”

明净欣慰她终于想开了,终于打开了心结,他心疼地拉她坐下:“不急,喝口水吃点东西,我们有一晚上的时间,听你慢慢说。”

长生顺从地坐下来,她喝了一杯水,彻底静下心来,开始讲她和姐姐肖锦媛的事情。

讲她们父母双亡亲戚冷漠,她们姐妹俩如何相依为命的长大,讲那个时代的男女平等,讲那个时代的政事和国家制度,讲那个时代先进的生产力和民俗风情,直让明澈和明净目瞪口呆,简直闻所未闻,想所未想。

又说了那个时代的女子都要和男子一样上学和工作,大学,就相当于他们的太学和国子监,不过是大学很多,分类更细更实用,门槛也没有科举那么高,学的知识也很旁杂,只有学有所长就能成为人才。

姐姐为了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直接就工作赚钱养家,她则顺利读到大学毕业。

然后讲到她们姐妹俩出事那一天,她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姐妹俩非常高兴,准备一起上街去吃饭,顺便给她买上班穿的衣服。

却在横穿马路时双双出了车祸,她以为姐姐被她推开活了下来,姐姐却以为她活了下来,真相却是姐妹俩同时身死,因为某种未知的力量,混魄双双来到了大唐,一个成了死而复生的林心怡,一个成了死而复生的周长生。

听起来虽然十分神奇和诡异,但明澈和明净自少见多识广,其父谢无涯更是饱学之士,对奇门八卦都有涉猎,也给他们讲过不少史上传下来的,杂书中记载的奇闻异事。

有一个人遇到祸事死而复生,家人正庆幸间,他却说自己是另外一个人,还说的有鼻子有眼,还有婴孩记得前世的事情,经过证实居然是真的,还有人大字不识,一觉醒来却写的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

还有一个樵夫砍柴时看到有人在松树下下棋,他就看了一会棋,回到家却发现已是一百年后,他的妻儿都已老死,仅仅三岁的孙子也老死多年,重孙子都成了老人,还住在他以前的宅子里,他却还是壮年时的模样,早在一百年前,家人就以为他遇到异外死了。

反正什么神奇的事都有,所以也没有觉得太过诡异,唯一不能理解的是人的混魄怎么会从一千多年前来到大唐,想不通的事也就不想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就当他们恰巧遇到了。

她还说了自己到了谢府做教养姑姑后,是如何发现姐姐的身份的。至于姐姐信中提到大唐后来发生的事,经过玄武门之变,明澈对此深信不移,这也是他和明净最想知道的。

长生大概也就知道的那么多,至于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唐诗宋词,她不想盗取古人的智慧,也不想改变历史进程,更不想有什么大的作为,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她只需做个安享荣华富贵的德孝公主就行。

她说:“我学业不精,对有些历史只记得大概,大唐距我们那个时代大概有一千多年,有的是从教课书上学的,应该比较可信,还有好多都是从野史和戏剧中看到的,你们听听就好,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然后把自己在历史书中学到的,电视剧和小说看到的关于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的失败,武则天篡唐为周,后来被亲孙子李隆基发动宫变又改为大唐,一手开创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辉煌。

还有后来安史之乱对大唐的摧毁,从那以后大唐国力一落千丈,因为藩镇割据四分五裂,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后来灭亡。

明澈和明净听到长孙皇后英年早逝,太子李承乾被废,后来晋王李治继位,居然立父皇的才人武媚娘为皇后,导致大唐祸事连连,皆愤慨唏嘘不已。

难怪林心怡信中希望丈夫以后能镇守西北远离朝政,如此混乱的朝局,远离朝廷政治中心,手握一方大权是最明智的选择。

好在此时李世民正值盛年,离他晚年还早着,一切都还来得及,他们有的是时间慢慢谋划。

长生讲完后又无奈地说:“我以前看到的野史,说武媚娘是李建成投胎后复仇的,专门祸害李氏皇族的子孙,连自己亲生儿女也不放过,还亲自下令杖毙了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听起来倒真的象是建成投胎复仇似的。”

明澈和明净俱都沉默不语,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惨死的那么多儿女,有的呀呀学语,有的尚在襁褓之中,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再一次意识到了权力的疯狂和可怕。

明净叹了一口气说:“看来我以后就做个驸马都尉算了,如果皇上要起用我,我就外放为官,带着长生和孩子到处走走,不困于长安一城。荣华富贵享多了也就那么回事,不如去长见识开眼界。”

明澈也说:“虽然心怡走了,但是我打算遵从她的遗愿,以后常驻西北守卫边疆。

现在是夏季没有战事,等到冬天草原上的牛羊被风雪冻死,开春后鞑子们没有吃的,肯定要南下抢东西,到时战事再起,我就主动申请去西北打鞑子,也就顺理成章的留下来了。

以后无论是谁把持朝政,都不敢忽视西北的安宁,更不会轻易招惹西北边将,还要用心优抚边将,保持一方安宁,否则内忧外患交加江山也坐不多。

去驻守边疆,不但位高权重,还不受制于人,又不参与朝政纷争,倒是一个好差事。

安阳以后愿随我去就一起去,她不愿去就和孩子留在京城,我每年回去探亲就行。不怕你们笑话,她对我倒是一片真心,肯定会跟着我一起去的。

她一向身强体壮,肯定能适应西北的气候,到时我们的孩子出生在西北,从小也会适应的。

至于姝儿,明年她就十二岁了,该议亲了,她的身体不适合去西北,我希望她留在京城,到时找一个门好亲事,她有县主的封号,又有我这个手握重兵的爹爹,还有你们和淮安王府照应,相信谁也不敢和她过不去的。

西北就是我们最后的退路,我一定好好经营,朝政平静时大家想去哪里就去,想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也行,万一有什么事,西北就是大家的退路。”

长生想到姝儿关于让安阳一直生儿子的话,忍住笑说:“那安阳可要多生儿子,军中更适合男孩子,到时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谢家父子肯定扬名西北威名无匹!

至于姝儿,就常留京城做个娇娇女就好,反正有我们照应,有你们在西北建功立业,无论太宗高宗男皇女帝,谁也不敢轻视她分毫!等小锦媛大一些,我们就带着她和姝儿一起去西北探望你和安阳。”

大家听的热血沸腾,明澈又说:“至于谢明清和二房,就把他们守着祖业安享荣华富贵吧,反正那是老夫人最看重的东西,全都给他们,有人替我们守着最好,免得我们要费那一份心思。”

因为事关重大,几人又一再约定要守口如瓶,绝不能对外透露半点口风。

长生更是一再交待,不能利用自己这点先知去做任何事,绝不能改变历史进程,否则谁知道会引起什么更大更严重的变故,他们旁观就好,保护好自己就好。

为此,她特意讲了前世的一宗传说告诫他俩,说是太宗晚年,有两个极有名的术士,一个叫袁天罡,一个叫李淳风,他们俩曾先后算出“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太宗就想找到那个人杀掉,他俩说天命不可违,强行逆天改命,将会带来更大的祸患,李氏子孙会被屠戳至尽,最后太宗只得妥协。

兄弟俩都是有见识的人,自然知道长生这番话的深意,当即让她放心,他俩不会有任何不应有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