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男孩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全在别人的掌握中,麻利地从地上爬起身后朝四周看了看,脸上顿时泛起得意的笑容来。搓了搓手,正待离开,幼桐终于硬着头皮从柱子后绕了出来,苦笑道:“我若是你,好歹等到天黑了再出来。”

小男孩忽然听到有人说话,惊吓得往后跳了好几步,待看清幼桐只是个女儿家,方才拍了拍胸口,吁了一口气,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好端端地,险些吓死小爷我了。”又不以为然地朝她挥了挥手,老气横秋地说道:“小姑娘家家的,不要管这些闲事。”

幼桐被他说得哭笑不得,摇头道:“我若是不管不顾,赶明儿太后娘娘查出来,是我们府里的马车将你带了出来,少不得还要连累崔家。”

小男孩眼珠子一转,假装听不懂她的话,“什么太后娘娘,我听不懂。”又挽起袖子,一副一言不合就要动手的小痞子神态,喝道:“赶紧让开,要不,小爷我可不管你是不是女儿家,照打不误。”

幼桐笑着道:“您只管动手就是,反正只需我一声喊,立马就有人过来。旁人不认得您,我五哥总认得。哦,对了——”她轻轻一拍手,故作天真,“想必你还不晓得这是哪里。这里啊,就是崔府,我五哥便是宫里头的御前侍卫,前几日刚提拔的。”

小男孩顿时一脸菜色,嘴里却还硬着,“你…你胆敢乱来,我…我就跟姑母说,是你带我出来的。不——”他似乎也想到旁人不大可能会相信自己的谎言,眼珠子一转,又想到了一个鬼主意,得意道:“我就去跟姑母说,是徐将军渎职,只顾着与美人说话,才放了我出宫。”

幼桐是什么人,哪里会被他这点小伎俩给吓到,依旧笑着道:“无妨无妨,我马上让人去请徐将军回来就是,让他将功折罪,送陛下您回宫。大长公主素来大度,便是怪罪下来,也不过是口头上训两句,无伤大雅。”

她一口喝破男孩的身份,这新登基的皇帝陛下竟然红了眼眶,扁扁嘴,却再也说不出话来。他并非当今太后亲生,而是宫中一位无品级的宫女所出,只因先帝猝然驾崩,太后无子,这才被大长公主给推举了出来。因继位前常年住在冷宫,故并未养成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的性子,也从未想过以权压人。因宫里头的日子实在难熬,才千方百计地想了个法子逃出宫来看一看热闹,却轻易地就被幼桐给识破了,这会儿又是懊恼,又是失望,所有的伤心都写在脸上。

幼桐见他这副可怜模样,心中也难免生出一两分同情来,只是她也晓得,皇帝私自出宫非同小可,若是她一时心软,到时候倒霉的是崔家,她而今到底还是崔家人,怎么也不能给崔家招惹祸事。

二人正对持着,院门口忽又传来一阵脚步声,二人同时色变,幼桐正欲拉着小皇帝躲到角落里去,那人的声音已经飘了进来,“九姐姐,九姐姐,你怎么来这里了?”话音未落,文颜就已经蹦蹦跳跳地冲了进来。

“咦?”瞧见小皇帝,文颜明显愣了下,讶道:“这小太监从哪里冒出来的?长得还挺俊。”

“你…你好不要脸。”小皇帝竟似经不得夸,难得地红了脸,面红耳赤。

文颜被他这般责骂,却不生气,一步步走到小皇帝身前,笑嘻嘻地说道:“不过是夸你长得俊,哪里就不要脸了。不过,你便是长得再俊,也没有我五哥哥好看。”说罢,又朝幼桐问道:“九姐姐,你认识他么?”

幼桐无力地摸了摸额头,苦笑,“这事儿千万别声张,你让慧英去请徐大哥过来,他来了自然就知道了。”

文颜愈加地疑惑起来,“什么事儿要惊动徐大哥,我们回来的时候徐大哥好像还在忙呢,这么去打扰,似乎不大好。要不,我去跟母亲说?”

“千万不要!”幼桐赶紧阻止道。她也说不来到底怎么回事,只是想着,小皇帝出宫的事儿能瞒着就尽量瞒,越少人知道越好。二夫人那边,到底还有好几个伺候的嬷嬷和丫鬟呢,若是谁走漏了消息,难免要闹出些事来。

“让慧英跟徐大哥说,他要找的人而今就在我们府上。他自然听得懂。”

文颜也不笨,幼桐都说到这地步了,她自然也能猜到一二,脸色微变,不自然地回头朝小皇帝看了两眼,干笑两声,忽然拉着幼桐挤到柱子后头去,小声道:“九姐姐,这个小太…不,这个人,不会就是宫里的那位吧?”当今天子年仅八岁,年纪可不是正好对的上。

幼桐无奈地点头。文颜倒抽了一口冷气,轻轻扇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又想了想,正色道:“要不,连慧英也不要知道了,我们直接坐了马车去寻徐大哥就是。你带着小…陛下先上车,我去唤车夫。”

幼桐没想到文颜居然能想到这样的法子,点头道:“这样最好。”

二人分了工,文颜一转身就出了院子去寻车夫,幼桐则歪着脑袋顶着小皇帝看。小皇帝方才竖起耳朵,将她们俩的对话听了大半,哪里不晓得这二人的筹划,心中虽不甘,却还是老老实实地上了马车。

一会儿文颜也回来了,上了马车后,三人又重新出了府。

一路顺顺利利地到了皇城大门口,文颜忙下车去找人。幼桐则端坐车里,目不斜视,状似平静,心中却多少有些紧张。小皇帝气鼓鼓地坐在马车最里面,抓着车壁,一副随时想要逃走的神态。

很快就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尔后帘子一开,徐渭严肃的脸忽然就出现在面前。许是文颜并未事先向他说明幼桐也在马车里,故他猛然瞧见幼桐,面上的严肃顿时转为狂喜,正待开口,幼桐缓缓侧过身子,小皇帝气呼呼地从她身后钻了出来。

“陛——”徐渭惊得双眼圆睁,险些唤出声来,好在反应及时,话未出口又收了回来,急忙跳上马车,挤到幼桐身边,朝小皇帝微施一礼,尔后才朝幼桐问道:“陛下怎么会在你们车上?”

说话时文颜也上了马车,抢先答道:“是先前我们出宫的时候偷偷躲在车底下的,被九姐姐发现了,才赶紧送了回来。”

“可还有旁人知晓?”以幼桐的性子,此事绝不会声张,但以防万一,徐渭还是多问了一句。

幼桐低声道:“你放心,除了文颜和我,就连丫鬟和车夫都不晓得。”

徐渭满意地点点头,正色道:“辛苦你们了。”又转身朝小皇帝行礼道:“陛下,请随属下回宫。”

小皇帝不悦地白了他一眼,拖拖拉拉地不想动。徐渭也不好动手拉他,只嘴角含笑地在一旁候着。僵持间,忽听到马车外有人阴阳怪气地问道:“这是哪家的马车,怎么停在这里?”

徐渭眉一皱,脸色微沉。幼桐见他面色不对,心知有异,遂低声问道:“怎么了?”

徐渭摇头苦笑,“是吴小侯爷。”顿了顿,又道:“无妨,我下去和他周旋。”说罢,又朝她深深地看了一眼,眸中闪过一丝温柔,尔后,利落地跳下马车。

“哟,徐大将军?”吴小侯爷摇着折扇讶道:“您不在宫门口办事,怎么溜到这车里头去了。难道——”他眼珠子一转,面上顿时显出暧昧的神色,凑到徐渭耳边,压低了嗓门道:“难道车上有美人?却不知是哪家府上的千金,竟得到我们堂堂徐大将军的青睐。莫非比我们吴家三小姐还要漂亮?”

这吴家正是太后娘家,徐渭回京后,太后为了拉拢他,曾委婉地提及要将吴家嫡出的三小姐下嫁徐府,却为徐渭婉拒,故吴小侯爷方有此言。

徐渭正色道:“小侯爷说笑了,徐某岂是那种不分轻重之人。”不待吴小侯爷回话,他又道:“小侯爷您这是进宫呢还是出宫?”

吴小侯爷眯着眼睛朝那马车打量了两眼,看清车辕上崔府的标志,没再多说话。京里众人谁不晓得徐渭与崔家五公子乃是八拜之交,徐崔两府也多有往来,故小侯爷也没多想,朝徐渭笑笑道:“进宫去进宫去,太后娘娘忽然传召,我这还赶着进去呢。”说罢,朝徐渭客气地拱拱手,告辞离去。

徐渭见他走远,方才轻轻地吐了一口气。

却不知徐渭到底如何瞒过众人将小皇帝带进宫去,左右都没幼桐和文颜什么事儿了,只是临下马车时,徐渭借转身的机会忽然握了下幼桐的手。待幼桐惊觉,他已一脸坦然地收了回去,施施然下了马车,临走前,还装模作样地和二人告了辞。幼桐真真地又气又好笑。

等回了崔府,已是日暮时分,二人忽然不见踪影,府里头正急哄哄地乱成一团糟到处寻人。见她二人安然无恙地回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免不了要挨二夫人一顿训斥,但文颜却嘴严地没有说出实情,只说与幼桐一道儿在城里转了转。二夫人信不信不好说,那崔维远却是一直皱着眉头,眼神犀利地盯着她二人直看。

这事儿就算这么过去了,宫里头并无旁的消息传出来,但徐渭却托人送了些礼过来,多是些瓜果之类,只在给幼桐的小荷包里多夹了一枚蝶恋花的发簪。虽说借的是夏至的节日,但幼桐和文颜心知肚明,二夫人却是不晓得这其中的故事,只一个劲儿地直夸他细心。

到了五月中,天气慢慢地热起来,晚上却是凉快,正是容易生病着凉的季节。幼桐身体底子好,倒是无恙,二夫人却有些蔫了,一连好几日都吃不下饭,吃了几天药,依旧不见好转,连身子也开始热起来。

文颜也坐不住了,便拉着幼桐去城外的东陵寺给二夫人祈福。

因二夫人卧病在床,府里下人也都忙着,故二人只各带了两个贴身丫鬟,唤了辆马车,一路朝城外东陵寺驶去。

因城东山脚还有一座光福寺,其主持曾任先帝国师,故庙中香火极盛,城中百姓官宦,大多都去光福寺烧香拜佛。而这东陵寺修在半山腰,上山需爬一千来级台阶,故香客极少。

文颜却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那东陵寺比光福寺还要灵验些,非拉着幼桐爬上山去。幼桐是练武之人,这一千来级台阶自然不在话下,倒是文颜累得两腿发软,好不容易才到了庙里,却是怎么也不肯再下山了。

幼桐只得耐心地等她休息好,自个儿则先去庙里各殿堂叩拜。

也说不清到底是神佛显灵,还是这庙中的梵音格外清新,幼桐进庙中,唯觉心中一片宁静,所有的浮躁不安全都消失无踪。她幼时在庵堂长住,吃斋念佛却也没能磨掉这睚眦必报的性子,可到底是受过佛经熏陶的,比寻常人更多两分虔诚,每一座殿堂,每一尊佛像,她都认认真真地去叩拜,耐心地烧香,许愿,叩首,好像所有的戾气都能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渐渐消褪。

中午在庙里用了些斋面,又好生劝了文颜一通,二人方才准备下山。

方走到庙门口,忽听得外面一阵喧闹,一个是慧英的声音,另一个则是——幼桐脸色顿时大变。

“怎么回事?清静之地,怎容大声喧哗!”文颜怒道,拉着幼桐冲出门去,打算狠狠教训来人。

庙门口的女子陡然见两个一身绫罗的女子出来,心知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也顾不上仔细端详,一低头就跪在了地上,口中道:“九小姐,是我,我——”她眼中渗出几点泪水,缓缓抬起头来,正要开始哭,忽瞥见幼桐,顿时像见到鬼一般从地上一跳而起。

她下跪的地方正是台阶的最上一层,因一时跳得急,脚下不稳,一个踉跄,身体顿时倒了下去,顺着台阶一路滚了下去…

30深夜造访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措手不及,所有人都呆愣在原地,硬是没人作声。最后还是幼桐先反应过来,赶紧招呼救人。白灵身边原本也跟着个小丫鬟,这会儿早已吓得面无人声,两腿发软瘫坐在地上,无论幼桐怎么叫唤,她也只是痴痴呆呆地盯着幼桐看,连话也说不出来。

倒是文颜冲动着欲冲下台阶,被幼桐一把拦住。正所谓瓜田李下,这四周除了她们几个外荒无人烟,若是白灵有什么意外,指不定到时候还会把矛头指向她们几个。能避嫌就尽量避嫌,只要她们从未近过白灵的身,也不怕旁人造谣。

想了想,幼桐吩咐慧英去庙里唤几个僧人过来帮忙。慧英慌忙应了,不一会,她就领着四个年轻力壮的僧人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待那些僧人看清台阶下方早已昏迷不醒的白灵,俱是一惊,齐齐念了声“阿弥陀佛”,尔后冲下台阶去救人。

几位都是僧人,加上境况紧急,这会儿也顾不上什么男女大防了,搬的搬胳膊,拽的拽腿,先将白灵抬回庙里救治。幼桐一直在旁边站着,冷眼旁观,只待那些僧人们抬着白灵经过时,才低声提醒道:“若是伤者没有醒,大师将人送去松枝巷沈家就是是。”

说罢,也不看旁人,转过头挺直了身子,一步步地朝山下走去。文颜见状,朝那早已昏迷不醒的白灵狠狠瞪了一眼,跺了跺脚,也跟着追了上去。两个丫鬟也紧随其后。

幼桐面沉如水,文颜只当为了沈三的“外室”而烦心,遂忿忿不平道:“那个女人真是不要脸,她一个外室,连妾都不如,整天抛头露面地到处跑就罢了,还老是巴巴地来找九姐姐,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那沈家老三真是瞎了眼,推上这样的女人让自己蒙羞。”

幼桐却似乎没有听到她的话一般,提着裙子一步不停地往山下走,表情平静而肃穆。过了许久,才缓缓道:“这婚事左右是成不了了,还提他作甚?”她心里却是想得明白,白灵不仅不会向沈三透露她的身份,甚至还会百般阻挠她与沈三见面,千方面计地唆使沈三退婚。

原因无他,只因白灵对沈三一片痴情,从她三番两次来寻“崔九小姐”说项就晓得她是早就准备着待沈三一成婚就委身为妾的。若是嫁进门的是她余幼桐,以她的性子和手段,哪里容得下沈三纳妾。

如此一来——怀了!幼桐心中一动,顿时想到一种可能性,若是白灵欲唆使沈三退婚,十有八九会从她滚下坡的事情入手,到时候只需苦主声称是幼桐出手推她,就算一旁有文颜和崔府的丫鬟作主也无济于事。虽说幼桐对崔家名声不放在心上,但却绝不能容忍自己吃这种暗亏。

“五哥今儿可去了宫里?”幼桐忽然转身问文颜。

文颜虽不明白为何方才还在说沈三的“外室”,怎么她忽然又转到了崔维远身上,但还是很快答道:“五哥今儿轮休,在家里头守着母亲呢。”

回到崔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红芸将崔维远请过来,谁知文颜瞧见了,也不顾自己累得快趴下了,亦步亦趋地跟着她,一副感兴趣地模样。幼桐也没法赶她走,可有些话又不能当着她的面跟崔维远说,一时不由得头大。

崔维远很快就过来了,瞧见文颜也在幼桐房里,眉头微皱,道:“回来了怎么也不去娘那里请安,她今儿一直有些不舒服,一整天没吃方小说西了。”

文颜闻言大惊,连道别的话都顾不上跟幼桐说,匆匆忙忙地就冲了出去。待她走远,幼桐方才摇头苦笑:“还是你有办法。”说罢,将屋里下人屏退,又朝四周看了看,文才关上门,转过身来,面容严肃而认真。

崔维远见她如此,心里也跟着漏了一拍,沉声问道:“出了什么事?这么神神秘秘的。”

幼桐苦笑,将白灵阶梯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不仅说明了白灵的身份,又把自己的想法也全都告知与他,只略过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姓名。崔维远听罢,眉头紧锁,思忖半刻,道:“你的意思是——”

“与其等她散布谣言,倒不如先发制人。”

崔维远眼一亮,顿时明白了她的意思,尔后又摇头道:“果真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幼桐眼一瞪,崔维远连连举手示弱,口中道:“是我不是,乱说话,该打,该打。”幼桐也懒得和他计较,只叮嘱了几句,然后挥挥手让他走了。

崔维远走到门口,忍不住又回头再看她一眼,却见她懒洋洋地靠坐在床边的太师椅上,悠闲自得,连根本想不起回头看自己一眼,一陈苦涩油然而生,万般无奈,却是无法说出口。

第二日大早,崔家九小姐就卧病在床,同时间,京城里却传出消息,那崔家九小姐竟是被人给气病的,罪魁祸首不是旁人,正是未来夫婿沈家三公子偷偷置养的外室。又说那外室是个地地道道的狐狸精,蛮横无理不通礼数,竟买通了崔家下人,趁着崔家九小姐去庙中烧香拜佛时去闹事。这佛门清净之地,哪能容得下她撒野,佛祖一显灵,她脚下一滑便踏空滚了下去,落得个昏迷不醒的下场…

京城百姓最爱听这种些权贵府里的私隐秘闻,更何况,这故事里还有鬼神佛祖乱力怪神之类,一时间,整个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责骂沈家三公子寡廉鲜耻,也有人同情那崔家九小姐遇人不淑,更多的人则是拍手直呼报应不爽。

且不论外头传得到底如何热闹,幼桐反正是清闲下来,每日窝在屋里作抱病状。二夫人听得消息,还特特地遗人送了解些补书过来,又叮嘱幼桐说此事崔家自传处置好,让她

切勿多想。

幼桐当然不会多想,她只在崔维远过来“探望”的时候将她生夸赞了一番,同时又让他多寻些杂书过来,整日憋在屋里头,实在不好打发时间。

沈家那边到底是如何反应,白灵的伤势又如何,这些事儿都没有再传入幼桐的耳中。京城里却也隐隐传出崔家九小姐将沈家外室推下山的传闻,但此谣言到底不成气候,过了

没两日便消弭无痕。

又有传闻说崔家九小姐早已放出话来,便是绞了头发去阉堂里做姑子也不愿嫁到沈家大门受这种闲气,于是,沈崔两家的婚事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继续了。两家低调地退了婚,

至于哪方提出来却是无从考证,不过,据有心人考证,沈家大公子所在的南疆大营,似乎多了几位姓崔的军官。

事情发展到而今,幼桐差不多也能功成身退了,只待风波渐消,崔家九小姐便可香消玉损,从今往后,这世上便再无崔文凤此人。

当初崔维远将她掳来时,不曾搜过她的身,故不晓得她在里衣里卦了张巨额银票,加上这近一年来在崔家添置的各样珠宝首饰、诸位长辈的赏赐,还有每月的月例,幼桐手里

头倒是有一笔不小的银子,足够她在京城里买处院子,请两个丫环,清清静静过几辈子了。到时候,养养花、种种草,顺便再将静仪师太找回来,师徒二人的日子过得不知道多悠闲。

只是徐渭那里——幼桐一想到此事又有些头疼。虽说徐渭家只抒北徐家的旁支,家世也许不如崔沈这些世家大族,可随着徐渭官职越做越大,徐家也渐渐势大,加上他本身的出色,京中的官宦人家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虎视眈眈地只想将自己女儿塞进徐家大门。

以前她是余家大小姐,虽说门第不算太高,但胜在其母崔氏与徐夫人自幼交好,这才有了后来的订婚,便是如此,也算是余家高攀了。可若她真脱离崔家,到时候,她一个平头百姓,又如何能匹配得上声名赫赫的徐大将军。便是徐渭不在意这些,可徐老爷徐夫人又怎会容忍。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徐夫人却是见过她的,当初徐余两家议婚时,徐夫人领着徐渭千里迢迢赶到钱塘,亲自为二人定下婚事。虽说此事已过了好些年,幼桐的相貌也变了许多,可五官轮廓却与亡母崔氏越来越相似,徐夫人哪里会认不出来。

早晓得…

早晓得徐渭对她这般上心,她又何苦闹出诈死逃婚这一出戏,反而弄巧成拙,进退两难。说不出是懊恼还是后悔,幼桐一整日都蔫蔫的提不起精神。慧英和慧巧也不敢打扰,说话做事都带着两分小心,到了晚上,二人晓得幼桐素来爱清静,给她沏了茶后,便知趣地告退了。

幼桐睡不着觉,随手拿了本崔维远送来的游记坐在床边上看。已是深夜,万籁俱寂,外头守夜的慧巧早已熟睡,发出轻微的鼾声。窗外有风,偶尔会吹得院子里的树叶沙沙作响,一会儿又停了,安静得似乎能听到远处的犬吠。

幼桐脑子里乱,根本看不进书,一生气便将书甩开准备下床吹灯睡觉。放换上鞋子,忽听得窗外隐隐有衣袂吹动的声响,她心中一动,顿时警觉起来,反手操起手边未点灯的烛台,轻手轻脚地走到窗户后面。

一会儿,那窗户果然开了一条缝,一只手悄悄伸进来。幼桐正欲挥烛刺下,忽听得窗外那人低低的带着些疑惑的声音,“幼桐?”。

幼桐一愣,手一松,烛台直直地掉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哼。

31互诉衷情

要命,他怎么来了!幼桐先朝外头的慧巧看了看,见她只是翻了个身后又继续睡下,稍稍松了口气,赶紧小心翼翼地打开窗,将梁上君子徐渭给拉进来。

徐渭穿了身黑色劲装,却不知在哪里蹭了不少灰泥,衣服上全是污渍,头发也有些乱,略显狼狈,若是再蒙个面,倒跟江洋大盗役什么区别。

“你一一”幼桐压低了嗓门,气恼地责备道:“你怎么大晚上跑到这里来,还穿成这样。这若是被人撞见了,看你如何圆谎。”却是熟捻的语气,仿佛两个人早己认识很久,听不出一丝一毫的生分。她早猜到徐渭己晓得了她的身份,故也不忸怩呢,大大方方地将他迎到一旁的凳子上坐下。

徐渭只嘻嘻地笑,自进屋起一双眼睛就没离开过幼桐脸上,似乎完全没有听到她的责怪,笑着道:“我听说你身体不舒服,急得很,好几次来府里想问问看,老五总拦着,只说你在休养,不见外人。这不是急了么。

自从那日京里传出崔九小姐卧病在床的传闻后,他就开始坐立不安,虽说也晓得幼桐的本事,向来只有算计别人,绝不是轻易能被人算计的,可到底还是有些不放心,寻了借口来崔府,只盼着能见上一面。可崔维远似乎故意和他作对一般,总是能找出法子缠住他,最后客客气气地送他出府,连文颜的面都见不着,更何祝是幼桐。

回想到此处,徐渭心中一突,一些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的东西这会儿忽然跳了出来,清晰而明确。

许是因为而今的幼桐身上冠着崔家九小姐的身份,让他不由自主地忽略了一些事,而今想来,却是他太过粗心了。崔维远素来眼高于顶,除了对嫡亲的妹妹文颜还算疼爱,什么时候见他对别的女人假以辞色,可他对幼桐却百般维护,有的时候,甚至待她比待文颜还要好。他们相交十余年,何时见过崔维远对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子这般般勤…

之前被一叶障目,而今想通了,一切都有了解释。徐渭不由得摇头苦笑,若是他赶明儿就来崔府提亲,第一个反对的,怕就是他这个兄弟。只不过,徐渭还算名正言顺,可他崔维远却是活生生地断了自己的后路。如果夹在中间的人不是幼桐,徐渭也许还会为他深表遗憾,可如今却唯觉庆幸,便是崔维远再近水楼台,也得不了月。

当然,这些感情的纠葛他并不打算告诉幼桐,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她,认真道:“我母亲去了城外别庄小住,这个月中就回来。恃她回府,我便向她票明你的事,让她请人过来提亲,可好。”

幼桐没想到他会这么突然地就提到成亲的事,一时有些害羞,连眼睛都不知该往哪里放,低着脑袋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看看那边,好半天,才咬了咬唇,喃喃道:“你打算如何跟伯母说起我的事?她…许是能认出我来的。”

徐渭见她难得的羞涩模样,心中说不出的喜欢,忍不住站起身朝她走了两步,靠得近了些,方才停下,试探着去牵她的手。见她没有拒绝,心中大定,赶紧握住,一颗心顿时狂跳起来,欢喜得连自己身在何处都不晓得了,只晓得傻笑。

过了一阵,见幼桐没好气地瞪着他,他方才想起幼桐的问话,遂笑道:“无妨,母亲那里自有我去说项,嗯,便说你落水后为人所救,后来遇到老五,辗转来到崔府可好。

他一时激动,声音未免稍大了些,屏风外熟睡的慧巧似乎有些被惊到了,发出浅浅的吃语,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唤了声“小姐”,仿佛随时要起来。

幼桐慌忙回道:“无事,你且睡吧。”说罢,赶紧收回手来,作势朝徐渭身上捶了一把。

她手里哪里会使劲儿,敲在徐渭身上就跟挠痒痒似的,徐渭还巴不得她再多捶几下,十分享受地眯着眼直笑,但多少还是收敛了些,强忍着笑声,直憋得一脸通红。

虽说徐渭这主意破绽多多,实在称不上好,但幼桐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思忖半晌,才为难道:“我原本打算过些日子就跟崔维远告辞的,窝在这崔府里头到底不自在。”

不说旁的,她身边就从来没有断过人,说话做事都得极为小心,生怕被人看出什么破绽来。

再说了,若是以崔家九小姐的身份进了徐家门,这辈子便再也跟崔家脱不了干系,她一个女儿家也就罢了,可徐崔两家却是像被烙印了一般,再也分不开。

徐渭一边听,一边点头道:“你做得好,兵书中说先发制人就是这个道理。若不然,等那边再传出谣言来,定要污了你的名声。”想了想,又低声劝慰道:“你也不要太在意了,此番是她背主求荣,辜负于你,此等小人,不必为此纠结于心。”

他嘴里劝慰着幼桐,心里却在念想着沈三的事。沈家三位公子中,二公子体弱多病,常年在府中休养,大公子和三公子则自幼聪慧,早些年还曾被冠以“神童”之称。只不过,大公子年长,十六岁起便效力于军中,十八岁时设计擒获南疆叛乱部落的首领,之后更是屡立战功,青云直上,成为南疆赫赫有名的“战神”。

有沈大公子的光环在,沈家老三则显得黯淡许多,除了去年设计端了湖州城外那窝土匪外,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可徐渭却清楚得很,这并非沈三无能,而是因为他的世家出身所致。

自先帝始,皇家便开始防范世家大族,大力提拔平民将领,一步步将世家子弟逼出军中。徐渭因只是徐家旁支,且与广北徐家几乎毫无联络,这才得以重用。如沈大公子那般,却是因南疆之地素来不安分,而他实在太过优秀的缘故。既然沈大公子掌南疆军权,皇家又怎能容忍沈家再出一位大将军,故对沈三极为打压,虽也授了职位,却是个虚衔,手底下不过百余号兵,只抵得上一个区区的校尉郎。

徐渭晓得幼桐眶毗必报的性子,他也从未觉得有何不妥,再说,这沈三引敌烧庄,险些害死人,不说幼桐,便是他也绝放不过他去。有心想出手教训他一通,但他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来幼桐定不喜欢他插手管她的事,二来她心中也许早有计划,他若是贸然插手,指不定还会坏了她的大计。

想了想,要小心行事。才认真叮嘱道:“沈三此人心计颇深,绝不会轻易中计。你若是要寻他报仇,切记要小心行事。”

幼桐抿嘴笑道:“我当然晓得他心计深,若不然,当初也骗不过我去。不过报仇这事儿,我却是不急。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便是我什么都不做,只需隔三岔五地在他跟前晃两次,他也会疑神疑鬼,坐卧不安。

徐渭听罢直点头,他对幼桐十分放心,再说,便是幼桐呆真有什么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这不是还有他么。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外头传来阵阵锣响,不知不觉己是四更天,幼桐终于打了个哈欠。徐渭见状,只得依依不舍地告辞。

临走前,幼桐忽想起一事,一把拽住他,迟疑了一下后,才结结巴巴地问道:“你…你是怎么…认出我来的?”

徐渭只笑不说话,幼桐正以为他不会回答时,他忽然上前一把将她拥在怀中,手臂紧紧环住她的腰身,脑袋埋在她的颈项间轻轻地喘着气,湿热的气息拂过幼桐的耳际,让她浑身上下瘫软无力,一动也不能动。

这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只能感觉到彼此的心跳和气息,他的眉,她的眼,他的手指,她的耳垂…

“等…以后我们成亲的时候,我再告诉你。”徐渭在她耳边低语,声音有些嘶哑和隐忍。幼桐“咦”了一声,正要说话,身上忽然一松,面前的男人己经快速地从窗口翻了出去,。她赶紧探头去看,只见院子里那个黑影几个翻落,很快就再也看不见。

一夜无梦。

第二日早上醒过来也是辰时三刻,慧英和慧巧过来给她更新,笑吟吟地说道:“小姐昨儿晚上可睡得好,你瞧,今儿脸色多好看。”

幼桐茫然地摸了摸脸颊,抿嘴一笑,朝梳妆台上的镜子看过去,只见镜中的女子双眼明亮,嘴带春色,满脸温柔,分明是个柔媚的小女人模样,不说慧英和慧巧,就是她自个儿也觉察出许多不对来。

32 “婆媳”相见

五月二十是文颜的生辰,府里早就开始忙起来。

依二夫人的意思似乎打算好生操办,一来她们进京后近半年也未曾办过什么聚会,二来则是崔维远年岁渐长,早到了说亲的时候,借着文颜的生辰,也好请来京中名媛千金好生相看。

当然这后面的说辞只有文颜胆敢说给幼桐听,崔维远这几日似乎心情不大好,跟谁都板着个脸,不说府里的丫鬓下人,就连二夫人也不好拿这些事儿去烦他。

幼桐也琢磨着给文颜送点什么当做礼物才好,绣活儿她不拿手,女工也只是勉强,倒是匣子里还有几样拿得出手的首饰,挑拣了半天,终于找出了一副蝶恋花的点翠替子,手工精巧,还算拿得出手。

自从那晚徐渭潜入崔府后,他似乎喜欢上了这种梁上君子的相会方式,隔三岔五地就偷偷溜进来,害得幼桐提心吊胆,生怕他被人撞见。好在他武功出色,又在军营中历练过,进退敌营都游刃有余,更何况一个小小的崔府。

但幼桐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借了晚上要静心画画的借口,将丫鬟们遣了出去,只自己一个人守在房里。徐渭见状,来得就愈勤了。两个人也不晓得怎么那么多话说,从钱塘的风土人情,到塞外的大摸风光,再到京中的惊涛骇浪,常常不留神就到了五更天,徐渭这才打着哈欠依依不舍地爬窗离开。自然少不得偶尔得点甜头,拉一拉手,再抱一抱,徐渭好几次还想亲一亲,只因怕吓到幼桐,才生生地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