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启旬被她逗笑,在她脸上亲了亲,温柔道:“是啊,本王为你‘守身如玉’,你该怎么回报?嗯?”

  她最受不了他用低沉的嗓音在她耳边暧昧地反问,那一声几乎勾去她的三魂六魄。她不知道怎么回答,干脆搂住裴启旬的脖子,主动去亲他。床笫之间,自是一番旖旎风流。

  两人说开了之后,就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城澄后来就减少了去奕王府的次数,可有一次赶巧,正好遇到奕王酒醉,就发生了奕王对皇帝所说的事情。裴启旬听南慧说了这件事后,城澄怎么拦都拦不住,直接冲到奕王府,狠狠地打了奕王一拳。都说打人不打脸,裴启旬却不顾忌,那一拳之用力,几乎要废掉奕王的一只眼睛。

  城澄他们好不容易把人劝回府,她拉住他的手,正要说话,却听荣王道:“本王不觉得自己做错。”

  “我没说你错了呀。”城澄嘟起嘴,在他手上轻轻吹了吹,“打得那么狠,手疼不疼啊?”

  他本来紧绷着一张脸,听她这么说立即便破功了,笑得无可奈何。他自诩看人通透,可是城澄这小脑袋瓜里装的是什么,他可真是捉摸不透。或许这正是夫妻间相处的乐趣,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因为不能预测对方的行为,永远给予对方未知的喜悦和惊奇。

  他顺势抓住她的手,同她解释:“这一拳不光为你,也为本王,为我们的儿女。”

  城澄心中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您是想…借机除掉奕王么?”

  荣王并不否认:“这几年来,老四就像扎在兵部的一根刺,一直试图与本王分庭抗礼。他年轻有为,又有外戚支持,如果不是伤了腿,只怕更加难以对付。就算是如今,三弟对他的倚重和信任还是远远多于本王。不除老四,本王这一步棋就走不下去。”

第67章 女儿

  第六十七章女儿

  就这样,这件看起来有辱王府家风之事,荣王并没有让人压下去,也没有刻意宣扬,只是让其自由发展。他则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兵部动作起来,极力排挤老四,且以“正当的理由”不让皇帝起疑。等到延祚七年开春的时候,兵部与京城内外驻军的调防,已基本由裴启旬掌控。

  皇帝眼看着荣王发泄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和稀泥。过年前停朝的那一天,把裴启旬和老四都叫去乾元殿,兄弟三个一起用了顿午膳,且算握手言和。裴启旬走后,老四表示自己咽不下这口气,不愿意再在兵部看裴启旬的脸色,皇帝就把他调去了刑部做尚书,也算升迁了。

  停朝之后,很快就是一年一度的新年大宴。城澄早已准备妥当,盼着进宫见女儿的那一天。

  昭祉命大,两年前的那场疫病妍嫔宫里死了不少人,她一个小女孩儿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过了年,她就满五周岁了。小姑娘伶俐又可爱,据说很是得皇帝喜欢。

  城澄逢年过节去看她,每回都要感叹生命的神奇。那么小一个娃娃,从她肚子里出来,这么快就长大了,窜得那么高,实在不可思议。每次她回到家,就向裴启旬眉飞色舞地比划,他笑着看她,说她怎么还像是个孩子。没办法,儿女都不在身边养着,提高不了多少她作为母亲的自觉。

  有时候两个人依偎在一起,都觉得这府里太空荡,甚至动过保养别人家孩子的念头。但说来不是好笑么,明明自己有孩子,为何要养别人的孩子呢。

  荣王却觉得可行,分析给她听:“怀怡走了之后,长公主府形同虚设,愿久就被接回了宋府。宋行霈将妾室扶正,她便是愿久的继母。让她来抚养愿久,委屈了这孩子。”

  长公主怀怡,也在两年前的那场天灾中去了。留下一个她和行霈的独女,因在族中行九,又生于九月初九,故而取名愿久,取“但愿人长久”意。可惜愿景成空,愿久还不到两岁,长公主便撒手人寰。

  城澄这几年虽和行霈渐行渐远,但他们当初的诺言仍旧作数。他是她孩子们的干爹,她是他孩子们的干娘。且不说她与行霈的关系,光是看在长公主的面子上,城澄便对愿久多有怜惜。

  长公主是个好人,生在皇家的金枝玉叶,待人接物却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她和行霈过去那么好,荣王都颇有微词,对行霈有所不满,长公主却从没说过她什么,这些城澄一直记得。

  只是要养行霈的女儿,他能乐意么?就算行霈乐意,荣王就不膈应么?

  “我本以为,行霈会从府外迎娶一位继室,门第不用太高,差不多就好。谁知他竟把郭氏扶正——”说起来这郭氏还是长公主做主给行霈纳的,那时候长公主成婚两年都没有孩子,就有些着急,谁知道郭氏才刚进门不久,长公主就有了。两人一前一后生下了女儿,郭氏的女儿只比愿久大三个月。后来长公主就再没有怀孕,郭氏倒是又生下了一个儿子。行霈对自己这个独子寄予厚望,给郭氏提身份,大抵也是为了这个儿子。

  城澄叹气:“小九那姑娘,小小年纪,性烈如火,吃亏定是不会的。只是在郭氏眼皮底下讨生活,难免要有些气受。回头等我问问吧,要是行霈和小九都没意见,接她来荣王府小住也好。”

  说起幼而失母的孩子,城澄不免想到云舒留下的那一对儿女。半年多了,云舒一点回来的意思都没有,也没有和她联系,可谓音信全无。比起愿久,城澄更担忧靖沅和元之。可他们是奕王的子女,奕王同荣王势同水火,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奕王肯定是不乐意的。

  她和奕王的事情闹大之后,这回连奕王府也去不得了。城澄想起来这事就过意不去,觉得自己没帮云舒照顾好他们。荣王看出她的担忧,就说:“九儿倒好说,主要是元之和靖沅你放不下吧?”

  见城澄点头,荣王笑道:“你放心,今天去给皇上请安的时候,本王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什么主意?”

  “三弟不是喜欢替兄弟们分忧么?既然咱们的祉儿做了公主,怎么好厚此薄彼,不给老四家的郡主也提一提身份呢。”

  城澄了然地看着他:“荣王殿下,你好奸诈哦!”

  荣王只当她在夸他了,继续说道:“皇贵妃没了女儿,靖沅正好能弥补她的丧女之痛。”

  “珍妃么?”城澄有几分犹豫,“虽说云舒和傅云归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但到底都姓傅。珍妃那么恨良妃,会对沅沅好么?”

  裴启旬按住她的肩,宽慰道:“放心,苏家现在正与我们合作,他们不会做出让咱们不高兴的事情的。况且你和珍妃关系也不错,要是不放心,时常递个牌子进去看看不就是了?”

  城澄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这才答应下来。她不知道的事,裴启旬其实还有另外一层用意在。皇帝以昭祉作为荣王府的质子,那他们完全可以以靖沅作为奕王府的质子。至于奕王的儿子过继成皇帝的儿子是不大妥当,但给皇子们做个伴读总是没问题的。让元之住进宫里,做三皇子也就是珍妃的儿子的伴读,这样一来,奕王的命脉便掌控在他们手中。

  城澄只对自己心肠硬,对别人都心太软,这一层利害关系,裴启旬不敢对她说得太明白。

  宮宴那一天,城澄悉心打扮,庄重赴宴。她周旋于席间,只为见那一人。她在等,等这冗长的宴会结束,好寻机和自己的女儿说上两句话。

  叫她意外的是,开席之后没多久,昭祉竟然主动向她走来,端然一礼,不缓不急地叫了一声“娘亲”。

  城澄心中一震,初时未曾作何反应,呆愣片刻,方徐徐侧首望向她。女孩子的声音甜甜的,却又不失端庄。很好,昭祉在宫中长大,和她想象中的一样,有了一个公主应有的模样。

  旁边有这么多耳目在听,在看,城澄知道自己应该告诉她,你的娘亲是妍贵嫔,你不该叫我娘。可对着这样幼小的孩子,又如何说得出口呢。

  昭祉见她不说话,就笑着问她:“我听人说,昭祉出生那年,娘亲叫人种了一株西府海棠,不知这几年开过花没有?好不好看呀?”

  城澄不忍心告诉她,那株海棠,因为婢子没有照料好,在她去甘肃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她只能牵起嘴角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温和可亲:“开了,花很美,就像我们祉儿一样美。”

  “真好。”昭祉年纪虽小,却能隐隐察觉到母亲笑得有些牵强,忽然间有种恸哭的冲动。她今天来找城澄,其实是“预谋已久”的事情。她从记事起就知道,妍娘娘不是自己的亲娘。至于亲生母亲是谁,她刚开始还不知道,只是听宫人说是荣王妃。后来城澄总是借机来瞧她,她才知道,这个美得像仙女一样的人就是自己的生母。有一段时间她很开心,觉得自己长大了肯定能像母亲一样漂亮。有的时候她又会很失落,埋怨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丢掉。

  今天她来,是因为前几日她在御花园里和六皇姐玩儿,两个人都不小心摔倒了。正巧六公主的生母熹妃娘娘在旁边,就去抱她,搂在怀里安慰。昭祉呢,身边只有下人,除了帮她整理衣裙之外,没有人敢抱公主。她回宫去想找妍嫔抱抱,可妍嫔和往常一样,对她不冷不热,并不亲近。昭祉从那时起就盼着新年大宴,抱一抱自己的亲娘。

  可等她真的到了城澄面前,却发现那些繁复冗杂的清规戒律已经深深植入她的骨髓,她不能在人前随心所欲。昭祉很委屈,几乎要哭出来:“是么,可我是不是见不到了?”她仰着头,可怜巴巴地看着她:“娘亲,昭祉想回家…”

  有时候她会站在皇宫的最高处,向荣王府望去。六皇姐告诉她,在宫里不能提家。想要再出这道宫门,便只有等到大婚出降之日。以妍嫔为母,以皇上为父,既然她享受了公主的尊荣,这就是她必须做的事情。

  可昭祉不甘心。所以她来找城澄,求她带自己回家。

  城澄俯首望着她,神色温柔:“人生在世,只要活着,总归有机会的。”她不能把话说得太直白,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况且昭祉还那么小,说了她也不一定明白。

  而且荣王谋反能否成功,城澄还是不敢打包票。她只能像现在这样,给昭祉一点点虚无的希望。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她有许多宏大的梦想,也常常说给母亲听,母亲总是笑着说好,从来都不打消她的积极性。直到长大,城澄逐渐认识到什么叫做现实,并且越来越现实。她问母亲,为何在她小的时候不告诉她真相。母亲温柔地看着她,告诉她说,人活着总是要有个念想,谁能忍心打击那么小的孩子呢。这不是欺骗,这只是出于爱。当时城澄尚且不能理解,现今终于明白,这种心情,温暖如同夕阳,让人牵起嘴角,却又落泪两行。

第68章 狭路

  第六十八章狭路

  昭祉歪头打量着城澄,细细揣摩她的一字一句。只要活着,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可生活总是那样艰难,她小小年纪便有所体会。她不想寄人篱下,不想和生母见一面都难如登天。可她就得这样活着。

  她一直看着城澄,明明近在咫尺,却又像隔了天涯那么远:“昭祉听娘亲的话。”她能做的大抵也只有听话。

  “乖孩子。”城澄摸摸她的头发,“月亮再弯,亮着就好,亮着,总归还能再等到重圆的那天,你明白么?”

  昭祉笑着点头,仰脸问她:“娘亲,弟弟乖吗?”起初知道荣王府添了一个小弟弟的消息,昭祉是欣喜的。可转念一想,她又怕城澄会因此忘了自己。好在看起来她并没有。昭祉就想,有弟弟在她身边也好,起码他能填补上她的空缺,让城澄不那么孤单。

  可昭祉在宫里,消息并不灵通,不知道元烨已经被送出京城的消息。城澄不想给女儿徒增烦恼,就说:“他呀,正是调皮的时候,不如我们昭祉乖。”

  昭祉听了这话,似乎有些欣慰,又有些悲伤,最终有点儿牵强地弯了眉眼。

  女儿一口一个娘亲,城澄心中自然欢喜,只是欢喜之余,不免有几分担忧。她抬起头向后妃席那边儿轻轻瞅了一眼,没有见到妍嫔的身影。可总归是心里发虚,像是怕人瞧见昭祉和她在一块儿。

  不是她不想见女儿,只是设身处地地想想,她若是昭祉的养母,见她仍与生母亲近,只怕待她难免会夹生。这样做或许有些残忍,但城澄还是硬下心肠告诉女儿:“祉儿,这里没有旁人,你可以这样唤我,可在妍贵嫔面前,你要称呼我为大伯母,知道吗?”

  她心疼地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头发,极温柔极温柔地道:“以后在宫里,你也要听话,听妍娘娘和你…”她停了一息,有些艰难地说:“和你父皇的话。”

  她的话就像滚烫的烙铁一样印在昭祉幼小的心间,看着昭祉不情不愿地应了声“是”,城澄心里也不好受,可是她没有办法。当年一步错,如今步步错。昨日因,今日果,就算再苦,也要承受。

  昭祉嘴上应和着,可心中还是有个疑团,让她日有所思,夜不能寐:“可是娘亲能不能告诉昭祉,父皇他有那么多皇侄,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

  虽然做公主在旁人眼里可能是几辈子求也求不来的殊荣,可她并不想要。她知道这话不能问皇上,更不能问妍娘娘,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城澄。

  这个问题,答案其实很简单,也很复杂,知道的人可以心照不宣,却不好明言。昭祉她一个孩子,心性还未安定,城澄怎么忍心让她背上这样沉重的包袱?所以她只能笑,笑得苦涩,笑得温和,那样具有欺骗性:“因为呀,我们昭祉生得最漂亮。娘亲还记得,当时接生的婆子说,她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小娃娃。”

  自打城澄进了王府,除了她自找苦吃往外头跑的日子,大多过的是养尊处优的生活。许是养的好了,孩子生下来时,也不像旁的小婴儿那样皱皱巴巴的。她与昭祉说的,是实话。当然,那接生婆是不是为了荣王府丰厚的赏钱才睁着眼睛说瞎话,她便无从得知了。

  荣王和城澄,一个龙章凤姿,一个倾国倾城,有这样出众的父母,昭祉生得漂亮并不奇怪。她含了一点儿骄傲的意味点点头,心里却觉得事情不止她说的这样简单。不过两人相处时间有限,昭祉就没有再浪费时间揪住此事不放,而是说起另外一件事来:“对啦,您放心,父皇待昭祉很好。能来见您,是他的旨意。”

  他待昭祉好,城澄早有耳闻,可到底是他将女儿从她身边夺走,严格计算起来,她心里头的怨恨大抵还是占了多数的。只是这份心思除了荣王,旁人没有必要知道,昭祉亦然。她在皇宫里讨生活,除了有荣王府的背景撑腰,主要靠的还是皇帝的宠爱。她心里若也对皇帝生了怨,一旦表现出来,对昭祉没有半分好处。城澄含笑摸了摸她的小脸,柔声道:“如此甚好。”

  “昭祉还识了好多字,师傅说,不过半年,昭祉就可以给您写信了。”

  城澄听了这话,心中喜忧参半。皇帝对昭祉再好,毕竟是个男人,心思不比女人来的细腻,前朝事务又繁多,日常相处,昭祉多半还是要靠妍嫔这个养母的。城澄轻轻提了口气,虽然不忍,还是不得不开口:“识字很好,只是宫中人多眼杂,耳目众多,写信——怕是不便。”

  昭祉似乎有些失望:“我明白了,您放心。”她到底还是没忍住,上前一步伸开双臂抱了抱城澄,只在她怀里停留了一瞬,就退后一步说:“时候不早,昭祉要回去了,请您代我请父王安。”

  城澄看着她小小的背影,看起来那样端庄,却又那样孤单。她心疼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再也无法呆在席上同旁人寒暄。于是便起身向殿外走去,打算找个地方透透气。

  宫里的池塘一向打理得很好,纵然是冬天也不显得凋败。城澄凭栏远眺,除了重重楼宇,什么都看不到,只能又将目光收回池中。这宫里的景,似乎是刻意地在模仿自然,却是画猫不成反类虎,显得生硬了。

  城澄正凭栏观景,发呆之时,突然听见有脚步声传来,由远及近,且越来越清晰。城澄循声去看,原是个妍丽的宫装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妍嫔。

  妍嫔在她面前站定,晃了晃手中的酒杯,细细地打量着城澄。刚才她远远看到有一个人身着王妃服制,便不由自主地迈开步子走到这里。荣王妃是她心头的一根刺,妍嫔做不到视而不见。

  难得有机会和城澄单独相处,妍嫔原以为自己会有一肚子话讲,可真正见到了才发觉,自己竟一时语塞,不知从何开口才好。半晌嘴边才旋开抹笑,问了句“王妃安好”。

  宫中女子众多,但与城澄无干,她素来不曾将后妃放在心上,但妍嫔却是不同。倒不是因为皇帝把她带进宫,还有几分宠,而是因着妍嫔是她女儿的养母,替代她成为昭祉母妃的女人。此时面对面相处,城澄也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唇畔漾起抹笑:“娘娘安好。好些日子不见,妍娘娘愈发光彩照人了。”

  或许是出身都不算高的缘故,对妍嫔,城澄总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若她当年选择入宫,如今大抵便会如妍嫔一般,顶着各色眼光而活。平心而论,她做不到像妍嫔这样勇敢,坦坦荡荡,为爱而生。

  城澄不知道,她对妍嫔心生怜惜,妍嫔对她却是好感全无。倘若城澄只是昭祉生母,那妍嫔对她可能还会有几分愧疚。可妍嫔既然知道城澄和皇帝的关系,那份愧疚便荡然无存了。甚至她还有心魔作祟,叫嚣着要给城澄点颜色瞧瞧。

  可她又有什么立场呢,天子的妾,不但不能妒忌于色,还要与宫闱众人和睦相处,和城澄和睦相处。妍嫔举着酒杯笑,笑得真的和局外人一般:“不及您风流。”

  风流一词,有许多种含义。流风馀韵,是风流,轻浮浪荡,也是风流。城澄的笑容略有几分僵硬,权且当做妍嫔是在夸她。

  她抿唇微笑,眉眼弯弯:“妍嫔过谦了。听说您舞姿妙极,城澄笨手笨脚,怎及妍嫔多娇?”

  两个女人在这里说着一些不痛不痒的闲话,彼此的恭维里头,不知有几分真心,几分算计,说来也是没趣。

  “舞跳得好不好都是其次,能不能跳进看官的心,才是关键。”妍嫔用眼尾极刻薄地对城澄一扫,心中满是愤懑。先是天子,再是荣王,她孟氏好大本事!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妍嫔饮了一半杯中酒,又将另一半洒在地上,弄湿了城澄的裙角。城澄还没说什么,妍嫔抢先道:“哎呀,这杯我本打算敬王妃,没成想这贡酒名不虚传,半杯就叫我醉了。王妃别怪我,不胜酒力。”

  她将杯子交予宫女,手半拢在袖中,眉眼间尽是饮过酒的餍足:“说来王妃还是昭祉的生母,昭祉在我这边一向都好,您放心吧。”

  城澄逢年过节进宫,也遇见过不少妃嫔,比如祺妃,宁妃等人,论起身份地位,样样皆比妍嫔出挑。可相比之下,她们在城澄面前却是温婉柔顺许多。妍嫔如此态度,若不是因为吃多了酒,有几分醉了,便是知道了些什么,对她心怀不满。女人的直觉告诉城澄,后者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而且城澄知道,裴启绍向来喜欢有几分娇蛮的女子,过去的湘妃,如今的妍嫔皆是如此,可他的喜欢是有一个度的。湘妃太过刁钻,进宫没多久便香消玉殒。妍嫔能活到现在,定然不似湘妃般愚蠢,玩起恃宠而骄那一套。

  为了昭祉,城澄没有轻易动怒,而是轻抿薄唇,几分真心,几分试探,几分客气地说:“喜欢喝酒的都是性情中人,我素来爱饮美酒,与娘娘倒也投缘。昭祉有你照顾,我自然是放心的。”

  妍嫔迎着月光打量她,的确是个美人胚子,美得还不似后宫某些宫妃那般俗气。天子的眼光怎会同他人一般呢?她悠悠叹了声:“是么?只是昭祉的父亲若知晓你如此放心,他恐怕是要不放心了。”

  她一双眸子直勾勾地盯着城澄,嘲讽地笑了笑。城澄当她什么都不知道,可她什么都知道。妍嫔有自信,在城澄面前,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69章 威胁

  第六十九章威胁

  若说方才城澄还可以装傻的话,那么现在妍嫔言语之中的不客气,已是到了让人难以忽视的地步。

  城澄笑了笑,坦然迎着她意味深长的目光,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巨浪——皇帝竟然把他们的事情告诉她?妍嫔娘家在京没什么势力,凭她一己之力想要了解真相,根本就不可能。这到底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城澄也想要一个答案。

  但她什么都不能同妍嫔说,什么底都不能透。人与人之间,最忌讳的便是交浅言深,这一点她深有体会。妍嫔许是酒量浅,醉了,或者只是有了几分醉意,借着酒劲儿发疯。可城澄不能和她一样。她虽爱饮美酒,但她这一生,醉过那一回已经足够了。

  “娘娘是说,我家王爷?我们夫妻同心,他自然也是放心的。”

  妍嫔听了嗤笑一声,声音比月色还凉:“是么?说句不谦虚的,虽然我位分不比其他各宫主子高,但论恩宠,我还是能排上一二的。膝下是否养育皇嗣,也只是我想与不想罢了。昭祉在我这边过得好与不好——”似乎是意识到自己言辞太过犀利,妍嫔收眉想了想道:“都要看王妃愿不愿意与我同走一路了。”

  城澄感到荒谬,妍嫔竟在她面前炫耀裴启绍给她的恩宠,甚至以此作为依靠来要挟她。不知怎的,城澄只是想笑,甚至有几分怜惜地望着她,眼底的温柔仿佛能溢出水来:“我原以为你与湘妃不同,会是个聪明人,看来是我高估妍嫔了?”

  女人可以为爱勇敢,却不该为之疯狂。对于妍嫔,城澄有几分失望。她轻轻叹了口气,学着她方才的话语,淡淡的,波澜不惊地说:“既然如此,我也说句不谦虚的。就算我没有动摇山河的本事,但我的话,皇上多少都能听得进去。昭祉如今在你名下,她若过得不好——妍嫔莫不是以为,你能独善其身?”

  她想妍嫔当真是醉了,她没有家世,没有孩子,若是再失去昭祉,对她有什么好处?昭祉是城澄的软肋,是她流落在外的牵挂,这点没错。可妍嫔忘了,昭祉的生母只有一个,养母却并非非她不可。以皇帝对昭祉的宠爱,城澄相信有很多后妃愿意做她的养母。而失去昭祉的妍嫔,还会是后宫数一数二的宠妃吗?比起城澄,现在更不想失去昭祉的人,应当是她。

  妍嫔嗤了一声,仿佛听见什么很好笑的笑话:“好端端的,王妃提湘妃做什么,死者为尊这点儿道理王妃都不懂么?”她抚了抚鬓边碎发,难得的讽刺模样。

  城澄不以为然——死者为尊么?在皇宫里,她竟然还信这个,这份天真,让人发笑,却也无语。死在裴启旬手下的人千千万万,莫不是他们夫妻两个还要一个个的尊过去不成?这个世界弱肉强食,死了的,便是手下败将。要想让人尊敬,就得有那个本事。

  但同妍嫔说教,没有意义,她从不曾试图改变谁,城澄只要结果。借着月光,看着她被映得瓷白的一张脸,看着妍嫔将自己所有的底牌一一呈现在她面前,倒是突然生出几分好奇妍嫔究竟想做什么。但她提醒自己,不能再像方才一样冲动了。妍嫔没有生养过,她不懂。凡是做过母亲的人都会明白,如果有人以孩子的安危相要挟,会感到怎样的愤怒。

  妍嫔托腮看着城澄的脸,凉凉道:“我倒是很好奇,王妃是以什么身份同我讲话。是皇上爱的女人,还是荣王妃呢?”

  不及城澄回答,妍嫔就道:“不是你高估我,而是我高估你了。你也高估了自己在他心中的位置,没有谁会永远等着你,过去就是过去了。让我失宠或者失去昭祉若只在你一句话,那你的秘密就不会这般轻易落入我的手中。倘若我失势,你觉得你的秘密还能藏得住?

  城澄微微摇头,带动鬓侧流苏泠泠作响,有一缕冰凉的珍珠滑过脸上,彻骨的凉。但她还是笑,笑的温柔和煦:“这天底下本来就没有秘密。说出口的话,做出来的事,就要做好被发现的准备。不过你说,皇帝与我,究竟谁更看重名声啊?如果妍嫔想辜负皇帝的信任,尽可以试试看。”

  妍嫔既然知道城澄的过去,也当知道她这闽浙总督嫡长女的身份是假的,不过皇帝一手安排罢了。她本是商人之女,放浪形骸,无拘无束,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浮利。“多亏”皇帝,才将她强行卷入此局。今日这笔账,城澄也一并记在他头上了。

  妍嫔整理了下自己身上宫装的褶皱,心里很不服气。本来大家是同样的人,她孟城澄又为何总要高自己一等呢?闹到现今这地步,大概都是各自傲气所致。

  “说了这么多,王妃还没懂我的意思。这事儿闹出去,我们皇上撑死是句风流,到你这儿可就是笑话了。王妃美是美,可也只有美了。还未听我的条件就一味否决,不觉着太过愚蠢么?或许我要说的,会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呢?”

  城澄轻轻眯了眯眼睛,轻声道:“你若是想求合作,直说不就好了?我家王爷要是知道我被人要挟,他会不高兴的。”

  妍嫔算是看出来了,城澄不满意自己的态度,一开始便不打算和她合作。她不愿再多费口舌,争没有意思的事儿,就道:“我不愿同没有自知的人多说,改日再约吧。”说完就转过身,搭着宫女的手款款离去,留下一个气得半死的城澄。

  她本不愿和妍嫔起争执,可是一忍再忍,妍嫔还是一直挑衅。她对她的敌意已经深入骨髓,不是城澄伏小做低就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她又怎么能一味地低头,给荣王丢脸呢?只是事情闹成这样,该怎么收场?真的像她刚才暗示的那样,去找皇帝,让裴启绍给昭祉换一个养母么?

  城澄想,可能她真的没有自知之明吧,她觉得只要她说,裴启绍应该就会答应。只是她真的要去插手这件事么?利用过去的情感,与皇帝有所瓜葛,这样真的好么?

  她在原地踱步,思来想去,自己还是不能轻举妄动,先回去和裴启旬商量一下才好。一想到他,城澄就好像有了主心骨一样,不再那么慌张无措了。

  可是这一回宮宴散去之后,荣王并没有来接她。城澄刚有几分不安,就有下人过来禀报,道是王爷有紧急军务,连夜出了京,让王妃先行回府,不必担忧。

  城澄只好回家等他。等她再见到他的时候,已是十天后的晚上。

  月色清朗,薄雾渐起。庭院幽深,显得有些寂寥。若是往时,庭内石灯会弥散出一缕光晕,只不过现在被淡淡的雾霭遮蔽了。荣王踱步至梧竹幽居,台阶上沾着露水,略显湿滑。他的影子没入黑暗之中,颇有几分深不可测。晚风吹过,撩动树梢,发出簌簌声响。昏黄的烛火映在她的窗栊之上,只见人影微动。

  夜色渐浓,她等那人,终是踏月归来。自皇帝有恙,避暑承德,一直都是荣王监国理政,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言。现在圣驾回銮,他仍有数不清的事务要忙。他披星戴月而归,城澄亦想予他一个温馨宁静的家。只是近些日子,幼子性命垂危,长女处境堪忧,她心中积郁,如何能够强作欢颜。

  平日里城澄大多慵懒,不愿起身迎他,今日却是趿着鞋下了地,走到他身侧来。想要帮忙,却是无从着手的样子,只好束着手呆在一旁,看侍者替他褪下大氅。

  这几年,故人走的走,散的散,云舒走后,她的心事再难与人言。她看着他,看着这六年来一直陪伴在她身侧的男人,心中忽然平静下来,仿佛有了盔甲,保护着她内心的柔软。她微微笑了一下,千言万语,汇成柔柔一句:“你回来了。”

  灯火倏地被门带起的风吹动,袅娜摇曳,而后又归于静默。昏黄包裹周遭,寂静亦填充了整间暖阁。城澄有心结,在他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见她浅笑而迎,他便以浅笑回视,将手覆在她的脸上。

  微凉的指腹拂过她的眉间,似是想要抚平她的心事,只可惜没有这样简单。他微微一笑,道:“你累了。”

  三字出口,似乎有点突兀,却也是事实。城澄瘦削在面,郁结在心,怎么能不憔悴呢。

  许是因为夜深露重,又许是天生凉薄,他的手掌心温度很低,贴在她的脸上几乎感觉不出差别,却是城澄此时仅能摄取的温暖。因裴启旬身量高出她许多,城澄不禁抬头看他。不知有没有人告诉过他,他轻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

  她微微歪头,有些依恋地将脸贴在他的手掌中,轻轻地蹭了蹭:“我…我还好。你政务繁忙,才是辛苦。”

第70章 夜话

  第七十章夜话

  繁忙二字,用来形容裴启旬并不过分。好在他每日辛劳奔波,辛苦并没有白费。皇帝和奕王的卫戍被他以政绩不佳等原由或远调,或外放,这两年来,京畿的防卫已是焕然一新。

  他垂目看着她的脸轻蹭手掌,娇小可人的样子,一如当年。裴启旬情不自禁地微笑,轻抚她的脸颊:“本王不在的这些天,发生了什么么?还是又想起元烨了?瞧你憔悴了不少。”

  发生这么多事情,疲倦似乎是必然的,但城澄知道,现在远还不是她能倒下的时候。

  两人双双落座后,婢子适时呈上两杯热茶,却是谁都没有动。一提起病重的小儿子,城澄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就会隐隐作痛。但她此时却只是静默一瞬,随即仰起脸看向他,支着下巴笑问:“憔悴?…那,我变丑了吗?”

  她总是有叫他忍俊不禁的能力,哪怕他心情再不好,听她说几句话也就豁然开朗了。是以裴启旬提出七分笑意,用手指划过她的鼻尖:“怎么会?本王的王妃一直都是最美丽的女人。”

  并非蜜语甜言,而是真心实意。别人如何看,他不管,只是城澄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翩跹美丽。他那双寒潭似的眸子,只有在看向她时,才会那样温柔怜惜。

  他专注地望着她,不难发现城澄虽然在朝他撒娇,目光中却留有几分惆怅。他慢慢握住她的手,稍稍握紧,努力让她不去想那些烦心事,让她知道她还有他。“城澄,你有心事。”

  曲屏香暖,烛光柔和,在旁人面前,荣王的笑容总是很浅,笑意甚少深达眼底,此刻却是难得的温柔。若不是为这一双儿女操碎了心,城澄本应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回想这几年来,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敞开心扉,他们两个几乎无话不谈。可这一刻,城澄却有些犹豫。

  因为她知道,谋反是件大事,必须徐徐图之,绝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这几年来无论多想多念,她都尽量将这份急切的心情埋藏在心底。

  但现在,妍嫔对她咄咄相逼,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如果昭祉有个三长两短,城澄不确定自己还能假装坚强下去。

  她只能将心事说给他听。城澄轻轻咬着下唇,停顿几息后才考虑好如何开口:“前些天在宫里,我遇见了妍贵嫔…就是,昭祉的养母。”

  烛火映在她的黑瞳之中,仿佛在跃动。光晕昏黄,映出两人的心境。

  茶杯之上,氤氲渐起,没有半分攲斜,直至消失。荣王耐心等待着,静静聆听着。自从他搬进城澄屋里,为了表示自己对城澄的信任和尊重,裴启旬便再没有叫人专程盯着她的行踪,回头报给他了。新年宮宴,他自然也有去,只是彼时无暇顾及,未曾照顾到城澄,不知她有遇见何人。待妍贵嫔三字入耳,裴启旬眉心一皱:“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