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第一更

第八十三章 喜讯

王蘅坐车回到侯府,岳氏一见她这红眼圈也挺理解的,有心转移她的注意力,就道:“我正给老二挑媳妇呢,你也帮着瞧瞧,看哪家的姑娘好。”

王蘅道:“娘相中了谁?”

岳氏道:“虽说老太太说要找个泼辣些的,可老二那个脾气,回头别天天打架,岂不是闹的家宅不宁,所以虽说要有主意,可也要性格温顺才好,我瞧着刘太傅家的长女就不错,出身,又是长女,听说在家也帮着刘夫人管家,性子又温柔。”

王蘅笑道:“即便是个天仙,也要二哥相得中才行啊。”

岳氏笑道:“我生了三个儿子,就老二最难缠,老大沉稳,小五也听话,就老二主意大,我也有些管不了了。”

王蘅笑了笑,心想,婆婆嘴上抱怨,心里还不是最疼这个儿子?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话不错,周安和周旭都乖乖听话,就是不如周惠会哭会闹的来的让婆婆疼爱。

正说着话呢,周经略回来了,王蘅赶忙行礼,要告退呢,周经略却一脸笑容:“小五媳妇也坐下听听,这是喜事呢,宫里的贤妃娘娘有喜了。”

贤妃?岂不是蒋明珠?

王蘅十分惊喜:“真的?”随即又觉得失礼,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周经略却没在意,道:“皇上今天上早朝时说的,很是高兴。”

岳氏笑道:“这是皇上的头一个孩子吧。那可真是大喜事啊,只怕过阵子就要咱们进宫朝贺了。”

王蘅面上不显,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蒋明珠若是生下孩子,哪怕是个公主,也算是在宫里站稳了脚跟。

可随即王蘅又担心起来,宫中妃嫔那么多,只有蒋明珠有了身孕,岂不成了众矢之的?万一生个公主倒也罢了,若是皇子。那就是皇长子,皇后能不忌惮?王蘅想起那些阴毒手段。也不由打了个寒噤。

蒋明珠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有孕是出于幸运,自打进宫,因为前头有皇后,身边还有一个淑妃。蒋明珠并不急于争宠,反而异常低调,不管是在皇后还是在淑妃面前都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软弱样子。

皇后和淑妃见她如此,自然当她是个笨的,不怎么理会她,她就趁着皇后和淑妃明争暗斗的时候过自己安稳的日子。

她深知在宫中活下去最紧要的就是要有子嗣,于是用王蘅塞给她的那些银子打点御膳房的人,顿顿食补药补,养好身子是正经。别人一见她整天吃吃喝喝,也都觉得她是个傻的,就是太后也曾经暗示她。要她吸引皇上的注意力。

蒋明珠可不傻,皇后和淑妃斗得正欢,太后想让她出面打破这个僵局,可她若是真的得了皇上的宠爱,就成了最大的傻子,若是皇后和淑妃联起手来对付她呢?她岂不就惨了?

因此故意装出听不懂太后话的意思。依旧整天吃吃喝喝,走走玩玩。

皇后和淑妃整天勾心斗角。耗费心神,蒋明珠却悠闲自在,皇上也不是个专宠的,一个月里十天到皇后那儿去,两个妃子各五天,倒也公正,因此蒋明珠身体养得好,是第一个有身孕的倒也不奇怪。

因为有孕的缘故,太后和皇上立刻对她高看一眼,皇后和淑妃这才都蔫了,即便意识到蒋明珠是会咬人的狗不叫,但孩子都有了,却为时已晚。

太后也是个精明的,生怕皇后和淑妃错了主意,这个孩子保不住,特意把蒋明珠接到了她的宫中照料,皇上也对蒋明珠许诺,一旦这个孩子生下来,就封她为贵妃。

因为是头一个孩子,不管是太后和皇上都没有强求,想着非得生个皇子什么的,公主也一样好,只要能生,还愁生不出儿子么?

蒋明珠如今是前呼后拥,别提多风光了,太后问她想不想见见家人,要不要把蒋夫人宣进宫。

蒋明珠想想蒋夫人那副嘴脸就觉得恶心,可也不能让太后看出她和蒋夫人关系不睦,这样的话不仅对蒋夫人不好,她也没什么好处,因此垂眸道:“即便母亲进宫,也只是嘱咐臣妾好好保养身子罢了,臣妾昨夜做梦,梦到了小时候在杭州,和几个闺中姐妹一处玩耍,如今她们都各自嫁人了,想见面也不能了。”

太后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想见就召进宫来,你高兴才最重要。”

蒋明珠笑道:“太后如此体贴臣妾,臣妾倒不好意思了,只是她们都在杭州,远隔千里,也犯不着让她们来回折腾,倒有一个现成的,周家五少奶奶就是杭州人,嫁到了京城来的,求太后一个恩典,让她来陪我说说话吧。”

太后想了想笑道:“是了,周家新娶的媳妇的确是杭州人,也罢,那就宣召进宫吧。”

蒋明珠这才露出个笑容:“多谢太后。”

王蘅接到旨意的时候都懵了,怎么也没想到太后会宣召自己入宫,虽说传话的太监说是让自己陪贤妃娘娘说话解闷,但王蘅依旧不解,蒋明珠有孕,风头正劲,该低调做人才是,怎么偏偏这么张扬,难不成是出事了?

岳氏也没想到贤妃娘娘和自家儿媳妇会是闺中密友,见她只是呆呆的,赶忙道:“既然是太后的旨意,你快去吧,换身衣裳,好好打扮打扮。”

周旭也挺意外的,拉着王蘅回去,看她换了一身很正式的吉服,由塞了好几个荷包给她:“到宫里别心疼钱,只管打点,别让自己受委屈。”

此时王蘅已经冷静下来了,道:“你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办。”又叫常妈妈把自己压箱银子取了一张两万两的银票来揣在了怀里,若是蒋明珠真的有事,肯定缺钱。

周旭有些意外,王蘅解释道:“贤妃娘娘与我关系不同,我们是一起长大的,本就该相互扶持,更何况只要她好好地,对王家也是有益处的。”

周旭点头,道:“贤妃有孕,召你进宫应该是喜事,你也别太紧张,要谨慎说话,宫里的可不比在外头,到处都是耳朵。”

王蘅只是点头,周旭仍然担心,亲了亲她:“我在宫门口等着你。”王蘅应了。

坐上宫里派来的轿子,一路通畅,只在进宫的时候停了一下,轿子就一路通向了太后的寿康宫。

对于王蘅,既然贤妃如此放在心上,太后也挺好奇的,自然要见一见,再加上又是周伯清的孙媳妇,权当给周家一个体面了。

看着跪在下头行礼的王蘅,太后倒是惊讶了一把,都说江南出美人,这话不错,贤妃的美貌就格外出众,这个王蘅也不逊色,观其举止气度,一点小家子气也没有,比她见过的那么些千金闺秀还要好些,不禁暗暗称赞,夸了几句话,又问了周家的人安好,赏赐了曹氏一些珍贵药材和衣料就罢了,让宫女带着她去见贤妃。

蒋明珠见了王蘅就忍不住一阵激动,可还是等王蘅行了礼,这才遣退了宫女太监,直只留自己的心腹侍候,这才起身握住了王蘅的手。

王蘅笑着扶她坐下:“你是有身孕的人,赶紧坐下,你突然召我进宫,我可是吓了一跳。”

蒋明珠道:“在宫里闷,也没个说话的人,不就想起你来了?你成亲的时候我也没到场,你现在怎么样?周旭对你可好?”

王蘅笑道:“他对我很好,周家上下对我都不错。”

蒋明珠笑道:“看你面色红润,形容娇艳,就知道你过得不错,看来是我多心了,周家要是欺负你,你只管告诉我,我虽然不能如何,替你出气却是能的,反正我辛辛苦苦走到今天,不就是为了以后能护住身边的人么?”

王蘅见她咬牙切齿,就知道她又想起了巧月,叹了口气道:“如今你不是一个人了,做事要想着肚子里的孩子才是,凡事不要委屈自己。”

王蘅一边说一边趁着握手的机会把藏在手心里的银票塞到了蒋明珠手里。

蒋明珠一愣,一看是银票,倒是忍不住笑了,又塞给了王蘅:“我现在哪还会缺钱花,只怕花不完呢,你留着。”

王蘅笑道:“我这不是担心你么。”

蒋明珠道:“如今有太后和皇上替我撑腰,想要什么不过一句话,再不是从前了,你只管放心。”

王蘅说了齐真齐媛来京城的事,蒋明珠十分遗憾:“也没能见上一面。”

正说着呢,外头太监通传;“皇上来了。”话音未落,皇上便带着人进来了,王蘅赶忙起身下跪行礼,皇上看了她一眼,语气倒是温和,道:“你就是周家的五少奶奶?起来吧,不用如此多礼。”

又拦住了要行礼的蒋明珠:“你快坐下,别讲这些虚礼。”

蒋明珠抿嘴一笑,道:“臣妾和五少奶奶是同乡,又是朋友,臣妾一时想念,宣召进宫说话,皇上不会生气吧。”

皇上柔声道:“这有什么,你要是喜欢,让她留下陪你住一阵子。”

蒋明珠笑道:“她到底是做人媳妇的,也走不开,况且这也不合规矩,臣妾能和她说说话就满足了。”说着朝王蘅使了个眼色。

ps:第二更。

第八十四章 知晓

王蘅会意,跟着宫女退了下去,在偏殿等候片刻,又有太监出来宣旨,原来皇上给了周家上下不少赏赐,王蘅知道这定是蒋明珠替她求来的,赶忙谢恩,就此被蒋明珠身边的宫女送出宫了。

周旭和周安在宫门外等着,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时辰,周旭却觉得格外漫长,直到看到王蘅的身影,这才松了口气,赶忙迎了过去。

因为有蒋明珠的宫女陪着,又带着皇上的赏赐,宫门口的侍卫也十分客气,不过对着单子查验了东西就放行了。

王蘅见了周旭也是眼前一亮,周旭一把握住了她的手,道:“没事吧?”

王蘅笑道:“没事,太后和皇上还给了不少赏赐,快叫人搬到车上去。”

周安见王蘅神态自若,也悄悄松了口气,命小厮把东西装了车,这才回去。

路上,周旭和王蘅一辆马车,王蘅把进宫后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的说了,连太后皇上说了什么也仔细重复了一遍,和蒋明珠的对话倒是省略了。

周旭道:“看来你还挺讨人喜欢,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

王蘅笑道:“你可小看我和贤妃娘娘的关系了,有她在,我怎么可能受委屈呢。”

等回到周家,王蘅又免不了被盘问一番,曹氏和周伯清见只是单纯的进宫说说话,也都放心了,又见皇上还有赏赐。就都高兴起来。

太后只给曹氏预备了礼物,皇上的赏赐就大而化之了,完全是按着人头分的。给周伯清的是珍贵的药材,给曹氏的是衣料和首饰,给周经略兄弟几个的是一对玉佩,一把龙泉宝剑,给几位夫人的则是四匹贡缎,至于几位少爷小姐则是文房四宝一套,新书四部。只有给王蘅的赏赐比较特别,是一匣子时新宫花和一匣子各色新鲜花样的金簪以及四匹贡缎。

王蘅也没有掖着藏着。贡缎收了起来,宫花和金簪就自己留了些,其余的分给三位姑娘了。

大家都挺高兴的,虽然二夫人和三夫人有些酸。可也说不出口,因为贤妃娘娘和王蘅关系好,也不是谁能左右的,只能说这都是命。

谁叫王蘅的命好呢,闺中密友成了宠妃,宠妃还有了身孕,她们再羡慕也羡慕不来,再说也跟着沾光了,尖酸刻薄的话也说不出口。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谁知没过几日皇上却要庆贺贤妃有孕,要在冬至这一日在城郊的上林苑举办宴会,凡是四品以上的人家。少爷小姐夫人都可以参加。

大家一听这话,就猜到了皇上的意思,曹氏道:“只怕皇上是要趁机赐婚,收拢几个人才了。”

周伯清道:“既如此,叫静儿她们几个都去,若是有幸寻得如意郎君也好。若是没有机会,权当是瞧热闹了。”

曹氏道:“侯爷就不怕静儿几个被赐婚了?”

周伯清摇头。笑容中带着些伤感和无可奈何:“皇上既然要用我,必定把咱们家的事打听清楚了,静儿是庶出,就是高嫁,这门第也有限,琳儿和文儿又都是那样的性子,不堪大用,皇上是不会用咱们家的女儿来联姻的,要不然也不会等到现在了。”

曹氏也是叹气,道:“别人都说咱这一大家子是多子多福,但这其中的为难也是没人体会得到的。”

飞云轩。

周旭斜倚在床上看书,时不时的抬头看王蘅跟几个丫头坐在外间收拾衣料箱子和首饰匣子。

王蘅是新婚,嫁妆一点也没用,箱子里堆得满满的最时兴的料子,首饰匣子也是晶莹灿烂,珠宝满匣,王蘅摸了摸宫里赏下来的四匹贡缎,道:“这宫里的东西也不见得比外头的好,这缎子我记得在杭州时也见过,比这厚实,花色也好。”

什锦笑道:“皇上用的贡品再好,也是江南织造局造出来的,咱们在杭州,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王蘅点头,道:“这话倒是不错,这料子也是数得着的了,送去针线房做一身衣裳,等去赴宴的时候穿。”什锦应了,和金玉珊瑚两个一起抱着刚才挑好的几匹料子出去了。

王蘅心情愉快,跑到床边靠着周旭躺下:“到时候你去不去啊?”

周旭揽住了她的肩膀:“自然是去的,到时候只怕又是一场盛事呢,有权有势的想借机在皇上跟前露脸,没资格在皇上跟前露脸的,也少不得想攀个有钱有势的亲家,你且瞧着,等冬至一过,只怕京城的喜事就多了。”

王蘅叹了口气,道:“周静周琳她们也到了年纪了,若是能趁着这个机会定下来也好,还有二哥三哥的婚事,只怕娘和二婶也想定下来呢,别说别人了,单自己家的喜事就要忙不过来了。”

周旭笑了笑:“三哥一心投军,断不会这么早娶亲,至于二哥,他也不会乖乖娶妻的,除非是他自己想娶的。”

王蘅道:“既这么说,二哥是有了心上人?哪家的姑娘啊?”

周旭也没想过瞒着王蘅,道:“说了你可别吓一跳,二哥喜欢的是个青楼女子。”

王蘅呼的坐了起来,瞪大了眼睛:“怎么可能!”

周旭扔下书,也坐了起来:“怎么不可能,那姑娘叫曲卿,虽说出身青楼,却也是清清白白的女儿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这些就不说了,能把二哥收服了,这脾气性格也是顶好的,二哥如今帮她赎了身,在白云寺后头置办了个小庄子,把人养在了那儿,我也见过一次,的确温柔似水。”

王蘅哼了一声,道:“我说呢,你们男人都一个样,哼,还温柔似水呢…”

周旭笑道:“怎么,吃醋了?”

王蘅道:“你要是羡慕,也娶个温柔似水的去,可没人拦着你。”

周旭见她虽然笑着,眼睛里却没笑意,便知道她是真的生气了,赶忙把人抱在怀里哄劝:“各花入各眼,二哥喜欢那样的,我可不喜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曲卿在我眼里顶多是二嫂罢了。”

王蘅道:“二嫂?你可别叫的太早,我这两日见娘给二哥挑的媳妇,不敢说都是勋贵世家,但最次的也是个翰林之女,好歹是,虽说我是出身商户,说出去不怎么光彩,可也是清白人家出身,曲卿有千好万好,只出身青楼这一条,娘就绝对不可能答应。”

周旭一听她的话赶忙道:“你这是怎么了?不过一句话,怎么就生气了,什么出身商户不光彩啊,难道我是在乎这个的人?咱们成亲也有一段日子了,我对你的心你还看不明白?”说着说着很是委屈的样子。

王蘅的心一软,道:“我就事论事罢了,又没有说你。”

周旭叹气:“你说的也在理,二哥也是为这事担心,所以也只敢把人藏起来,在爹娘面前是一个字也不敢提的,这将来他若是坚持要把曲卿娶进门,只怕有的闹呢。”

王蘅沉默了,周旭亲了亲她花瓣一样娇嫩的脸庞,贴在她耳边道:“怎么不说话了?”王蘅面一红,抓住他作怪的手,两个人倒在床上嬉闹起来。

第二日去给曹氏请安,大家都说起冬至赴宴的事,曹氏笑道:“我上了年纪,也懒得动弹,你们自去热闹去。”

岳氏忙道:“怎么好留娘在家里,不如我留下来陪您吧。”二夫人三夫人和四夫人也都不甘落后,说要留下来陪伴曹氏。

曹氏笑道:“我又不是不能动弹,不用你们这么着,你们的孝心我也领了,自去忙你们的去,也是趁着这次机会,老二老三的亲事该定了,虽说老四以读书为先,可先打听着看着也不早,还有几个姑娘,也都大了,你们做娘的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这话可是说到了大夫人和二夫人的心坎上,因此也不推辞了,顺势应了下来。

周静几个因为说到了亲事,挺不好意思的,起身去了花园玩,三个姑娘一走,三夫人站了起来,道:“娘,您也知道,我就琳儿这一个丫头,她的婚事我也一直相看着呢,如今倒是有个合适的。”

曹氏笑道:“是哪家的孩子啊?我认识不认识?”

三夫人笑道:“是我娘家那边的故交,我给您提过的,一个叫孙成的孩子,他比琳儿大了两岁,爹娘死得早,跟着祖父祖母过日子,如今两位老人家也去世了,他孤身一个人,卖了房子地来京城投靠亲友,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秋闱,这孩子可聪明呢,读书也好,长得和琳儿也十分般配。”

曹氏一听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这脸上的笑容就不见了,这样的人往小了说是没福气,往大了说是命硬,并不是良配,沉默了好一会才道:“既然他无父无母,这一应婚事还不是咱们家操持?到时候咱们是嫁了个女儿呢还是招赘了一个女婿?咱们家虽不是什么豪门世家,选媳妇也不要求出身,可嫁女儿却是慎之又慎的,你把琳儿嫁给这么一个一没家世,二没家底,三没长辈的人,叫她以后怎么办?”

第八十五章 婚事

三夫人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其实她相中孙成多半是看着他父母双亡,到时候说是嫁女儿,可也是招赘了,等一分家,她们夫妻找个借口和女儿女婿住在一处也是顺利成章的,如今被曹氏一语道破,尴尬的说不出话来。

王蘅和海氏原本坐在最末,如今对视一眼,默契的低下头,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三夫人支支吾吾道:“我就琳儿这一个姑娘,若是真的嫁到了别人家,没个兄弟撑腰,我也担心…”话音未落,又被曹氏打断了:“什么叫没有兄弟撑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这些人不是兄弟?难不成将来分了家,琳儿有事,他们兄弟姐妹就不来往了不成?你这话叫孩子听见了成什么样子?”

三夫人只觉得委屈,眼泪都要掉出来了,老太太此时说的好听,可等到将来一分家,可不是要各顾各的?

大房继承了爵位,自然是不愁的,二房一儿一女都有出息,四房的孩子还小呢,前程在后头,唯有他们三房,因为她生不出儿子,只这一个姑娘,若是把姑娘嫁出去了,他们二老指望谁去?难不成还要舔着脸去求几个侄儿?

她为了女儿的心事也是操碎了心,高门大户的不敢嫁,小门小户的也舍不得,如今好容易遇上一个出色的年轻后生,人品才貌都配得上,虽然家底薄些,到时候贴补些不就成了?要的就是有人养老。如今听老太太这话,明显是不答应了。

曹氏一见三夫人如此,又当着儿媳妇孙媳妇的。叹了口气,道:“你的心事我也明白,我和侯爷也说过,三房没有男丁也没有大碍,到时候过继一个便是了?从族中挑个小的,都说生恩不及养恩,你好好养大了。自然跟你亲。”

三夫人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她就是不想养别人的孩子才筹谋着给女儿招赘的。不然哪里舍得让女儿受委屈呢,愿意招赘的男人有几个是好的?她不也是无奈之举?

三夫人不说话,曹氏也摇了摇头,不再提这件事。道:“你既然看着好,改天带过来瞧瞧,若是真的十分般配,我也不做那棒打鸳鸯的人。”到底还是没把话说死。

三夫人哑着声音应了。

二夫人见三夫人如此,心里也是叹气,这就是没有儿子的苦楚了,她和四夫人也只是一人一个儿子罢了,虽然少,却比没有要强的多了。

倒是大夫人最有福气。一口气生了三个儿子,还有个庶出的,虽说是庶出。不也一样是她的儿子?叫她母亲?

将来有出息了,要请封诰命也是以她这个嫡母为先,怎么着都划算。

二夫人又看了一眼海氏和王蘅,这两个儿媳妇一个,一个有钱,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这眼见着要给老二说媳妇,估计也差不了。大夫人的命就是好,别人羡慕也羡慕不来。

王蘅从曹氏院子里出来,和岳氏海氏告辞了,走小路回了飞云轩,途经花园的时候,看到一个美貌妇人正在摘花,见了她却忙不迭的行礼:“五少奶奶。”

王蘅一时有些疑惑,只觉得眼熟,却记不起来是谁,什锦赶忙小声提醒:“这是于姨娘,四少爷和三姑娘的生母。”

王蘅恍然大悟,看她是长辈,就还了半礼:“原来是于姨娘。”

于姨娘生了一个四少爷周宁,一个三姑娘周静,在侯府里也是极有体面的了,像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的那些个姨娘妾室,没有孩子傍身不说,主母也个个不简单,岳氏虽说看她也不顺眼,至少让她平平安安生下了两个孩子,也没叫她日日立规矩磋磨她。

因此于姨娘虽是快四十的人了,保养得却很好,看上去跟三十出头似的。

王蘅本想打个招呼就走,谁知于姨娘却粘了上来陪着笑脸说话,问些有的没的,王蘅这才明白过来,她就是故意在那儿等着自己呢。

她是公公的姨娘,能和自己有什么事说?王蘅想起还没说亲事的周宁和周静,倒是有些了然。

做娘的都不容易,王蘅看她如此,倒也有些不忍心了,道:“姨娘也不是外人,有话直说便是,若是我能帮忙的,定然不会推辞。”

于姨娘笑道:“都说五少奶奶是个和善人,如今一见果然不错,我原本是个姨娘,在府里熬了一辈子,不敢说享多大福,可也是没吃过苦的,外人见我都说我命好,其实这里头的心酸谁又知道呢,身为妾室,即便生了儿女,也不是你的,连他们的婚事你也不能问一句,想想就觉得心酸。”

王蘅笑道:“姨娘倒也不用愁,四少爷温和知礼,读书又有天分,将来的前程是不愁的,三姑娘又是个知书达理的美人儿,不敢说有多大福气,可至少也能嫁到一户殷实人家做主母吧,您将来就等着享福吧。”

于姨娘微微一笑,这五少奶奶倒是个滑头,话说的好听,一句实在的也没有,如今皇上要设宴,若是周静能有机会选个乘龙快婿,比什么都强,只是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周静是庶出一条就落了下乘,千好万好也没有好人家愿意娶回去做宗妇,岳氏虽说没有苛待过,可也没有多上心,周静又是姑娘家,总不能自己跑去说自己的亲事。

岳氏不提,也就海氏和王蘅这两个嫂子了,海氏她是试探过的,更是没一句实话,她也只能在王蘅身上下功夫了,想着王蘅商户出身,毕竟见钱眼开,到时候她许以重利,她稍稍在贤妃娘娘跟前提携周静一把,比什么都强。

于姨娘打定了主意,自然不肯放弃,跟着王蘅一路走,直到到了飞云轩,于姨娘不好跟着进去,这才告辞,回去后却收拾了一个小匣子命人送了过来。

王蘅看着匣子里的各色金银首饰只觉得好笑,于姨娘难道以为自己缺钱么?会在乎她这点东西?

她吩咐什锦:“把这匣子还回去,再添几匹衣料和几件首饰,你看着办,总不能太寒酸,权当是回礼了。”

什锦应了,于姨娘看着满满一桌子礼物,比她送去的要贵重多了,这才恍然大悟,羞惭的想,自己这点东西,人家是看不上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