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被杀了?!

161、第一百六十一章

皇城。

各府军的士卒们争先恐后地在各宫室中进进出出, 寻找着叛军的头目以及天子的下落——军官们为了激励士卒抢占功劳, 都给出了极为优厚的嘉奖。这时候谁若能找到一个要紧的人物, 升官发财自不必提。谁若是有幸抓住了贼首郭金里和厉崔, 又或是率先找出了被困的天子, 那官跳十级都不为过!这样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啊!

也有士卒自忖找人无望,于是只顾着往宫殿深处钻,到处掀床垫撩帘子,寻找值钱的东西。毕竟这宫里使用的器物都是宝贝,无论能带走什么,都够普通人家吃几年了。

只可惜皇宫里的叛军一听说勤王军进城,早就脚底抹油地跑了, 走之前也没忘卷走宫里值钱的物事。于是无论人还是物, 剩下留给各府军的就都只是些漏网的小鱼小虾了。

众人正无头苍蝇般搜寻间, 外面忽然有人奔走呼告:“天神将军郭金里已被延州军抓到了!”

人们听得此消息, 不由跌足懊恼。也不知是哪个幸运儿赚得如此彩头, 眼瞅着一飞冲天的机会这就少一个了!

还好还好,好赖还有个小皇帝,若是能先找到皇帝,还有祖坟冒青烟的机会。

于是士卒们愈发加快步伐, 到处搜寻。

不多时,外面又响起呼告声。

“天子驾崩了!”

众人大惊。有人生怕消息不实, 忙追问道:“果真?怎么驾崩的?什么时候的事?”

“天子早就让叛军给杀啦!”

消息传开,皇城内登时哀叫声一片。然而士卒们心痛的却不是堂堂**惨遭叛军毒手,而是他们飞黄腾达的机会就这样硬生生没有了。

亦有人生怕这是某个军队放出的假消息, 为的是阻挠其他军队勤王,于是仍不死心地在宫中继续搜寻……

……

皇城外。

燕氏躺在床上,只觉耳畔嗡嗡作响,似有千军万马从屋外奔腾而过。她忍着嗓子的干疼,哑声呼唤幼子:“阿生……”

幼童听见母亲的召唤,不片刻,骨瘦如柴的小手捧着一碗水端过来。

燕氏勉强咽了两口水,道:“外头那么吵,是不是勤王军进城了?”

阿生嗫嚅道:“娘病了。外头哪有声响?”

燕氏道:“不可能!我听见了,有马蹄声,有叫声,一定来了好几万人……他们在叫什么?”

阿生不知该说什么。

那日燕氏看到丈夫的尸体回来,本打算第二日找几个邻人帮忙去把尸身收了,可惜第二日她便倒下了。多日饥饿加操劳,她这一倒下就再没下过床,还犯起了癔症,天天都说听见外面有人吵闹,要幼子去看看勤王军是不是进城了。

可这京城早同座死城一般,已极少能听见人的声响了。一切皆为燕氏的幻听。

阿生劝母亲继续休息,可燕氏额外固执,非说自己一定听见了声响,要幼子再去看看,勤王军这回来了多少人,外面的战况如何了,谁占了上风,勤王军有没有机会一举平寇。

阿生拗不过母亲,只能放下小碗出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幼子跌跌撞撞跑回来,扑到母亲的床头,无比激动。

“娘!!勤王军真的进城了!!已经打进皇城去了!!”

燕氏怔住。声响分明是她听见的,军队京城进城也是她坚持的,可真听人这么说了,她反倒又不信了。

她双目浑浊,颤颤巍巍地抓住幼子的手:“当真么?”

“当真!娘,真的!”

“你莫哄娘。”

“是真的,人全都跑出去瞧了,我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了。”

燕氏把幼子的手攥得越发紧,颤颤巍巍挣扎着想要下床出去瞧一瞧,可惜她全身浮肿脱力,腾挪了半天,莫说下床,只挪了不过一两寸便已精疲力竭。

她虚弱地问道:“是谁家军队进城了?河南府的,广晋府的?还是全都来了?”

阿生道:“不知道,我只听人说是延州军和蜀军先进的城。娘想知道,我再出去打听。”

燕氏听到此时,才终于信了。她缓缓松开攥着儿子的手,低声重复道:“延州军,蜀军……”

阿生年纪虽小,却也早早懂事,知道母亲这一年多来日日夜夜盼着有人能前来剿匪,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若非如此,也不至病了以后还日日的臆想都是勤王军进城的景象。没想到,如今真的终于盼到。

他忙反握住燕氏逐渐脱力的手:“娘,勤王军来了,你高兴么?”

燕氏扯了扯嘴角,想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可过了一会儿,她却伤心欲绝地哭了起来。

她已经有一年多都没有这么难过,这样伤心地哭过了。

=====

夕阳西落,朱瑙坐在皇城旁的石阶上。程惊蛰方从城里找了些吃食来,两人与几名卫兵一起坐着吃东西。

不远处,谢无疾站在石台上。天色渐暗,风也大了起来,吹得他战袍翻飞,脸亦被吹得发青,他却浑然未觉。

朱瑙道:“谢将军。”

他叫了几声,谢无疾终于听见,缓缓回过头来。

朱瑙道:“谢将军饿不饿?一起来吃点?”

谢无疾摇头:“我吃不下。”

朱瑙耸肩,继续吃自己的东西了。

这附近还有几队人马,都是各府军的军官,在等待手下的消息。眼下吃不下东西的并不止谢无疾一个。或者说,还有闲情雅致祭五脏庙的恐怕就只有朱瑙一个了。

谢无尘亦在人群里。他靠在石墙上,时而神色漠然地打量周遭所有人,时而眼神阴鸷地盯着谢无疾与朱瑙。

忽然,一队人马从远处疾驰而来,是延州军的士卒。

赶来的士卒在谢无疾面前跳下马,先行了一礼,随即掷地有声道:“启禀将军,我军与蜀军已在西门外擒拿贼首厉崔,俘获敌军数千!请将军示下!”

那士卒说话声音颇为响亮,周遭各府的军官都听见了这话,顿时一片哗然。众人看向谢无疾和朱瑙的目光也愈发复杂。

早在用兵之前,谢无疾就算过叛军可能的出逃路线,因此分出一部分兵力在京城外设下埋伏,伏击出逃的叛军。而那厉崔果然如他所料,带着部下从西门出逃,刚逃出去就跳进了他准备的埋伏圈。

不过虽说是提前就布置好的埋伏,但西门外的状况实则比京城中还惨烈些。京中的叛军一触即溃,不战自败。反而是那些出逃的叛军,知道这是自己逃命的最后机会,所以反而顽强作战,颇战斗了好一阵才被延州军平定了局势。

至于蜀军,朱瑙此番全力支持了谢无疾,将能调动的人马都调动了,因此跟着沾了这个光。

这下可好,郭金里和厉崔两大贼首全让延州军和蜀军擒住了,还俘获了几千叛军。其他各府的军队虽说赶上了这波热闹,可在这场战斗中抢到的功劳实在小得可怜,总之所有人加起来都比不上延州军和蜀军。

又过不多时,皇宫中陆陆续续有各军士卒跑出来,向自己的军官汇报里面的情形。

谢无尘靠在墙边,他手下的江宁军士卒亦从宫里出来,来到他身边。

“长史。”士卒向他行礼。

谢无尘问道:“情形如何?”

士卒老老实实地禀告:“我们问了几个幸存的宫人和抓到的叛军,他们都说皇上的确遇害了。听说尸骨被埋在御花园里,已经有人去挖了。”

谢无尘皱了下眉头。

方才延州军抓住郭金里的时候,就已听说了皇上遇害的事情。只是各府军都唯恐此事有诈,不敢轻易相信,所以仍然自己派了人进去调查搜寻。现在,消息已经越来越明确了,恐怕真有其事。

他连忙问道:“什么时候遇害的?谁杀的?怎么之前都没有听说消息?”

士卒道:“听说是一个月前,江陵军偷袭京城的那天晚上,郭贼、厉贼欲带着天子出宫避难,天子想趁机逃走,便被郭贼杀害。”

谢无尘眉头一跳:“一个月前……”

难怪,原来事情刚发生没多久,恐怕郭金里和厉崔又有意压着消息,这才致使各路诸侯全未听说此事。直到进京勤了王,才发现王已然不在了。

这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无尘立刻将目光投向谢无疾。

虽然方式和过程是他并未想到的,但这的确是他想要的结果。他要的就是谢无疾历经波折,最后却一无所获,然后懊悔痛苦。他想看到谢无疾痛哭忏悔的模样。

然而并没有。

谢无疾只是孑然一身地站在宽阔且生满杂草的大道上,面向宫城,目光似乎有些失焦,神色亦仿佛空白,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从他脸上看不出哀痛绝望,他的悲愤甚至不如其他几府的军官们。

那些今日临时起意跟来剿匪的军官们在听说了确切的消息后都开始捶胸跌足,仿佛自己错失了天大的机会。而谢无疾就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

谢无尘以为自己会失望,但他没有。他以为自己会高兴,但也没有。他望着谢无疾,似乎从谢无疾空洞的眼神中读出了莫大的悲切,他亦忽然鼻子一酸,眼泪上涌。

他忙转过头去,用手掌迅速地抹了一把,掩盖自己的情绪。

他绝不是为了谢无疾而难过,而是为今日的荒唐而悲哀。他的三哥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死的?为了这荒谬的王朝吗?

残阳如血。

又不久,一队延州军士卒用布裹着一堆东西出来了。他们将布在平地上摊开,里面装着带血的刀刃、孩子的亵衣与一些天子生前所用的器皿等。

“将军,”士卒道,“这些是从御花园里挖出来的……”

证言加上证物,天子之死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

谢无疾垂眼看着地上那摊沾满泥土的秽物,很久没有说话。

他不开口,周遭的人群也仿佛失声一般。

今日留下的各府军的统帅大都不是什么位高权重之中,毕竟他们留在此地本不为勤王,而是为了阻挠延州军与蜀军。机缘巧合下叫他们撞见这么大的事,他们自然全都不知所措。

谢无疾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朱瑙。他一向杀伐决断,天大的事也能不眨眼地做出决定。向来是几万大军仰仗他一人。可今日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不得不仰仗另外一个人。

朱瑙正巧刚吃完了惊蛰带回来的饼,一抬眼,接上谢无疾的目光。他擦了擦手,站起身,看了眼地上的东西,有些头疼地皱了皱鼻子:“这些……还是拿回去埋了吧。”

谢无疾怔怔地还没来得及做出回应,边上立刻有人跳了出来,正是河南府尹刘松。

虽说今日发生的一切事都由延州军与蜀军主导,可刘松始终自恃为勤王盟主,且在场之中就属他与朱瑙是府尹大员,他自然不能让朱瑙与谢无疾将主事权抢去——如今朝天覆灭,天子遇害,天下无主,正是争权夺势的大好时机啊!此时谁若争得几句话语权,往后也许就是主宰天下的霸权!

于是他振振有词道:“埋了?!天子遇害,事关重大,事出蹊跷,眼下尚未查明真相,如何能将这些东西就此掩埋?!朱府尹,你安的什么心?”

惊蛰听刘松语气不善,立刻将手按在刀柄上,对刘松怒目而视。朱瑙身边的亲卫兵们也纷纷提刀。

刘松的亲卫兵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后退,过了会儿才回过神来,又忙上前,握刀与蜀军对峙。可惜气势已输了一筹。

朱瑙却微微一哂,道:“看来刘府尹另有主张?”

刘松挺着胸脯道:“当、当然是要查明真相!”

朱瑙拖长语调“哦——”了一声:“刘府尹位高权重,那么这些事情也理当由刘府尹来主持?”

刘松以为他在讽刺自己。毕竟所谓的调查取证,这里头有的是猫腻。譬如有人胆子大些的,直接在调查的过程中“查出”一份皇帝手写的诏书,那可就有大文章可做了。

刘松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想要独揽大权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能让大权被朱瑙和谢无疾全揽去了,自己好赖也得分一杯羹。于是他道:“朱府尹若有什么想法,大可说出来。”

朱瑙笑了笑,道:“我没有。刘府尹若愿意主持,就交给刘府尹吧。”

刘松愣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其他各府的军官们也不可思议地看着朱瑙。在刘松开口后,他们也都已经琢磨出点意思来了,只是碍于自己身份不高,苦于不知如何插话。可朱瑙竟然会主动放弃??

就连谢无疾也是一怔,目光直直地看着朱瑙。

朱瑙回望谢无疾,道:“谢将军若也有意主持,那我自然支持谢将军。”

刘松心口一紧,以为他们在唱双簧,立刻警惕地盯着谢无疾。

然而谢无疾只是看着朱瑙。他双眸黝黑幽深,似有千言万语在其中,又似只是茫然地走神了。良久的沉默后,他哑声开口:“那便交给刘府尹吧。”

宽阔的宫门大道上一片哑然,谁也没有料到会这样,更是一时反应不过来。

朱瑙笑了笑,道:“既如此,那这里便交给刘府尹了。眼下天色已晚,我们需尽快安顿大军,以免夜间惊扰了城中百姓。那就先告辞啦。”

说完拱了拱手,带上惊蛰等人转身就走。

谢无疾目光慢慢扫过在场所有的人,随后亦率领延州军跟上朱瑙的脚步,撤出皇城。

只留下来自天下各府的军队们在昏暗的天光下与冬夜的寒风中目瞪口呆。

162、第一百六十二章

冬日的天色暗得很早, 在天彻底黑下来之前, 朱瑙和谢无疾已将自己的军队从京城撤出, 只留几小股人马驻扎在城内待命。

夜晚, 两军士卒在城外扎营生火, 准备休息。

朱瑙与惊蛰在帐外的火堆旁取暖,边上传来脚步声。两人扭头一看,是谢无疾过来了。

谢无疾神色疲惫,在火堆旁坐下。

朱瑙问道:“清点完了么?”

谢无疾摇了摇头:“今晚来不及了,明日再说吧。”

朱瑙和谢无疾虽然推掉了皇城里的那堆烂摊子,不过今日延州军战利颇丰。两大贼首郭金里和厉崔都让他们擒住了,厉崔出逃时卷走的大笔财物也落进了延州军的手里, 另外还俘获了几千叛军。若是寻常的战事, 这批叛军谢无疾无疑会立刻下令斩杀, 但如今形势复杂, 这些战俘他一时片刻还杀不得, 后续还有不少麻烦事要处理。

夜晚寒风萧瑟,谢无疾默默又折了些干柴,添进火堆里。

很久没有人说话,只有树枝燃烧时噼里啪啦的响声。谢无疾一点一点往火堆里添着柴, 火势越烧越旺。

直到朱瑙开口:“谢将军是想把营地烧了么?”

谢无疾恍然回过神,才发现火已烧得太旺。他哑然失笑, 默默放下手里的一把柴火。

就这样又过了好一阵子,谢无疾紧绷的肩膀逐渐放松下来。他忽然自嘲一笑,道:“我本以为, 你会说些什么的。”

朱瑙却笑道:“谢将军的心思我都明白,我的心思想必谢将军也明白了。又何须多言?”

谢无疾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说,不由一怔。在摇曳的火光中,谢无疾抬起眼,默默注视着朱瑙、

勤王的计划无疑已经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发现小皇帝已经被叛军杀害,而是从各府诸侯军在大路上拦截他们的那一刻起,谢无疾就知道,朱瑙是对的,他已经注定要失败了。

他之所以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他尊奉皇室血脉,也不是他遵循守旧。他早知这朝廷已然腐朽,亦有变革之心。然而倘若任由秩序崩坏,任由天下成为一盘散沙,往后短则数十年,长则至数百年间,天下将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唯有以天子之名号令天下,重振纲纪,方能令山河不至支离破碎,难以收拾。

他亦不是没想过即便拿捏住天子,诸侯依然会离心离德。然则他知道只要天子还在,纵使各路诸侯野心勃勃,终究不敢轻易改换门庭,届时他便可恩威并济,杀鸡儆猴,重整山河。

但他还是想得简单了。

人心繁复,权势诱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以为在朝中做官的人,脸上总该有层遮羞布。可当人们齐心协力来阻挠他勤王的时候,他便知道,那东西并不存在。他指望用来束缚他人的东西,其实早已没有了意义。

江水滚滚而去,绝非人力可挽。或许是他的能力不够,又或许这局原本就是个死局——毕竟就连朱瑙这样厉害的人,也从一开始便不肯沾染这局。

他并不怪各路诸侯无耻,或许在旁人眼里,他才是那个无耻之徒。

唯一让他觉得可笑的是,今日幸亏有诸侯军拦路阻截他。若不然真由他一人带兵入了京城,发现天子已死,恐怕他惹上一身腥气这辈子都难以洗脱了。

有些话谢无疾从不与旁人说,因为任何说出来的话都是当不得真的,唯有做出来的事方是实在的。至于别人如何想他,他亦不在乎。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断。

可即便他什么都没说,朱瑙却都懂了。

谢无疾就这样定定地看着朱瑙,仿佛忘却了其他。直到有一阵强风刮过,吹得火舌东倒西歪,他才又收回心神。他低声道:“朱府尹,多谢你。”

朱瑙什么都没说,只笑了笑。火光照映下他的笑容格外顺眼。

又过片刻,两人各自回帐中休息去了。

=====

一夜转眼就过去了,清晨时分,城中各户人家的门窗依次打开。有些百姓小心拘谨地从门窗中探出脑袋向外张望,有些胆大的直接走到了街上。

对于勤王军的到来,城中的百姓自然是欣喜的。那郭金里和厉崔虽也是穷苦贫民出身,然则二人皆是宵小无耻之徒,一旦得势便鱼肉百姓。这一年多来在叛军的摧残下百姓过得苦不堪言。

不过勤王军到底也是军队,京中百姓对他们也是心怀戒备的。谁知道是不是刚走个罗刹,又来个阎王?因此夜间百姓皆是门窗紧闭,直到天亮后才敢小心观望。

好在勤王军中虽然鱼龙混杂,也有不少偷鸡摸狗、贪财好色之徒,可比起残暴无度的叛军来说,勤王军已算十分客气的了。至少昨夜算是安然度过了。

天刚亮阿生就出了门。

他的母亲燕氏昨夜昏睡了一晚,好几回呼吸孱弱到让他担心母亲是不是已经死了。好在一夜过去后燕氏竟熬下来了,眼下也比前两日清醒了些,于是他便出来想替母亲打点水,寻些吃的。

水井旁已有几个邻人也在打水了,然而一桶水还没打上来,附近传来脚步声,众人颇有默契地一拥而散,在篱笆、矮墙等后方躲起来。

脚步声接近,一队巡逻的士卒走过,左右望望,没看见人,又走开了。

等士兵们走后,百姓才依次从掩藏物后钻了出来,开始小声交谈。

“刚才那些人是哪支军队的?”

“好像是河南军的。”

“哦,河南军。他们昨天从皇宫里卷了不少东西,大半夜悄悄摸摸地从皇城里推了几辆车出来往城外运呢!”

“啧啧……”

“那也比广晋军好。昨天晚上广晋军在城东驻扎的,城东那片官邸都让他们征用了。官邸里的东西他们还能留给别人?”

“那又如何?还有凤翔军……”

老百姓的消息意外灵通,不过一天一夜的时间,百姓们就几乎已把勤王的那几路军队的来路都摸清楚了,对各军的风貌亦有了印象。

有人道:“都别说了。昨天只有延州军和蜀军撤出城,说是不想惊扰城中百姓,所以在城外驻扎的。这大冬天住在荒野上,也怪冻的。”

“昨天先进城的也是延州军和蜀军。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听几个当兵的在那儿聊天,本来各路军队不是都撤了么?只有蜀军和延州军还愿意剿匪,结果其他几路当官的怕他们独占功劳,所以各留了一批人手下来阻挡他们。因为没拦住,这才跟着他们一起进京剿匪的!要是没有蜀军和延州军,那郭贼可都打算称帝了。”

“还有这种事??”

“那些人自己不剿匪,还想拦着别人剿匪?!呸,幸好没叫那厮们拦下来!真不要脸!”

“一群天杀的狗官!”

百姓们顿时义愤填膺起来。

昨日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因最后事情变了风向,所以各府军军官伊始阻拦延州军和蜀军的那些话他们自然不提了。可他们不提,昨日的事几千双眼睛瞧着,士卒们的口风并没那么严。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快就在京中传开了。

百姓们当下水也不打了,只聚在一起斥骂起叛军与无能的各府军,又夸赞起延州军与蜀军来。

不多时,外面的街上忽然有人叫道:“延州谢将军和成都朱府尹进城啦!”

老百姓们一愣,自己的事也不管了,忙都跑过去瞧热闹去了。

=====

刘松打着哈欠,揉着酸胀的脑袋从屋里出来。

昨天晚上他一晚没睡着,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眯了会儿,可惜没过多久就被手下叫醒了。这里还有一大堆的烂摊子等着他收拾,摊子烂得十分彻底,又是他自己抢着揽过来的,为了不落人口舌,他头再疼也得勤快起来。

而他昨晚上之所以睡不着觉,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他莫名其妙就从阻挠别人勤王变成大家一起勤王,结果短命的天子还没等到他们,实在够跌宕起伏。

不过除此之外,更让他想了又想,想得头大的事情,是他想不明白昨天朱瑙在明明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将主事权让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