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绍三下五除二将自己脱干净了,长腿几步跨到池子里,他伸手就将周宝珍揽进怀里坐了,边抬手解她的小衣,边在口中说到“下朝后带人去城外转了转——”

说到这个的时候,萧绍脸上的神色有些凝重,周宝珍将脸贴在他胸口,默默在心里算了算“该是要春耕了,可看如今这样今年的粮食怕事种不下去了。”

“情形很糟吗?”

“不乐观,京郊一带但凡地势稍矮些的地方,现今都泡在了水里,如今青黄不接,粮食又种不下去——”萧绍一手轻抚她的背,脑中想着今日出城时看见的情形,京郊一带还算好的,更要命的是直隶一带,听说已经是一片汪洋泽国了。今天在城外的野地里也看到许多灾民搭的棚子,这些人吃不饱饭,迟早是要出事的。

“朝廷有赈灾的银子吗?”周宝珍有些忧心,国库里早就差不多空了。

“不必担心,这种事情朝廷那年不做上几回。”萧绍低头在她前额亲了亲,安慰到。

夫妻两个从浴室出来,承影和湛卢两个已经等在外头了,见了萧绍便送了两叠书信进来。萧绍往右梢间里去看信,周宝珍留在堂上同桂月嘱咐晚饭的菜色,想着今日外头的情形便又加了一句“如今外头年景不好,除了老王爷和太妃的院子里,以后家中各处的用度都减两层吧。”

桂月答应着退了出去,周宝珍起身往梢间里去,站在桌子旁替箫绍研墨。室内一时静悄悄的,只有窗外接连不断地雨声,周宝珍又记起今日同三公主会面的情形。

宜阳大长公主最近在京中四处走动,就是为了四皇子一家回京,还有回京之后的身份的问题。照理说先帝驾崩,新帝当三年无改父志,然而因为魏王谋反身死,事后查明四皇子当年确实是被冤枉的,作为皇帝如今唯一在世的成年兄弟,如论如何也是该得到优待。最近朝中很多大臣上书当迎四皇子回京,封为亲王并入朝领事。

萧绍一抬眼,就发现眼前满满一砚台墨汁子,而磨墨的人显然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手突然被人握住,周宝珍一惊下意识的朝萧绍看了一眼“表哥?”

萧绍将墨条从她手中拿下来,朝桌子上抬了抬下巴“你自己看看。”

周宝珍低头这才发现墨磨多了,当下有些不好意思的冲他笑了笑,萧绍我了她的手,朝她脸上看了看“今儿这事怎么了,像是有心事的样子,可是岳母那里有什么事?”

“没事”周宝珍摇了摇头”母亲已经好多了,对了表哥朝中对四皇子的事有定论了吗?”

“嗯”萧绍起身带着她往放铜盆的架子旁走,叫丫头添了温水这才将她沾了墨汁的手放进盆里轻轻揉搓起来,口里说到“差不多了,定了封号慎,不日慎亲王一家就该回京了。”

“慎”小心,当心。慎通“顺”又曰顺从,顺应,也不知慎亲王能不能明白这封号的含义,日后小心谨慎,安分度日。

又过了几日,朝廷果然颁明旨招慎亲王一家回京。有相熟的夫人来府里拜访,周宝珍知道宜阳大长公主对这个封号极不满意,甚至在许多场合公开说过表哥“坚子何敢”。

雨还在下,各地报灾的折子陆续送到京里,萧绍已经一连数天没有回家了。因为家里削减用度的事,金鱼娘有些不高兴,大张旗鼓的拿出私房钱让自家陪房上外头买东西,话里话外周宝珍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而拿其他几房人作筏子。

周宝珍对这些倒不是太在意,反正她也不敢闹到她跟前来。过了没两日倒是老王爷发话,说外头灾情严重,就连他和老王妃每日的用度都要往下减四层,又发话让府里开棚施粥。

自从王府的粥棚一开,京里其他人家很快便也跟着将粥棚开了起来,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宜阳大长公主,慎亲王一家还没进京呢,这里以王府为名义的粥棚也挨着宜阳大长公主的开张了,听说慎亲王的长子每日都代表父亲,亲自在粥棚施粥。

周宝珍坐着马车往城外去转了一圈后,第二日便进宫见了太后。之后太后下旨招各家夫人小姐进宫,席间太后同皇帝两个带头从私库里捐了钱物出来,这样一来不管愿不愿意哪些夫人们都出了一回血。最后捐的最多的几人还得了太后手书的“积善之家”几个字,得了手书的夫人们不免喜气洋洋,那些没得的少不得后悔当时怎么就没多捐一个镯子或一只发钗呢。

因为洪水慎亲王一家被困在距京城三百里的地方,朝中本就为赈灾的事和慎亲王回京后到底去何处任职吵的不可开交。接到慎亲王让人送来的消息后,萧绍大笔一挥,让慎亲王不必急着进京,暂且留在当地替朝廷视察灾情,并处置救灾的相关事宜。

宜阳大长公主听闻此事后,在府中对萧绍破口大骂,说他“狼子野心,心怀叵测”,倒是二公主同三公主两人难得在此事上意见一致,劝大长公主说这倒也是个机会,做好了便于慎亲王收拢民心和声望,身上有了功劳回京后才好在朝中同萧绍抗衡,也免得他一家独大,忘了这个天下终究姓赵了。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无良作者开了现言新文啊

希望各位朋友们有空都去踩一脚 收藏一下啊

谢谢大家了

还有感谢各位这么长时间也没有抛弃无良作者的朋友们

感谢小豆豆同学的霸王票

第258章

京城周边的流民越聚越多,已近十万之众,顺天府尹下令,将灾民阻在城外不得进城,然而这些人每天要吃要喝,城外物资匮乏,因而时有冲突发生。

就在这时慎亲王上书“某地决堤,洪水倒灌入城,城中水深一丈三尺有余,一夜之间城中所有房屋悉数被淹,百姓死伤过半,另有数万灾民流离失所。”

此消息一出举朝哗然,群臣纷纷上书,说此乃上天示警,要求皇帝下《罪己诏》以平上天之怒。

一时间流言四起,说当今皇上身怀有疾,德行不堪为一国之君,以至如今皇权旁落引得上天震怒,是以降灾祸于人间以示惩罚。灾民们每日衣食无着,这样的说法很快便得到了他们的信服与认同。流言甚嚣尘上,不过短短时日便已街知巷闻,京城上下众人私下议论纷纷,朝中人心动荡。

萧绍在前院同幕僚议事,最近朝中突然多了许多弹劾他的奏折,这些奏折如今都堆积在书房的案头。他随手拿起一份看了看,轻声念到“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惧,思图报称,盖未有急于请诛贼臣者也。今有国贼萧绍,坏祖宗之成法,窃皇上之大权,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以致朝纲败坏,灾祸连连——”

“哼”就听他一声冷笑,将手中的折子丢到桌上“这个梁直,当了两年御史,被人拿几句好话一唬弄,就真当自己是那犯颜直谏的忠臣了?”他背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口中说到“天下承平日久,朝中贪腐日重,每年拨下去修河堤的银子皆被人贪墨一空,河道年久失修,遇上如此大灾之年,照本王看*倒比天灾更甚。”

“这个梁直不过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人,不足为惧。只是老夫观这其中似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王爷不得不防啊。”楚先生仍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摸着唇上两撇胡须说到“当务之急,还当以稳定人心为要。”

“先生说的有理。”萧绍点了点头,对湛卢交代到“去,告诉应天府尹,本王给他三天时间,查清流言源头,三日后在午门给我狠狠的杀他几个,看以后谁还敢胡言乱语。”

湛卢得了吩咐躬身退了出去,萧绍继续说到“至于那些灾民,他们不是每日闲着闹事吗,那就给他们找点事干。从明日起招募青壮年修筑河堤和城防,每日管两顿饭,至于那些妇孺有能力的也可以去帮忙,条件同上。等这些人都有了饭吃,剩下的那些老弱病残靠着粥厂的救济也就能活下去了。”

“王爷此计甚妙,百姓嘛只要有饭吃不饿肚子,也就闹不起来了。”众幕僚见王爷心中已有主意,纷纷出言夸赞到。

“那让皇上下《罪己诏》的事——”其中一个张姓幕僚犹豫着问到,其实若要稳定朝局,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先让他们闹,本王倒要看看,最后跳出来的都有谁。”萧绍心里想着先让你们闹,到时候好一个个收拾你们,皇帝登基才多久,亏得你们好意思将事情都推到他一个小孩子身上。

待幕僚们离开后,萧绍同承影吩咐“让人盯着这个梁直,看看他最近都同什么人来往。”

“她是个要强的,在信里未必肯同我说实话,你亲自去看看她过的如何,把这些东西带给她。我之前已经问过王爷了,他说皇庄地势高,这回倒是没淹水,可日子不好过那也是肯定的。”房中,周宝珍将事先准备好的吃食,衣物,药材还有银钱等物交给浅碧,让她亲自去城外的皇庄看看李宝珠母女过的如何。“还有,现在城外不太平,你出去同七星说让他给你多派些人,一路护送你去。”

“王妃,我这几年也常在外头走动,您就放心吧。”浅碧轻笑着答应了,又安慰周宝珍不必过于忧心“万般皆是命,如今这样能保住一条命已是不容易了。”

“王妃,五夫人来了。”兰萱从外头进来同周宝珍回禀到。

“还不快请进来。”周宝珍起身,扶着兰萱的手往外走,低声问到“你瞧着她脸色如何?”

“扑哧”兰萱笑了起来“要我王妃您啊就是好性儿,且不说别的,当就您是当嫂子的,五夫人也不该对您无礼。不过您放心,今日那位心情不错,还破天荒的称了奴婢一声兰萱姑娘呢——”

“如今父母在堂,自然是希望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再说我这也是看着五弟呢。”见丫头替自己抱不平,周宝珍少不得同她分说两句,这丫头也是个性烈的,免得以后万一冲撞了让五弟面上过不去。

“唉,满京城的人再想不着王妃您也不是事事顺心的。”兰萱叹了口气,人人都道王妃命好,丈夫公婆小姑子事事顺心,殊不知家里还有个淘气的妯娌呢。

“又说傻话,这世上又岂能有事事顺心之人,也不过就是放宽心,看开些罢了。”

说着两人来到堂上,还不待周宝珍开口,金玉娘便笑着站起身子迎了上来“见过二嫂,二嫂想是有什么喜事,今日气色好。”

“五弟妹说笑了,这样的时候又能有什么喜事。”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周宝珍暗自警惕,客气的招呼到“五弟妹快坐吧。”又吩咐丫头“还不快给五夫人上她惯喝的茶来。”

“把东西拿上来吧”金玉娘回身冲身边的丫头吩咐到,丫头上前蹲身将一个托盘呈到周宝珍身前。

“我娘家送来些上好的官燕,我想着二嫂虽不缺什么,可到底也是我的一番心意,还望二嫂不要嫌弃才好。”

金玉娘这话说的极客气,周宝珍示意桂月上前接过东西“如此我就多些二弟妹了,有什么好东西还都想着我。”

“看二嫂说的,都是一家人,彼此还客气些什么。”说着金玉娘端起小几上的杯子低头看了看,继而轻抿一口赞到“如今这个时候,也只有二嫂这里才能有这样的好东西了。”

“这原是昨日王爷让人拿进来的,我想着二弟妹爱喝这个,原想叫人给你送去的,偏当时有事混忘了。五弟妹今日来的正好,一会儿走的时候将这茶一并带回去吧。”说着她一笑,打趣到“正所谓有福之人不用忙,可见五弟妹你啊是个有福气的。”

”如此我倒也不同二嫂客气了。”说着金鱼娘叹了口气“在二嫂跟前,又有谁敢说自己有福气?自从皇伯父殡天,我们金家如今在这京城里又算的了什么,这才多久,那起子小人就开始作践起人来了。”说到这个金玉娘有些恨恨的“我那父亲想二嫂也听说过,最是个胆小怕事,贪图享受的主,如今就更是不能指望了。可恨我那大哥同父亲是一样的人,实是不必指望了,倒是我那二哥,从小精明强干,无奈却是个姨娘养的。如今朝廷正派人四处赈灾,所以我今日厚颜求到二嫂这里,还望二嫂能在二伯跟前替我那二哥说几句好话,也好让他为朝廷尽一份心力。”

说完这话金玉娘便拿两个眼睛看着她,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周宝珍心下犹豫,照理说朝廷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若是那金家二郎真是个可用的,倒也不是不能替他说话。只是如今她对那人全无了解,倒不好将事情一口答应下来,于是她沉吟片刻后开口说到“照理说朝廷里的事也不是咱们后宅妇人能插手的,只是就像弟妹所言,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咱们又是一家子亲戚,这样吧人我推荐给王爷,然而能不能得到重用,可就全看令兄自己的了。”

金玉娘本还怕周宝珍不肯答应,如今见她愿意去王爷面前说项当下大喜“如此,弟妹就先谢过二嫂了。二嫂你尽管放心,我也不是不懂道理的人,若我那二哥实在不堪造化,我也再没脸在来见你和二伯了。”

金玉娘去了一桩心事,却不就走而是坐着同周宝珍说起别的来“那位林小姐近日常往我这里来,说起来之前倒时我误会了她,她为人极好,是个极爽利的性子,如今我们倆倒是合得来。”

周宝珍虽奇怪林姝什么时候又同金玉娘扯到一起去了,不过再一想林姝本就是个极聪明的人,若她有心哄个把金玉娘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只盼着她交好金玉娘没有什么别的想头才好。

“林小姐将门虎女,她的性子之前就是母亲也喜欢的。”周宝珍不好多说什么,只泛泛点了她一句。

”说起来她也是个美人,只不知为何到现在也没有说婆家?”金玉娘说起这个口气颇为惋惜,并且意味深长的看了周宝珍一眼。

说起来林姝确有不同于大部分闺秀的矫健明艳,是个不可多得的美人,然而她着人心思多且深,颇有些让人摸不透的意思,周宝珍并不喜欢。对于金玉娘的眼神,她也只当没看见,这也是个看热闹不嫌台高了,这好了没一会儿呢,就又想看人笑话了。

“或许是之前没有碰到合适的吧。”周宝珍不愿意就此事多谈,当下便含糊了过去。

金玉娘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对了,她同我说城外佛光寺新来了位高僧,之前在封地上便是极有名的,不知二嫂可曾听说过没有?”

金玉娘说这话的时候表情羞涩中又带了些期盼,周宝珍猛然想起当初在封地时林姝也曾要给她介绍什么求子很灵验的高僧,她心下嘀咕,这林姝时怎么回事,身为没出阁的姑娘,却总想着给人介绍什么僧道之人。

第259章

259

夜间萧绍回来,周宝珍早已经睡了,半梦半醒间感觉被人搂进一具温热的胸膛里,鼻端充斥着熟悉的味道,她微微一笑,闭着眼睛将脸埋在他的颈间蹭了蹭,睡梦里一声娇软的“表哥——”

萧绍搂着她,一手轻抚她的背,低头在她额上亲了亲,轻哄到“睡吧”手却不老实的摸进了她小衣里,这些日子一直忙,夫妻两个已经许久不曾亲近过了。

眼睛、鼻子、嘴唇,一路蜿蜒而下,萧绍翻身覆在她身上,将她虚拢在怀中,一路细细亲吻下来,灼热的气息弄的周宝珍秀眉微颦,细嫩红润的嘴微张,似享受又像是难耐,说不出的艳软娇柔。

屋子里的灯光透过帐幔朦胧的撒进来,照在她如玉的身子上,身下乌发铺陈,纤细的脖子、玲珑的锁骨,胸前颤巍巍两团软玉,顶上一点殷红,萧绍低头一口含住一侧,引得她娇哼一声,身子向上拱了起来,他的顺势将手握上了她柔软的腰肢。

耳鬓厮磨,帐内的热度渐渐身高,两人身上都有了汗意思,像是要将她的人揉进自己身体里,萧绍握着她腰肢的手一用力,周宝珍闷哼一声,抬手紧紧抓住他的手臂。

四目相对,女人眼中满是娇怜依赖,而男人眼中则无可辩驳的霸气与志在必得。

周宝珍眼中一片氤氲的雾气,似泣非泣,就见她身子后仰,纤弱的颈项在他眼中呈现一种惊人的弧度,此刻的她似暮春枝头开到极盛处的一朵牡丹,将坠未坠,美的让人心折心颤。

萧绍只觉心口一颤,心中对她的娇怜无以复加,这便是他的掌中宝,心头血了。

一时云收雨歇,周宝珍只觉手脚绵软,被萧绍抱着闭目半趴在他胸口昏昏欲睡,两人的乌发交缠在一起,千丝万缕纠缠不清。

男人餍足后倒觉得精神格外清明些,一时倒没有了睡意,一手轻轻拍哄了怀中的人,一时讲最近发生的事皆在脑中细细过了一遍,并向好了应对之策。

“表哥——”心里记挂着事,周宝珍强打起精神叫了萧绍一声,声音捂在胸口,听起来有些闷闷的。

“嗯?”萧绍拍哄的节奏不变,只低低应了一声。

“如今朝中是否还要派人赈灾?”她微抬头看了萧绍“今日五弟妹托我替他娘家二哥说项,想某个赈灾的差事,我因不知金二郎为人,不敢贸然答应,只说会同你提一提…”

萧绍将她从自己身上抱下来,侧身搂在怀里,闻言也不急着说话,只在她头上亲了亲,心下对她的谨慎感到满意。这事即便只是看在五弟的面子上,那金二郎但凡有两分可取,他也不会拒绝。

”你做的很对,你明日之管对五弟妹说,让金二郎来府里一趟,一切等我见过了人再说吧。”

周宝珍心里也是这个意思,机会给你了抓不抓的住就要靠自己了,她了了一桩心事,睡意涌上来“哈欠——我就知道凡事交给表哥就再没有不妥帖的。”

萧绍看着她就是一乐,小机灵鬼都困得这样了,还不忘拍马屁。萧绍拍哄她想让她快些睡,不然明日该没有精神了。不像怀中人突然又抬起头来,有些疑惑的低谷了一句“表哥,你说林姑娘怎么总爱让人去见那个什么大师…”

周宝珍说过这句后便睡着了,倒是萧绍眼中精光一盛。

第二日周宝珍见了金玉娘便同她说“王爷让金二爷明日来府里一趟,他要亲自见一见。”

金玉娘一听这话,自然是对周宝珍千恩万千“如此倒要多谢二嫂了,二嫂放心我是个明白人,若我那二哥实在不堪,我下次也绝不干拿这样的事来烦你了。”说着金玉娘目光一转问到”整日在家无趣,二嫂过两日可有空,要不咱们一块儿去佛光寺上香去吧。”

“如今外头正乱,弟妹还是等些时日再去吧。”周宝珍想着如今城外不太平,而且那佛光寺又是林姝介绍的,心下总觉得有些不安稳,林姝那个人半真半假的总是让人看不透,因此拿话推脱到。

金玉娘倒时不大在意的模样“怕什么,咱们是什么人家,城外哪些灾民就算有天大的大胆,也不敢对咱们如何,再说到时候多带些护卫也就是了。”说着她有些酸溜溜的添了句“二嫂你跟我们可不一样,你可是有亲兵的人。”

这金玉娘刚说她懂事了,她就犯了老毛病,周宝珍也不同她计较,只说“此事还是等我问过表哥再说吧。”

金玉娘在心里撇了撇嘴,心想亏的满京城人说你有福气,也不过是表面光鲜罢了,内里还不是个万事做不得主的。

这么想着她心情好了不少,同身边伺候的人说到“若是二哥这次得了王爷青眼,以后咱们金家也算事有指望了。”

丫头们见主子高兴,纷纷出言附和“夫人说的是,只要有王府在,看那起子小人还敢不敢小瞧咱们金家。”

可再一思量,想王爷那般的英伟男子,人长得好不说还雄才大略,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手握重权,却偏偏对二嫂情有独钟。二嫂虽说不大做主吧,可王爷对她却是不错的,从来有求必应,这么想着又瞬间觉得方才的那点欢喜有些没滋没味起来。

周宝珍自是顾不上金玉娘那点弯弯绕绕的小心思,她如今主着中馈,偌大一个王府,每天的事没有百件也有千件,同金玉娘分开便带了丫头往厅上理事去了。

这日天气难得放晴,御花园一侧的秋千架下,络姐儿背对着众人坐在秋千架上,低头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一旁伺候的宫人面上皆有惊惶之色,这位小祖宗自进宫便极受太后宠爱,但凡有一丝不痛快,太后她老人家也必是不依的。正在众人一筹魔掌,拿了吃的玩的拼命逗她开心时,远处有穿明黄袍服的身影在众人的簇拥下向这处走来,宫人们暗自松了一口气,皇上来了就好了,皇上总有法子能哄的这位小祖宗高兴的。

小皇帝摆手挥退了行礼的宫人,看着低头坐在秋千上的络姐儿满是询问之意。说起来也怪,络姐儿生性跳脱,并不能算说细心的孩子,小皇帝不能说话,二人居然也能交流无碍。

络姐儿脚尖往地上一点,秋千微微晃动起来,她抬头看向小皇帝,有些怏坨坨的“小七——”

小皇帝还是拿眼睛看她,眼中满是关切,像是在问“你因何事不快?”

“听说前些日子我母亲病了…”络姐儿的声音很是低落,进宫好些日子了,最近一直没有家里的消息,母亲生病的事,她还是那日听宫人私下里议论的,只是她一去她们便不再说了。

初来皇宫当然处处新奇,况且每日里与小七为伴,太后对她又甚是宠爱,她着实过了段乐不思蜀的日子。而且初来的时候也并未同家里断了联系,母亲时时让人送信来,又让人给她捎东西。

“小七,我好想我娘啊…”络姐儿抬头,大眼睛里满是泪水,将落未落。

小孩子离家久了,总要想家想娘的,太后再好也不是母亲,小七再好也不是家中的兄弟姐妹。小皇帝转身挨着她坐了下来,伸手拉住她的一只手像是在默默的安慰她。

“小七,你说我母亲是不是不要我了,为什么她这么久都不来看我,也不接我回去?”泪水滚落下来,一贯朝气蓬勃的眼睛里有着不知名的忧伤。

小皇帝看一脸正色的冲她摇了摇头,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心“她当然没有忘了你,她心里想着你呢。”

“那她为什么不来看我?”络姐儿发起小脾气,刚哭过的眼睛犹如碧空一般澄澈,嫣红的小嘴微嘟,虽然生气看着倒比方才怏怏的生动许多。

小皇帝笑了起来,这才像是他的络姐儿,要永远这样有生气才好。他招手让人拿了御膳房新出的点心哄她吃,看着转瞬又开心起来的络姐儿,他眼中有着远超年龄的悲悯。

有时候他无比庆幸自己不用说话,这样哪些埋在心底的秘密就能守住了,有些苦他一个人尝也就够了,有些事络姐儿最好永远都不必知道,比如母亲不是母亲,太后也不是太后。

小皇帝抬头仰望皇城四角的天空,心里盼着事情最好快些结束,到时候他便带着母后同络姐儿离开这里,去看母后记忆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的故乡,还有络姐儿口中无边无际的草场和落日辉煌的大漠戈壁,他想那时候的天空同现在的必定是不一样的。

第260章

在吵嚷的最凶的几个要皇帝下《罪己诏》的大臣被萧绍严厉惩处后,朝中的乱局终于暂时被压制住了。

当然这一举措,又掀起了另一轮弹劾萧绍的*,其论点不外乎说他擅权专政,排除异己等等。

这其中蹦跶的最欢的要数以御史梁直为首的一批五六官员,这些人职位不高,平日里名不见经传,如今突然一起跳起来对定南王发难,这背后要是没有猫腻谁信?

萧绍知道这不过是对方对他的试探,朝中三品以上的大员多半对此事保持沉默。一时间每日早朝时气氛诡异,就见平日里在朝堂上几乎没有说话机会的低级官员在哪里慷慨陈词,侃侃而谈,而那些以往那些一言九鼎的老狐狸们却缩了脖子,仿佛集体失声了一般。

这日萧绍从前院回来,同周宝珍说起“这金家二郎为人颇为精明强干,你找机会见一见他的家眷,记得格外给些体面。”

周宝珍答应下来,知道表哥这是要重用金二郎的意思了。

“对了表哥,母亲说一家子人已经有好些日子不曾一块儿吃饭了,难得今日表哥你在家,晚饭便都去她那里。”

萧绍点了点头,拉着她往屏风后头走,抬手等着周宝珍替他解衣裳。“是有好些日子不曾陪父母亲用饭了,也该去陪母亲说说话。朝哥每日里还要劳烦两位老人家操心呢。”

“这是自然的。”周宝珍手脚利落的替他更衣,过后萧绍又亲自给她选了晚上吃饭的衣裳和首饰,两人边说话边做事倒也什么都不耽误。

成婚日久,对于夫妻日常生活里的琐事两人早已有了默契,周宝珍虽少了些最初的忐忑与悸动,然这种年深日久的陪伴倒所沉淀出的情感与积累,倒让她生出些天长日久的感悟来。

一时两人换过衣裳一道往老王妃院子里去。这几日没有下雨,花园里的草木长得格外葳蕤,萧绍牵了她的手一路缓步往前走。周宝珍看着这一路的蔷薇,玫瑰,香雪球,角堇,艾菊,海石竹,二月兰,紫罗兰,旱金莲,君子兰,虎刺,想着外头一片愁云惨雾,到底是辜负这一片好春光。

路的拐角有一片栀子开得正好,一朵朵粉白的花朵在油绿枝叶衬托下,幽香萦鼻,栀子是少数香味浓烈的鲜花之一,周宝珍对这样的香气并不讨厌,不由在花丛前驻足看了一会儿。

萧绍低头在花丛间仔细拣选,亲手折了几朵含苞待放的栀子,让丫头拿线束成一个小小的花球。最后,萧绍俯身,亲手将花球别在了周宝珍的衣襟上。

周宝珍低头轻托起衣襟上的花球嗅了嗅,未开的栀子花苞呈现出一种浅淡又雅致的青白色,气味不如盛开的浓烈,隐约的一抹暗香隐在青白色的花苞里,她很喜欢。

这样温情的时刻近来并不多见,她心中欢喜,抬头冲萧绍娇俏一笑,声如莺啼“多些表哥。”

如玉娇颜,抬眸浅笑的样子衬得四周有些黯淡下来的天色似乎都明朗起来。萧绍看着她的模样,心中又是一软,这时间唯有他的珍姐儿这么多年始终保持了一颗初心不变,无论是稀世珍宝,或是路边野花,一点小事便能让她满足欢喜。

“真是个傻子。”此刻他一贯锐利的眸子里,满是温柔宠溺,笑着伸手拍了拍她的头,牵起她的手复又往前走。

这样温情缱绻的时刻,伺候的人都极有眼色的远远坠在后头,一时花丛小径上只有夫妻两个相携的身影。

半路上两人遇见老三夫妻,三爷垂头跟在单氏身后,一副想说什么又不敢的样子。见了萧绍三爷精神明显一振,笑着同两人打招呼“二哥,二嫂。”

萧绍背着手看着弟弟的神情还算温和,难得开口夸了句“大管家说最近粥厂的事一直都是你在忙,很好做的不错。”

三爷还是白身,再加上最近时局不稳,所以萧绍并未让他出仕。先他在封地时管过一阵子庶务,虽说不上做的多好至少还算踏实,因此进京后萧绍仍让他跟着大管家处理府中的庶务。

兄弟两个走在前头,单氏看着自家丈夫因为王爷一句夸奖就喜的抓耳挠腮的模样,很有些看不上眼的撇了撇嘴。

周宝珍见她这样有些好笑的问到”你们夫妻两这又是打什么官司呢?”

单氏看了前头的丈夫冷笑一声,回头恨恨同周宝珍说到“这人就是个棒槌,耳朵根又软,听人两句好话就找不找北,我听他跟前的小厮说那位明珠郡主这些日子又找了他几回。”

这事周宝珍不好多说什么,只笑着看了单氏打趣到“我看三弟方才的神情,可见弟妹平日积威甚重,想来他也不至于做出什么糊涂事。”

单氏一听这话,就似笑非笑的瞄了周宝珍胸前的花球一眼“又哪里比得上你同二哥鹣鲽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