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帮不上忙,年秀月索性就开始办学前班了,寿竹和安竹都是已经开始启蒙认字了,宫里还有二十一阿哥,二十二阿哥,二十三阿哥,以及二十四阿哥,人数不少,她不愁没有学生。

和那拉氏打了报告,然后跟着那拉氏去给皇太后请安的时候,年秀月就不好意思的说了这件事情:“妾整日里闲着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想着,给小阿哥们启蒙,教他们认些字。”

李氏嗤笑了一声:“年妹妹也太心急了点儿,四阿哥和五阿哥年纪可还小着呢。”

皇太后微微皱眉,年秀月正要说话,那拉氏就摆了摆手,笑着说道:“皇额娘,您别小看了年妹妹的才学,四阿哥这么点儿年纪,可是都会背好几本书了,还有五阿哥,别看他长的圆圆的,他这会儿都会写好些个字了。其实这事情,也是儿媳的一点儿想头,这学堂,就办在皇额娘的慈宁宫后殿,这样一来,皇额娘这里也热闹些。”

说着,那拉氏脸上就有些愧色:“儿媳和皇上这段时间没时间来陪着额娘,实在是不孝,这才想着,将四阿哥和五阿哥送过来,让他们陪着额娘说说话什么的。”

皇太后的脸色顿时好看了一点儿,笑着拍了拍那拉氏的手:“我知道你们都是孝顺孩子,你们的一番心意,我若是拒绝了,你们也伤心吧,这样也行,我心里也是很疼爱寿竹和安竹的,放在我眼皮子底下,我心里也高兴。”

说着,转头看年秀月:“你说你来给孩子们启蒙,你可有把握?”

“回太后娘娘的话,妾有七八分的把握,到时候,太后娘娘可安排了人来考察小阿哥们的功课,若是觉得妾教的还可以,还请太后娘娘给妾个恩典,让妾继续教导他们,若是觉得妾耽误了小阿哥们的学习,可换了人教导。”

年秀月赶紧起身,不卑不吭,皇太后脸上闪过惊讶,这些年一直瞧着这个年氏是个沉默寡言的,倒是没想到,这会儿还能有这份儿气势。

忽然,皇太后就皱了皱眉,转头打量那拉氏的神情,见她并不意外,脸上还带着几分喜色,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只要那拉氏知道这个年氏的底细就行。这个儿媳,一向是聪明知礼的,这些年都能将年氏好好的笼络着,想来心里也是有数的。只要年氏再生几个儿子…

事情决定下来了,又寒暄了几句,皇太后就让人散了。出了慈宁宫,那拉氏先行一步,李氏斜眼看年秀月:“有些人啊,在潜邸的时候,对你是亲亲热热的,这进了宫,可就不一样了,瞧瞧,再怎么感情深厚,也不过如此。”

年秀月打个呵欠,坐上自己的轿辇,吩咐小太监往回走,半句不搭理李氏。李氏气的脸色都有些发白,武氏跟在后面,笑着扶了她的手:“娘娘何必气恼呢?皇后娘娘和贤妃感情不好,咱们正应该高兴才是,没了皇后娘娘护着,就贤妃那性子,还不是随您怎么揉搓?”

李氏的脸色这才好看了些,笑着拍了拍武氏的手:“还是你懂我的心思,你放心,只要有我一天好日子过,就有你一天,咱们都是在庄子上住过的,能共苦,就能同甘,日后,我让弘时也将你当长辈孝敬。”

武氏一脸喜色,连忙垂头掩住,只扶了李氏上了轿辇,随后慢吞吞的跟在后面走着。当长辈一样孝敬?呵呵。

第127章牛刀小试

有了皇上和皇后的支持,又有了皇太后的允许,年秀月要办学前班的消息就传出来了。原本年秀月觉得,自己的学生就算不是太多吧,也应该不会太少才对。

可是等她领着寿竹和安竹去了慈宁宫,这才觉得,事情貌似有点儿不太对劲儿。

二十一阿哥的生母熙太嫔和二十二阿哥的生母瑾太嫔都过来了,只是身边没带着二十一阿哥和二十二阿哥。唯独二十三阿哥的生母静太嫔将二十三阿哥给带了过来,至于二十四阿哥,年纪太小,才刚一岁,暂且还不用上学,所以穆太嫔也没将人带过来。

见年秀月进门,熙太嫔就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实在是浪费了贤妃娘娘的一片心意,只是二十一阿哥昨儿有些受凉,我实在是放心不下,还请贤妃娘娘别见怪,等二十一阿哥身子好转了,我必定送他过来。”

瑾太嫔也笑道:“贤妃娘娘是一片好意,只是,二十二阿哥着实太淘气了些,连我都管不住,实在是不好意思给贤妃娘娘添麻烦,等二十二阿哥再长大一些,懂事儿了,我再来劳烦贤妃娘娘。”

年秀月愕然,转头看皇后,皇后嘴角微微上翘,替年秀月回到:“两位太嫔也不用太在意,不过是年妹妹闲着没事儿做,所以才想着将孩子们聚在一起。送到慈宁宫,也好解解皇额娘的孤单,就算二十一阿哥和二十二阿哥都来不了,也还有我们家弘历和弘昼两位阿哥。”

皇太后靠在软枕上,瞧了一眼年秀月,这才笑着说道:“两位妹妹也不用给贤妃陪小心,她这孩子,不过就是有些孝心。二十一阿哥和二十二阿哥都是金贵孩子,她自己连弘历和弘昼都顾不过来,哪里有空再去管别人?昨儿我不过是瞧着她兴致勃勃的,这才没给她泼冷水。”

皇太后怎么看年秀月不顺眼,那都是自家的事情,熙太嫔和瑾太嫔是谁?那是和德妃抢老公的人,就是生了阿哥又怎么样?这皇上的位置,还不是她的亲儿子坐了?

现在她的儿媳给她们面子,愿意教导她们的阿哥,她们不感恩戴德就算了,竟然还找各种借口推辞,实在是太瞧不起她乌雅氏的儿媳了!

皇太后这话一出口,瑾太嫔脸上就有些悔色,瞧了一眼熙太嫔,心里实在是有些拿不住主意。按说,胤禛登基,她们这些人已经是成为过去式了,就算是有康熙在,康熙也必定是先顾着皇太后的面子的。

所以,她们以后想要过的好,就得先讨好了胤禛后宫最受宠的女人才是。第一应该抱的大腿是皇后的,第二就应该是年秀月的了,第三才能轮到李氏。

最重要的是,儿子现在年纪小,康熙年纪大了,等孩子们长大,要依靠的,就不是康熙了,而是坐在皇位上的兄长。就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她们也得让儿子和胤禛的孩子们交好才是。

可是,这其中就有个很关键的问题了——胤禛是皇上,胤禛的儿子,将来也必定有一个会是皇上。

现在的问题就是,胤禛的儿子里面,哪一个会是皇上。

大家谁都不是傻子,现如今胤禛后宫的格局就是三足鼎立,皇后有位子,年氏和李氏有儿子。按说,年氏有皇后的支持和皇上的宠爱,那怎么说也应该是首选才是。

可是,胤禛现在已经将近四十了,在这个六十岁就算长寿的年代,谁能保证胤禛一定能活到六十往上?弘时已经快大婚了,马上就要踏足朝堂了,外面还有个嫡亲的姐姐嫁给了皇后的娘家人。

而弘历阿哥和弘昼阿哥,都还是没上学的小孩子呢。

年氏有圣宠了,但是没有时间。于是,原本很好决定的事情,就卡壳了,讨好了年氏,必定是会得罪李氏的。可是得罪了年氏,不一定能得罪皇后。

毕竟皇后还活的好好的,年氏这么大张旗鼓的为儿子拉拢人心,实在是太出格了点儿,怕是皇上那里也会不高兴。这么想着,熙太嫔和瑾太嫔就同时选择了不将儿子带过来。

反正,弘历阿哥和弘昼阿哥年纪还小,大不了以后多让儿子们来找他们玩耍,小孩子之间玩到一起是常有的事情,但是送到年氏手里,那可真成了站队了。

跟着小孩子,和跟着大人,这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位姐姐这么一说,我就不好意思了。”静太嫔等她们几个说完了,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太后娘娘和两位姐姐也知道,我往日里身子不是很好,连带着二十三阿哥都难得出门。”

摩挲了一下二十三阿哥的脑袋,静太嫔起身给年秀月行了个礼:“昨儿贤妃娘娘一说那个事情,我就觉得,贤妃娘娘这个提议简直是太好了,只是我又担心二十三阿哥年纪小坐不住,所以今儿就带过来让贤妃娘娘看看,若是贤妃娘娘觉得二十三阿哥能教导,我就将二十三阿哥拜托给贤妃娘娘了,若是贤妃娘娘觉得二十三阿哥不堪教导,我就再将他带回去,等过两年,他年纪大了些再送到贤妃娘娘这里。”

年秀月低头看寿竹:“弘历,去和二十三叔玩耍。”

寿竹点点头,规规矩矩的走到静太嫔身边,很是好奇的打量了一番二十三阿哥,这才一脸惊奇的转头:“额娘,二十三叔好小啊,和安竹一样小,十三叔和十四叔都长这么大。”

踮着脚尖都没量到,安竹也好奇的跟在寿竹后面去围观二十三阿哥,然后伸手戳二十三阿哥的脸颊:“哎呀,好嫩啊,和我昨天晚上吃的那个蛋羹一样啊。娘,我喜欢二十三叔,以后能不能去找二十三叔玩耍?”

年秀月笑眯眯的点头:“若是你们二十三叔也喜欢你们,你们就可以经常去找他玩耍。”

安竹立马拉了二十三阿哥的手:“二十三叔,你喜欢我和二哥不喜欢?”

二十三阿哥有些小害羞,看了看静太嫔,见她只笑着不说话,也没反对,就小幅度的点了点头:“喜欢,我叫胤祁,你们叫什么名字?”

“我叫弘历,二十三叔,这个是我弟弟,他叫弘昼。”寿竹抢先说道,他年纪有些大了,有些事情就记得比较清楚了,比如说,在人多的时候要叫年秀月母妃或者额娘什么的。

安竹跟着使劲点头,皇后转头对皇太后笑道:“到底是小孩子,见了这么大的同伴就高兴,皇额娘这下子可以放心了,只是小孩子多吵闹,怕是额娘这慈宁宫,以后就没个安静的时候了。”

皇太后笑着摆摆手:“越是热闹我越是高兴呢,弘历和弘昼都是聪明的孩子,他们也吵不到我。说起来,贤妃,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们启蒙?我记得弘历和弘昼都学了不少东西了?这个孩子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你要打算怎么办?”

“今儿就可以开始了,之前给弘历和弘昼启蒙的时候,妾身编写了书本,都是能直接用的,再说,只这么两三个孩子,妾还是能照顾的过来的。”

年秀月笑着说道,李氏也呵呵了两声:“总听皇上夸赞年妹妹,说年妹妹是个蕙质兰心的,又学识过人,今儿总算是见识到了,只可惜弘时年纪也大了,要不然,也能让年妹妹教导一番了。”

“李姐姐可真是说笑了,弘时小的时候,妹妹可还没进门呢。”年秀月笑着说道:“不过,我倒是听皇后娘娘说了,弘时阿哥是得李姐姐亲自启蒙的,现如今弘时阿哥在上书房也是经常被先生赞赏的,想来李姐姐小时候必定教导的十分好,这么看来,李姐姐也必定是蕙质兰心,学识过人的。”

不管李氏是什么意思,反正年秀月是又将这两个词给放到李氏身上了。

李氏面色也没多少变化,只笑着谦虚了两句:“可不敢当年妹妹的夸奖,我当年也不过是瞎指点了两句,和年妹妹比起来,那可是差远了。”

皇太后靠在软枕上,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拿着茶杯盖,看着年秀月说道:“既然今儿就能开始,那你先带了孩子们去上课吧,等会儿我也瞧瞧热闹。”

年秀月应了一声,起身给皇太后行了礼,又给皇后行礼,然后才告退出去。吩咐了五福去将她准备的东西都拿了过来,然后跟着皇太后身边的姜嬷嬷一起往侧殿。

皇太后昨儿就让人准备了地方,专门腾出来给年秀月上课用的。大殿很是干净,上首摆着一张桌子,下面摆着三张小桌子,上面各自放着书本和笔墨。

年秀月翻了翻,都是些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一类的启蒙书籍。想来,皇太后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她自己识字不多,就没有书房,房间里也不过是几本女戒之类的书本。

能连夜找出来三四套启蒙书,也充分说明了,皇太后虽然面上看她不顺眼,还是很顾着两个孙子的。

年秀月找了小太监将黑板给挂了起来,又摆出自己画的启蒙书,拼音也被她给默写出来了,然后配上插话。她自己画了一本,剩下的都是找人描摹出来的。

“好了,咱们现在要开始上课了。”让人将弘历他们找了回来,年秀月就笑着说道:“今儿呢,咱们先讲故事好不好?”

安竹立马交好,胤祁左看看右看看,见寿竹也是一脸兴奋,就小小声的跟着说了一个好。

年秀月也不着急,让人拿了毯子,带着孩子们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今儿呢,我们讲一个石猴拜师的故事。你们要专心听,我讲完了之后,可是要你们重新给我讲一边的哦。”

她是没有当幼师的经验的,但是她也算是有带孩子的经验了,知道小孩子得哄着,反正时间不着急,她也就慢慢来了。

而且,胤禛需要的,不过是一个名头。她现在将名头送上去,已经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了。剩下的一半,自然是教养弘历和弘昼了。但是教育这种事业,越是着急越是不行,一时半会儿的,还真看不出成果,就是年秀月着急也没办法。

“今儿叫诸位过来,是因为贤妃发明了一套识字的方法。”胤禛坐在书案后,看着几位大学士说道:“朕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让你们也瞧瞧,若是可行,日后上书房就用这种方法。”

胡大学士立即站出来了:“皇上,不可,妇人玩物,岂可玷污圣人文化?这读书写字,千古传下来就是这么学的,若是一个妇人都能改变,那可是对圣人大不敬!”

刘大学士嗤笑了一声:“胡学士这话说的可没道理了,这世间万物,岂有永恒不变的道理?就是圣人之言,也是慢慢的归纳总结出来的,并非是圣人一说出来,就能令人醍醐灌醒的。三皇五帝的时候,这时间连文字都都还没有呢。秦时《仓颉》、《博学》、《爰历》三篇有三千余字,汉代《训纂篇》,有五千余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有九千字了,晋《字林》有万余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万余三千字,梁《玉篇》有万余六千字。唐《玉篇》有两万余字。宋《类篇》多至三万余字。到了本朝,太上皇令人编纂的康熙字典,共有四万余七千字。”

轻蔑的看了一眼胡大学时,刘大学士笑道:“难不成这多出来的,都是圣人写出来的?胡学士这把年纪了,难不成连这个道理都看不出来?哪怕是妇孺,只要想出来的方法是有益于学识的,那就是千古功劳。”

有人反对,就有人赞成。八个大学士,就在书房里展开了争论,一方面认为妇人弄出来的东西,只私下赏玩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只要对文学有益处,就应该普及开。

胤禛也不说话,只看着他们争吵。反正这事情,他心里是早就有了决断了,让人来争吵一番,不过是打个招呼。

“行了,你们吵来吵去的,也没什么用处,朕有一个提议,一年就能看出贤妃的这个法子好不好用。”胤禛看他们吵的差不多了,就拍了拍桌子:“刘大学士,你在京城里开办两个学堂,免费的学堂,只收百姓家的儿童,三岁以上,八岁以下的尚未启蒙的。一个学堂用以前启蒙的方式教导,一个学堂用贤妃娘娘的方法教导。”

说完,看了一眼胡大学时:“那用以前方法的,胡大学士,你去担任先生吧,朕给你放一年的假,俸禄照发。”

“皇上,那贤妃娘娘的办法…”刘大学士迟疑了一下问道,总不能让贤妃娘娘亲自出面去当个教学先生吧?

“朕已经派人将贤妃娘娘的教学方法给整理出来了,你拿回去仔细看看,这个就交给你,你去当教学先生。一年之后看成果,谁的学堂里的学生成绩更好,朕就给谁奖赏。”

说着,胤禛摆摆手:“你们尽快下去安排,一年之后,朕会去考察的。”

顿了顿又补充道:“选取学生方面,让李旭出面,一个学堂三十个学生,不能多不能少。”

吩咐完,才让他们都散了。眼瞅着就要到中午了,胤禛也不看折子了,起身往乾清宫。老爷子正坐在软榻上研究棋谱,见他进来,也没个好脸色。

胤禛早就习惯了,自顾自的行了礼,然后在一边坐下:“汗阿玛若是闲的无聊,不如到御花园走走,这会儿御花园的菊花开的正好,正好螃蟹这会儿最是肥美,不如咱们办了螃蟹宴?”

康熙冷哼了一声:“你省省吧,螃蟹那东西,能看不能吃。”康熙身子不太好,御医不让吃太过于寒凉的东西,螃蟹顶多了能吃两个。

顿了顿,见胤禛不说话,康熙只好自己提了话头:“听说你召集大学士们说了贤妃弄的那个什么拼音?”

胤禛点点头:“儿臣觉得这个拼音是好东西,汗阿玛不是也赞了吗?”

康熙扔下棋谱,皱眉说道:“你太着急了些,这个虽然是好东西,但就是因为太好了,所以…若是天下人人都读书,这田地谁来种?这商铺谁来经营?”

康熙说的比较含糊,但胤禛还是听明白看——这可不是后世,当文盲是可耻的。这个年代,还是要求愚民政策的,百姓们都聪明了,谁会相信皇上是真命天子?

“汗阿玛,我心里有数。”胤禛也不好说自己打算将这个朝代的制度给废除了,那样不将康熙气吐血才怪。他伸手抓了一把棋子:“汗阿玛,过了年,我打算送十三去广东了,您觉得怎么样?”

康熙没好气:“你不都已经安排好了吗?我若是觉得不行,你还会将十三留在京城吗?”

胤禛很认真的想了一会儿:“应该不会,汗阿玛,我不打算让十四回西北了。”

和上辈子不同,这一辈子,因着胤禛是康熙退位之后直接继位的,再没有人对胤禛的继位提出质疑,所以,十四也是乖乖的回了京城,并没有率兵进宫。

虽然是有些不高兴,却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很快就回转了心思。就算是没当成皇上,皇上是他亲哥,以往对他也还算不错,这个结果也算是差强人意了。

“那你打算怎么做?”康熙皱眉看胤禛,胤禛早有准备:“我打算让十四到福建那边,先灭倭寇,我打算开海禁。”

“你有把握?”康熙顿了顿问道,开海禁的好处谁都知道,但是,倭寇真的很烦人,就跟蟑螂一样大,打死一只又来一只,总是消灭不完,康熙前几年就因为倭寇实在是扰民,福建沿海一带都起了好几次战事,这才取消海禁的。

“若是十四弟足够能干,把握还是有七八分的。”胤禛笑着说了一句,康熙摆摆手:“算了,你别和我说了,我算是看出来了,什么事情你都是已经拿好了主意了,来和我说,也不过是通知一声,根本就不是商量。你自己是个有主意的,现在你也是皇上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只有一条,别坏了我大清江山。”

“汗阿玛放心,儿子心里有分寸。”胤禛笑着说道,转头看了看沙漏,时间不早了,就吩咐了梁九功:“去传了午膳过来,今儿我在汗阿玛这里用膳。”

康熙摇摇头:“你别在我这儿用膳了,没给你准备,我自己要去慈宁宫用膳,你随便找个地方吃吧,实在不行,我这里还有点心,茶水管饱。”

说完,也不等胤禛反应,直接带着梁九功往外面走了,留下胤禛颇有些目瞪口呆,看看旁边桌子上摆着的点心茶水,也起身走人,自己也是有地方蹭饭的。

有了胤禛的大力支持,很快两个学堂就办了起来。胡大学士和刘大学士一人管一个,一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理论,一个是按照年秀月写的教材,两个人很快就走马上任,开始给一班小孩子启蒙了。

不过,这事情麻烦的地方也多,胤祯很快就进宫拜见康熙了,唧唧歪歪了一大堆,又问道:“汗阿玛,若是贤妃娘娘的办法当真可行,那之前汗阿玛让人编纂的康熙字典,不得重新开始弄吗?”

康熙原本就对年秀月弄出来的这事情十分不高兴,后宅妇人,只管生孩子就行了,弄什么学前班?当真以为自己是学识过人,能和经过科举才能当官的先生们比吗?

不过是看在两个孙子的面上,让她先蹦跶两下,结果她倒好,直接一下子跳到树梢上去了,又有胤禛在下面架梯子,这下好了,到底该怎么将人给弄下来?

越想越生气,康熙又不好直接下旨去训斥年秀月,若是皇后犯错了,他还能说两句,可儿子的小妾,他若是开口,那就是太给年氏面子了。

思来想去,康熙就去找皇太后了:“胤禛的后宫人数实在是太少了些,且这么多年了,胤禛也没瞧见别的女人,指不定他那怪病好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好新皇登基,明年举办一次选秀吧。”

皇太后对此喜闻乐见,反正康熙也老的不行了,她都是皇太后了,就算是给康熙弄两个美人进来她也不在意。儿子身边,那自然是越多美人越好的。

第128章挑拨撺掇

等散了学,年秀月就领着寿竹和安竹去了景仁宫。皇后正靠在软枕上,身后菡萏正在给她揉捏额头。请了安,年秀月才在下首坐下,“皇后娘娘天天这么忙,寿竹和安竹都说好长时间没来和他们额娘这里蹭饭吃了。”

皇后笑着将安竹抱到身边,“正好今儿留下来用膳,说起来,还有一件事情要和你说。”

年秀月有些疑惑的眨眨眼,皇后叹口气,支起身子,“皇额娘也是今儿才和我说的,说是准备让皇上通知户部,明年要进行选秀…”

说着,看年秀月的眼神也有几分担心:“皇上刚刚登基,怕是…”

“原来是这个啊。”年秀月恍然大悟,之前胤禛已经和她说过这个事情了,原本选秀的事情是由皇上决定的,然后再给户部下旨,户部再去通知八旗的。这次康熙大约是怕胤禛不答应,所以越过胤禛,直接通知了户部。户部来请示的时候,胤禛就不好直接拒绝了。

“娘娘放心,妾不是那不懂规矩的,这些个事情,该怎么进行就怎么进行。”年秀月笑着摸了摸寿竹的脑袋:“皇上和皇后娘娘都是十分注重规矩的,妾也并不担心。”

那拉氏白她一眼:“谁担心你来着?本宫是担心寿竹和安竹。”

“有皇后娘娘照看着,何必担心?”年秀月笑着说道:“倒是李姐姐那里,怕是要愁的睡不着觉了。说起来,这几天李姐姐竟然挺安分的,是不是又想了什么歪主意?”

那拉氏也有些疑惑,不过也不是很担心:“她身边大部分都是本宫的人,就算是打了什么歪主意,也要看有没有机会实行,你也不用太担心了。倒是你那宫里,前天换掉的那个宫女是怎么回事儿?”

“人心大了呗。”年秀月撇撇嘴:“趁我在小厨房给安竹做点心的时候,端了茶去伺候皇上了,结果惹恼了皇上。”

那拉氏点了点头:“你也注意这些,若是再有这种事情,先忍耐两天,你那宫里本来就比较惹人注意,又出了这事情,皇额娘那里,对你更是有几分不满。你可别落了把柄,那些个奴才可不值得你出手。”

“是,我知道的。”年秀月笑的眉眼弯弯,亲亲热热的凑到皇后身边:“还是皇后娘娘疼我,这些个事情,以后还请皇后娘娘多帮我拿个主意。”

皇后没好气的在她脸颊上拧了一下:“美得你,这眼瞅着就要过年了,我刚弄清楚宫里的各种事情,就又要准备过年的事情了,这又是皇上登基后的第一个新年,实在是忙得不可开交,正想着找你帮忙呢,我瞧着你算账挺有一手的,明儿过来帮我算账吧。”

“好啊,正巧明儿是周六,寿竹他们也不用去上学了。”年秀月笑嘻嘻的点头,皇后也跟着笑:“说起来,你弄的这个周六周日还挺有意思的,就是皇额娘都说,一到周五,小阿哥们都高兴的坐不住了。”

“劳逸结合嘛。”年秀月挑挑眉,伸手将规规矩矩的坐在一边的寿竹也抱过来:“小孩子年纪小,坐一会儿就差不多了,要是天天这么坐着,没个盼头,心里指不定对上学多厌烦呢,这会儿能休息两天,他们又该想着上学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玩耍的好时光了,也会盼着上学了。”

皇后噗嗤一声笑出来:“就你歪道理多,不过,说的还真是挺有意思的。”说着,看了看桌子上摆着的大座钟:“菡萏,你派个人到养心殿问问,看皇上今儿是准备在哪儿用晚膳。”

菡萏应了一声,很快就出去了,年秀月继续和皇后说话。只是没说几句,宫女就进来通报,说是李妃娘娘过来,那拉氏忍不住皱了皱眉:“这会儿了,她过来做什么?”

“我也不知道,皇后娘娘若是不耐烦见,直接推了就行。”年秀月也皱了皱眉,有些不太高兴的说道,这个李氏,自打进了宫,就跟个苍蝇一样,简直是哪儿都有她的身影。

那拉氏点点头:“这会儿还真不想见,去回了李妃,就说我正有事儿呢,她若是没什么事情,就先回去吧。若是有事儿,就明儿再来说。”

宫女应了一声退出去,年秀月趴在炕几上看皇后:“娘娘,往年年宴的时候都是要安排歌舞的,今年是怎么安排的?太常寺和礼部可送了章程过来?”

皇后靠在垫子上,一边拿了点心喂安竹,一边笑着说道:“不都和往年一样?有例可循,只要不出什么大岔子就行了,怎么,你有什么建议?”

“每年都看那么几个人,着实有些厌烦了,不如我写个章程,娘娘看看可不可行?”年秀月笑嘻嘻的问道,虽然这事情有点儿出风头,但是,好不容易过个年,没有春晚看就算了,每年那歌舞都是老一套,唱戏也是那么几句,实在是有点儿太无聊了。

若是自己策划的好点儿,能逗乐了康熙和皇太后,至少也让他们知道,除了生孩子,自己还有个逗乐的功能啊。

皇后有些怀疑的打量的年秀月:“你行吗?”

“娘娘让我试试不就知道了?若是不行,再用太常寺和礼部的章程。”反正这些事情他们都是做惯了,什么日子请什么样的戏班子,什么日子安排什么样的歌舞,根本就不用太费心思了。

皇后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点头了:“那行,给你三天时间,你先写个章程我看看,若是可行,我再找了太常寺的人过来回话,若是不行,你就只管呆在承乾宫照看寿竹和安竹。”

年秀月连忙点头,又做了保证:“娘娘放心吧,我是知道轻重的,保证不会耽误事情的。”

“什么耽误事情?”话音刚落,就听见外面传来胤禛的声音,皇后和年秀月赶紧起身行礼,胤禛大步进来,先是揉了揉寿竹和安竹的脑袋,把他们重新抱到软榻上,这才又问了一遍。

皇后就将年秀月的意思说了一下:“我瞧着年妹妹整日里也没什么事情,若是能让汗阿玛和皇额娘笑了笑,也算是个功劳了,所以就应了下来。”

好歹让康熙和皇太后看在这笑一笑的份儿上,让胤禛的后宫少塞几个人。

胤禛微微挑眉,扫了一眼年秀月,立马就明白她是打的什么主意了,不过,他倒是不觉得年秀月能成功。年秀月就算是能写出策划,她能亲自去教导那些伶人唱歌跳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