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亲这道护身符,她已不必再怕了,这么多年,见过皇上无数次,像这样直接注视的情况,从来没有过。

宛若是想看清九龙座上的皇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可以罔顾妻儿的性命,就为了给一个宠妃报仇,可以隐忍十几载之久。

这些虽是皇室隐秘,却也是人尽皆知之事,私下里都说皇上是情种,痴情云嫔十几载不变,可宛若觉得,这是个烂透了的男人,痴情不过幌子,如果真心爱一个女子,就算那女子死了,怎么可能继续跟别的女人同床共枕,翻云覆雨。且,云嫔之后,又有多少嫔妃上了龙床,因此皇上这情种当得真正恶心。

赵玑眉头微拢,这丫头,这是什么眼神?如何竟忽然有了这么大的胆子,如此放肆的望着龙颜,赵玑颇为讶异的发现,从牢里出来,走进这大殿的苏宛若,已判若两人。

自己贵为天子的威慑力,在苏宛若面前仿佛荡然无存,甚至,她望着自己的目光,那么明显的不屑,仿佛他可厌可憎…

“宛若…”

赵睎低声嗫嚅一句,宛若微微侧头,赵睎忽然觉得,就在这大殿之上,两人明明距离如此之近,却仿佛隔了天堑鸿沟一样渺不可及,且,在宛若这样的目光下,赵睎发现,自己竟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皇上微微皱眉,也怕使节看出什么端倪来,草草说了两句场面话,宛若便退了下去。南夏新皇三月初一登基封后,因此宛若和亲的行程,也不可能慢慢来,从京城到夏都,快马加鞭也要七八日,何况她们这一行和亲的繁琐车驾,快着说也要半月,故此,根本没什么耽搁的时间。

在藏月宫留两日,便要启程,身边上下忙碌翻天了,只宛若一人闲着,拢了一炉香,靠在窗下的榻上看书,忽然想起一事道:

“崔嬷嬷,你让人去苏府问问,我的琴可还在,若在,便取了来。”

崔嬷嬷应了一声,找了两个小太监出宫去取,不大会儿功夫,取了两把琴回来,宛若看了看,一把是睿亲王所赠的飞泉,一把是承安留下,虽无名,意义却不同,略思忖半响,抬手指了指那把飞泉:

“此等好琴,我生受不起了,崔嬷嬷,你让人送回睿亲王府去吧!”

崔嬷嬷脸上有些为难:“公主,既是王爷所赠,巴巴退回去恐不妥当。”

宛若挥挥手:“带了去才更不妥。”

崔嬷嬷想了想觉得公主思量的周详,便应了一声出去。宛若看了会儿书,忽听有笛声传来,宫里寂静,笛声穿房越脊,竟分外清晰,仔细听,却是一首颇为生僻的曲子,宛若没听过的,品了会儿,觉得曲中颇有山高月小之意。

宛若放下书,走了出去,宫女忙给她披上斗篷,二月里虽立了春,春夜却极寒,宛若一出来,就觉得有点冷飕飕的。

天气却甚好,一抬头四角天空中高悬着一轮明月,周围朦朦胧胧,围着几颗寒星明明灭灭,月一点不小,大约因她站在平地上的缘故。

顺着廊子走了十几步,笛声越发清晰了些,过了侧殿,便是月洞门,月洞门那边是以前宛若进宫的住处沐雪斋,宛若记得院子里有两株梨花,如今可不知开了没?

想着,便迈步过了月洞门,今年春早,院子里的梨花虽未开,却打了小小的花苞,映着廊下的大红宫灯,倒也不显枯枝难看。

宛若走过去,坐在那边廊凳上,仔细听,笛声是从旁边霜云殿里传来的,霜云殿如今还是赵睎的住处,除了赵睎,还有柳彦玲…这笛声依依,颇有几分怨意和无奈,跟赵睎的性格颇不相合。

宛若听了一会儿,便站起来向回走,刚走两步,霜云殿那边的笛声便停了,相连的小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赵睎走了进来。

手中玉笛,身上蟒袍,金冠玉带,唇红齿白,立在那里,夜风鼓动他的衣袂簌簌作响,月光斜斜落在他身上,有种飘飘脱俗之态,只可惜他脸上却是懊恼怨愤。

宛若扫了他一眼,扭身要走,却被赵睎几步追过来,一把拽住她的手臂:“你可知,这正是我的心声,从小到大,你都在我抬头举手便可触及的地方,我总想着,登高一点儿,便能够到了,可我登的再高也够不着,我到了山顶才发现,你还在哪儿,不过山高月小而已,你不想跟我走,却乐意去和亲,是看重了南夏的皇后之位吗”

宛若定定望了他好半响突然笑了:

“赵睎你该知道,我从来不在乎什么皇后不皇后,这个公主,说白了也不过是筹码罢了,我去和亲,你父皇就彻底放心了,我苏王两家也能得保平安,牺牲我一个,能换这么多,很值了,跟你走,恐怕咱们还没出京城,就被你父皇的暗卫找到带回来了,到时候,再一个拐带王爷的罪名,扣在我头上,我们家九族都不够诛的,故此,赵睎,我认命了,你也认命吧!何况,我之于你,不过是少年的执念罢了,以后渐渐便会释怀淡忘,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这样最好”

宛若说完,挣开他的手,转身向回走,到了月洞门边上,忽听赵睎固执的声音道:“我喜欢你,不是你说的执念,且,我不会淡忘更不会释怀,你放心,苏王两家我会护着,你苏宛若,我也会接回来,如果你想当皇后,就当我的皇后吧!”

宛若愕然回头,目光却越过赵睎看向他后面:“彦玲…”

宛若远嫁

柳彦玲实在不知,自己跟宛若是种什么缘分,仿佛从遇上她伊始,便处在她之下,想躲开都不能,好容易明白了自己心中所属之人,嫁了才发现,依旧躲不开,宛若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的跟着她。

赵睎惦记着她,这个自己打小知道,却释怀不了,即便同胞姐妹,在情之一字上,也会反目成仇,何况她跟宛若?小时系上的心结,以前不觉,此时才发现,已经长在了心里。

柳彦玲嫉妒宛若,嫉妒得有点接近怨恨,这种怨恨萦绕在心头快化成毒了,柳彦玲最恨宛若的,就是她总如此淡定,仿佛看透一切的看着她们,那种眼神仿佛讥诮,仿佛嘲讽,即便当时她是狼狈的阶下囚,而自己是高高在上的亲王妃,在宛若面前,自己依旧矮了一头。

宛若外表随和大度,实则高傲非常,她不跟自己争,并不是自己一开始想的让着,而是她不屑,不想,不用争就手到擒来,争什么?

柳彦玲这些日子都在想,如果让她重新来过,她最不想认识的人,大约就是宛若,一辈子活在一个人阴影之下的滋味,她尝够了,而赵睎,根本就没把她当回事,成亲了,独守空房至今,甚至现在,她还是女孩儿之身,这些隐秘的委屈,即便娘亲问起来,她都不好意思出口。

他根本就不想见她,更遑论共效于飞,他心里只有一个苏宛若,再装不下旁人。苏宛若和亲远嫁,柳彦玲心里高兴的,或许只有宛若走的远远,地远路遥的,终其一生见不着面,赵睎才能断了念头。

到那时,就像娘亲说的,自己温顺俯就,让赵睎知道自己的好,夫妻和美便在眼前了,现如今就看开点吧!

这么想着,可真的很难,赵睎的笛声,既然能传进藏月宫,更何况霜云殿里近在咫尺的她,早就听着了,越听越心烦,越听心里越难过。

赵睎的难舍,赵睎的怨,赵睎的情,一曲尽诉,她悄悄出来,顺着笛音寻来,他站在与沐雪斋相隔的门前,对着那扇小门一遍又一遍的吹着同一个曲子,他心里想着门那边的宛若,而自己站在他后面山石后,望着他。

故此,把两人的话也听了个清楚明白,听明白了,心里那股子憋闷的怒火就再也压制不住,他当皇帝,皇后不是明媒正娶的自己,而是苏宛若,自己简直是个最大的笑话。

柳彦玲的目光划过宛若落在赵睎身上,呵呵笑了两声,初春夜里,她的笑声随风入耳,竟有几分毛骨悚然之感:“你想让人家当皇后,也得问问人家愿不愿意,这样剃头挑子一头热,不是自作多情吗?”

柳彦玲的话尖酸刻薄,赵睎却没恼,只淡淡扫了他一眼:“我自作多情与你什么相干?回去好生当你的王妃吧!我跟宛若的事儿,轮不到你掺和。”

两人从小就斗嘴,这么多年了,这冤家都当成了习惯,指望赵睎谦让,根本不可能,柳彦玲被他两句堵回来,更是大怒,几步上前,站在赵睎前面,叉着腰:

“赵睎你别忘了,我是你亲自娶进宫来的,你是亲王,我是王妃,你若是皇上,皇后非我莫属,而宛若,即便你将来抢回来,你们俩个兄妹名分已定,难道你甘冒大不违,背上不伦的千古臭名。”

赵睎皱着眉看着她:“那又如何?乱不乱伦,只要我顺了我的心就可,别说宛如是什么记名的假公主,就是我亲妹妹,又怎样?”

“赵睎,你无耻…”

宛若不禁暗叹一声,也不想再跟两人纠缠下去,扭身去了,赵睎也没再唤她,该说的早已说了无数遍,剩下的就是做了,只这么定定望着宛若的身影,眼中阴晴不定。

直到宛若的身影没在藏月宫中,他才转身,冷冷瞥了眼柳彦玲:“在宫里住腻歪了,就回你们柳府去,居功自傲,你父亲有什么功,败军之将,尚需和亲苟安,别以为有你父亲撑腰,你就如何了,皇家的规矩不容亵渎,你该好好学学。”

说完拂袖而去,柳彦玲咬着唇,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转,顺着腮边滑落下来,后面不远处的螺钿忙上来道:“深夜风寒,咱们回去吧!”

“回去?”柳彦玲有些苦涩的笑了笑:“我竟不知道该回去哪儿了?哪里冷帐寒衾,冷的我夜夜不得安枕,我回去作甚?”

螺钿小声道:“王妃如今还着什么急?和慧公主这一嫁,名声好听,实则吉凶难料,您想那南夏历来跟咱们北辰不睦,那位新皇,不远千里来和这门亲,必然有别样的缘故,可无论哪一样,想来都不会是真心实意的要娶后,公主这一去,既无家族倚仗,也无后路可退,难猜结局,退一步说,无论这结局如何?都碍不着王妃的事儿了,王爷就那么一说罢了,少年心性,过些年就淡了,难不成真因为一个女子,还要再起战端不成,那南夏又岂是好惹的,以后日子长了,定有回心转意之时,王妃宽心为上。”

“宽心…”说实话,柳彦玲这心真宽不了,这么多年了,哪一件落在宛如身上的糟心事,不是悄无声息就落幕了,即便全家下了大狱,依旧能起死回生。柳彦玲总觉得,或许冥冥中有不知名的神仙保着宛若,不然怎能样样否极泰来。

二月十八这日,正是难得的好天气,一大早吉时一到,和慧公主和亲的送嫁队伍就出了宫门,宛若高高坐在高高的鸾车上,望着夹道两侧欢呼凑热闹的百姓,觉得自己更像一个祭品,可悲,可叹,可笑。

出了城门不远,就见路边站着的苏王两家亲眷,当头便是娘亲搀着老太太,诰命的冠冕袍服穿的规整,跪在地上,高呼千岁。

近了些,坐在车上,宛若都能看出,外祖母和娘亲那颤抖着不能自抑的身子,仿仿佛寒风中瑟瑟的人偶,倍觉凄凉。

宛若下车,紧走几步扶起老太太,不过短短几日功夫,竟衰老的不成样子了,风烛残年的老人,最经不起离别,尤其宛若,那真是老太太从小疼到大心尖子上的隔辈人,比王家宅门里那几个正经的孙子都疼的多。

这结果,老太太是如何也没想到的,自打宛若退了亲,这祸事就一件赶着一件临头,老太太想给宛若寻一门如意的亲事,都不能做主了,后来瞧睿亲王的意思,若是嫁进王府,倒也可保安乐,谁知满门下了大狱。

发生了这么多事,老太太才算瞧明白,皇上是不想跟王家有牵连的女儿嫁进宗室皇族了,竟是丝毫不念与贤妃的夫妻之情,安心要落井下石的。后来想想,皇家父不父子不子,哪里还有夫妻。

可怜宛若,从小锦绣窝里长大的宝贝疙瘩,如今这颠沛流离的和亲之路,可怎么受得了,到了南夏那边,举头无亲,有个不如意怎么好?那心里的委屈体己话跟谁去说?南夏那位新皇,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思,娶了宛若过去,可会善待于她…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担忧,短短两日在老太太心里翻来覆去的转,如今这一见宛若,哪还忍得住,那老泪唰就落了下来。

宛若也是心里酸涩难当,伸手抹去老太太脸上的泪劝道:“身子刚好些,外祖母当保重才是,说不准,过些年,咱们祖孙就能见面了,到时,宛若再承欢膝下吧!”

明知道这都是劝慰之词,老太太依旧点点头,王氏一步迈过来,哽咽两下,叫了声:“宛若…我的宛若啊!”

眼里惊痛难当,却又万般无奈,娇养了十五年的女儿,忽一下就嫁了,嫁的那么远,远的就跟那天边上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这一去,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见,亦或是,这一生都见不着了,舍不得,离不开,她襁褓中一点一点养大的闺女,今日出嫁了,嫁的面儿上风光,实则寥落。

王氏觉得,自己的心跟有个钝刀子挖一样,一剜一剜那么疼,到了这时候,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了,千言万语只剩下无语凝噎。

宛若握住王氏的手低低的道:

“若有机会,不如让爹爹仍放个外官吧!离了这京城是非之地,或能得保平安,女儿这一去,娘亲也不必过于挂念,怎么说也是一国公主,不至于太慢待于我,女儿也不图别的,能过消停日子就成,守拙而行,想来即便有什么事,也会消弭无形,这八年的养护之恩,容女儿来世再报…”

说着,退后一步,深深一福:“宛若拜别。”直起身,挥袖上了车驾…马蹄声声,缓缓而去,不大会儿功夫,就渐行渐远,只余后面送嫁的护卫队,手里的旗帜被风鼓起,猎猎而动。

王氏此时才略回过滋味来,喃喃的道:“这丫头糊涂了,明明十五年,怎得竟说八年养护之恩…”

承安死了,宛若去了,王氏蓦然发现,到头来,自己身边竟是空落落,只剩下一个承平了…

是惊是喜

清江边上的丰城,历经战祸洗礼,到了二月里,依旧是一片春光明媚,迅速修葺一新的城墙,重新铺就的青石板路,一直通到城中的守备官衙。

守备府衙这些年竟是换了几茬主子,以前的守备早已调防,睿亲王督军练兵的时候,这里便是亲王府,柳长清来了,这里就成了元帅府,如今却是公主府,和慧公主待嫁的銮驾停留于此。

夜色中高高的围墙,后院里偶尔传来一两声琴音,却响过几声便止,不成曲调。如意捧了茶进来,放在那边炕几上道:

“姑娘若想抚琴,我去取香来,就用姑娘一向最喜的郁金苏合香丸子,在家的时候,制成许多,这次我一股脑全带了来,就怕那南夏无此香,倒要费事了。”

宛若扑哧一声笑了:“你还说,一个姑娘家背着那么大个包袱,这一路躲躲藏藏跟着送嫁队伍,不是后来赶巧,王爷发现了你的行踪,你可打算躲到几时?”

如意嘟嘟嘴:“谁让姑娘不带着我了,巴巴的寻了那么多借口,把我遣了回去,亏了老太太是最知道体恤下情的,直接放了我出来,还把我的身契烧了,以后姑娘可不能再赶我走了,就像姑娘以前说的,如今我可是自由身,想去哪儿去哪儿。”

“自由身?你想去哪儿?”宛若好笑的反问。如意应的也顺溜:“姑娘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这辈子姑娘都别想甩开我。”

宛若伸出一指点点她的额头:“真真拿你这丫头一点法子没有,认准了的事儿,十匹马都拉不回来,不让你跟,本是我的好意,你也不看看你自己,如今都多大的姑娘了,难不成以后真不想嫁人了?”

“不想”如意说的斩钉截铁:“我这辈子就跟着姑娘,若姑娘将来生了小姐少爷,我就就混个嬷嬷当也好”

宛若摇头叹息,想着这丫头也真不容易,这一路偷偷摸摸,跟着送嫁的队伍,吃不上,喝不上的,王爷发现她的时候,狼狈非常,小脸儿黑一道黄一道的,头发乱蓬蓬,脚下的一双绣花鞋,又是泥又是水的,身后还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

包袱里面装的都是宛若平常用惯的小东西,香饼子,香丸子,扇套子,荷包等等,值不值银子另说,真难为她这番心思,受了这大罪,一发现她,这丫头就病了,足足在床上躺了两日,才渐次好起来。

宛若也没辙,只能带着来了,现如今,她一提那郁金苏合香,倒是勾起了这番前情,如意还罢了,总是伺候自己多年的贴心丫头,可睿亲王赵琅,这番千里送嫁的情意,她又该如何回报。

再有,过了今日,明儿便是嫁期,这一去又是怎样境况,宛若发现,自己竟然胆怯了,远没有刚穿过来时候的大无畏,大约这八年光阴,她身上属于现代人的痕迹,已经消弭无形,剩下的,就是一个跟外表一样最平常的古代少女,虽无待嫁之心,却忐忑难安。

忽而一股熟悉的香气氤氲而来,散在四周清新淡雅,侧头一瞧,如意已燃上郁金苏合香,宛若抬手推开窗子,夜色正好,明月如镜高悬,回廊静寂,袅袅清香,忽而记起辛弃疾的一阕词,有这么两句: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此情此景竟让她又想起了承安,她不是长情之人,对承安却难忘却…

悠悠箫声隔着那边一弯粉墙传来,荡在夜空中异常清越,这一路,宛若算是领教了睿亲王的萧,萧声中可见其安然无争的心性,这样一位如玉君子,偏偏生为皇族,争与不争都难两全,而自己跟他,也就如此时一般,隔墙知音的缘分罢了。

清江一顷碧波中,今日分外热闹,从丰城一直到请江边,一路红毯幔帐,江上停靠着围着红账的迎亲船,夹道两侧排列于江边,整整二十四艘,最前面一艘巨型龙凤舟金碧辉煌,凤嘴里衔的红绸,随着江风飘荡起来,把江水都染的红彤彤的,跟碧蓝的天空相映,分外喜气。

虽匆忙,南夏这迎亲的礼节倒是气派周到,倒令赵琅颇为意外,这样看来,难道那位南夏新皇真钟情于宛若,想到此,不禁摇头,怎么可能?仅凭一副小像绝无可能。

清江之南美女繁,南夏出美女,恐怕天下尽知,认真论起来,宛若的姿色真不能算什么绝色美女,她不是不美,而是美在鲜活,一张小像不过是张死物,不能诠释宛若灵气之万一,因此未见钟情只说,实属妄言,那是什么缘由呢?

南夏排遣来的迎亲使节,颇有几分眼熟,说是新封的威武将军,姓戚,一照面,不知道是不是赵琅记差了,总觉得这位将军有几分面善,这位威武将军,一看就知不善繁文缛节之事,旁边还有一位是南夏的礼部侍郎封大人,一旁主理杂事。

迎亲炮响过,公主銮驾迤逦而来,孔雀翎羽伞,撑在后面,宛若一身金凤大红嫁衣,沿着红毯缓步而来,到了赵琅身前,深深一福:“宛若谢王爷一路护送之情,愿王爷平安康泰。”

赵琅望着她,目光中难舍又无奈:“切记,明哲保身方是正理。”宛若微微点头:“王爷珍重…”

清江春日比京城早,如今不到三月,两岸已是繁花似锦,花貌,韶华,正当锦时,就跟岸边盛开的鲜花一样娇艳,此刻的宛若美得鲜活而张扬,如果可能,赵琅实在想把这个灵秀女子藏于身边,有这样一个女子为伴,方不负此生,可惜有缘却无份。

礼炮响了七七四十九声,宛若登上龙凤舟,立于船头,江风鼓起她的凤裙,裙摆上金色的凤凰,仿佛翩然而飞,随着碧水凌波而去,此刻的情景,刹那风华,令赵琅终生难忘。

江南江北仅一江之隔,已是两番天地,风俗,人情,服饰,比起北辰,南夏更趋于精致,那种秀美蕴于骨子里,沉淀与岁月中,成就了一种清丽,与南夏的青山丽水一样,秀美绝伦。

其中却又藏着强悍的霸气,就跟南夏的强兵一样,可以一鼓作气势如虎,也可以如远处传来的山歌一样婉转柔美,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才能成大气,这位南夏的新皇,真不知是个怎样的君王。

便宛若猜了一千一万遍,也永远不会猜到,这位新皇竟是承安,即便来迎亲的威武将军,就是承安的师傅七叔,宛若也没往承安身上想。

承安这位师傅一向神鬼莫测,当初一见,那种高人的气场轻易便可知,或许当初是避祸于北辰,七叔之名大约也是从他的姓氏中幻化而得,戚家,南夏的百年大族,一朝崩塌,如今复起,这位也姓戚,大约是戚家后人。

在夏都城外十里,看见赫赫皇驾的时候,宛若真有几分说不出的紧张,跟相亲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个相亲对象,是不能拒绝得,成亲宛若不怕,宛若有点怕后面的周公之礼,这事儿不容回避。

跟一个陌生的人行如此亲密之事,每每想到这些,宛若都觉浑身不舒服,怀着几分忐忑之心,力持镇静到了近前,七宝凤鸾车上,宛若一眼望去,明黄伞驾下面,头戴皇冠的少年帝王,宛若目瞪口呆。

忽略了一边不算着急提醒礼节的礼官,就这么坐在车上,直直望着不远处的承安,四周一切仿佛都成虚无,是惊,是喜,似真,似幻,竟仿佛南柯一梦…梦中的承安含笑立在前方,唇边微微翘起的弧度,都如此真切可辨…

“公主,请下凤鸾车,吾皇已亲迎而至…公主,公主…”

礼官提醒了数遍,宛若却一动不动,仿佛置若罔闻,一边的如意也有点傻了,不说化成灰也认识,可承安少爷,苏承安,姑娘隔母的庶弟,一起这些年,几乎片刻不离的弟弟,怎会是南夏的皇上…

宛若傻愣的样子,落在承安眼里,不禁微微翘了翘嘴角,想来自己把若若吓坏了,可无论如何,今日两人重逢了,以后日日夜夜都不会分开,他的若若,让他思念的好苦…

这刻骨的相思,今日方缓解一二,而今日以后,她再也不是自己的姐姐,而是他的妻,他的皇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春夏秋冬,日夜更替,片刻不离。

想到此,承安已率先迈开大步走了过来,明黄的龙袍在阳光下灿灿闪过,袍服下边的五爪金龙,腾在祥云之上,划过一片璀璨光影。

承安站定在凤鸾车前,伸出手,暖暖一笑:“若若,我来接你…”

似梦似幻

怎样从七宝凤鸾车上下来的?如何进的宫?沿途过了那些地方?景致如何?南夏群臣怎样反应?这些宛若一点都不知道,她只记得承安的手,温暖干燥,明明那么轻轻牵着她,却握的紧紧的,紧到,仿佛这辈子都不会松开一样。

过五凤楼,进宫门,穿过层叠宫廊,站在富丽堂皇的宫殿外,宛若都觉得疑似一场大梦。“若若你看,还记不记得,你以前跟我说过的,未央,夜未央,情未央,这是你我日后的家。”承安的声音磁性低沉。

宛若抬首,上方,三个斗大的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未央宫”说实话,承安说的这些,她都已经忘了,毕竟两人这些年几乎日日在一处,她对承安说过的话不胜枚举,若每句都记着,岂不累死了。

承安看她一脸疑惑样儿,不禁轻笑了一声:“不记得了?”宛若微微侧头,颇迷茫的看着他,伸手刚要摸摸承安的脸,身后一个有些严肃的声音道:“不可亵渎龙颜。”

宛若吓了一下,迅速收回手,仿佛此时才清醒过来,四下扫了两眼,随行的大臣已不知去向,身后除了宫女嬷嬷就是太监,说话的,正是身后当头的一位嬷嬷。

跟崔嬷嬷年纪相仿,得有四十来往了,五官端庄,表情严肃,一丝不苟,目光有些利,看着不大好相与的模样儿,且,宛若觉得,她对自己仿佛有些轻视跟敌意,虽极力隐藏,这种感觉却异常鲜明。宛若不禁暗暗思量,自己刚来,这脚都站热乎,怎就招人厌了。

这位嬷嬷姓戚,原是当年伺候兰妃的丫头,后来兰妃遭害,她蛩伏宫中,替护国公传递消息,承安能如此迅速的夺权,这位嬷嬷也算立了功的,论功请赏,便让她在后宫主事,管理下面的宫女嬷嬷。

她出声警告原也是宫里的规矩,上下尊卑,在宫里尤其森严,可宛若并非后宫嫔妃,她是他的若若,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妻,唯一的皇后。

承安很清楚宛若,虽不知是何因由,宛若实在有着一颗世故敏感凉薄冷漠的心,仿佛看透一切了一样的世故,她的心,就如那高悬空中的皓月,远观皎洁,近则清冷,故此,她能对待柳府亲事淡然不在意,对赵睎冷漠无情。

自己若不是占了他弟弟这层关系,两小无猜的情份,想让她在意,恐也难如登天,就算两人亲近,可她的心里到底有没有自己,承安至今仍不能断定,他不要姐弟之情,他要夫妻情爱,从明白自己心开始,他就没把她当过姐姐。

承安知道宛若的想法,她要的是什么?为什么赵睎那么霸道,都没能打动她分毫,她要的不是最爱,她要的是唯一,唯一的情人,唯一的丈夫,若若的想法于世不容,那时候她还跟他说:

“男人三妻四妾怎么就成,以此为例,女人也该三夫四侍才公平,再说,若两情相悦,互许终身,两人之间的情意至真至纯,怎会容得下别人,别人都容不下了,更何况三妻四妾…”

当时承安觉得,宛若这些念头简直偏激到惊世骇俗,后来细细一想,又觉有些道理,就像他跟宛若,既钟情,何需外人掺和其中,别说外人,就是这些宫规,都令承安厌烦。

承安的目光一阴,落在戚嬷嬷身上,戚嬷嬷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一步,这位新皇她接触的日子不多,却也清楚,是位龙心难测的主子,不比先帝,大约是从小流离之苦吃了不少,性子有些阴晴不定,手段却又冷酷狠戾,不能称为暴君,却也不是个宽泛之主。

因此,被他带着警告的一瞥,戚嬷嬷从心里头发寒,微微低头,暗暗思量,却依旧参不透这里头的缘故,对于南夏这位新皇之前的事,在南夏讳若莫深,是个禁忌,不许私下议论猜测,只说之前护国公拼力救主,大火中救得兰妃远遁庆州,生下皇子熙,也就是如今的新皇,其中曲折凶险,自然不是这样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的,只是皇室隐秘,不足为外人道罢了。

这位新皇说来也古怪,登基大典,群臣三催四请的就是不办,非的等这位什么北辰的和慧公主进宫,登基封后一起举行,这位北辰的公主,说起来,也并不是真正的皇族公主,出身在北辰都算不得多尊贵。

戚嬷嬷居功自傲,自然不会把宛若放在眼里,虽说见皇上的态度,大不寻常,依旧没把宛若当成母仪天下的皇后,心里存着轻视,言语行动难免带出些许,宛若倒是无所谓,一向明白宫里就是如此,踩低攀高势利非常。

她不过一个战败国的和亲公主,跟祭品没什么两样儿,如果不是承安,或许此时她早已倍遭冷落,不过,若不是承安,或许她如今还在刑部大牢,亦或是,入睿亲王府为妾。

南夏使节口口声声非要她和亲,甚至不惜威胁利诱,这一切的一切,如今终于水落石出,竟是承安,她的弟弟。

只是,此时此刻,宛若忽然觉得,眼前的承安有几分陌生,他望着自己的目光,明明就跟之前毫无二致,可那眼底涌动的情愫,却又如此陌生,令她莫名有些恐慌。他不是真要跟自己当夫妻吧!

承安略回身,瞧了周敬一眼,就像过去一样,伸手牵住宛若的手,带着她迈进宫门去了。

周敬是新上任的太监总管,年纪不大,人却世故机灵,心有七窍,当初被皇上一眼看中,直接就升任太监总管,周敬自己都觉得云里雾里一样,干事分外妥帖,尤其体察圣意方面,没有比他更明白的了,短短时日,便成了皇上身边得用的心腹。

周敬也不是寻常人,他日夜服侍在身边,皇上的心思,没有比他更知道的,之前那些事儿,他也耳闻不少,自从入主宫苑,先帝的妃嫔佳丽遣送的遣送,出家的出家,宫女都新换了一茬,个顶个的年轻貌美,跟御花园的花儿一样,瞅着就教人想掐一朵,更别提那些家中有待嫁之女的大臣了。

见天上折子,希望皇上大开后宫之门,广选佳丽秀女充溢后宫,繁衍皇家子嗣…还有前护国公,如今的定南王戚忠,送进宫来的绝色美女,足以倾国倾城,可也没见皇上扫一眼,虽未全数退回,却只都搁在冷月宫中,宫如其名,那可是最偏僻的冷宫。

一开头,周敬还真有几分怀疑,这位新皇有别的嗜好,就如前面那位荒唐的国舅一样,专好男风,院子里养的,炕上躺着的,没一位母的,都是那容貌鲜丽的少年郎,揣摩着圣意,周敬偷摸选了几个面貌清秀,身段轻软的小太监,近前伺候,观察了一阵,皇上并非此意。

偶然发现皇上怀里揣着的一幅小像,是一位容貌虽端正,姿色却寻常的女子,画的栩栩如生,仿佛真人一般无二,皇上时不时拿出来望着,看着,惦记着,那模样竟活脱脱一个情根深种的痴情人。

一日里总要拿出看几遍才罢,便是夜里,也藏于怀中片刻不离,故此,周敬一见那位高高坐在七宝凤鸾车上的北辰公主,就什么都明白了,皇上费了如此周折,不远千里去北辰和亲,就是为了这位,皇上心尖子上的人儿。

这位公主什么品性先不说,可以望见的是,宠惯后宫的结局,且,见了皇上跟这位公主的相处的情景,周敬心里更为纳罕,那行动言行,竟分外在意,处处陪着小心的,眼里眉梢的雀跃跟欢喜,倒有些像十五六情窦初开的少年了,而不是杀伐果断的皇上。

这第一日,周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位北辰的公主,南夏的皇后,就是这个宫里最大的主子,或许比皇上还大。

皇上牵着人进去了,戚嬷嬷刚要带着人跟进,就被周敬一伸手拦住,低声道:“咱们还是在外头候着吧!这个时候估摸皇上不想有外人在”

戚嬷嬷哼了一声:“宫规…”

她没说下去,周敬就直接截断:“什么宫规?嬷嬷怎的傻了,皇上是天子就是宫规,规矩是死的,咱们人可是活的,听我一句,嬷嬷还是少管这位公主近旁的事儿,省的惹祸上身,到时候可没后悔药吃”

扭身挂上一个笑脸,对立在那边的如意客气道:“这位姐姐想来是公主身边可心使唤的人,奴才周敬,以后还得蒙姐姐照顾了。”

如意略打量他两眼,暗暗点头,挺识相机灵的小太监,怪不得年纪不大,就当上了总管太监,不过,也不敢托大,规矩一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