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按照来之前打听到的去处,找到了“祥和易馆”,城北的易馆不似城南喜欢“扎堆”,一家是一家,当然也有类似于秋桂坊和万象街这样的地方,不过那里往往人多是非,以她现在的状况,不适合去。

余舒如今是十分后悔当初弄丢了景尘给她的那块黄霜石,假如有那挡厄的石头在,她大可不必这么小心翼翼地防备着,整日提心吊胆。

她之所以急着撵走夏明明,就是出于这方面考量,上一回景尘的计都星发作,夏明明就差点死在船上,这回不知有多大的麻烦等在前头,她又不能一天到晚顾着她,早点把她打发回家,省的日后受罪。

要进祥和易馆的书阁需要先纳二十两银子,余舒咬咬牙交了,拿着换好的书帖进了后堂,见到满眼的书架书柜。顿时觉得这二十两银子没白花,这地方正适合她这种抄书来看的人。

大易馆的书阁通常不许人随便出入,相对应是你花钱进去,就可以随便抄阅,只是不许把书带走,要么只能花钱买下,这点是同义阳城三家大易馆的规矩如出一辙。

比较好的是,这里还有茶点供应。虽是一小份,但足够余舒顶饥,挨过午饭。

在书阁里泡了半日,余舒看夕阳晒进窗子,就整理了抄录好的篇段。收拾离开,打算到驿馆去接夏明明。

走到易馆门前见外面停下两顶轿子,正挡在台阶门口,余舒就往边上挪了挪,想等人家先过去。

一前一后打轿子里走下来两位年轻小姐,身段窈窕,都拿团扇遮挡着半张面孔,让余舒好奇多看两眼的她们一模似样的穿着。

裁剪合宜的鹅黄绸子窄袖掐着腰身。下搭一条碎花褶子长裙,外罩一件轻飘飘的纱衣,腰间挂着八宝玲珑珠,香囊香串,扇柄坠着红蒲穗,扇面一个绣着鱼穿莲,一个绣着蝶恋花。

察觉到余舒的视线,那扇面是蝶恋花的小姐瞪了她一眼。余舒接受到这不善的目光,忙扭过头假装路人,是怕遇上什么不讲理的千金小姐,被当成等徒浪子当街收拾一顿。

还好那两人没多和她计较,相并进了易馆大门,余舒蹭蹭鼻尖泛起的香气,从她们背后离开。没看到她们刚进去易馆大门,就有坐堂的易客迎了上来,引着上前,两人说话声消失在书阁门后:“星璇说的就是这家易馆么?”

“是祥和没错,找找吧。她说那本书应该就在这里头。”

夏明明到底没有写成家书,余舒没有真的把她丢街上,把她从驿馆领回家中,就没再搭理过她一句话,是想孤立她几天,让她知难而退。

夜里头,余舒睡不着爬起来算账,书桌上零零碎碎摆的都是铜板银角,金宝闻到钱味儿,几次想要从她的裤腿爬上桌子,都被她揪掉了,急的在她脚边打转,唧唧咋咋乱叫,把睡得正香的余小修都给吵醒了。

“姐,你怎么还没睡。”余小修揉着眼睛从屏风后头探出个脑袋。

“等下就睡,”余舒看他被吵醒,弯腰把罪魁祸首的金宝从地上捏起来,戳着它的脑门,“再吵吵就把你关笼子里。”

“唧!”金宝不吃恫吓,四肢乱划,试图从她手里挣脱开跳到桌上,不放弃和那一堆银块银角亲密接触的机会。

余小修打着哈哈走过来,替金宝说情:“你就给它一个玩呗,省的它闹腾。”

余舒不像余小修这么惯着金宝,随手就抓了桌上竹笼把它塞进去,递给余小修道:“给它玩又不知道藏哪儿去,它要钱干什么,还能拿出去花不成,嗤。”

余小修爱莫能助,只好同情地看着笼子里垂头丧气的金宝。

“啊!”

一声惊叫在这三更半夜里响透了院子,余小修“吓”了一声,余舒眉头一皱,放下算盘站起身就往外走,这叫声分明是从夏明明房里传出来。

出到院子里,景尘刚好也开了房门走出来,余舒看他披着一件单衣裳,就对他摆手道:“别出来,我去看看。”

景尘现今知道男女有别,不用余舒说也不会往夏明明房里闯,就站在门口,没再上前,眼睛看着余舒的方向,谨防有什么意外。

夏明明的房门关着,院子里没见别的人影,余舒抓了靠墙放的铁锹,伸手去敲夏明明的房门:“明明、明明你怎么了,开门。”

里面不见应,余舒趴在门上听了听,闻到屋里断断续续的哭声,看看紧闭的房门,怕她在屋里出什么事,情急之下,就拿铁锹插进门缝里,一使劲儿撬开了里头门闩。

屋里头黑洞洞的,尚能看见人影,没发现小贼小偷什么的,余舒摸黑把灯点着了,就看夏明明坐在床上,披头散发地搂着膝盖哭。

余小修在房门外探头探脑,不好进来。

余舒放下铁锹,走过去在床边坐下,伸手推推她:“怎么了这是,睡癔症了吧,好好的哭什么,乱喊乱叫的不知道大晚上别人都要睡觉啊。”

夏明明闻声抬起头,露出一张汗湿的脸,灯光下面色惨白,要不是余舒胆大,能被她这鬼样子吓个半死。

“你——”

“死了,死了,”夏明明声音抽搐,目露惊恐。

余舒心里头一咯噔,想起来夏明明那梦人生死的能耐,当即抓住她的肩膀问道:“谁死了,你是不是做恶梦了?”

“…四姐,是我四姐。”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史书苑

“…四姐,是我四姐。”

余舒哑然,看着夏明明哭的发白的脸,想起来她偶尔提起过那个“四姐”,似是关系不很好的样子。

“你先别慌,同我说说,你都梦到什么了?”

夏明明抓紧了被子哭声道:“血,我梦到我四姐被人害了,是一个下雨的晚上,有人从窗子潜进她房里,把她杀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四姐、我四姐她会死,会死”

余舒眼皮跳跳,安抚道:“你先别哭,能确定这梦准吗,万许只是个梦呢?”

夏明明抱着脑袋,摇着头语无伦次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就是梦到她出事了。”

余舒心想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犹豫出声:“那你要不要尽快写信回家,能赶得上吗?”

“写、写信回家?”夏明明哭巴巴地瞅着余舒。

“是啊,”余舒只当她是吓晕了头,按着她肩膀道:“你只是梦到了,人不是还没死呢吗,早一步通知家里,或许就能躲过去。”

话是这么说,她心里觉得悬,夏明明不知家在何处,但从京城寄信回去,快马加鞭也要半个月吧,人要该死早死了,哪等得及她预警。

哪想夏明明听了余舒的话,猛地就顿住了哭声,抓住余舒的手道:“对、对,我得去通知她,得让她躲过去。”

余舒看她情绪激动,不敢提醒她时间或许赶不上,安抚道:“好,那明天一早我就陪你去驿馆写信,咱们挑一匹快马去送。”

“不。不用写信,”夏明明摇摇头。着急地吸着鼻涕道:“天一亮我就去找她,她就在京城里。”

“啊?”余舒惊讶道:“你这个四姐在京城吗?”

她还以为夏明明在京城举目无亲,闹了半天人家姐姐就在这儿。

夏明明抹抹眼泪,这时也顾不得瞒不瞒余舒:“对,她就在太史书苑学易。”

余舒又吃一惊,在太史书苑学易?那夏明明这四姐不简单啊,三年一过大衍,今年的不算,这么说来。她四姐是三年前就考通了大衍试吗?

啧啧,她原以为那纪家的纪星璇就够奇葩的了,没想到这样厉害的小姑娘不止一个。

夏明明这时情绪稳定许多,看到余舒表情。隐约猜到她所想。便苦笑道:“我四姐只比我大上两岁,但是她比我聪明本事多了,三年前她就考过了大衍试。家中长辈都极喜欢她,当初送她进京学易,娘就万分舍不得,真要她出了个好歹,我娘”

余舒试探问道:“你们是一母同胞吧?”

夏明明点点头,余舒看她脸色还是很难看。就压下心中许多疑问,安抚道:“既是如此。那明天一早你就去太史书苑找她,你们姐妹商量下看是要怎么防备。”

夏明明慌张道:“你不陪我一起去吗?”

这个时候的余舒对夏明明来说,就好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出了什么事,她第一个先想到的就是她。

余舒道:“我又不认得你四姐,去能做什么,你们家业不小,她一个人离京在外,身边会没个护卫?我去帮不了什么忙,还不方便,你自己去就行了。”

没心没肺地说一句,那夏江家的四小姐死活,干她什么事儿啊。她和夏明明是有交情,但这不表示她得关心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死活。

当初她强行救了赵慧的命,青铮道人就曾警告过她,生死各安天命,凡事莫要强求,一报还一报,妄改人阳寿是要遭天谴的。为了自己人也就罢了,为了一个陌生人,真不值顾。

那夏江家的四小姐果真要死,谁也拦不住啊。

当然这话她是不能对夏明明讲,人家再怎么说都是亲姐妹俩,听她这么说了,还不得和她翻脸。

“可我一个人…我一个人”夏明明红着眼睛,支支吾吾,她是从家里偷跑出来的,真要去找四姐,四姐不知会怎么冷嘲热讽她。

“阿树,你能不能陪我一起,不用你见我四姐,你就在边上等着我,”夏明明拖着余舒的手,满眼哀求道:“好吗?”

余舒想了想,道:“那明天我送你到太史书苑好了。”

“好、好。”夏明明赶紧点头,生怕余舒反悔。

“赶紧睡吧,别太担心,说不定是你梦糊涂了。”余舒推着夏明明躺回床上,摸摸她额头上的冷汗,“明天一早我叫你起床,快睡吧。”

夏明明抓住余舒的手不放,“我、我有点害怕,阿树,你陪我睡行不行?”

景尘就在外头,真要她陪夏明明睡觉,不定他又要有什么惊人之言,余舒顾及这一点,就没答应,拍拍她道:“有什么好怕的,没看你吆喝一声我就过来了,放心睡吧,我就在这儿,等你睡着了再走。”

余舒冲站在门口的余小修摆摆手,示意他先回房去睡觉,余小修看没什么事儿了,就挠挠头走了,好不容易把夏明明哄睡下了,余舒困得两只眼皮打架,轻手轻脚地退出夏明明的房间,带上门,一扭头看见景尘还在西屋门口站着,似乎一直没动过,怔了怔,上前低声道:“怎么还没睡啊?”

景尘指了指夏明明的房间,抬手比划:‘没事了吗?’

“就是做噩梦,不要紧,你快进去睡吧,”余舒推推景尘肩膀,要他进屋去,秋天的夜晚已经很冷了,景尘身体才好一些,要是再着凉了,又得多在床上躺两天。

景尘欲言又止,见余舒神色困倦,就把话咽回去,顺从地退回到屋子,将门关上,站在门后,听着余舒转回大屋的脚步声。待她那头屋门响动,才走回到床边和衣躺下。

闭上眼睛。脑海中全是方才的梦境,他身在一片茫茫雾色中,手握一把银光长剑,练着几日前他记起的那一套剑法,不远处有几道模糊的人影似在指点他,他们身上穿着白色的长袍,服摆上绣着黑色的纹路,有的蓄着白须,有的手握拂尘。有的席地而坐,有的负手而立。

他还没有看清楚面孔,就被院子里的叫声惊醒,他能感觉到。那几个人身穿白袍的人对他来说很重要。却如何想不起来他们是耍余舒久仰太史书苑大名,这次送夏明明去城北,正有机会瞻仰。之前猜想是什么样的灵杰宝地,能聚天下易才,即便不是修建的富丽堂皇,也该有雕梁画栋之美,然而果真到了门前,却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里就是太史书苑?”

同夏明明一前以后下了马车。在街上干站片刻,余舒面色古怪地指着街对面。那里一排不足丈高的白色围墙,吊着古旧的青瓦,开着两扇小巧的黄木门,门前三层台阶,平铺到路上,门头一块横匾,形状不方不圆,说不清是红是紫颜色,上面只书有两个扁字——太史。

这么寒酸的门面,就是太史书苑?该不是车夫懒省事,把他们拉到后门去了吧?

“就是这里了,”夏明明很能理解余舒现在的心情,两年前她头一回到京城里来,见到太史书苑这还没有他们家后门气派的门面,同样怀疑走错了地方,但真在里头转上一圈,才知道什么叫名不虚传。

不过她现在担心四姐出事,没心情和余舒讲解这些。

“那门里是有人把守的,不许人随便入内,我得请守卫帮我找四姐出来,”夏明明问余舒,“你在这里等我吗?”

余舒扭头看看四周,指着街边上刚开门的一家茶楼,“我上里头去等你,你好了就去找我。”

“好吧。”今天闷热,夏明明不好意思叫余舒和她一起站在门口干等。

余舒进了茶楼,看一楼没什么客人,就直接上了二楼去,找到凭栏一个阴凉位置,正好能看清楚太史书苑门前动静,但想要往太史书苑里头眺一眺,就只能看到一片花草绿色,遮住了视线,见不着什么楼景。

夏明明往那两扇小黄门前一站,里头就有守卫站出来,余舒只能看到半道身形,听不见说话。

余舒要了一壶最便宜的云片,掏出随身带的一叠纸稿,正是昨天在祥和易馆抄写的段落,那是一本记载了大安开国三百余年以来各年份各地方发生天灾的大致记录,上头另外注解了一些易学方面的分析,诸如星象月食,奇门演算等等,她找到的是第五卷,还不知另有几卷。

余舒一边研究手中抄稿,一边喝茶,不知不觉把夏明明忘在了一边,等想起来回头去看,却发现太史书苑门前不见了夏明明的人影。

“诶?”余舒放下茶杯,站起来,扶着栏杆探头往下面街道上搜寻了一圈,依然不见她人,正担心打算收拾东西下楼去找,就听到二楼上响起来小二的迎客声:“两位客官这边请,当心着楼梯。”

余舒扭过头,看见两个人从楼梯口上来,走在前面的那年轻女子身穿鹅黄纱衣,手中的团扇提在胸口处,这身打扮倒是同她昨天在祥和易馆门前见到的两位小姐相同,因未遮面,此女露出一张面若桃李的脸蛋,眉骨傲气,余舒正觉得这人眼熟,就看到她后头跟着上来的夏明明。

这必是夏江家的四小姐了,难怪眼熟,一比较就看出来,夏明明和她乃有五分相似,不同的是前者更娇,后者更傲,一样的是姿色十足。

夏明明也看到了余舒,轻轻朝她摇头,余舒意会地坐了回去,一手举杯假装喝茶,用余光瞄着她们两个走到一间屏风隔出的雅室里坐下。

看那小二退下楼去,便端起桌上茶壶茶杯,换了个临近屏风处的地方重新坐下,刚把耳朵竖起来,就听到那一头说话声:“你是说,你梦见我死了?”

余舒听到夏明明这四姐的声音,觉不出半点应该有的担心和害怕,反而有种盛气凌人的味道。

“…嗯。”

不是知道屏风后头坐的是夏明明,余舒真当这蚊声怯弱的是另外一个人。

屏风那一头静下来,余舒看不到她们表情,等着听那夏江四小姐的反应,谁知道却等到了一声嗤笑:“呵,你以为我还会信你的鬼话吗?”

“四姐,这回是真的,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梦见了。”

“你没骗我?那当初是谁撒谎告诉爹,说梦见我路上被人劫持遇害,差点害我错过三年前的大衍试,顶替二姐到龙虎山去求道,一辈子待在那深山老林里,不是你吗?啊?”

余舒挑眉,怎么听这夏江四小姐讲,明明貌似做过对不起她的缺德事啊。

“…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那时不知道,我只是想——”

“不用解释,我不想听,我会写信回家让人尽快接你回去,京城不是你该待的地方。我不管你是怎么跑到京城里来的,这几天又是住在哪里,现在就给我老老实实地待着,等家里来人接你,别想着乱跑。”

“四姐!你信我行不行,我发誓我这一回没有骗你,我梦见了,夜里有人从窗子跳进你房里,把你——”

“夏江敏!”

余舒听到屏风那一头猛地一声喝斥,被吓了一跳,揉着左耳,换右耳去听:“我身在太史书苑,虽精通的是星象,但同窗闺友不乏通晓面相凶吉者,有没有祸事我岂会不知,你若再危言耸听,当心我对你不客气!”

余舒听到那头桌椅响动,便趁着有人出来之前,飞快地端着茶壶茶杯,刚坐回原来为止,就见到那夏江四小姐沉着脸走出来,看到她下了楼,余舒才起身走进向那隔间的屏风。

夏明明正坐在那里发愣,神色恍恍惚惚,一副受了很大打击的模样,余舒看了觉得可怜,就咳了两声,道:“刚才那个就是你四姐吧,怎么样,你们商量好了吗?”

夏明明缓缓抬起头,声音苦涩道:“她、她不信我。”

余舒暗叹一声,捞了她身旁的椅子坐下,“其实,我刚才在外头都听见了,你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以前骗过她吗?”

夏明明低下头,不吭声。

余舒看她这样子,就知道八成是有那么一回事,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应景,坐着坐着,夏明明却突然开了口:“阿树,你是学易之人,不会没有听说过‘文辰北,夏江南’吧。”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文辰夏江

“阿树,你是学易之人,不会没有听说过‘文辰北,夏江南’吧。”

余舒老实地摇摇头,她知道夏明明的本姓不是姓夏,而是一个复姓“夏奖,入京后一直忙于生计,她都没有时间好好打听一下这夏江家是什么来头。

夏明明叹气道:“有时候我觉得你真奇怪,明明懂得好些事情,但是寻常易客都耳熟能详的事你不知道。”

余舒讪笑:“是我孤陋寡闻,你说吧,我听着呢。”

夏明明手里紧握着茶杯,轻声叙述着大安朝一段易史:“大约是在一百年前,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一位姓夏,一位姓文,这是自大衍试行百年来头一次所遇,当时天子喜悦,钦赐封号,一乃文辰,是喻北方星辰之明,一乃夏江,是喻中原长江之广,文辰和夏江两位易子得天子厚爱,因文辰易子年长,正值司天监大提点一职空闲,便委之,念不能厚此薄彼,又赐婚与夏江易子,封他做了驸马,甚为百年之前一桩美谈。”

这是余舒第二次听到大安朝易史中的易子名号,头一回是在曹子辛那里,她还记得,当时所讲的是青阳和云华两位易子,按时间来算,这夏江和文辰更在他们二人之前。

不过这大安朝的皇帝怎么都喜欢把公主许给易子,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吗?

二十年前那位云华易子也是,娶了长公主,可惜天才早夭,公主殉情,两人用一段悲剧,谱成后世佳话。

“谁想好景不长,夏江和文辰两位易子,不知因何缘故结下仇怨,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便是天子亦不能勉强撮合,二人不愿同朝共事,双双请辞,天子无奈,便分赐了南北两座城使他们迁往定居,文辰在北,夏江在南。从此后,二人便以易号为姓,冠与后人,以表天子之敬。”

余舒两手托着下巴,听的津津有味,在这里打岔道:“所以你姓夏江,就是那位夏江易子的后人咯。”

“那是我老祖宗。”

余舒点点头:“你继续讲。”

被余舒这么一打岔,夏明明忘记说到哪里,想了想,才接着道:“天下易客仰慕易子之名,纷纷登门求教,在南寻夏江,在北访文辰,夏江文辰皆是友善之人,来者不拒,每日门前络绎不绝,渐渐成势。当时天子所为,是为隔离他们二人仇怨,怎知十年过后,这天底下的易客们,竟成南北分势,每年大衍在京中相遇,方枘圆凿,北道易客以文辰第一,南道易客以夏江第一,互不相容,此事一发,朝中争论不休,更有人言论,文辰夏江图谋不轨,唆使教令南北易客。”

余舒听到这里,暗自咋舌,看来这同朝出了两位易子,也不是什么好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

“所幸当年天子深明事理,未有听信小人谗言,而是诏令司天监,修建了太史书苑,让南北易客在大衍试后,择可教之人收入其中深造,同学一处,化解干戈。”

余舒神色一正,暗道那位皇帝手段高明,这么一来,管你是南是北,凡是可造之材,到了京城,进了太史书苑都得统一教化,既解了南北易客各自为政的窘境,又强固了司天监的地位。

夏明明舔舔嘴唇,低头喝了一口凉掉的茶水,微微出神道:“几十年前,夏江和文辰两位先人去世,两家门庭渐不如昔日鼎盛,表面上仍为南北易客代表,每一代也曾出过一两个人物,却再无当年易子风采。于是乎,为振作门庭,从我祖父那一代起,就开始派遣族中子弟到深山求道,然而我们夏江家香火并不旺盛,到了我这一代,同辈六个姐妹,就只有一个堂弟继承香火。”

余舒摸着下巴,想起方才偷听,那个夏江四小姐说什么到龙虎山求道的话。

“到山中求道,吃苦不说,或许连道家山门都不能进入,曾祖父订下规矩,凡我夏江家的子女,被派去山中求道者,如一无所获,则不得返家,是故就有族人老死在外,更有不堪忍受的脱离家中。当时我年幼无知,差点害的四姐替二姐代过,我们姐妹关系向来不和,她会怨恨我…也是应该的。”

余舒听得出夏明明的声音后悔难过,多少有点儿同情,生在这样一个家族中,碌碌无为就是错。

正要出声安慰她,余舒忽又觉得哪里不对头,还记得在山林中餐风露宿时,夏明明口口声称自己是“夏江家的废物”,可这些日子相处,夏明明分明是一个资质上佳的好苗子,好好学易未必没有成就,即便是梦人生死无用,也不至于是个废物吧,难道她家中同辈人,个个都是她四姐那样的奇葩?

“明明,我问你啊,你家里头还有姐妹在太史书苑学易吗?”

夏明明不知余舒试探,摇头道:“只有我四姐考了进去。”

怪了,余舒摸摸下巴,狐疑地看了夏明明一眼,心中隐约有种猜测,藏不住,便问了出来:“明明,你们家里人,除了你,还有别人能梦到后事吗?”

闻言,夏明明愣了下,视线闪躲,声音不自然道:“你、你问这个做什么?”

看她这表情,余舒已经知道了答案,碍于这是人夏江家的秘密,就没有追问下去,哪怕心中好奇地不得了:原来这夏江家不只夏明明一个人的梦有解,只不过她这个最鸡肋罢了。

“好了,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去吧。”余舒捏了桌上盘子里一块点心放在嘴里,站起身道。

夏明明道:“回家?可是我四姐她——我还没和她说好呢。”

“那你打算在这儿过夜?”余舒道,“要我说今天你应该是见不着她了。”

就凭之前夏明明那四姐走时候的气愤样子,她们两个见面也是吵架。

夏明明着急道:“那怎么能行,我没梦到她具体哪一天出事,万一就是今晚怎么办?”

余舒拍拍她肩膀,有恃无恐道:“你不是说事发在下雨天吗,放心吧,这不是有我呢,告诉你最近三天都不会下雨,你明天再来劝她。”

“对哦,阿树你晴雨算的最准了,”夏明明面上露出一点喜色,继而又不放心道:“你确定没记错吧,今天不会下雨?”

“确定一定我还肯定,行了吧,走走,早点回去还能赶上做饭。”

余舒不由分说拉着夏明明朝外走,到楼梯口就被小二笑脸拦住了:“二位客官这是吃好茶了么,您看是不是把帐给结一下。”

余舒道:“结账?我钱给过了啊,我就点了一壶云片,当时就把钱给你了。”

小二伸长手指着她们身后头的雅间,“小的是说那一桌。”

余舒皱眉,扯着夏明明凑耳道:“你四姐点东西没给钱?”

“…好像没。”

余舒暗叫倒霉,扭头询问小二:“多少钱?”

“承您惠顾,一壶大红袍,四样点心,统共是五两七角。”

余舒脸色一僵,心中是把夏明明和她四姐一起臭骂了一遍,才不情不愿地摘了钱袋,把里头的碎银碎角都掏光,勉强够数。

夏明明知道她心疼钱,在一旁不敢吱声,见她结了帐,又问小二要油纸,才不解问道:“你要纸做什么?”

余舒瞪她一眼:“还能做什么,好几两银子的点心,没吃完不用打包吗?”

“你那是什么表情,这顿记你账上,回头一起清算。”

余舒和夏明明回到回兴街上的家里,已经是下午,还没走到门前就听到他们家院子里头一片说笑声,余舒纳闷地快走了两步,夏明明紧跟在她后头。

院门半开着,景尘和余小修都坐在院中,还有两个人背对着门口,看背影是一位年轻姑娘同一位年长的妇人,余舒打远听到的就是她们两个笑声。

见到家里来了外人,余舒暗皱眉头,为了减免景尘同外人接触,她同周边街坊邻居都不怎么说话,这又是哪来的人。

“哥,你回来啦!”

余小修先看见余舒,他这一叫,景尘头一个转过脸,紧接着那两位客人便从马扎上起身,扭头看过来。

余舒见到人脸,错愕了一下,那妇人她认得,是巷子对口那家的大娘,姓许,可那小姑娘是怎么一回事,她没记错的话,此女曾到她的挂摊上来求卜,貌似是姓周。

之所以记得清楚,是因为那天她带着景尘一起去摆摊,就是因为这个周姑娘,早早地回了家。

那小姑娘一见余舒便笑开了,半点不认生地喊道:“余公子。”

余舒收起错愕,点头回应:“周姑娘。”

“你还记得我啊?”那位周姑娘撅撅嘴,嗔道:“我当你早把我这回事忘了呢,那天我在街上等你一个早晨,都没见到你人,说好了要给我测八字的,你这算不算是言而无信啊?”

余舒还没答话,夏明明在后头听这女孩子娇声质问余舒,不乐意了,她心中有事,苦于无果,见不得人高兴,一拉余舒,声音不高不低问道:“这谁啊?”

“曾在我摊上算过卦的一位,”余舒扭头看看周姑娘和那许大娘,迟疑道:“你们这是?”

许大娘笑眯眯地接过话:“芳芳是我甥女,今日来瞧我,正好做午饭少了点醋,便使她到你家里头来借,哪想着你们竟然是认识的。”

周芳芳扭头看着身旁的景尘,甜声道:“正巧开门的是景大哥,要不是我也认不出来呢。”

余舒干笑两声,看看这不请自来的两个女人,心想着怎么赶紧把她们撵走。

第一百六十六章 冤家路窄

小院子里多了两个人,一下子变得热闹,周芳芳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见余舒回来了,就嚷着要她给自己测八字,说是补过上一回的,余舒想着赶紧把人打发走,就让余小修进屋去拿了笔墨,在院子里支起卦桌,给她算上一算,写了批注给她。

周芳芳不识几个字,让余舒把批注念给她听,又请景尘再给抄了一份,确是余舒的字拿不出手,不如景尘的飘逸入流。

周芳芳喜滋滋地拿到景尘重写了一遍的批条,不管是不是能看得懂,心满意足后,又去询问余舒:“要收卜金吗?”

余舒摆摆手,“上次说好的,还收什么钱。”

周芳芳遂把许大娘往前一推,嬉笑道:“那烦劳你给我姨也算一算,就当是谢她晌午给你弟弟做了饭。”

余舒看一眼余小修,也没有多问,就问了许大娘的生辰八字,算了个老来福个她,乐得许大娘合不拢嘴,拿着余舒写好的批注,妥善收进袖中,看在人家里待的时候不短了,就拉着周芳芳要走。

余舒把人送到门口,许大娘在门前站住:“小余啊,都是街坊邻居,往后有什么不方便的紧管上对门找婶子。”

上了年纪的妇人都是喜欢串门,何况余舒这一院子,个个年轻的后生,模样俊俏,嘴又甜,怎能不叫人喜欢。

“呵呵,知道了许大娘。”余舒没敢说什么客气话,就怕对方当真,以后三五不岔来串门,那她可就要累了。

好不容易把这两个人哄走,余舒关上门把余小修和景尘叫到屋里说话,夏明明早就无聊回了房。送客人都没见她出来过。

“怎么让人家给做饭吃,家里少盐少米吗?”余舒之前就叮嘱过余小修,景尘身份特殊。若叫人发现他是个道士,少不了的麻烦,便不许他随便让人进家门。

余小修冤枉道:“是许大娘硬让她外甥女送饭来。我又不能把人推出去,他们送来的饭菜都在灶台上放着呢。景大哥没吃,就我尝了几口,我们两个煮了点挂面吃。后来她们来拿碗,我还能不让人家进来啊?”

“就你嘴馋,”余舒扭头对景尘道:“中午喝药了吗?”

景尘摇摇头,正要煎药时候来了客人,他去开门。药包还在厨房放着。

余舒瞅着景尘晒多了太阳气色泛红的脸,越看越俊,心想着难怪那周小姑娘见着就不走了,换成是她也会想要多看两眼。

余舒起身道:“我去给你煎药,你回房去躺一会儿,小修把院子里的椅子都搬进来。”

“哦,好。”

余舒去了厨房,景尘没有回屋,而是跟着她过去,站在门口。余舒蹲在灶台边上引火,扭头问他:“怎么不去歇着?”

景尘摇头,余舒近来最常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让他回房歇着。他知道她是关心自己,但是他真的不觉得自己有那么虚弱,需要一天到晚都躺在床上。

“等你身体再好一些,我就带你上安陵城的道观去转转,看能不能想起来什么。”

余舒将她的打算告诉景尘,看到他眼睛一亮,心情都写在脸上,不由笑道:“是不是待在家里很闷,想出去走走?”

景尘摇摇头,又点点头,他不是觉得闷,而是想要尽快回忆起过去,不再这样事事都要小鱼为他操劳,而他却不能帮他分担什么,他不喜欢这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的处境。

把药煎好倒给景尘喝,余舒洗了把脸,把院子里早上拿出来晒的被子都抱回屋,看到余小修把她从茶楼打包回来的高价点心拿去喂金宝,倒没说他什么。

夏明明一直待在房里,傍晚吃饭时候才出来,一直灰着一张脸,余舒晓得她心情沉重,没有像往常那样在吃饭的时候讲话调节气氛,几人安安静静吃了晚饭,夏明明今儿个竟然主动收拾了碗筷端到厨房去洗。

要知道古时候洗碗可没有洗洁精这种东西,全靠一根丝瓜条来回冲刷,用过的碗碟都黏糊糊的,余舒都讨厌刷碗,更何况是娇生惯养的夏明明。

“还在担心你四姐吗,明日我陪你再去找她就是。”余舒抱着手臂靠在门上,夏明明就蹲在院子里的水沟边上洗碗。

“不全是因为她,”夏明明怅然道:“四姐肯定已派人送信回家,过不久就会有人来接我,等我回了江南,我们恐怕相见无期。”

余舒挑眉毛,觉得她太过悲观:“你住哪里,留下个去处,日后就算你出不来,我还能去探望你。”

夏明明只是摇头不说话。

“怎么着,你们夏江家不欢迎访客?”余舒取笑道。

“大姐二姐皆已嫁人,我三哥早年夭了,四姐现在太史书苑学易,六妹年纪还小,我爹身为族长不可徇情,我这一次离家出走,回去后,定会被派去龙虎山求道。”

余舒神色一整,白天听夏明明说起“文辰夏奖她还没意识到,这时听她自白,才恍然大悟,难怪她要死要活都要考大衍,原来就是因为想躲避这一桩。

“你怎么不早和我说,”余舒埋怨她隐瞒太久,早知道她那天就问姓薛的借上五十两给她去打点官府报名考试了。

夏明明神色黯淡:“是我时运不济,命该如此,你想想,我这一路到京城,几番磨难,哪有一次是顺利的,想来就是录上名字,考试也不会顺利…白费了你教我六爻卜卦。”

余舒见她心灰意冷,并未出言劝慰,更没帮她出什么主意,只是拍拍她肩膀,转身回了屋。

身为大家族的子女,固然衣食无忧,但也有相当的责任要承担,这一点无可厚非,是要逃避还是要顺应,都得她自己做主。

夏明明第二天又去了太史书苑,她那四姐夏江盈干脆避而不见,夏明明无法,又不能闯进太史书苑找人,干等了一个上午,急得嘴角上生了火泡。

“守门的说我四姐出去了,怎么办,也不知她上哪儿去了,你陪我再等等吧。”夏明明跑上了茶楼找到正在看书的余舒。

余舒当即收拾了东西,放下茶钱,神色自若道:“回去,明天再来。”

“啊?再等等吧,或许她待会儿就回来了。”

“笨蛋,她是故意躲着不见你。”余舒拉着夏明明下楼,“明天再来,我给你想法办让她出来。”

她原本懒得管这件事,但是昨晚听过夏明明坦白,又改了主意,错过了大衍试,夏明明已经够衰的了,真要让那个夏江盈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丫头估计一辈子不能安心,她心里也会不痛快。

夏明明将信将疑地跟着余舒回了家,翌日再来,余舒让夏明明躲进茶楼里,顶替她到书苑门前找人。

太史书苑门面寒酸,门里头的守卫行头齐全,跨刀带剑,一身公服,余舒等门前没了闲人出入,就换上一副紧张脸孔,搓着手凑上前去搭话:“这位守卫大哥,烦劳行个方便,我有急事想找夏江小姐,能不能请你进去帮我带个话,告诉夏江小姐说,她五妹出了些事,请她出来见我一见。”

整个太史书苑大概就只有一位夏江小姐,守门虽然不是昨天那一岗班,但一听就知道余舒问的是谁,见她神色焦急,就让她在门口等着,快步入内去找人。

余舒在门前等了一刻多钟,探头张望,就见小门里头那一排花池后面,匆匆走过来几个人,最前头那个守卫指着余舒的方向对后头的人说话,余舒一眼就看见夏明明的四姐,然而目光一跳,跃到夏江盈身后那个罗帕覆面的女子身上,起初只是觉得眼熟,但等到人近了跟前,禁不住暗恼一声,这可不是纪家那宝贝四小姐纪星璇吗?

还在义阳城时,薛家和纪家议亲,她曾经在纪家见过纪星璇一面,虽然当时纪星璇蒙着半张脸,但五官轮廓从面纱上可见,何况此女眼睛生的极是灵性,慧洁动人,看过一次就难忘记,加上那一身气质,想认错都难。

这还真是冤家路窄,好大一个安陵城,三天两头遇见“故人”。

余舒吃不准纪星璇是不是认得她,眼看两人走近,打不了退堂鼓,只能安慰自己长了一张大众脸,在京城遇见,这纪四不见得会记起来她。

倒非是她怕了他们纪家怎地,只是眼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被认出来毕竟麻烦。

“就是你找我吗,”夏江盈神色略带担忧:“夏江敏呢,她怎么了?”

纪星璇同夏江盈是星象科的同好,两人素日走的亲近,刚巧今天在一起谈论学术,听到守卫禀报,就跟着一起过来,看到等在门外的余舒,头一眼真倒没认出来,只是同余舒头一眼见她一样,觉得这人有几分眼熟罢了。

余舒不经意扫了一眼纪星璇,看她面无异色,心道她没认出来自己,便压低了声音对夏江盈道:“这里不方便说话,我们到对面茶馆去谈一谈如何?”

夏江盈皱眉,虽不愿同一个陌生男子同处,但又不放心夏江敏,就扭头对纪星璇道:“星璇,你先回去吧。”

余舒同样不想让纪星璇跟过去,见如此正好,不料纪星璇竟是开口驳了:“无妨,我陪你一道,看看出什么事,也好帮忙。”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未识人

夏明明就躲在茶馆二楼,看到余舒把她四姐哄出来,领着夏江盈朝这边走,忙把探出去的脑袋缩回去,坐如针毡地等在楼上。

余舒硬着头皮把夏江盈和纪星璇领进了茶楼,二楼没几个客人,夏江盈一进雅间,看到坐在里头的夏江敏,稍一作想就知道自己被骗,气愤地扭头要走,夏明明赶紧起身去拦:“四姐、四姐你别走,你听我说,就说几句话行吗?”

两个人在门前拉扯,余舒往门外退了一步,余光瞟着同样站在门口没有入内的纪星璇,耳朵听着里头动静。

“你想说什么,要是说你做的那些荒唐无稽的梦,那就免了。”夏江盈冷声道。

“好,那我们就说说三年前我骗爹说梦到你遇险的那件事,你先别生气,听我把话说完,当初你不听我解释就离家上京,后来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和你说清楚,今天就和你讲个明白。”

“行,你说,我今天就听听你怎么狡辩,”夏江盈转头撩起门帘,是没忘记外头还有人在。

“星璇,你先下楼等我,我过会儿就下去。”

姐妹两个要说私话,难免牵扯族中事务,不好让外人听闻,夏江盈到底年长,即便气愤中,考虑的也比夏明明周全。

“好。”纪星璇很是干脆地转身下楼去等。

夏江盈对余舒就没这么客气了,不耐烦地挥手道:“这里没你的事了。”

这是把余舒当成了一个传话的龙套余舒并不气恼,对里头夏明明打了声招呼就离开,走到楼梯口的时候,扭头看了一眼,就见那雅间的门帘子从里头被人拉下来一点声音都听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