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拿不定主意,之前不告诉景尘,是因为怕他一知道真相就避开她,好像当初在义阳城一样,但总这么瞒着他也不是个事儿啊。

要说他们都相处了这么久,字据也让他立了,他也亲口答应过,她就算真和他说明白,他未必就会一走了之。

但是,真和他说了又有什么用,只要他一日不想起来,知道了破命人是什么,也无处去找寻,这种事在他恢复记忆之前说出来,只能让他白受一场打击,未必就是对他好。

倒不如一瞒到底,就算日后他想起来会责怪她,她也认了。

景尘不是不会看人脸色,余舒的犹豫,让他察觉到,她似乎在瞒着自己什么,有关他的事。

“小鱼,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我——”余舒歪歪脖子,让她编谎话容易,说真话却别扭:“景尘,实话说,我是知道你一些事,但是不方便对你讲,还是等你自己想起来吧,啊?”

景尘看着余舒局促的样子,到底是不想为难她。

这时候,院外门敲响了,余舒怕景尘再问,赶紧将他手上纱布打了结,“我去开门。”

余舒小跑出去,一拉开门,看到门外一袭雪缎灰裘的俊俏男人,差点手一抖又把门甩上去。

“怎么着,这副样子,是见到我不欢迎吗?”

“哈哈,哪有,是没想到你这么一大早就上门,”余舒干笑两声,那天晚上在巷子口,薛睿不清不楚地答了她一句话,让她到现在心里头还犯着别扭。

“来给你送好消息,能不早吗?”薛睿将手里拎的一盒点心递给余舒,绕过她进了门,路过景尘房门口,不忘停下打个招呼。

“景公子,手上的伤好些了吗?”

“嗯,小鱼刚给我换过药。”

“那就好,我同阿舒有正事说,先进去了。”

两人每回见到也就这么几句话,翻来覆去说不厌。

余舒关上门,整理了一下表情,才跟着薛睿进了大屋,放下点心盒子,道:“你先坐,天冷,我去给你沏壶热茶。”别忙了,我说几句话就走,轿子在外头等着,”薛睿抬手示意余舒坐下,先是扫了眼屋里,没见到过冬用的火炉火炭,暗自记下了,想着下回再来要稍带什么。

他不卖关子,直接仲手从裘绒领子里翻出一直信封,放在桌上,推给她:“你的事办成了,这里是你入考的文牒,仔细收着千万不要弄丢,介时就凭着它去参考,试后还要拿它去接榜。”

余舒面色一喜,捡起了信封,抽出里面的文书,这是一张相当讲究的纸笺,纸张略硬,呈莹白色,底有印花,正反两面都写有字,一面书着入考时年等字样,下头盖有一枚大印,是“司天监”的章,一面书着姓名籍贯等字样,下头盖有两枚小印,是“太承司”、和“会记司”的章。余舒瞧见她名字“余舒”下头,还特意用红圈印了一个“女”字,心想这大概就是夏明明说的,大衍试用来区分男女考生的方法。

这就相当于是古代的准考证了,余舒心想。

薛睿道:“第一科惯来是易理,腊月初一开考,当天只要带着纸笔和卜具去太承司,有别于科举,男女分院而试,当日考当日毕,唯一一点,中午你得饿着肚子,太承院是不许带吃食入内的,但有水供应,介时只要摇铃唤监考即可。”

余舒之前已经在一位大易师处打听了大衍试入考事宜,但听薛睿说的更详细,便认真记下。

“这头一科后,再三天是第二科,按顺序应当是风水科、星象科、面相科、奇术科,最后才是算科,前面四科不一定是笔试,也有时会考时事,我会派人到太承司打听,有什么变动再来通知你,你只需安心等候即可。”

余舒点头,知道这事儿有个人帮衬着最好,便不推辞:“那就有劳你代我留心了。”

“说这客气话是做什么,我今天来还有一件事要找你帮忙,”薛睿这回从袖口里抽出了一张纸,递给余舒,“这上面有两副八字,你这两天抽空帮我算一下,看这两人近日是否有难,可行?”

余舒接过去,并不打听这上头是谁的八字,只是笑道:“你托的事还有什么不行的,你要是不急着走,我现在就给你算,省的你再跑一趟路。”

薛睿看一眼外面,摇头道:“上午我要到衙门去一趟,看看泰亨商会那起案子审理的如何,不能多待,后天我再来找你。”

余舒一听这事,便正了色:“好,我还想说怎么没听动静,正好你去看看,回头来告诉我。”

裘彪和毕青一日不被问罪,她一日睡不踏实,这案子最好是尽快了了,别再拖到大衍试时。

余舒起身送薛睿出去,景尘就在院子里给墙角的菜地浇水,回头看他们出来,道:“要走了吗?”

薛睿看着他闲适的样子,心中不觉有几分羡慕,这种日子他也曾有过,观书度日,扫地理舍,还有,同某个缺心少肺的丫头朝夕相“还有旁的事,改日再来。”过几日他忙完了手头上的事,看看在这附近找座空宅,不能再叫他们这么混住下去,一来不方便,二来他不放心。

“慢走。”

“我出去送送他。”余舒对景尘道,送着薛睿出了门,不忘将院门带上。

景尖看着被关上的院门,脸上才露出几分落寞,还有谁似他这般无所事事。

余舒把薛睿送到巷子口,才想起来忘说一件事,正想着要不要同薛睿提一提纪星璇前天来找她的事,薛睿便先看出她有话要说:“怎么了?”

“唔,也没什么,你且走吧,别误了时辰。”算了,纪星璇也没能把她怎么地,反倒是她,逗弄了人家一回,学这嘴没意思。

薛睿失笑:“不差这么一两句话的工夫,你说。”

余舒也笑,冲他摆摆手撵道:“怎么就这么好事呢,真没什么,快走快走。”

薛睿看她不愿说,想来不是什么紧要事,便摇摇头走了,出去十几步,回头看一眼,见她还站在巷子口目送,而不是没良心地转头就走,他心情一好,步子也不由轻快了几分。

殊不知,余舒那头正望着街对面的豆油铺子,心琢磨着家里的油还够不够吃,要不要待会儿出来打一壶,压根没注意到他走哪儿去了。

第二百零二章 罪有应得

薛睿说是去打听泰亨商会一案审理的情况,当天晚上就有衙阿的差役上门来通知,要她准备明天上堂过审,余舒满口答应了。

余小修和景尘都很关心这件案子,前者就怕毕青和裘彪再被放出来,后者倒是想陪余舒一起去过堂听审。

“我去就好,听薛少说,毕青裘彪他们当初是把劫船那件案子推到了中途救上船的人身上,那不就是说的你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案子了结之前你最好是不要露面。”

余舒打消了景尘陪同的念头,又同余小修唏嘘回忆了当时在船上被逼得走投无路跳江自保的情形,把那裘毕二人恨的是牙痒痒,只想着明天就让他们被处决了才够解恨。

吃罢晚饭,各自回房休息,余舒因为明天要上公堂兴奋的睡不着,躺了一会儿就干脆爬起来做算数。

这几日准备考试,寻找黄霜石的算法刚有了眉目就被她搁置到一旁,今夜捡起来继续研究,就算出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奇怪,怎么照这么算,那石头应该就在我身边儿上啊,明明丢了的一”

余舒摸着下巴,想来想去,只能说是又算错了步骤,这种法子行不通,得另寻出路。

暗道一声可惜,将算好大半的结果随手放在一旁,余舒又抽了纸,重新将有关黄霜石的理数都罗列出来,再一个个套用八门生死的术数口诀,寻找合适的公式反推。

余舒昨晚半夜才睡,第二天不用鸡打鸣就醒了,纯粹是过于兴奋睡不着,收拾好只等着衙门来喊人。

不多久就有官差上门,审案的公堂设在城南衙门,倒是不多远,走有少半个时辰的路就到了地方,刚一进门,就听见了喝状声:“启禀大人,义阳人证,余舒带到!”

余舒还在想着薛睿今天会不会来,一走到了大堂门口便往里打量,只见公案后海生明月的背景,下坐着一个头戴乌纱的京官儿,而那侧旁又特意列一张木案,后头坐的正是一身朱红官服的薛睿。

余舒不是头一回见到他公服打扮,但回回都觉得他在穿着这身衣裳时,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丝不苟又正经八百的样子,颇有威严。

见他在场,余舒不觉多了几分心安,想必这案子不出什么意外,是定了。

薛睿看见余舒被带上来,对她不着痕迹地微微一点头,扭脸对公案后的官员道:“徐大人,正是此人,泰亨商会七月进京的商船遇劫时,曾侥幸逃生,且目睹了毕裘几人同水匪里应外合,谋财害命的经过。”

余舒这才将视线落在前头跪在地上穿着囚服,披头散发的几人身上,这几个人也都正在扭头看她,认出那大胡子的裘彪不难,另外一个正死死盯着她的长脸男人,该是毕青无疑了。

他们显然是在狱中受过刑,个个脸上都有伤处,手脚上的镣铐露有血色,不过被关了几日就饿的面黄肌瘦,正该如此,没了泰亨商会做后台,他们这等重犯在狱中怎会好过。

时隔多日,再瞧见这旧仇如此形状,余舒除了痛快,就只一个痛快,不怕那毕青裘彪恶眼相像,冷笑相对:“毕老板,没想到吧,我那晚从船上跳江逃生,在林子里餐风饮露,吃了半个月的麻雀肉,还是撑着活了下来。”

毕青想来是还存着一丝苟活之愿,并未在余舒这激怒下反唇相讥,咬破嘴皮忍了回去。

“啪!”

“靠下可是义阳余舒?”

听到惊堂木声,余舒上前躬身,做小民状:“回禀大人,正是在下。”

“你可认得这下跪几人?”

“他们化成灰我都认得,”余舒套了句经典的台词儿,伸手指着毕青裘彪,抬头做出忿忿之色:“就是这二人暗痛款曲,为私吞商货,勾结匪徒谋害整条船上旅人的性命!我侥幸逃出生天躲藏到京城,前不久又被他们撞见,他们怕我告破他们的恶行,不光带人趁夜潜入我宅中企图加害与我,还买凶杀人,要将我灭口!”

余舒涨红脸色,对着薛睿一拱手,感激道:“多亏了薛大人明察秋毫,将这几个恶人当场捉拿,不然我便是早晚一死,他们就逍遥法外了。”

薛睿看着余舒在那里表演,差点忍不住笑场,压下嘴角,点点头,对那徐大人道:“泰亨商会已将毕青此人彻查,账目方才徐大人也过目了,那几个同犯都已招认,证明这七月劫船一案,同三年前另一起发生在西南的商祸劫财案,皆是毕裘二人带头所为,如今人证物证俱在,请徐大人定罪吧。”

在余舒来之前,这案子审的已经差不多,开堂之前供词都已收齐了,她来也就是走个过场,除她之外,这在场还有两个泰亨商会的管事,是被东家派来提供物证,听候审讯的。而薛睿之所以会在这里听堂,则是因着律法中有明文一条,罪若当判死刑,则须有大理寺和刑部的批文,且要两部职官在场,所以说这起案子,薛睿是下了大工夫,才能在开审之前就申请到了上头的批文,一旦成刑,则可以直接判决,过后复奏即可。

“啪!”

“堂下义阳县毕青、裘彪、徐六、周五等人,因于七月间在开封县内上江段峡处劫祸商船,监守自盗,杀人害命,取利谋财,致死二十六条人命,占数万之财,经查实确为其事罪大恶极,故本官判令,剥汝等家财,处毕青、裘彪、徐六、周五四人极刑,腊月三日,斩首示众,午时行刑!”

“啪!”

“来人啊,拖下去收入死牢!”

那坐堂的徐大人厉声丢了火签,毕裘几人方知劫数难逃,有的立刻就鬼哭狼嚎了起来,大声讨饶,裘彪是面如土灰反观毕青,见大势已去,方露了癫狂,粗喘着气措不及防地转身面向余舒,心想到半生积蓄,苦苦经营就栽在这么个无名小卒手上,大悔大恨,双目赤红,手里重重的镣铐高举砸向她头顶“死也要拉你作数!”

两边衙役阻拦不急,只看他扑向余舒薛睿大惊失色,来不及多想,便抓起了案上玉石纸镇就要朝着毕青手上掷去,试图阻拦,然有人比他动作更快“赙!”

余舒今早上出门算过一卦,早有着防备不测,一直盯着裘彪毕青,一见到毕青发作眼里便露了狠色,在他举手敲来时,抬起一脚厚底的硬梆靴子狠狠照着对方胸腹踹去,半点余力不留!

“噗咚!”

毕青在狱里吃苦几日,怎及她每日干活吃饱力大十足,被她一脚踹到,闷哼一声,直不楞楞地向后栽倒在地上,脑袋重重一磕,嘴里涌出一口淤血,翻了白眼,便晕死过去。

在场的众人看到这一幕包括薛睿在内,皆是傻眼,谁曾想一个人证会在明镜高悬的公堂上把犯人给一脚踹的吐血,片刻后,还是薛睿先回过神,厉声道:“还不把犯人拖下去!”

余舒轻轻跺了跺发麻的腿低下头,对着几步外瞠目结舌看着她的裘彪微微露了一撇冷笑,顿时便叫后者打了个冷颤,看着被拽着胳膊拖下去的毕青,两腿发软地被衙役拉了下去,一点挣扎都没有。

薛睿正好瞧见了余舒的脸色,眼神一闪,方知道她是早有防备,刚才那一脚卖力只怕是积势已久,故而见到危险不躲反击,对她这贼胆,他中是又气又乐,面上未做表情,将手里的纸镇轻轻放回了桌上,拂平袖口,对着徐大人道:“徐大人明断,本官这便回大理寺录案,请你派人前往开封府知会。”

“薛大人放心,下官自会处理妥当。”

薛睿接过师爷复抄的一份口供,带着两个官差离去,路过余舒身边时候,顿了顿脚步,低声道:“事后再找你算账。”

余舒正沉浸在那一脚泄愤的痛快中,耳朵尖传来这一句,抖抖眉毛,莫名其妙-地扭过头,看着大步带人离去的薛睿,纳闷着:算什么帐?

衙门外稀稀拉拉的看客里,有个小厮模样的见案子落定,一转身小跑走,在街头转角停下,攀了一辆马车,在车窗边小声回报:“二老爷,案子了了,人被判了死刑。”

马车里的人似是出了一口长气:

“嗯,走吧。”

不论如何,当日劫船一案事了,毕青裘彪罪有应得,余舒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一开门就把这好消息告诉了景尘。

“腊月初三斩首,正好日子,我那天不用考试可以去看。”余舒拉着景尘袖子进了他屋里,正好桌上有现成的笔墨,便拿起笔在纸上写下“腊月初三”,又重重画了一圈。

景尘看看那圈圈,想了想,问道:“我能去吗?”

余舒头一歪:“杀人你也想看啊,要见血掉脑袋的你不怕吗?”

景尘反问道:“那你不怕吗?”

余舒收起笑,沉声道:“当然怕了,不过再怎么可怕,也不比咱们那时候逃生见到的血腥场面更可怕,不过,我要亲眼瞧见他们是怎么死的。”

好让她牢牢记住那一次船行遇险的惨痛教训,不可轻信人心。

她对过头,问景尘道:“你是不是也想看看这两个恶人如何恶报?”

景尘摇摇头,诚实地说:“我只是想陪你做个伴。”假如她害怕,身边至少还有个人在。

余舒眨了眨眼睛,会心一笑:“好,那就一起去,到时候咱们找个高处观刑,听说看杀头的人可多了。”

“嗯。”

第二百零三章 带你去个好地方

大衍试一共六科,易理、风水、星象、面相、奇术、还有算,这六科当中,唯有易理是必考一科,其余五科,皆可弃之,是因术业有专攻,司天监并不强求统学。

余舒筹谋之后,决定除易理之外,再考星象、奇术、算学三科,面相她只通皮毛,风水她所学博杂,考也是个名落孙山,不必浪费精这一考,为了争取进到太史书苑的机会,她必是会不遗余力,想来就算她易理考的再差,只要其他三科能出彩,同样不会被埋没。

在景尘的指点下,余舒这阵子写出来的字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离好字仍差十万八千里,但好歹不会叫人认不得。

离开封劫船一案断后三天,薛睿才又露面,使了一个跑腿的小厮到余舒家里喊人,余小修今天书院里正好休息,余舒就留了他和景尘在家,拿上上回薛睿托她算的两对八字出了门。

薛睿的马车就停在街口,余舒撩开帘子,薛睿人就斜坐在里头看书,梳成散髻弄玉扣,额前几缕碎发垂下,小窗映光,神态散冉,当真是风流倜傥。

他今日没穿公服,一袭水墨绿底的缎花流云袍,腰间一条银苏白锦带十分抢眼,两条长腿叠放在坐铺上,白靴底子下是一尘不染,鞋棱子上还缀着三粒金丝纽,要多讲究,有多讲究。

余舒少有这么仔细打量他,二则他从不在她面前摆架子,是以让她忽略了眼前这人,乃是这安陵城里一等一的纨绔,从小吃的米盐都比旁人更要金贵。

车帘兜了亮光进来,薛睿方从书中回神,抬起头,看到车门边上露脸的余舒,把书一卷两腿放下坐正,对她笑道:“来了,先上车。”

闻言,余舒扒着车门钻进车里在他一侧坐下,将那两对八字掏出来递给他,解说道:“这两个人,一个平平静静没什么福祸,另外那个寅时三刻出生的,半个月后会有一险,要见血光,若是你的熟人朋友,最好是提醒一下,有备无患。”

余舒没多打听这两人是谁,话说到即止,薛睿点点头,也没多做解释,将余舒写有批注的八字收入袖中,转移了话题:“这阵子准备的如何有把握能考中哪一科?”

只要一科进了前百名,那便是考中了,就能得到司天监下发的易师造册若有两科能进百元,则中大易师,当然算学除外,这一科是另余舒也不谦虚,只说实在话:“算学是肯定要考中的,至于其他,星象和奇术我把握也不小,但到底结果如何,还要看到时候考的是什么,只可惜不能瞧瞧历年的卷子,我心里也没个数。”

她是五百年后接受过中考高考洗礼的一代人,对于考试颇有心得,深知道她现在应付大衍试最缺的是什么,最怕就是临场吃亏。

薛睿听到这话,书卷在掌心轻敲了一下乐道:“你我是想到一处去了,那就走吧,带你上个好地方。”

“咦?上哪儿?”

“太史书苑。”

“啥?”

“太史书苑的藏书楼中搁存有历年的大衍会考试卷,我找个人带你溜进去阅览一番,好让你心里有个数。”

余舒没想到薛睿会真地把她拉到太史书苑门口去,下了车,镇国大将军府的小公子冯兆苗就等在两扇小门外头,见到薛睿,忙迎上来:“迟了半个时辰,我还以为你们不来了呢。”

又扭头,瞅了一遍身穿袍子缎带少年打扮的余舒,就礼貌地收回目光,点点头,客客气气地问好:“莲房姑娘好啊。”

好在余舒还记得此人名姓,“冯公子也好。”

薛睿将冯兆苗叫到一旁,低声叮嘱道:“你带着她到藏书楼去,小心别把人弄丢了,我不便入内,到下午再来接她。”

太史书苑是不许人轻易入内的,就连薛睿,还是因为查案进去过几回,而在夏江盈遇害之后,就管制的更加严密了,要想把人往里头带,谈何容易,这也就是冯兆苗同薛睿关系够铁,才肯做这反规之事。

冯兆苗笑嘻嘻道:“睿哥放心吧,你交代的事我还能办岔了?晚上我们一起吃酒啊,我在汇丰楼订了雅座,还叫了齐二哥。”

“今天不方便,晚上我有事,明日吧,我请你们。”薛睿拍拍他肩膀。

冯兆苗面露失望:“那好,说定了,明天你可不许跑。”

“嗯。”

两人这又走回余舒身边,冯兆苗伸手引了路,对余舒道:“姑娘跟我走吧,待会儿见着什么人,只管我答话,你不用搭理就是。”

余舒扭头看向薛睿,薛睿点头,对她道:“有什么不清楚的就问兆苗,他是考过一回大衍试的人,去吧,我到下午再来接你。”

余舒遇上这等送上门的方便,想当然不会错过一睹太史书苑藏书的机会,按下谢言,向他点点头,便随在冯兆苗身后,两人进了太史书苑。

想来是冯兆苗已经同门卫打过招呼,带着余舒畅通无阻地进了门,余舒这是第二回进太史书苑,前一次是夏江盈遇害,她在大理寺办案时跟着夏明明进去过一趟。

穿过一道长长的折角游廊,下廊别有洞天,入冬花木枯萎,这道路两旁却载满了松针冬青,绿葱葱不似寒节。

一条回阳路过后,远处近处,庭院小楼,都是一模式样的琉璃瓦、白墙面,假山走廊、石屏画壁常常见,不是拦在庭前,就是竖在路边,似刚才走过,又折绕回来,身在其中,好像进了一团迷宫一样,让人头尾不见。

内行人在这里,便能看出门道,余舒风水有少许研究,大概看出这太史书苑的布局当中藏有阵法,有虚实盈缺之奇。

一路上碰见了几个人,不论男女,皆是年轻佼佼之辈,见到冯兆苗带的余舒,不免好奇询问,冯兆苗一概如此回答:“哦,是周夫子让我领这位公子去见,也不知什么事情。”

这必然是假话了,然旁人将信不疑,看他匆忙,便不多过问,放他们行去。

冯兆苗不知是碍于男女之别,还是别的缘故,并不主动和余舒搭讪,只是时时回头确定她还跟在自己身后面没有走丢。

余舒沿路仔细着太史书苑中的风水藏向,同样顾不上闲聊,少说有走有一盏茶的工夫,冯兆苗才把她领到了地方。

眼前一座楼阁,濒湖而立,两层楼高低,呈八角形状,边有露台。门上一块朴素的横匾,是书“载道”二字,匾下两角垂着穗带,红带上结着四对八卦化生盘,阴阳相错,黑白相间。

门前并无人把守,从门外看,只有一个老叟正持着鸡毛掸子在窗子上扫尘。

到这里,余舒才忍不住开口问上一句:“这就是藏书楼了吗?”

冯兆苗看左右无人,便在门前停下来小声同她解释:“太史书苑有四座藏书楼,这载道楼仅是其中之一,专门放置百年讲题,历代易理篇章,此外二楼还存有每年大衍试的六考科题,供人查阅。”

余舒点点头,心中惊讶,她只道太史书苑有一座藏书楼颇丰,不知是有四座之多,听上去,这载道楼还像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冯兆苗看看不远处有人朝这边来了,就对余舒摆手道:“好了,你跟着我进去,见谁都不要多话。”

“嗯。”

进到这古代的图书馆,余舒只觉得眼睛不够看,这一楼宽敞,书架都是靠墙而立,只留出窗位,空荡荡的大厅里面铺着厚厚的毡毯,走在上面悄无声息,或许因为年代久远,毯上的花色模糊了不少,但打扫的却干干净净,不见半点污痕,犹有陈年的书香弥漫。

那扫尘的老叟许是眼睛花了,压根没看见有谁进来,只顾弓着背脊,一遍一遍清理着窗子书架上的灰尘。

楼梯盘在东南,一样铺着毯,余舒跟着冯兆苗上了二楼,这一层就更要清楚了,只有靠墙摆着两排书架子,其余皆是短足的四方彩立矮书柜,小小一面面,不及人身高低,伸手可触。

巧的是这二楼竟没半个人影,说话都能听到回音。

冯兆苗领着余舒穿梭在一行行书柜间,弯着腰搜寻柜上印条,最后寻到了一排,高兴地“啧”了一声,便蹲下来拉开书柜,翻出一卷旧文案,借光扫了几眼,扬手递给余舒,笑嘻嘻道:“这是丰顺十五年的卷子,有些老了,你先拿着翻翻,我给你找近年的。”

余舒接去,看那卷头上标注有“大衍”字样,迫不及待的抖开来看,头一张就是易理,上头题目是说“阴盛而阳衰为朝不取”,求个论证,让她惊喜的是,下头竟然还附了一张学生卷子。

于是乎,余舒就将卷宗放在立柜上,低头细细翻阅起来,而冯兆苗则是席地坐在毯子上,在左右两旁的柜子里翻找,看到了感兴趣的卷宗,也会停下来查看。

不知不觉,两人就在这里待了一个上午,直到这二楼书库又来了人,“柳儿,你从这边找,我从那边,务必要寻齐了丰顺年间的卷子。”

“知道了,星璇姐姐。”

第二百零四章 又见黄霜石

二楼空旷,放置的都是不足人高的矮柜,一开口就能听到回音,余舒和冯兆苗都听见了楼间传来的说话声,余舒放下手中书卷。

没那么巧吧?余舒扭头踮脚一看,视线越过一排排书柜子,就见到不远处,两个身穿黄裳的女学生站在楼梯口处说话,当中一个她还认得,真就是那么巧了。

冯兆苗一骨碌从地上坐起来,朝外看了一眼,见到来人是谁,忙缩回了脑袋,轻拉了下余舒的衣袖子,挤眉弄眼地朝她摆摆手让她不要出声,指指后头几排书柜,无声示意她先躲起来。

余舒会意,随手抓起方才观阅的卷宗,猫着腰让身形匿在书柜之下,轻手轻脚地往后头走,冯兆苗迅速将打开的几扇书柜掩上,也弯着腰跟上她。

这二楼里的书柜少说有百余只,真要在这里躲藏并非是难事,余舒和冯兆苗穿到最北面的一排书架下,一左一右藏在了书柜后头,中间隔着一条两臂宽窄的过道。

冯兆苗竖起耳朵听了听书楼里的动静,一手掩着嘴,冲过道那边的余舒窃声道:“倒霉,是赵柳儿和纪星璇,纪星璇见过你,我和那赵柳儿有过节,不能让她发现我带人偷进来,不然她一准儿会寻我晦气,我们先躲一躲,等下找机会再溜出去。

余舒点点头,她和纪星璇同样有过节,在这种场合下,能躲过去不见最好,否则被对方撞见她在这里,难保不惹是非。

正这么想着,就听到脚步声向他们藏身的地方靠近,哒哒地走在绒毯上,几步一停,应是在查找书柜,略有些紧张,余舒和冯兆苗对视一眼,后者稍稍往外探了下头,赶紧缩回去,对着余舒轻轻摆手,指指她身后,口型道:“来了,到后面去。”

余舒把手里的卷宗塞进了棉袄里头,两手按在地上,爬到了后面一条过道上,冯兆苗身手敏捷地蹿了过来,紧跟在她后面。

“星璇姐姐,我找到了!在这里,快过来!”过道上响起了一道女子喊声,暗藏欢喜。

紧接着,又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余舒知道是纪星璇往这边来了,又往前爬了几步,就听到那脚步声在近处放慢。

“姐姐你瞧,是丰顺年间的卷子没错吧!”赵柳儿兴冲冲地将书柜里的卷宗捧了一册拿给对面的人看。

“嘘,小声些。”纪星璇低声告诫,但见了卷宗上的签条,眼中还是露出了喜色。

“怕什么,今日沐休,书苑里的人都去拜访夫子了,谁没事会到载道楼里来。”

“行了,快将丰顺年间的卷宗都找出来,翻翻看那张卷子夹在哪里。”

两女就站在书柜前翻找起来,而书柜那一头,余舒和冯兆苗则躲着身形,正好爬过这里,听到她们交谈的内容,皆被勾起了好奇心,不约而同都停下来,竖起耳朵偷听,心里一个念头她们这偷偷摸摸是在找什么?

约有半盏茶后,余舒又听到那个陌生的小姑娘失望的声音:“这两卷里都没有,你那里呢?”

“.¨也没有,再仔细找找,或许是漏看了。”

这声音近在隔墙,余舒眼皮忽地突突跳动起来,心里好奇,头一扭,看见了书柜间的缝隙,忍不住就凑上去,从这条缝里窥看,先是瞧见了一条珊瑚红的裙带,往上扫,便见一只素白玉手,捧着泛黄卷纸,书卷后,仅露出一半覆了面纱的鼻梁。

“快走。”袖子被拉了拉,冯兆苗细小的声音传进她耳里,余舒正要收回视线,然而余光一闪,视线定住,但见柜缝那头的雪白手腕翻书抬动,衣袖滑下,一条红绳露出,轻跳了一抹莹黄出来。

余舒双目陡然瞪圆,眨也不眨眼地盯着那红绳上坠下的一粒黄色小珠子,渐同记忆里某个圆乎乎的小东西重叠起来黄霜、是黄霜石!?

冯兆苗看余舒愣在那里不走,生怕待会儿被人发现,又拉了拉余舒袖子。

余舒猛地回过神来,低头拧死了眉头,一语不发,两手两脚跟在冯兆苗身后,爬出了过道,小跑着下了楼。

冯兆苗在楼梯拐角探头探脑,见楼下没什么人,对余舒一招手,两人兔子一样钻出了载道楼。

那正站在书架下整理卷轴的驼背老叟扭过头,看了一眼两人跑出去的大门,一双老眼昏花呆滞,咳咳了两声。

二楼上,只剩下纪星璇和赵柳儿两人,她们把丰顺年间的卷子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要找的东西。

赵柳儿咬着手指碎碎念叨:“怎么回事啊,师父明明是说,云华易子当年大衍考的那一份卷子就夹在丰顺年间,难道是我听错了?”

纪星璇并未吱声,看着罗列在书柜上的一摞卷册,稍加思索,便又一本本寻着标有年月的签头细数,这一统计,便发现了问题“少了第十八年的卷宗。”

“啊?少了一卷?”赵柳儿急忙凑上来看。

纪星璇将手中卷册递与她,踮起脚环顾四周,视线落在不远处地毯的一处褶皱,脸色忽变,大步朝着楼梯走去。

“诶,你上哪儿啊,不找了吗?”赵柳儿在她身后叫道,见纪星璇不应声,只好胡乱将卷宗塞进书柜里,小跑着追上她。

两人下了二楼,纪星璇站在楼梯上,环视楼下,寻见了正在整理书籍的老人背影,三两步并作下楼,疾步上前:“秦伯,刚才可有什么人到载道楼来过,上了二楼?”

老叟慢悠悠转过身,两只浑浊的眼睛似已看不清楚人,掀着眼皮,仔细瞅了瞅纪星璇,歪过头,一手搭在耳朵上,大声问道:“你说什么啊?”

纪星璇低下头,声音放慢了些,提高了些:“我是问您,刚才有没有人上过上二楼?”

老叟这回听到了,“哦”了一声,慢腾腾地回道:“没有。”

说罢,咳咳两声,就又转身去干活。

赵柳儿拉拉纪星璇的手臂,紧张兮兮地问道:“到底怎么啦?”

纪星璇沉声道:

“那份卷子,应该是被人先一步取走了。”

“啊?!”

冯兆苗领着余舒,跑出载道楼老远才停下来,拍着胸口喘气道:“好险、好险,要是被臭丫头看见我,还不倒了大霉,我就说早晨起来怎么眼皮一直跳呢。”

余舒也扶着栏杆歇脚,回过头看着那湖边设立的藏书楼方向,目光若有所思地闪动,心中是疑非疑,是惑非惑。

除非是她眼花,要不然这世上还有一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否则刚才她看到的那一颗,必是景尘当时送给她的黄霜石了。

但是它怎么会落到了纪星璇的手上?难道是自己在义阳城遗失后,被她捡了去吗?

这么说也不是不无可能,仔细回想,她遗失黄霜石那几天,余小修还往纪家去过,好像是听说纪星璇从京城回家来了,日子大差不差。

可是,怎么就会这么好死不活地让她给捡到了!

余舒百般郁卒,瞧瞧人家这运气,再瞧瞧她的,人家是随随便便就捡了宝贝,她倒好,连当初得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清楚,就给稀里糊涂地弄丢了。

现在可好,叫她怎么把黄霜石重新要回来?

直接找上纪星璇,和她讲明白,说“你捡了我的东西,现在还给我吧”,这样十有八九是行不通,她长有眼睛,单看纪星璇用红绳子穿了那颗珠子,并且随身戴着,就知道她是个识货的,就算不知道黄霜石的来历也知道那是好东西,若不然堂堂易学纪家四小姐,怎么会胡乱带个小石子在身上。

怕就怕她识货,这世道上拾金不昧的人能有几个,就算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纪小姐万一是个品性高洁的,宁肯物归原主,自己也没法子证明那石头就是她丢的啊。

再说,前不久纪星璇找她讨教六爻断法,她还耍弄了人家一回,谁知道这纪四是不是同她一样小心眼爱记仇,不借机刁难她就是好的了,还给她,做她的大头梦去吧!

冯兆苗看着余舒一个人在那儿摇头又叹气的,还以为她是在可惜不能多看几卷考题,便安慰道:“没事儿,你明天再过来,我还带你进去。”

余舒听了这话,心思一动,问道:“这不保险,万一再遇上今天这样的情况,还不够吓人的,不能你在书楼里取几份卷宗,带出来给我借阅吗?”

冯兆苗想也不想便把头一摇,“那怎么能行,你有所不知,太史书苑里的藏书是绝对不许外带的,连楼子都不能出,一旦被抓住了,这学就别想待了,不然我还费周折带你溜进来干嘛,直接把那些卷宗找出去给你看就是了。”

“原来是这样,”余舒了然地点点头,心想这太史书苑的规矩还挺大,难怪偌大一座书楼无人看管,只一个老头打扫,不怕人偷书,原是因为有这么严厉的处罚在,只要偷一本书被发现就要退学,这可真够“咱们走吧,睿哥说不定已经在外面等你了。”

“好。”

跑到这里,离大门没多远,冯兆苗将余舒送出去,薛睿还没到,正巧冯兆苗遇见了熟人,被人拉扯着去喝酒,余舒看这小孩儿面色犹豫,就知道他想同人去玩儿,便主动提出让他先走,约好了明天早上再来。

冯兆苗一走,余舒没有一个人在这冷风天里站在门口傻等,而是上了对面的茶楼,午饭没吃,这会儿觉得饿了,要了一壶热茶和点心,伸手去怀里掏钱袋子时候,却摸到了一卷纸。

她赶忙掏出来一看,然是她在书楼里顺手塞进怀里的一本卷宗,因冬天衣裳穿的厚,出来竟把这事儿给忘了。

“唉!”余舒仲手拍了下额头,盯着桌上的卷册发难,冯兆苗同人走了,她一个人又进不去太史书苑,这棘手的东西只好明天再还回去了。

第二百零五章 一张卷子

余舒在茶楼坐了一刻左右,薛睿的马车便在街上露头,她放碎银子,跑下楼上了他的马车,车里还是薛睿一个人。

“怎么样,有无所获?”薛睿问道。

“嗯,能看到历年考题,我把握又多了几分,同冯公子说好了明日再来,”余舒点点头,没有将怀里那册卷宗的事告诉他,心想着明天再来偷偷塞回去。

薛睿道:“我明日白天有公事,不能陪你,派顶轿子到城南去接你。”

“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来就是了,我认得路认得人,你还怕我走丢了不成,”余舒看着薛睿,忽然发现他身上衣服换了,她分明记得他早上穿的是一条水墨底子的,这会儿却成了一件青蓝色的礻彡,腰间那条明晃晃的银钩带也换成了黑色的革带。

便指指他身上,调侃道:“你这一天两三套的换,也不嫌麻烦吗?”

薛睿低头看看身上,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地解释道:“早上那件脏了,只好又回家一趟。”

说着一边执起茶壶,倒了杯水递给她,转移了话题:“尝尝,是上回你夸过的茶叶,我带了一包出来,待会儿你拿回去喝。”

“好,”余舒不知那茶叶金贵,应声后接过茶杯,小啜两口,却鼻尖地嗅到一小股异于茶香的清雅香气,怪怪的不是味儿,又啜一口,闻闻气味,便发现这异香不是茶味,而是杯子上沾的味道,换句话说,是薛睿手上的味道。

她慢饮着茶水,抬眼悄悄打量薛睿,不难发现,他不只是衣裳换了,发髻也似重新梳理过,那对簪扣不是白天见到的样式。

垂下眼·余舒的嘴角在杯子后面轻撇了一下。

余舒回到家中,余小修和景尘都在,她考虑过后,觉得有必要告诉景尘她今天见到黄霜石的事·于是就趁着做晚饭的时候,把余小修支到厨房里生火烧水,拉了景尘回屋,关上门,一转身冲他伸出两根食指:

“景尘,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景尘看看她两手仲出的食指,抬手指了指左边,“好的。”

余舒收起那根手指,笑嘻嘻道:“我找到你送我那颗挡厄石在哪儿了。”

景尘先是惊讶,却没急着打听下落,而是伸手指了指她还在竖着的右手食指:“那坏的呢?”

余舒脸顿时垮下来:“那石头在别人手里,人家不一定还给咱们。”

景尘道:“在谁手里?”

“你不认识,”余舒两手抱臂·背靠着门板,声音发愁道:“我看对方应该是认得你那挡厄石是个好东西,才随身带着·只是我同那人有些矛盾,真去讨要,她八成不会归还,得想想办法。”

“还有这样的人么,”景尘皱眉,“那该如何是好?”

“你问谁呢,”余舒失笑,看看他正经的模样,忍不住逗他,拉拉他宽大的袖摆·愁眉苦脸地道:

“你上回不是还同我说,要我有什么麻烦事就告诉你吗,还说会帮我出主意,那你现在就替我分忧解劳,想想怎么把挡厄石讨要回来吧。”

闻言,景尘眼神一变·点点头,正色道:“那你别急,我来想想。

“好。”余舒低头偷笑,倒是真好奇他会想出什么办法来。

景尘并没思考多久,便绡了主意:

“你将那人约出来,讲明之后,他若不肯归还,我便出手将挡厄石抢回来。”

“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