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余舒不绕弯子,直接道明来意,“我想请你帮我搭一搭线,看能不能给湘王府看门的管家塞个好处,让我提前进去打听消息,只有十日解题,我不想坐等浪费工夫。”

余舒看得出来,能带着她溜进藏书楼翻卷子的冯兆苗并不是一个迂腐之人,便明目张胆地请他帮着开后门。

果然冯兆苗听了她的请求,并未有露出不屑或是不愿的神情,只是有些纳闷地瞅着余舒,道:“这事儿你不该来找我,直接去让睿哥帮忙不是更快?”

余舒的眉毛动了动,托词道“他不是离京在外公差还没有回来么。”

莫说是薛睿人不在,就是他人在,她也不会去找他。

“他回来了啊,”冯兆苗一语惊人,“怎么你不知道吗?睿哥是跟着湘王爷一起回京的,都回来好几天了,他前阵子说是公差,其实就是被指派去迎接湘王归京,我前日还去尚书府找过他。”

余舒一愣,薛睿已经回来了?

冯兆苗当余舒不知,继续和她说:“这回你真该去找睿哥帮忙,我顶多是能让你进到湘王府里面,听说王爷病了,你去了还不一定能见到人,但你去找睿哥,他八成能让你亲自见一见王爷,多打听到一些内情。”

余舒狐疑问道:“此言怎讲,薛大哥他同王府,有何牵连?”

冯兆苗“哈”了一声,表情古怪:“这你也不知道啊?湘王妃是薛老尚书爱女,是睿哥的亲姑姑,你说这叫什么牵连。”

余舒面色一恍然,“原来是这样啊。”

闹了半天,名声在外的湘王爷竟然是薛睿的亲姑丈!

冯兆苗看着余舒脸色,分明是不知道这些,这让他大感困惑,那次睿哥特意交待过他,说这莲房姑娘是他认下的妹子,让他多关照,显然不是普通朋友,怎么考试这么大的事,她不去求睿哥,反来找他?

“莲房姑娘,你是不是不方便去薛府找人,要不,我陪你一道跑一趟?”冯兆苗对余舒,颇有些好感,撇开薛睿的嘱托不说,他倒是挺愿意帮她的忙。

余舒回过神,此刻心情很是微妙,她以为薛睿还在京外,哪想人早就回来了,可她一点消息都没得到,是他太忙忘了她这个人,还是想明白了她那天晚上的话,从此绝顶不见?

私心论,她是不想丢了薛睿这个朋友,但想想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换成是她,若被拒绝,一准没那么大度,那么很有可能,薛睿是想明白了,打算要和她一刀两断。

余舒心中有所计较,便歇了请冯兆苗帮忙的心思,对他摇头道:“不用了,我自己去就行,多谢你告诉我这些。”

她来找冯兆苗,这里面多少是有薛睿的面子,然而薛睿要同她没了关系,连朋友都不是,她便没什么立场请冯兆苗帮助,这不合宜。

余舒忽略掉了心里头那一丝郁闷,告诉自己这样也挺好。

冯兆苗笑道:“客气什么,你怎么来的,要不要我让马车送你去?”

余舒道:“我坐了轿子,就不麻烦了,你且忙去吧,改日再见。”

同冯兆苗道别,余舒走到街头坐上轿子,哪都没拐,直接去了湘王府。

下午的人不比上午的少,还有少数白天没有递上帖子的,都重去排队,结果干站了一个下午,依旧没有叫到余舒的名字,然而却有几个半中央儿来的人早早进去了。

天一暗,湘王府便又闭门谢客,关门前留下一句话,让门前一群苦等了一天的考生气的嘴歪“天色不早了,今日没排到的易客们请明日再来递帖。”

余舒默默在人群中,听完了通知,就扭头走人,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从钱箱里取了一百两的银票,重新写了一张拜帖,用硬笺封好,把银票塞了进去。

明天就靠这一百两,能进得了湘王府就进得去,进不了,那就多等两天,左右那么多人陪着她一起,又不只是她一个人被坑。

奇术一科开考第三天,余舒天不亮就在湘王府门外等候,王府大门一开,她就挤到了最前面,昨天递的帖子全都作了废,还得重新排队。

余舒出门前卜过一卦,知今日有所不顺,却没想是这么个不顺的法子那管家拆信查看,见到她夹在里面的银票,二话不说藏进了袖中,眼皮子不眨地告诉她,到一旁去等着叫名。

余舒此时还不知这事成没成,便退下去等,不想这么一等,等过了中午吃饭,等到黄昏王府大门再次关闭,门前客人来来去去,依然没有轮到她进去。

那扇小角门关上之前,余舒挤到了前面,高喊了几声“赵管家”,声音大的让四周人都侧目,然而那负责收帖的管家连头都没回,她就被侍卫推搡着止步在门外。

余舒心知这是遇上了不照脸儿的家伙,说不恼火是假的,一百两银子送出去,白打了水漂,心疼之余,她又无可奈何。

这就是形势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难怪有人玩笑说这奇术一科考的不是本事,是家世,凡有点儿家庭背景的,都已经进过了王府,剩下的这些人,只能干熬,看运气。

碰了一鼻子的灰,余舒离开湘王府,又去了培人馆,没办法,进不去王府的大门,在外面听点小道消息,聊胜于无。

培人馆没白来,两天过去,进过王府的人一多,就有一两件内情传了出来,闻者不无讶异其一,湘王爷要寻的“失物”,既不是黄金马翡翠车这等宝物,也不是鸟儿猫儿这等活物,而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卷。

这倒是有人猜中。

其二,那幅画是在回京的路上被丢失的,丢失之前一直都由湘王自己保管,他却不记是何时大意弄丢。

有人这就推论了——会不会是被谁偷了去?

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就连余舒都不例外,既是宝贝,当然会认真保管,无缘无故不见了,想必是被人偷走。

真要是这样,那寻物的难度就更大了。

就有人心生不满,怨声道:“这偷窃之事应该交由官府查办,怎么就成了我们今年的考题,我们考的是易师,又不是捕快,还管起破案来了。”

“是啊是啊,这道题出的不好,不好!”

“真是,比之那星象一科的考题,还要偏呢!”

下面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不赞同,在二楼上冷声道“这是大衍试,若题目太过简单,岂不是人人都能考中,个个都成了易师,还考什么,我们学易者,本就要以能知生前身后事为毕生所求,成就易子大能,风流百世,没这个觉悟,你们还来参加大衍试做事什么,早早地回乡去吧。”

闻言,刚才大声吆喝题难的几个考生纷纷面红耳赤,犹有惭愧,余舒饶有兴致地抬头打量着这个出声讥诮之人,见是一个年轻人,年不过十七八九,眉清目秀,一张嘴唇薄薄的,看起来就是个嘴上不留情的人。

余舒对他的言论,颇为赞同,又见他说话大气,有心攀谈,就问小二要了一壶酒,端上二楼。

那年轻人衣衫朴素,一个人坐一张桌,桌上只摆有一碟子花生米,一盘酸萝卜,手握一卷书,连壶酒都不见。

“这位兄台,我们拼一桌?”余舒将手中酒壶放在他面前桌上,笑问。

那年轻人从书中抬头,神情淡淡扫了余舒一眼,随手一指对面:“坐。”

余舒径自取了桌上空杯,斟了两杯酒,递给他一杯,也不管他是不是喝酒,先自饮了一口,主动搭话:“在下姓余,单名一个树,敢问兄台贵姓。”

“文少安。”这人说话倒不啰嗦半句。

“文兄,”余舒改了称呼,显然一个自来熟,“冒昧问一句,你可是进过想王府了吗?”

文少安一手握卷,一手端起面前那杯酒,仰头饮尽,放下空杯,眼皮一掀,道:“我没去。”

第二百三十一章 相字

“冒昧问一句,你可是进过湘王府了吗?”

“我没去。”

闻言,余舒心想,她没理解错的话,眼前这人说的“没去”,不是单指今天没去,而是说他压根就没往王府去,这可奇怪了,开考第三天,为何这样不慌不忙,难道他这一科没考?

遂狐疑问道:“为何不去?”

文少安放下酒杯,继续看书,懒得抬头,道:“不得进门,去也无用。”

余舒觉得他的话有点儿意思,人家都是去过了才知道湘王府大门不好进,他却好像一早就知道自己进不去一样,能有这等先见之明,想必是有所依据。

她正要再细问,就听身后突然有人叫唤:“文少安!”

余舒扭头,就见两个身穿夹袄的年轻男人从楼梯口上来,大步走向他们这一桌,面露不善。

“文少安,你这信口开河的骗子,退我五两银子,说是我今天能进湘王府,白让我等了一个上午!”

一听这话,余舒就把脸扭向了同桌的少年,这是怎么说的,这人是个骗子?

“这才上午,你急什么,”文少安皱了下眉,对来人道:“不是还有一下午么,我说你能进,你就能进。”

“我不管,你退我银子!”一人上前,不由分说揪了文少安的衣襟,满脸恼火,显然一个上午的空等,一场白欢喜,磨光了他的耐性。

文少安嘲笑:“是你非要来找我相字,我求你了吗,可笑,似你这等有头无脑的蠢物,就算你进得去王府大门,这一科也注定要垫底。”

“你!”

余舒额角一抽,这孩子说话,不是找打吗,果然,那讨债的男人身高体壮,一时冲动,想也不想便朝文少安挥了拳头,一拳将他掼到地上,咣当一声翻了凳子。

四周骚乱,然没有人上前劝阻,文少安被人死按在地上,连挥了两拳,脸上见了血,竟然还有人隐隐叫好,在旁加油鼓劲儿。

余舒皱眉,心说相识一场,她看这文少安不似骗子,倒像是个有真本事的,犹豫一瞬,便大喝一声,往地上摔了个杯子,打断这场争端“快住手!”

打人的停下,扭脸看向余舒,没好脸道:“你是什么人?”

余舒先是露了一个笑脸,好声好气道:“我与他是同乡,这位,他欠你多少银子,我给还,你消消气成吗?”

那人犹豫了一下,怀疑地看着余舒:“你和这小子是同乡?我怎么没见过你?”

余舒点点头,没多解释,就掏了钱袋,将里头零零碎碎的银块银角统统倒在了酒桌上,拿手指数了数,捡了两个起来,指了指桌上的一小堆,示意那人来拿。

那人打过了文少安,气也出了,见有人替他出钱,便丢了文少安,上前一把将余舒掏出来的银子抓了,冲着地上的文少安冷哼一声,道:“下回再敢骗老子,还揍你。”

说罢,就带着同行的人扬长而去,留下一茶楼的议论声。

学易者,不比文人知书达理,三教九流,参差不齐,似这般凶蛮不讲理的,大有人在。

文少安还躺在地上,余舒上前,弯腰见他睁着一双眼睛,就没有伸手相扶,只是好意问道:“文兄,你伤得可重,能起来吗?”

文少安扫了余舒一眼,慢慢从地上坐起来,擦擦嘴角的血迹,道:“多管闲事。”

余舒暗笑,她难得一次好心倒成了驴肝肺,看他摇摇晃晃站起来,走到桌边坐下,她也跟着坐了回去。

文少安拿起酒壶倒了一杯,一饮而尽,咳嗽了两声,对余舒道:“我没钱还你。”

余舒道:“此事不急,刚才是怎么一回事,他为什么说你骗他?”

文少安摇摇头,不想多说,却又倒了一杯酒,递给她,“我没钱还你,你写一个字吧,我帮你看一看运势,就当是收了你五两银子。”

测字?余舒有些意外,测字是很常见的一种卜算手段,秋桂坊街头上多的摆摊算卦的先生都会这一招,她还以为这文少安身怀有什么奇术之类,难道是她看走了眼?

余舒将信将疑地用手指沾了杯中酒水,想了想,在桌上写下一个“今”字,她测字了解不多,只听说厉害的相字先生,能够凭一字知人愁苦烦恼,断人前途好坏。

“字写得真难看,”文少安先是嘲笑了一句,盯着那个“今”字,眼中灵光一闪,便一伸手,将它从桌面上擦去,留下一滩水渍,抬头对余舒道:“你近日不顺,所求之事往往落空,虽有贵人,却被阻道不助,终究是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劝你不要白费心机,早早放弃为明智。”

外行看热闹,内行知门道,听他断言,余舒心头一跳,稍加推敲,就觉得他前两句说的极准,她这两天是不顺当,所求之事落空应该是说她几次都没能进得了湘王府,至于那贵人,应该是指薛睿没错,这几点,竟然都让他说中了。

要说他算得准吧,可他最后两句话又是怎么一回事,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指的哪一件事?

余舒心存疑虑,就问了出来:“你说我会竹篮打水,是指何事?”

“我怎知你有多少事,”文少安说话很是不负责任,他抓起桌上书卷,起身对余舒道:“你我现在互不相欠,别再找我讨还银子。”

说罢,就在一片指点中下了楼。

余舒望他蹒跚的背影,思索了片刻,待他在楼下不见了人,才起身离去。

文少安的断言,并未对余舒产生多大影响,比起相信别人,还是一个初次谋面的陌生人,她更愿意相信自己。

不过回到家中,她还是临时起兴,用六爻为自己卜了一卦,询问这次大衍试的结果。

尽管她在此之前就大衍试一事使用六爻为自己测过许多次,但没有一次是像现在这样,直接询问考试结果,因为六爻断法不是万能,虽准确率远超其他奇术,但有一个最大的弊端!

就是它的高准确度针对是近日发生之事,预测近日之事能力强,相对就是它预测远事的能力弱,往往存在很大的偏差。

当日青铮道人传授她时,就曾耳提面命,说六爻能测近日事,测大事,测所问之事,测变动之事,得心应手,方可中五六。

大衍试的结果,要到明年四月才会公布,这已超过了近事的范畴,故而她从不用六爻问考试结果,因知问了也是个不准。

余舒的八字无用,她用祸时法则能知别人福祸,却不能知道自己的,所能依仗的就只有青铮传下的这六爻断法。

余舒用六爻求卜了她大衍一试的结果,不意外连掷了两个空卦,卦象紊乱,乾震相割不见头绪,让她无从下手排卦推测,更无法确认文少安那一句“竹篮打水一场空”,是不是指她这一次参加大衍试的结局。

收起了铜板,没有再为此事纠结,余舒只当在培人馆遇见文少安是一个小插曲,很快就抛到了脑后。

明天还要到湘王府门前去排队,余舒晚饭后写了第三封拜帖,犹豫后,一狠心,在里面夹了三张一百两的银票,比昨天还要多出二百两。

“唧唧,”金宝不知什么时候爬上了书桌,蹲在烛台边上,抱着爪子朝余舒叫了两声。

余舒伸手把它轻轻抓过来,手指勾着它的小尾巴,嘴角冷笑,她就不信,这湘王府她进不去!

“唧!”

奇术一科开考第四天,余舒终于得以进入湘王府的大门,收帖的赵官家得了她三百两银子,脸色总算松动,她在门前等候不到半个时辰,就有人喊她名字,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同另外两个人被领进了王府。

正如余舒所想,她昨天那一百两银子,给少了。

前后花了四百两银子买门票,余舒没有心情欣赏王府的园景,跟着下人来到一间花厅,见到了在此见客的王府老管家。

心知这年过半百的老管家身份不低,三人见礼,被引上座,知时间不多,余舒不废话,头一个出声问询:“这考题上讲的模糊,我想请问,王爷丢的到底是什么宝物?”

这个问题老管家想来答过无数次,很是顺口道:“是一幅唬”

余舒紧接着又问:“什么画?是哪位匠师所绘?”

老管家捋着胡子道:“不是名作,就是一幅普通的画卷。”

“那这画到底是丢失,还是被窃?”余舒在培人馆听人猜测,就怕这画是被人偷走的,不好卜其下落。

老管家摇摇头:“说不清楚,应该是丢的吧。”

这算什么回答,余舒皱眉,此时一同进来的两人已是不满她连提三问,趁机抢过了话头,打听起湘王丢画的经过,这老管家一一作答,却有很多地方都“说不清楚”,让人郁闷。

“好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几位客人请回吧。”老管家答得差不多,就起身送客,刚好过去一盏茶的工夫。

另两人虽不满足,但还是起身告辞,只有余舒,向那老管家揖手,最后问道:“可好请问王爷的生辰八字,容我回去一测。”

闻言,那两人都停住脚步,扭头惊讶地看了余舒一眼,他们不是不想知道湘王的生辰八字,但这话问出来,就是不敬,没想还真有胆大之人敢讨要。

“这”老管家神色只是犹豫,并未有不满,也未斥责余舒,“王爷八字,不便外露,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王爷的生辰年月日子。”

说罢,他就回身取了桌上现成的纸笔,将湘王生辰年月写下,扫了一眼那两个竖着耳朵等着占便宜的易客,嘴角一笑,却单单递给了余舒一个人。

那两人伸长脖子去看,余舒眼明手快地将条子接过去折了一下,收进袖子里,向老管家道了谢,没理那两人,率先出屋而去。

第二百三十二章 她没去找你吗?

余舒讨要湘王八字,是想要从祸时法则入手,推算湘王丢失那幅画的时间和地点。

眼下只得到生辰年月日,时辰不明,她唯有加大计算的难度,将十二个时辰的干支相互组合,一一试用,利用湘王身份贵不可言,和他近日病恙这两样信息,先将湘王的生辰八字确定下来。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任务,余舒一回到家,便投入到计算当中,午饭只扒了几口,一直埋头到晚上点灯,期间赵慧偷偷过来瞧了她两次,没敢打扰,叮嘱丫鬟将茶点准备充足,烧旺屋里的炉火。

景尘一整天没有看到余舒的人影,晚饭后,便出了院子,踱步到余舒房门外,见她屋里亮着灯,就寻着光亮走到她窗前,望着她透在窗纸上的模糊身影,站了一晌,才安静离开。

他记忆还没有恢复的迹象,现在帮不了她什么,但至少能做到不给她添麻烦。

对景尘来说,自那天在小树林中和余舒成了她口里的“男女朋友”,生活似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若有什么地方不同,那就是他想到她的时候比从前多了一些。

景尘回到房里,拿起了桌上的《柳毅传》,翻到晚饭前看到的那一页,这本书,他反复看了许多遍,对于龙女柳毅之情,从一开始的困惑,到如今有所了解。

书文上,柳毅进京赶考,路遇一名在冰雪中牧羊的女子,心生同情,打听得知她是洞庭湖龙宫三公主,远嫁给泾水龙王之子,为丈夫不喜,夫家虐待,令其雪天放牧不得解脱,四周水域忌惮泾河龙王声威,莫敢为龙女寄书回家求救,柳毅高义薄云,怜龙女命苦,毅然放弃科考,为她返回家乡送信。

最后历经周折,柳毅龙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景尘很喜欢这个故事,因它同他和小鱼的经历很有些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小鱼更像是那路见不平的柳毅,而他,则是被她拯救于危难的那个人。

天色渐晚,景尘将书阖上,简单洗漱后,上了床,贺郎中医嘱,要他早睡早起,配合汤药,如此才能尽早恢复记忆。

夜深人静,床帐后的人突然梦语,喋喋不休,一阵之后,便又恢复平静,无人听到。

。…

薛府

天刚明,在外间的小榻上躺了半宿的薛睿从梦中惊醒,一个翻身,坐了起来,身上的被盖滑落到地上。

“少爷?是魇着了吗?”正蹲在八角铜炉边调试暖香的侍婢转过头,秀致的脸上露出关心,轻声问询。

薛睿捏了捏鼻梁,声音低沉:“什么时辰了?”

“还不到辰时,您再躺一会儿?夫人还没有醒来。”侍婢将香炉盖上,起身走到小床边,抱起了地上被子,想往他身上盖。

薛睿一手挡开了,“不睡了,让人打水我洗漱。”

“是。”侍婢应了一声,出去对门外守着的小厮交待了,回头倒了香茶给他漱口,跪在床边矮墩上,正要为他穿靴,屋里面突然传了一声咳嗽出来,榻上的人一动,便穿着白袜踩到地上,大步走到门前掀了帘子进去。

“母亲。”

薛睿一进到卧房,便看到床上被丫鬟扶着起来喝水的妇人,他神情略显激动,压抑地轻唤了一声,走上前去,接替了丫鬟,小心翼翼地将她人扶起来,一手端了茶杯送到她嘴边。

屋外的侍婢跟着走进来,看到床上人醒了,惊喜道:“夫人醒了,奴婢这就去请周郎中来!”

说着便对床前那个丫鬟打了个手势,将人叫出去,留了空间给这对母子。

房间里极暖,那妇人肩披一件袄衫,垂着眉眼,苍白而清丽的容貌看上去至多三十出头,然而鬓角的斑白却泄露了她的年纪。

就着杯子喝了几口水,她便轻抿起嘴,薛睿会意地将杯子拿开,将床被往她身上拉了溃“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薛夫人双目半开,眼中没有半点神采,声音轻轻地问了一个问题。

薛睿神情一痛,扭头看了看窗子,回答道:“快天亮了。”

“你回来几日,天天守在我这里,莫让你祖父不高兴,待会儿吃了早点,就回去吧。”薛夫人靠在儿子胸前,神情宁静而安详,不似一个接连昏迷了好几日的病人。

“母亲放心,儿子给您侍疾,是祖父允了的。”薛睿扶着棒夫人躺下,在她身后垫了枕头,坐在床边,轻握着她的手,满面疲态她看不见。

上个月底他被派离京去迎湘王,在外回来,一到家中便听闻他娘病倒的消息,薛夫人一向身体不好,这一次病的突然,昏迷几日,醒醒睡睡,薛睿就衣不解带地陪着,是弥偿过去在外两年,不能尽孝。

“你祖父向来严厉,但对你却是极好,睿儿,好好听你祖父的话,莫要再次辜负了他对你的寄望。”薛夫人轻声说着话,气息幽幽。

薛睿眼神轻动,顺从道:“母亲放心,儿子知晓。”

郎中很快就被请了来,诊断的结果让薛睿放了心,薛夫人已无大碍,小心调养,虚以进补即可。

薛睿又陪了她一个早上,看着她喝完汤药睡下,才离开,走之前再三叮嘱了她院里的丫鬟侍婢,一有不妥就立即派人通知他。

薛睿回到自己院中,沐浴后换上官袍,准备到大理寺走一趟,他离京之前,身上还有公务未完,一直拖到现在,不知是否已被他人接手。

。…

黄昏从大理寺出来,薛睿一天没怎么进食,就让轿夫抬去了他常去的那家酒楼,进门就被正在算账的掌柜眼尖地认出来,忙喊了小二引座。

薛睿心中有事,没仔细听他说什么,就上了二楼雅间,一推开门,里头竟是满座——刘炯、冯兆苗、齐明修、瑞林几个都在。

看到薛睿,他们几人也很惊讶,原来是他们先到,掌柜的见薛睿来了,误以为他们是约好了一起,就让小二引他上楼。

“睿哥!”冯兆苗欢实地喊了一声,扭头对齐明修抱怨道:“你不是说睿哥不来吗?”

齐明修摊摊手,指了薛睿:“你问他,我昨天派人去薛府送话,回来是说他没空。”

薛睿不置可否地一笑,在冯兆苗让出的位置上坐下,一旁刘炯给他倒了酒,询问道:“这阵子哪儿去了,打那天送了我父王回府就没再见过你人,我还去大理寺找过你两回,以为你人丢了呢,要不是外公看我不顺眼,早上府里寻人了。”

薛睿摇摇头,“我娘身子不舒服,就在家中陪了几日。”

座上静了一静,刘炯最先反应过来,关心道:“舅母又病了?怎么府里的郎中那么不管用,治了多久没见好,去宫里请太医看过没有?”

“现已无碍了。”薛睿似是不想多提,一语带过,便岔开了话题,“你们今天聚在这里是干什么?”

在座都是有眼色的,看他不愿多说,就顺势绕了过去,冯兆苗搬了个椅子在薛睿身边坐下,兴致勃勃道:“是在说今年大衍试,我们找世子爷打听消息呢。”

薛睿几日不出门,不知这些,一听说大衍试,先想起了一个人来,微微走了一下神,停下喝酒的动作,扭头询问刘炯:“大衍试怎么又同你扯上关系?”

刘炯正要答话,冯兆苗先纳闷道:“怎么你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

冯兆苗嘀咕一声,心说那天莲房姑娘来找他进湘王府,被他说去找睿哥帮忙,怎么看样子,她没有去找他吗?

“兆苗?”薛睿又喊了他一声。

“哦,哦,没事,我想说这么大的事你都没有听说过,”冯兆苗打起了哈哈,没在这酒桌上提起余舒来,是想等待会儿私下再同薛睿说。

接着他便讲了今年大衍试奇术一科的题目,薛睿听得认真,湘王路上丢东西这事儿他知道,可这事儿成了大衍一道考题,他却是今天才刚听说。

刘炯道:“这司天监也不知怎么想的,我父王他自己都不知道那幅画到底是丢了还是被偷了,就被他们列成了考题,现在每天王府门外都堵着一大群人,好不烦人,吵得我父王第二天就装病搬去了定波馆,把烂摊子丢给下面人。”

齐明修插话:“你府上的管家,这两天怕是收银子收到手软了吧。”

刘炯哈哈一笑,满不在乎道:“难得机会,就让他们发一笔横财。”

几人有说有笑,薛睿表面看似在听,其实是心不在焉,吃完了这一顿饭,刘炯本来提议要到别处继续喝酒,被薛睿拒了,冯兆苗也口称有事,五人就在酒楼外面分了头,刘炯他们去喝酒,冯兆苗叫住要上轿子的薛睿,看看四周,将他拉到路边。

“睿哥,莲房姑娘没有去找你吗?”

闻言,薛睿一皱眉毛,“没有。怎么,你见过她?”

冯兆苗点点头,就把那天余舒来找他的事情说了,最后抓耳挠腮后悔道:“我看她不知道你回来的消息,就同她说了,是想让她去找你帮忙快点儿——唉,早知道她不去找你,那天我就带她上王府了。”

薛睿当即变了神色,追问道:“她几时找的你?”

“前天吧,”冯兆苗嘀咕道:“也不知她进得去王府没有,这都好几天了。”

话刚说完,眼前就没了人,冯兆苗左右一扭头,只看见薛睿匆匆上了轿子,连声招呼都没和他打,就走人了。

留下冯兆苗一个人郁闷地站在街上吃风,十分后悔方才没同刘炯他们一起去喝酒。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见

晚上,薛睿赶去了回兴街,让脚夫等在街边,步行入了巷子,路上是有想,见到余舒的人该怎么说话,一则解释他回来这几天为何没有来找她,二则说服那死心眼的丫头接受他的帮助,好完成奇术一科的考题。

然而到了余舒家门口,未及敲门,却见门上一把锁,天也黑,路不明,薛睿伸手摸了摸那锁头,竟觉上头落了一层灰。

稍一迟愣,他方意识到,这院子里的人,是搬走了。

怎会,兆苗不是说前天才见到过她吗?

薛睿不死心地敲了敲门,喊了几声,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闷闷的门板声,还有巷子里头的风。

薛睿脸有些黑,联想到他走之前那晚上,余舒没头没脑对他说的那些话,下意识就将她不声不响地搬家,当成是她在躲他。

哭笑不得,他有这么可怕吗?

站在大门紧锁的小院外,薛睿心中一阵挫败,他只是恰如其分地对一个女子有了好感,还没来得及表达点什么,就把人给吓跑了。

在门前站了一会儿,薛睿忽略掉心头的不快,去敲了对面邻人的门,想要打听看看这一家是搬哪儿去了,可惜的是,邻居也说不清楚,余舒姐弟好像是一大早就搬家走的,谁都没有通知,哦,还有那个景尘。

想起来那个来路不明的江湖人,薛睿不由地暗皱了下眉头,一是不放心,二来多少有点儿不平衡,怎么同样是男人,那没良心的丫头就能完全两个态度,对那人是毫不存疑,而防他就像是防贼一样。

尽管不平,薛睿也没有真生气到要对余舒撒手不管,琢磨着还得要找到她,领她去见一见湘王,好让她这一科把握更大一些。

出去坐上轿子,薛睿暂先回了薛府,想着明天一早就到百川书院去,逮不着大的,能带着小的也行。

且说,余舒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将从襄王府管家处得来的一付不完整的八字补齐,利用祸时法则推敲出了两对最有可能是湘王的生辰,然后再分别代入运算符号,罗列出了湘王丢失画卷可能性最大的几个时间段。

这两天她除了上茅房,连房门都没怎么出,炭笔磨损了七八根,因过量的计算,手指关节也磨出了水茧,一碰就疼,不过对余舒来说,考题能有所进展,这一切都值得。

现在只要等到明日,她再上一次湘王府,向老管家将她算出来的这几个时间段打听清楚,就基本可以确认他是在何处丢了那卷画,虽无十足把握,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余舒自认不比古来易子大能,能算到这一步,已是她的极限了。

将明天要问的条子整理好,未免万一抄成三份,一份留底,两份分别装进明日要穿的衣兜里,做完准备,余舒伸了个懒腰,将茶壶里剩下的水都灌到嘴里,起身离开书桌,到外面去透气。

此时正值深夜,院子里冷得很,赵慧他们早就歇下了,一轮下弦月挂在空中,余舒不知不觉走到了景尘院子门口,朝里探望了一眼,看灯烛已灭,就没再往里面进。

她这两天忙的昏天暗地,虽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连看一眼他的空闲都没,心中不由地有些惭愧。

等明天吧,早上一起吃早饭,再好好问问他记忆恢复的情况,余舒心里这么想,又原路回了房,一躺在床上,连日的疲惫便袭来,很快就沉沉睡了过去。

不知夜深几度,覆霜的窗上投了一道剪影,又在夜里,慢慢消失去。

深冬,清晨极冷,余舒起床就打了两个喷嚏,昨晚被子没有盖好,睡了一夜两只脚竟然露在外头。

一边吸着鼻涕,余舒一边迅速地在被窝里套上棉袄衣裳,翻身下床,对着铜镜将头发挽成一个书生髻,包了快帕子,到外面去打水洗脸。

赵慧一家刚刚在京城安定,宅里还没有添置下人,因此余舒也就没有分到一个半个丫鬟伺候她,凡事还得亲力亲为。

“姑娘,起的早啊,”赵慧的丫鬟芸豆端茶出来,见余舒站在房门口泼洗脸水,朝她打招呼。

余舒对她笑笑:“慧姨起来了吗?”

芸豆道:“起来了,正说让奴婢去看看您起了没呢,姑娘饿吗,我到厨房瞧瞧早点做好了没,给您端屋里?”

余舒拒了:“你忙你的,我自己去。”

余舒将脸盆放回屋里,到厨房去,裴敬从扬州带了两个厨子,贺芳芝怕赵慧怀孕口味不适,就问他借用了一个,早饭都是南方口味,清粥小菜。

余舒同厨子聊了两句,在橱柜里找到一个食盒,装了两份早点,来到景尘院外,打算和他一起吃早饭。

门窗闭着,没听到屋里动静,余舒奇怪景尘这时候还没醒,敲了两声门,门竟自己开了。

“啧,昨晚睡觉没锁门吗?”余舒喃喃自语,干脆推门进到小厅里,一面将食盒放下,往外拿早饭,一边高声对屋里卧房喊道:“景尘,你还没起来吗,快起来,早饭做好了,我们一起吃。”

她将粥菜都摆好,屋里还是没有人应,余舒这方觉出不对,放下筷子,转身走到卧房门前,举手在门上轻推了一下,“吱呀”一声,门向里滑开,露出房里情景。

床上,被褥还在,却不见人影。

“景尘!”

余舒眼皮陡然一跳,大步走上前,一把掀起被子,一眼就先看到那杏黄色的枕头上落的一小团凝结的褐红。

她心一慌乱,抓起那枕头闻了闻,果然是血味。

余舒脸色大变,放下枕头便跑了出去,嘴里一边喊着景尘的名字,在宅子里找了一个遍,看到下人便抓着询问他们是否见到景尘,然而没有一个人看见过他,就连门房都说,昨晚和今早没有看到人出去。

余舒脸色铁青地回到景尘房里,进了他的卧室,发现他常挂在床头的那把锈剑不见了,靴子不在屋里,被褥里早没了温度,书桌上还倒扣着一本《柳毅传》。

种种迹象都显明,他走了。

余舒咬牙攥紧了那本书,心中是恼是愤,她毫不怀疑景尘是恢复了记忆,不然怎么会突然消失。

她就怕他想起来以后,会不告而别,提前打好了预防针,骗他立了字据,还诱哄他表明心迹,可他还是一声不响地走了!

站在空荡的房间里,余舒心中似有一团火在烧,委屈、愤怒,还有…担心。

她扭过头,盯着落在床脚的枕头上,那一抹褐红色的血迹,脸色几经变幻,到底没能狠下心,不管这背信弃义的家伙死活。

转身出了卧房,一到门口,余舒便遇上了闻风找来的赵慧和贺芳芝,还有余小修,他们显然已从下人口中听说景尘不见的事。

“小余,怎么回事,我听下人说你满院子在找景少侠,他不在房里?”赵慧神情担忧地看着余舒。

余舒摇摇头,将手里的枕头拿给贺芳芝看,“贺叔,你看。”

见那枕上血迹,赵慧低呼一声,余小修傻眼,贺芳芝皱起眉,摸摸那干掉的血迹,又凑近闻了闻,思索片刻,对余舒道:“是淤血,看来景少侠的经脉已经疏通了,若我没有猜错,他的记忆应该有所恢复,不过,他眼下身体尚有虚症不足,需我再行诊断才能确定,小余,你知道他这是上哪儿去了吗?”

余舒此时心烦意乱,冷静不下,哪有心思去考虑景尘会去哪里,当即对他们说道:“我出去找他。”

说着她将枕头塞给了余小修,就跑了出去,赵慧叫他不住,催着贺郎中去追,好在贺芳芝理智,拍拍余小修,让他跟上他姐,扭头对赵慧交待道:“你先回屋去休息,莫要担心,我安排院子里的下人都出去找人。”

赵慧心知她大着肚子,帮不上忙,只好不让他担心,跟丫鬟回了房,等着消息。

余舒说是要找景尘,出了门,却全无目的,站在冷风嗖嗖的门口,打了几个喷嚏,昨晚挨冻,被风一吹,就有些头昏。

余小修追上了她,“姐、姐,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