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舒就将早上出门遭堵的事同他说了,末了还有感慨:“得亏我跑得快,不然今天就多了两个干儿子了。”

“哈哈。”谢兰失笑,又给她续了一杯茶,道:“这等痴心妄想之徒,比比皆是,不肯脚踏实地,只想着一步登天呢,大人日后再遇着了,无需给他们好脸色,直接轰了就是。”

说罢,又请示她:

“您身边还空着一员佐吏的名额,可是挑好人了?眼瞅着要到月底了,下官紧快补录上去,还能赶得上这个月发俸。”

余舒道:“有了,我这就修书一封,你派人到太史书苑去找他来吧。”

“是。”

余舒起身走向她办公的书斋,扭头扫了一眼楼梯上,问谢兰:“右令大人来了吗?”

“景大人今日请了休,似乎身体不适,早上派人来支应过了。”

“哦。”

***

太史书苑这两天的气氛有些沉闷,纸包不住火,湛雪元被杀害的消息,还是传出去了。

白天来上课的学生们,明面上都在议论前几天刚完的水陆大会。私底下却在风传着死人的事,没几个人有心情看书的。

司天监差人找到文少安时,他正坐在墨斋一隅,今日无课,四周都是来此躲懒的学生,他在一片窃窃私语声中,两耳不闻地研墨抄书。

拿到手余舒的亲笔书信,看到那上头唯一一行字——如你所愿。

他呆愣了一会儿。便恢复如常,低头将这纸张仔细折好,收入怀中。

请官差在外面稍等,文少安入内收拾了东西,在一些人莫名其妙的目光中,跟人走了。

只有那略显轻快的脚步。泄露了他此时的心情。

待他走后,斋中才有人狐疑出声:“咦,方才那好像是司天监的人吧?”

***

黄昏,钟鸣声从窗外传来。

余舒伸了个懒腰,搁下笔,面前桌上,摆着厚厚一摞卷本,一多半是近年来坤翎局处理过的官婚文书,还有一小半。是近两个月堆叠等待批示的婚配。

上午才被领过来的文少安,此时就坐在她对面一张小桌上,抄录整理着一摞布满灰尘的公文,身上太史书苑的院生服还没换下,就被她拉了壮丁。

余舒的职务,说也清闲,只要等着笔曹和签丞将批注好的文书送到她面前,过一过眼,盖个大印即可。

余舒却不愿偷懒。既然来了司天监。就要把握好手头上这点实权,切不能当了摆设。浪费资源。

于是当务之急,是先了解坤翎局的大小事务,查一查过去案底,免得被底下的人架空了还不知情。

谢兰和任一甲看上去是好的,但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他们背后会不会跟她耍滑头呢。

余舒望了望窗外天色,对文少安道:“别忙了,今天就到这儿吧。”

文少安停下笔,站起身道:“大人先回去吧,我将这些记完了再走。”

余舒自是不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摆手让他继续,叫进来陆鸿,将八斤沉的铜制官印收入盒中带走。

司天监入夜都有护卫值夜巡逻,也有人会将官印锁入柜中,但大多数配备了侍卫的高官,都会谨慎地随身携带。

“大人慢走。”

“嗯。”

坤翎局院外,不远处伫立着一名中年男子,身穿着深红色的官袍,肩上绣着两团青云。

他看着院门方向,见到了余舒带人出来,也不忙上前去,而是等人走近了,才拱手道:“敢问足下可是坤翎局余女御。”

余舒打量对方,并不认识,看他身上官袍,应是五品,可是水陆大会上却没见到过这个人。

“是我,这位大人是?”

那人垂下手,自报家门:“天文局星使司仪,崔秀一。”

余舒一边眉毛挑起,崔秀一?崔芯她爹?

“原来是崔大人,失礼了。”

“是我冒犯了才对。”

崔秀一的脸上拼出个笑容,余舒看得出来他的不自在,想到他是为了崔家赌坊的赌债而来,就笑了:“不知崔大人寻我何事?”

“这…崔某人昨日才听小女说得,几日前曾在赌坊冒犯了余大人,我教女不言,这厢和余大人赔礼了。”

崔秀一说着,便低头与余舒一揖。

余舒错身一让,心中冷笑,什么昨天才听说,好几万两银子的赌帐,崔家人都是些聋子么,分明是先前见她不吭声,打算不了了之。

“大人不说,我都差点忘了,”余舒装模作样摸了下额头,道:“我那里还有令嫒的一张欠条,贵赌坊还争着我六万两呢,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把钱支还了我,咱们好钱讫两清。”

第六百零四章 免死牌

同薛睿先前与她分析的大差不差,崔秀一今天找上她却不是为了抵赖,而是来赔礼说情的。

六万两银子不是一笔小数目,崔家大房本来就要看二房脸色,一时间根本拿不出这笔银子来填窟窿。

那天在赌坊崔芯会一时冲动拦着余舒和姜嬅不让走,倒不是存心赖赌,而是她很清楚她二叔的为人,这笔账就算烂在她大房头上,公中也不会给出的。

世家是要脸面,但在司天监当职的是他崔秀一,又不是他崔旻,丢面子是他大房的,赔钱可就是他二房的了。

“余大人不要误会,这赌债我崔家是一定会还上的,只是数目太大,这一时半会儿凑不齐全,能否请余大人多等一些时日,容我家中缓上一缓。”

崔秀一看上去是个老实人,没在余舒面前吐苦水,近乎直白地告诉她——钱不够,得慢慢还。

余舒听了薛睿的劝,倒真没打算刁难他,就在崔秀一的忐忑中,缓和了脸色,道:“都说十二府世家有多富贵,我看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也罢,崔大人与我同在监内为官,既然你都这样开了口,我也不会为难你,这笔钱你什么时候手头上宽裕了,再还吧。”

顿了顿,又道:“虽然令千金给我打了张六万两银子的欠条,但我当日在赌坊收走一些,介时崔大人再还我四万两就好。”

既然要送人情,也不能太吝啬。

什么,你问她为什么不干脆免了这笔赌债?开玩笑,崔芯那小娘皮敢在芙蓉君子宴上设计她,不借这机会让她长个记性,都以为她余某人是谁随便就能得罪的了。

崔秀一面上松了一口气,抬手道谢,“改日携带小女登门赔礼。”

。……

晚上回忘机楼吃饭,余舒把这件事跟薛睿讲了。后者笑道:“崔秀一果然识相,不然这么老实巴交的一个人,也挤不进司天监去。”

余舒觉得他话里有话,脸上便带了些疑惑。

于是薛睿告诉她:“这官场上面的人情世故,你还不懂。若非是你得了皇上御赐的封号,他岂会这么快就找上你。”

余舒到现在也没觉得兆庆帝赐她的这个封号有多了不起,不顶吃不顶喝。

薛睿见她脸上懵懂,摇头失笑。将她一只手拉到自己膝头,拍了拍,声音轻慢地与她说道:“圣上在位已有十三载,虽无什么丰功伟绩,但也家国太平,然而几位皇子皆已长大成人。立储一事拖不了几日,我大安不比前朝,不兴临丧传位,所以一旦立过储君,再到新皇继位,多则十年八年,倘若龙体有恙,也就是三年五年的事了。”

“圣上身为一国之君,坐拥江山。什么都不缺,却只缺一二件比同先辈,可以流芳史书的事迹,而今你在水陆大会上持真龙号令招雨一事,坐实了圣上明君之名,圣上岂不快意,所以不但赐你封号,还会将此事大力流传到民间去,用不了多久。天下就会人人皆知。当今圣上乃为明君,可以号令天公降雨——”

说到此处。他眼神幽幽地看着她,加重了语气:“而你这个淼灵使者,则成了明君最好的证明,只要圣上在位一日,就谁也动弹不了你。说的露骨些,你这个御赐的封号,就等同于一道免死金券。”

余舒瞪了瞪眼睛,听罢薛睿这么一解释,这才知道她当日逢迎拍马的诡计,为了让兆庆帝看重她的小命,竟无意中给自己兑了一张免死牌!

“所以现在安陵城中,只要想得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谁也不会想要得罪你。”

薛睿看她一副刚刚觉悟的样子,哑然失笑,就知道她扯虎皮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这么长远。

这就叫歪打正着吧。

“哈,哈哈。”

薛睿不慌不忙地泼她一盆冷水:“别高兴的太早,害死曹幼龄和湛雪元的凶手,可不会管皇上是不是爱惜你这条小命。”

余舒刚咧起的嘴又合了上去,一想起太史书苑两条人命,喜悦就被冲淡了一半。

“要不打明儿起我开始强身练武好了,真遇上歹人,也有一搏之力。”余舒认真提议。

“景尘的武功倒是一流,但在进京途中一样遭人毒手,你以为你现在开始练武,能比得过他去?”薛睿嘲笑她的异想天开。

“……”还是算了,有空不如多算几卦保险。

看她恹恹的,薛睿没有再打击,神色一缓,揉着她细软的指头,低声道:“有我在,你怕什么。”

不论幕后的凶手如何狡猾毒辣,他早晚都会将他们揪出来,还她一个安心。

***

水陆大会过去三天,投入大牢审问的东瀛一伙人,在大理寺、刑部、鸿鹄寺三方协同审讯之下,终于查明了事实。

不光安倍葵起死回生的把戏是假的,相田真纪招来的那一场小雨,也是骗术。至于为何倭国意图从大安朝手中哄骗钓鱼屿,也有了答案——

郭槐安立在兆庆帝跟前,恭声禀报:

“那钓鱼屿临近琉球国,沿岛有平滩,便于船只停泊,倭国的大将军足利野心勃勃,大造船只水炮,意图攻打琉球,据鸿鹄寺记载,前朝时候,琉球曾属倭国,所以他们才会想出诡计,伪装了两名阴阳师装神弄鬼,来我大安‘借土’。”

左相右相都在一旁,静静听着。

兆庆帝端坐在龙案后,面色阴沉,眼神闪烁:“不过统领弹丸之地,区区一介武夫,也敢有如此野心,真以为朕老糊涂了么!”

薛凌南和尹天厚低着头,听皇上这话,就不知说的是那个倭国将军,还是另指了别的什么人了。

“来人,宣靖国公姚瑛,镇国大将军冯远、兵部侍郎……等人宣政殿议事。”

兆庆皇帝显然没打算咽下这口气,当即传唤了一群大臣进宫,商议如何收拾东瀛人。

而与此同时,被薛睿送到大门口的余舒,一进家门,却见到了刘昙派来的管事——

“余大人,两日后敬王府乔迁喜宴,我们主子爷想请您明日提前过府赏光,顺带着帮忙看一看园子里有什么缺失。”

第六百零五章 案情

湛雪元死后,太史书苑的载道楼就被封了起来,每天都有大理寺的官差在外把守,闲人莫近。

湛雪元的尸首被湛家在京城的家奴领了回去,湛氏祖宅在江西,接到噩耗再来安陵,最快也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根据仵作验尸的结果,湛雪元是死于七月十五日凌晨,凶器是绳索类物,而她被投尸的那口井附近,则掉落了景尘的院士签。

薛睿亲自录取了几个与她相熟的学生口供,确定湛雪元在遇害前一天晚上,没有回湛家在京城的别馆,而是独自留在了女舍过夜。

另外藏书楼的守门人曾见过湛雪元凭借院士签进入顶楼。

负责在院内巡逻的护卫则一致表示案发当天凌晨,没有在载道楼附近看到什么可疑的人物出没。

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可靠的线索。

而这当中最大的两个嫌疑人——发现尸体的那个仆役,还有藏书楼的守门人,又都有人可以证明他们不在场。

那个守门的已经五十来岁了,看上去就不像是能抬得动人的,那个扫地的仆役,却是个瘦精干巴的小子。

于是,这又成了一桩悬案。

薛睿这天早上又来了太史书苑,随行只带了一名捕快,他进到藏书楼中,慢慢从一楼转到了三楼。

每层楼上都摆放着整排整排的书柜子和书架,凶手想要藏在当中不被发现,简直太容易了。

按照他的推测,湛雪元是天不亮的时候就偷偷潜入了书楼中,然后被提前藏匿在某一只书柜后面的凶手,从背后偷袭,以绳索勒死,再将她尸体背到楼下,投入井中,以此延迟被人发现尸体的时间。从而寻找脱身的机会。

这当中疑点有很多,比如,藏书楼门外有锁,钥匙在守门人那里,每天辰时过后才开门,允许学生入内,湛雪元是怎么悄无声息地进来的?

又比如,湛雪元从何处得到景尘的院士签。她鬼鬼祟祟地到藏书楼来是想找什么东西吗?

这些疑问,似乎只有死去的湛雪元才能解答,但是薛睿知道,同曹幼龄遇害的经过相同,湛雪元也是被凶手或是同伙利用什么事物引诱到了案发地点,再进行杀害的。

这前后两起凶案。凶手都谨慎的可怕,没有目击证人,案发地点被收拾的整齐干净,地上连一个脚印都没有留下,完全查不出湛雪元临死之前在找什么。

所以薛睿才能肯定,掉落在井边的院士签,不是凶手在搬运尸体当中不小心遗落,而是他故意留下的线索,指向了景尘。

这一次却不是栽赃嫁祸。凶手的意图,是在于告诉那些知情者,他杀人,是冲着大安祸子去的。

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皇上一旦耳闻,不可能不着急上火,最大的可能,就是尽快安排景尘和余舒的婚事,这么一来。也就完全暴露了余舒。

“谨慎、聪明。还有……自信。”

薛睿揣摩着凶手的特征,脑海中描绘出一个模糊的形象。眼中不停闪动,竟有些兴奋起来。

都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乃是人生快事,对他来说,遇上一个聪明狡猾的凶手,亦是难得。

“大人,又有什么发现吗?”捕快期待地问道,因为这起案子,他们几个兄弟几天没能好好睡一觉了。

薛睿站在三楼窗边向下看,正好望见那口井,转头对属下道:“这书楼里里外外都检查过了,没有旁的可疑之处,等到明天,便撤了禁令,不必再派人来守着。”

“这,是。”

薛睿又转回身,一扫眼前层峦叠起的书山,眼中墨色翻动,心道——你且藏好了,等我来抓你。

***

余舒去了一趟新建成的敬王府,在那里见到了刘昙。

她原当刘昙是找了借口想要拉拢她这个淼灵使者,谁知人家真是让她来相看宅院的,从头到尾,都围绕着风水堪舆,没多一句题外话。

余舒也没白来,敬王府的风水不用说那肯定是好的,工部出人出力,司天监则派了两位精通宅学风水的大易师参与设计王府的堪舆图纸,标准的福祉豪宅,一丝儿不错。

她这一趟观赏下来,大小庭院,有刘昙从旁解说,倒是不费力气地偷学了两手。当然,刘昙也只是领她看了外院布置,内院是不会让她进去的。

“莲房以为,本王这敬王府修造的如何?”

“王爷找我前来,却叫我见拙了,论及算术,安陵城没几个比得过我,可要说这风水学问,我是给几位大师提鞋都不够呢。”余舒摇头自损。

自从七夕那一回后,她在刘昙面前就没故意装的那么生疏客气了,毕竟是她闺蜜未来的夫婿,只要刘昙别想着招揽她当小弟,不妨和和气气的。

刘昙微微笑道:“可你那呼风唤雨的本事,天底下都无人会的。”

“也不能这样说,还有我师父呢。”

“令师怕已是神仙中人了,怎可与凡人相提并论呢。”

余舒不耐烦和谁恭维拉扯,遂道:“王爷在龙虎山休养,见过的老神仙还少吗,我常听人说,那道派的老真人,有的活了几百岁呢。”

刘昙摇摇头,“哪里有几百岁的长寿,师门长老中年纪最大的,去年才度过九十九岁高寿。”

余舒很想向他打听打听龙虎山上的事情,但又怕刘昙敏锐察觉什么,于是就把话题扯到了别的地方。

两人闲聊了几句,有仆人过来耳语,刘昙神情变化了一下,转头对余舒歉然道:“本来想请了表兄,同你们一齐午膳,尝一尝南方今早送来的活鱼,不巧有些急事,本王得出门一趟。”

余舒识趣的,“王爷有事且去,我这便回去了,左右大哥正在查案,怕也抽不出空来与我们吃喝。”

这就请辞了,刘昙本来要亲自送到大门口,余舒推拒,被管事的送了出去。

她一走,刘昙便皱起眉头,扭头问那仆人:“你把方才的事再说一遍。”

那仆人垂着脑袋道:“有人昨天晚上在乾元街一间楚馆中,见到了十一皇子。”

刘昙脸色阴晴不定,在前不久的钦差无头案中,刘翼不敌宁王狡猾,被兆庆帝一怒之下撵出了京城,这才几天工夫,人就抗旨跑回来了?

宁王呢,这会儿还“老老实实”地在宁王府中面壁吧。

“主子?”

“让人去别馆请司徒先生前来。”

“是。”

“再让人去乾元街上盯着,确认一番。”

这个事情,倒是有些文章可做。

第六百零六章 士别三日

翌日,敬王府乔迁喜宴。

刘昙在双阳会后被封敬王,王府建成三个月,为了今天宴客,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筹备。

余舒来的有点晚了,司天监离敬王府是不远,她却要先回忘机楼换下官服,再坐了车来。

考虑到如今身份不同,余舒没做寻常女子打扮,而是一袭杏黄长衫束带,腰间佩着香囊玉坠子,足蹬半靴,头发高高束起,露出天庭,只挽一根葫芦玉簪,略染眉黛。

这般干净利落,倒比她穿长裙披挂显得精神好看。

王府大门外早早张罗起了红灯彩绸,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甚是热闹。余舒没与谁约同,在大门口倒是遇见一两个司天监的易官,只是点头之交。

但她眼下身负盛名,便是不熟,也多的是人乐意上前攀谈搭话,不管她回应是冷淡还是热情。

但是进了宴厅,这些人便不好再跟着她,因为坐席不同,余舒被园中迎客的管事亲自领到了一张圆桌上,不意外看见了许多熟人,正有一人高声大侃——

“…当时啊,整个丰庆宫鸦雀无声,就听到司天监那边一个声音喝斥——‘是欺负我们司天监没人吗,这就让尔等见一见真正的呼风唤雨!’众人回头且看,你们道是谁站了出来?”

这一桌坐的都是出身显赫的年轻人,薛睿人没到,冯兆苗一手举着一根银脑檀筷,绘声绘色地讲着最近京中茶馆酒坊正流行的段子,全然没注意到从他背后走上来的余舒。

可是其他人看见了,有人忍住笑没有提醒,也有人开口唤道:“莲房姑娘。”

“对了!”冯兆苗一筷子敲到桌面上,兴奋道:“可不就是她么!”

余舒挑挑眉毛,好整以暇地环起臂膀,就站在冯兆苗身后不吱声,等着听他说下去。

“要不是我爹亲口告诉我的。我哪儿信啊,莲房我们大家都认得,你们谁能看出来她有那样神仙的手段,我跟你们说,我刚认识她那会儿,就觉得只是个平常人,没什么名气,没什么家世。那模样瞧着也说不上机灵——”

眼看冯兆苗越说越不靠谱,桌上总算有好心人咳嗽了两声,打断他,起身冲他身后笑道:“淼灵使者来了,我们等你好一会儿,快坐。”

这说话的是老好人齐明修。

跟着桌上几个人都起了身打招呼。不是他们有意拘谨生疏,而是余舒身上这个热乎乎的御赐封号,的确管用。

冯兆苗僵着脖子转过头,看到立在他身后勾嘴含笑的余舒,打了个激灵,赶紧站起来,哈哈干笑:“莲、莲、莲房你来啦。”

瞧瞧,话都说不利索了。

余舒也不理他,与众人点点头。径自坐在他身边空位上,边上还有一个位置,正好留给薛睿。

四周不少人正在悄悄打量她,甭管见没见过,都从方才齐明修的话中,知道了这个仪态大方的年轻女子,就是皇上钦封的那位淼灵使者。

“说啊,怎么不接着说了,”余舒歪过头。笑眯眯地对冯兆苗道:“原来我过去在你眼中不算个机灵人呐。”

冯兆苗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赔了个笑,拿起酒壶给她斟了杯酒。道:“我那不是随口说说么,你可别往心里去啊,这杯酒算是我给你赔罪了。”

余舒当然不会往心里去,冯兆苗要是个孬的,薛睿怎会与他深交。

于是接了他一杯酒,杏眼当中流光一转,抖袖遮口,仰头饮了,纤细的颈子弯起一道弧,颔尖半挑,姿态说不出的漂亮。

在座不乏少年人,看得发愣。

一桌人入眼余舒如此光景,心情有些复杂,就在几个月前,这小女子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受了薛睿照顾,虽面上与她客套,其实不值一顾,谁曾想现如今,就连他们都要礼让三分了。

这也只是旁人一愣神的工夫,瑞林便举起酒杯,道:“来来,主人家还没到,我们先借个地方,恭喜莲房获封,什么时候金印册下,你摆酒筵席,可别忘了叫上我们沾沾运气。”

小爵爷出声,众人附和,旁边几桌也有认识余舒的人起来凑热闹,这些人都往余舒府上送过帖子的,但是石沉大海,好不容易今天逮着人了,怎会放过。

不大一会儿,余舒就被他们连番敬了四五杯酒,因是好意,她也不吝拒绝,只是这席上酒水微辣,她在司天监忙了一个下午,空着腹,凉酒入肚,难免不适。

瞅着周围人越围越多,一杯杯酒递到她面前,没完没了的样子,她不由头疼,暗暗皱眉,刚要再喝两杯应付,却从肩上探出一只手臂,月蓝的衣袖上绣着松柏斑纹,修长的五指擦过她的手背,拿过她眼前一杯酒。

同是时,一声悦耳轻笑在背后响起:“怎么趁我不在,就欺负我妹子酒浅吗?”

看到站在余舒身后的是谁,众人哑了哑,皆自识趣儿地摸摸鼻子,端着酒杯退开了。

余舒暗嘘一口气,回过头,抬起视角,入目薛睿一张斯文俊儒的脸庞,不禁眯眯眼睛,心中美滋滋地想到:这个男人很是要得。

薛睿自觉地坐在了余舒身旁的空位上,瑞林笑道:“睿哥这么说可不对,我们是在向莲房姑娘道喜,怎么由你一说,倒成了我们故意灌她酒了,莲房你也来评评理,我们方才欺负你了吗?”

余舒瞅他一眼,怎么觉得这瑞小爵爷说话一股怪味儿呢。

薛睿却没等余舒开口,将手中酒杯随手搁在桌上,道:“那也要挑挑时候,今天什么日子,还是不要喧宾夺主。”

余舒一下子回过味儿来,对啊,今天是刘昙出宫立业的大喜日子,她在这儿一杯杯接敬酒,受人恭维,待会儿刘昙来了看到。岂会痛快。

瑞林是无心之举,还是故意的?

余舒目光稍冷,正要开口,就听冯兆苗道:“王爷来啦。”

伴着院落中一道呼号,众人纷纷停下言语,转头看向筵席入口,就见一袭罗兰紫袍,头挽金翅。肩披玉绶的刘昙,在几名宫人簇拥下,背手踱来。

而他左右两侧随同之人,同样夺人眼球,现任右令郎的景尘众人大都认得,而另一边坐在木轮推椅上的娇弱女子。却有不少人眼生。

余舒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水筠,皱了下眉头,一些令人不快的记忆全跑出来。

。……

夜深,最后一波客人从敬王府结伴而出,众人在门前告别,刘昙亲自相送。

整晚的美酒佳肴,歌舞享乐,男人们都喝的有些高了,一个个被赶上门前的仆人扶上马车告走。

余舒、薛睿。景尘还有水筠,留在了最后。

“多谢王爷款待,我们这也告辞了。”

“路黑慢走。”刘昙显然是今晚喝的最多的那一个,尽管中途离开喝过解酒茶,夜风一吹,白净的脸上一片彤红。

公主府的软轿先抬了过来,侍女将木轮椅推到台阶边上,余舒冷眼看着景尘轻松地将水筠抱起,送往轿边。

这一转身。水筠便面朝着她。下巴乖巧地靠在景尘肩上,莹润的眼睛今晚头一次对上了余舒的目光。

余舒整晚都和水筠坐在同一桌上。两人中间隔着几个人,一句话都没说,只当互不相识。

余舒还在想这小师妹是否知道了自己破命人的身份,就听水筠突然开口了:“莲房姑娘。”

她这一声唤,景尘脚步顿下,背脊略有些僵硬,却无人看出。

正在同薄酔的刘昙低语的薛睿转移了注意力,淡淡瞥向那个没有多少交集的龙虎山女弟子。

余舒只应了一个字:“嗯?”

“我有些私事想与你说,因腿脚不便,明日请你到公主府来找我可好?”水筠的声音软绵绵的,没多少力气,似是请求。

余舒却丝毫不给面子,冷声道:“我有公务在身,无闲应邀。”

水筠却执着地盯着她,道:“是件要紧事,有关乎你的。”

“我没兴趣知道。”

余舒懒得再理她,朝刘昙一拱手,便大步走向街对面薛睿的马车,老崔赶紧跳下来给她掀帘子。

水筠扭头盯着她的背影,下一刻,就被景尘塞进了轿子中。接着他翻身上马,先走一步,从头到尾没和余舒多说一句话。

刘昙迷糊地转过头,问薛睿道:“他们怎么了?”

薛睿道:“没什么,起风了,王爷快进去吧。”

说着,他便冲对面的老崔招了下手,等马车靠近,撩摆而入。

等马车与轿子都走开了,刘昙的眼睛一下子变得清醒,若有所思地盯着他们离去的方向。

马车上,薛睿对闷闷不乐的余舒道:“说吧,你与那水筠之间又是怎么回事,我看她话里有话,你又对她不喜。”

这就要追溯起余舒和水筠被宁王绑去那一回,水筠的算计,叫她上当吃亏,当时余舒瞒了薛睿,这会儿也不愿意提起来丢人,就哼了一声,道:“就是看她不顺眼,自作聪明。”

自作聪明四个字,简直就是专门拿来形容水筠这种人的,若不是她从中搅屎,她与景尘也不会落到现在生人不如的地步,至少他们还会是朋友。

“对了,瑞林又是怎么一回事?”余舒试图转移话题,“我看他今晚分明有些不对头,说话也阴阳怪气的。”

薛睿摇头道:“他是在冲着我。”

“咦?你们不是私交甚好吗?”

薛睿不疾不徐地告诉她:“我同伯爵府议婚之事,取消了。”

第六百零七章 为你好

回到公主府,景尘将水筠送回院中,站在窗边并未离去,侍从们察觉到气氛不对,一声不吭地送进来热茶热水。

两个侍女正要伺候水筠梳洗,刚刚拧湿了帕子,就听到景尘冷清的声音:“都到院外去,一个不许留。”

于是很快室内便只剩下师兄妹两人,外面静的连声猫叫都没。

“你又想做什么?”

景尘转过头,一双冷眼扫向水筠。今日宴会,他本没打算带着她去,可她不知使谁通知了刘昙,一早就有王府派人来请,未免她背着自己又使算计,他只好将她带在身旁看着。

知道水筠生有比干心窍,他整个晚上话也没有同余舒多说一句,只怕她看端倪,再瞒着他从中作梗。

水筠被他质问,毫不生气,反问他道:“师兄以为我要做什么,我不过是想请余姑娘过来与我说说话,解解闷。我在京城人不生地不熟,除了你与重云,就只认得她一个女孩子。”

景尘当然不信她的说法,看着眼前被残疾折磨的弱骨无依的少女,不知何时已变得陌生,他想不明白,为何过去天真活泼的小师妹,竟会害人害己毫不心虚。

水筠混不在意他打量自己的眼神,兀自叹息:“只可惜,余姑娘似乎还记恨着我呢。”

“你要害她性命,她如何不记恨你。”

水筠这才抬头看她,两只手无力地垂到膝上,“师兄莫不是忘记,断手断脚,足不能行的人是我,不是她。”

“……”景尘看到她的动作,顿声愧疚,无论如何,师叔让她下山。信上叮嘱他保护她应劫,他没有做到是真。

水筠没错过他脸上半点神情,嘴角一勾,软声道:“师兄冷静想一想,余姑娘今日造化,何尝不是因我之故,若不是我伤成这样,才举荐她去做重云的坤席。她怎么会在双阳会上一举成名。若不是我逼你与她斩断情丝,那凭着她与你的亲近,太史书苑连死两个人,她又怎么逃得过去。”

别当她待在公主府养伤,就真的一无所知,太史书苑莫名死了人。旁人不清楚底细,她却能推算一二,无非是有人要从景尘身边下手,杀害那个破命人。

听闻她最后一句,景尘眼底掠过一抹凌厉,快的就连水筠都没能察觉,只听他沉声问道:“是谁告诉你太史书苑死了人?”

自从他将她从长公主生前居所搬了出去,便也换掉了她身边那几个盯着他动静向她回报的宫女侍卫,已经一个月过去。湛雪元是前几天才死的,她从哪里知情。

水筠笑了,景尘的想法,她心知肚明,她面色柔和地望着景尘,一如多年前,望着那个总是离他们这些同门远远的,却眼中满是羡慕的小师兄。

他大概不知道,他这些年虽不喜不悲。可那单纯的想法。全都印在那双清如泉溪的眼睛里。

只有她,才懂得他的心思。师兄呵。傻得让人心疼。

“你以为让人把我看起来,我就只能乖乖地养伤,等着你把我送回山中去吗?”水筠摇着头,道,“只有留在你身边,等到你破命我才能安心。”

说着,她低头看着自己绵软无力的双手,道:“我这次下山,还有一件事,是要帮司天监整理道家典籍,眼下我虽手不能提,但是出门无碍了,今天我在敬王府露了面,料想不日司天监就会派人过来问候,你说,我是去还是不去呢?”

景尘自是不愿她去,他和余舒都在司天监,她再掺和进来,难保不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