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什么就说吧。”

“……余舒此人,年少颇有心机,属下以为她有所隐瞒,太书是否辨出什么?”

朱慕昭张开眼,眸光连闪,似有玄机,他道:“她与景尘所言所语,如出一撤,就连撒谎的地方,也是一般。”

——她形容那隐士样貌特征,是假。

——她因伤滞留,是假。

——她被迷晕,是真。

——她与那隐士私下没有交流,是假。

任奇鸣脸色一变,有些着急道:“这么说景尘确是与云华相认了吗?”

朱慕昭摇摇头,很肯定道:“恰恰相反,那隐士或许是云华,但他并未同景尘相认。”

任奇鸣疑惑不解。

朱慕昭淡淡一笑,难得有心情给他解释:“你不知,云华当年身怀一件异宝,名曰‘诸葛瞳’,可以杜绝人卜算,若他同景尘相认,必要解释当年假死之事,未免景尘回京后被我察觉,一定会将‘诸葛瞳’予他,可我的大洞明术仍能算出他们说了谎话,这就证明,即便那个隐士就是云华,他也未曾向他们袒露身份。”

云华是为数不多知道他学成了朱家传世大洞明术的人,依他滴水不漏的作风,怎么会忽略这一点。

任奇鸣稍松一口气,又糊涂道:“那为何他们要说谎?”

“这也不难解释,景尘或许猜到云华当年的死有蹊跷,见到那隐士,怀疑他与云华有关,所以不敢说实话。”

“奇鸣,我写一份奏折,你替我送进宫去吧。”

“是,太书。”

两人之后的对话,余舒毫不知情,她回到坤翎局,打发了文少安到书楼替她找案卷,一个人待着,回想方才在太曦楼有没有纰漏,确认没有说错话,她这才放松地倒了一杯茶喝,然后伸手从桌子底下的暗格里拿出两枚套在一起的指环,重新戴在手上。

这是薛睿在她早上出门之前悄悄嘱咐她的——

“阿舒,你若去见大提点,不妨将那黑色指环摘下,回来我再与你细说。”

第六百五十三章 薛睿身世

薛睿去大理寺点卯之后就回了府,招来贴身的小厮宝德一问,得知薛凌南早朝没有回来,他便换下官服,去了后院。

宝德跟在身后,察觉他方向后,连忙劝说:“公子,您要去探望夫人,最好是等太爷回来再说吧。”

宝德今年十四,八岁就被调到薛睿身边伺候,前几年没少见他家大公子因为大夫人的事被老尚书责难。

薛府对下人们的管教严厉,但也不妨有些谣言私下流传,譬如说,大夫人自从大老爷过世后,就患上疯病,因此被太爷关在后院,不许她出门也不许她见客,就连她想见亲生儿子一面都难。

薛睿没有理会他的劝说,脚步不停,兀自穿廊跨园进了后院,在宗家祠堂边上的小院子门外停顿,对小厮宝德交待了一句:“你在这儿等着。”

宝德见又让他把风,不免苦了一张脸,小时候他没少因为这事儿挨板子,到现在想起来屁股都发麻。

“那公子您快点儿啊。”他几乎可以预见今天跑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但那有什么法子呢,谁让公子待他好,不然他这么个没爹没娘又不是家生子的奴仆,哪能像今天这样好吃好穿还没人敢欺负他。

。……

薛夫人今日气色看起来还好,虽然依旧是寡瘦的样子,但屋子里没有多大的药味,薛睿便知道她最近没有犯病。

“我儿又瘦了,是不是衙门事多,没有好好吃饭。”薛夫人患有眼盲症,看不清薛睿,便拉着他的手上下一通摸索,一如既往地没有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天不来看她。

薛睿看着她皱纹丛生的眉眼,依稀可辨年轻时候的温柔美丽,可如今才步入四十岁,便已老态毕现,鬓生花白。却是是这样不见天日的年月蹉跎了她。

以前他不懂,娘亲到底受了什么刺激才会发疯,犯起病来一副对他恨之入骨的样子,现在他懂了,才知道事实如此不堪,她这半生的悲剧,皆由他这个孽障而起。

他心中苦涩,却若无其事地陪着薛夫人聊了一会儿,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带到已故的薛皂身上——

“娘,我记得您说过。孩儿是娘随爹在南方外任的时候生下的。”

薛夫人双目无神地盯着他的肩膀。像是回想了一下。才点点头,微微笑道:“是,你是在南方出生的。”

自从失明后,薛夫人的记性就变得很不好。以前许多发生过的事都忘记,不然就是模糊不清,比如三年前十公主病死,薛家遭难的事,她是一点都记不清了。

“那会儿爹在南方任的什么职务?”他又问道,其实他早在一年前,就将薛皂曾经外任南地的事情调查的一清二楚,眼下一问,不过是为了最后确认一遍罢了。

“…好像是在苏州。任的令郎。”

薛睿心中一沉,果然是苏州令不错。

“娘还记得我是几月出生的吗?”他小心翼翼地询问,带着不为人觉的紧张,只怕勾起了她的伤心事,令她再度犯病。

薛夫人用力握了一下他的手掌。面带不悦,但是毫不迟疑地回答道:“傻孩子,问的什么话,娘怎会不记得你几月生的,不是前些时候才过罢生辰,你啊,是宝太十二年七月初九生下的。”

“娘莫气,是孩儿问了傻话。”薛睿一面认错,一面心想:他的生辰八字一定不会是假的,不然从小到大卜凶问吉早就会露馅,可怜他娘将他生辰记得这么清楚,却忘记了他并非是她亲生,也只有在她犯病的时候,才会疯疯癫癫大骂他是个祸根,可笑原来只有她犯病的时候,才是清醒的。

“城碧,你怎地啦,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薛夫人推了推他,她虽看不见,心思却是敏感的。

“没有,就是忽然想起了爹,”薛睿低声道,“娘,记得您与我说过,爹是个豁达开朗之人,不拘小节,朋友遍天下。”

薛夫人叹声气,却又笑道:“是呐,你爹虽是士族出身,偏有一股侠义心肠,出门在外,总能交上几门朋友回来,不拘人家是什么出身,是贫是富,就连那江湖中的游侠儿,他都能与人称兄道弟。”

薛睿趁机询问:“爹在苏州外任了三年,当时有没有格外亲密的朋友?”

“……‘薛夫人这回想的久了些,她两眼失焦,睁一会儿便闭起来,不很肯定地回忆道:“若说得上亲密,倒是有一位,那人是个江湖易客,险些与你爹结拜做了兄弟,说起来,也多亏了他,你爹躲过几桩祸事。”

薛睿心中一紧,脱口问道:“那人姓甚名谁?”

薛夫人摇摇头:“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哪还记得,左右我们回京之后,就同那人断了联系。”

薛睿目光闪动,心肠百转,已有定数。

三年前他得知身世秘密,薛凌南只告诉他不是薛家骨肉,对他亲生父母不肯透露半个字,他遭受打击,先是游历到了北方,振作之后,辗转去了南方调查身世,不过时过境迁,他唯独调查出一处疑点:薛父在任时有一位入幕之宾,常常来往义阳会友。

薛凌南口口声称长子是因他这个孽障而死,可薛父死的时候他还太小,记不得事,只道薛皂是在他四岁之前染疾死的。

按照时间来算,他是薛父在南方外任时候抱回家的婴孩儿,若不是亲生,无非是朋友托孤,总不至于是从路边捡回来的。

薛皂因为收养了他,所以遭来杀身之祸,这一点薛睿从前想不通,然而昨日听了余舒的坦白,今天又从他娘口中确认,终于解开了他的谜团。

如果他推测的不错,当年的经过应当如此——

薛皂离京外任,苏州城与义阳城离的很近,他偶然结识了云华易子,彼此视为至交,后来云华化名常州云沐枫,揣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进京赴考大衍试,一举中的,受到麓月公主青睐,不得已做了驸马。

当时先皇老迈,夺嫡局势吃紧,他怕被人调查出底细,再拿他家乡妻儿做文章,一面悄悄寄书信往苏州,托付薛皂帮他照顾妻小,一面将那宝贝“诸葛瞳”交付给他信得过的辛沥山,让他送往家乡。

谁道世态炎凉,辛雅瞒着辛老五私吞了云华的宝贝,薛皂亦没来得及保护朋友妻儿周全,最后母去子留,为了掩人耳目,便将那孩子充作亲生抚养。

而他,便是云华作为交换条件,让余舒找寻的那个失踪了二十年的孩子。

***

余舒因为早上薛睿那一句提醒,不到太阳落山,便早早离开司天监,到了忘机楼坐等。

自然,景尘也跟了过来。

是以薛睿回来,一进门就看到两人坐在茶厅中面面相对,大眼瞪小眼,他无心计较,坐下后让人重新上了茶果,三人进到内室详谈。

“大哥,今天我一去司天监就被大提点找过去问话了。”

“都问了你什么?”

余舒照实说来,当着景尘的面,一字未提那枚黑色指环的细节。

听罢,薛睿道:“看来他们是拿不准你已得知多少内情。”又转头问景尘:“昨日你进宫,圣上与大提点有没有在你面前提到过阿舒?”

“是有提起。”

薛睿皱眉:“有没有问起你是不是把破命人的事告诉她?”

见景尘摇头,他才放下心来。

余舒看他神色,不免疑惑:“这有什么要紧,大哥担心什么,就算他们问了我,只要景尘不说实话,他们便是怀疑我也奈何不了我。”

薛睿瞥她一眼,道:“若是这么简单就好了,你以为大提点能把持司天监这么多年,会没有一点过人的手段吗?”

余舒听他弦外之音,隐约觉得不妙。

景尘也插了一句:“薛兄指的什么?”

“京城十二府世家得以立足,无一不是凭着一门家传绝学,朱家位列其首,朱大提点能使当今圣上器重,正因他学成了这门易术绝学。”

各家绝学本是不传之秘,虽有的世家因为门风不严,大抵传了出去,像是辛家的《奇巧珍物谱》据说上头记载有开国六器的制法,像是崔家的《灵言术》,据说可以读心。

然而朱家的绝学,却是鲜为人知,便有蛛丝马迹流传到外面,众人只道是一门相面之术,神奇非凡。

“这朱家的易术绝学,名叫《大洞明术》。”

“大洞明术?”余舒一脸好奇,“这是什么本事?”

“所谓大洞明术,能辨真伪,大提点浸淫易学数十载,想来已经悟到了真传,这门奇术厉害就厉害在,他可以辨别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总而言之,只要他动用此术,就没有人能在他面前说谎不被察觉。”

薛睿一边解释,一边露出丝丝讽笑,他会知道这么隐蔽的事,是因为祖父薛凌南。就在不久之前,老人家才警告过他司天监大提点有这种本事,让他凡在朱慕昭面前,说话都要谨慎小心。

如今回想起来,这种警告竟是别有深意,就不知祖父对他的身世来历清楚几分?

第六百五十四章 选择

乍听闻大洞明术,景尘好不心惊,喃喃道:“那他岂不是知道我们是在骗他。”

余舒面露思索,就听薛睿莫名笑了一声,对他们两个道:“知道又何妨,他们的顾忌远大于你们,既要防着你与生父相认,又要防着阿舒察觉隐情,不能直白地审问你们,即便知道你们说了谎话,顶多只是怀疑,并不能作准。”

景尘一点就通,听到薛睿的话有些耳熟,忽想起来昨日他出宫之后来找余舒,将心中担忧告知于她,只怕皇上和大提点怀疑他没说实话,当时她也是一笑置之。

“不错,就算他们有所怀疑,也不可能与我们对峙。”余舒担心的却不是这个,她看了看景尘,道:“不过从今往后,你在大提点面前还是防备些好。”

“嗯。”景尘深以为然,同时暗自庆幸,幸好他寡言少语,便是大提点有意亲近他,他却不曾在他面前多话。

“云华我们是见过了,现在又引起了皇上与大提点的疑心,日后我们的一举一动想必都会被人盯紧,不宜过多行事,最好是按兵不动。待我找到了云华要找之人,与他交换了《玄女六壬书》一睹详细,再寻找解决你大安祸子命数的破命之法。”余舒慎重地叮嘱景尘,最后一句话,也是在暗示他,不要再想着要与她成婚生子去破命。

景尘不知听没听出来,却是没反驳她的意思,轻声应道:“我知道了。”

“大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余舒看向薛睿。

“没有,为今之计,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就照你说的吧。”

话声一落,余舒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景尘笑笑:“天色不早,外头有人盯着。就不多留你了,你快回去吧。”

她开口撵人,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景尘纵然不想回公主府去也无可奈何。

“我先告辞了,”景尘起身,回望她一眼,对薛睿拱手道谢:“有劳薛兄。”

谢的什么,不言而喻。

薛睿挽留道:“不如吃了晚饭再走。”

景尘婉拒道:“不用麻烦了。”

“那我送你。”

“好。”

余舒在一旁暗翻白眼,他们两个几时变得这么要好?

。……

景尘一走,余舒将薛睿拖回房里。关上门审问他:“今天早上出门前。你提醒我去见大提点之前将戒指摘下来。究竟是何用意?”

要说是他知道大提点身怀大洞明术,先问过景尘,再问她同样的问题,她戴着青铮给的指环。说了假话大提点算不出,反倒被他察觉她身上有异,倒不如摘了去,这种解释也说得过去,可是她觉得薛睿的心思不止简单。

薛睿顺势拉着她的手在软榻上坐下来,两条长腿往榻上一挪,背靠着垫子,握着她细长的手指一边把玩,一边反问她:“你觉得大提点会不知道云华有那宝贝‘诸葛瞳’防身吗?”

“应该…不知道吧?”余舒拿不准。或许他知道呢?

“那你觉得辛雅当年偷藏了云华送给辛沥山的‘诸葛瞳’,所以他们父子反目成仇,这事儿大提点知道吗?”

“不知道。”余舒答的快,且不论辛雅做下这丑事有多不厚道,单是扯上了云华这这一点。辛家父子就不可能让事情泄露出去。

薛睿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看着余舒,双眸黑幽幽地吸人,“那好,我们现在假设大提点知道云华有‘诸葛瞳’这么一件宝贝,却不知道它落在了辛家父子两个的手上。”

余舒点点头,眼神催促他快说。

“如果我是大提点,我怀疑景尘与你见过云华,要想确认你们是不是和他相认,替他遮掩,最聪明的办法,不是从你们口中问出实话,而是判断你们有没有说谎。”

“如果景尘见过了云华,回京之后却不肯吐露他的消息,会有两种可能,一则是云华和景尘相认之后,告诉他当年真相,景尘存心袒护,所以说谎话替他遮掩;一则是云华没有和景尘相认,但是景尘怀疑他的身份,所以说谎。”

“那么怎样判断景尘是否和云华相认了呢?站在云华的立场上思考,若是见到了儿子,又怕他泄露自己的事情,是必会将‘诸葛瞳’交付给景尘,再提醒他有关朱家大洞明术的事,以免他回京之后露出马脚。”

“所以皇上先见了景尘,大提点发觉他说谎,又找来你,发觉你一样在说谎,你们两个说了同样的谎话,这就证明,你们身上没有‘诸葛瞳’,想当然,云华没有同景尘相认。”

余舒听的脑子发晕,过了一会儿,才想明白他的推理,便也知道了为什么薛睿今早要她摘下那黑色指环。

心中一阵后怕,惊得冷汗都冒出来了,捏紧了他的手道:“还好我听你的话摘了那戒指,不然大提点今日用大洞明术审视我,算不出真假,岂不糟糕?”

“我也只是这么假设,”薛睿安抚她,“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云华有那宝贝‘诸葛瞳’。”

余舒哭丧着脸道:“那更糟糕好不好,他算得到景尘说谎,轮到我就算不出来了,这才叫此地无银那三百两。”

亏她自作聪明,以为万无一失,跟薛睿一比,她简直像个智障。

“呵,”薛睿失笑,捉住她的小手举到嘴边轻啄了一下,“我帮你逃过一劫,你要怎么谢我?”

余舒气弱道:“别拿我寻开心,烦着呢。”

“烦什么?”

余舒撇嘴道:“像你这种聪明人,怎么理解我们凡人的烦恼?”

薛睿一听便知道她小心眼又在作祟,于是叹气道:“你莫说我聪明,比我聪明的大有人在。”

“谁啊?我怎么就没见过。”

“云华。”薛睿轻轻吐出两个字,怀着不可告人的心情。

他所假设的这些,不过是今早才有的想法,而云华在从遇到他们之后的所作所为,却如同早就料到了后事。他出奇不意,没有与景尘相认,反而留下了余舒这个破命人,这一点恐怕皇上与大提点都不会想到。

他告诉余舒他的亲身经历,换取了她的信任与同情,让她心甘情愿帮他寻人,却只字没有提醒他们要当心大提点的大洞明术。

不是因为他不清楚大提点的底细,而恰恰是因为他考虑周全,将皇上与大提点的心态拿捏的一清二楚,所以才会兵行险招。

云华和薛皂身为至交好友,相识于薛皂任上,他怎会不知薛皂姓甚名谁,可他只告诉余舒他有一位曾任苏州令的朋友,让她回去调查,却不曾讲明薛皂姓名,这样舍本逐末是为什么?

只有一个解释:云华确认他就是他的儿子,让余舒找人,不过是借着她的口,让他知道真相。

于是摆在薛睿面前只有一个选择——是否要对余舒坦白身世,认回云华这个生父。

薛睿不是个喜欢逃避问题的懦夫,然而这身世真相来的太过突然,让他毫无防备,一时难以接受。

实际上,他对云华这个从天而降的生父,没有半点濡慕之情,哪怕他是曾经万人景仰的易子,哪怕他忍辱负重躲藏至今都是为了寻找他的下落。

毕竟养育他二十年的是薛家,为他赔上性命的是薛皂这个养父,还有被他连累的薛家,这才是他欠下的债,是他需要承担的责任。

他没办法勉强自己承认这个生父,所以他对余舒难以启齿,甚至不知要如何开口,从何说起。

“你说云华啊,”余舒应声道,“你还别说,他确实是聪明的不像人,唔,就和你一样。”

听着她有口无心的话,薛睿不知作何表情,对她笑笑,握着她的柔夷挪到胸前,心想:且容他自私一回吧,等他想通了,再一五一十地对她坦白。

“我和他不一样。”

至少他做不到为了报答养育之恩,就抛开心爱的女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余舒一顿,立马点头:“对,你和他不一样,可不能和他一样。”她瞪他一眼,揪着他胸口的衣襟,低下头来,眯着眼睛警告他:“哪天你要是为了什么狗屁大义,就辜负了我,我饶不了你。”

薛睿含笑点头,见她气鼓鼓的模样,忍不住揽住她的肩膀将她按在怀里,抱实了她。

余舒难得没有挣扎,安静地偎依了他一会儿,脸贴着他的胸膛,看不见他的脸色。

“你昨日要我帮你查找二十年前的苏州令是吗?”

“对,差点忘了这茬。”余舒一个激灵,就想坐起来,但是被他按了回去。

“你不要自己去打听,皇上和大提点已经对你生疑,四周都是眼线,你与景尘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以免被他们察觉。此事就交由我去调查,不过时间隔得久了些,我不方便直接到吏部去找人翻看卷宗,唯有派亲信之人,到苏州当地暗查。”

薛睿轻压着她动来动去的脑袋,看着她的眼睛,他怕是说不出谎话。

第六百五十五章 套儿

从京城到苏州,一来一回至少得一个月,由薛睿暗中派人调查,余舒再放心不过,便将帮云华寻子一事暂且按下,搁浅不提。

公主墓一行让她大为受益,这种受益不是物质上,而是认知上的得利,尽管一直笼罩在她头顶的阴云并未散去,但是“破命人”这三个字带给她的压迫感,已经大不如前。

首先,《玄女六壬书》的重要性远远超乎她的想象,照云华所述,关乎立储,它完全可以左右朝政与时局,是以兆庆帝为了引诱云华露面,不惜放任景尘和她离开京城,以身犯险。

余舒模仿薛睿的思路去假设兆庆帝和大提点的心态,将“大安祸子”、“破命人”、与《玄女六壬书》都比拟为一种条件——大安皇室太平延续的条件。

那么兆庆帝与大提点引蛇出洞的行为从侧面上就证明了:《玄女六壬书》的重要性大于“大安祸子”,而“大安祸子”的重要性又大于“破命人”。

对于大安祸子破命的方法,云华与大提点的说法大相径庭,只能说他们两个当中有一个人说了谎话,比起站在对立角度的大提点,余舒更倾向于和她相互利用的云华。

事实上,她严重怀疑,《玄女六壬书》同样是景尘破命的必要条件,不然为何在大安祸子和破命人共存的情况下,兆庆帝不忙着为景尘破命,反而拖延下去。

不要说是他们不愿意勉强景尘,单看云华当年迫不得已娶了麓月公主,就该觉悟皇权面前,任何个人意志都是狗屁的道理。

如此一来,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没有《玄女六壬书》,就无法用她为景尘破命?

余舒但愿如此,这样深思熟虑过后,她浑身重担如同卸下一半。总不必日日提心吊胆,担心哪一天兆庆帝一旨婚书,绑她和景尘进洞房。

她目前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太史书苑凶案的幕后主使,不是云华,又会是什么人呢?

。……

傍晚,余舒从司天监回到宝昌街宅邸。

林儿到大厨房拎食盒,回来时候见着院墙外的香樟树底下有个人探头探脑的,便放慢了脚步,走到那人背后。打眼一瞧。却是东厢翠夫人跟前的小丫鬟香穗。

“香穗姐姐?你干嘛躲在这儿啊?”

香穗被她突然冒出来的声音吓了一跳。转头认出是林儿,窘着一张脸,支支吾吾道:“夫人、夫人听说姑娘回府了,让我来请人到她那儿用晚饭。”

林儿是供人院精心调教出来的丫鬟。很看不上香穗这畏畏缩缩的模样,脸上却甜甜一笑,腾出一只手来拉住她,就往里头带:“你随我进来吧,到里头说话。”

香穗忙不迭地答应了,余舒身为户主,住在北大厢,白天夜里都有守院门的丫鬟交班,她不敢擅闯。就连上前请人通秉一声,都拿不出脸来,要不是遇上林儿,没准儿她要在这儿躲上到后半夜。

林儿没有直接把人领到余舒跟前,而是先进屋去禀告了一声。得了应允,才领人进来。

余舒在家穿着宽松的交襟,绸鞋布袜,很是松快,她曲腿儿坐在斜榻上,手里是一卷《坤翎局规录》,没事儿她就翻翻,非要背到滚瓜烂熟不行。

听说了香穗的来意,余舒第一反应就是翠姨娘找她一准没有好事,但又不能放着她不管。

“你先回去吧,就跟我娘说,等我吃了晚饭再去看她。”

香穗如蒙大赦,出门便一溜儿小跑着离开。

林儿扁了扁嘴,被正在布菜的鑫儿看见,暗中瞪她一眼,手脚麻利地摆好碗筷,盛上汤羹,便拉着林儿退下去了,余舒吃饭时候不爱有人站在边上当桩子,这一点是她们进门时候,就已经跟在余舒身边的芸豆耳提面命过的。

俩丫鬟出去了,没敢走远,以免余舒叫人听不见,就站在走廊底下说悄悄话。

“以后休要做那怪样子,万一被主子瞧见了我看你怎么办?”鑫儿低声斥责这个同她一起好运被余舒从供人院挑出来的小姐妹。

“姐姐别生气,人家知道错了,”林儿仗着年纪小,抱着鑫儿手臂撒娇,见她脸色好转,方才说起闲话来:“我这阵子在后院走动,听谁都说东厢那位夫人好难伺候,每日三餐都要摆起一桌子的菜,鸡鸭鱼肉尽不必说,偏不能见贺太太房里叫了什么,凡少了她一份,必要在她院子里说些损话,被人听去了,乱嚼舌根,偶尔发起脾气,连咱们主子都要数落一番,实在太不像话。”

鑫儿皱起眉头,这两天底下有人乱学嘴,她不是没听见,可那又怎样,翠夫人是她们主子亲娘,怎么都轮不到她们来管,就连在主子面前学个嘴,都得小心惹了主子不快,不过她们装聋作哑,又总不是个事儿。

“姐姐,我看这事儿得有人上报给主子,都没人敢说,不如就我去吧。”林儿自告奋勇,却见鑫儿摇摇头。

“知道你嘴巴伶俐,想表忠心。不过话不该咱们去学,等晚上我去找芸豆商量一下,她跟着主子比我们都久,说起话来顾忌少一些,就是要卖乖讨好,也轮不到我们俩出头。”

鑫儿毕竟年长两岁,想法周全,几句话劝住了林儿,免得她一时冲动,得罪了芸豆这个名义上的大丫鬟。

。……

饭后,余舒在大花园里溜达了一圈,消食后才去见翠姨娘。

宝昌街这座华宅是四进的大屋,中间一带被花园隔开,东西两座跨院儿,余舒住在北大厢,赵慧一大家子搬进了西跨院,东厢有两座独立的院落,一曰晴时斋,一曰雨庸阁,都是红墙绿瓦新粉刷过的,翠姨娘独占了一座晴时斋。

这个时辰,翠姨娘也已经吃过晚饭,正在享用厨房新供给的时令瓜果,不大一张茶几,并摆着几碟点心,一壶香茶。

余舒进屋扫了一眼,目光落在翠姨娘身上,几日不见,她似是胖了一圈,腮帮子都圆润起来,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绫罗绸衣都是新裁,脖子上那一长串坠人的翡翠珠子,是余舒没许她在乔迁喜宴上出面,哄她送的。

“你来啦,”翠姨娘今天见着她格外热情,笑容满面地冲她招手:“快过来坐着,我这儿刚剥好了石榴,你尝尝甜不甜。”

她将装得满满红芯儿石榴籽的小碗推到余舒跟前,余舒随手拈了两粒放嘴里,酸酸甜甜味道居然不错。

府里的花销都是从公帐上走,余舒没空,就将进进出出的项目托付给赵慧来打理,每个月都会拨一笔为数不小的银两放在公帐上,供她调配。

“娘找我什么事?”余舒肯定翠姨娘特地找她过来不是为了让她吃石榴的。

“倒也没什么要紧事儿,”翠姨娘瞧着她脸色,见她没打算接着问下去,只好主动说出来:“下个月初,是尹夫人的寿诞,她给我发了请帖,我一个人脸皮儿薄,就想叫你陪我同去吃喜宴。”

余舒想也不想便拒绝:“我没空,你自己去吧。”

翠姨娘顿时拉下脸来,“不就是去吃顿酒席,你还跟我这儿摆谱呢,我就不信你再忙能抽不出半天空来。”

她口中的尹夫人,除了翠姨娘心心念念的旧主尹侍郎府上那一位,不作他想。

余舒挑眉道:“抽是能抽得出空来,可那位尹夫人多大个人物,值当我亲自登门给她贺寿?”

“浑说,人家可是正正经经的侍郎夫人!”

“呸,”余舒把嘴里嚼干净的石榴核吐到小碟子里,嗤笑:“不就是个五品的官太太,这安陵城里的五品官儿怎么不得百八十个人,一竿子敲下来,就能砸着七八个呢。”

莫道她言语刻薄,谁让这位尹夫人曾经打过她的主意,哄了翠姨娘这个没脑子的,差了媒人上门来说亲,指望她给她家那声名狼藉的三少爷填坑。

“你!”翠姨娘被她两句话气的上气不接下气,脱口道:“不行,甭管你说什么,我都答应人家了,你敢不去、你敢不去我就出门跟人家说你不孝顺!说你忤逆亲娘!”

余舒脸色一冷,皱起眉道:“你答应人家?你答应谁了?”

看来这登门贺寿的主意不是翠姨娘自发的,而是有人怂恿。让她堂堂御赐亲封的淼灵女使去给个侍郎夫人拜寿,真给那尹夫人作脸。

翠姨娘眼神闪躲,扭过头负气道:“我晓得你如今做了官,眼睛鼻子都长高了,不把人看在眼里,但再怎么说,尹家都是你娘我的旧主,放过去,也算是你半个主人家,咱们做人不能忘恩负义,不能因为发达了,就翻脸不认人,反正我话说到这份上,你要是让我丢人,我也叫你没脸。”

余舒被她这撒泼耍赖的模样气乐了,眼珠子转了转,当即态度一换,应声道:“行了,我陪你去还不成么。”

翠姨娘连忙转过脸,堆起笑:“这才是我的好闺女。”

余舒轻哼一声,心想:她倒要亲眼看看,那尹夫人设的什么套给她钻,真要是敢打她的歪主意,甭怪她不留情面。

第六百五十六章 陪娘

转眼将至月末,余舒一夜之间变得忙碌起来,这个月宫中的密册不知为何晚了五六日才送到坤翎局她的手上,因要赶制九月份的坤册,她连着熬了几个晚上,家都没回。

余舒心里有数,这大概是皇后娘娘看不惯她抱了薛贵妃的大腿,所以开始给她小鞋子穿了。

对此余舒并无惶恐,若是瑞皇后放任她不管,那才叫不正常。

这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到了月底最后几天,巧立名目往她府上送帖子送礼的人如同雨后春笋,大把大把地冒了出来,无一例外都是家中有女孩儿在宫中熬日子的人家。

余舒既无贪念,便不惊不喜,早先她在芙蓉君子宴上露了一手断死奇术之后,就体验过收礼收到手软的滋味,况且交到裴敬手中的水晶买卖一直十分紧俏,每个月都有大笔的银子进账,一般的金银财宝,她还真不放在眼里。

叮嘱了前院管事的周虎守好大门,不许外面一个铜板儿滚进她府里,帖子倒是全都收下了,方便她知道都有人什么动了讨好她的心思。

月底,次月的坤册准时从坤翎局呈递入宫,这一回不必将薛贵妃记上,犯不着徇私,她干脆一板一眼地遵照《坤翎局规录》安排宫妃侍寝的日子,一丝不苟,分毫不差。

。……

栖梧宫,瑞皇后拿到新鲜出炉的坤册,实在意外了一下。

“这个余女御倒是谨慎,也罢。”

毕竟是皇上封赐的女使,风头正劲,不好动她,既然她聪明懂得安分守己,她也不急着收拾她,就让她先在那个招人眼红的位置上待着吧。

她将九月的坤册让给跟前伺候的郑尚宫参看,后者阅罢,请示道:“娘娘。这下个月的坤册?”

坤册虽由坤翎局卜算制定,但是身为六宫之首,皇后保有质疑的权利,随时可以到皇帝面前告状,只要这份坤册确实存在问题,便可驳回坤翎局,或重新定夺,或问罪当事者。

“照办吧。”

***

九月初二,是侍郎府尹夫人寿辰。

翠姨娘一早起就跑到北大厢,盯着余舒吃了早点。便一个劲儿地催促:“时辰还早。你快去沐洗一番。换身体面的衣裳,好好儿打扮打扮。”

余舒懒得搭理她,今儿刚好她轮休,不必早晨到司天监点卯。时间她都安排好了,上午翻翻最近搜罗回来的易学典籍,晌午同翠姨娘走一趟尹家,下午回来顺道去百川书院瞅瞅余小修。

“昨儿才洗的干净,白折腾什么,我有正事没干完,娘先回你院儿里等着吧,家中有车有马,还怕赶不及吗。到午时再出门不迟。”

打发了翠姨娘,余舒不管她抗议,扭头去了书房,翠姨娘碎步撵她,刚走到走廊上就被鑫儿林儿拦下了。好说好劝将她哄走。

翠姨娘坐立不安地等到太阳升起来,不等余舒派人来喊她,就又跑了过来,正好余舒穿戴整齐从月亮门处出来。

余舒毕竟有了官身,不可同日而语,出门不能穿得太过随便,在家便罢了,出门不着官服,也要曲裾深衣,腰系绸,裙配环,头发梳成髻式,珠钗耳环,一并不可少。

她如今的衣裳都是司天监女官的规制,常服多是偏绿偏蓝,色正而不媚,如此一来,尽显得她仪表端重,稚嫩全无。

这哪里是翠姨娘想要见的娇俏模样,当即不满道:“不行不行,你快回去换一身,娘记得你以前最喜欢那些粉艳艳的花色不是?”

余舒不与她争,点头道:“好,我这就去换,您再耐心等我半个时辰吧。”

说罢就要折回去,翠姨娘一听,赶紧拽住了她,再等上半个时辰,黄花菜都凉了!

“你这丫头,就不能听我一回。”翠姨娘恨恨地咬牙,“不换便不换吧。”

余舒哼笑一声,“那就快走吧。”她都等不及要看看那位尹夫人设了什么套儿给她钻了。

***

户部侍郎尹周嵘是当今左相尹天厚的一个庶子,不到三十岁便坐到侍郎的职位,且一任就是七八年,碌碌无为却能连任,说不是托福了姓氏,谁都不信。

尹夫人亦是文臣家的小姐出身,有个相国做公爹,争气一连生了三个儿子,整日受着逢迎,想不矜傲都难。

但是自古慈母多败儿,侍郎府上三位嫡出的公子,没一个拿得出手的,甚有名声坏到似那尹三少一般,仗着姓“尹”,居然寻不着一门好亲事。

以上这些便是余舒对尹周嵘这一支的了解。

且说翠姨娘与她乘车到了尹家大门前,送上贺礼,被人引入园中,半道上遇着走在前头有一位夫人,翠姨娘竟然一点不眼生地唤住人家,拉着余舒同人寒暄。

“邱夫人,这便是小女余舒,舒舒呐,快和伯母问好。”

好巧不巧,这位邱夫人却是余舒的熟人,正是工部侍郎邱继明的妻室,几个月前邱家小姐装疯卖傻逃避婚事,邱继明病急乱投医找到余舒,事后欠了她一份人情,便帮着修造了她现在宝昌街上的华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