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了薛睿一番,薛凌南便打发他走了,等他远远离开,才对一旁装聋作哑的徐力吩咐道:“速让人备一份简礼,随我到将军府。”

与其厚着脸皮等人上门退婚,不如他先行一步,日后两家人相见不至于难堪。

***

景尘这边让人把礼都退了回去,于是隔天,余舒府上便接二连三来人拜访,只是她出门的早,一个没有遇到,等到她回家听说了此事,看到堆在门房的大堆礼盒,二话不说,就让人原封不动地退还了。

。……

户部给事中严大人下午从衙门回到家里,又听到一个坏消息——昨天送到坤翎局女御官府上的礼,被人给退了。

“什么?礼又让还回来了?”他皱巴着眉头问到严夫人。

“可不是,”严夫人愁眉苦脸地说:“一大早就让人退了回来,一样没收,老爷您说,咱们这是得罪谁了?坤翎局两位大人,一齐都退了咱们的礼,为何推迟不发给咱家婚书。到现在连个说法都没有。”

严府的二少爷去年害了一场病,身子一直虚弱,吃药总不见好。严大人特意请了位大易师算命,说是需要一门得当的亲事冲喜。成亲以后,自然痊愈,不药而治。

严夫人找了不少媒人,三个月前总算寻到一个合适的人选,且女方人才家世都不差,是以着急操办二儿子婚事,日子都相好了。就在下个月下聘最吉利,眼下就差坤翎局一张官婚文书,谁也没想到会在这上头出岔子。

夫妻两个面面相觑,苦思冥想。想不通坤翎局为何要难为他们。

“不如…明儿我上侍郎府去求个人情?”严夫人灵机一动,如此提议。

严大人不明所以:“去他家作甚?”

同在户部任职,尹侍郎比严大人官高一级,两家平日来往勤快,却也没有亲密到随便谈论儿女婚嫁的地步。

严夫人解释道:“老爷有所不知。这里头另有一段官司,现在坤翎局的女御官,原是十多年前尹夫人跟前一个丫鬟子所生,有这层关系,我们请她说情。不在话下。”

严大人一皱眉头,他好像听出些什么门道,却又捉不住关键,只好由她去了。

他压根不知,与此同时,和他夫人一样想法的,不只此一处。

***

送走了今天第三位来客,尹邓氏收起笑僵的脸,神情阴郁地坐在客厅里。

这两天不断有人登门求情,要她帮忙当个中间人,催促坤翎局发放官婚文书。人来人去,尹邓氏再糊涂也察觉了不对。

怎么这几家人都没有按时收到官婚文书,偏偏巧到都与她有些情分。

当着来人的面,尹邓氏只能摆起笑脸,满口答应下来,因为她知道,就算她拒绝,别人也会以为是她不想多管闲事,而不会认为她有什么为难之处。

谁让她上回生辰摆酒席,请了余舒父母,又闹得众人皆知翠姨娘曾在她家做过下人。

实际上,让她去找余舒说情,本来就是一件无稽之谈。尤其是在她设计余舒丢了丑之后,要她拿什么去讨人情?

尹邓氏甚至怀疑,整件事都是余舒冲着她来的,故意延迟不发这几家婚书,另她为难。

尹邓氏没忘了那天余舒临走之前撂下的狠话,说要与她结仇。

可是那丫头有这么大胆子?

一时间,尹邓氏是又气又疑,没个主意,到了晚上,尹周嵘回来,就与他分说了此事,瞒去她把余舒关起来放火龙,蒸得她脱衣丢丑,只说她在酒席上醉酒,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道破了人家出身不好,落了这位新晋女御官的脸面。

“老爷您看,会不会是这个余舒起了小人之心,所以故意从中作梗,压了这几家的婚书,等着我去低头给她赔不是?”

尹周嵘一听她说完,便被这妇人短见气笑了先:“夫人好糊涂,你真当人家是你家丫鬟生的下等人不成?不提她娘过去是我们家的丫鬟,现在人家可是正经的官身,司天监位列五品,与你家老爷我平级,更甚者,这余女御还有圣上御赐的封号在身,见到寻常三品官员都不必低头的人物,而今风头正盛,你竟敢当众寒酸她,她若忍得了这口气,那才邪门了呢。”

尹邓氏被他训斥的好没脸,心里却不以为然,凭那余舒再怎么得了,比起他们尹家,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尹周嵘能凭一个庶子,争得尹相另眼相看,让他位居户部要职,可见他不是庸碌之辈,当下了解了情况,就吩咐起尹邓氏:“你不要不服气,明天就上门去赔礼,谁人都有儿女,咱们家还有孩子没成家呢,这余女御不出所料会在坤翎局久任,你不要固执,真与人结仇,误了我家儿女。”

他尚不知,他老婆已经把人得罪了个彻底。

第六百七十二章 闭门羹

尹邓氏第二天还是听话去了余府,不过她打的名头不是登门赔罪,而是看望“余夫人”。

大上午,余府大门没开,正门边上有一道小门开着,仅容两人通过。

尹邓氏坐在轿子里,着丫鬟上前去敲门。

大门房里两个值班的正在说闲话,听到问话声,年纪小的那个跑出来应,听闻是侍郎府上的夫人,登门来拜访他们家余夫人,要他们把大门开开迎人。

门房里还有个老仆,说话间也出来了,打眼一望停在大门前的软轿,客客气气地对着眼前面生的丫鬟说:“姑娘原谅则个,不是我们故意不开门,而是府上有规矩,白天大人上衙门去,府里不许见客,甭管你家主人寻谁来着,都且等到日落后再来吧。”

哪有白天不见客,晚上才开门的歪理,但这就是余舒定下的规矩,这府上里里外外都是她一手挑选安排的下人,当然唯她是从。

轿里,尹邓氏等得有些不耐烦,心说开个门都这么难,这府上真是没规矩,怎想丫鬟回来告诉她,门房不给开门,让她黄昏时候再来。

尹邓氏瞬间拉长了脸,气道:“不开门是吧,你再去,让他们通报一声,告诉他们家夫人说,我来找她,让她出来迎我!”

说完又觉得这话过了,她今天不是来寻晦气的,想起她家老爷昨晚的叮嘱,连忙拉开帘子,把人叫了回来:“别的话不必多说了,就让人进去通报给余夫人,说我有事要见她。”

。……

却说门房把话传到了晴时斋,翠姨娘听说尹邓氏上门来找她,第一反应不是赶紧出去迎人。而是打听余舒在不在府里——

“姑娘这会儿在家吗?”

打从尹邓氏的生辰过后,她就被余舒禁了足,大门不许她出。她每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有人回报到北大厢。倘若她哪天不小心骂了几句难听的,当晚余舒就会派人到晴时斋,逮着她身边的丫鬟婆子,都撵到院子里跪着,一跪就是一整夜。

闹得现在她一言一行都受限制,更不能随便出了晴时斋,稍一不对。身边的下人都得跪下给她磕头,求她饶命。

翠姨娘只好憋在心里骂余舒忤逆,却怕害她丢了仕途,没了荣华富贵。所以敢怒不敢言,渐渐竟安生下来。

这不,难得尹邓氏上门,她先不是高兴,而是害怕这事传到余舒耳朵里。不给她好果子吃。

“回夫人,大人一早上衙门去了,这会儿还没回来呢。”

翠姨娘松了口气,紧接着便吩咐门房来人:“愣着干什么,快把人请进来啊。”

要不怎么说她头脑简单。余舒现在不在家,晚上就不回来了吗?知道她见了尹邓氏,一样得收拾她。

门房没有听话离去,而是向她告罪,又把余舒定下的规矩讲了一遍给她听,意思是说,余舒不在家,不许人登门。

翠姨娘一听是余舒交待的,顿时蔫了,犹豫了半晌,愣是没敢坚持让人进来,而是打算亲自去见人。

可她前脚才要出门,没走到晴时斋门口,一群下人都追上来给她跪了,一口一个夫人三思,夫人饶命。

翠姨娘无可奈何,最后没能出了那道门。

。……

尹夫人左等右等,等到就是一个“余夫人身体不适不便见客”这种一听就是瞎话的说辞。

“劳累您白跑一趟,请您改日再来吧。”门房老仆弯腰立在轿子边上转达。

尹夫人早就被气的咬牙切齿,冷哼一声,二话不说,打道回府,来时带的几样面子礼,也没留下,一并抬了回去。

。……

余舒晚上回来,听说此事,只笑了一声,吩咐下去:“回头她再来,不管什么时辰,都不叫她进门,今天门房做事周到,谁当的差?打赏他们两个月的月钱,晚饭给他们添两道荤菜。”

尽管没有见到尹邓氏,余舒却将她的心态摸的一清二楚,不过是发现事态不对,上门来疏通,又拉不下面子找她求和,所以捡着翠姨娘这个软柿子。

这种人,真是不死到临头,不知死字怎么写。

***

尹邓氏受了一肚子气,回到家中,摔了两只杯子方才解恨。

刚好她家三爷尹元波从外头进来,一看满地狼藉,“啧啧”两声,坐到尹邓氏身边,虎着脸问道:“是谁惹我娘生气,让我教训他去!”

尹邓氏看着小儿子,气消了些,伸手拧了他一把,道:“还不是因为你!”

“嘶,怎么为了我?”尹元波呲牙咧嘴。

尹邓氏赶紧给他揉了揉,心中有气,便一股脑说了出来:“早先前,娘不是帮你相中了一个媳妇吗,原想着尽快找个人管管你,好让你收一收性子,不要整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谁料我居然看走了眼,那丫头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她一面拒绝了媒人上门提亲,一面又四处散布谣言,说她看不上你,我们家硬巴着她不放。”

尹元波听到一半,便火冒三丈,拍着桌子道:“这是哪个贱人,娘你告诉我名姓!”

别看侍郎府这位三爷是个纨绔子弟,平日里最受不了别人小瞧他,再来就是拿他与西府的三公子尹元戎比较。

尹邓氏冷哼道:“这人你也见过的,就是娘生辰那天,在后院被你和元戎一起撞见的那个死丫头。”

尹元波一瞬间就回忆了起来,实在是那天余舒衣衫不整的样子给人印象太深刻,哪怕那张脸蛋并不漂亮,他一时半会儿也没忘了。

“是她?”尹元波回想起来,面露不屑:“那等货色,比群芳楼里的姑娘都不如,您怎么相中了她?”

一面暗自庆幸,还好这婚事没成,不然他稀里糊涂娶了这么个样貌平平又行为不检的女人,不被那群狐朋狗友笑话死他。

尹邓氏解释道:“你别看她相貌不出色,人家可是大衍出身的女易师,现在司天监做女官的,和你爹一样是五品呢。要不是她娘曾在我们府里做过丫鬟,你以为这样的亲事好寻吗?”

尹元波一听,脸更臭了,尖声道:“她娘还是我们家的奴才?娘!您是糊涂了不成,怎么想到给我找个下流胚子!”

尹邓氏见儿子气坏了,忙伸手轻拍他胸口,温声哄道:“那是过去,十多年前她娘不是跟个秀才走了吗,早就脱了奴籍,我儿莫气,都是娘不好,不该和你说这些啊,你别发火,这婚事不是没成么,娘以后一定给你寻个好的,寻个让你如意的,啊?”

哄了半天,又许了不少好处,好歹尹元波没有再闹腾,这会儿外面通报,说是尹老爷回来了,尹邓氏忙让人收拾地上的碎片,不忘拽住要溜的宝贝儿子:“刚才娘同你说过的话,可不许在你爹面前提。”

“知道了。”尹元波害怕见到他老子,挣脱尹邓氏,一溜烟儿跑走了。

这回尹邓氏为图一时之快,在尹元波面前抱怨了几句,哪想到没过几天,尹元波就因为她的嘴快捅出一个大篓子。

第六百七十三章 蘅芜馆

刘灏被解禁之后,便称病不上朝,也不宴客,低调了一整个月,直到钦差无头案的风声被旁的大事盖了过去。

这天傍晚,他带了王府几名亲善的门客,到衡芜馆喝酒。

位于城东杏雨巷的蘅芜馆,当之无愧是安陵城内第一乐坊,不是青楼妓馆那等卖弄风流的烟花场所,可是蘅芜馆内无分男女乐师,戏子舞娘,都是一等一的品貌,一等一的人才,坊内流传曲牌三百六十六首,戏目三百八十八出,不论冷门热门,俱是无一不精,无一不熟。

大安太平三百年,今当盛世,安人不好骑射,最爱寻欢作乐,似是蘅芜馆这般风雅又不无聊的去处,理所当然受人追捧。

杏雨巷的道路并不宽敞,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顶多可容两顶轿子并行,是以来往的车马都停在附近的街道上,然后步行进来,这不是蘅芜馆给客人们划下的道道,而是这种达官贵人遍是的地界,谁也不想因为堵了路得罪到不该得罪的人。

除非你有恃无恐,譬如这会儿,刘灏的轿子就从杏雨巷子抬进来,一直到停在蘅芜馆大门口。

门前的小倌儿认得宁王的轿顶,早就跑进去喊妈妈,等刘灏下了轿子,后面步行的门客跟上来,蘅芜馆的李妈妈已经满面笑容地下了门阶,挽着蓝绸帕子恭候,观着刘灏脸色开口:“王爷今日好雅兴,是听书还是看戏?”

蘅芜馆的妈妈可不是青楼里的老鸨,不干拉皮条的下流行当,相当于就是个女掌柜,这李妈妈年过三十仍是体态窈窕,她年轻时候曾是教坊中的女艺人,吹拉弹唱样样齐活。

刘灏笑道:“好一阵子没来,排了什么新戏吗?”

李妈妈一边迎着他们往里走,一边回答:“有、有,中秋排了一本《拜仙人》。是大戏,二三十个唱角儿,统共是三十六出,再有您爱看的《桃园结义》,改了词重挂了牌曲,也有两三出,您要想看看新鲜,奴这就让他们准备去。”

“去吧。”刘灏大手一挥,李妈妈原地招来一个体瘦面白的小生,给宁王一行开路。

蘅芜馆内。灯火通明。一进大门抬头便见两栋三层并立的高楼。二楼横空一道天桥勾连,就像倒过来书写的“工”字。

左边楼门上挂着一方匾题“芳草天涯”,另一座楼门上题着“松柏长青”。

站在楼外,耳听人声喧喧。尤其那芳草阁的一楼搭了大戏台,正在唱武曲,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宁王一行人进到隔壁的松柏楼里,耳根突然就清静了下来,不论那厢如何吵杂,传到这厢,就像远远隔着一条街似的,只能听个动静。并不扰人。

松柏楼上下都是雅间,却比寻常酒楼妓馆要宽敞的多,小的也能容纳一班乐师,大的则能摆下整张的戏台子,占着半层楼。

就这半层楼。确是实打实的销金窟,闲着能够上来消遣的贵人,满京城数不过两只手。

刘灏来了,自然是要往顶楼去的,引路小生推开四扇的厅门,室内早就掌亮百盏金杯银蜡,明晃晃的好不奢侈,最西边搭着一座两丈宽的戏台,隔着一带画栏,对面一溜儿的椅榻软座儿。

方坐下,李妈妈就领了一群清秀丽人的婢子鱼贯而入,手捧着茶盘杯盏,果子美酒,一一摆上,然后一旁侍候,举止丝毫不见轻佻。

李妈妈将檀木托上的戏本子捧给刘灏,先点了一出《醉花阴》,这是短折子,能唱个一盏茶许,给后头备大戏的班子留个准备的工夫,主要是听新编的《桃园结义》,其实前头这一出点不点都可以,毕竟松柏楼里就是一出喝茶的短折子都要十两金,但凭宁王的身家富贵,不会吝惜而已。

台上很快就上了戏,乐师调子一起,周围多出声响,本来在刘灏面前有些拘谨的门客放松下来,有人起头说笑,有人捧场,逗得刘灏笑声不断,真正有心去听戏的,怕无一人。

诸多门客当中,有一个惯会见缝插针的小人,名叫元舟子,别人谈论什么他都要插两句嘴,发表一下意见,显得他多有学问似的,这样多嘴多舌的后果,就是他比别人多灌了半壶茶,大戏没出,就尿急去了。

他这一走,没人在意,大约去了一刻才回来,《桃园结义》正在唱词牌,词曲都是新作的,刘灏听得认真,四下都安静,没人聒噪。

元舟子撩着袍角匆匆入了席,却坐不稳,他不听戏,反而不住地看向刘灏,一副想要说话又不好吱声的样子,就这么默默唧唧等到了台子上换角儿,刘灏身旁有一个老清客,早看见元舟子探头探脑的,这便出声调侃他:“舟子你记性最好,听出这新牌子和老调有甚么不同?”

元舟子哪里听进去台子上唱的什么,不过他正愁没机会说话,见刘灏也看了过来,忙站起身,开口道:“某刚离席了小会儿,错过了眼前的戏,却是听了另一出好戏,实在稀罕有趣,想要说给王爷一笑,不知可否。”

刘灏门客当中多是能人,自有傲骨,很看不上他这等没鼻子没脸的小人,因此没有一个人出声迎合他,倒是刘灏本身有些好奇,抬手示意他:“什么稀罕,说来听听。”

元舟子忙不迭应了,两步挪了出来,站到刘灏斜前方,比手画脚地从一刻前他出去方便讲起——

他是头一回到蘅芜馆,摸不着茅房,转来转去下了二楼,就过了天桥,去到对面的芳草阁,走没几步,见到一处屋门没有关好,便误闯进去。

谁道那里不是茅房,也是个单间,有几个纨绔子弟正在喝酒乱侃,西角有人弹琵琶,是以没人发现外人闯入。

元舟子发现走错了门,连忙要退出去,就在这时候,他听到里间的说话声,停下了脚步。

这里头坐的是谁呢?原来是尹元波和着几个狐朋狗友,昨儿在家听了尹夫人唠叨,心中烦闷,就跑到蘅芜馆来消遣,你问他为何没去青楼找相好的,亏了最近尹老爷管他管的严,要去了那种地方,回头有人告到家里,免不了一顿皮肉。

尹元波借酒发泄,喝得上了头,被旁人哄了几句,便口无遮拦地讲起前因后果:“我娘先前给我相了个婆娘,居然是我们家放出门的下人生的,你们说就这么个下贱胚子,哪里配得上我尹三爷,可这小娘皮偏生的眼高于顶,竟看不上我,拒了媒人,跑到我们府上耀武扬威!”

朋友奇道:“有这等事,是什么国色天香的美人儿,敢小瞧我们三爷?”

尹元波大大一声冷笑:“哈,美人儿?就那姿色,脱光了在我面前,我都兴不起来。不过是个擅长装神弄鬼的娘们儿,名声大了好听,说白了就是个贪权慕贵的贱人,一面拒绝了爷家,一面又跑上门来卖弄风骚。”

朋友们面面相觑,听他说话颠三倒四,越听越糊涂,于是问:“这人谁啊?听起来还有些名声,我们听没听说过?”

尹元波道:“怎么没听说过,不就是前段时候传的沸沸扬扬的,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那个淼灵女使。”

众人“喝”了一声,纷纷惊疑,话里这一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怎么又说她跑到你家去卖弄、咳,卖弄风骚呢?”问话的人有些不信,毕竟传闻把余舒说成是仙家子弟,就连皇上都另眼相看,御赐她封号,这样的人物,何必要去勾扯一个侍郎府上的小公子。

尹元波阴阳怪气道:“她哪里是冲着我这个不成器的痞子去的,人家奔的是相爷府正牌的三公子,我堂兄尹元戎。”

然后就说了尹邓氏生辰那天,他们在后院遇上衣衫不整的余舒,不过他言语偏颇,是将这一场意外讲成了余舒处心积虑的谋划。

“要不是我凑巧也在边上,和我三堂兄一起看见了她的丑态,恐怕她当下就要声张起来,逼着三堂兄对她负责,呸!”

尹元波说完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不屑之极。

众人还有不信他的,哄闹几声,便见他脸红脖子粗地指天诅咒:“我要有半句瞎话蒙你们,就让我阳衰不举!”

元舟子听到这里,见没了后话,就悄悄退了出去。

。……

回到眼前,松柏楼顶层,刘灏和一帮门客听完元舟子绘声绘色地讲述,前者若有所思地托着下巴,他不出声,大家不好议论,台上戏子呜呜呀呀不知唱到哪一段,就在一声弦落后,刘灏方才一声轻笑,从软榻上坐起身子,伸腿让小厮给他穿鞋。

然后不提半句闲话,只对四下道:“本王更衣去,各位接着听戏吧。”

撂下神情忐忑的元舟子,和一众摸不着头脑的门客,背着手走了。到了外面,他招来门外头的李妈妈,低声吩咐了两句,转身去了隔壁空房。

李妈妈赶紧下了二楼,揪住一个跑堂的伙计问话:“知道侍郎府的尹三公子在哪一间?快去打听。”

宁王要她找到尹元波,悄悄带到这边来。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太承司少卿

水筠来了司天监。

余舒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下午,打听到这个事的是她的侍卫徐青。

“今一早太承司新来了位少卿,据说是龙虎山正一教派的仙姑,乃是被大提点委任。属下去看了热闹,远远瞧见那位新上任的少卿是个年轻女子,似乎不便于行,坐在一张手推的木轮椅上。”

听他描述,余舒瞬间就知道了这人是谁。

话说司天监下设三司两局,每一处都有正副两位长官,宗正司由大提点亲理,少监为其副手,坤翎局的主事官为右令,副官为女御。而那太承司的主事官是左令,副官则称少卿了。

余舒早想到水筠不会安分,岂料人家不声不响地混进了司天监,一来就占了一处要职。

这太承司是专门负责大衍试和记名易师的部门,具体要说它是干嘛的,解释起来有些复杂,这么说吧——太承司在司天监的位置,就如同六部当中的吏部,司天监的官员考核与审计不归吏部管理,而是收权在内部。

打个比方,余舒是兆庆一十三年大衍试两榜三甲女算子出身,司天监的记名易师,本身就有入仕的资格,所以她一上来就担任了一局的副官,并没受到太大非议。但因为她是新官上任,有三到五个月的考察期,在此期间,如若她做出任何渎职之事,太承司则有权检举她,报到宗正司,由大提点决断。

余舒没有被害妄想症,也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她的直觉告诉她,水筠恐怕来者不善。

景尘今儿又没来,不然她非要问问他。他那小师妹断了两条腿,怎么还不知道安分守己?

敲了敲桌子,她吩咐徐青:“最近你多在外头转转。尤其留意太承司那边的动静,一旦有什么风声。立即禀报我。”

白天她待在坤翎局,两个保命的侍卫没了用武之地,都被她派出去当眼线了,别说,他们当中真就有一个有这方面天赋的。

就是徐青,别看这小子长相斯文腼腆,一副老实模样。耳朵鼻子却忒灵,总能带回些有用的消息给余舒,让她快人一步。

。……

太承司来了位新女官的消息,不只余舒一个人听说了。突然冒出来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占了许多人盯了好久的空缺,整个司天监没几个乐意的。

就算水筠头顶上插着龙虎山的大旗,也不能让人对她心服口服,尤其是在司天监内已经有了景尘这么个先例的情况下。人们对同样“开后门”进来的水筠,很难有什么好感。

这不才过了两天,就有人在余舒面前嚼舌根:“太承司那位新来的水筠姑娘,岁数不大,看样子比大人您还年轻些。就不知在道门学了多大的本事。余大人和景大人有交情,听说水筠姑娘与景大人是同门的师兄妹,是真的吗?”

这人是会记司的一个官员,辛雅的下属,今天到坤翎局来核对财务,得空进来拜见余舒,顺便八卦。

余舒笑着对他道:“上司的私事,我哪儿好议论,你不如回去问问你们辛大人,他想必是知道的。”

对方神秘兮兮地凑上来,又道:“余大人有所不知,太承司底下好多人不服气呢,都拿新上任的少卿与您比较,同样年纪轻轻就担当要职,您可是正正经经的大衍易师出身,响当当的女算子,那位仙姑算个什么事儿呢!”

闻言,余舒收起笑,板脸道:“即是大提点的委任,自有道理,我等还是不要背后说三道四的好。”

在她这里吃了瘪,这人悻悻去了。

余舒见人走了,冷哼一声,扭头对睁眼望着她的文少安道:“太承司原本的郑少卿因为老母病故,离任回乡了,他一走,便有好多世家盯上了那个职位,一个个卯着劲头向上举荐,可惜大提点另有人选,这些人没能如愿,心中难免不甘,总不会眼睁睁看着到嘴边的鸭子飞了。有人想拿我当枪使,也要看我愿不愿意配合。”

的确,水筠是断了两条腿,名不符实,来做这个太承司少卿实在勉强,但是,人家是大提点亲自破格录用的。

今天要有什么不利水筠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明天就能传遍司天监。

余舒是不想水筠留在司天监,但她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去和大提点作对。再说了,她根本不怕水筠什么,来就来了,有什么招数尽管放马过来。

这就是她现在的心态。

文少安听了她的话,有所领悟,思索了半晌,问她:“那照大人看来,这位新来的女少卿,会不会被人拉下马?”

余舒转着一支新裁的毛笔,勾嘴对他说了一句名言:“你记住了,这人呢,不作就不会死。”

水筠若是老老实实就罢了,若是来招惹她,只有死路一条。

***

水筠进了司天监,也有高兴的人在,譬如刘昙。

他比所有人都提前知道消息,因为水筠在进司天监之前,就曾找他商量过,告诉他她要进司天监,让他打听都有什么空缺,当时他是十分惊讶的,因为水筠的口气太过焉定,就好像去司天监做女官不过是她一句话就可以。

刘昙报着将信将疑地态度,打听出司天监的几个空缺,职位最高的便是太承司少卿,然后过了没多久,水筠就上任了。

于是现在的司天监中,右令官是他的师叔,太承司少卿是他的师姑,坤翎局女御是他双阳会上的坤席,这让他如何不欣喜?

刘昙早年耽搁在龙虎山,少年归京,纵有心与宁王一争储位,奈何不如宁王积势已久,除了仰仗他外公薛家,朝中连他半个心腹都没有。

他受薛凌南指点,不急于结党营私,而是专心于经营名声,招纳人才,然而不久前皇上提前解禁了宁王,让他再度感到了浓浓的危机。

他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兆庆帝属意的继承人,都是刘灏。

不然,为何刘灏被卷入钦差谋杀案中,兆庆帝逐了刘翼,却不舍得重罚刘灏?不然,为何都是儿子,他就要被送到道门清修,刘灏却能从小待在京城培养势力?不然,为何同样居于相位,刘灏的外公尹天厚手中仍有兵权,而他的外公薛凌南则在他回京之前就被收回了兵符。

刘昙怕他来不及,来不及等到自己羽翼丰满,兆庆帝就公布了储君的人选。

所以继景尘之后,水筠能在司天监占据一席,对他来说,是件好事,在他看来,不管是景尘还是水筠,早晚会成为他的支持者,不然他们还要去助谁?

现在有望做太子的皇子其实就那么几个人,刘灏、刘鸩、刘瞻,还有他,其余人不是年幼,就是早早出局,难以为患。

而八皇子刘鸩出身不够,他母亲只是个贵人,还是因为生育他有功才得以晋位。十二弟刘赡胸无大志,如今同他亲近,倒是能拉做一个帮手。

所以他的敌手从头到尾,只有宁王。比他年长的宁王,比他势大的宁王,比他更受父皇宠爱的宁王。

他该如何斩断宁王的这些优势呢?

刘昙一面高兴,一面忧患,晚饭时候难免走神,已经贵为敬王妃的夏江敏察觉,先是按捺不吭,等到饭后上茶,才坐到身边关心道:“王爷有心事吗?还是今晚的菜色不合胃口?你吃的不多。”

刘昙回神发现他美丽可人的王妃正一脸担忧地看着他,不禁对她笑了笑,捏了捏她的手背,道:“没事,晚些时候你送夜宵到我书房便是。”

夏江敏脸色微红,轻轻嗯了一声,不再追问。

两人将将完婚一个月,少年夫妻,正是浓情蜜意的时期,晚上刘昙不是在书房研习兵略计谋,就是歇在夏江敏的月襄苑,至于后院开府时候兄弟们送的那几个姬妾,他根本是视而不见。

这样的沉稳又柔情的郎君,叫夏江敏如何不爱。

是夜,夏江敏亲自送了燕窝粥到书房,刘昙退下旁人,夫妻两个坐在一处,你一口我一口,说不尽的甜蜜。

刘昙年轻气盛,娶了这样一个绝色的女子,怎会让她独守空房,于是书房做了洞房,两人贪欢一场,颠鸾倒凤,一时忘却了烦恼,快活不提。

第二天一早,下人进来伺候梳洗,刘昙上早朝前,没忘记对夏江敏提了一句:“我不在府上时,你一个人无聊,不妨请些朋友来陪你说话。”

夏江敏一边给他抚平衣襟,一边撅嘴道:“我家在江南,京城里哪有什么朋友呢。”

刘昙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提醒道:“不是还有余莲房么,我记得你们两个十分要好,最近怎么没有来往?”

提起余舒,夏江敏眼睛就是一亮:“我可以请她到王府做客吗?”

刘昙道:“有何不可?这敬王府是本王的,你是女主人,你想请谁来就请谁来,只要你高兴。”

夏江敏顿时喜上眉梢,也顾不得服侍他梳洗了,拎着裙子便往外走:“我这就去写帖子请她来。”

刘昙并不生气,在她背后摇头一笑:“这急性子,得改。”

第六百七十五章 生身父母

薛睿派去南边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因为牵扯到他的身世隐秘,这事儿他没放心别人去做,去的人是他养父生前留给他的忠仆,贵大。

贵字开头的仆人,薛睿一共养过九个,除了贵大是最早薛父给他的,其他人的不是他从供人院精挑细选的罪奴,就是他过去两年在外飘荡时收下的苦命人,完全不经薛凌南之手,对他唯命是从。

这九个人并不是人人忠心,所以留到现在,就剩下贵大、贵三儿、贵六、贵七还有贵八。

贵大年纪最长,薛睿还在襁褓中,他就已经认了薛父为主,似乎他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阵游侠儿,自恃拳脚仗义,后来得罪了当地的豪强,被害的家破人亡,薛父回京述职路过当地,为他一家老小平冤昭雪,事了贵大自甘投身为奴。

薛父出事死后,薛凌南心痛难当,一度想将活下来的贵大发卖了,但是这忠仆跪在薛父的棺木前磕了几十个响头,磕得头破血流,说是薛父有遗言让他伺候大公子,硬是留在了年幼的薛睿身旁。

。……

为了避开余舒,薛睿没在忘机楼见人,而是去了南林木材行,这也是薛父死后留给他的一处产业,一个未经薛凌南染指的地方。

贵大是早晨抵京的,来见薛睿之前就洗净了一身风尘,但是明显瘦了一圈的样子,说明他这一趟来回奔波吃了不少苦头。

南林木材行有间地下室,贵三就守在上面入口,保证连只老鼠都听不了墙角。

“贵叔,查出什么了吗?”薛睿直奔主题,在贵大面前无所掩饰。他并非是薛家的骨肉,这一点在三年前贵大就知道。

见他心急,贵大也没多废话,便将这次义阳一行的收获如数禀告——

“老奴去了义阳,数次夜探县衙库房,翻查到宝太十一年当地因通婚迁户的居民,共有韩姓妇人七人……”

薛睿从余舒口中得知,云华与元配夫人韩氏。大约是在宝太十一年前后成亲,云沐枫是假名,他无从查找,所以便叫贵大直接从韩氏着手调查,女子嫁人后会迁户到男方名下,这在当地府衙都会留有记录。

果然。贵大找到了七个嫌疑人,逐一寻访,最后锁定一人。疑似云华元配,即是薛睿的生母。

“有女韩氏,宝太十一年七月嫁人,其夫姓刘名雁,落户在西平巷中,老奴找到这对夫妇过去相熟的邻人,据他们回忆,刘雁乃是一名易客,当年上京赶考,留下家人。后来她妻子有孕,一夜之间无故失踪。不知去向了。”

薛睿木着脸,搁在膝上的拳头紧紧攥了起来,胸口就好像摁了一只大手,又闷又堵,他的理智告诉他,这个韩氏就是他的生母。

“她…叫什么?”

贵大犹豫了一下。伸手在两人当中的那张小茶几上写道:“韩、宁。”

韩宁。薛睿铭记,这是他生身的母亲。

他闭起酸涩的眼睛,许久,长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一块包袱。终于,他不再是来历不明的孽障,他找到了自己无缘的父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是死,是活。

“公子,需要继续查找这对夫妻的下落吗?”贵大毕竟照顾了薛睿这么多年,看到他此刻反应,便猜到这刘雁夫妇就是薛睿的亲生父母。

薛睿脸上似痛非痛的神色让他不禁回忆起三年前,那时候薛睿差点做了驸马爷,然后十公主死了,薛家好险避过一场大祸,事后有一天,薛睿醉醺醺地将他叫到跟前,问他知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什么人。

贵大当时是震惊的,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薛皂临死前都放心不下,要他发毒誓保护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会不是他亲生的。

他以为薛睿从哪儿听信了谣言,但结果证明这不是个玩笑,薛睿一声不响地走了。

第一个发现薛睿离家出走的就是贵大,他也第一时间向薛凌南禀报了此事,然后请求离京,去追赶薛睿,贵大至今记得薛老太爷当时冷漠的脸色,和问他的那一句话——

“你知道他为何会离家出走吗?”

贵大那会儿已经不年轻了,没有傻到告诉老太爷,大公子是因为受不了身世真相的打击,大概找他亲生父母去了。

他只能低头伏在他面前,哭着道:“小人不知。”

然后老太爷就让他走了,尽管他最后没能把薛睿追回来,让他在外头流浪了两年。

贵大抽回思绪,听到薛睿略嫌疲惫的声音:“不必了。贵叔,你去休息吧,有什么话回头再说。”

贵大想说为何不找了,好不容易才有的头绪,就这么放弃了?可他一触到薛睿空荡荡的眼神,便把话吞了下去,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他的确是累了,这把骨头不比年轻时候,连夜地跑马赶路,硬把一个月的路程缩短成半个月,他现在只想倒头大睡一场,什么都不管。

贵大走了,留下薛睿一人,四周的寂静,让他轻易地陷入沉思。

知道了亲生父母是谁,现在摆在薛睿面前的疑问只剩下一个——养父究竟是怎么死的?

当日薛凌南怒极攻心,一句话道破了他的身世,同时也泄露了另一件事实,薛父是因他而死。

薛皂是在薛睿六岁时出的事,薛睿那会儿刚开始记事,不大清楚前因后果,但听贵大的讲述,薛父有一天独自出了门,回来就突发疾症,暴病而亡。

薛睿小小年纪就学着披麻戴孝,不明里就,直到他渐渐长大,才发现整件事藏着诸多疑点,比如,父亲一个人出门干什么去了,再比如,薛父一向身体健朗,为何突然害病?

祖父口口声称父亲是因他而死,可是薛睿根本不记得他小时候做过什么错事害了父亲,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薛皂出事之前出的那一趟门,是为了他。

三年前,薛睿离开京城的前夜,闯进了薛凌南的书房,鼓足勇气问他,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爹究竟是被谁害了。

薛凌南近乎残忍地告诉他——“除非是老夫入土,不然你要想知道谁是你父母,就自己去查吧。至于你爹,我不是和你说过了吗,他是让你害死的。”

回忆定格在那张对他深恶痛绝的脸孔上,薛睿猛地闭上眼睛,身体微微发抖,难以自抑地对自己升起一股厌弃来。

他明知道祖父有可能是故意激怒他,但他仍然害怕,害怕某天真相揭开,将是他无法面对的丑恶。

第六百七十六章 讨人厌

敬王妃的请帖晌午送到宝昌街,傍晚连同其他五花八门的邀请函和拜帖一齐摆在了余舒的书桌上。

余舒每天晚饭后都会抽出一段空闲来处理这些帖子,该回复的回复,该丢的丢,能不去的就不去,实在不行就让下人备上一份礼以她的名义送过去,也算结个人缘,不落人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