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大选没什么合皇帝心意的人,这样的晋封之快便让她成了几年里最惹眼的一个。

如此万众瞩目,只消性子稍有那么半分的不沉稳,便容易有所浮躁。

是以渐渐的,夏云姒也听到了一些于姚氏不好的风评。譬如她手下的宫人刻薄了同处一宫的妃嫔,又或在置办新冬衣时先一步将送去她宫中的好料子挑了个七七八八,使得同住一宫的妃嫔没什么好料子可用。

凡此种种,不多不少,又很琐碎。夏云姒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当不知道了,由着她去当这新晋的宠妃。

至于太后,更没心思管这些闲事。太后自数年前五皇子夭折大病一场后,身子就没大好过。今年随着年纪渐长,病病殃殃的时候愈发多了,更不爱理这些鸡毛蒜皮。

如此,姚氏宠冠六宫的日子很持续了些时日,直至皇帝对她的新鲜劲儿淡去。

微不可寻的,朝中有了些闲言议论,说皇帝近来有些沉溺美色了。

其实哪里是“近来”呢?自那些说不得的东西被后宫渐渐用起来、自他第一次主动饮下鹿血酒开始,他流连后宫的时日就比从前多了。

议论现下才散开,自有原因。

——他从前都不是贪恋这些的人,突然一反常态总不免惹人怀疑。但借着大选时新人入宫的机会出了这种事,可就不那么奇怪了。

谁不喜欢娇艳如花的年轻姑娘?

贤妃私下里与夏云姒说笑时就道:“我若是个男人,看着她们也挪不开眼。”

他突然流连后宫的缘由无人起疑,日渐不好的名声便也就自己担着吧,与她们这些女人可没有关系。

她们不过是仰他鼻息活着罢了。

这些时日里,夏云姒一如从前多年一样,不动声色地掌握着步调。

她不再如从前一般频繁地去紫宸殿伴驾,不扰他宠爱新人,也不碍着新人宠冠六宫。

理由是现成的:她膝下有四个孩子要她费神。

但她也并非全不出现。每个五六日,她总还会紫宸殿陪一陪他的,他偶尔也会到永信宫,二人渐渐变得像是那种相伴多年后自有一种默契的夫妻。

不知不觉的,便又翻过近一年。

屈指数算,这一年里得宠又失宠的新人也有四五位了。在不动声色的推波助澜下,朝中对宫闱秘闻知根知底,虽不至于因此纠阂,但总归会惹出一些暗地里的不满。

其中更有一位凭着自己的本事当真惹出了些风浪——就是前阵子刚大起大落过的杨氏。

大抵是因为门楣低些的缘故,杨氏对天家少了些敬畏。不知从何处听了“妙计”,知可以用那些东西争宠,竟从宫外弄来了罂|粟,掺在烟丝里,哄着皇帝尝了几次。

皇帝终是自己觉出了不对,废黜了杨氏,更问罪其家人,但事情终究是已经出了。

——朝臣们已然看到他因为后宫迟了两次早朝、更有三五本紧要的奏章没顾上看,这在从前从不曾有过。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但已丢的羊众人也数得明明白白。

杨氏被废之后,皇帝好生“素淡”了一些时日,只眷顾老资历的妃嫔,不再多理新人。

夏云姒由着他清净,也好好地陪着他,更不再用那些东西为他助兴。

实实在在地“素淡”得久了,他才更会想那一口荤腥。

如此过了约莫两个月,冬日再度袭来。冷却燥的日子,最易让人心头烦闷。

夏云姒变得格外“体贴”,日日着人送一盏汤去紫宸殿给他暖身。每日花样皆不相同,今日是乌鸡、明日便是牛肉,后天是羊汤……

再后天,进一道鹿茸。

待得他燥到正时,闷到深处。

她便可恰到好处地在他身边弄出一位真正的奸妃来。

第153章 出手

年关渐近,皇宫在一场大雪后添了银装素裹,银装素裹里又很快多了许多红色点缀。

窗花、春联、红灯笼,民间有的年节装饰宫中自然尽有,又更精巧一切,四处尽是赏心悦目的年味。

再加上今年雪大,尚工局颇会讨巧,着巧手的工匠弄出许多漂亮的冰雕来放在御花园中,原本百花雕尽的御花园便也有了新的风景。

皇子公主们这阵子便都爱往御花园去,淑静公主与昕芝公主孝顺,想着这样漂亮的东西母妃该是也会喜欢,就私下里寻工匠又雕了些,献给贤妃与和妃。

宁沅在得歇时去向贤妃问安,又去和妃宫中小坐过,考一对双生的弟妹功课,再到永信宫中就有点愧疚,跟夏云姒说:“还是妹妹们心思细,那些冰雕我也见着了,却没想到能让工匠雕一些送到永信宫来。”

夏云姒抿着热腾腾的红枣茶,噙笑招呼他坐:“女孩子们自是心思细些,你在东宫又忙,别为这些小事分神。”

正说着,小桃跑了进来。看见大哥愣了愣,转而就欢笑着扑过来,往他腿上爬。

“哈哈哈,想哥哥了吗?”宁沅把她抱起来,她更开心,缩在哥哥怀里认真点头:“想哥哥!”

“那哥哥明天陪你玩雪去!”说着就喂她吃点心,夏云姒笑吟吟地看着,并不多管,只说:“你们几个歇下来能陪她玩最好了。近来淘得很,日日都要出去闹一闹,我若有事陪不了她,她就敢去紫宸殿搅你父皇。”

小桃眼下其实才两岁多,但上面有父皇、还有一群哥哥姐姐,母亲又是宠妃,日日一同宠着,宠得她已颇有娇养出来的小公主的样子了。

像淑静公主与昕芝公主那样细腻的心思,小桃恐怕十载八载里都未必能有。

夏云姒倒也不在意。于她而言倒觉得小孩子懂事晚一点好,尤其是宫里、高门大院里的孩子,懂事早的哪个背后没几分辛酸?

宁沅一时只顾着逗小桃,对她那句话左耳进右耳出了。直至小桃听说三哥六哥也回了永信宫,欢天喜地地扔下大哥跑出去,他才回过神:“说起父皇……”

夏云姒看他,他锁着眉头:“今日早上去紫宸殿问安,父皇忽地提起,说想让我年后去朝上听政。”

夏云姒眉心微跳。

太子入朝听政这事,在大肃朝有明白的规矩。一般来说太子是初一十五各上朝一次,余下的时间就在东宫里与自己的一班东宫官料理分内之事,慢慢适应各样事务。

宁沅会着意提起的“听政”可见不是指这初一十五,皇帝大约是想让他与旁的朝臣一样日日都去了。

这样的安排便特殊一些,通常是在皇帝老迈、生病亦或有了退位的打算时才会让太子日日上朝,为的是让太子对当下的大事小情了如指掌,继位之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但眼下,皇帝显然还未到那个地步。

夏云姒不由心弦微紧:“你怎么说的?”

“我推辞了。”宁沅眉心蹙得更深了些,“这半年来,朝中对父皇多有非议,我想父皇此时提起这个,不是真心想让我去。”

是一种试探。

身体虚弱、风评又受损的时候,他开始忌惮他的儿子了。

这个时候,不论太子平日再多受信重,都势必会成为最受提防的一个。

夏云姒早已想过如何帮宁沅挡开这一道,最终却发现并无万全之策。天子的疑心说起时就会起,旁人能做的只有及时应对,难以提前周全。

宁沅做得已足够好。

夏云姒颔首:“你既心里有数,日后便也要万事当心。你是太子,朝臣们不免都对你寄予厚望,可有些时候,这厚望也能毁了你。”

“我明白。”宁沅点头,须臾,长叹一声,“我只是没想到,父皇会这样来问我。”

并不值得意外,却令人失落。

早在几年之前,他就觉察到了父皇对姨母的不信任。那时姨母已身在高位,又是父皇的宠妃,那种不信任让当时的他遍体生寒。

如今,这种不信任转而落到了他头上。

他几次三番地想问,若是这样,父皇可还有真正信得过的人?

如是没有,那岂不真的活成了孤家寡人。

对此,夏云姒也没法安慰他,只能说:“你知道这滋味儿不舒服,来日便要尽力做得比你父皇更好。”

宁沅轻应了声是。

她蕴起笑,又道:“不说这个了。近来朝中宫中都歇下来,后天会有几位命妇进来陪姨母说说话,带着女儿一道进来。”

她这么一说,宁沅就懂了,顿时双颊泛红:“……姨母!”

夏云姒笑睇着他:“还不好意思?总归要见见的。放心,都看你自己的意思,你不喜欢的人,姨母绝不逼你。”

宁沅局促得手掌在衣袍上直蹭,蹭了好几下,才不自在地应了声“好”。

这几个姑娘便是今年大选时为他挑的,成婚不急,具体选定哪位也可慢慢再议。

夏云姒近来都在操心这事,每每思量一番后,总会有一种尘埃即将落定的奇妙感触。

也是该尘埃落定了。

一转眼姐姐的孩子都已这么大,昔年的恩怨该了结了。

她早已期待着了结,更期待焕然一新。

两日后,几位命妇带着女儿如约进宫。夏云姒在永信宫中设宴款待,更传了歌舞,免得气氛僵硬。

不过气氛还是免不了要僵硬的——都是青涩年纪的少男少女,又知道见面就是为了婚事,哪里能放得开?

大半日下来,一群当长辈的便也没见他们互相搭上几句话,最后倒是几个姑娘家自己说笑得自在些,太子木在旁边,干什么都不对劲。

待得傍晚她们离开后,夏云姒问宁沅:“你瞧着哪家姑娘好?”

一贯行事大方的宁沅变得忸怩无比,半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见夏云姒一直等他回话,才憋出一句:“我觉得……方氏好些,声音好听。”

夏云姒一听就笑了——方氏哪里是声音好听呢?真要论好听,倒有个朱氏的嗓音真是美。

宁沅这般说,大抵不过是爱听方氏说话罢了。

换句话说,算得投缘。

夏云姒便打算除夕时再召方氏进宫,与宁沅多加熟络一二,瞧着到底怎么样。另还要再召几个身份略低一些的官家小姐也见一见——按着规矩,到太子大婚时,总要有几位随驾媵妾与太子妃一道进东宫去。

宁沅知晓了这番安排,之后小半个月都过得心神不宁。

也不知道为何就是觉得这样的难为情。他明明连朝务都已可以同太傅辩个七七八八,一想起娶妻,却就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度日如年地“捱”到腊月廿九,这天皇帝没什么事,带几个皇子一道出去跑马。回来时天已半黑,父子几人边说话边往紫宸殿去,路过御花园,忽闻笑音阵阵。

笑音听着应是有好几人,但皆是少女。几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今年刚大选过,觉着或是年轻的小妃嫔。

宁沅宁汜这样年长些的皇子便想回避了,然不及开口,那阵银铃般的声响就到了眼前。

银装素裹之间,几人笑着追着,手里是团得松软的雪球,时不时砸向同伴,热闹得让人一看都觉得愉悦。周围晶莹剔透的冰雕与她们鲜亮的衣裙相互映衬着,更让人瞧着舒心。

蓦地注意到这边黑压压的一排人,几人脚下都猛地刹住。

再一定睛,又都惶恐地福身:“皇上万安。”

皇帝与皇子们便都不约而同地瞧轻了,这其中无一是宫嫔,倒都是宫女的装束。

樊应德蹙眉斥道:“都是哪儿当差的?怎的这般没规矩!御花园是由得你们闹的地方吗!”

几个姑娘都瑟缩着低头,唯独离得最近的那个并无甚惧色,微微抬起脸来:“皇上容禀。”

掌灯的宫人恰就在她身侧,只这一抬头,便能瞧出肤若凝脂、眉目动人,竟是倾国之色。

皇帝神色微滞,正要让她禀话,又一行人匆匆赶来,施礼深福:“皇上万安。”

皇帝不由觉得扫兴,转念又愧疚难当,深感自己不应如此——因为这赶来的可是舒贵妃。

“贵妃。”他上前扶起夏云姒,几个皇子在后头一揖:“舒母妃。”

夏云姒衔着笑抬眸望他,神色如常:“皇上这时才回宫么?近来雪下得多,晚上骑马可得仔细。”

“朕知道。”皇帝含笑握着她的手,“你放心。”

夏云姒睃了眼那几个宫女:“臣妾在永信宫闷着没事做,便出来看她们打雪仗讨个趣儿,皇上别怪她们。”

皇帝满目温和:“既是你吩咐的,自然不要紧。”

夏云姒便摆手让她们退下,想一想,又唤住一人:“静双。”

一宫女驻足听命,恰就是姿容惊人的那一位。

夏云姒道:“本宫的手炉搁在了凉亭里,你去取来,让皇上暖一暖身。”

“诺。”静双福身,沉静柔和地告退,没有半分不该有的举动。

可她不多停留,却架不住几道目光一时都留在了她身上。

她生得可真是美,就是这满宫嫔妃里,也无几人能与她一较高下。

夏云姒淡笑着垂眸,只作未觉皇帝眼中那份掩饰不住的欣赏与迷醉。

背后几个皇子中,亦不免有年长些的看得痴了。

宁沅静静看了一会儿,无声缓息,收回目光。

宁汣无意中觉出旁边的宁汜很不对劲,猛地用胳膊肘一碰他:“二哥!”

宁汜蓦然回神,才发觉自己方才眼都直了。

第154章 静双

翌日除夕,宫中自有除夕该有的忙碌样子。

嫔妃们一早就来永信宫向夏云姒问安,接着还要去太后太妃们那里尽到礼数。夏云姒倒因着执掌宫务诸事繁忙,倒不用再在太后太妃那里多待了,却要不停地硬撑前来觐见的外命妇。

去年这个时候,莺时曾抹着汗调侃说:“奴婢瞧着,咱延芳殿的门槛都要被蹭掉一层漆。”

过了晌午,方家小姐进了宫,盈盈向夏云姒下了拜,抬头禀说:“母亲因被太妃留着说话,怕是一时不得空过来,遣臣女来向娘娘问安,还望娘娘海涵。”

这自是一种默契。她们见面不过是为了让两个小辈相见,可长辈太多,小辈不免不自在。

这永信宫是夏云姒的地方,夏云姒不好避出去,但少一个方家夫人也是好的。

夏云姒宽和地点点头:“自是太妃紧要。不妨事,你坐下说话。”

几句话的工夫,宁沅也到了,因着新年的缘故,他行了大礼:“恭祝姨母新年大吉。”

“快起来。”夏云姒一哂,宁沅起身间,方氏已离席深福:“太子殿下万福。”

四目相对的一瞬,少男少女都是脸红。

接着就是别过头都不开口,一个两个脸都僵着,好像跟对方有什么旧怨似的。

夏云姒摒着笑:“本宫一会儿还有命妇们要见,也不得空照应方姑娘。今年御花园里添的冰雕倒都好看,宁沅,你带方姑娘去瞧瞧吧。傍晚记得回来更个衣再去宫宴上便是。”

宁沅轻咳一声,局促终于缓和了些,拱手应道:“诺。”

夏云姒点点头,二人就一并告了退。没了长辈的目光,那种窘迫或多或少消减了些,是以走出永信宫的殿门,宁沅便努力地思索起了话题:“离傍晚的宫宴还有好些时候,御花园的冰雕也看不了那么久。你如是愿意……”他迟疑了一下,“我带你去东宫走走?”

说罢他就不由自主地紧盯住了方氏,因着略高方氏半头,他这一瞬里似乎连方氏的羽睫有多少根都盯得看清楚了,紧张不言而喻。

方氏面上倒比他放松一些,含着笑,点点头:“好,臣女听殿下的。”

于是从御花园到东宫,不知不觉间,这大半日就逛出去了。二人再回到永信宫时已是酉时二刻,宫宴戌时开席,可稍歇上一会儿。

夏云姒已收拾妥当,读着闲书打发着半晌光阴。忽而听见宁沅的说笑声隐隐传来,接着就见莺时挑帘笑禀:“殿下和方姑娘回来了。”

其间方氏应是恰好回了宁沅一句什么,宁沅边进殿门边又说:“那母鹿怀了孕了,你若喜欢,到时生了小鹿你再来看!”

方氏笑吟吟地应了声好,夏云姒看过去的时候,正好看见她望着宁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