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轻轻替她拭去,柔声安慰道:“别担心,我会替锦儿都安排好的。如果,如果到最后,真的是端华即位,我也得为他筹谋。”

他狡黠地眨眨眼睛,一派宽慰安抚之意,岂料惹得文墨哭得更厉害了,长青只得环住她,浅浅一笑:“为了你们母子几个,我做什么都值得。”当年,他的父皇亦是这么做的,虽然,不是为他。

文墨只觉得越发痛楚,她就像是被困在一个暗无天日的阴森角落里,被人推着,一步一步向前,她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帮不上,只能默默落泪承受着一切,亦只能依靠着这个人。

而他,一人面对了这么多…她没有其他,只能尽自己所有,来还给他。

文墨亦拥着长青,熟悉的气息让她一颗惶然无措的心安稳下来,她闷闷道:“我觉得自己真是没用,总是哭,也帮不上你什么,只恨不得是个男儿身…”

长青哧哧笑了:“你若是男儿之身,我还怎么娶你?岂不是要成断袖?于此道上,我倒不大精通。”

他说完这话,文墨自端封死后第一次露出了笑颜,眉眼虽肿,但还是弯弯如月。

长青心底松去一口气,拢唇轻咳几声,喟叹道:“别总和自己身子过不去,你得多为我和孩子们着想,看你这样,我真是担心。”

文墨点点头,她想,自己是该振作些。

至此之后,文墨的身子渐渐好起来,反倒是长青的身子又差了下去。

起初众人还不觉得,只是见皇帝身形又消瘦了些,而精神也略显困顿,不似以往精明强干的样子,他们都当皇帝是遭遇丧子之痛,没有缓过神来。

直到这一年的冬日,某个寻常的朝堂之上,正议完桩要事,诸臣皆等着退朝,皇帝突然就止不住地重重咳嗽。

这声音回荡在崇文大殿里,很是骇然,底下诸臣一时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皆不敢再多说什么,只怔怔看着皇帝。

早有内侍递上一条御用的帕子,皇帝捂在唇边,又是一阵短促急咳。

待那人接过皇帝递来的锦帕时,面色不由惨白,他托着那方帕子,双腿一软,直直跪了下去,浑身不停地哆嗦,连带着音调都是战战兢兢的,像犯下什么大罪,又怕诬蔑龙体:“皇上,您,您咳血了…”

长青目光扫向那方锦帕,星星点点的红色落在明黄锦帕上,很是显眼,他面色亦是一滞,心中生出几分骇然来。

而底下诸人更是大惊失色,齐齐跪下,口中称道:“请皇上保重龙体!”声音很大,响彻云霄。

“退朝——”饶是身体抱恙,长青仍维持着皇帝的肃穆,声音清亮又威严。

他缓缓起身,双手负在身后,慢慢走下台阶,身姿修长又笔挺,像冬日里料峭的一堵绝壁。可没人知道,他每走一步,喉头、胸腔之间的难受之意又增加了一分。

踏出崇文殿时,看着外头的皑皑白雪,长青心下终起了一些凉意。他回头看向殿内诸人,他们还齐齐跪着,他的目光来回扫视之下,最终落在孝瑜身上,于是又传礼亲王单独觐见。

兄弟二人回了两仪殿内,长青半撑着身子,斜靠在软榻上,双腿轻轻交叠在一起,而衣袍沿着身形蜿蜒而下,能看出底下的清瘦之意,他汗颜道:“没想到,朕的身子竟然如此不济。”

孝瑜很是着急:“皇兄,还是先请太医前来诊治一番,莫延误了。”

长青摇头:“今日请五弟来,是有桩事要交给你办。”孝瑜跪下,口中称道听候陛下差遣。

长青伸手指了指案上一个奏章,很快手又拢回唇边,轻咳道:“端封死后,朕曾命大理寺和暗卫同时查这桩案子…”

孝瑜点头,长青又道:“前些日子大理寺卿张世信递了折子上来,说查到些眉目,好像与西姜魏子啸的余孽有关。此事事关重大,朕疑心朝中有内应,怕打草惊蛇,故而一直未做批示。另外,张世信这人太滑,他查到这儿,就推脱着不肯再往前了,所以,朕拿来给暗卫。”

他顿了顿,笑道:“何况,自家兄弟,总是信得过些。”

孝瑜跟着笑了,他抬头看向榻上之人,拱手道:“请皇兄放心,皇兄交代下来的事,我何时办差过?”

长青满脸宽慰,却故意取笑道:“哎,话可不能说得太满,你有一桩没办好,朕可一直记住心里头呢。”

孝瑜大惊,忙挠头问:“皇兄,究竟何事啊?我怎么不记得了?”

“五弟,可还记得文笔那桩案子,牵涉到个无故死了的泼皮户?”长青提点道,孝瑜恍然大悟,不免面泛难色:“皇兄,那人死得极干净,实在查不出什么来,倒真成了个悬案…”

长青捻起一颗青梅,浅笑道:“朕又没怪你,快下去吧,办妥了速速来回复。”

孝瑜领命退出两仪殿,恰好碰上文墨领着御医前来,他已很久未见皇嫂,文墨让御医们先进去,她和孝瑜寒暄了几句。

说到皇帝的身子,文墨见孝瑜还是那副抓耳挠腮的急躁模样,不禁愁容满面,叹道:“你皇兄身子欠佳,几个皇子又年轻,外头朝事上还得你多帮衬些,皇帝他很是看重你。”

孝瑜不敢怠慢,连忙点头称是。

文墨进了两仪殿暖阁内,几位御医正围着皇帝诊断,皆是眉头紧蹙,不像个好办的模样,再叽叽喳喳讨论一番,最后得到的结论是龙体经络阻滞,身子多有亏损,心神耗损巨多,需好好调理。

长青“嗯”了一声,又让他们下去,待众人鱼贯而出后,他单手支头,另一手轻轻拍了拍身边的床榻,笑意清隽,又带着诱惑。文墨睨了他一眼,才过去坐下。

见她惴惴不安的模样,长青笑意不减,问:“你可是担心我身子?”

文墨点头,他凑到文墨耳边,悄声道:“别担心,朕身子好得很,这是引蛇出洞的第一步,后头的事,你就安心等着瞧吧。”

文墨疑惑不已,他双手缠上她的身子,轻佻又孟浪地说:“要不要试一试?朕现在可是好得很呢…”话还没完,就被人一把推开,他撇嘴委屈道:“怎么,你还是不信?”

文墨眼眶发红,眉头紧蹙:“皇上,你都咳血了,我怎么信?你这是要引谁呢,何必引得自己身子都坏了?”

长青哈哈大笑,他摩挲着她的下巴,亲昵道:“朕还当是什么,你去找赵垂丹一问便知,朕向他要了能装病的药,那些血都是朕预备好了骗人用的。”

他落了个吻在她额间,轻嗅着她身体的软香,呢喃道:“别担心,我真的好得很…”

第 98 章

郑院使从太医院退了之后,他最小的徒弟赵垂丹医术最为精湛,便接了他的衣钵,成为新一任院使。这些年,赵垂丹一直亲自负责帝后二人的身子,也算得上是他们的心腹。

虽然长青这么笃定,文墨自然还是要问一问的,可又担心皇帝会和他串供,文墨便匆匆回了咸安宫,急招赵垂丹觐见,惹得长青讥笑连连,说她是多此一举。

赵垂丹答的话,和长青的一模一样,文墨这才略微宽了心,又细细问过是何时谋划的事,可会对身体有亏之类的话,他一一答了,文墨这点头才命他退去。

赵垂丹思来想去,临走前,又特意凑到她跟前,压低声道:“皇后,皇上吩咐过微臣,这几年会逐渐对外头说龙体越来越差,也提前请皇后宽个心。”

这话在文墨听来,颇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她狐疑地看着眼前之人,问道:“垂丹,你不会和皇帝联合起来骗本宫吧?”

赵垂丹说完其实就已经后悔了,不禁埋怨起自己的多嘴,他吓得冷汗涔涔,跪下道:“微臣不敢,这是皇上金口玉言,微臣怎敢胡乱作假?微臣也不敢拿皇上龙体胡闹啊!”

文墨又将他浑身上下仔细打量个遍,才让他退了。思来想去,她还是不放心,便又去了两仪殿。

长青还斜靠在软榻上闭目养神,听见文墨去而复返,知她是问完话了,他睁开眼眸,故作得意之色,挑眉笑道:“朕没胡说吧?”满是促狭之意。

他牵着她坐下,细细摩挲着她的素手,心底无比喟叹和眷恋,他只盼能时时刻刻握着,永不撒手才好。

“听赵垂丹的意思,你是从端封死后就开始布局了?”文墨闷闷问道。

“是了,怕你担心,所以才故意瞒着,墨儿,陪我躺一会,你坐着,我躺着,我头歪着累。”长青嘟囔道。

文墨依言靠着他躺下,一人侧身,一人仰面,两人静静看了半晌,文墨终侧过身将脸埋在他的胸膛处,伸手还住了他的腰。

屋里熏了几个暖炉,可长青并未脱下外袍,冬日的衣衫很是厚实,她这样一搂,心底里不禁惊讶起来,这人衣袍下的身子竟清瘦到这般地步,她却浑然不觉…

“长青,你怎么这么瘦了?”文墨仰头看他,满是不可思议,又带着心疼和懊恼,还有许多自责。端封去后,她悲痛欲绝之下,根本没花什么心思在长青身上。

可若是仔细一想,就能明白,长青不仅要费心料理朝政,还得担心忧虑着文墨,而自己本身又承受着丧子之痛,如此一来,必然是身心劳损了。

她眼睛簌簌眨了眨,泪水盈盈,又要哭了,长青浅笑,点了点她的额头,道:“少哭些,对你身子不好。你不觉得,你夫君我这样更玉树临风、气宇轩昂,也更好看了?”

文墨扑哧一声笑了,眉眼弯成两道新月,她点头附和道:“是,是,全天下就数你最好看。”

“真的?”长青眼眸闪过一丝清亮,他欺身上来,四目凝视,鼻尖相抵,是说不完的缱绻,他戏谑道:“我身子真的很好,你且宽心些。嗯,还有今日天公作美,若不做些人生快意事,岂不有违这曼妙雪景?”

这些年,文墨的脸皮终是被他练了出来,此时,她也不再避讳,只直视着上头那人,好意关切道:“你身子吃得消么?”

回应这话的,是疾风骤雨般的吻,那人刚喝过苦茶清口,往来之间,都是一道淡淡的苦意,文墨却仍是捉到了一丝甜,品着像血。

两人结发这么多年,从没有过一回,他像今天这样要得这么急,急得像是要将她揉碎在自己身体里,像是要将她镌刻在自己的心田上,像是要将她永远记住。

她只能承受着,承受着属于他的一切,她的身上,她的心里,早就被刻满了他的印迹,她的呼吸,她的颤抖,早就任他摆布,而到了要紧关头,她亦只记得唤他的名字。

外头白雪茫茫,内里春意融融,这是一方他二人的世界,没有人再来打扰,只恨不得如此就是天长地久、地老天荒了。

文墨终是哭了,在他释放的那一刻,她说不清为何,她只想紧紧拥着这人,也想将他的所有一并记住,她哀求道:“长青,别离开我。”

长青极累,却也极为欢愉,那人的眼梢泛起粉红,像是莲花娇俏的嫩瓣,一如当年,他吻去洒在其间的斑驳泪痕,呢喃道:“墨儿,不会的,我是真舍不得你。”这话原是有后头半句的,但他没舍得说,他怕一说,文墨就动疑了。

两人相拥着躺在软榻上,说着最亲密的话,彻彻底底地只属于对方,好像普天下最寻常的夫妻一般。

这一日,长青懒得再去旁的地方,只命人将奏折等一干物什都挪进寝宫来。

屋里头尽是情~欲欢爱的味道,被暖炉一熏,久久不散,人来人往之间,文墨双颊还是泛起红晕,她暗忖,自己的厚脸皮果然还是只能对着他。

两人都仅着中衣,发髻凌乱,也就未再束起,任凭其肆意散落下来,颇有些风流之士的姿态。

长青批折子,文墨就在一旁替他研朱砂墨,这一生到现在,她自诩文人,所以隐隐有些傲骨,从不曾替任何人磨过墨,也只有他,让她如此心甘情愿。

长青写得时间久了,忍不住又重重咳了几声,他咽下去一缕腥咸,又喝过一口苦茶,才心虚地抬头瞟向文墨。

见她也在怔怔望着他,怕文墨起意,长青便拉她到身旁坐下,从后头拥着,下颌枕在她的颈窝处,央道:“你替我写吧,我累了先歇会。”

文墨偏头唬了他一眼:“你不嫌弃我字写得难看,把那些大臣吓着了?”

长青轻轻笑出了声,他摇头,认真地说:“不嫌弃。”

文墨执起朱笔,心底里沉甸甸地,长青说什么,她就写什么,可写了几个字后,她不得不感慨:“是不好看。”这是她第一次在长青面前承认这个事实。

长青握住她的手,手把手地写下一个个字,字迹俊美飘逸,很是不凡,两厢对比,她就落了下乘,文墨又是重重一叹,长青轻笑:“墨儿,你可知,我第一次见你写字,就恨不得手把手教你…”

文墨不理他,又摊开下一道折子,正巧是她哥哥从刑部大牢里出来后的请罪折子,她看了看身旁之人,就搁下笔,道:“我可要避嫌了。”

长青顾左右而言他,问她:“你先前不是怀疑我那引蛇出洞之计么?”

文墨见他转回正是,不由一怔,点头称是,长青点了点这道折子:“若我说你哥哥就是后头的第二招,你可愿意?若你不愿,我再找旁人。”

听了这话,文墨便知道此事必然凶险,否则,他不会这样问她,互看了半晌,她反问道:“长青,实话告诉我,你还有旁人吗?”

长青抿唇浅笑,一派志得意满,他点头:“自然,只是风险大一些。”

“比如,谁?”文墨接着问。

长青盯着她,答道:“庞阙。”

如此一说,文墨便知是关于带兵上的事情,她长长一叹:“不说国公如何,若论风险大小,确实该选我哥哥。他原先是瑞王麾下,可后来我嫁了你,当了皇后,他也就知道该向着谁了。”

长青点头,亦向她掏出了心扉:“原先你们文家被对付,我已有些不安,自从端封那事后,我心里这道不安更甚,如今,我只信你。”

文墨复又执起朱笔,偏头一笑:“我的好皇帝,说吧,这道旨意如何批示?”

长青最爱看她的明媚笑靥,似乎他的心也跟着一道明快起来,此时,他忍不住亲啄一口,在她耳边喃喃道:“都随你。”

这道旨意据闻被皇帝狠狠驳斥一通,批得体无完肤。

群臣知晓后,都知皇帝心里对文笔的芥蒂还在,毕竟太子无辜丧命,而他只蹲了几个月的牢狱之灾,这惩罚已经算轻的了。

景祐二十四年,刚出正月,文墨宣潘氏及几位女眷入宫,问了些家里境况,又好生劝慰了会,才递了封信给采怡,郑重托付道:“嫂嫂,我有封书函给哥哥,很是重要,烦请嫂嫂务必带到,也请哥哥多宽心些。”

采怡难得见文墨如此正色,当下,心底不由得沉下去几分,而文笔看了这封信函之后,面色则是更加凝重,他知道,不久的将来,一场血雨腥风避无可避,却猜不透皇帝要针对谁。

而这一年,宫里迎来一桩喜事,宁英要嫁了,驸马是今年春闱的金科状元,人品学识样貌皆是上乘,称得上乘龙快婿。

长青在殿试时,就一眼相中了此人,但一想到女儿终身大事有了着落,他又有些不舍,前两年得月出嫁,他也没有如此深的感慨,可轮到宁英时,长青心底就格外不是滋味了,就像是自己藏了十几年的宝贝,却被这个愣头青给抢了过去…他不免愤愤!

宁英出嫁这日,她到咸安宫给母后磕头拜别,文墨让她起来,宁英却迟迟不肯起身,文墨满腹狐疑,只得屏退众人。

暖阁内只剩母女二人时,宁英终于哭了,她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所说之后皆是断断续续:“母后,当日弟弟是为了救我而死的…这一年,我自责不已,实在觉得愧对父皇母后,也愧对弟弟在天之灵…我,我恨不得替他去死…”

端封那日怎么死的,文墨一直没有问过,她也不想听,所以长青从不在她面前说起。如今,陡然被宁英一提,她的心便又被揪了起来,文墨也终于明白,为何宁英这一年沉默许多,她这个母亲,实在是当得失职。

手心手背都是肉,还能怎样?活着的人,只有好好活着,才不负来这世上走一遭…

文墨上前,扶她起来,安慰道:“你弟弟他在天有灵,必然不会后悔,宁英,人死不能复生,你日子还长着呢,和驸马好好过,你过得开心,端封也会高兴的,别辜负了他的一腔心意。”

宁英走后,文墨心痛难忍,她又去偏殿上了柱香,只求菩萨保佑她的端封来世安稳。

话分两头,且说孝瑜那日从两仪殿出来后,虽然皇帝明面上只给他一项差事,但其实提了两桩,偏偏这两件事对他而言,都相当棘手,何况大理寺和暗卫都曾经查过,毫无头绪,怎么可能说查就查得出的?

所以,景祐二十四年,这一整年,孝瑜不得不调集暗卫所有的力量去查,以便能在皇帝面前交代过去,否则被治个办事不利的罪,也很难受,幸好皇帝未再交给他其他难办的差事,他也好喘口气。

第一桩文笔的案子,要查那个泼皮户怎么死的,暗卫们复又在祁州城挨家挨户地问,这一回倒好,终于有个人提及,说曾见过那无赖和一人来往过密,可至于那人是谁,他就不知道了。

暗卫们只能让他说出个大概的长相,找人画了出来,发到祁州府尹处,事关重大,陈有为不敢耽搁,忙派人协查下去。

第二桩端封的案子,倒是省去了许多的力气。暗卫按着大理寺那条魏子啸余孽的线索往下查,后头就如抽丝剥茧一样,又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从西姜那边零零碎碎的线索,再到江南道的丝绸布料、西北道的兵器,大周各地竟然都有牵扯,暗卫们疲于奔命,叫苦不迭。

最后,孝瑜看着暗卫发回的消息,自己整合整合,都愣住了,上面所有的矛头,竟然直指京城礼亲王府,这个认知,让他骇然!

孝瑜心思一动,又让人将第一桩案子里的画像拿来看,他仔细辨认,隐隐怎么觉得是他王府里的管事呢。

这怎么可能?!

第 99 章

要问孝瑜怎么知道不可能的,其实,他自己就是这两桩案子的幕后主使。

从七岁那年被皇帝打发去西姜,又历经千辛万苦回了大周开始,他就恨极了皇帝,于是处心积虑筹划这些,开始是在宫里装出惫懒堕怠不上进的样子,后来又交出了阿茹,渐渐替皇帝办事,才得了许多信赖。

小心谨慎隐忍图谋到现在,他怎么可能会留下把柄?他也不允许有任何的把柄存在。

所以,皇帝让他查这两桩案子,孝瑜内心十分笃定根本查不到结果,才会放松警惕,任由暗卫顺着查了下去,没想到,一查就查到了自己头上!

这什么王府管事、丝绸料子、兵器…其实和这两桩案子一丁点关系都没有,说到底,有人设了个很大的局,做下这一环套一环的伪证,就是为了引他无意识地往里头钻。

而现在,孝瑜最想知道这人到底是谁,有能力在大周各处布下零星线索,引得暗卫跟在后头疲于奔命,除了皇帝,他还真不做其他考虑,猜不到其他的人选。

他暗忖,莫不是自己露馅了,引得皇帝要对他下狠手?再转念一想,皇帝若是想要对付他,完全可以直接命大理寺查办。现在这样,算个什么?

难道,又不是皇帝?那会是谁?孝瑜猜不明白,他有些浑噩。

孝瑜默默看着手里的这些密报,烛火下,他的脸越发沉俊,思索良久,他终还是将这些统统收了起来,又吩咐人再去查实文笔案子那个证人的来路。

两年前,暗卫和大理寺同时查这桩案子,出动无数的人马,将祁州城翻了个遍,没有捉到一丝一毫的证据,也没有任何一人出来指证。现在倒好,隔了两年光景,凭空冒出来个人,还信誓旦旦,岂不令人生疑?若能从此人下手,说不定有些突破,能探出幕后黑手。

已经三更了,孝瑜没有任何睡意,他心里有些不安,可也有股骚动。好像这天下就是握在他手中的棋子,不管是明面还是暗地,他将要与那人交锋,生死搏杀一回。

念及此处,他体内那道热血勃发奔涌,肆意燃烧起来,他浑身都像要沸腾了般,那股激情遏制不住,他急需宣泄,急需找人倾诉。

孝瑜独自踱步到了个偏僻后院,偌大的院中,只有一株冬日凋零的桃树,没了枝叶,只剩枝桠,还是阿茹种下的。她说怀念西姜的桃子,所以他千方百计找来了一棵,让她亲手种下,只待来年能吃上。

可惜,她一直没尝上,而阿茹也就一直长眠在这株树下。

当年,阿茹自愿求死,孝瑜虽心痛与不舍,但亦咬牙将她交给了皇帝。没过多久,皇帝果然下旨杀了这些魏子啸的余孽。

孝瑜买通了个行刑人,才替阿茹收了尸,将她化成灰,永远长眠在自己身旁…

他轻轻抚上漆黑的树干,怔怔看着,宛如就能看到那个俏生生的女子站在他面前,就算过去十几载年华,她的一颦一笑,还是那样的鲜活。

孝瑜亦笑,他轻声问道:“阿茹,你在那儿,还好吗?会不会想到我?”回应他的,只有冬日呼啸而过的北风,陪着他的,亦只有这清冷又寂静的深夜。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生不由己,就像他心有不甘,可是不得不低头,但他不想认命。

翌日,众大臣在承天门外候着上早朝,结果还是那位平公公出来,他抱歉道:“皇上身子欠安,今儿个不听朝,诸位大人请回吧。”自去年皇帝在崇文大殿咳过血后,这早朝就开始三天两头的断了,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众人愁容满面,内心惶惶,唉声叹气不止,有些人已经想到了先帝,当年也是这副样子,可现在的皇帝比之先帝还是要年轻些,怎么就…

孝瑜原本想进宫探探消息,可想到躺在书房里的那堆密报,他心里就格外沉重和烦闷,急需找人聊聊,于是坐了轿子,往安国公府上去。

原先还避嫌些,自从庞阙辞官没了军权,而暗卫又到他手中,孝瑜便光明正大地去了,只是不敢过从甚密。

季堂将客人迎进自己那座僻静的书房内,院内那道清流汩汩不止,而房里的熏香一如往昔,似乎什么都没变。

孝瑜也不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提了那两桩案子的事,又说出昨日夜里的种种疑惑,然后才问:“国公,你怎么看?”

季堂慢慢呷了口茶,脑中已经有所思量,应道:“王爷,依我浅见,皇帝有可能是在试探你。因为他吃不准到底是谁,所以才大费周章,绕此一大圈。”

“皇帝心思细密,他如今只怕谁都不信,若当初这案子交给大理寺办,张世信此人本就极为滑头,皇上拿不定张世信是否忠于他,是否会再查到王爷后,来先和王爷通气。所以,皇帝倒不如将案子直接交给王爷,只为看王爷如何应对。”

季堂不由啧啧感慨:“皇上这步走了个好棋,若王爷如实禀报,那皇上就能凭此种种证据,光明正大的处置王爷了,若王爷不报,那皇上心里也就证实疑惑了。我只是好奇,没了暗卫,谁在替皇帝偷偷办这些。”

思及此处,季堂连忙又问:“王爷,京中的暗卫可有何异动上报?”

孝瑜摇头苦笑:“既是皇上发话,那些暗卫自然都被调出去查这两桩案子了,哪儿还有空顾得上京里。”

季堂轻叩案几:“皇上又走了步妙棋啊。”话到这儿,他就懒得再说了,皇帝心计有多深,他是猜不透了。

孝瑜长长叹道:“归根到底,死士这步棋真是走岔了,无端端给了他个警醒,以他谨小慎微的性子,必然是要怀疑的。”

“王爷得到的,也不少啊。”季堂挑眉浅笑,历数道:“将我的徒弟连累了,清去个皇帝的重要心腹,又除去太子,引得朝堂震荡,还收拢了大殿下,让他愿意与你结盟,私下一道对付皇帝…”

孝瑜听他此言,心下稍宽,不由微微一笑,很是满意,这些年,他确实除去皇帝的不少心腹,如谢尘非,也如文笔,都是些手握兵权之人。可回到今日的话题上,孝瑜问:“国公,这两桩案子,你觉着本王该如何办?”

“于此事上,王爷照实禀报即可,既然这些证据都是假的,那肯定不会滴水不漏,王爷必然可以找到破绽,待找到后,旁敲侧击提醒皇帝,大家心知肚明就可。说不定,皇帝见王爷如实禀报了,还会消去些疑云,对王爷更加看重,岂不方便行事?”

“依国公所言,这回是要本王示弱?”孝瑜问道。按着他的意思,既然皇帝对他起疑了,那他一刻都等不下去,直接来场宫变了事。

季堂点头,分析道:“虽然宫中禁军首领大多已和王爷交好,但人心难测,尤其鲁湘桐,此人对皇帝极为忠心,王爷若贸然行动,也只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