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黄书郎二三事上一章:第 2 章
  • 我与黄书郎二三事下一章:第 4 章

“没钱啊。”

“一分利。”

“中。”

又过了几天…三叔和三婶也来了,三婶还难得的给我抱来了一只兔子,“我娘家养的兔子,挺好看的,抱给多多玩。”

“嗯,留下吧。”奶奶点了点头,用手搓着烤烟,奶奶抽的烤烟都是纯亚布利烟,里面还掺了香料,跟别人的烟不一样,烟味儿都不一样。

“那个…村里的砖厂…”

“愿意包你就包去呗。”奶奶说道。

三叔被奶奶的话噎住了的表情逗笑了我,奶奶横了我一眼,“写字儿去。”奶奶不识字,把写作业一直称为写字儿。

“哦。”我低头在炕桌上一笔一画的写作业。

“妈,老三干砖厂能挣着钱?”三婶说道。

“反正赔不上。”奶奶瞅了她一眼。

“可是这本钱…”

“你没少攒钱吧。”

“我们的家底儿您又不是不知道…哪够包砖厂的啊。”

“你们来晚了,我没钱了。”奶奶不喜欢三婶,正确的说是非常不喜欢。

三婶怼了我三叔两下子,你看,这就是她不讨人喜欢的地方,我大娘在家也厉害,听说有次拿条帚嘎达打我大爷,把条帚都打断了,可她出门给我大爷这个村长面子,在我奶奶面前更是低眉顺眼的,我三婶呢…唯恐旁人不知道她能“降”住我三叔,人前人后不给我三叔面子,当着我奶奶还拿胳膊肘怼人…

“妈,都是一样的儿子…您多少…借点呗,也是个意思。”

“你们真要包砖厂?镇上新兑的饭店不干了?”我奶奶说道。

“妈…这您都知道。”三婶讪讪地说道。

“饭店不干就不干了,现在欠帐的人太多了…你们兑的那店…白条子还有十年前的呢…人家都扛不住赔,你们能扛住?”

“您老真是…”

“你别觉得你能,你啊,不是发财的命,消停地在家呆着别折腾比啥都强,老三这些年用早年间在部队学的开车的手艺,给人卖手腕子(打工)一个月也不少挣,你不折腾家底就不能薄。”

“妈,不借钱就不借钱呗,咋那么多话…我知道您最不待见老三…”

“别,我谁都不待见。”奶奶根本不接她的话茬子,“老三最傻,当年我替他相中了一个城里姑娘,家庭也好,人模样也好,性格也温顺,老三跟她结了婚就是城里人了,退伍了能分到城里车队给人开车,人家都答应得一妥百妥的了,结果半路杀出你这么个程咬金,害得我儿子一辈子只能在地里刨食…”奶奶又开始针对三婶的死穴发功了,我三叔跟三婶这一段姻缘只能用“爱情的力量”来形容了,奶奶说的是大实话,当年城里户口和农村户口是天地之差,可我三叔这个平时最听话最没声音的男人却生平第一次拿出了勇气忤逆我奶奶…主因浪漫的想是因为爱情,不浪漫的想就是我奶奶念叨了一辈子的钻被窝…

三婶一听见我奶奶说想当年的那点事儿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当我奶奶说到她钻我三叔被窝的时候,气得狠狠拧了一把我三叔,“你是死人啊!咋不吱声啊!是我钻你被窝了吗?是我钻你被窝了吗?”

“别,别…孩子搁这儿呢…”三叔小声说道,三叔长得挺高挺壮的,却由着三婶家暴,感情啊…

这一对被轰出去之后,奶奶家里平静了一阵子,在那年的冬月里奶奶过生日那天,两个姑姑用亲手给我做的新衣裳,把我哄到了因为没有炉子寒冷结冻的西屋。

“多多啊…”大姑期期矣矣地说道…

“大姑,你是不是要借钱?”我摸着新衣裳的袖子说道,大姑跟老姑(二姑)手艺真的很好啊,做的衣裳比外面买得还好看。

“这个…”大姑有些为难地扭了扭手指…

“大姐,你怕妈,也怕多多啊?”老姑推了推大姑,“我们是想借钱,厂子…”

“我听说你们厂子工资挺高的…”卖给南方老板之后的服装厂,大约是县城里工资最高的企业了。

“多多,你不懂,南方老板不把工人当人使唤,你大姑本来就有腰肩盘突出,原来还能干点轻省活…现在…我身体也不好…我自个攒了点钱…可…去年你大姑的婆婆得了癌症,家底全掏光了不说,我攒的钱也全借你大姑了…你大姑夫的厂子也快黄了,一个月上不了半个月的班…”

“大姑,那为啥奶奶问你的时候,你不说啊?”

“多多…你不懂。你大姑夫好脸面…不让我说…再说你奶奶都没借你三叔…”

“唉呀,都这个时候了,是脸重要还是人重要啊?现在厂里是计件工资,达不到件数还得倒扣钱,你那腰…”

“大姑…你跟奶奶说呗。”

“多多,要不你帮我跟你奶奶说…你奶奶最稀罕你…”

“好吧。”

奶奶最后借了大姑和二姑一人一万块钱,没要利息…这事儿只有我知道,那一年是我们这座东北小县城,乃至整个东北最风雨飘摇的一年,很多人坚定了一生的信念在那一年催毁,原来国企的金饭碗不是金的,随时可以被打破,原来工人阶级老大哥是随时可以被打落尘埃的,原来安逸的能看见前路的一生,变得茫然了起来。

我爸妈一开始是“从头再来”的人群里成功的一对,他们凭借着过去的老关系把东北大米贩卖到南方去,家底渐渐丰厚了起来,奶奶过生日和过年的时候妈妈的笑声很大,特意动作夸张地显摆着自己的金戒指和金耳环…

可是后来…

作者有话要说:奶奶前一章说的讨饭讲的是下岗潮,她预见到了女主的爸妈会下岗。

“从头再来”

我爸妈的生活里永远跟随着巨大的阴影,这个阴影姓姚名叫建成…是姚家唯一的后代根苗…

姚建成搭上的富婆比他大五六岁,长得五官还可以,化了妆颇能见人,穿得也极艳丽,看起来显小,她的第一桶金是在南方捞的,说是嫁了个富老头,实际上是做三陪赚了钱,年纪大了这才带着攒的钱回家乡在县城里开了间歌舞厅,那个时候国企大面积的停产、并轨、改制,很多年轻人失业,女人为了谋生养家糊口跑去做三陪的很多,男人没了生活目标醉生梦死,她的歌舞厅开得很红火,我舅舅也像是钻进了米袋子里的老鼠过了很长一段逍遥日子。

可是本来就是姘居在一起的狗男女,甜蜜时一起吃喝玩乐,翻脸了打打吵吵,姚建成一开始为了钱对她挺好的,后来渐渐曝露了大男子主义的本性,她也懒得再装什么温柔善解人意,两个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不是姚建成捉她的奸,就是她捉姚建成的奸。

我妈觉得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想让姚建成脱离开那个环境,姚建成也觉得“吃软饭”实在丢他这个天生就要做大事的人的脸,两个人一拍即合,姚建成开始跟我爸妈一起做粮食生意。

这事儿呢,本来远在农村的我不应该知道…可是…

有一天晚上,我写完了作业正在被窝里面看电视,奶奶在西屋打坐,电视里演的应该是婉君…

就在小婉君嫁人的紧急关口,外面的大铁门被人敲得振天响。

我听见奶奶咳嗽了几声起身去开门,自己也从被窝里爬了出来穿衣裳,晚上有人敲门在农村并不寻常,在我家里却是日常,经常有人家里人忽然去世了,找我奶奶这个明白人去安排丧事。

那天敲门的人却是我大伯父。

“你咋来了?”我奶奶一边推开东屋的门一边说。

“老二让人打坏了。”

“啥?”

“他往粮食里面碜砂子…让人给打坏了。”

“不能啊,老二不是那样的人啊,打成啥样了?”

“老二媳妇在电话里没说清楚,听她哭得呜呜的…好像打得不轻。”

“走,你开车拉我去医院。”

“我让她大娘来陪多多。”

“嗯…”奶奶点了点头。

“奶奶!我也要去!”我大声地喊道。

“别去!小孩子大晚上的别去医院!老实儿在家呆着!”

奶奶就算再宠我,有一些原则也是不能被打破的,医院我不准去,丧家也不准我去,有时候她凌晨的时候走,就算把我锁家里也不会让我跟着去的。

我生气地背转过身,过了一会儿,大娘跟大堂姐来了,大娘还带来了家里炒的笨瓜子。

奶奶上下看了她一眼,总算没说啥难听的话,跟着我大伯父走了。

大娘把瓜子装在小笸箩里,让我跟大堂姐一起吃。

“大娘,我爸不会有事吧?”

“不能有啥大事儿。”我大娘说道,“咱家有人保着呢。”大娘瞅了一眼西屋。

“哦。”我应了一声,心却始终悬着。

大堂姐是个很沉默的姑娘,大娘是个爷们一样的女人,在地里干活不输男人,家务活却差些,大堂姐从我记事起就跟个小保姆一样收拾家里照顾弟弟,学习成绩却不错,在乡里的中学每次都能考年级第一、第二的样子。

这次她来奶奶家也带着书本,电视里热热闹闹的演着琼瑶剧,她低头很认真的学习,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跟大娘有一搭无一搭的唠着嗑,电视还没演完,我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大娘和大堂姐已经走了,奶奶坐在炕沿边抽烟。

“奶奶,我爸咋样了。”

“没咋地,脑震荡,别的都是轻伤。”

“哦。”我点了点头,“他为啥让人打了啊?”

“还不是你那个舅舅惹的祸,他从你爸手里拿货,用你爸的名义往你爸的下线卖货,从中间赚摈缝赚钱…为了多卖点钱,往里面掺砂子,掺陈霉粮,丧良心啊!那粮食是给人吃的,老百姓起早贪黑赚钱买粮食填肚子,他却在吃的上面赚黑心钱…人家下家也是要往出卖的,老百姓买完了粮食一看不对劲儿回来找了,又打又闹的退货不说,牌子也砸了,人家急了,不认别人,就认准了是你爸爸坑人,这才把你爸给打了…不光是他,还有好几家也来找你爸退货…”

“那我爸…”

“还能咋整,全退!全赔呗!你那个黑心肝的舅舅,拿你爸的货没给钱,拿了人家下家的货款也没结给你爸,你爸两头赔啊…”

“我妈呢?”

“她找你舅舅去了…”奶奶说完冷笑了一声,“找有啥用啊…赚的那点钱全赔里了,还拉了一屁股饥荒,要不是上面供货的跟你爸有十几年的交情,能容着你爸慢慢还,把你们一家子全卖了都不够赔,败家老娘们!早就指了阳关道她不走,偏走小道,自己兄弟是啥人品她能不知道?败家老娘们啊!咋娶了这么个败家老娘们…”

奶奶愁的时候就会抽烟,旁人都说她是铁石心肠,对儿女一点感情都没有,可我知道,她心里是心疼儿女的,可惜儿女都不理解她。

爸爸出院了,家里的存货全都低价抵给了别人,至于舅舅贪走的钱到底有多少,我妈始终不肯说,我爸也保持沉默,我大伯说不会低于十万,那个时候的十万啊…县城里好位置的三间房才三万块钱啊,工薪阶层赚一辈子不吃不喝也攒不到十万…钱到了他手里,好比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是姥姥见事情惹大了,掏了五千块钱的私房算是替他填了点窟窿。

我爸妈最后把房子卖了,买了市场旁边的一处小铺面,进了点米面粮油开了间粮油店,一家四口租房子住,偶尔也贩运些粮食,凭的都是旧面子老关系,一点一点的重建信誉,小打小闹是有的,大生意谁也不敢跟他做了。

年年过年的时候债主盈门,我爸妈手里根本没有余钱,最惨的时候大年三十一家子守着一盘子白菜馅饺子大人孩子谁也不动筷子。这些都是姐姐说的,我爸妈也打过把姐姐弟弟送乡下来过寒暑假的主意,被奶奶一口回绝了…还不清欠款,年奶奶都不让他们夫妻在奶奶家过。

他们欠我奶奶的钱,我小学毕业时才连本带利的还清。

我舅舅消失了一年多不见,说是去找离婚之后随着父亲去南方打工的我前舅妈和好了…所有人都知道一切都是他的借口,他回来的时候十万块钱一分钱都没有了,他身边又多了个女人,不过不是我前舅妈,我前舅妈成了他嘴里的潘金莲…

说来他的脸皮真够厚的,回家之后没事儿人似的出现在我爸妈面前,一口一个是去替姐姐、姐夫找销路了,谁知被骗了云云…不管别人信不信我妈是信了,家里欠着别人外债,还要供她弟弟米面油,至于钱…我爸吃一堑长一智,自己管着,除了偶尔的流水对不上帐之外,大钱我妈是看不见的。

我爸妈的“从头再来”创业故事就这样结尾了。

我大伯父的甜香瓜和西瓜种出了名,也惹来了点小祸事,有人去乡里举报他以权谋私,我大伯父干脆辞了村支书不干,专门种地发自己的财,后来他又养了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三婶的饭店开了没两年就让白条子给压垮了,她那些农村妇女撒泼的本事却要不回来多少钱,三叔只能再去替人家开车拉货,幸亏他手艺好人又老实开车也爱惜车,老板乐意用他,给他的工资高,三叔家的日子也过得很好。

我的两个姑姑开的服装店在小县城里因为手艺好款式新颇有些名气,也算是开创了一个本地品牌。

至于我四叔,据说他下海了,据说他离婚了,据说他过得不错…一切只是据说,奶奶不准他回来,也不准我们当着她的面谈论他。

五叔夫妻是逆袭最厉害的一个,不值钱的老师忽然变得值钱了,工资一个劲儿的涨,补习和学特长之风日盛教数学的五叔跟会弹钢琴的五婶成了香饽饽,一年到头光补习费就不少赚。

在他们的对比之下,我爸妈更显得寒怆了,也是在那几年,我爸高大的身躯佝偻了…我姐姐郑姚的性格变得内向了,郑伟的性格倒开朗了起来。

对了,还有一个当时我觉得不重要的插曲…我小学三年级开学前两天…

我正在院子里撒欢的玩,把刚刚长全羽毛的小鸡当成千军万马指东打西。

外面忽然传来一阵的暄闹声,大堂姐哭着推开了奶奶家白天从来不上锁的大铁门,“奶奶!”

正在屋里煮饭的奶奶拎着勺子出现在了门口,“谁啊?”

“大姐!”我喊道,奶奶的眼神越发的不好了,除了煮饭之外的家务大部分是我做,当时的我觉得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农村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女孩子多半也开始做家务了。

“哦。”奶奶应了一声,“咋回事儿啊?”

这个时候大堂姐已经跑到了奶奶跟前,“奶奶!奶奶!我要上学!奶奶!”

“咋地了?谁不让你上学了?”

就在这个时候大娘追了过来,“你这个死丫头!咋跑这儿来了?”

“咋回事儿啊?老大媳妇,咋不让春儿上学啊?”大姐叫郑春。

“她没考上高中。”

“我考上了!”大姐大声说道,这是我这辈子头一回听她这么大声说话。

“算啥考上啊!没考上公费生儿,考上自费了…就是骗钱的,赞助费三千呢…谁有钱供她啊…我跟她爸商量好了,让她去她姑那里学手艺,以后也好聘个好人家…”

“呸!”奶奶精准地将一口啖吐到大娘脸上,“学啥手艺啊?你没看她姑三十多岁就一身病吗?有你这么当妈的吗?当初她姑不是读书的苗子我才不让她们念的,春儿能念书咋不让她念?你就缺这三千块钱的棺材本儿?”

大娘和大堂姐还有在一旁的多都没想到奶奶反应竟然这么激烈,一时间都有些蒙圈,那个时候全县只有两所高中,每所高中也就是收一百名不到三个班的公费生,余下各有六个自费班的名额,这个数量就不“限”了。大堂姐是在乡里读的中学,教学质量本来就不咋地,一年能考上十个公费生都是烧高香了,大堂姐其实是发挥失常考砸了,这倒称了大伯和大娘的心意,他们是希望大堂姐早出来赚钱的,再说了,读书的姑娘收不着什么彩礼,十七八嫁人的姑娘倒能收好大一注彩礼…

所以这根本不是三千块钱的事儿…大伯在过年的时候已经把欠奶奶的钱连本带利还回来了,据说还有剩余,三千块他们家是拿得出的。

这一点奶奶也心知肚明,我以为奶奶会骂大娘一顿,把大伯找来逼着他拿钱让大堂姐念书,没想到的是奶奶拍了拍大堂姐的背,“孩子,明个儿早晨让奶奶这里来取钱,你爸妈不供你念书,奶奶供!别说你上高中,就是日是后你上北京、上海上大学奶奶都供你。”

大堂姐脸兴奋的红了起来,跑来奶奶家本来是她绝望之下死马当活马医的结果,她虽然是郑家第一个孙辈,却没得到多少奶奶的关爱,她一直以为是奶奶重男轻女的原因,可奶奶对弟弟也不好…没想到奶奶竟然…发了这样的慈悲…

“你也用不着偷着笑,你儿子你自己供!我就供咱们老郑家的闺女!上学!都上学!上到哪儿算哪儿!去什么美国读书都上!”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这么说,那天她握着我的手时,为什么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愧疚…

作者有话要说:有这么个灾舅子,女主的父母其实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

第四章 天赋,代价

我小学毕业时,乡里本来就很差的中学,因为有限的几个老师都被调到了城里,变得更差,学生们很多不学好,早恋、攀比、混社会成风,奶奶再三权衡,决定把我送回县城读中学。

那个时候我爸妈的条件好了一些,(债)饥荒还完了之后,我爸从发财了的朋友手里买了一间空置了三年的一间半平房,位置很偏,道很不好,唯一的优点是有一个很大的仓库,能装很多东西,也许是怕我再受委屈,爸爸去接我那天,奶奶也挎着她从不离身的钩针织的小挎包一起送我回去了,那次天刚下过雨,外面的大路还算好,走到里面的小胡同,道路泥泞的像是沼泽。

我爸走在最前面,到了实在走不了人的地方,干脆弯下腰背起我奶奶走,我则是一脚深一脚浅地跟在爸爸和奶奶身后。

那间房子后来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胡同的尽头快要倒了木门,推开之后是窄窄的走道,走道的另一侧是仓房的侧门,门没关,能看见里面装了很多杂物,过道的尽头是只有不到一米宽的院子,院子上的晾衣绳上晾着几件衣裳,房子的门是铁皮的“防盗门”,推开之后看见的第一样东西是改造后的“现代化”灶台,有电炒锅和煤气灶,另一侧有一个旧衣柜改成的厨柜,往里面看去有一间房间,房门关着,但大大的玻璃让里面毫无隐私,我清楚的看见里面的二手高低床和破旧的大书桌…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小屋就是我跟姐姐的房间了。

爸爸放下奶奶,推开了房门,里面是最大的房间,也是这个家的客厅兼卧室。

原主人确实是发了财走的,卧室和客厅之间打了格断,客厅里还有当时很少见的背投大电视,这肯定不是我爸妈买的,应该是原主人淘汰下来的东西,妈妈和姐姐、弟弟坐在已经有些掉皮的真皮沙发上看电视,看见我们来了,都站起了身。

“来了。”妈妈主动说道,伸手去扶奶奶。

奶奶看了她一眼,自顾自地坐下了,“我把多多给你们送回来了,看看少没少啥。”

妈妈上下打量着我,小学毕业时我已经有一六零高了,那天我应该穿的是白衬衫和水洗布仔裤,脚上的高仿阿迪运动鞋被泥土糊满,我脱下鞋接过姐姐递过来的拖鞋穿上。

姐姐比我略高些,穿着洗得泛白的浅黄T恤,牛仔裤和补过洞的袜子。我们俩个那天都是梳着马尾,虽然五官一个像爸爸,一个像妈妈,还是能看出奇特的相似之处。

弟弟站在一旁呵呵地笑着,他现在已经比我高了,穿着白恤和及膝的五分裤,傻呵呵的…活像只成了精的竹杆。

爸爸拍了拍弟弟的背,“你们都大了,可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打闹了。”

“嗯。”我低下头看着地面上铺的带洞地板革,想着小时候短暂逗留过的那个家里铺着的格子瓷砖地和爸妈卧室里的地板,这些年别人家都在向上升,而我的家却在向下落,就算对这个家从来没有什么归属感,我也觉得很伤感,对舅舅的怨恨忽地升了起来。

那天奶奶破天荒的留下吃了晚饭,我妈的情绪也不错,“妈,我们的小铺子要拆迁了…要盖大农贸市场…”

“嗯。”奶奶点了点头。

“听说能给不少钱呢…”

“要钱干啥?”奶奶撩了撩眼皮,“我咋听老二说要给铺面呢?说是早拆迁的一还二呢,你家的铺子有二十平米吧?换四十平米的商服…或者八节柜台。”

“能给十二万呢,拿来当本钱…”

“赚了钱再送给你弟弟去南方找客户啊?”奶奶冷笑着说道,“老二,你要还是家里的老爷们儿,就要房不要钱!钱是长腿的,铺子不能长腿跑喽儿,谁缺了钱也不能掰咱们家房角子去卖。”

“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跟几个邻居都商量了,要铺面…政府说了我们要买的话还给优惠…”

“你有多少钱啊?”

“几千块钱…”

“买,能买多少买多少,回头我跟你哥他们说,让他们也买。”

“妈,人都说铺子不值钱…柜台也没人…都不上屋里买东西…”

“眼皮子浅的东西,不花你的钱!”奶奶拿眼白看妈妈。

妈妈气呼呼地扒拉着饭,那个时候的媳妇就算有娇横的,也有野蛮的,但是对婆婆都存着一丝敬畏,不敢明目张胆的出来反对,就算被怼得脸发青也不敢说什么。

可就是这样,我奶奶跟我妈妈最激烈的一次冲突还是很快来了。

我上中学了,姐姐弟弟也大了,尤其是姐姐虽然也爱掐尖,但对我多少有些照顾,弟弟从来都是个没声音的,除了学习就是在外面呼朋唤友的到处玩儿,我呢,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嘴上没把门的爱跟人斗嘴吵架了,多少学会了该如何跟人相处,那阵子物质生活很苦,我们姐弟三个却过得很和谐。

奶奶怕我吃苦,让大伯父送来了一些蔬菜和一百个鸡蛋,事情就出在这一百个鸡蛋上。

鸡蛋刚送来的那天,我妈很大方的给我们姐弟一人煮了一个鸡蛋,后来…就变成了蒸鸡蛋羹,一人一勺,再后来…只有弟弟有煮笨鸡蛋吃了,我跟姐姐是一人一个普通鸡蛋,第一次我忍了,第二次…

我早晨的时候坐到桌上,看着手里的鸡蛋…“妈,你是不是又煮错鸡蛋了。”

“是啊,这不是笨鸡蛋。”姐姐也说道,弟弟看着自己面前的笨鸡蛋也直愣神儿。

“没有啊。”我妈讪讪地笑道。

“这不是奶奶拿来的笨鸡蛋,我不吃。”

“你这孩子,人家电视上都说了,笨鸡蛋跟这个鸡蛋没区别…”

“我要吃笨鸡蛋。”奶奶本来就是给我拿的鸡蛋,大家一起吃就算了,凭什么偷梁换柱货不对版?

“你咋这么犟呢,没有笨鸡蛋了,全给姚鑫拿去了。”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