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便也附和着笑了一下,又问:“Han有没有跟你提到过一个叫G的女人?”

“我听他提过这个名字,许多次,”Osler回答,“但从没亲眼见过这个人。”

“Han说他婚礼前夜的派对上,G也来了,你没看到她?”

Osler摇摇头,似乎想起了一些让他烦乱的事情。他看了一眼坐在斜对面的Esther,说:“他们结婚的那天早上,我去找他,发现他还躺在新居起居室的地板上睡觉,我叫醒他,他有些恍惚,问我她去哪儿了,说前一天夜里G和他在一起。我以为他只是喝多了,后来才知道没那么简单,他一直就有病,根本就不应该结婚。”

“他应不应该结婚不关你的事。”Esther突然插进来打断他的话。

Osler却也没有退让的意思,反而看着Esther说道:“至少我没有说过任何和事实不符的话,有些事情,是不是要说出来,不是我能做的决定,对不对?Esther?”

大约两秒钟没有人讲话,只有Ward作出一副饶有兴味的样子看着所有人。

Esther低着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Osler站起来,对Ward说:“我应该说的都在上次开庭的时候说了,都是事实,没有什么要更正的地方。”说完就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

Ward也赶紧起身跟出去,只留下两个女人坐在办公室里。

Esther转向李孜,看着她恳求般的说:“能跟你单独谈谈吗?”

16.Vos 誓言

一年半以前,曼哈顿

二零零八年五月,Esther花了短短两周时间准备她的婚礼。

小时候,她也曾幻想,有一天结婚了会是什么样,裙子的颜色,头冠的款式,还有鲜花和蛋糕,她都曾仔仔细细的计划过。至于和她一起站在圣坛的那个男人,她倒是从没想过,小时候是不关心,后来则是认定了一个人,没必要再去想象。

现在,她真的要结婚了,婚礼却不是原先梦想中的样子,很小,很仓促,阻力要比祝福多得多。只有那个认定了的人没有变,Han,只有这个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她记得三年前那个深秋的午后,她在东三十二街的街角找回了她的Han,距离他们分手的日子,正好是整整十个月。一场阵雨之后,几片银杏的落叶把那条路染上一些温润的金黄色,她看到Han从街对面那栋玻璃建筑里走出来,他抬起头,也看见她了。

那个瞬间,Esther又记起G最后对她说的话:“别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他不会听的。”

“那应该说什么?”Esther记得自己这样反问,面前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让她觉得气恼,他们只相处了不过几个月,却来告诉她应该怎么对待他。

“就告诉他你的感受。”G回答,“他是个很敏感的人,只是不喜欢把话说出来。没人真正知道他脑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心电图或者超声波能证明他病了,也没有手术刀可以切掉病灶,但他只是病了,并不是他自己宁愿陷身在这困局里,你必须记住,他只是病了,而且,他需要人感同身受的明白这种困境。”

“你就是这样做的?”Esther看着G问,语气里仍旧带着些挑衅。

G笑了一下,摇摇头:“我恐怕没有时间,也没有力气做这些事情,幸运的是,还有你。”

Esther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说出这样话,但那之后的三年,整整三年,她始终都是这样做的——不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只是把自己心里的话说给他听,并试图感同身受的了解他。

Han回来之后最初的那段日子,各种各样的传闻充斥泛滥——有人说他完蛋了,有人说他仍旧是个疯子,甚至有个退休的女演员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暗示,曾在Han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安非他命类药物。他从原来周身泛着纯白色光芒的王子一变成为危险人物。但无论发生什么事,又遇到什么样的阻力,他没有退让,Esther也始终都站在他这一边,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在你身边,我了解你,你的执着,脆弱,每一个秘密,天赋,抑或缺陷,我知道你恨这一切,却又着迷于此,你不怕艰难辛苦,不怕失去任何东西,普通人能得到的东西,妻子,孩子,爱好,无论什么,因为他们没办法染指那种无与伦比的天赋,它伤人,让你不停的思考,变得偏执,也让你成为最棒的,你可以错过的任何一件事情,没有爱人,家庭,吻和爱情,但却不能错过它,因为当它结束,就是真的结束了。

现在他们总算要结婚了,Esther感到一种如释重负的快乐,却又隐约有些难过,她始终都不知道Han的求婚究竟是出于爱,还仅仅是对她的一种报偿。她试图甩掉那个念头,用各种各样麻烦的琐事填满每一个空档,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要她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Esther的爸爸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反对这件婚事,她妈妈本来是个很喜欢办婚礼的人,但也因为Han过去的那些事情,宁愿牺牲选衣服、买东西、办派对带来的乐趣,决定放手不管了。至于Han那方面的家人,则都表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他们的行程住宿也全都要靠Esther来安排,好在他家在美国的亲朋也真的不多。

未来的公公是个极其沉默的人,Esther曾一厢情愿的把他想象成一个内向的老派男人,把对儿子的情感埋藏在心底。接触了几次才不得不承认,他心里什么都没有,即使曾经有过些什么,也早已经空了。

而她未来的小叔子Russell,二十出头,两颊长了些青春痘,显得脸色不太干净,看人的眼神总带着些莫名其妙的敌意。Russell没有读完高中,也没正经工作,偶尔在嬉哈风格的运动衫牛仔裤外面套件肮脏的白制服,在他爸爸的小餐馆里打临工。婚礼的前一天,Esther把一些外地来的客人安排在举行婚礼的酒店过夜。她在酒店大堂看到Russell,笑着朝他招手,他却没有反应,带着他俗艳的女朋友径直朝客房电梯走过去。

这些事情倒还不至于让她难过,这许多年过去,她觉得自己已经变得足够坚硬,只有一个人能敲开这层外壳,伸进一只手,伤到她的心。Han,只有他,没有旁人。

婚礼前夜的Rehearsal Dinner还没结束,Han就已经走了,甚至没有跟她道别。Esther安慰自己说那只是Bachelor Party的惯例,转头却看到做伴郎的Lance Osler还坐在长桌边的老位子上喝酒。她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躲在洗手间里一遍又一遍的打Han的电话,却一直没有接通。这件事她谁都没告诉,因为如果让她父母知道了,这场婚礼也就吹了。

那一夜她本应该好好睡一觉,结果却是一夜无眠,坐在厨房里,漫无目的地按着电视机遥控器,好几个台都在播放奥巴马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街头演说的新闻。临到早晨,她终于下决心打给Lance,装作随便的问,他们昨晚去哪里疯了?

Lance却说他不知道,昨天他们一帮人准备出发的时候,Han已经不在那里了,本来安排好的活动也只好算了,弄得他很尴尬。

婚礼仪式下午两点钟开始,Esther带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等着那个时刻到来——她一个人站在礼堂里,穿着白纱,捧着花,没有新郎。

总算,这场面最终没有成真,Han准时到了。Lance特地跑来告诉她,Han不过就是喝多了,躺在他们新居起居室的地板上睡着了。

听到这消息的时候,Esther正坐在化妆室的镜子前面,默默的念着自己的誓言。她松了一口气,却也感到一种被抽空了一般的疲惫,她记起几天前偶然看到Han写在一张请柬的背面的Vo:“我从十岁开始远离人群,至今需要吃五种处方药来保持理智,但我会做饭,总是按时付账单,婚礼之前也已经把抗抑郁药戒断,所以…”只有这些,没有下文了,读起来像是个玩笑,却没办法让Esther笑出来。

她为了写自己的誓言,重读了许多遍丁尼生、济慈和莎士比亚。但当他们终于站在玫瑰和小苍兰扎成的花球下面,她对他念出那些句子:Let me not to the marriage of true minds admit impediments. Love is not love hich alters hen it alteration finds, or bends ith the remover to remove…

所有的人都为之感动,Han也看着她,目光却聚焦在她身后的某个地方。

婚礼之后,总是平凡琐碎的生活。Esther是个很好强的人,又有些虚荣,任何事情都想做到最好,让所有人都羡慕。他们的公寓不大,但装饰雅致,环境适宜。Han的收入不够应付他们的开销,她就利用她父母的一些旧交,私底下做些艺术品和古董家具的生意,贴补家用,使得她和Han能存下钱去旅行。

她的父母都不喜欢Han,Han的家人对她也很冷淡,她尽量两面周旋,希望所有人都开心,却发现这很难。她记得每个人的生日,每个有意义的纪念日,精心准备礼物。每逢节日,不管是西式的,还是中国历的节日,都想办法让所有人在一起聚上一聚。她为Russell找了间学校,好让他读完高中的课程,通过会考,甚至亲自去给他补习英语写作。除此之外,她还要照料他们的狗——Han不知处于什么样的原因,养了一条名叫米尔莎的金毛猎犬,却时常忘记自己还有这么一条狗。

而在这一切背后,Esther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原本工作的地方是曼哈顿一间数一数二的画廊,在那里做事对社交、人脉的要求自然也更高一些,她一直做的得心应手,结婚之后却渐渐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出去交际,而且Han极其讨厌这些事情,既不愿意跟她出去赴宴,也不喜欢在家里开派对招待那些艺术家、文人或者艺术品掮客。她为此摇摆了很久,终于还是辞职了,去切尔西一间规模小一些的画廊工作,总算也有了一点喘息的时间。

工作之外,Esther一直想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整理这些年画的画,拍的照片,她读书的时候就想要写一本关于十五世纪尼德兰画派的书,却始终没有时间动笔。一开始,她对自己说,只要安排得好,总会找到时间的,试着每天提早一个小时起床,并且把午休时间缩短到一刻钟,但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打乱她的计划。几个月之后,她发现自己只是在记事本写了一些不知所云的零碎片断,她累的要命,感觉自己快要被所有这些事情压垮了,她躲在浴室里哭了一场,看到自己映梳妆镜里的面孔丧气而憔悴,但哭过之后还是擦干眼泪若无其事的走出来。

最让她绝望的,是孩子。她一直有一些妇科上的问题,医生告诉她,如果想要孩子最好趁早。但她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跟Han谈这个问题。到他们结婚第二年的八月,她就要满二十九岁了,她想要一个孩子,却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想要,而且,如果要准备怀孕,他正在吃的一些药就必须先停掉。她在别人面前故作潇洒的玩笑:“我没想过要孩子,我已经有一个了。”心里却很清楚,那不是真的,她不想做Han的母亲,而是想要一个他们两个人的孩子。她无数次的幻想,这孩子一定会非常漂亮,还有着非凡的天赋,就好像一个天赐的礼物。但她真的不知道Han能不能做个称职的父亲,而她自己又是否有多余的力气再担起这份额外的责任。

她恨自己没有勇气去试一下,有时又觉得那是因为Han没能给她足够的爱作为补偿。每年的演出季和之前排练期,Han总是很忙,他清晨离家,夜里精疲力尽的回来,对她的挑逗几乎毫无反应,她在绝望中胡乱猜测,是因为自己最近重了五磅?因为新换的香水?还是指甲油的颜色?即使到了休假的时候,他也总是很安静,不是对着狗,就是对着电视机看那些古老的舞剧录像。除了免不了的日常对话,他很少跟她讲话,也看不到她身上的变化,她的新衣服,新发型。甚至在他们最亲密的时候也不怎么看她,而这一点她是记得很清楚的,从前的他可不是那种会在做爱时闭上眼睛的人。

(part2)

她愤愤的想:“我需要一些补偿。”虽然连她自己也觉得这理由有点牵强,但她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对她对循循善诱,说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unconditional的事情,凡事都是有条件的。

某天中午,她在画廊附近的餐厅里遇到Lance Osler,和他一起吃了午饭,而后,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情,她又邀请Lance去附近一间酒店的花园茶座饮茶。他们聊了很久,Lance像往常一样口若悬河,风趣幽默,Esther听着笑着,感到一种久违的愉快和轻松,过后却发现自己一句都不记得了。

那天下午三点四十分,Esther记得自己看过表,她举起手叫威打过来,推开Lance手里的钞票,把自己的信用卡放在帐单上。结帐之后,她站起来,走出花园,把他带到酒店前台,开了一个房间。直到两人走进电梯,Lance仍旧在一旁喋喋不休的问她:“Esther,你这是要干嘛?”而她始终一言不发。

一周之后,他们又约了一次。这一次没有午餐也没有茶点,她直接带Lance去酒店。进了房间,Lance在床边的扶手椅上坐下,打开电视,假装对午间新闻很感兴趣,直到她解开连衣裙前襟的扣子,走进他两腿之间。

Esther知道自己并不喜欢Lance,并且痛恨他的故作姿态,他做出来的犹豫和内疚丝毫没有让他在床上少干她一次。她在心里反复玩味着一个念头——她只是需要他的乐观、外向,以及他的平庸,和Lance Osler做爱对她来说就像是做SPA。

她故意把那些酒店账单留在门厅的桌子上,把Lance送的花带回家,到处留下可疑线索,但Han始终无知无觉。而她越是背叛,就越是发现自己有多爱Han。他是无可取代的,虽然他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她。

和Lance Osler的午间偷情很快变得索然无味,Esther决定结束。

八月的某个下午,她坐在床尾的软塌上穿鞋,Lance站在一旁看着她。

“我想这是最后一次了。”她这样对他说道,听起来像是单方面的通知。

一开始,他以为那是个玩笑,暧昧的笑着问她:“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当然,”她站起来,低头抚平裙子,没看他,“我们住的很近,而且还有Han,免不了会遇到的。”

Lance发出一声尴尬的笑,“你觉得在发生这一切之后,我跟Han还有可能做朋友吗?”

“我无所谓。”Esther回答。

他愣了一会儿,低声说:“我受够了,我会告诉他一切。”

她默默的穿好衣服,抬头看了他一眼,冷笑道:“这算是威胁吗?随便你,我已经说过了,我无所谓。”

Esther头也不回的离开那间酒店,等着Han发现她的私情。她想象那个场景的每一个细节——他会站在起居室乳白色的镶板墙壁前面,质问她:那个人是谁?当他知道是Lance Osler,便会勃然大怒。然后,他可能会变得有些哀伤,想知道那是一时冲动,还是当真出于爱情。

但是,好几天过去了,什么事都没发生。Han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问。

直到八月末的一个傍晚,他回到家,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

Esther走到他身后,感觉到一阵近乎于兴奋的惶恐,她用颤抖的声音问:“你在干什么?”

“去巴黎演出,今晚的航班。”他没有回头,继续装他的东西,放进箱子里的衣服远超过一次两周的旅行所需。

“怎么没听你说过?”Esther问。

“对不起。”他只说了这么一句,却又像是欲言又止,然后,就走了。

Han离开的那几天,Esther感觉自己被遗弃了,而且已经很久了。他始终没打电话给她,她想要跟他谈谈,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是摊牌决裂,还是求他原谅,或者就这样装下去?她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却也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考虑一下他们两人之间的将来和过去。她奢望能赢回他的心,却不知道怎样才能赢回来。

一周之后,Esther突然接到一个法国打来的电话,她起先以为是Han,结果却是Lance Osler。

她戒备的问他:“你想要什么?“

“Han出了些事情,我觉得应该让你知道。”Lance的回答也很冷淡,把Han在巴黎的情况告诉她,“他几乎什么都不管,就为了找那个女人。”

Esther试图在Lance说话的语气里找到一丝幸灾乐祸的味道,却没有成功。他听起来也很忧虑,不知道是为了Han,为他自己,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九月七日是芭蕾舞团原定返回纽约的日子,凌晨时分,她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又是Lance,告诉她,Han没有去机场,不在酒店,也不接电话,到处都找不到他。

她默默地听着,直到Lance问她:“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她回答说:“不用了,随他去吧。”就把电话挂了。

Esther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疲累和绝望,她终于知道在Han的心里,自己永远也不能跟G相比。一直以来,她以为Han有许多心结,以至于不能毫无牵挂的爱上一个人,但是现在她不得不承认,他只是不能爱上她罢了。她痴坐了一整天,开始想一些别的东西,不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将来,更多的是关于她自己的。

当天下午,她打电话给Han,漫长的嘟嘟声之后,转接到了语音信箱,她对着一片微弱空洞的电流声,不带多少感情的说:“给我回个电话。”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她接到了回电。

“我没赶上飞机,要到过两天才能回纽约。”Han在电话那头说。

她不愿在电话上揭穿他,只说等他回来,有些事要跟他说。然后就去见了律师,草拟了一份离婚协议,努力保持冷静,等他回来。

九月十日清晨,她记得大约是四点至五点之间,Han回来了。

她只是浅浅的睡着,听见他开门的声音,就起床走出卧室,看到他站在起居室的落地窗前,窗外微蓝的晨光正由上至下逐渐浸润整座城市。

“我有样东西给你。”她看着他说,拿起那个放在茶几上的牛皮纸袋递给Han。他伸手接过去,抽出里面的文件来看一眼,那份离婚协议。他转过头来看着她,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她猜不出他在想什么,努力做出一个笑容,耸耸肩对他说:“我决定放弃了,就是这样。”

他没说什么,找了支笔,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低下头无声无息的签上自己的名字,交还到她手里。

她接过来,看着他笑道:“为什么你能表现的那么若无其事?”话音未落,眼泪就不受控制的流下来,她赶紧低下头躲开他的目光,伸手擦掉。他走到她身边,把手放在她的肩上,这个简单的动作几乎让她失控,她哭着对他喊叫:“你能不能有点人性,哪怕一秒钟?!”

“你爱他吗?”他轻声问。

这个问题是她等了很久,无数次想像过,她有一个简单的唯一的答案,却没有说出口,只是抬起头看着他反问:“有什么关系吗?”

Han默默看着她,然后低下头吻了她的嘴唇。她不记得他有多久没这样吻过她了,沉浸在那片刻的静谧当中难以自拔,但最后还是推开他,对他道了声:“保重。”

17.父亲

“你们已经离婚了?!”李孜吃惊的叫起来。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Esther答的极其冷静,“我没签字,Han被捕之后,我把他签过字的两份协议书都撕了。”

“你还是想跟他在一起,所以才没把Lance的事情说出来?”李孜看着她问。

“我觉得自己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跟他分手,又怕如果把Osler的事情说出来,他就永远不会原谅我了,”Esther回答,“我知道你们是怎么看我的,我蠢的要死,如果他真的被定罪,很大程度上就是我的错。”

“追究是谁的错一点意义也没有,”李孜揉了揉额头,“你跟Osler的关系只能让陪审团对他的证词产生怀疑,要让Han脱罪还远远不够。”

凭借Esther的证词和她留下的那些酒店账单应该可以证明她和Osler之间的私情,Osler那些不利于Han的证词基本上不会被陪审团采信。但Ward和李孜还是花了许多时间去权衡,在打出这张“通奸牌”之后,是申请延期审理,还是提出直接裁决动议,要求法官认定起诉方没有出示能证明Han有预谋的证据,停止审判并宣告被告人无罪。但Ward是刑事案审理的老江湖了,他知道在大多数案件中,这种辩护动议就如其他许多辩护方常规提出的动议一样,基本上都被“常规的”拒绝了。如果到时候没能得到法官批准,庭审进入辩方举证阶段,仅凭他们手上几乎等于无的证据,局面又将陷入被动。

所以,他们最后还是决定再一次提出延期审理的申请。虽然除了Osler这个人证,控方手里还有握有其他几项有力的证据,但Han受到的是谋杀指控,证明其预谋和故意非常重要,一旦这张“通奸牌”打出来,检察官一定也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找其他的人证,比如那几个法国店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检方也就不会反对他们的申请,举证程序终结的日期还会往后拖。他们争取到了更多时间去找到G,或是其他能言之凿凿的证明Han无辜的证据,这仍旧是赢得这场官司的重中之重。

第二次开庭的前一天,Han的父亲和弟弟都到了曼哈顿听审,Ward安排了他们上庭,除此之外,还有Han的几个邻居、同学、同事也会出庭作证,但都只是问一些极其家常的问题,以证明Han平常是怎么样一个人。李孜知道,这都是聊胜于无的伎俩,他们手里的筹码真的太少了。

梳理完证词,Han的父亲提出来要跟李孜谈谈。不知道为什么,面前这个年近六十花白头发的男人,让李孜想起自己的父亲来,她努力甩开那些无谓的念头,摆出职业的态度。

“我很高兴听说Han终于愿意开口跟人谈谈发生的事情,”Yuan先生向李孜道谢,“要知道不管是对心理医生,警察,还是之前的那些律师,他几乎什么都不说,他似乎已经放弃了,只求一死。”

李孜不想让他空抱了一腔的希望,直截了当的提醒:“但我们现在仍旧没有多少有利的证据。”

Yuan先生说他也明白的,又絮絮的跟李孜说起那些过去的事情。李孜觉得有些意外,因为她曾听Esther一再地说过,Han的父亲是那样一个极端寡言而冷漠的人。

“Han小时候是个很好的孩子,和气,有些腼腆,”Yuan先生这样告诉李孜,“也很勇敢,他母亲出事的那天,在场的警察和急救医生都是这么说的。他们乘坐的车子撞在隔离栏上发生了侧翻,车祸当时他坐在后排位子上,右手骨折了,但还是解开安全带爬到前排,救护车到达之前,他一直试图合上她身上的伤口,不让血涌出来,一直跟她讲话。那个时候,他还不满十一岁。”

“Han跟我提起过那次车祸,但只是只言片语。”李孜回忆道,“他说银山医院的医生认为他的抑郁、失眠以及那些噩梦都是因为幸存的内疚引起的。”

Yuan先生点点头,说:“我们那个时候住在普林斯顿,为了让Han在曼哈顿学跳舞,我们让他转学去了那里,我妻子每天都开车接送他,往返差不多一百英里的路程。别人都说她疯了,但Han喜欢跳舞,而且很有天赋,所以她也就坚持要送他去。出事的那天也是一月份,天气很糟,高速公路上结了冰,她工作的太累了…”他哭起来,逐渐泣不成声。

李孜从没见过一个男人哭成这个样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说些安慰的话:“那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一次事故。”

“对,那只是一次事故,”Yuan先生努力止住眼泪,“但Russell那个时候还很小,对Han说过一些很残酷的话,说是他害死了妈妈,如果他不去曼哈顿上芭蕾学校,妈妈就不会遇上车祸。我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很糟糕,只是叫Russell住嘴,再也不要说那样的话,从来没有好好的跟他们谈过。后来Han之所以变成这样,很大程度上是我的责任,包括Russell也是我的责任。他们的母亲去世之后,我只是养活他们,没能尽到父亲的责任。我曾经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够多够好的了,不管多忙多拮据,都让他们吃饱穿暖,有书读,生日有蛋糕,也吹蜡烛,甚至还留着每一年的录影。但是昨天,我看了一段Han十一岁生日时的录影,他站在镜头前面,我拿着摄像机对他说,这是你十一岁的生日,说些什么吧。我从没意识到自己当时的语气是那么冷淡,而他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对着镜头说谢谢爸爸,还希望自己快些长大…”

18.约定

十八年以前,新泽西

就是那一年,Yuan先生一家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说还有二十年的贷款要还,但毕竟是自己名下的房产,面积也比从前租的公寓大了许多,单单院子里的草坪有九百尺那么大。Yuan先生第一次把手提式割草机拿出去时,刚好被隔壁邻居看到,那人笑着调侃他:“用那个要割到什么时候去呀?”转头就去自家车库里开了一部割草用的小车出来借给他用。也就是从那个时刻开始,Yuan先生意识到,他一直向往着的美国式的中产生活已经摆在眼前了——郊外、好学区、宽敞的房子、稳定的工作、量入而出的娱乐交际、客客气气的邻居、两部实惠省油的车、两个孩子。

小儿子Russell刚刚满六岁了,是出生在美国的,长子Han已经十岁了,那年三月刚从国内过来。两个孩子长得有些相像,性格却很不一样。

Russell很开朗,一张嘴几乎没有停的时候,操一口纯正美国味儿的英文,虽然还有些奶声奶气,却总喜欢说些大人气的话。有一次,学校里的老师问他:作为一个美国人,觉得最高兴的是什么?他回答:言论自由。Yuan先生一想起那句话就想笑,这个岁数的孩子知道什么叫美国人,什么叫言论自由,反正大人们总是挂在嘴上,就觉得是个挺可贵的东西吧。Russell说的许多话都让人忍俊不禁,他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总是大大方方的,在学校成绩很好,也有许多朋友。

Han却截然相反,没有朋友,也很少开口讲话,安静的可怕。他生在上海,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那几年Yuan先生忙着读学位,又要省钱,统共只回去看过他两次,印象中的Han还是一个皱皮小婴儿,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就从长成了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了。Yuan先生本来就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每次看到这个几乎陌生的孩子,都不知该说些什么。

Han的奶奶去世之前曾对他们夫妇俩说,Han做事很有耐心,关心别人的感受,而且也很善良。但Yuan先生总觉得Han被奶奶宠坏了,有些任性,有些我行我素。

“别总是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他不会听的。”奶奶笑道,“Han这个孩子有时候是有点固执的,心里有话也不喜欢说出来,这一点其实跟你是很像的。但是你只要懂得怎么跟他讲话,就会发觉他好的地方了。”

Yuan先生不明白这话究竟要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