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沈家年年都会捐献银子修河堤铺山道,可是今年不一样了。”沈老爷放下书信,接过妻子递来的茶水,说道,“往年都是我们自个捐银,想捐多少随了自己。可现在府衙亲自开口,一众长老兄弟都怀疑是知府要私吞这笔钱,只是借着名头来让我们捐银。”

沈夫人微顿,“老爷是怕这笔钱捐出去,不是用在修河堤上,而是进了知府的口袋里?”

“那新任知府之前名声并不太好,刚上任就来这么一出,着实让人怀疑。”沈老爷经商已久,深知行商必然也要依附朝廷官员,知府的官可是一点都不小。而且还是头一回跟他们开口拿钱修河堤,不给的话,自己就成大奸商。可给了,万一他不用在正道,他也不高兴。

无法避免不给,但可以给少一些。但真要是汛期会决堤,他也想用钱把河堤修结实了。

商会里的人同样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决定今年早一些聚首,共议此事,也顺道将一年一度的会给开了。

沈老爷沉思一晚,决定带儿子去,这两年他表现颇佳,但官府那边他一直打点得好,看起来顺风顺水的,他倒是一直想给儿子找个锻炼的机会。

如今正好,让他看看如何在官场进退。

他这才想起儿子来,“来宝呢?”

沈夫人不满地瞅他一眼,“现在才想起来。”她又问了一遍管家,管家再次去请人。

过了小半会沈来宝终于出现了,刚才管家来喊时,他应了一声,人都起来了,谁想穿鞋子的时候,脑袋点在膝头上,竟然就这么睡了一刻。这会脖子疼得很,脑袋更是昏沉。

沈夫人见他这般模样,担忧问道,“我儿你怎么了?”

“昨晚没睡好。”沈来宝坐在桌前,问道,“祖母呢?”

“还在睡呢。”沈夫人说道,“这半年愈发嗜睡了,大夫来过几回都说没事,不用担心。能吃能喝能睡,福气满满。”

沈来宝也觉得能睡觉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他用过早饭,沈老爷才和他说了去商会的事,三天后就得出发了。

没有得到花铃回应的沈来宝觉得自己要是就这么去商会,大半个月后才回来,那估摸他就得失眠大半个月。所以他决定这两天问清楚花铃,不能拖泥带水的。

奈何如今他已经不能直接去隔壁家,只能借着找花朗的名义过去,花家下人却道花朗又去了校场,估摸要晚上才回来。

他唯有回来,让“小锦”去送蜜饯给花铃。等送蜜饯的婢女回来,他就问,“见着她了么?”

“见着了,花家姑娘的手受了伤,听说是昨晚回屋时摔着的。”

沈来宝忙问道,“摔得重吗?”

婢女说道,“花家小姐让奴婢跟您说,伤的不重,不要担心。”

沈来宝这才稍觉安心,可又不太放心,翻箱倒柜寻了药让婢女再次送去。

婢女接连跑了两回,就被眼尖的廖氏瞧见了。她早就觉得这婢女眼熟,之前女儿说是叫小锦,可她思来想去,才想起这丫鬟分明就是沈来宝院子里的人,伺候他的。

她不动声色地等婢女出去,冷不丁说道,“多谢你们少爷了。”

婢女还算机灵,多了个心眼没立即回答,眼睛一转镇定道,“咦,夫人,这关我们少爷什么事?”

廖氏笑笑说道,“是我说错了,是多谢你们的小锦姑娘。”等婢女离开,她便进了女儿房里。

姜还是老的辣,那婢女再怎么淡定,瞬间变换的神情还是没逃过她的眼睛。什么小锦,来送东西的,接二连三和女儿在家中还要联络的人,分明就是沈来宝。

廖氏也有过少女怀春的时候,怎么会不知道女儿的心思。沈家是个好人家,可她更想女儿嫁给读书人,而不是被人在背后喊奸商奸商的人家。

沈来宝的确不差,但廖氏心结难开,只因沈老爷实在是花心,算上多年前死去的那个,一妻五妾。有这样的爹,能教出多专情的儿子来?

她可舍不得女儿独守空房!

因女儿看不清这事,她这做娘的更是心焦,也着实生气,进去就让嬷嬷关了门,坐下身说道,“是小锦姑娘还是来宝哥哥啊?”

花铃见母亲气势汹汹有此一问,立刻知道她已经猜出来了,便没有遮掩,“您都知道了。”

廖氏拧眉,“知道了,娘很生气。”

花铃浅浅笑道,“娘生气什么呀,那‘小锦’就是用来传话的人,还不是怕人说闲话吗?”

廖氏轻轻摇头,“铃铃,你…你是不是喜欢沈来宝?”

花铃没想到周围的人原来都这样直白,连不喜欢对她提这种事的母亲也直接说了,颇为惊讶,脸又泛了红晕。

廖氏一见女儿如此,心里道了一声“完了”,女儿真的喜欢隔壁那小子了。她急道,“你喜欢谁不好,偏偏是喜欢他。”

花铃以为母亲会高兴,不说其他的,沈来宝对她的好她不信母亲不知道,退到母亲的立场来说,不提他的人品,单是两家距离,母亲就该高兴的。可没想到完全相反,母亲竟然一副很着急的模样。

“不好么?”

“不好!”廖氏斩钉截铁道,“沈来宝的爹可是足足有六个妻妾,你以后可怎么办?”

花铃蹙眉,“沈伯伯有六个妻妾关我以后什么事?无非就是多几个庶母和妹妹。”

廖氏痛心疾首道,“他爹如此,沈来宝从小耳濡目染,肯定也会三妻四妾的。”

花铃嫣然一笑,“来宝哥哥不会的。”

廖氏冷哼,“男人,德行。”

“可爹爹就不会呀。”

“你爹是例外。”

“来宝哥哥也是例外。”花铃不是认识他一年两年,认识了那么多年,她清楚他的为人。

廖氏连连叹气,觉得女儿已经陷进那小子的温柔乡里去了。她如何能够眼睁睁看着女儿跳火坑,男子多妾是不奇怪,但沈老爷也未免太频繁,谁知道他儿子是不是也一个样。

她不奢求女儿能找到终生唯她一人不可的良人,但至少妾侍不能超过两个。然而沈家应当是做不到的了,所以她不愿女儿跟沈来宝有瓜葛。

花铃见母亲如此,有些后悔跟她这么早提了,“娘,来宝哥哥真的很好,您清楚的。”

“他人是好,但娘不能忍受他日后身边有那么多的莺莺燕燕,那样你多委屈。”廖氏叹道,“你大哥大嫂已经够让娘操心的了,铃铃,你不要也让娘操心。”

花铃想说日后的事现在怎么能给沈来宝扣上帽子,可母亲很少提及大哥大嫂,一提,那肯定就是心情十分难受。她便没有多说,想等着哪一日母亲心情好了再提。

廖氏欣慰女儿没有顶嘴,出了女儿闺房,又想到她刚才也没说不再念着沈来宝,顿时又心神不定。回了房里,当即和丈夫说了这事。

花平生笑道,“来宝这孩子挺好的,跟铃铃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长大,又在我们隔壁,要是来宝也欢喜我们铃铃,倒是良缘。”

廖氏不由睁大了眼,“那沈老爷可是有六个妻妾的。”

“来宝是来宝,沈老爷是沈老爷。”

“这可不对。”廖氏反驳道,“就拿你来说吧,你不就是只娶了我一人,就算我不喜续儿的那个,可他不也就只有秦琴一个。”

花平生笑道,“祖父妾有四人,爹有三人。”

廖氏说不过他,“不跟你说,当爹的一点都不着急。”

花平生哄着她说道,“来宝这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还不清楚么?铃铃欢喜他,若他也欢喜铃铃,这不是挺好的么?而且两家为邻,日后有什么事也能互相帮扶。”

廖氏的心微微一软,“可我还是想铃铃嫁个书香世家,而不是入富贾之家。”

“若来宝待她好,无论是什么人家都好。如果对她不好,就算是翰林世家,也不好。”

廖氏终于被他说动了一些,可她还是觉得女儿涉世不深,情窦初开,说不定并不是真心。

她微微一想,问道,“二郎明天是不是要去西关府办事?”

“嗯,怎么了?”

“带上朗儿和铃铃吧。”

花平生低眉一想,就明白了,妻子这是要让女儿避着沈来宝,让她“冷静冷静”,好好想想。要是这还不顺着她的意,他觉得妻子真要得心病,笑道,“嗯,听你的。”

儿女的事让她操心,好歹丈夫还是听她的,廖氏可算是顺心了些。

因廖氏有心要拦,这两日沈来宝非但没见到花铃,就连婢女都不许进里头了,马也嘱托了别人喂。他顿觉不安,该不会是花铃那晚被惊吓到了,但又觉再见尴尬,于是避开他?

他去校场问花朗,花朗并不清楚,只说道,“最近铃铃都足不出户,连房门都不怎么出。对了,下午我就要跟我父亲出远门了,约莫半个月后回来。”

没有问到结果的沈来宝说道,“巧,我明日也出门,也应该是下月底回来。”

花铃也同样着急,她怕沈来宝自己在那多想,那个笨蛋,估摸她一日不给他明确答案,他就一日不明白她的心意。奈何下人都被母亲管得死死的,她也不能出门。要不是两家院子太大,她还想给隔壁丢纸团,可又怕被被人给捡了。唯有一件是可以做的,给她二哥使眼色,谁想他什么都不知道。

都是呆子!

直到被母亲送上马车,她才得以往沈家那看一眼,可门前并没有人,紧闭的大门像能阻断人的全部念想。

等下午沈来宝出门,又往花家瞧了一眼,依旧是没见到小花。明天他要出发去西关府了,真不知道这半个月不见,会发生什么事。

“怂包。”

沈来宝微顿,往潘家大门口看去,只见盘子正双手环胸靠在门上,“对,就是喊你。”

“我不想揍你。”

盘子笑笑,“我有小花的消息。”

沈来宝立即和颜悦色,“你说。”

“…”盘子真羡慕他随时能拿得起放得下,“她跟她爹还有她哥一起出远门了。”

沈来宝吃了一惊,“小花也去了?不是只有花朗吗?”

“所以这事连花朗都不知道,也就是说,要么是小花铃故意避开你,要么是她的家人故意躲着你。哎呀,无论是哪个,好像都不太乐观的样子。”

沈来宝看着他笑吟吟说这话的模样,却没心情去揍他。反倒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两个猜想哪个都不好,尤其是前面那个。

他转身去敲了花家大门,问花朗去了哪里。下人因有廖氏吩咐,说不清楚。沈来宝知道是花家人故意隐瞒,这更加让他确信要么是花家人要隐瞒,要么是花铃…

沈来宝略略想通,各自留半个月的时间给对方也好,如果她当真拒绝,那时隔半个月,应该也不会尴尬了。

但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了。

沈来宝再次失眠。

翌日,沈老爷带着沈来宝去往西关府参加商会。走的时候天仍阴郁,但并不似要下雨的模样,远山山顶上倒见了一条细缝,似有光芒将出。

廖氏送走女儿后心情愉悦,不用总盯着她,昨晚早早约了其他夫人,准备一起去游湖赏花。出门就见了隔壁沈夫人,两人打过招呼,沈夫人问道,“这么一大早的,是要去哪里?”

“不用伺候家里那个大老爷,时间就宽裕许多,所以约了人去游湖。对了,沈夫人要不要一起?”

沈夫人笑道,“这敢情好,我家那位早上也带着儿子出远门去了,十天半个月才回家。”

廖氏好奇道,“以往春季沈老爷都不出远门的,这次是去哪里?”

“商会里有事,提早去了。”

“哦哦,原来是去参加商会。”廖氏笑着笑着,忽然顿住,“商会是在西关府?”

沈夫人答道,“对呀,一向都是在那的。”

廖氏登时咋舌,怎么就这么巧?这十几年没碰见过的事,竟如今碰上了。

难道这两个孩子当真有缘?

她转念一想,定不会碰见的,铃铃早一日出门,沈家现在才走,相隔一日不说,西关府又那样大,怎么会碰见。

不会不会,肯定不会的。

想罢,她这才展颜,携了沈夫人一起去游湖赏花了。

第68章 千里相会

因有当年山贼一事,以至于每次沈老爷去商会,都要带上三十多个护院和身强力壮的下人。

人一多,进程也就慢了。不过沈老爷留了充裕时间,也不急着赶路。行了三日,又下起雨来,雨水拍在马车上,敲出叮叮咚咚声响。

沈来宝往外面看去,雨势颇大,护院下人都披着蓑衣戴斗笠,雨如白珠,从苍穹滚落。浇得地面泥水四溅,蓦地又想起那日花铃打伞提裙,从首饰铺子离开,绕过一个小水坑的模样。

也不知道她现在去哪里玩了,胳膊又全好了没有。听说摔的不轻,哪怕是这样也要出门,怎么想,都是她想要避开自己。

沈老爷见儿子似有心事,问道,“来宝?想什么呢?如此入神。”

沈来宝抬头,“爹,当初你是怎么追的我娘?”

沈老爷被他迎面一问,一巴掌往他拍去,结果儿子身手颇好,竟比他挡住了。他咋呼道,“身为儿子怎可问这种事。”

本着正常讨论心思的沈来宝这才想起的确不能问这样的事,只能转而问道,“那爹你知道隔壁花家叔叔是怎么娶到花家婶婶的吗?”

沈老爷的面色这才缓和下来,“看对眼,喊媒婆,对八字,娶回家。”

“…”沈来宝抚额,在他看来小花爹娘那么恩爱,不可能是那么简单。

沈老爷想了许久才补充道,“你出生不久我们才和花家为邻,倒是听说过一些。听说花铃她爹年轻时举止轻佻,还被花铃她娘认为是登徒浪子,后来花铃她爹锲而不舍,终于是娶到了花铃她娘。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曾经被传为登徒子的人,却对妻子一心一意。”

“爹,你说这话时,好像也还是挺赞赏的,可为什么…要这么对娘,塞了五个姨娘进来。”

沈老爷干咳一声,“年轻,没管住,你再瞧瞧你在商会见过的叔叔伯伯,哪个不是三妻四妾,为家族开枝散叶是好事,是功德啊。”

沈来宝问道,“那要是以后我就娶一个,算不算是不给沈家开枝散叶?”

沈老爷微顿,察觉到儿子话里的意思,进而推测出更深的含义来,“我儿,你难道有意中人了?”

沈来宝第一次觉得他爹如此聪明,他要是说了有,肯定会被追问,合眼答道,“没有。”

儿子不愿成亲,这都十九岁的人了,换他的年纪早就已经当爹。这几年都快急死他了,上有老母亲催问,左有妻子念叨,沈老爷更着急,“有就有,有什么好掩饰的,是哪家姑娘,爹回头就喊城里最好的媒婆,为你说媒去。”

任由他怎么问,沈来宝就是不说。

他不能说,以他爹的脾气,知道是谁以后,真会喊上一百个媒婆去堵人家姑娘吧。

浩浩荡荡三十余人顺利从山道下来,进入小镇中,雨水稍微停了一些。沈老爷见天色尚早,决定在茶肆小歇后,继续往前赶路,去下一个小镇再住宿。

伙计听说他们要出小镇,说道,“前路塌方,都塌了两天了,这会正在开路,你们去了也得回头。”

沈来宝问道,“有没有消息说什么时候能重开?”

“塌得不严重,不过这会又下雨,估摸也要好几天,就看老天赏不赏脸了。”伙计又道,“倒是有条小路,不过偏僻得很。”

前路已堵,又无其他大道,沈老爷可不愿带着儿子冒险走那条路,万一又碰到什么牛鬼蛇神怎么办?

反正时间也不赶,沈老爷说道,“先寻个客栈,在小镇住两天吧。”

伙计见他们人多,说道,“这么多人,不如去文贤楼,那儿是我们镇上最大的客栈,而且离这也近,饭菜也不错,就是贵了些。”

住得舒服就好,贵倒是其次,沈老爷和他道了谢,也无心再吃,想着去文贤楼还可试试酒菜,就带着儿子和护院一起过去入住。

近日滞留小镇的人多,文贤楼的房间几乎已经住满,沈老爷合计了下,将剩余的房间都要了,下人几个几个挤一间。房间散布得零散,两父子的房间也离得颇远。

此时还不到用晚饭的时辰,客栈大堂还没有什么人。沈来宝放好行李打算去小镇逛逛,他记得这个镇上有家玉器铺子很有名气,说不定能在那里买到很不错的首饰。给祖母的,给母亲的,还有…小花的。

也不知道他送了那么多簪花,她腻味不腻味,要不送点其它的好了。

沈来宝想着,跟父亲说了一声,就自己去外头闲逛。

小镇地方不大,主道也不长,那玉器铺子并不在这条街上,但名气大,沈来宝一问就问出了铺子在哪里。

那玉器铺子门面不大,进门就是一尊大佛,佛像雕刻得精致,面容安详慈善。旁边架子凌而不乱地摆放着各种玉器,有剔透的白玉,有翠如柳的碧玉,还有红玉黄玉,色泽多而不杂,沈来宝看着就觉这里的摆饰跟其他家不同。

简单随意却又彰显着用心,他从架子穿过,往里面走去,手里已经挑拣好了两件玉器,一看就是祖母母亲会喜欢的。首饰一般是在柜子那边,通常掌柜也会在那。果然快走到尽头,一个老者正在那将什么东西装进盒子里,似给客人包裹好。

柜子上面的锦盒果真摆着很多饰品,姑娘家喜欢的华胜梳篦簪花,还有珠钗簪子,应有尽有,沈来宝看来看去,觉得还是簪花最好看。

掌柜问道,“公子要买什么?”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