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的,那些来来回回倒腾东西的走鬼们哪去了?再不出现,爷们就要喝西北风了。”哨官悻悻的骂道,此人正是当初检查元封车队的军官,这大半年下来靠查缉走私也算发了点小财,肚子都腆起来了,十八斤重的大刀提在手上也有点沉重了。

边境线上静得可怕,那些西凉的同行也好几天没出现了,这一小队兵百无聊赖的走着,忽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

一支驼队自西向东而来,驼铃悠扬,脚步缓慢,看起来带了不少货物,哨官顿时两眼放光,招呼弟兄们扑了上去,照老规矩,他们要抽两成的货物作为买路钱。

骑兵们迅速包抄过去,按照老规矩逼停对方之后再勒索敲诈,可是不知怎地,哨官心里总有些忐忑,或许是那些商人眼中的神色过于镇定了吧,不像是挨宰肥羊应有的表情。

“站住,带的什么货,我们要检查!”

查字还没说完,一支手弩已经端了起来,不加任何警示就射击了,弩箭穿透了官兵的头颅,血飙出去老远,哨官反应还算快,尖声大叫:“弟兄们上啊!”

官兵们猝不及防,哪有反击的能力,一个个被伪装成商队成员的西凉军射倒在地,几乎是一瞬间,这队甘军就全军覆灭了。

哨官距离最远,眼睁睁的看着手下们死光,忽然醒悟过来,把手中大刀一扔,拨马就跑,后面几张弓箭举起来,却被带队的吴冬青阻住,“我来。”

一杆长长的火枪举起来,照门罩住哨官狼狈奔逃的背影,“砰”的一声,哨官应声倒地。

大周天佑十三年三月初三,西凉对东周首战第一枪打响。

西凉国大元帅正式昭告全国百姓,当日有一支商队在边界遭到东周甘肃官军的袭击,十余名无辜商人被打死打伤,货物被劫。

至此,西凉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为了给被杀的百姓报仇,为了不再被封锁,为了洗雪使团所受到的屈辱,大元帅府宣布,即日兴兵东征。

万众欢呼,锣鼓齐鸣,街道两旁悬挂着巨幅的旗帜和标语,装备精良的大军从凉州城内穿城而过,放眼望去,是无穷无尽的铁流,旌旗招展,刀枪耀目,大军气势如虹,接受着凉州数十万百姓的检阅。

百姓们欢呼着,雀跃着,在这一刻,身为西凉国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百姓们纷纷议论着,大王真是爱民如子啊,王妃受辱他都能隐忍,但是百姓遭殃他就决不能容忍,前脚商人被杀,后脚西凉就宣战了,这样的好君主八辈子也难碰上啊。

文臣们都傻眼了,自古以来打仗就不是好事,只要一开战,百姓们就要怨声载道,徭役赋税加重,以及沉重的伤亡都是难以承受的,可是如今百姓们竟然为战争鼓掌喝彩,真不知道主公是怎样做到的。

他们当然不知道,为了筹划这场战争,大元帅府做了多少工作,街头巷尾那些慷慨陈词,讲述东周人恶劣行径的商人,书院里引经据典剖析战争必要性的书生,可都是大元帅府派出去的人。

东征大军在凉州城内阅兵只不过是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和自豪感罢了,其实战争已经开始了。

边境五十里,甘军大营,正是吃晚饭的时间,兵士们闹哄哄的聚在一起,地上摆了个陶盆,里面放着盐水煮萝卜,每人手里俩窝头,拿着筷子夹着窝头大吃,营地里一片噼里啪啦嘴唇撞击的声音,当兵的过得苦,平时就这伙食待遇,当官的就不同了,顿顿三五个菜,有酒有肉,查缉走私弄来的银子也全进了他们的荷包,当兵的一个大子捞不着,还别叫屈,当官的不克扣他们的军饷就是好的了。

这批人马是甘军的老底子,标准的老弱残兵,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加过凉州战役,有幸吃过凉州军俘虏营里的饭菜,想起那一段往事就让人向往回味啊,大块的红烧肉可劲的造,青稞面窝头管饱,能吃十个决不让你吃八个。当兵的每月按时发饷,分量十足的大帝头,每人两个,吹一口气搁在耳朵上听,嗡嗡的响啊,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银子,当半年兵就能在甘肃老家买十亩地!后来他们这些人因为素质原因被清退,那个遗憾,那个难过,别提了。

人家西凉兵也是兵,咱甘军也是兵,待遇咋就不一样呢,士兵们简单的脑子想不通,只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就要发些牢骚,久而久之,所有的甘军士兵都知道西凉军伙食好,军饷高,能当西凉兵是上辈子修的福分。

派出去巡逻的哨队还没有回来,王千总有些担忧,这几天边境上沉默的可怕,他隐隐觉得有事情发生,但是又不敢相信西凉人真的能打过来,他们毕竟是个小国家,大周乃是天朝上国,妄动刀兵不是自寻死路么。

王千总面前的案子上摆着一碗酒,一盘子鹿肉,一盘子马肠,可他就是吃不下,低头沉思之时,看见酒碗上漾起了涟漪,而且这涟漪越来越剧烈。

不好!敌袭!王千总迅速出了营帐爬上木头搭建的瞭望台,放眼向西方望去,漫山遍野黑压压的全是骑兵!

西凉人真的打过来了。

第35章 投降都那么理直气壮

滚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大地在颤抖,甘军营地里所有的东西都在颤抖,就连放在地上盛菜的陶盆都在抖动,士兵们拿着窝头面面相觑,这不是雷声,这是马蹄的轰鸣,千军万马奔腾所发出的声音。

“西凉人杀来了~~”瞭望塔上传来变调的声音,王千总连滚带爬跑下来,啥也顾不得了,径直奔着马棚而去,不一会儿,王千总便骑着一匹光背马奔出来,一溜烟朝东面去了,大营里乱作一团,军官们都在忙着逃跑,竟无一人号召士兵抵抗。

当兵的想跑也跑不了,光听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就让人两股战战了,站都站不稳,怎么跑。有那去过凉州的士兵大喊道:“弟兄们,西凉军不杀俘,降了吧。”立刻有人响应,将筷子和窝头一扔,高举双手蹲在原地。

其实有不少人心里还很兴奋,终于等到西凉军打过来了,这回可算能吃上红烧肉了。

西凉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原以为会遭到哪怕是零星的抵抗呢,可是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甘军大军的辕门竟然大敞着,寨墙上一个兵没有,没人露头,没人放箭,偌大的军营竟然像是空的一般。

大军冲击是不能停下的,骑兵们径直冲进辕门,来了个通场,大队骑兵快速通过营地中央的空地,只见两旁跪的密密麻麻全是兵,大几千人就这样一箭未发,投降了。

骑兵们丝毫没有停顿,穿营而过追击逃敌去了,无数马蹄掀起的灰尘呛得降兵们喘不过气来,马蹄隆隆,长刀雪亮,一水的黑色战甲,彪悍的骑士,让他们心中发颤,幸亏及时投降了,要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奔腾的铁流穿过了甘军大营,随后而来的是轻甲骑兵,他们接管了这些俘虏,五个营的甘军,一共是三千六百八十七人,除了百十个军官逃走以外,全部不战而降。

征东先锋赵定安手里拎着马鞭子,背后跟着八个马弁,在俘虏群中走着,高大的身躯,两头翘起的纯黑色披风,映衬的他如同天神下凡一般,那些跪在地上的降兵不敢直视,无不低头匍匐。

这些兵老的老,小的小,剩下的就是面黄肌瘦,根本就是穿号衣的农民,毫无战斗力可言,如何打发他们成了个大问题,杀俘是肯定不会的,说起来这些人都是甘肃老乡,怎么能杀,留着用吧,又派不上用场,西凉军粮草有限,可养不起这么多闲人。

赵定安将马鞭在手中掂了一掂道:“来人啊,把兵器缴了,打发他们回家。”

一听这话,降兵们就急了,呼啦啦站起来,闹哄哄的吵嚷着,西凉军赶紧把火枪端起来,有人还朝天放了一枪,降兵们吓得又蹲下,但他们的意思总算表达出来了,不愿意被遣散。

赵定安略一思忖,让人把甘军将领营帐中搜出的银子拿出来,加上那些西凉军看不上的牲口、被卧、器具、粮食,统统发给降兵,好歹算作遣散费,让他们赶紧回家。

降兵们还是不愿意,元封就纳闷了,扯着一口十八里堡的口音吼道:“你们这些狗日的,到底想干啥?”

降兵们全都跪下了:“大人,俺们想继续吃粮当兵,大军东征,运输个粮草维持个治安啥的,俺们能派上用场。”

赵定安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一想这些老弱病残好歹也能派上一点用场,尤为难得是他们如此热衷于当西凉的兵,起码不用担心放在后方反水。

“把他们全收编了吧,天色不早了,咱们也该埋锅造饭了,今儿个大胜,吃点好的。”赵定安道。

降兵们乐开了怀,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凉兵,暂时没有新号衣,他们就把甘军的号衣反穿,心口上用毛笔写一个大大的“凉”字,那些破刀枪烂弓箭统统扔了,盔甲也拿去回炉,等后方把新盔甲运来再统一装备。

西凉军杀猪宰羊,埋锅造饭,灌满肉末的马肠子上蒸笼一蒸,那叫一个喷香,大块的猪肉,排骨用红烧的做法,浓油赤酱,看着就馋,肥羊剥了皮放在火上烤,那叫一个金黄灿烂,撒上孜然,蘸上大盐粒子,鲜美的能咬掉舌头,还有香喷喷的馕饼,甜蜜的葡萄干,浓郁的马奶酒,敞开了供应。

这可都是给普通士兵吃的饭,看看脸前的美食,再想想甘州军那清汤寡水的盐水萝卜和窝头,不少降兵当场眼泪就下来了,一个人哭,一群人跟着流泪,反差实在是太他妈大了,以往当甘军吃的是猪狗食,出的是牛马力,现在人家西凉军打过来,自己寸功未立,就犒赏三军,什么叫厚道,这就叫厚道,什么叫仁义,这就叫仁义!

一个老兵抹了把眼泪,忽然跳起来道:“以后谁不好好卖命出力,谁就是龟孙子王八蛋!”众军也都跟着响应,西北汉子本来都是直爽之人,行伍众人更是如此,这种朴实的话语完全出自他们的肺腑,绝非是刻意讨好新主子。

远处的篝火旁,赵定安望着这一幕忍不住浮上了笑意,刚才前军传来战报,逃跑的甘军军官尽数被赶上俘虏,至此东周朝廷摆在边境上的五个营全军覆灭,甚至连预警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仗打得很漂亮,但是很不舒服,总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里的感觉,甘肃官军太稀松了,可谓望风而降,不但投降的快,投降的还那么理直气壮,那么开心骄傲,简直…

想想也不奇怪,凉州本来就是甘肃下面一个府,凉州军中甘肃老乡大把大把的,连元封和赵定安都是甘肃人,这些甘军投降起来自然毫无任何精神负担,反正都是吃粮当兵,何不找个伙食好的,军饷高的。

吃完饭已经天黑了,当兵的们心想仗也打了,饭也吃罢了,现在该睡觉了吧,哪知道西凉军毫无宿营的意思,各部列队准备出发,他们这些降兵也在新委派的百总们的口令中排成纵队,大将军在马上喊道:“你们这帮怂货,饭也吃了酒也喝了,该活动活动腿脚了,给我撒丫子向南开拔,先走五十里路再说。”

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了,降兵们这才知道西凉军不好当,人家骑马他们步行,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深一脚浅一脚的快速向南挺进,不时有人掉队,有人累得肺都要炸了,但大多数人还是咬牙坚持着,大军如同一条长龙向南挺进着,不时有快速骑兵从旁边呼啸而过。一直走到天蒙蒙亮,众人的腿像是灌了铅,跌跌撞撞再也走不动了,上面才下令休息。

“老哥,这一路向南是奔哪里去的?”一个年轻降兵问他的老兵伙伴。

“赶的这么急,怕是直奔兰州府而去,照这个架势,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打下兰州。”老兵道。

“乖乖,那朝廷还不得急眼。”年轻兵咋舌道。

“朝廷?朝廷早干啥去了,封了人家的边关,这不是逼着人家先急眼么。”老兵拿起葫芦灌了一口水,揉着酸胀的小腿肚子,他没敢解开绑腿,生怕上面突然下令再次开拔。

“老哥,这地方叫啥名字?”年轻兵望着萧条的集镇问道。

“这镇子好像叫黄草铺。”老兵答道。

这地方正是黄草铺,若干年前,有一支马贼盘踞在这里,匪首名叫独一刀,下面四个当家,百十条汉子,方圆五百里称王称霸,但是有一天,独一刀死在了邻镇一个孩子的刀下,在那年的除夕夜,邻镇那帮孩子们在严寒的夜里跋涉了八十里路屠戮了马贼团伙,一战成名,从此十三太保的名声流传江湖。

昔日的懵懂少年,今天已经成长为雄霸一方的君主,阅兵后元封就轻车简从赶往第一线指挥,凌晨终于赶上了赵定安的大部队,两人在黄草铺会面。

黄草铺百姓诚惶诚恐,家家关门闭户,乡户人啥时候见过这种大场面,数万大军车辚辚马萧萧的,还不吓死个人,元封和赵定安在黄草铺空荡荡的街道上走着,侍卫马弁们隔着十几步远,元封指着墙拐角道:“当初就是在这里,铁头杀了第一个人。”

赵定安补充道:“那地方,就是沙立飞横尸之所,我记得很清楚,左边第三户就是他家。”

“走,去马贼们的巢穴看看。”元封忽然来了兴致,和赵定安一起来到镇外马贼们的堡垒,这里已经变成了谁家的牲口棚,里面充满了马粪的味道,但墙上八个大字依然依稀可见。

“十三太保,替天行道”

俱往矣,物是人非。

两人沉默不语,当初的十三个兄弟,今天还剩下一半,真是岁月如梭啊。

沉默良久,前方探马的报告才将两人从回忆拉到现实中来:“启禀主公、大将军,前锋已经占领铜城州,并未遇到抵抗。”

第36章 王师

元封和赵定安只是淡淡的哦了一声,就打发探马下去了,攻城略地这事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不值一提,去年他们兄弟在西域可是八千里路云和月都经历过了,又怎么会在意一个小小的铜城州。

一切都在按照既定方案执行,身为决策者只要运筹帷幄即可。

“定安哥,我一路赶过来,在路上见到你的兵象羊屎蛋一样拖了百十里地,是哪个营头的人马啊?”元封故意问道。

赵定安一笑:“是新收编的甘军,我刻意让他们赶一回夜路,能坚持到这里的就是能用的兵,拖在后面的就罢了,让他们充作民夫即可。”

“唉,甘军实在是太滥了,咱们打过去的时候竟无一人反抗,这得亏是咱们西凉军,若是突厥兵打过来,老百姓就指望这帮人保护,还不得死光啊。”赵定安显然对这些新收编的人员很是不满。

“那不一样,咱们是汉人军队,突厥人是异族,倘若来袭的突厥人,想必他们也能战上两个回合的,只有怂的将,没有怂的兵,同样的人搁在咱们手里就是猛虎,搁在他们手里就是绵羊。”元封道。

“一下子添了三千多张嘴,军粮有些跟不上了,你看是不是就地征集一些呢?”赵定安试探着问道,在西域作战的时候他们采取了蒙古人的办法,以战养战,靠劫掠补充军队,只要是敌对部落就寸草不留,高过车辕的男子统统杀掉,只留下妇孺老人,正是用这种血腥野蛮的办法才肃清了西域,保证了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新的威胁产生。

“不妥,咱们是义师,来报仇雪恨争口气的,又不是来打草谷,百姓若是有余粮就采买一些,绝不可劫掠。”

“我也是这个意思,来人啊。”赵定安派人把粮草官传过来,让他在镇上采买一些粮食牲畜,又特地关照道:“切莫亏待了百姓。”

粮草官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领命去了。

黄草铺是方圆百里最大的镇子了,住着数百户人家,不乏一些家资殷实的富户,听说今天过兵,镇民们都吓得战战兢兢的,太阳都出来了依然不敢上街,这年头军队就是蝗虫,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要是早知道过兵,百姓们昨天就得躲出去,可是这支军队来的太快,天不亮就到了,镇民们猝不及防,只好把粮食藏在地洞里,女人藏在柴火垛里,惊恐万分的等待着大兵们的砸门声。

可是砸门声始终没有响起,镇上的刘保正壮着胆子趴在门缝往外看,只见大兵们抱着武器半躺在墙角已经睡得昏天黑地了,初春的早上还是很冷的,露水打湿了他们的战袍,可是竟然没人闯进民居真是奇怪了。

刘保正正在看,忽然一张脸贴过来,砰砰的敲响了他家的门,吓得他一个踉跄差点坐在地上。

“刘保正,开门。”外面传来喊声。

刘保正一哆嗦,该来的还是来了,他是本镇的保正,不找他找谁,赶紧打开院门赔上笑脸,随时准备接受迎面一巴掌或者一记黑虎掏心啥的,当兵的脾气都大,上回官军过境就赏了他几个嘴巴,大牙都打掉了,现在说话还漏风。

可是这位军爷却没赏他大嘴巴,连说话都是和和气气的:“刘保正,将军下令就地征粮,希望你能帮着咱们买一点。”

果然是要粮食,刘保正心中一紧,苦着脸道:“军爷,才开春正是下种的时候,要是种粮都没了。来年俺们就得饿死啊。”

正是春播时分,家家户户都有点粮食,但那是庄户人的命根子,种子啊,若是被官军抢去这日子就别过了。

“咱们不要种粮,哪家大户有陈粮买一些就行。”当兵的依然是细声细语,和气的很,不像是发号施令,倒像是在商量。

“什么?买?”刘保正敏锐的注意到对方话语里这个罕见的词汇,买。

啥时候官府买过东西,从来都是要,不给就抢,谁都知道,官兵比马贼很狠,如今这帮人怎么转了性?

要强买了,这是刘保正的第一感觉,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不如干脆利索点,免得皮肉之苦,刘保正本人就是当地大户,再加上几个本地富户,好歹能凑出百十担粮食,就当是喂狗了,只希望这些当兵的别再祸害老百姓,上回大军过境逼死的那几个小媳妇尸骨可还未寒呢。

刘保正和大户们哭丧着脸把一百担谷子抬出来,他们是留了后手的,以庄户人特有的狡黠还留了八十担子谷子,若是军爷们不满意,还有压榨的空间。

可是收粮的军官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拿刀鞘打他们的头,而是看看粮食笑了笑,摆手让士兵抬来一箱子钱,沉重的钱箱往地上一放,那声音都让人踏实。

“八十贯天佑通宝,刘保正和各位父老点点吧。”

刘保正惊得说不出话来,放眼望去,满箱子黄灿灿的,可不是串成串的铜钱么,他揉揉眼睛再看看,还是铜钱,望望那几位大户,也都是目瞪口呆。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官兵征粮还给钱,给的还不是白条子而是现钱。而且给的价格比市价高出一大截子,一百担谷子折合市价撑天就是五十贯钱,人家给了八十贯!

直到征粮官走了,刘保正才反应过来,拿起铜钱串子一看,成色极好的铜钱,“天佑通宝”四个隶书字闪闪发光,钱新的像是刚铸出来的一般,清点一下,足足八十贯,一文不少。

父老们一头雾水,望着已经开始整队开拔的官兵们发呆,忽然刘保正哎呀一声,坐倒在地,旁人赶紧把他扶起来问道:“保正,咋了?”

刘保正说话都哆嗦了:“那那那,那不是朝廷的兵。”

众人放眼望去,那些大兵的号坎上都印着一个苍劲的“凉”字。

妈呀,是西凉兵打过来了。

西北地广人稀,信息不畅,大军过境躲都躲不赢,谁还敢细看,只当是朝廷的兵马调防呢,哪知道是人家西凉军杀过来了。

话说回来,人家西凉军的军纪真叫好,露宿街头,高价征粮,和咱们大周的队伍比起来反倒更像是王师。

“刘保正,西凉兵咋说过来就过来了,他们这是要做啥啊。”老乡们抄着手三三两两从家里出来,七嘴八舌的问道。

“我哪里知道。”刘保正摇摇头,随即又补充了一句:“怕是要变天了。”

铜城州,这里是距离西凉最近的一个建制州,也是甘肃境内的相当重要的一个城市,铜城,顾名思义出产铜矿石,铜是战略物资,西凉境内无所出,只能依赖进口,占领铜城是元封计划内重要的一环。

铜城根本没什么守军,就是州衙三班皂吏,还有百十个守城的乡兵,看见大队骑兵开过来还以为朝廷军队呢,忙不迭的开门迎接,哪知道人家进来之后径直将他们缴械,然后占领州衙,封存府库和档案,这一切都在清晨进行,百姓们在梦中尚不知道,等天明了才发现城头变换大王旗,铜城已经归了西凉了。

但是百姓们的生活没有收到任何影响,西凉军不抢东西,不骚扰娘们,除了警戒州衙的军士之外,大军根本就不进城,在城外安营扎寨,到了下午,被俘虏的乡兵尽数放了回来,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亲戚们担惊受怕了半日,慌忙来探望,这些俘虏不但身上没伤,反而一个个神采奕奕,向亲戚们吹嘘他们早上和西凉军一起吃的饭。

“人家连朝食都是带肉的,啧啧,还有奶茶,咱们也跟着开了一回荤。”某乡兵如是说。

当天傍晚,元封进驻铜城州,来到州衙大堂上,命人点起牛油大蜡,堂上一片光明,赵定安请元封上座,元封道:“你是主将,我旁听就行了。”让人搬了椅子坐在阴影里,赵定安大模大样坐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学着大戏里的架势一拍惊堂木道:“带人犯。”

被押上来的是铜城知州,这位大人名叫张瑞强,乃是正经进士出身,接替柳松坡出任知州不足两年就被俘虏,地方主官守土有责,他竟然不知不觉就把城池丢了,想来这算是大周朝第一个被俘虏的高级地方官员了。

张大人虽是文官,颇有些傲骨,早上西凉军进城的时候还曾亲自拿着宝剑带领值班衙役抵抗,无奈实力悬殊太大,半个回合都没有就被拿下,他还一度想撞墙自尽,为了保全他的性命,士兵们只好将其捆上。

此时张知州立在堂上不但不跪还破口大骂,蛮夷宵小胆敢犯边,等我朝廷王师一到,尔等立刻万劫不复不负云云,他是燕京人,骂的字正腔圆,大义凛然,大有引刀成一快,为大周尽忠的意思。

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赵定安非但不怒,还笑了笑,道:“我就是喜欢张大人这样的忠贞之士,如蒙不弃,还请张大人暂代知州之职,也好让百姓们安心。”

“休想!我张瑞强绝不卖主求荣。”张知州的立场相当的坚决。

赵定安依然笑笑,摆摆手:“带出去吧。”

张瑞强被士兵推了出去,站在正堂门前的空地上,他闭上眼睛扬着头道:“要杀就在这里杀吧。”

可是等了一会,并没有等来屠刀,反而是身上的绑绳被松开,“张大人可以走了。”一个声音传来,解开绑绳的人正是赵定安。

“你不杀我?”张瑞强疑惑道。

“大人高义,小将叹服,这里十两银子,送与大人做盘缠。”赵定安一摆手,侍卫端过一个漆盘,上面放着一枚细丝锭子。

“天色不早了,大人还是暂住一宿,等明日天亮再走的好。”赵定安很真诚的说。

“我不会拿敌人的银子,我现在就要走。”张瑞强冷傲的说道。

赵定安摆手让士兵们闪开,张瑞强正一正衣冠,傲然向大门走去,走到门口的时候忽听身后一声喊:“等等。”

“怎么,后悔了?现在杀我还来得及。”张瑞强回身,用蔑视的眼光看着赵定安。

“牵我的马来。”赵定安吩咐道,一匹矫健的神骏从后面牵过来,赵定安亲自把缰绳放在张瑞强手中,又将身上的披风解下道:“夜路冷,此物能挡风寒。”

张瑞强想拒绝,可是看到赵定安眼中真诚的神色,认定此人是拜倒在自己的风骨之下,文人特有的骄傲让他有些飘飘然了,便接受了这两项礼物,拱手道:“日后定当奉还。”说罢跨马而去,再不回头。

“定安,你这一手跟谁学的?这么狗血?”元封从阴影中走出,明知故问道。

赵定安气急败坏:“还不是跟你学的,你倒是说说,我这披风都送出去了,他怎么没纳头便拜?”

“定安,你搞错对象了,人家是文臣,老婆孩子都在大周,怎么可能纳头便拜,这一手只适合直性子的武将,对文臣还有另外的招数,来,我讲给你听…”

第37章 再送你个前程

大周朝的军制是这样的,最高级别的军队是禁军,驻扎在京师一带拱卫皇都,禁军的素质最高,装备最优,是大周朝的武力核心;各省有自己的军队,称为省军,比如甘肃的甘军,陕西的陕军,这些人是地方部队,负责维持本省平安,剿匪戍边事宜,以各省财政维持之;再次是乡兵,府县自行招募的枪兵弓手啥的,基本上就是民兵,战斗力很弱。

甘肃的省军早在前年就被西凉人吞并了,至今尚未恢复元气,为了封锁边界,仅有的五千人马摆在前面,反被西凉军一勺浍了,直到兰州再无军队驻守,各州县仅有百十的乡兵捕快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大军,所以只能眼看着西凉军长驱直入。

用势如破竹来形容西凉军的南下再恰当不过了,一路之上府县无不望风而降,大军秋毫无犯,还绥靖地方,扫清了几股顽匪,对于大周的官吏采取来去自由的原则,想走的就走,愿意留任的就留下,俸禄加三成,州县主官多是外地人出任,家小都在故乡,自然不愿“从贼”,而那些主簿、县丞、捕头之类的小吏则是本地人,离了本乡本土就没活路了,自然愿意归顺大凉。

兰州城,巡抚衙门,范良臣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背着手在屋里团团乱转,上任不过三个月就出了这样的大事,让他措手不及而又无能为力,他以前是办商务的,毫无总揽全局的经验,更何况是面临大军入侵。

范良臣是文官,对打仗一窍不通,账面上有五个营头的甘军归自己指挥,可是自打当了巡抚之后就没见过这些兵,就这些账面上的数字也不存在了,全被西凉人包了饺子,现如今手上除了两千乡兵和几百个官差以外,毫无可用之兵。

甘肃的官员还是温彦留下的那一帮人,对范良臣这个新任官员根本不感冒,阳奉阴违暗地里捣乱,现在大敌当前他们更是抱着看笑话的念头,看这位平步青云的巡抚大人如何处置。

范良臣真是要疯了,手里没钱没兵,征集民壮也来不及了,弃城而走的话对不起柳大人和周大人的栽培,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死战而已,以身殉国方能对得起浩荡皇恩。

据说西凉军的前锋已经抵达河口了,杀到兰州城下也只有几个时辰的路程,一时间满城人心惶惶,范良臣下令四门紧闭,亲自带领乡兵和官差登城防守。

兰州城多少年没经历过战火了,城墙破败不堪,野草丛生,吊桥的铁链子锈迹斑斑,多年没用的守城弩早就被虫蛀了,两千乡兵也只是账面数字,实际只有八百多人,其他的都被守备吃了空额了。

范良臣望着这稀稀拉拉八百号人,真是哭的心都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当兵的都是混不下去的懒汉二流子之类,盔歪甲斜连排队都排不整齐,报数也有气无力的,手中的刀枪更是摆设,大枪头子绣的不成样子,时日久了,枪缨子也变黑了,稀稀拉拉的几撮毛可怜巴巴,腰刀更是绣的拔都拔不出来。

唯一象点样子的是衙门三班捕快,腰刀锃亮腿脚利索,可是他们是捕快不是兵,缉拿人犯还行,打仗根本派不上用场。

守得住得守,守不住也得守,好歹兰州城墙高大,怎么也能支持一段时间,范良臣对兰州守备道:“将滚木礌石搬上城头,就算死咱们也要死得轰轰烈烈。”

守备面红耳赤,半天不见动,范良臣奇道:“为何不去?”

“大人,末将该死,滚木礌石都没了,小的们平日军饷微薄,兰州久无战事,所以…换点酒钱也是无奈啊。”

城防工事必备滚木礌石,这是大周兵部的章程,当然实际遵守的不多,木头和石头可都是建材,用公帑买的木料石料转手卖给人家盖房子,收入的可不仅仅是一点酒钱,这是大周官场上的潜规则,也只有范良臣不晓得。

范良臣一跺脚,啥也不说了,此时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军队,浩浩荡荡气势宏大,掀起的灰尘遮天蔽日,远远望去,落日的余晖照在层层叠叠的甲士身上,铁马金戈滚滚而来,不用问,是西凉军杀到了。

西凉大军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距离兰州十里扎下营寨,埋锅造饭,看样子是准备明日天亮再打兰州了,看到如此雄壮的大军,范良臣终于明白为什么五个营的甘军形同虚设了,破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白白送掉这些乡兵的性命也没啥意思,他索性不管了,自己失魂落魄的下城回衙去了。

巡抚衙门的书房内,范良臣点起一个火盆,将重要的公文和案卷都拿过来,一张张的投入火盆烧成灰烬,一边烧一边感慨万千,自己这一生大起大落的太多了,自幼家贫,受尽屈辱,幸而发奋读书中了举人,先是风风光光当御史,然后被人贬到甘肃当茶马提司,再后来又是贬官罢职,升官,再升官,一直升到一省巡抚,本以为今生就此转运,哪知道带头来还是一场空,兰州破了,自己这辈子也到了尽头了。

正精神恍惚间,外面有小厮报道:“大人,有客访。”

“不见。”范良臣头也没回的拒绝了,这时候来见自己的,无非是那帮软骨头的官僚,劝自己投降罢了,他们愿意投降就投降吧,自己是宁死不会降的。

小厮又道:“大人,是西边来的客人…”

西边?难不成是西凉的使者?倘若城破的话,免不了一场抢掠,如果能避免西凉军荼毒百姓,见一见来使倒也无妨。

“让他进来吧。”范巡抚道。

片刻,一个青衣小帽打扮之人就走进了书房,恭敬地行礼:“拜见范大人。”

“是你,张铁头。”范良臣大为惊讶,以前张铁头是跟着元封贩马的,他在茶马司位子上的时候就认识,没想到今日竟然得见,难不成他也归顺了西凉?

“正是小人,这里有一封信,请大人亲启。”张铁头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呈给范良臣。

范良臣一目十行的看完,双手颤抖道:“当真?”

张铁头点头:“句句是实。”

范良臣长出了一口气,坐到椅子上,半晌才道:“我那兄弟一片苦心,到现在还想着我,啥也不说了,一切照办就是。不过我这个巡抚是个空架子,早被他们架空了,手上也没有可用的人。”

张铁头道:“范大人不用操心,我带了些人过来,可供驱使。”

“如此最好。赶紧把他们招来吧。”

后半夜的时候,一支百十人的队伍在巡抚衙门内组建完毕,名义上是范巡抚的标兵卫队,实际上成员全部来自于西凉大元帅府军马统计司外勤队。

军马统计司是大元帅府下面一个谍报组织,和户部转运司不同的是,他们干的都是杀人放火的勾当,转运司不搞暗杀,只弄情报,干湿分开是元封的授意,这样才能保证情报系统的高效与安全,间谍和杀手分开,各司其职。

整个甘肃省都被户部转运司和军马统计司给渗透了,兰州城有多少兵,多少粮,他们比范良臣知道的还细,若想打下兰州城,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元封不想那么做,一来他不想毁了范良臣的前程,二来他还要留着兰州做诱饵,围城打援。

兰州城防力量太弱小了,为了巩固他们防守的决心,元封特地派张铁头进去送信,张铁头在长安惹了祸,尉迟家是呆不下去了,只能在户部转运司做个头目,负责情报口的工作。

范良臣手上有了嫡系兵马,连夜召开会议,派人把兰州城内文武官员都给提了来,兵临城下之际,大伙都没睡好,一个个早想好了退路,都是本乡本土的人,房子田产家业都在这里,跑是不可能了,不如趁早把范良臣拿了献出去,举城投降的好,哪知道范良臣下手比他们还快一步。

巡抚衙门正堂上牛油大蜡通明,膀大腰圆的官兵扶着刀柄站立两旁,分明都是些生面孔,再看那位范巡抚,哪还有半点白天的颓唐之色,身穿官服腰悬宝剑,意气风发,满面红光。

“诸位,本官召集你们来,是要商讨兰州城防事宜,皇恩浩荡,我等无以为报,唯有以死殉国而已,凉州能抵得住突厥大军,我们也能挡得住西凉大军!”

众人一听就慌了,这位爷是失心疯了吧,凉州和兰州能相提并论么,你老人家想死,别拉着我们陪绑啊,顿时有位官员出班说道:“万万不可,兰州城小兵弱,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咱们死了事小,满城百姓跟着遭殃可就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