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秦王别院外,秦王的三百侍卫已经严阵以待,院子里黑压压一片铁头盔,此时城内已经乱将起来,秦王府侍卫见一大群武装士兵走过来,纷纷张弓搭箭喝令道:“停步!”

元封大喊道:“自己人!”带了几个人上去,对方一看果然是经常和王爷来往的人,赶忙通禀王爷。

秦王亦被爆炸震动,此时有些不知所措的坐在屋里,元封疾步走入,大喝道:“时不我待,王爷还在等什么?”

秦王见元封一身戎装,腰悬兵器,惊道:“真的要动手?”

“王爷崇敬唐太宗李世民,一心向往玄武门之变,等的不就是这个时机么,现在大周的玄武门之变到了,王爷还要犹豫什么?”

承平还迟迟不动,元封急道:“不管谁上位,肯定都会把王爷当成劲敌而赶尽杀绝,京中大乱,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此时秦王府的侍卫们也纷纷下跪恳求:“王爷,咱们不能等死啊!”

这些侍卫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家主子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若是主子倒了,他们也活不成,与其被人象屠狗一样杀死,不如拼死一搏。

承平眼前浮现起母亲那痴傻的样子,父皇冷酷的脸,二哥骄傲的笑容,淑妃矜持的表情,还有婉儿的眼泪,他忽地站起,大喝道:“拿孤的披挂兵器来!”

皇宫,养心殿,皇帝坐在龙书案后看着书,京城内的烧杀抢掠之声无法穿透深宫,皇帝还以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呢。

忽然他右眼皮一跳,心中有些烦乱,放下书道:“曹少钦怎么还没到?”

没有人回答,四周静悄悄的,贴身太监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股怒火升起,皇帝端起茶杯,茶水是凉的,他重重将茶杯放在桌上,怒喝道:“人都死到哪里去了!”

依然没人回答,这是极其不正常的情况,皇帝心中一动,忽然平静下来:“于虎,你想怎么样?”

大殿的柱子后面转出一人,正是御林军统领于虎,他平心静气的说道:“陛下被奸臣蛊惑,废长立幼,国将大乱,末将不得已,想请陛下收回成命。”

第52章 宫变

皇帝嘴角浮起讥诮的冷笑:“于虎,你这是要逼宫么?”

于虎低头拱手:“臣不敢。”

“都已经做了,有什么不敢的。”皇帝嘲讽道。

“皇上只要收回成命,昭告天下太子仍为储君,皇上就还是皇上。”于虎言辞掷地有声,却只能换来皇帝的冷笑:“哈哈哈,说这话于虎你自己相信么?此事过后朕还能不能坐这个龙椅,那就不是你说了算的事情了。”

“于虎可以拿性命担保!”

“哼,你的性命值几个钱,玩政治,你还嫩,对了于虎,你是什么时候被太子收买的?这件事做的隐秘啊,连朕都蒙在鼓里。”

于虎迟疑一下道:“臣投军之前,是被刘家收养的孤儿。”

皇帝点点头,揉揉太阳穴,闭上了眼睛:“明白了,朕的这个岳父很厉害,这步棋埋了二十多年。这都是天意啊,好了于虎,你下去吧。”

于虎道:“请陛下拟旨…”

“够了!朕要静一静,你先退下。”皇帝青筋乍现,暴怒道。

于虎低头拱手,倒退着出去,来到宫门口,忽然回头没头没尾的说道:“陛下,密道已经封死了。”

养心殿中有逃生密道,身为御林军统领的于虎自然知道,他的倒戈对于皇帝来说,是致命性的。

等于虎的身影出了大殿,皇上长叹一声,摊在龙椅上。

大爆炸发生的时候,太子正在东宫中愁容满面的乱走,忽然一声巨响吓得他差点趴在地上,片刻之后密集的脚步声在宫门外响起,夹杂着兵器和盔甲摩擦的声音,像是有大队人马开过来了。

封锁东宫的士兵大呼道:“停步!干什么的?”

来人回答:“奉旨接防,快快闪开!”

太子脸色苍白,以为父皇派人来诛杀自己了,不过竖起耳朵一听,那个声音好不耳熟,过了一会,走进来的果然是老熟人陈淮理,背后还跟着一票全副武装的人马。

御林军副将陈淮理早就是东宫的人了,前段时间因此下狱,没想到竟然又出现在皇宫中,一身甲胄,手持长刀,右臂上绑着一块彩条布,见到太子后他一拱手道:“殿下请恕末将甲胄在身不能全礼,燕王谋反了,皇上被他们刺伤,末将请太子出宫执掌大局!”

后面这一句是声嘶力竭的喊出来的,太子一听,血涌上了头,执掌大局,那不就是当皇帝么,熬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猛地站起,大吼一声:“好!孤给你们做主!”

原先看守太子的那些御林军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陈淮理大叫道:“弟兄们,立功的时候到了,跟从太子剿平叛乱者,官升三级!”

太子也紧跟着附和:“对,官升三级!”

刚才还在犹豫彷徨的士兵们一听这话,纷纷表态:“俺们唯太子马首是瞻!”众兵将在陈淮理的指挥下将东宫的帐幔撕成长条,也不管什么颜色了,在右臂上绑上一条以作识别,然后簇拥着太子浩浩荡荡向长春宫杀来。

杀奔长春宫,主要是为了铲除淑妃母子,这些天来燕王一直住在宫里,有时候在陪着父皇在乾清宫安歇,大多数还是在长春宫陪着母亲,太子一行人浩浩荡荡杀过来,沿途的宫女太监见了他们无不吓得抱头鼠窜,宫中乱作一团。

来到长春宫。守门太监壮着胆子过来阻拦,早被御林军一刀砍倒,后面几个宫女吓得尖叫一声,拔腿就跑,太子拔剑一指:“给孤杀,鸡犬不留!”甲士们长驱直入,长春宫顿时成了地狱。

太子就站在宫门口,听着里面惨叫连连,他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当储君这么久,如此快意恩仇大开杀戒还是头一回,一方面是因为他性格软弱,一方面是因为母后教导他要隐忍,身为储君,多少双眼睛盯着,应该如履薄冰,处处谨慎小心才是,这也是这么多年来,老三屡次挑衅,太子却始终不反击的原因。

如今太子已经被逼急了,母后和自己都被软禁,眼瞅着成为他人案板上的鱼肉,再不发飚更待何时,即使这样,他也不忍心亲眼看到淑妃被杀,只是站在门口等待消息,里面的残杀还是继续,太子眼光四顾,忽然想到不远处的储秀宫,便喝令身边将士:“派一队兵保护储秀宫,谁也不准骚扰公主。”

过了一会儿,浑身鲜血的士兵们提着血淋淋的长刀和人头从长春宫中出来,陈淮理摇摇头说:“太监宫女都杀光了,淑妃娘娘和燕王不知所踪。”

“还不快去找!让他跑出去就麻烦了!”太子急道。

燕王此刻并不在宫中,这倒不是他有先知先觉,而是出宫接见旧部去了。上午皇上正式宣布换储的决定,再过几天自己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殿下了,狂喜之下燕王想到了那些拥戴自己的将士们,便向皇帝告假半日,出宫去了。

北伐大胜,燕王麾下有不少将佐都进京领赏,各人的随身卫队,加上燕王自己的卫队,老二的排场本来就大,皇上特地恩典他可以配备千人卫队进京,当爆炸之时他正在以储君的身份大宴旧部,一班燕王系的军官们开怀畅饮呢。

大爆炸打断了他们的欢宴,本来这些天燕王的部属们就绷紧了弦,生怕有所变故,结果变故还真来了,他们当即罢宴,召集部属发放武器,派出人员四处打探,不多时传来消息,皇宫四门紧闭,消息不通,京城内烽烟四起,到处都是乱兵。

不知道到底是老大动手了,还是老三老四耐不住寂寞了,总之这场变故一定是针对自己来的,二皇子眉毛倒竖,拳头握的啪啪响,忽然大吼一声:“抬刀备马,孤王要进宫!”

谁掌握了皇宫,谁就掌握了中枢,宫中有调拨兵马的虎符和印信,唯有拿到这些东西才能号令京中军队,平息叛乱。

安国郡王府,一队杂色服装的人蜂拥过来,手中利器闪着寒光,郡王是个“恬淡”性子的人,府里的武师全都遣散了,就连侍卫也不甚多,门口就站着四个佩刀侍卫,吓得腿都软了。

来的却是熟人,昔日的太湖水匪总瓢把子沐英和他的手下们不由分说涌进了郡王府,找到王爷后跪了一地。

“京中大乱,我等愿意拥戴王爷为帝。”大家伙七嘴八舌的说道。

可是三皇子张承太却摇了摇头:“我意已决,不再参与夺嫡之争,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沐英脸色一变:“王爷,大好机会怎可拱手相让!”

三皇子望了他一眼,脸色沧然:“你们斗不过他们的,趁早停手吧。”

沐英急道:“事到如今由不得王爷了,来人啊,动手!”

两旁涌上人来就要捆绑三皇子,说时迟那时快,三皇子掏出一把匕首横在脖子上:“沐英,别逼我,不管你们准备的多充足,你要知道面对的是谁!是当今皇帝!你们注定要失败!”

沐英一伸手,拦住了部下:“好吧,王爷不敢出头,就在府中等候我们的捷报吧,这个皇帝,你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说罢,留下一队人马驻守安国郡王府,带着其余人等出去了。

三皇子颓然坐在椅子上,不是他不想当皇帝,实在是怕了,父皇的手段变幻莫测,总有后手,自己已经闯了不少祸了,这次再搀和进去的话就不是思过这么简单了,怕是要废为庶人的,再说了,自己身边不乏皇帝派遣的眼线,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监视中,别说叛乱了,就是话都不能乱说的。

元封和秦王骑着高头大马并辔而行,疾驰在京城的大街上,老百姓早就吓得关门闭户了,街上的摊子货物来不及收拾,满眼都是乱象,地上不时有被乱兵杀死的尸体,触目惊心。

“从哪个门进宫?”秦王急促的语调响起。

“玄武门!”元封头也不转的答道,皇宫四个门,玄武门是位于北面的后门,防御最弱,杀进去就是后宫,是最适合的切入点。

玄武门,秦王默念着这三个字,心中壮怀激烈,大周朝的历史即将改写,自己终将登上皇位,建立属于自己的盛世时代!

“驾!”他大吼一声,猛磕马腹向前奔去,从馆驿方向杀来两股人马,一股是西凉军,一股是李明赢的西夏军,这些人和秦王的手下一样,都在脖子上缠一块松江白巾以作识别,大家合兵一处,气势更壮,浩浩荡荡杀向玄武门。

玄武门前,已经有一彪人马在叩关,燕王顶盔贯甲,勒马喝问:“为何不给本宫开门!”

玄武门城楼上,御林军面面相觑,统领大人有令,紧闭宫门禁止任何人进出,燕王殿下却带兵欲入,他们打也不是,放也不是,只能派人飞报于虎,一边好言劝说燕王:“殿下勿怒,小的们已经禀告于将军了,马上就好。”

燕王大吼:“京中已乱,宫内也出了奸贼,孤要进宫救驾,谁敢阻拦就是谋反!”

燕王的兵马也跟着大叫:“快开门!不然我们杀进去。”

这些兵马都是一身北地打扮,大热的天帽子上还垂着两条狐狸尾巴,一个个凶神恶煞,杀气腾腾的,御林军吓得不敢答话。

正闹着,秦王的大队人马也开过来了,两位皇子终于在玄武门前兵戎相见。

第53章 玄武门

两位藩王的人马在玄武门前摆开阵势,严阵以待,城楼上的御林军反倒成了看客。

火并一触即发,双方距离十丈远,都把弓弩火铳举了起来,谁也不敢先开火,承坤和承平两兄弟不约而同的望了城门牌匾一眼,玄武门这三个蓝底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刺眼。

亲兄弟之间兵戎相见,大周的玄武门之变来临了,根本不需要说什么废话,同为兄弟彼此之间太了解了,龙椅再宽,也只能容的下一个人,想要登上九五之尊,就必须杀死所有的竞争者。

秦王身穿重铠,望着远处阵营中同样一身铠甲的燕王,不知怎么地,眼前忽然浮现出小时候的场景,自己和二哥在御花园中玩耍,彼此追逐打闹…

“王爷,王爷。”秦王一个激灵,从回忆中惊醒,元封正提着马缰在身边急促的说:“你往后站,待会打起来小心流弹伤人。”

秦王点点头,拨马往后走,临了还回头看了一眼二哥,燕王此时正向这边看过来,目光冷峻,好像在看陌生人一般,秦王心底哀叹一声,自相残杀是皇子的宿命啊。

正当秦王燕王两兄弟准备开打之际,玄武门城楼上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太子来了,说起太子的智慧那真是没法夸,按说这个时候你藏在上面坐山观虎斗便是,可他偏偏现身喊道:“老二,老四,父皇已经传位于我,你俩还不速速归去!”

他这样一说,下面两人反倒不打了,早上朝会已经商定废黜太子,虽然尚未昭告全国,但法理上来说,大皇子已经不是储君了,而新的储君还未诞生,虽然皇帝有意立老二为储,但如今局势瞬息万变,谁能平息变乱,控制京中大局,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承坤最着急,本来唾手可得的太子位子忽然生了变故,老大这个怯懦的家伙悍然发动宫变,如今父皇母妃的生死未卜,自己的计划全被打乱,怎能不让他心急如焚,他一提马缰出列骂道:“承乾,你丧心病狂了么!竟敢弑君谋逆!”

太子回应道:“父皇好着呢,不劳二弟你挂念,反倒是你和老四带着人马冲击玄武门,该当何罪!”

一听这话,承坤和承平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只要父皇还在就好,他们的行动就是合法的,不但无罪还有功呢,现在共同的敌人是老大,他俩人之间的矛盾到可以暂放一下了。

燕王将马鞭举起,指着太子向左右道:“生擒此贼者,赏金万两,封大将军!”左右皆鼓噪起来。

太子也对针锋相对道:“生擒燕王者,封万户侯!”

两边士气都被调动起来,燕王的部下们一拥而上就要攻城,无奈来的匆忙,并未准备云梯绳索等物,连撞门缒都没有,光凭着长枪大刀弓箭火枪派不上用场,反被玄武门上一阵乱箭射退,地上丢了几十具尸体,御林军们初战告捷,舞动着兵器欢呼起来,燕王军气势为之一弱。

秦王麾下部队组成比较混杂,除了三百王府侍卫之外,大都是元封的人马,加之元封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秦王基本没打过什么仗,所以指挥权在元封手里。

“怎么办?”秦王焦躁的问道。

“王爷勿躁,我自有对策。”元封说着,抽出后腰上插着的令旗在空中舞了两下,队伍中立刻推出五门铜炮来,个头不是很大,能发射比拳头大点的铸铁炮弹,配上两个牛车上的木头轮子,行走方便的很。

大炮早已装填完毕,炮口放平了对准玄武门就是一阵轰,距离极近,弹无虚发,第一炮打过去,镶满了铜钉的朱漆大门上顿时打出一个洞来,露出白岔子木头,御林军们慌得赶紧放箭压制,这边西凉军们也举起火铳弓弩一阵仰射,玄武门上下笼罩在硝烟之中,不时有人惨叫着倒下。

王府侍卫拿牛皮大盾紧紧护住秦王,生怕自家王爷被流弹乱箭伤着,饶是如此,秦王心中还是砰砰乱跳,可是元封却端坐马上纹丝不动,不时有冷箭从他身旁飞过,可是他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我不如他啊…”秦王心中暗道。

第三炮是抬高了仰角,正打在玄武门城楼上,顿时砖石瓦砾四溅,杀伤了城楼上大批士兵,就连太子也被碎石蹦伤了,不得已退了下去。御林军们士气大减,蹲在垛口后面不敢造次了。

第四炮打的奇准,正打在玄武门城门的门闩上,两扇大门轰然倒塌,掀起一片尘烟,那边燕王的军队瞅见大门开了,顿时就要掩杀进去,可是秦王这边的大炮忽然调转方向,直对着他们,吓得燕军们生生止住了脚步。

玄武门开了,秦王的军队长驱直入,燕王在一旁看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直到秦军都进去了,他才恨恨道:“可惜被老四抢了头功!”

等秦军全部进去之后,燕军才开始进城,燕王灵机一动,想派人夺了玄武门,断了老四的后路,哪知道回头一看,玄武门城墙上早站了一队兵,居高临下拿火铳瞄着他们呢。

“老四够狠!”燕王叹道,既然人家没有先下手为强的意思,那还是先一同对付太子吧,燕王大手一挥:“走,去乾清宫!”

紫禁城宫阙深深,秦王燕王不过带了两千余人,撒进去根本显不着,士兵们这辈子也没进过这种深宫大内,琉璃瓦的宫殿,富丽堂皇的道路长廊让他们眼花缭乱,哪还能分清东南西北。

元封领着兵将直扑东中五所,整齐的石板路上,响彻着雷鸣一般的脚步声,盔明甲亮,刀枪耀眼,太监宫女们远远的看见,吓得掉头就跑。

迅速来到软禁蓉妃的冷宫,元封上前一刀砍掉铁锁,踹开大门,两个中年宫女早不知道藏在哪里去了,院子里空旷寂寥,元封一抬手,止住兵将们的脚步,只让秦王一个人进来。

秦王疾步走进,推开房门左顾右盼,看到正坐在床边发呆,他急道:“母亲,快随我来。”

蓉妃呆呆傻傻的任由秦王拉着她从房内走出,当她出现在院子中时,元封只觉得心头咯噔一下,这个妇人依稀在哪里见过,不过现在没有时间想这些了,他急道:“快走!”

此时燕王的兵马已经长驱直入打到坤宁宫附近了,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位于皇宫中轴线上靠南的位置,兵马从玄武门杀入,首当其冲就是这里,陈淮理领着御林军和燕王的军队一场血战,互有死伤,御林军们到底是禁军精锐组成,身高力大,熟悉地形,占了不少优势,而燕王的军队都是燕赵男儿,身经百战,打起来也不含糊,两边各自丢下几十具尸体,不分胜负。

燕王挥军猛攻,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御林军到底没打过仗,连续攻击之下似有疲态,眼见胜利在望,忽然坤宁宫上传来喊声:“老二,你娘在这里,你不想她死的话就赶紧退兵!”

燕王抬头一看,只见两个兵押着淑妃娘娘出现在坤宁宫台阶上,锋利的长刀架在母亲的脖子上,隐隐有血丝渗出,昔日荣光无限的母亲,现在脸色灰白,说不出话来。

太子躲在后面继续大喊:“老二,别逼我把事情做绝!”

燕王睚眦欲裂,手下众将纷纷注视着王爷,钢刀往下滴着血珠,燕王心思急转,大业不能就此落败,他忽然抬头高喊:“承乾,我的母亲就是你的母亲,你要杀母,那便杀好了!天下人自会知道你的龌龊行径,你还想当皇帝?你做梦吧!”

太子气得暴跳如雷,老二心硬如铁,不把淑妃的命放在心上,自己可没那么狠,无奈,只好恨恨的命人将淑妃押进去,两军继续开战。

皇宫内的御林军一共就这点人,一部在养心殿“保护”皇上,一部在后宫厮杀,还有一部在西华门附近和锦衣卫打仗,午门和东华门的守军被调走了大批人手,兵力严重不足。

午门,城墙上只有百十个御林军在把守,忽见黑压压一片人涌过来,吓得他们不敢抵挡,掉头就跑,来人全部在脖子上缠着白布条,服装各异,神情彪悍,看派头不乏江湖豪杰。

豪杰们抛出绳索,爬上午门城楼,在里面打开午门,下面沐英振臂高呼:“弟兄们,冲啊!”大队人马一拥而入。

冲进午门,眼前是壮观无比的广场,高大巍峨的奉天殿伫立在台座上,汉白玉的栏杆御道,威严无比,人群中一个蒙着面纱的年轻女子忽然停下脚步,用长剑拄着地,哈哈笑道:“皇宫,龙椅,本小姐来了。”

沐英也停下脚步,站在一旁感慨道:“二十年了,终于回来了。”

养心殿,皇帝正在闭目养神,杀声和炮声越来越近了,甚至可以嗅到硝烟的味道了,于虎的身影依然挺立在养心殿门口,他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看住皇帝。

忽然,皇帝睁开眼睛,精光一闪,他拍了拍桌案,冷声道:“曹少钦,你还在等什么?”

第54章 坤宁宫

话音刚落,龙书案突然转动起来,原本摆放书案的地面上,金砖缓慢的沉了下去,一个硕大的洞口露了出来,石头砌成的阶梯通向幽深的地下。

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一国之君,皇帝的安全从来都是由御林军和锦衣卫双重负责,谁也别想独揽大权,于虎只知道一处密道,但却不知道锦衣卫还掌握着另一处密道。

曹少钦疾步从地道中走上来,蟒袍外面罩了一件鱼鳞细铠,手拿长剑,看见皇帝安然无恙,似乎松了一口气,跪倒道:“奴才救驾来迟,死罪!”

于虎耳力过人,听见大殿中动静不对头,便疾奔过来,此时地道中已经奔出八个锦衣卫来,端着连弩就是一阵猛射,于虎被压得躲在柱子后面不敢露头,更多的锦衣卫从地道中涌出,占据了养心殿中有力的位置,外面的御林军听到动静跑进来,却纷纷被他们用短铳和连弩射倒。

皇帝在曹少钦的服侍下穿戴着铠甲,动作不紧不慢,非常从容,一边穿戴一边问:“城里怎么样了?”

“回陛下,该动的都动起来了。”曹少钦谦恭的说。

“嗯,很好,这帮人蛰伏了二十年,也该动一动了。”皇帝冷冷道,拿起浮雕着金龙的头盔戴在头上,将皮质的下颌带绑在下巴上,曹少钦将四尺长的天子剑挂在皇帝战甲的腰带上,倒退了两步,献媚道:“皇上爷还和当年一样英武。”

皇帝冷笑:“拍马溜须,该打。”但显然没有责备曹少钦的意思,这次宫变,曹大总管坚定地站在皇帝一边,想必日后的权力只会更大。

此时锦衣卫们已经发射完了箭矢,和御林军们肉搏在一起,一时间养心殿成了修罗地狱,双方都是精锐力量,也都知道此战的重要性,胜了就是荣华富贵,败了就是万劫不复,谁敢不竭尽全力。

于虎手持长刀接连砍翻了数名锦衣卫,但是更多的锦衣卫源源不断的涌出来,养心殿中的兵力对比发生了改变,眼见御林军就要撑不住了,他望着远处曹少钦阴笑着的面容,沉声喝道:“弓来!”

宝雕弓递了上来,于虎张弓搭箭,箭如流星直奔曹少钦而去,锦衣卫们也不是吃素的,登时便有数人手持盾牌扑在曹少钦面前,拿命来挡这雷霆一箭,特制的狼牙雕翎点钢箭穿透了盾牌,穿透了人体,就差一点射入曹少钦的胸膛,吓得老太监面色发白,倒退了几步。

于虎眯了眯眼,继续搭上一支箭射过去,他的箭势如破竹,无人能敌,尤其在近距离内,力道极大,别说盾牌了,就是巨石都能射穿。

第二箭又射穿了一个人,险些将曹少钦钉在墙上,面临死亡的威胁,曹少钦惊出一头冷汗来,可就当于虎第三次拉开宝雕弓的时候,啪的一声,弓弦断了。

于虎猛回头,副手早已逃之夭夭,这张特制的宝弓天下无双,断不可能只发射三支箭就会拽断,定然是副手从中捣鬼了。没了强弓,于虎的武力值至少下降了一半,锦衣卫们气势大振,一鼓作气杀过来,御林军们不能抵挡,败出养心殿。

皇帝在锦衣卫们的簇拥下走出大殿,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京城中浓烟四起,后宫中也是杀声震天,放眼过去,血流满地,皇宫中尚且乱成这样,京城内的情形可想而知了,皇帝点点头:“是时候了,曹少钦,发信号收网。”

曹少钦拿出一支硕大的纸筒,凑在火把上点燃了捻子,高举起来对着天空,砰砰砰三声,三颗火弹升上了天空,在空中炸开来,分成无数碎片瑟瑟落下。

城外禁军大营,一直隐忍不动的军队看到信号,立即大开营门,甲胄齐全的骑兵们如同铁流一般涌出,从四面八方向京城合围过来。

救了蓉妃之后,元封命人将其火速送出宫去,然后带兵直扑坤宁宫,此时皇宫内已经乱的不成样子,到处倒伏着太监宫女的尸体,血腥气直冲云霄。

元封提着长刀走着,忽见路旁一处宫殿甚是眼熟,里面正传出厮打之声,他疾步过去踹开宫门一看,几个御林军正压在宫女身上做那事,还有几个人提着刀子翻箱倒柜寻找值钱的东西,花白的肉体,凄惨的哭声让元封一皱眉,左手一挥,早有人上去乱刀砍死作恶的御林军,元封将刀在尸体上擦了擦,眼角扫到旁边一个上了锁的橱柜中似乎有一双惊恐的眼睛正看着自己。

“调几个秦王府的侍卫过来,好好守着储秀宫。”元封说罢,看了柜子一眼,收刀转身大踏步的去了,躲在柜子中的安乐公主长舒了一口气,这场宫变可把张婉儿吓坏了,从小在安乐祥和的环境下长大的公主殿下啥时候见过这么多的鲜血,这么多的死人,这么多粗野的男人啊。

当御林军们凶相毕露,开始抢东西奸淫宫女的时候,几个忠心的宫女拼死掩护,将公主藏在柜子里,又在外面挂了锁,聪明的婉儿知道这样只是欲盖弥彰,挂了锁反而更会刺激别人的欲望,可这种时候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刚锁上门,叛军们便冲了进来,粗野的撕开宫女的衣服施暴,挥动兵器乱砸义气,婉儿大气都不敢出,透过柜子门的缝隙看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暗自打定主意,只要叛军过来开柜子,自己就用剪刀割开喉咙。

幸运的是叛军先去翻弄其他没上锁的箱子柜子了,然后那个曾经出现在储秀宫的神秘人出现了,身穿铠甲,手提长刀,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叛军。

他救了自己,临走前那意味深长的一眼,似乎在告诉婉儿,一报还一报,咱们扯平了。

听他的话语,似乎是四哥哥的人马,可是他上次进宫的时候,正是大哥和三哥对着干的当口啊,究竟谁和谁是一头的,谁又是首先发难者,这次宫变可真是复杂,复杂到让聪明的婉儿都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叶唐偷运进城的那五门大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周军中火器比率不低,但是大炮冶炼技术远不如西凉,炮身巨大沉重,多作为城防武器使用,如此这般轻便迅捷,威力适中的行营炮根本没有,西凉军可是把火炮当成刺刀使用的,装上霰弹抵近射击,一阵灼热的铁雨泼过去,任你穿着盔甲拿着盾牌也没用。

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打散路上的御林军散兵,从另外一个方向逼近了坤宁宫,这里是叛军盘踞的要点,擒贼先擒王,欲灭叛军,就得先把太子拿下。

恰在此时,从养心殿方向败退的御林军们也朝着坤宁宫方向来了,叛军合并一处,困兽犹斗,但是时士气也不如刚才那么旺盛了。

秦军大炮一轰,御林军顿时土崩瓦解,他们中大多数人是被裹挟的,能当上御林军的人都不是贫家子弟,升官发财固然好,但是抄家灭门的代价却是他们承受不起的,眼瞅着自己这一方人越打越少,他们中终于有人撑不住了,把兵器一扔,投降了。

兵败如山倒,有第一个投降的,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片刻之后,除了少数铁杆之外,叛乱御林军全降了,偌大的坤宁宫失去了抵抗,秦王和燕王的军队从两个方向冲进来,在空荡荡的宫殿门口相遇,谁能拿到太子,谁就是大功臣,两位皇子当然都不肯放弃这个机会,双方互不相让,顿时剑拔弩张起来。

正在此时,三颗火弹尖叫着冲上云霄,众人扭头望着养心殿方向,那边隐隐出现了大片身穿红色战袍的士兵,是锦衣卫!皇帝重新掌握了局势。

两位皇子不敢妄动了,父皇毕竟是父皇,他永远是那么的神秘莫测,后发制人,任何的阴谋诡计在他面前就像三岁小孩的伎俩一样幼稚可笑,太子虽然逼宫,但他依然是皇帝的长子,老二和老四的哥哥,做弟弟的还没有资格惩处哥哥,如何发落这些反贼,要看皇帝的意思。

但是双方一步都不愿意后退,两位皇子都想让父皇亲眼看见自己的功劳,勤王救驾,铲除叛逆,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啊,双方士兵继续对峙着,平端着弓弩和火铳,武器都快戳到对方鼻子上去了,彼此都用凶狠嚣张的目光对视着,谁也不怵谁。

片刻之后,养心殿方向开来大队人马,一水的武装锦衣卫手持刀枪,杀气腾腾,皇帝没有乘坐步辇,也没有骑马,而是被一大队侍卫簇拥着,锦衣卫开到坤宁宫前,两位皇子不约而同的示意手下人放下兵器,父皇跟前还摆弄刀枪,那就和太子无异了。

事实上秦王和燕王此时都在想一件事,如果现在突然发难干掉这些锦衣卫,是不是就能大功告成呢?结论是绝对没这可可能,即便不考虑父皇安排的后手,也要考虑身边的竞争对手,现在是谁先动谁倒霉,马上会被其他两方联手做掉,就像太子被燕王秦王联手做掉一样。

虽然零星战斗还在皇宫各处继续着,但是大局已定,叛军已经没啥可蹦跶的,了,坤宁宫前杀气渐渐的收敛下去,刀枪低垂,粘稠的血从刀尖上滴下来,黑洞洞的宫殿里,不知道太子和皇后在想什么。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忽然一阵缓慢沉重的脚步声打破了沉寂,一身金盔金甲的皇帝慢慢从台阶下走了上来,镶着铁掌的战靴踏在坤宁宫汉白玉的台阶上,如同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第55章 愿生生世世不在帝王家

皇帝缓缓走上坤宁宫的丹陛,如同一座大山般压了过来,让秦王、燕王两兄弟觉得有些窒息。

在兄弟俩的记忆中,父皇从来都是宽袍大袖,儒雅庄严的形象,没想到父皇穿起盔甲来竟然如此威严,随着他的脚步迈动,精心打造的镀金钢甲叶摩擦发出嚓嚓的声音,戴着钢网套的左手扶在剑柄上,如电般的目光从金盔沿下射过来,令两兄弟不敢对视。

皇帝的目光慢慢越过两个儿子的肩膀,落到后面两帮士兵身上,已经杀红了眼的士兵们并不知道皇帝来了,一双双肆无忌惮的眼睛圆睁着,但在皇帝的威压之下,这些雄赳赳的汉子竟然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

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元封。

这是他第一次和大周皇帝面对面,在他的计划中,也曾预料到皇帝会咸鱼翻生,但是没想到翻盘的速度这么快。

元封站在人群后面,他死死盯住这个杀死自己父亲的最大嫌疑人,努力记住他的一切特征,皇帝保养的很好,鼻直口阔,三绺胡须,不用说话,上位者的威压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令人不敢直视。

皇帝忽然觉得人群中有一双眼睛盯着自己,这种感觉很不舒服,好像荒野中孤独的旅人被一头饿狼盯上一般,他的目光随即向秦王身后扫了过去,触目所及,都是西部打扮的粗豪汉子,看他们彪悍的体魄,滴着血的长刀,那股强大的杀气,就连皇帝也只能勉强压下去。

没有找到那双眼睛,西北豪杰们终于慑服于自己的威严,一个个低下头去,皇帝有些疑惑,或许是自己过度敏感了,他又将目光扫向燕王身后,灼灼的目光让燕赵好汉们缩手缩脚,不敢直视。

皇帝很满意这种效果,嘴角浮上一丝讥讽的笑,脸色忽然一沉。

秦王燕王两兄弟一直在偷偷观察父皇的表情,看到他脸色沉下去就知道不妙了,父皇向来最忌讳的就是军权,太子逼宫是死罪不假,调动军马进攻紫禁城何尝不是罪,别管你是勤王救驾,还是浑水摸鱼,只要皇帝乐意,就能治你的罪。

想到这个,两兄弟不约而同的吞下一口唾沫,拳头不由自主的握紧了,燕王甚至还偷偷抬眼确认了一下自己和皇帝之间的距离,测算着突然发难擒住皇帝的胜算,四个兄弟中,他的武功最好,如果父皇真要把人往绝路上逼的话,未尝不能血溅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