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舞剧的第一篇章‘西北有高楼’,是一首感叹知音难觅的诗,诗中有‘上有弦歌声’‘一弹再三叹’这样的句子,所以才有琴声配合演出……”

两人的距离实在有些近,肖萌解说时,气息不可控制的也轻轻喷到路之航的耳廓和左脸颊。路之航觉得脸颊发热,忍不住转过头来,两人的鼻尖就那么猝不及防的轻轻碰了一下。

一次非常轻的触碰。就像像蜻蜓低低地掠过湖面,尾巴尖不慎点碰到湖水那样的触碰。

事情发生得如此忽然,以至于肖萌起初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她还维持这个那个微微仰头看着大神师兄侧脸的姿态,于是就那么对上了他转过来的视线;对视三秒钟后她终于反应过来,惊得身体朝后一退,脑子里闪过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如果不是路之航的鼻梁那么高挺,本来不会碰到的好吧!

和她不同,路之航很平静,很快转过头继续看着舞台上的演出。

“有时间再详细讲给我听。”

“……好。”

“怎么?”这边梁清宁也发现了邻座两人的异动,出言询问肖萌具体的情况。

“没什么。”

肖萌正襟危坐,表情镇定无比。梁清宁侧目看他俩一眼,在他进一步询问之前,舞蹈演员们依次退场,悠扬古典的笛声响起——此时上场的是肖萌的熟人,易思北。

易思北身着汉服,头戴高官,出现在舞台的另一处高台上,他横吹长笛,悠扬的笛声在会场各个角落响起,配合如泣如诉的琴声,将观众带入了近两千年前的汉朝。

肖萌当然有一定的音乐鉴赏力,但在梁清宁面前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作为音乐圈人士,梁清宁看出、或者说听出的细节远比肖萌要多很多。

“笛声和琴声配合得得不好。”

“嗯?”

“吹笛子的男生水平高很多,弹琴的男生能力不足,跟不上。”

肖萌于是做了介绍:“吹笛子的男生叫易思北,是姐姐的直系师兄。”

这番介绍让梁清宁的注意力有点转移,他侧过脸轻声问肖萌:“你和他很熟悉?”

“不,我和他完全不熟,但姐姐和他关系不错。”

梁清宁轻声感慨:“京大的高水平艺术团真是藏龙卧虎。他是可以走专业路线的。”

肖萌想起姐姐的话,推断易思北大概率是个富家公子,除了音乐天赋过于才华横溢的那类,富家公子通常有亿万家产要继承,照理说不会选艺术吧?

“可能,他有自己的考虑吧。”

悠扬的合奏结束后,进入第二篇章。趁着换场间隙,肖萌问路之航:“师兄,我听易思北师兄说,你们在同一所中学?”

路之航说:“我们不同班。”

“你的中学真厉害啊,”肖萌由衷感慨,她原以为路之航的母校主要培养竞赛学霸,“没想到还能培养文艺人才。”

路之航“唔”了一声,道:“我也不知道我的中学还在培养文艺人才。”

此言一出,梁清宁也忍不住抽搐着嘴角侧目看了他一眼。

“肯定你太认真用心读书了,不关心学校的文艺活动。”肖萌连忙帮大神挽回一下形象。高中时代路之航的生活状态大概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吧。

“或许是的。”路之航回答。

正文卷 第31章

紧接着,帷幕拉开,第二幕舞剧开启,三人不再交谈,继续观看演出。

整场表演的艺术水平很高,舞剧的编排是非常难的,古典舞剧尤其如此,要展现传统文化、民族美学,还要有一定的叙事功能。三个篇章的演出大约出动了三十多个舞蹈演员,肖薇上场了两次,估计时间超过半小时,肖萌也总也算知道为什么京大高水平艺术团这几年大力招收有古典舞特长的学生了。

她用数学的办法和路之航介绍了一下如何欣赏古典舞剧。

“古典舞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万变不离其圆”,舞蹈演员的最主要的运动轨迹是围绕‘圆’进行的,旋转、甩袖、跳跃……”

“有意思,”路之航看得很专注,听的也很专注,“也就是说,古典舞剧的核心就是划圆圈?”

“……虽然稍稍有点武断,但可以这么说。”

过一会他又说:“好像不是很圆。”

肖萌稍稍有些不好意思:“呃……因为我姐姐她们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她们平均每天也就练两个小时,舞蹈的效果肯定不会特别好。”

路之航“嗯”了一声:“我知道了。”

一个半小时的舞剧结束,演员们谢幕,观众热切鼓掌。梁清宁对整场表演评价较高,路之航则用一句“不算浪费时间”表示他对这场表演的态度。

“我和姐姐约好了,去后台看他,师兄,你呢?”

路之航看了梁清宁一眼,顿了顿后回答。

“你去吧,我回实验室。”

这个答案不出肖萌的意外,后台那种人多嘴杂闹哄哄的环境,路之航一定不会喜欢。

于是三人约定了明天的见面时间后就此分开,肖萌就带着梁清宁往后台而去。

表演之后的后台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简直一片混乱,肖萌循着指示牌,畅通无阻地带着梁清宁走到了会场的后台。

后台面积不大,各种道具服装堆在角落,角落还有两扇浅蓝色的门,挂了个牌子提示这分别是男女演员换装室。部分演员都聚集在大厅内,他们已经脱下了表演用的汉服换上了日常服饰,虽然还没有卸妆——但假发已经摘掉了,外形上看,基本从两千年前回到了现代。

一个半小时表演带来的热情还没有散去,凭借着那张与肖薇高度相似的脸,正七嘴八舌地讨论今晚的演出情况的舞蹈团一眼就认出了不速之客肖萌,并且开始叫:“肖薇,你妹妹来了!”

这叫喊没能唤出肖薇,得到了她隔着门板“正在换衣服,稍等等”的回音,此时男更衣室门一开,易思北信步从男生换装间出来了。他化了一点舞台妆,看起来比平时五官更深刻一些。

后台暖气很足,易思北穿着件羊毛衫,对肖萌笑着点头:“给姐姐送温暖来了?”

“是的。”经过了刚刚的音乐洗礼后,肖萌更加意识到这位师兄的不凡之处,真心实意的道:“师兄,你笛子吹得真好!你穿着汉服吹笛子的模样,让我一瞬间就穿越到了汉代。”

“多谢夸奖,”易思北微笑着,然后他的目光落到梁清宁身上,两名男生对视一眼,易思北极小幅度地挑眉,微笑着伸出手来,“梁清宁?肖薇给我看过你的照片。”

“是我。”梁清宁登上过无数舞台,对这等寒暄也是信手拈来,“你的笛子吹得非常好。”

“和你比起来,我这就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不,很出色,音色处理得极细腻流畅,水准非常高,绝对的专业水准。”

“那我真是受宠若惊了,”易思北略略欠身,微微笑开,“我有一些学西洋乐的朋友,他们往往鄙视我们这些民乐的,没想到你给我这么高的评价。”

“因为你的演奏确实很出色。”梁清宁正色道。

为了阻止两人继续互相吹捧下去,肖萌咳嗽一声,打断了两人的话:“易师兄,谢谢你帮我和姐姐找的门票。”

易思北对她摇头一笑:“小事一桩,不用客气。不过路之航真的来看演出了?”

肖萌点头:“来了。”

“他对我们的表演有什么评价?”易思北饶有兴趣地打听起细节。

“呃……路师兄说‘没有浪费时间’。”

易思北扶额,一脸忍俊不禁:“好吧,这算是不错的评价了。对他来说,大概只有‘浪费时间’和‘不浪费时间’两种评价方式。”

三人闲聊几句,肖薇从换装间里走出来,她同样也已经换上了日常服饰——大衣、围巾、手套齐全,还背着小书包。

肖萌给了姐姐一个大大的拥抱,不过因为肖薇还没卸妆的关系,两人的脸谨慎地保持了一厘米的距离。

“姐姐,舞蹈非常精彩!你这学期的辛苦没白费。”

肖薇拍拍她的后背,看着梁清宁:“你觉得呢?我们的表演效果怎么样?”

梁清宁微笑着点头:“很成功。可惜附近没有找到有卖鲜花的地方,否则肯定要带一束来。”

“送鲜花,这是古典乐团的习俗吗?”肖薇扬眉而笑。她今天画着相当浓郁的舞台妆,虽然有点过于浓郁,但还是很好看的,普通的一个眼神也有了妩媚的错觉。

“是的,古典乐团表演结束后,通常都会有人献花的。”梁清宁说着,从大衣衣兜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肖薇。

“只有用这个代替了。”

肖薇欣喜地接过礼物盒子拆开,一个只有掌心大小,相当袖珍可爱,和真实小提琴肉眼看不出差别的木制小提琴出现在眼前。

“啊!”肖薇顿时就被萌到了,眼睛闪着光问,“好精美好可爱,哪里来的?”

“我的一位老师雕刻的,他的业余爱好是做木工,他雕刻了一整套交响乐团的乐器……”梁清宁微笑道,“我就带了两个袖珍小提琴送给你们。”

“上面还有琴弦!”

“理论上说,用合适的弓是可以拉出声音来,不过声音很小,也不太好听。”

这边易思北也评价道:“确实很细致,也很独特的礼物。”

“多谢你了!”肖薇拿起小提琴挂件,兴冲冲地亲了这个可爱的小提琴一口。

肖萌抿嘴笑,手心放着另外一个小提琴:“姐姐,我这里也有一个。”

正如一对双胞胎美女带来的视觉效果超过一名美女一样,两把小提琴放在手心带来的可爱度也超过了孤零零的一把。

“你们喜欢就好。”梁清宁微笑道。这是他精心准备的礼物,被姐妹俩喜欢他也心情愉快。

舞蹈团的人此时都纷纷围拢过来参观——大家对这两把小提琴的精美程度表示了赞叹,同时围绕着梁清宁的身份进行了八卦。

眼看着这场八卦愈演愈烈,肖薇咳嗽了一下,抬了抬手,阻止了这场八卦。

“好啦,我和小萌要送清宁回去啦。”

这个理由当然很站得住脚的。此时时间过了九点二十,加上梁清宁借住在冯冉家里,冯家在东城区,距离京大颇有些距离,他不能回去太晚。

于是,肖薇和舞蹈团的朋友们打了招呼,青梅竹马三人组离开讲堂——临走前易思北叮嘱她“记得二十分钟后去桃园吃宵夜”,肖薇回头比了个“放心”的手势。

从会场离开后,三人一边闲聊一边走到了校门口。三个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压马路”的经历——还是在大学校园里压马路,这种新奇感和在家时的压马路完全不同。

愉快的闲聊中,梁清宁提起了路之航的邀请,肖薇燃起了极大的兴趣,想要亲眼目睹人工智能和梁清宁pk小提琴,于是肖萌在姐姐期待的眼神中,发信息问路之航是否可以,得到了他言简意赅的回答——“好”。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充满力度。

收到路之航短信的时候,三人已经走到校门口,夜色中,流水般的汽车奔驰在大街上,很快,一辆空着的出租车在校门外停下,梁清宁笑着和姐妹俩打招呼,上车离开。

目送出租车消失在车流之中,双胞胎姐妹如同两只因为寒冷而挤在一起取暖的小兔那般,手挽手朝食堂方向走去。

肖薇问:“你觉得清宁和以前比,变了吗?”

“我觉得有变化,更成熟了。”

“可见在国外独立生活真的很锻炼人。”

“那肯定的。”

“你问他有女朋友了吗?”

“问了,他说没有。”

“唔,还不错,”肖薇笑起来,“对了,我看到你那个大神师兄了。”

肖萌看姐姐:“你什么时候看到的?表演的时候吗?”

“没有啦,表演的时候那有心情看观众席的脸啊。是谢幕的时候,我仔细观察了你的座位。他坐在你的右边吧?”

“是啊。”

“长得真的很帅,”肖薇说,“台下坐着那么多男生,他那张脸就是最吸引人的。”

肖萌举手:“难道不是太多人戴眼镜,对比得不戴眼镜的大神特别夺目的缘故?”

“哈哈,也有这个原因。”

姐妹俩说笑着走到了食堂门口。20岁左右的年轻人能量消耗很大,也很容易饿,因此下自习后来吃宵夜的学生不少,大门里门口进进出出不少学生。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食堂门口,对她俩露出微笑。

“已经把人送走了?”易思北问。

“是的。”肖薇说,“反正明天还能再见,叙话也可以晚一点。”

“那走吧,在二楼,菜也点好了,是你最喜欢的香锅。”

“香锅!太好了!”肖薇一脸振奋。

肖萌完全不饿,也不打算加入别人大学里舞蹈团的聚餐活动;只笑着对姐姐挥手,目送她和易思北走进食堂里——桃园的灯开得雪亮,地面像水一样反着光,衬托着食堂外漆黑的夜幕,光芒更是灼人。两人的背影逐渐远去,慢慢融化在那片光芒中去。

正文卷 第32章

第二天上午十点,肖萌在校门口接到了梁清宁和肖薇,带着两人去了实验室。

Violin-β项目团队的人是没有周末的,面对如此困难的项目,整个项目组完全是“997”的工作状态,虽然任务艰巨压力大,但以肖萌的观察,大家依然斗志昂扬精神振奋,这就是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好处——仅凭着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就足以支持这些年轻人昼夜奋斗不息了。

青梅竹马三人组到场的时候,团队的人已经在等着他们了,学院的年轻教授、Violin-β项目的真正负责人沈泓教授也在现场——卢景舒教授作为学院副院长,事务繁忙,在弄到了足够的经费、做好项目规划后就没有再干预项目的技术细节。

沈泓教授的情商可比路之航高多了,他正儿八经的梁清宁握手,非常客气地感谢他的支持。梁清宁虽然还有些年轻,但对完全请不到专业小提琴演奏家的Violin-β项目组而言,他也对是不可多得的访客了。

随后沈泓为他简单介绍Violin-β系统,梁清宁听得很仔细,目光更是专注,他仔细观察机械手臂细节,又观摩角落的大型机,惊叹和震惊半点都做不了假。

“真的好厉害的设备!”

这也是肖薇第一次看到这套系统,她眼睛不够用的左看右看——虽然她很想上手摸一摸那个机械手臂,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只能惊叹地和妹妹咬耳朵:“好科幻的设备啊!你们专业的大佬平时都在研究这样的东西吗?”

“也许是。隔壁还有几个实验室,大概也在做类似的研究,”肖萌也有了“与有荣焉”的感觉,“大家真的很了不起。”

“你能参加这种项目吗?”肖薇对妹妹充满了期许。

肖萌掩面:“……不,我差得远。如果不是路师兄告诉我,我都不知道实验室在做这样的研究。”

肖薇用同情的眼神看着肖萌。

而这边,沈泓一挥手,对梁清宁道:“我们选了几首曲子,你来听听看吧。”

那边的路之航敲了下键盘,机械手臂灵活的运动起来,开始了演奏。

比一个多月前听到演奏,肖萌也想知道,经过了这一两个月的调试,Violin-β有了什么样的进步。人类学习乐器的时候也需要长期的、重复性的练习才能提高技术,对计算机来说也是一样,不论是神经网络、机器学习还是算法研究,一个月时间都可以有效的改善演奏效果。

Violin-β演奏了五首曲子,都是最经典的小提琴奏鸣曲和协奏曲,从柴可夫斯基到门德尔松,曲子有难有易。整体而言,五首曲子的演奏很准,但在装饰音的处理上较弱,以至于有一些死板,但肖萌感觉到了一些进步。

“居然真的可以流畅的演奏整首曲子,”肖薇一边说,看了看实验室的穿白大褂的研究员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你们这些学计算机的太恐怖了……”

“你觉得怎么样?”如同一位家长鼓励孩子那样,沈泓拍了拍Violin-β的金属胳膊,笑着问梁清宁。

“比我想象的出色,但还有进步的空间。”梁清宁说。

他的态度看起来很平静,但姐妹俩看得出他心情复杂——这种情况当然可以理解,作为小提琴演奏家,他的立场和其他人不同,看到Violin-β这种系统的心情和普通人肯定不一样。

“你来试试看。”沈泓说。

谈话进入正题,路之航把小提琴从架子上取下来,递给梁清宁。

“请用这把琴演奏。”

梁清宁随身带着自己的小提琴,正放在他面前的长桌上,不过项目组既然提供了小提琴,他客随主便,没有异议地接了过来,拿在手里打量。这是一把崭新的经典款的星海小提琴,漆面闪着深褐色光泽,琴弦和弓的状态也很不错。

梁清宁的手指抚过琴身、琴弦:“我先试试琴。”随即他娴熟地架好小提琴,右手持弓,拉了几个测试用的音节。

双胞胎清楚,在梁清宁长达十四年的小提琴学习过程中,星海小提琴占据了其中八年时光。两年前,他参加获得小提琴大赛金奖后有了赞助商,才换了现在这把上万美元的手工小提琴。

“音很准,没问题。”梁清宁给出评价。

音当然很准,这毕竟是一把用数学和物理公式校准的小提琴。

邱伟涛问:“你想演奏哪些曲目?”

“不用再选了,就刚刚那几首就好。但我有一段时间没有演奏过这几首曲子,需要看着曲谱才能演奏。你们应该有曲谱?”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