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路之航,他推过来一个曲谱架,上面放着一个13寸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小提琴乐谱。

“会随着你的演奏自动翻页。”

梁清宁冲着众人点头,垂下眼,再次持弓上弦,从手腕到手指开始用力,他展现了出色又平稳的运弓技巧,清澈而优美的琴声在实验室里缓缓流淌。

姐妹俩很长时间没有听到他拉小提琴了——此时小提琴声音响起,姐妹俩对视一眼,眼中迸发出了震惊之色。

——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精进太多了!

梁清宁的演奏姐妹俩从小听到大,熟悉他的一个进步和改变,然而阔别两年之后,梁清宁的进步依然让她们吃惊。

如果说他以前的演奏水准是80分,现在绝对达到了95分。当然,80分并不意味着他的以前的演奏水准不高,实际上也是很好的,否则他也不会得到国际著名大赛的金奖,但那种“好”是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和练习的,如果直接拿给他一份新的曲谱,他的演奏还是会有缺陷,谈不上好。此时,他对面他不是很熟悉的曲目,居然还可做到如此的细腻、感情充沛,琴声从他的指尖跃出,仿佛从天外的音乐世界信手拈来的一般。要知道,他手上拿着的只是一把两千块的小提琴而已!

肖萌轻声道:“姐姐,这两年在国外,他大概一秒钟都没有虚度吧。”

肖薇点头:“细节处理好出色啊,音色非常美。”

“你看他的手指和手臂,运弓的技巧也提升了很多。”

“不光是技术上的磨练,他肯定也经过了很多事情,只是没有告诉我们。”

姐妹俩也学过小提琴(虽然时间非常短),听到老师说过这样的理论:音乐演奏水平和的人生阅历正相关。每一首流传下来的乐曲都包含了作曲家对生活的感悟,当你有了阅历,你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些乐曲,借由小提琴把心情借此抒发你的感情。

五首曲子,梁清宁没有停歇,用时二十分钟演奏结束。

虽然实验室只有十个人,但几首曲子演奏结束后,大家不约而同的开始鼓掌起来。

好的小提琴演奏家的水平,你可能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好,但一定知道他是音乐是否打动了你。

双胞胎姐妹大概是鼓掌最用力的。

肖薇跑到她身边,眼睛里冒着星星说:“你现在比以前演奏得还要好!”

梁清宁微笑着放下琴:“没有进步的话,大学岂不是白上了?”

沈泓也走了过来,笑着拍了拍梁清宁的肩膀:“演奏得太出色了!比我们的VB系统强了太多。数据分析其实都可有可无,差距是如此的明显,只要有耳朵的人都能听出来。”

话虽如此,实验室的大家显然都是实事求是的人,可视化的图表依然出现在投影屏幕上——实验各个角落的录音仪、数据分析仪忠实的记录了两次演奏的数据。

在数学模式下,音乐变得非常简单。梁清宁观摩地看着一张张图表,也有些好奇。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演奏以一条振动曲线的方式体现出来。古典音乐圈是一个保守的圈子,即便大家知道可以用数学物理工具来解析演奏的乐曲,但用的时候不多。

“x坐标代表时间,y坐标是频率,z坐标是音色……”

沈教授为他梁清宁进行解释。小提琴是弦乐,发出的声音的本质是琴身结构固有振动频率与琴弦振动频率产生的声波,实验室的数据分析软件可以仔细的分析演奏曲线,频率、音色在图标上一览无余。

双胞胎则有些茫然,肖萌忍不住请教身边的路之航:“这条曲线……代表了什么?”

路之航仔细的解释了几份图标:“我们之前通过研究音乐CD的形式来分析数据,但和今天的情况不同,梁清宁和VB系统站在同一个位置、用同一把小提琴进行演奏,由此形成的曲线对比起来很有意义。”

在路之航的指点下,肖萌也看懂了,梁清宁的演奏曲线明显更美妙一些,没有尖锐的波峰波谷,曲线平滑温和;Violin-β系统的演奏曲线更陡一些。

沈泓教授最后指着投影屏说:“看到差距了吗?大家还要努力啊。”

众学霸们心悦诚服地,纷纷点头称是。

正文卷 第33章

梁清宁来实验室的目的已经完成,随后告辞离开,让沈泓有点遗憾。原打算请他吃饭表示感谢但被拒绝了——梁清宁解释说自己下午要去拜访老师,而且他回国至今也有一天半时间,还没能和双胞胎姐妹坐在一起好好谈心,好意心领了,饭就不吃了。

沈教授代表实验室和梁清宁握手:“谢谢,你让我们改进系统的方向更明确了。”

“不用谢,这套系统对我的演奏也很有启发,”梁清宁也很客气,最后好奇地问:“对了,沈教授,我想请问一下,你们中谁真的会拉小提琴?”

沈教授笑了:“我会一点,但不高明。”

“也就是说,其他人都不会?”

包括路之航在内的众学生都表态自己不会,邱伟涛更是直言:“参加项目组之前我连五线谱都看不懂。”

“这样啊……你们真的太厉害了。”梁清宁看看那个闪亮的机械臂,由衷地佩服。

一群基本上和小提琴绝缘的人设计出这样出色的演奏系统——尽管目前系统还有种种缺陷和问题,但未来是可以看得到的。梁清宁想起自己的小提琴学习史,即便天赋如他,也能感觉到人的局限性是多么的大,人的学习过程一个相当缓慢而又艰苦的过程,要受到身体发育成长和生理规律的限制;而机器学习却能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并且机器不会疲倦、不用休息,因此其学习速度是人类学习所无法比拟的——而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毫无疑问代表了人类的未来。

梁清宁回国一天半后,终于有时候和双胞胎姐妹坐下来在一起吃一顿饭了。大学附近有许多不错的餐厅,三人坐下后不久,冯冉兴冲冲出现在三人身边。

“他一定要来见见你们。”梁清宁无奈地解释。

“说好了一起吃饭,当然要说话算话了!”他掷地有声地说。

冯冉浑身有股子风风火火的气质,热血得简直不像学钢琴的——他在餐桌旁坐下后,凭着天生的热情就融入到了青梅竹马三人组之间,和双胞胎姐妹沟通起来毫无隔阂。

“大概是因为我对你们很了解,”他这么解释,“你们不是写了一本书并且寄给了梁清宁一本吗,我认认真真一句不落地全都看完了,写的真不错,现在我都成为你们的粉丝了。”

“不敢不敢,我们就是为了赚稿费。”肖薇立刻说。

在肖薇开设的微博和公众号里,的确有很多网友回帖称是她俩的粉丝;但现实生活里,冯冉这种当着两人面自称粉丝的真是头一遭。被认识的人说“我是你的粉丝”,对姐妹俩来说是很不好意思的——哪怕知道他大概率是开玩笑。

“写得很不错,文笔很好的,”冯冉笑言,“我还关注了你的微博。”

“是吗?”肖薇笑笑,“那你的微博也拿出来让我关注下。”

“我平时不太用微博,用脸书比较多,国内上不了吧?”

“我有办法啦,快点把你的脸书交出来。”

冯冉从善如流展示了自己的id,肖薇迅速关注了他。这是一个比较热闹的个人空间,发帖和转发不算少,肖薇注册脸书是为了关注梁清宁,但他根本不发帖,望去一片空荡,和冯冉的脸书风格区别明显。

“看来你们钢琴系的课没有那么多……清宁的微博就空荡荡的。”肖薇开玩笑。

“个人爱好的差异。”梁清宁说。他申请脸书账号是因为在美国的同学和老师都在用,有时候大家还会在这个圈子里共享一些有点价值的、和专业相关的咨询,因此他也勉为其难申请了一个,关注了一些老师和同学。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学生的学习压力的确非常大,但不至于忙到连脸书都发不了的状态,他不发帖纯粹是因为个性原因,不喜欢在网上公布自己的私人动态。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想,有些人的微博还是很有意思的。”冯冉说,“比如我看肖薇的微博就觉得挺有趣,觉得她好像我认识很多年的朋友一样。”

梁清宁看了他一眼,平静指出:“你们认识不到48小时。”

“神交已久。”冯冉深沉地摸下巴,“因为灵魂上的相似之处,懂吗?”

“啊?懂什么?”三人眨眨眼睛。

“先贤有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志趣相投者才能成为朋友。你俩和梁清宁青梅竹马,关系亲密;而我和他也是关系极好的朋友,因此我和你俩一定有很多共通之处。”冯冉一脸自信,“哪怕此前从未见过你们,就知道我们也会成为朋友。”

肖薇鼓掌:“有道理!”

双胞胎对视一眼,觉得冯冉这个人很有趣,虽然看似歪理邪说,但论据却很充分,说服力很强。

这边梁清宁发现自己成为了路人甲,只能无奈扶额,感慨交友不慎。他知道冯冉非常讨女孩子喜欢,没想到双胞胎也中招了——双胞胎姐妹被他逗笑了,笑得眉眼弯弯,那是发自内心的开心的模样。

随后两人聊起他们的海外生活,对梁清宁这两年在国外生活的情况,双胞胎所知真不多。因为出门在外的人,通常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冯冉通过自己的相册给两姐妹展示了音乐大学的大学生生活。这些照片大都是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照的,从风景照到人物照都有,构图合理,画面细腻,重点突出。

“我的业余爱好是摄影。”冯冉说。

梁清宁补充说明:“他有很多摄影器材。”

两姐妹肃然起敬。俗话说,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学音乐的果然家庭条件大都不错,梁清宁大约算是个例外了。

“但太沉了,我主要还是用手机拍照,”他一一做了解释,“这张是学校的大楼,这张是钢琴教室,这是练琴房……这张是学校中国留学生的集体合影。”

梁清宁完全不是那种喜欢拍照到处发的类型,朋友圈里的照片数量为零。双胞胎对他的日常了解的也不多,此时看到冯冉的照片也倍觉满足。

“咿,这段视频是?”

照片一张张滚过,忽然一段小提琴演奏的视频弹出,舞台上的两人恰好是梁清宁和冯冉,双胞胎同时抬起头看着他俩。

“一场校内的演奏比赛,我请了冯冉伴奏。”梁清宁解释。

肖萌点了播放键,虽然录音有些失真,但依然听得出这是一场优秀的演出。两人配合得非常好,大有知音之感,也难怪他们关系这么好。

四个人说说笑笑,聚餐活动很快告一段落。

……

梁清宁计划在京呆到周三,双胞胎姐妹原以为能和他再见几次,现实并非如此。梁清宁拜访了任洛之大师后就被他关在到了琴房进行三天封闭式训练,在通知了肖薇此消息后,手机也被没收了。

对此消息,双胞胎很习惯了,此前他每次参加重要的比赛前都会关禁闭,有时候是主动的,有时候是被动的。这大概就是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家的必经之路了。

肖薇祝他一切顺利,然后挂掉电话去参加集体活动。昨晚的演出很成功,舞蹈队决定拿出部分活动经费,在今天晚上举办一场中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活动——公款吃喝。虽然昨晚大家也在学校食堂一起吃了宵夜,但那根本谈不上聚餐,只能叫工作餐。

三十个演员,再加上几位老师,共计三十四人的队伍在学校附近一个比较高级的餐厅吃大餐,一共四桌,现场十分热闹。为了排练这场舞剧,众人这入校以来都来非常辛苦,此时舞剧效果不错,大家更开心了,啤酒都喝了三箱。

肖薇很快就吃饱了,同行的小伙伴还在吃喝聊天,她于是一边和同桌诸人聊天,有一搭没一搭地刷着手机。

中午获知了冯冉的脸书号之后,她没时间仔细看,此时终于有了时间,很有兴趣地仔细观摩起来——冯冉的脸书内容比较丰富,转发和回复数量都还不错,他常常转发各种音乐评论和音乐活动,朋友圈基本也都是柯蒂斯的学生,十条帖子里有一半都和音乐有关,剩下一半是展示他拍摄的各种照片,充分展示了一个音乐人的日常生活,给肖薇带来了很大的新鲜感。

看着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散去,表情不自觉严肃起来。

她邻座的一个叫沈恬的妹子很快发现了她的异样,问她:“怎么?表情不太对?”

“啊——”肖薇如梦初醒,对同桌诸人露出抱歉的笑容,“抱歉,你们先吃,我想起一件事要回学校一趟。”

在这种关系融洽小规模的内部圈子聚会中,某人提前离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众人挥挥手让她先走,正在和几位老师喝酒的易思北忙里偷闲地问她为什么提前离开,肖薇匆忙地解释说“约了妹妹见面”,就匆匆离开饭店。

正文卷 第34章

按照时间安排,肖萌正在汤方圆、王璇一起上自习兼讨论刷题,接到了姐姐的着急的电话,连忙和两人告辞,骑车奔赴京大,在姐妹俩常去散步的湖边见了面。

“姐姐,发生什么事情了?“

姐妹俩并排坐在湖边的一排木质长椅上,肖薇深呼吸一口气,把手机递给妹妹。

“我翻冯冉的脸书发现的。”

室外很冷,页面上显示着一个叫“LoraineWang”的妹子的主页。根据已知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她是美籍华裔,现在就读于柯蒂斯音乐学院,目前是大一学生,正在学小提琴。她的脸书上有许多自拍照,可以看出是个很漂亮的妹子。

“看上去,是清宁的同学?”肖萌问。

“她和冯冉有些互动,还几次提到了清宁,我顺着找到她的脸书,看到了一些帖子。”

“她是脸书狂人吧,发了好多贴啊。”

肖薇轻声说。

“我选了一些她的发帖截屏了,你看看。”

肖薇节选的帖子是从三年前开始的,帖子内容是英文,但姐妹俩来说,看懂几乎没有难度。

LoraineWang:今天参加了小提琴比赛,遇到了一个中国男生,叫梁清宁,他的小提琴演奏得太好了!而且是那么的英俊(handsome)!

LoraineWang:在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中再次遇到了梁清宁。他赢过包括我在内的全部选手,得到了大赛唯一一个金奖,这个奖项已经空缺好几年了!毫无争议的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我找到他合影,要到了联系方式。他英文不太流利,但人非常亲切,对我微笑的时候真是迷死人了!我的心脏怦怦跳![照片][照片]

这条评论下,有几条评论,都说梁清宁很帅气,还有一个叫John的家伙回帖说“中国也有这么帅的男孩子吗,难以相信”。LoraineWang言辞犀利地逼视此人种族歧视,又毫不掩饰的继续宣称“我快爱上他了!”

LoraineWang:我今天才知道,梁清宁来美国了。他要在华盛顿的州立高中借读一年,主要目的是学习英文,明年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读书。天啦,我要放弃茱莉亚申请柯蒂斯了,我一定要和他一所学校!

LoraineWang:今天我去华盛顿和他见了一面,他才到美国一个月,英语进步得很快!我和他吃了一顿饭,还去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照片][照片]

这条评论下方,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对话。有人问LoraineWang,你为什么会去这样的博物馆。她开心的回复称,梁清宁很想去看,他的父亲是航天工程师,对此很有兴趣。此人又问她,你们是男女朋友了吗?她发了个流泪的表情:我和他表白了,他不肯接受,说暂时不考虑恋情。不过我不会气馁的!

几个月后,LoraineWang贴了自己的大学通知书。

LoraineWang:拿到了柯蒂斯的录取通知书,我可以和我的意中人在一所学校念书了,我们的距离又近了!

那之后她的脸书空间里梁清宁直接相关的帖子就少了一些,但间接的并不少。

比如一张小提琴四重奏的合照里有她和梁清宁;还有一张某男生站在月光下拉小提琴的背影,虽然人脸并不可见,轮廓也很模糊,但姐妹俩都百分百肯定就是梁清宁;还有一张写满批注的小提琴曲谱照片,一看就知是梁清宁的笔迹,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是梁清宁的公寓;最近的一篇帖子(距今大概一周时间),她上传了一段《四季》的小提琴二重奏的视频,她在画面中央,梁清宁的脸虽然没有出境,但姐妹俩通过那双手认出了他。

在这些帖子下,她有一些朋友进行了互动,也回了一些帖子。

在最新的那篇小提琴二重奏的帖子下,LoraineWang发了一句话:“从来没想到,我们的小提琴二重奏会有这么美的音色。他是我音乐路上的唯一,也是我心灵中的唯一。”

慢慢把帖子翻完,肖萌无奈地沉默下来,和姐姐对视,发出一声叹息。

“有什么感想?”肖薇问。

“……很复杂。”

姐妹俩一直以为,梁清宁身边除了她们两人,其他女孩子是没有存在感的,眼前的事实却给了她俩一个鲜明的耳光。

过了一会,肖萌拿过姐姐的手机看了看:“他俩之间,大概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因为都拉小提琴,很有共同语言。”

“没那么简单。如果真的没什么,他会对我们避而不谈吗?”

“嗯……还好?”肖萌迟疑着说,“我们上了大学后也新认识了那么多新的同学和朋友,这些人我们也不会一五一十告诉清宁。”

“我们和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好吗?”肖薇加重语气,“他们不是认识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足足三年时间!可他一次也没有对我们提过这个LoraineWang!”

肖萌哑口无言。

“之前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他上大学之后,和我们的联系少了很多,现在看来,除了学习真的很忙,这个女生也是原因了。”

“这是早就可以预料的事情……”肖萌无奈地说,“清宁去美国之前,我们就会猜到会发生这种事。”

物理上的距离往往也等于心灵上的距离,长时间不能参与对方的生活,再熟悉的朋友也会变得陌生,他的注意力有所转移也无可厚非。

“的确已经预料到了,”肖薇拧着眉头,重重道,“但事情真的发生时,真的有点不甘心。”

“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件事。”肖萌也很无奈。

肖薇把头靠在肖萌的肩膀上。或许是学理科、和代码打交道的缘故,肖萌在感情的处理上一直比她理智和清醒一些。从这点上说,肖萌更像是姐姐。

这是十二月的晚上,冰封的湖面宁静沉默,远处的图书馆灯火阑珊,空气冰冷刺骨,肖萌在湖边坐了片刻,便觉得寒意浸入了骨子里,于是建议离开。

“我还要回去上自习。”肖萌跟姐姐解释。

汤方圆和王璇还在等她,她不能抛下自己的队友。

“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的对这件事释然?”肖薇看着肖萌。

“怎么说呢……”肖萌思索着道,“大概是前面有了路标吧。”

“路标?”

“上大学以来,我接触到了很多的人和事。我认识了全校最聪明的人,我希望像他们一样,站在更高的地方。我想好好编程,参加ACM编程比赛……你看到那台Violin-β了吧,我多希望自己能进入实验室,参与到类似的、意义十分重大的科研项目啊!”肖萌的眼睛在路灯下闪闪发亮,“这次见到清宁,我很开心、真的很开心,但曾经有过的激动、心跳,却基本没有了。”

“你也真是,代码写多了人也是代码思维了吗?”肖薇泄了气,“这么多年的感情,想要干脆果断地准备放弃?”

肖萌摘掉厚厚的毛绒手套,伸出双手捧起姐姐的脸。

“姐姐,你难道不是这样吗?”

她凝望着那双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眼睛。世界上有那么多事无法控制,世界上有千万条道路,每个人都只能顺着已有的道路前行。姐妹俩有自己的路要走,梁清宁亦然。

“梁清宁是我们的青梅竹马,这就足够了。”

姐妹俩心意互通,肖薇叹了口气,慢慢抵住妹妹的额头。

当寒风再次吹起来的时候,肖萌骑车回学校,肖薇则推着车准备回宿舍——她没了上自习的心情,打算回到温暖的宿舍休息一下,在考试周来临的时候,这种奢侈有些浪费,但她并不太在意,抱着被子,把脸埋在枕头里,是她最主要的宣泄感情渠道。

夜晚的校园比较安静,在灯光下,肖薇看着自己的倒影忽长忽短,寂寥无比。然后,一声“肖薇”唤醒了她。肖薇抬头一看,易思北推着自行车朝她走来。

……啊,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你说过喜欢和妹妹绕着湖边散步,我就来看看,没想到还真遇到你了。肖萌呢?”

易思北走到她身边,他身材高大,为她挡住了一大半的寒风。

“我们聊完了,她回去了。”

易思北目光如炬,自然看得出肖薇的情绪有些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