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珞笑道:“姐姐若是提前送信给我,想必我能安排得更周到些。孙管家,可有备了瓜果茶水?请赵姐姐过去小憩片刻。”

孙管事恭谨地应了一声:“赵姑娘这边请,小人已经在蘩光阁备好了茶水。”

赵黛云却半点没有离开的意思,她朝着景昀微一躬身,美目流转间媚意尽显:“景公子,适才是我唐突了,不如一起移步去蘩光阁,我以茶代酒向你赔罪。”

刚才那一瞬间的惊艳仿佛是宁珞的错觉一般,景昀已然恢复了常色,他淡然地一颔首,神情一如既往得傲然:“多谢赵姑娘,我以为是远之在山庄内,一时兴起便翻墙而入,对不住。不打扰了,先行告退。”

他转身便走,宁珞下意识地便想挽留:“景大哥…”

景昀回头皱着眉头看着她:“脑袋都磕破了,怎么不好好在家歇着还跑到这里来玩?”

宁珞语塞,好一会儿才赌气道:“我在家闷得慌,再说了,我不是来玩的,我是替我哥的春闱来祈福的。”

景昀几不可闻地轻叹了一声:“远之的心思,你这做妹妹的都不知道吗?”

“我…我不喜欢哥哥去从军,他要是走了,我就瞧不见他了,”宁珞抿着唇倔犟地道,“景大哥,你劝劝他好吗?”

景昀看着她,就好像看着一个蛮不讲理的小孩,好一会儿才漠然道:“以爱之名束之困之,远之还会是那个远之吗?”

话一说完,他便跃上了树梢,轻点几下,那姿态矫健优美,俨如一只苍鹫消失在一片翠色之中。

第33章

清虚道长专门找来了道姑帮着洗漱换衣,又找了一间内室让宁珞在里面休息,宁臻川陪着女儿说了几句,看她精神还不错,这才放下心来。

掩上门从里面走了出来,景昀几个还等在外头,今日参与找人的有禁军大营的将领,也有京兆府的京兆尹和长史,而瑞王杨彦站在角落里,脸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一见他出来,几名同僚都围了上来,安慰了几句,除了京兆尹还忧心忡忡的,其他几个只是眼睛都不经意地左看右看,显然是等着看热闹了。

宁臻川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刚想说话,景昀便撩袍跪倒:“伯父,方才事出紧急,小侄对珞妹多有唐突,请伯父责罚。”

冷峻果敢的年轻人谦逊地跪在脚下,眼中的诚挚和思慕一览无遗,此时此刻,宁臻川终于感受到了这名男子对女儿的拳拳心意。

他本不是吹毛求疵之人,只是不知为何,对景昀总有诸多挑剔,嫌他寡言,更顾忌他在盛和帝面前莫名的受宠,要知道圣恩难测,这样木秀于林并非好事。

最让他不是滋味的是,自家聪慧通透的女儿看上去对这小子很有好感,这样把自己珍而重之养了十四年的女儿轻易交托出去怎么行?得让他多吃点苦头才行。

女儿到底还小,最好这两门亲事折腾到后来都不成,他便可以多留女儿贴心两年,多享享天伦之乐。

而这一场祸事,让他彻底看到了景昀的优秀和痴心,更明白如果这世上有谁能和杨彦一分高下的,除了景昀再无别人。

再犹豫下去就是迂腐固执了,更对不起景昀这样的真心实意。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抬手扶起了景昀,笑着道:“贤侄说笑了,珞儿这条命就是你救的,你便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再说责罚就要让我汗颜了。”

景昀心中大喜,要知道,宁臻川可是从未给他什么好脸色看过,今日如此温和亲切,怕是要接受他的预兆了吧。他并未起身,只是恭敬地磕了三个头才顺势站起。

宁臻川心里越发舒服了,和颜悦色地道:“先前看你去追击贼子,怎么就到了这里救了珞儿?”

清虚道长在旁边笑道:“此乃天意啊,元熹请我出山一同协助寻找九姑娘,说是九姑娘必定就在附近,我当时还不信,却果然找到了。贫道适才用龟甲算了一卦,元熹和九姑娘必定是前世有缘,心有灵犀,九姑娘此劫是福不是祸啊。”

清虚道长和北仙真人一南一北,广传道法而道名在外,旁边几名同僚听了立刻频频点头称是,京兆尹张大人这一下午被这意外吓得焦头烂额,这下好似抓住了快浮木,连声道:“对,是福不是祸,世子和九姑娘真是良缘啊。”

“哐啷”一声,大伙儿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只看见了一地的碎瓷片和杨彦挟怒而去的背影。

这一场大祸事,是近几年来头一遭,盛和帝雷霆大怒,着京兆尹、大理寺、御前侍卫协同彻查,最后才得知是秦门山的悍匪长途奔袭来办的案子,那秦门山在大陈的中部,穷山恶水之处,盗匪从乱世开始便有了,盛和帝继位后,朝廷曾讨伐过三四次,大军压境,他们便躲入深山,大军一撤他们就又出来活动了。

只是这秦门山离京畿足足有五六百里的距离,不知道他们从何处得了消息,又不知为何他们要如此胆大妄为触了大陈的逆鳞。

被景昀挑落的两名悍匪服毒尽,杨彦追到的那两名匪徒在混战中被射杀,其余的盗匪好似泥牛入海不见了踪影,盛和帝斥当地郡守和守备剿匪不力,查撤了几名官员,又令他们务必要想个法子将悍匪剿除干净。

宁珞得知后这个结果后,心中的狐疑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愈加浓烈。照宁萱和景昀所说,杨彦在这么多人马中第一个找到了她,这其中就很费思量,而那两名匪徒被杀,更是疑点中的疑点,更何况,匪徒除了劫财,显然是奔她而来,宁萱只是殃及池鱼,难道她的大名连远在秦门山的悍匪都知道了吗?

然而这种案件,她一名闺阁女子无法过问,只能委婉地和宁臻川提了提,让父亲在过问案情时留个心眼。

而此案对她来说,也许真的阴差阳错之下的福祸双至,她和景昀的亲事几乎是板上钉钉无可辩驳了。

她和宁萱被匪徒劫走之事第二日便在京城起了流言蜚语,幸好同时而来的便是清虚道长说的“前世有缘、天作之合”,景昀原本就是京城中最出挑的世家公子,更有向宁珞提亲的珠玉在前,这个传言比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更让世人津津乐道,有人甚至绘声绘色地编了两人前世的故事。

要知道,清虚道长可是大陈享有盛名的真人,平日里就连王公贵族都难得一见,而被他誉为“天作之合”的姻缘必然是得了圣人的青睐,宁珞的名声非但没有受损,倒反而在才女上又更上了一层,成了一名有福之女。当然,这里少不了邹泽林这位大才子推波助澜,亲自出马编的故事简直是荡气回肠、缠绵悱恻。

景昀趁机再次入宫向盛和帝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救出宁珞时难免有肌肤相触,再嫁入皇家显然不妥,清虚道长打铁趁热,求见了天子,既然二人是在太清山中结缘,他自然不能置身事外,愿意和长公主殿下一起保媒,看二人成就良缘。

宁臻川更是以宁珞双亲之名,恳请盛和帝成全。

这三管齐下,盛和帝斟酌再三后终于允了,只是对自己的四儿子总是有些愧疚,叫来了杨彦一席长谈后,传出他要亲自替杨彦说亲,属意殿前太尉赵斌之女赵黛云。

赵家和宁家不分伯仲,这二人原本就有赏花会落水相救的风波在那里,盛和帝此举,倒是合乎情理,也不算是失了天家的面子。

只是宁国公府中,宁成氏不干了,在老夫人、宁贺氏甚至宁臻川和宁珞面前大哭大闹了几次,非要他们说个究竟出来,宁萱这样到底该怎么办。

宁成氏在那里上蹿下跳不去提她,宁珞转身就去了宁萱的落雪轩。

那日宁珞安全回府后,宁萱见了她便抱头痛哭,情绪濒临崩溃,反反复复地抓着宁珞说,从前是她对不起宁珞,以后一定不会再糊涂了,两姐妹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永远不吵架了。

宁珞心里也酸涩难忍,宁萱到底还是那个温柔良善的七姐姐,虽然一时被赵黛云诱得误入了歧途,却终于迷途知返,在危急时刻宁愿自己留在歹徒身旁。

这一次劫难,倒是让两姐妹抛开了以前的心结,算得上是因祸得福。

只是宁萱这事着实有些棘手,宁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杨彦所救,两人肌肤相亲,如今又传出了流言蜚语,这让宁萱今后的亲事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宁成氏这样大闹,除了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别无益处。

宁萱的身份摆在这里,如果入了王府不可能为妃,只能为妾,这一辈子都要在王妃的鼻息下生活。

而杨彦这样的阴狠之辈,前世连她这个正妃都毫不怜惜,宁萱这样的怎么能得来他真心的疼爱?

如果日后杨彦和宁府为敌,宁萱要如何自处?会不会被杨彦当做棋子随意利用抛弃?

宁萱是万万不能进瑞王府的,可宁成氏却被这金钱权势弄花了眼,硬生生地想要让女儿攀上高枝,如今之计,只能让宁萱自己看清这形势,只要她不愿意,宁珞便能劝服老夫人和大伯母,等这一波流言蜚语过去了,只要有着宁国公府撑腰,便能找个稳妥本分的人家,舒舒服服地过上好日子。

一进落雪轩,便见宁萱坐在院子的葡萄架下抚琴,弹的正是那曲她最喜爱的凤求凰。

宁珞听过这首曲子数次,只觉得今日的琴声比起从前多了几分缠绵悱恻,仿佛蕴藏着无限的情意。难道宁萱已经心有所属了?那样倒不用操心了,只要宁萱说出来,她说什么都要想法子成全。

一见宁珞,宁萱立刻止住了琴声,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来:“九妹妹你来了,要不要喝一碗绿豆汤?这几日有些燥热,用些这个是极好的。”

旁边的婢女很是机灵,立刻取来了软榻,奉上了绿豆汤,姐妹俩便在葡萄架下坐了下来。

其实,宁萱的五官虽然不似赵黛云那般明艳,却胜在耐看,再加上她的皮肤分外白皙,一白遮三丑,也算得上是一个实打实的美人,如今心结尽解,再也不复往日委屈气闷的模样,整个人越发精神了起来。

两人聊了两句,宁珞便提及了宁成氏:“二婶娘这几日总提着那日太清山上的事情不放,这样下去可要弄巧成拙了,难不成还真想让你去瑞王府啊。”

宁萱没有说话,脸颊上渐渐泛起了一层粉色。

“挑个好点的人家做正妻总比去王府受气强,二婶娘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宁珞小声埋怨道,“你倒是说句话,我便替你去祖母那里顶着。”

“我…”宁萱欲言又止。

宁珞愣住了,好一会儿才有些酸涩地问:“七姐姐,你是不是心里还在以为我见不得你好,想拦着你进瑞王府挡你的路?”

“没有,不是!”宁萱连连摆手,着急地道,“九妹妹,我要是还有这心思让我天打雷劈!”

宁珞这才放下心来,关切地问:“那你心里到底是什么打算?若是心里有喜欢的人,别不好意思,说出来我替你想法子。”

宁萱咬了咬唇,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九妹妹,你是真的不喜欢瑞王殿下吗?”

宁珞愣了:“是啊,我不喜欢他,怎么了?”

“为什么不喜欢?”宁萱瞪大了双眸,不解地问,“瑞王殿下温柔可亲、谈吐雅致、俊朗帅气、文武双全,那日从匪徒手中把我救下来时,简直好像天神下凡!”

宁萱的语中是毫不保留的赞赏,眼中仰慕的光芒连遮都遮不住,一股不妙的感觉顿时从宁珞心头泛起,她一下子抓住了宁萱的手失声叫道:“怎么,难道你喜欢的是…”

宁萱的脸颊绯红,低下头来绞着手中的帕子,轻声细语中女儿家的羞涩一览无遗:“我…我很喜欢他,这几日都梦见他,九妹妹,若是我能嫁给他,就算是为妾我也心甘情愿。”

宁珞呆若木鸡,好半天才颤声道:“你…你怎么会喜欢他…七姐姐,这万万不可!”

“我知道我配不上他,”宁萱抬起头来,目光透过葡萄藤叶落在了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带着无尽的怅惘,“也没想着真要嫁给他,只是偶尔做做美梦罢了,你听过便好,别放在心上了。”

这结果实在是出乎宁珞的意料之外,她真想宁萱好好聊一聊杨彦前世的所作所为,让宁萱看清楚杨彦的真面目,可她明白,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宁萱可能都听不进去了,女儿家的一见钟情足以将任何心上人的不足美化,就好像当年的秋水道长,抛弃了这么多年的修行,不顾宁臻川早有妻室儿女,一心一意嫁入宁府为妾。

为今之计只有一个“拖”字诀,只要杨彦和宁萱不再有交集,天长日久,宁萱的这份心意总会在时光中慢慢褪色。

六月底,宁珞的婚事终于尘埃落定,盛和帝下旨,宁国公府宁珞温良淑媛,堪为良配,赐婚于定云侯世子,择期成婚。

这杨彦算是彻头彻尾地得罪了,宁臻川明白夜长梦多的道理,幸好定云侯府也显得分外着急,三书六礼、三媒六聘一桩桩一件件办得紧凑而有条理,最后定下了十月初六的黄道吉日。

宁珩可万万没想到,他只不过去京郊大营操练了一两个月,好兄弟就变成了准妹夫,他忧心忡忡地找景昀谈了两次,景昀再三保证对宁珞的情意绝无半点虚假,这才让这未来的大舅子转怒为喜放了他一马。

成亲前这漫漫长日无处慰藉相思,景昀只好三不五时找借口到宁府去,盼着能偶尔见上宁珞一面,便是偷看两眼也能聊慰相思。

只是这未来的老丈人油盐不进,任凭他旁敲侧击地渴盼,依然不动声色,只是日日提点他如何和同僚相处,询问他在翰林院的事务,和他商讨政事谈天论地,就连各地的风土人情和陈年旧案都拿来和景昀探讨,不得不承认,这位中书令大人博闻强记、见解独特,景昀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久而久之,翁婿二人倒也惺惺相惜了起来。

这一晚景昀终于没忍住,趁着月上柳梢,又做了一回偷香窃玉的登徒子。

站在熟悉的廊檐下,草木繁盛,清风扑面,比起上一次的忐忑不安,景昀的心中多了几分甜蜜。

轻叩了一下窗棂,他屏息等了片刻,终于,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一个纤细妙曼的身影在窗纸前停住了。

“景大哥,你怎么来了…”宁珞低柔地问。

“珞妹,我想你了,”景昀贪婪地盯着那个身影,素来沉稳厚重的声音居然带了几分委屈,“要这么多日子见不到你。”

宁珞轻笑了一声,却没有推开窗户。

“怎么了?”景昀敏感地感受到了宁珞的异样,“是出了什么事了吗?身子有没有不舒服?”

“没有,”窗户那头的宁珞低低地应道,“你日日都送这个送那个,我的脸又吃得圆了一圈啦。”

景昀心中稍定,又问:“我今日送来的菱角你尝了吗?是从青汨江那里摘过来的,多汁鲜嫩,生吃蒸熟都很不错。”

“吃了大半盆,很好吃。”宁珞迟疑了一下,指尖放在窗棂的消子上,却迟迟没有落下。有个疑问,一直在她心里来回翻滚,让她找不到答案。

景昀喜欢的人,到底是前世的那个她,还是现在的这个宁珞?

“景大哥,”她柔声道,“这些日子我想了很久,你…是真心喜欢我的吗?是真心诚意地想娶我,而不是为了其他原因吗?”

景昀愣了一下,神情凝重地道:“是谁在你跟前嚼舌头了?我自然是真心喜欢你,你放心,我定不会做出什么背信弃义、负心薄幸的事情,只要你进了门,你便是我今生最疼爱的妻子。”

宁珞张了张嘴,终于还是把想说的话咽进了肚子。

有什么可责怪的呢?她自己又能拍着胸脯担保她此时是真正深爱景昀吗?她所能保证的,也就是她一辈子的忠诚。

或许,终有一天,她会放下所有的顾忌将自己重生的秘密对自己心爱之人和盘托出,那样她才有资格追问景昀真正爱的是哪一个吧。

“景大哥我明白了,”她轻吁了一口气,嘴角溢出一丝微笑,“不过,今日你可不能开窗了,我爹说了,成亲前我们不可见面。”

又是老丈人。

景昀心里有些失落,却顺从地道:“好,我就在这里看你一会儿,你去睡吧。”

宁珞伸出手去,纤纤细指印在了窗纸上,那指若葱根,修剪得体的指尖形状优美,景昀的心头一热,把自己宽厚的手掌覆在了上面。

双掌相对,掌心的温度袭来,从手臂一直暖到了心里。

“景大哥,我也想你,只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快去睡吧,梦里要梦见我哦。”

宁珞的语声中带着笑意,俏皮轻柔地回响在景昀的耳畔,他痴痴地盯着那个身影渐渐消失,又呆了片刻感受着掌心的余温,这才心满意足地回了侯府。

这一夜白衣女子并未翩然而至,入梦而来的是宁珞的身影,那俏皮低柔的身影一声声地叫着,让人的心尖都颤抖了起来。

“景大哥,景大哥…”

翌日一早,景昀精神抖擞地上朝,信心满满地和宁臻川寒暄,就连在翰林院里也难得容颜和煦,惊得邹泽林以为此人换了个芯子。

等晚霞初上,景昀步出翰林院正要归家,门外有个等候多时的小厮快步迎了上来,恭谨地问道:“敢问可是定云侯世子景昀景公子?”

景昀牵过身旁侍从递过来的马缰,随口应道:“正是。”

小厮递上了一封信:“我家主人有封信请景公子亲阅。”

景昀接过来瞟了一眼,只见上面烫着火漆,显然是封密信,他心中狐疑,这会是谁送来的呢?

第34章

一张浣花笺小巧精致,上面写着短短四行字:有密事相告,事关生死,归云居畔,请君一晤。

这字柔美圆润,应当是女子的笔迹。

景昀皱了皱眉头,冷冷地问:“你家主人是谁?有什么话为何不当面来说?”

小厮倒是伶俐,笑着道:“小人只是个传话的,想必是主人有机密之事和公子说,这里人来人往总是不大方便。”

景昀面如表情地牵过门童拉过来的马匹,上马便朝前走去:“行鬼祟之事,必不是光明之人,我和你主人素不相识,也对她的机密不感兴趣,你回去吧。”

小厮急了,追着他的马跑了两步,压低声音焦灼地道:“公子,主人说了,你不来只怕会后悔,此事牵涉到你未来夫人的生死…”

握着缰绳的手一下子僵住了,景昀回头盯着那小厮,语声冷厉:“你若是胡说,小心你的舌头!”

小厮吓得一哆嗦,不敢再追了,只是远远地道:“小人只是送信转达,万万不敢在公子面前撒谎。”

景昀迟疑了片刻,终于调转马头,朝着归云居疾驰而去。

-

正值晚膳时分,归云居外倒是车马盈门。好像早就预计到景昀回来,门前有个小厮一见到他便迎了上来,将他引到了三楼最东边的一个包房中。

推门而入,只见窗前背对着他站着一个人,身着宝蓝色暗紫纹锦袍,听见动静转过身来,明眸皓齿、容色艳丽,居然是女扮男装的赵黛云。

“景公子,别来无恙?”她的嘴角扬起轻笑,几步便到了景昀面前。

景昀大感意外:“怎么是你?”

“怎么就不能是我?既来之则安之,景公子请坐。”赵黛云笑意盈盈地在茶案前坐下,取了旁边的茶具悠闲自在地泡起茶来。

“你到底有何事相告?为什么要拿珞妹的生死诱我前来?”景昀诧异地问。

赵黛云却没有答话,温具、投茶、冲泡,凤凰三点头一气呵成,不愧是赏花会中茶技头名,不到片刻,室内茶香四溢,她亲自端了一盅,莲步轻移,递到了景昀面前:“公子,这是上好的君山银针,请尝尝黛云的手艺。”

景昀定定地看着她一动不动,赵黛云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委屈地道:“公子,你难道连喝上一杯茶的面子都不给我吗?”

“赵姑娘,”景昀终于开口,语声冷漠,“你若有事便快说,若只是哄我过来,那便是自讨没趣,反倒有辱了你的清誉。”

他看也不看那茶盅一眼,转身毫不犹豫地朝外走去。

“景昀!”赵黛云又羞又愤,颤声叫道,“我到底有什么地方比不上那个宁珞的?为什么你选她不选我?”

景昀停住了脚步,哂然一笑:“情之所钟,哪有比不比得上的道理,你自有你的良配,又何必这样追根究底?”

赵黛云定了定神,几步便到了他的身后,语声轻柔诱惑:“景公子,你原本就是龙章凤姿,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贵不可言,你我二人联手,只怕这世上没有谁能比得上,可你若是坚持要娶宁珞,这北孤山就是你的葬身之所,就连宁珞也会死无葬身之地,你又何必——”

最后一个“呢”字还没出口,“铮”的一声,赵黛云眼前一花,只见一柄寒芒点在她的喉前,几乎能感受到剑尖腾腾而来的杀气,她的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

“赵姑娘,”景昀的脸色冷肃得仿佛能刮下一层寒霜,“你胡言乱语也要有个限度,这样恶毒诅咒实在是有*份,若是再执迷不悟,可别怪我不客气了。”

赵黛云脸色泛白,指尖颤巍巍地按在了那剑刃上,强自挤出了一丝笑容:“景公子小心些,这要是手滑了可不是开玩笑的。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我若是没有把握,何必到你这里来自讨没趣?你有天大的前程等着,听我一句,别和宁珞搅在一起,她会毁了你…”

“那你倒说说说是什么前程?”景昀冷冷地问。

赵黛云见他相询,心中顿时一喜,急急地道:“比你所能想到的都要大,可我现在没法告诉你,等我们洞房花烛那一天,我便会把一切都向你和盘托出,若有半句谎言,我愿作公子剑下亡魂。”她边说边往后缩了缩,把那剑刃往外推去。

景昀顺势收了剑,冷笑了一声:“若是我的前程需借助一名女子联手才能得来,又有什么好稀罕的?珞妹有我护着,就算大罗金仙来了又有何惧?就算我和珞妹最终有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们二人同心,天罗地网何足惧哉!”

他的神情傲然,仿佛所有都尽在掌控,那张清俊的脸庞上坚毅霸气,透着无尽的豪迈气概。

赵黛云怔怔地看着他转过身大步离去,忽然好像从梦中惊醒:“景公子!请留步!”

景昀的脚步顿了一顿,却没有停下,眼看着就要出门而去。

“我…我实在是仰慕公子,公子若是坚持要娶宁妹妹为妻,我愿为妾,诚心辅佐公子成就大业,事成之后只要公子身旁有我一处容身之地便可,公子,你总不会连这个都不答应吧…”赵黛云的语声哽咽,眼中流下泪来,仿佛被暴雨摧折了的娇花,令人怜惜。

景昀缓缓地转身,目光落在她的身上,深邃而复杂。

赵黛云越发可怜了起来,抬起一双泪眼凄然道:“若是宁妹妹不高兴,我等上一段时日也可,只要公子能明白我的一片心意,我怎么做都值得。”

这样楚楚可怜的痴情女子,只怕连石头人都要动心吧。

景昀却心中狐疑,倾慕他的女子有很多,却从未有一个像赵黛云这样志在必得的,以她的出身,怎么可能甘心为妾?到底有什么隐秘,是他不知道的?赵黛云为何会如此信誓旦旦、胸有成竹?

只是这其中的奥妙,只怕赵黛云是不可能会坦白,而他也更不愿本末倒置、虚与委蛇地去深究。

“赵姑娘的一片心意,我是要辜负了,”他淡淡地道,“天高水长,愿赵姑娘今后能找到良人,今日之事,你我都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