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烛火摇曳,入目所及之处的大红喜色被喜烛染上了一层晕黄,显得分外旖旎。

景昀倚在床头,看着枕在臂弯中已经沉沉睡去的新娘,虽然小腹中的热意已经泄过一次了,却非但没有减去分毫,反倒又有抬头的迹象。

许是有些热了,宁珞动了动,手臂从锦被中伸了出来,淘气地放在了景昀的胸前,那中衣的衣领被她这样一动歪斜了下来,露出了半截丰盈。

若是手掌覆上去,不知道是不盈一握还是呼之欲出呢?

景昀的脑中闪过一丝念头,却又赶紧止住,把目光落在了那笋芽般的嫩手上。

然而这不看还好,一看更是热意涌动,方才他悬崖勒马,正是这柔荑包裹住了他,让他享受到了这世上最美妙的欢愉。

绯红的双颊、唇间的轻喃还有紧闭双眸时微微颤动的睫毛在他眼前掠过,他暗道不妙,只好屏息凝神,在脑中念了两遍清心咒,又拼命想了些不相干的事,这才将这躁动压制了下来。

男儿一诺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宁珞的确还是年幼,若是二人欢/好,只怕会对宁珞的身体有所损伤,只不过再等上三四个月罢了,并不是什么难事。

他刚要熄灭烛火,忽然瞧见宁珞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玉牌,玉牌透着柔润的光,麒麟和莲花的图案精美,尤其是莲花处仿佛渗入了血色,点点嫣红分外惹眼。

景昀怔了一下,小心翼翼地将那玉牌拿在指尖摩挲了片刻,居然有种熟悉的感觉,可他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带着这分狐疑,他徐徐进入了梦乡。

“你们都骗我!她没有死,她不可能死!我来救她了,她怎么可能会死!”

“我要这天下有何用?能换她活过来吗?”

“谁害死了她,我定要让他挫骨扬灰,永世不得超生!”

“我们都错了…错了…”

好些的声音在四周响了起来,听上去都很熟悉,语声中包含着极致的痛苦,让景昀几乎感同身受,可他茫然四顾,却找不到谁在说话,只看见一名白衣女子毫无生气地躺在一张大床上,四周白纱飞舞,身旁一滩血触目惊心。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白衣女子不就是珞儿吗?珞儿怎么会躺在那里,明明她就在自己的身旁!

“珞儿!珞儿是你吗?你怎么了?”他朝着那白衣女子跑去,却发现前面好像有一堵看不见的墙挡住了他的身形。

身旁传来了一声叹息,他迅速地回头一看,却见宁珞站在他身旁,神情哀凄。

“珞儿,”他又惊又喜伸手便去抱她,“还好你没事!”

然而他的手却落了个空,宁珞飘然退了开去:“景大哥,原来你都是骗我的,你喜欢的不是我,我要走啦…”

景昀浑身冷汗,一下子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烛火依然在闪烁,偶尔传来了“噼啪”的爆芯声,窗外依然是夜色深重。宁珞在旁边睡得正香,想来此刻正在做什么美梦,嘴角挂着一丝浅笑,不过她的睡相不佳,被子都被踢掉了,露出了大半个身子。

景昀替她掖好了被子,却见宁珞又蠕动了起来,只好抱住了将宁珞牢牢地抱进了怀里。

宁珞身上有股好闻的清香,不经意地萦绕在四周,景昀放松了下来,又重新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睡得很香,醒来天色已经大亮,他一低头正好瞧见宁珞也醒了。

两人四目相对,宁珞的脸庞微红,羞涩地避了开去:“景大哥,该起了。”

景昀捧住了她的脸,哑声道:“珞儿睡得还好吗?我一晚上都没睡好。”

宁珞瞧着他的确眼下有些青黑,不由得担忧地问:“是因为我的缘故吗?”

“是啊,原来珞儿晚上会说梦话,还打呼噜磨牙。”景昀取笑道。

宁珞嗔了他一眼:“我还道景大哥是光明磊落之人,却原来也爱胡说八道,怎么青竹她们从来没有提起过,我看是你打呼噜磨牙才是。”

景昀俯身衔住了那娇艳的唇瓣厮磨了一番,只把宁珞吻得娇喘连连这才松开了唇,低声笑道:“我只在你一个人面前胡说八道。”

两人腻在一起又说了会情话,这才起来叫了人。

屋外的婢女进来伺候洗漱,青竹和紫晶是陪嫁丫鬟,自然不会缺席,而四叶和璎香也在,见到景昀都齐齐躬身行礼叫了一声世子爷。

“这两个是我特意遣了人调/教的,四叶会些功夫,璎香擅长药膳,她们俩在你身旁,进进出出我也可放心些。”景昀指着那两个婢女道,“你们两个要尽心伺候夫人,若有什么闪失,定要重罚。”

景昀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肃,四叶和璎香早已习惯了,齐齐应了一声,垂首站在了一旁,显然规矩很重,绿竹和紫晶不免有些害怕,这替宁珞洗漱的手都有点颤抖了起来,盆里的水洒了几滴到了外面。

景昀显然有些不太满意:“我来吧。”

绿竹鼓起勇气拒绝:“这怎么行,这是奴婢们的分内事,世子歇着就是。”

景昀还要说话,宁珞柔声道:“你还是快些自己洗漱换衣吧,别误了向祖母、爹娘请安才好。”

陶安大长公主、定云侯府的老夫人笃信道教,自老侯爷去后一直居住在侯府后院的小道观中,道观中供奉着三清圣人,旁边是一进厢房,布置得甚是简朴厚重。

宁珞和景昀到的时候,内厅中的人都已经齐了,正中间坐着的正是陶安大长公主,她是盛和帝的姑姑,眉宇间依稀和盛和帝有那么几分相似。今年已经五十开外的大长公主满头银发,眉峰如剑薄唇紧抿,显然年轻时是个性格刚烈、果断专行的妇人。

而定云侯景晟和夫人俞明钰坐在大长公主的下手,景晟虽然是一名文官,气质却和宁臻川大相径庭,一张端正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眉间的川字深刻,显然是平时多思多虑,唯有笑起来时方有几分亲和之气。

一旁的侯夫人一看便是久病之体,身形消瘦满面病容,无力地倚在身后的靠垫上,一旁还有个婢女轻轻地帮她揉捏着额头,想来是有头痛的宿病。

大长公主的另一边坐着一个美貌女子,约莫三十不到些,宁珞听景昀提起过,这是景晟的侍妾名叫青娘,是俞明钰的陪嫁丫头,而青娘旁边坐着一名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和一名和十二三岁的少女,便是景昀的弟妹景铮和景曦,这弟妹都是俞明钰所出,青娘并无子嗣,又十分尽心照顾俞明钰和弟妹,因此俞明钰和景晟对她很是敬重。

一见景昀,景铮立刻眼前一亮,乐不颠颠地便从椅子上跳下扑了过来:“大哥,大哥你怎么才来,我都等了好一会儿了。”

宁珞的脸顿时一热,心里有些不安了起来,她身为新妇,理应早些到场,却被景昀耽搁了不少时间,不知道这些长辈会不会心里不舒坦。

景昀一下子把景铮抱了起来举得高高的,景铮快活地尖叫了一声,青娘慌忙迎了上去叫道:“世子小心些,可不要摔了铮儿。”

“大哥再来一下。”景铮的脸兴奋得通红,却犹自不肯下来。

景昀又举了两下才将他放下,拍了拍他的脑袋道:“没规矩,叫嫂嫂了没?”

“嫂嫂。”景铮显然很听景昀的话,脆脆地叫了一声,又仰脸瞧着宁珞,一双眼滴溜溜地转着,忽然咧嘴一笑道:“嫂嫂长得真好看。”

宁珞抿嘴一笑:“铮儿也是个帅气的小男孩。”

这话倒没有什么虚言,景铮汇集了父母的优点,既有方正的脸型又有出挑的五官,看上去虎头虎脑十分可爱。

有小孩这么一闹,气氛顿时活络了不少,宁珞上前拜见了长辈并奉茶,长辈们逐一都给了见面礼,陶安大长公主是一副玉镯,那玉镯上雕着龙凤呈祥的图案,是先帝传给陶安大长公主的,今日给了宁珞,显然是对宁珞分外看重。

而景晟和俞明钰则给了一副点翠珍珠簪花头面,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宁珞给弟妹准备的礼物也精心挑选过了,一套白玉雕成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一副前朝名家鹿野山人的字画,景铮和景曦都十分喜欢。

只是宁珞坐在一旁听着他们一家人闲话家常,总觉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太对劲,好一会儿才回过味来,不论是祖孙还是父子,一问一答都稍显刻板沉闷,要不是有景铮这个小家伙在中间热闹一下,只怕这内厅中都要沉默起来了。

这要是在宁家,几个孙辈能把老夫人哄得团团转,而老夫人对几个孙子更是嬉笑怒骂,高兴起来能抱着哄,生气起来就拿着拐杖打,哪里会像大长公主这样一本正经地询问、勉励,这样看上去不像祖孙,倒像是上司和下属。

“你既然入了朝堂,那也没法子,”陶安大长公主淡淡地叮嘱,“我是看不惯那些个朝臣勾心斗角的模样,哪日若是有什么外派的差使,你便去领了,依我看,领兵打仗、保家卫国才是一名男儿该有的情怀,少往陛下那里钻营。”

“是。”景昀面无表情地应了一声。

俞明钰的双唇翕动着,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景铮高兴地道:“对,祖母,我也要打仗,打坏人。”

青娘一把搂过了他笑道:“铮儿还小呢,现在先学本领才对。”

陶安大长公主也笑了,冲着景铮招了招手,示意到自己身旁,景铮几步便蹦进了她的怀里。

“你人小口气倒不小,祖母来考考你,会背什么了?”

“论语会背了一大段了,先生夸我聪明呢。”景铮骄傲地背诵了起来,屋里人瞧着他,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宁珞偷偷看了一眼景昀,景昀依然表情沉肃,在一群笑意盈盈的家人中显得格格不入。

这难道就是长子和幺子的区别?长子肩负着家族的重担,所以必须沉稳厚重,而幺子没了这幅重担,便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她正在胡思乱想呢,忽然便听到有人叫了她一声:“少夫人。”

宁珞骤然回过神来,看向叫她的青娘。

青娘微微笑着,神情恭谨:“今日大伙儿都在,我便正好提一提这事,夫人病弱,我管着这个家也有些日子了,今日少夫人来了,于情于理,少夫人都应当执掌中馈,不知道少夫人意下如何?”

第40章

内厅中有片刻的宁静,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宁珞身上,景铮莫名地四下看看,便一溜儿地跑回了位子,一边靠着青娘一边眼珠子四下乱转,景曦很不高兴地拽了弟弟一把,让他赶紧过来自己身旁坐好。

看着温柔亲切的青娘,宁珞心头觉得有些异样。

虽然她并不怵于执掌侯府中馈,可她这一世的年龄还不到十五,在别人眼里,就算再聪慧,这资历、阅历都明摆着还欠火候,要是一入侯府便将一直掌家的姨娘夺了权,指不定被人怎么戳脊梁骨呢。

可若是她推拒了,这也不是什么好听的事儿,毕竟她是定云侯府的嫡长孙之妻,祖母不理俗事,婆母多病,比起青娘,她自然是名正言顺的执掌中馈之人,传出去还要被人笑话是无能之辈。

还没等她权衡利弊完该怎么回话,景昀便开了口:“珞儿还小,我不想她太过劳累,二姨娘还是先多操心些府上,以后若是珞儿有这个意思了,再管也不迟。”

青娘愣了一下,笑着道:“世子倒是体贴娘子。”

景昀也不答话,只是握住了宁珞的手。

景晟轻咳了一声道:“那就这样吧,青娘你暂且还是管着,有什么难决之事再找珞儿商量吧。”

“是。”青娘低低地应了一声,嘴角的笑容敛去了,眉间仿佛漾着几分轻愁。

大长公主对这场插曲似乎并不在意,没一会儿便托辞身体不适离开,她一走,俞明钰便被婢女扶着也出了内厅,大伙儿各自散去,景晟叫住了青娘说了两句,青娘重新展了欢颜,领着景铮一路说笑着离开了。

景晟却站在原地,看着俞明钰离开的方向,神情怅惘。

作为一名新妇,宁珞的日子过得算是十分悠闲自在的。

定云侯府就这么几口人,大长公主并不喜人打扰,特意吩咐宁珞只需一旬过来请安一次便可,而俞明钰更是怕把病气过给宁珞,让她不必日日过来请安。

每日送走景昀上朝后,她便在几名婢女的伺候下看看书、饮饮茶,兴致来了便挥毫泼墨、弹琴赏花,除了不便出府,跟在宁府做女儿时没什么区别。

要说最是头疼的便是璎香开始每日孜孜不倦地替她调补药膳,就算药膳的口感都不错,可到底是药三分苦,哪有平日里吃的小食那么可口美味,偏生璎香很是死板,每日还定了量左哄右骗地让宁珞用下去,说是世子吩咐的,要是宁珞不吃便要罚她的月例。

这个时候就连绿竹和紫晶也不帮她了,说是她的确瘦了些,得好好进补身子才好为世子生儿育女。

等晚上景昀回来时,宁珞和他抱怨了两句,却被景昀一下子抱在了床上,在她耳边戏谑着道:“你若是再不进补些,到时候老丈人又说你太小了,不让我圆房,我可得找面墙一头撞死。”

宁珞顿时红了脸:“你…怎么这般没羞没躁的…原来平日里的正经模样都是装出来的!”

景昀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看着这个小女人便想疼想宠想看她娇羞脸红的模样。在她脸颊上偷了个香吻,他正色道:“不是装出来的,是我只会在你面前不正经。”

宁珞埋头钻进了他的胸口,脸上烫得都快烧起来了,小声道:“其实…也不是不可以的…我出嫁前早已来过葵水了…一月来一次很正常…”

景昀怔了一下,这句话的诱惑实在有些大,饶是定力如他也被诱得脑中燥热了片刻。片刻之后,他断然摇头:“那可不行,万一有什么不妥呢。我要的不是一时之欢,而是一世之乐。”

宁珞心中一暖,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些日子和景昀同床共枕,他身上的变化一清二楚,虽然让她用手帮着纾解了几次,可这治标不治本,宁珞知道他忍得辛苦。

要是别的像他这样身份的男人,断是不会这样苦了自己的,通房侍妾,随便弄一个也不会惹人非议,可景昀愿意为了她苦候这几个月,足见深情。

就连回门那日,宁臻川拉着她打量了好几眼,也盛赞“此子重诺守信、沉稳端方,有名士之风”。

紧接着,景昀的公务便日渐繁忙了起来,盛和帝已经将他从翰林院调往了吏部,年底将至,此时正值官员年考之际,吏部忙碌得很,别说午膳了,有时甚至忙到三更才回。

大长公主有自己的素斋,俞明钰身子不好,十有八九是在自己房里用膳,而景晟更是公务繁忙,成日里神龙见首不见尾,这餐桌上便只剩下了没几个人。

这日中午,宁珞一进膳厅,便瞧见青娘小心地剔着一条鲈鱼,将鱼肉放入了景铮的碗里,一见宁珞,她便笑着道:“少夫人来啦,铮儿饿了,我便让他先吃了,少夫人勿怪。”

不知怎的,宁珞心里又有了那种奇怪的感觉。

照理说这青娘平日里见了她就笑脸相迎,有时也会闲话家常,可宁珞总觉得她的言谈举止透着几分古怪,就好像刚才那样,时不时得便会刺上她一下,宁珞要是介意吧,是弟弟要吃;她要是不介意吧,这一家人用膳总该都到齐了再吃,更何况这一桌人中,是她的身份即为长又为嫡,理应是该等她到了再用膳才可,她倒是不信,以景铮身为定云侯之子自幼修习先贤书文,会不懂这个道理。

她微微一笑道:“铮儿喜欢吃自然是没事,只是铮儿,有一句你可听说过?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景铮立刻放下了筷子,睁大眼睛道:“我知道!先生刚刚教我的书里有!”

“那是什么意思知道吗?”宁珞柔声问,顺手拿起帕子擦了擦他嘴角沾上的酱汁。

景铮挠了挠头,努力思索着:“好像是…扰乱一个人的行为,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铮儿真是厉害,”宁珞夸奖道,“连这个都知道,不过,这句话要是放在此时,你觉得有什么启迪吗?”

景铮茫然看了看她,又将目光放在那盆鱼上,忽然便恍然大悟:“我喜欢吃鱼,那盆鱼便是来考验我的,我应当克制自己,这样就能让自己不受诱惑,更能有坚忍的性情,就好像大哥一样,临泰山崩于前而不瞬,嫂嫂,我说的对吗?”

宁珞倒是有些意外,看来这孩子非常聪明,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她伸出大拇指道:“铮儿真是厉害,说的比我都好。”

景铮高兴地将面前的鱼盆一推,“我以后都不吃了,”话一出口,他看着那鱼有些舍不得,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又改口道,“等嫂嫂来了,嫂嫂先吃我再吃。”

宁珞瞟了青娘一眼,果不其然,青娘的脸色都变了,却依然强撑着笑意,显得有些滑稽。

景曦坐在旁边埋首吃饭,宁珞却能看到她耸动的肩膀,想必是在暗自发笑。

等用罢了午膳,璎香端了一碗药膳过来,是山药莲子甜羹,里面不知道放了什么药物,说是活血驱寒的,让宁珞趁热用,宁珞刚喝了两口,青娘便笑着道:“少夫人好口福,可从没见世子以前有这么贴心呢,曦儿,你说呢?”

景曦慢吞吞地喝了最后一口汤,用帕子抿了抿嘴角,淡淡地道:“哥哥疼嫂嫂,那都是应当的,我自有母亲和青娘疼呢。”

这一个软钉子碰过来,青娘的嘴角都僵了,勉强维持着风度站起来颔首致意,连景铮都忘了领了,率先离开了膳厅。

景铮快活地围着宁珞问东问西,他虽然才十岁,家里早已请了先生启蒙,加上脑子灵活,好些问题都稀奇古怪;宁珞的学识虽比不上邹泽林、景昀那般渊博,但胜在耐心十足,对付这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自是绰绰有余,还能引经据典地说上几则趣闻,比起先生教的还要有趣。

而景曦自从得了那副名画后便对宁珞研习的字画感了兴趣,她开年便要去琼华书院女子院就学,对那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宁珞便和她说了先生和翁老的趣事,又带着他们到了自己居住的云珏苑,让绿竹和紫晶铺开书案,教了景曦一些书画的常识,三个人说说笑笑便过了一个下午,眼看着天色不早,这才依依不舍地别了宁珞。

临别前,景曦将宁珞拉到了一旁,她的性子和景昀有那么几分相像,都是清冷之人,这些天对宁珞也只不过是点头之交,许是今日的交谈让两人的距离拉进,她凑到宁珞耳边道:“嫂嫂,你在我家中,所需提防的只有一人,你那么聪明,必定知道我要说的是谁吧?”

宁珞笑了笑,替她捋了捋发髻边的碎发:“我知道,你照顾好弟弟。”

景曦嫣然一笑,领着景铮步入了小径。

宁珞在原地目送了她片刻,已经入冬了,室外寒冷,她紧了紧身上的白狐领大氅,心中微叹: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不远处,四叶高兴地一溜儿小跑而来:“夫人,世子回来了,我在府门口就瞧见他了,先回来和夫人报个信。”

这几日景昀在吏部日日都到很晚才回,今日这么早还赶得及一起用晚膳。宁珞高兴地道:“真的?璎香去温些姜茶,等他进屋便可喝杯驱驱寒。”

璎香应声而去,宁珞在门口等了片刻,却没见景昀的身影,不免有些纳闷。

四叶机灵地道:“不如我再去瞧瞧世子到哪里了。”

“不必了,”宁珞摇头笑道,“世子必定是有事处置,我们去里面候着就是。”

屋里烧着地龙暖意融融,宁珞捧着一本书心不在焉地读了起来,眼看着日头西斜了,外面才传来了脚步声,有人挑帘而入。

宁珞抬起头来,进来的正是景昀。

她刚要起身,景昀示意她别动,自己解了大氅递给了绿竹:“别过来,等我暖一会儿,别把寒气过给了你。”

宁珞忍不住想笑:“我哪有这么娇弱的。”

“我刚去看了母亲,”景昀的眉头紧锁,“这些日子天骤然冷了,你一定要注意,别染了风寒。”

“什么?”宁珞失声道,“母亲病了?我怎么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吐血双更,求表扬,不然血止不住…(23333333

第41章

俞明钰是下午开始起烧,到了傍晚病情越发严重了起来,府内的金大夫施了一回金针,又连开了两贴药剂,这才把热度堪堪压了下去。

宁珞到了婆婆房外时,一家人都已经在了,景晟看了她一眼,虽然没说什么,可她心里明白,只怕公公在心里责怪,为何她现在才到。

可为什么没有人来告诉她俞明钰病了?

看着低眉顺目站在景晟身旁的青娘,宁珞难免心里起了疑心。

俞明钰房里一贯是她在伺候总管着的,难道是她故意的?

此时也不是追究的时候,一家人都忧心忡忡地站在门外,等金大夫一出来全围了上去,纷纷询问病情。

金大夫只是叹气:“夫人这身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怎么这些病总就去不了根呢?这风寒之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只能让人好生伺候着,别酿成大病就好了。”

“是,这药我亲自来煎,今晚就我在夫人身旁伺候吧,”青娘在一旁应声道,“夫人的脾性没人比我更懂了。”

定云侯景晟感激地看了她一眼:“辛苦你了。”

青娘的眼圈一红:“侯爷这是说的什么话,都怪我,明知夫人的身子还忍不住在她面前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