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啐了他一口,见贵姐儿憋着一张脸,似是忍着尿的样子,慌忙抱了到里面去把尿。

其实贵姐儿是听得他两个话话儿童不宜,一张脸才古怪起来的,一边按着自己的小心肝,一边暗暗叹气:天咧,我什么时候长大呀?起码这些人不会在我跟前说这些话。

方达跟了友人们到摘月楼去,又哪会清清白白走出来。只是这回的姑娘特别的妖艳,因此跟着友人在摘月楼连宿了两晚,打破了从前至多只宿一晚的规例,因此心中有一些愧意,见董氏生气,一时又怕言多必失,便忍住想等董氏消气些再作解释,到那时她也不会追问的太详细。

董氏又何尝不知道这些男人们到了那些个地方,除了不能的,哪个会如君子一般守着规矩。只是男人要应酬做事等等,少不得逢场作戏,自己若是不能够睁一眼闭一眼,这个家早散了。好在方达多年来也恪守一些规矩,并不太过份,人前人后也很给她面子,相较于其它稍稍有些头脸的男子,方达的行为已算是十分难得了。

董氏抱贵姐儿把完尿出来,也不欲再深究方达的事自寻烦恼,转问起方逍在京里的情况。方达见董氏不细问宿在摘月楼里那两晚的事,悄悄松一口气,笑道:“阿逍他们到京里时,只有一个儿子,如今新添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了。女儿却是新纳的婆姨生的。”

京里果然是一个大染缸,二叔这才去几年,又是做的人家掌柜,自己并不是东家,这便纳上妾侍了!董氏一听方达的话,狠是吃了一惊,脱口说:“二叔本不是京里人氏,又不过帮着东家打理铺子而已,却是哪家愿意把女儿嫁与他作妾?”

“据闻他新纳的婆姨,本是东家身边最得宠的一个姨太太的丫头,那回东家带了姨太太和那个丫头到皮货铺去挑皮货,那姨太太不知道跟东家说了什么,后来就叫了阿逍到跟前去,把姨太太那个丫头给了阿逍作小的。阿逍一者觉得这是东家信任自己,给自己的赏赐,二者见那丫头貌美,自然就接受了。”方达说起这件事,却冷笑一声道:“这自然是东家那姨太太见阿逍经管着皮货铺,想要结纳他,因此才把自己身边的美貌丫头与了他作小的。将来若是有什么,怕那个丫头不会跑她那儿去报告?阿逍若是有什么把柄被拿捏住,就得听那姨太太吩咐了。这事儿我门儿清,已是写了密信细细的嘱了二弟妹,叫她好生看着那婆姨,莫要闹出什么事来。”

“我就说呢,姨太太是那么容易纳的?不过打人家一份工,就呼奴喊婢,三妻四妾起来,那正经主子又该是怎生排场?”董氏不以为然,正待再说,见自己几个儿子相继从铺里和学堂回来了,便止了话,吩咐婆子开出饭来。

小胖子休想

吃饭时,方达几个儿子边吃边侧头看董氏喂贵姐儿,都笑嘻嘻说:“别人家一岁的娃都会自己挥舞汤匙吃饭了,怎么贵姐儿还要喂的?”

贵姐儿就着董氏手里又吃下熬得浓香的鸡汤粥,并不理会方文信等几个的打趣,态度极是悠闲。有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好好享受,自己瞎操劳什么?

董氏见贵姐儿并不来跟她抢汤匙,还是乖乖就着她手里吃,笑了对文信等几个说:“你们一岁左右的时候,不会自己拿汤匙吃饭时,就硬要抢了自己吃,糊的满身满脸方才甘愿。到了自己会稳稳拿汤匙吃时,偏不肯自己吃,一到吃饭时间就叫嚣着要大人喂,有多别扭就多别扭。现下贵姐儿乖乖的坐着等我喂,吃完饭头脸还是干干净净的,这正是她乖巧之处,你们可别说的她不肯给我喂,偏要自己吃,我可不依的。”说的方文信等几个禁了声,只互相眨眨眼,埋头吃自己的饭。

董氏这里见他们几个不再说话,倒笑了说:“正是贵姐儿这般乖巧,容易打理,早上雨哥儿他娘来了,才眼红我有这般一个干女儿,又说让贵姐儿作她的儿媳妇呢!我哪里会得答应,自然一通太极打了过去,不理她那话,谁知她还咬着不放,说待要自己到贵姐儿家说去呢,把我气的倒仰。后来贵姐儿跟雨哥儿玩着玩着,咬了他一口,又吓的他跌在地下,倒给我出了一口气。”说着一脸笑。

方文信几个素知老娘嘴皮子耍不过董玉婵,几次三番在她那里败下阵来,记恨在心里,只想着那一回能扳回一局,不想这回贵姐儿帮她扳回了面子,令董玉婵带了李甘雨狼狈而去,这心里自然是痛快的。只是说起董玉婵要说贵姐儿当儿媳妇这件事,他几个脸上也带出不愿意来,方文信哼哼道:“咱们帮着费了多少口水才认了贵姐儿当干妹妹,好不容易拐的贵姐儿来住两天,他李家一上门就想拐了去当儿媳妇,这也太一厢情愿了,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得逞。”

方文信对李家有心结,这也是因为董玉婵大儿子李甘风与他年纪差不多,当时大家同窗,李甘风会读书,得先生夸奖,他不会读书,还被先生罚站,偏李甘风回家还绘声绘色的说与家人听,董玉婵到方家时,就照样学了跟董氏和方达说,使方文信被方达好一阵打,自此后,对李甘风就爱理不理,如今大了,李甘风还在埋头苦读,只思着要考秀才,前途似是一片光明。他方文信却因为读书不成,早早出来跟着爹爹学做生意,如今大家见面,李甘风看不起方文信作了商人,方文信看不起李甘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还在靠着父母,只说前途无量,那前途究竟还没真个看得真切,得意什么?因此顺带的对李家的人也存了一股大家走着瞧的味道。这会儿听得李家要说贵姐儿当儿媳妇,不管能不能成,都必定要挡着阻着,不让他们成事。

最小的方文伟听得说董玉婵说道贵姐儿跟李甘雨般配的词语,也撇撇嘴说:“李甘雨那个小胖子,怎么能配得上咱们的贵姐儿,他休想。”

董氏见方文伟也一脸愤慨,一时倒笑了,原来还想着贵姐儿跟他年纪相近,要说给他当媳妇的,谁知两个八字合不上,如今做了妹子,虽还不懂什么,也是下意识维护着的。看来以后谁要是觊觎贵姐儿,得预备着过种种关口,殊是不易。

贵姐儿听得大家讨论的热闹,却一头黑线,大家,我才一岁多,这说的事情太早了吧?再说了,这事还有我自己的亲爹亲娘亲哥他们呢,你们也来插一脚,将来自己要真的看中谁了,那个谁还不得三灾六难?

候得大家吃完饭,董氏见贵姐儿昏昏欲睡,只怕她刚吃饱就睡觉,肚里会积食,因此只哄了她玩,又倒了一杯温水来喂贵姐儿,见得方文信几个出去了,这里婆子沏了茶给方达喝又退下去收拾饭桌,便跟方达说:“上回在老李家看见他家亲戚那女孩子,长的清秀,说话又条条有理,我本待打听着人品如何,若是好的话,就说与信哥儿作媳妇,谁知一打听,却已许了人,真个不逢巧。如今信哥儿跟着你打理铺子,每日里倒得见许多媳妇姑娘,我只怕他年纪小不懂事,万一错眼自己看中一个,生了什么事就不好了。怕得赶紧帮他说个媳妇儿,成家立室,也省了我们那起担忧的心思。”

方达在外头打滚,素知男人无论年纪大小,一到场面上,就是爱面子的,儿子也大了,若是被铺子里的伙伴激得一激,也跟着上了摘月楼,他又没个媳妇在身边,到时迷上了谁,自己和婆娘还不得悔之不迭,因此也深赞同董氏的话,只说确实得多留意了。若是这镇上的姑娘没有中意的,不如就让巧娘帮着在乡下说一个。嫁女当嫁比自己家门槛高些的,娶媳却得娶比自己家门槛低些的,这是常理。

董氏得了方达的话,自是点头说:“信哥儿是大儿子,挑的自然要得那起明理能干的媳妇,但是镇上那几户教养的女儿最是大方的人家,现下的姑娘们不是太小就是已许了人,信哥儿不上不下的,也说不上他们的家。再退而求其次,有好些姑娘长的好了,又大字不识一个,究竟娶的是大儿媳,得要会管家看帐,这不识字却是为难。如今往乡下去说,人品相貌自然有得挑,只是怕难以挑到一个识字的。”

方达挥挥手说:“看看再说罢!也不是一说就要定的。”

正说着,却听得门口有人喊,却是郑明发和巧娘来了,原来他两个不放心贵姐儿,硬是等不到明天,这会就来了。

大名郑贵晴

不过分开一天而已,贵姐儿这会见到爹娘,却感觉鼻子一酸,分外亲切,“呜”的叫了一声,挣开董氏的手,猛的朝巧娘冲上去。巧娘忙蹲下身子,嘴里万分疼爱的叫道:“贵姐儿,小乖乖,娘想死你了,可一晚没睡好。”

贵姐儿一被巧娘搂住,嘴里甜甜的叫娘,把头埋在巧娘肩窝处闻那从出生到现在都闻惯了的气味,双手缠在巧娘脖子上,胖乎乎的小腿盘到她腰上,粘的紧紧的,像一只壁虎。

董氏见了贵姐儿跟巧娘的亲热劲,故意上去要扯她上来,却怎么也扯不动,不由笑道:“小孩子全一个样,别人对她再怎么好,她还是只记着亲娘。这怀胎十个月,把屎把尿,喂奶熬夜的,没白费功夫!”

巧娘也紧紧搂了贵姐儿,倒像是分开不少日子似的,又摸又亲的,一边笑道:“怀着贵姐儿时,肚子比较大,挺着干家务活倒是累的紧,待把她生下来,却比几个儿子容易带。小小的时候,刚会翻身,屎尿一急就晓得挪动身子提醒我。再不理她,就会大哭。这把屎把尿把的及时,很少尿在身上,也不用一天到晚换衣裳,身上更是干干爽爽,一股奶香味,见着的人都喜抱一抱逗一逗。不像别人家的小娃,一抱过来就是一股尿臊味,没生过孩子的还不敢抱。再说那晚上,硬是睡的好,张大婶就说,这娃身子壮,吃的多,气血足,夜里就极少闹着大人,大人孩子也都睡的足,真正是福气。这一晃眼,就一岁多了,倒像是不久前就生下她似的。”

巧娘跟贵姐儿分开一晚,心里一时怕贵姐儿睡不惯方家的大床,一时怕她晚上要找娘哭闹,一时怕她吃不好,足足的担心了一晚没睡好,等不及明天就扯了郑明发上门来要接回贵姐儿。这会儿见董氏说起孩子就是跟娘最亲这话,忍不住就叨叨了好些贵姐儿小时候如何如何的话,证明自己没白疼她。

董氏听得巧娘长遍大论的说起来,插嘴说:“昨儿晚上也睡的极好,并不闹人。只是昨天你们走时,找不着人,哭了几声,只一会就哄住了,也算是极好带的。”说着又用手去扯挂在巧娘身上作壁虎状的贵姐儿道:“好了,好了,都搂了这么一会了,该让你娘去洗个脸,喝杯茶才来抱你。”

贵姐儿猴在巧娘身上,只觉安稳的很,被董氏扯得一扯,强抱了过去,正要扁扁嘴哭起来,嘴里却被塞了一颗糖,这下哭声马上止住了。说实话,贵姐儿刚刚也惊奇自己的举动,完完全全的投入于自己是小孩子这样的情绪中,见到巧娘,就觉得鼻子一酸,被亲娘抛弃了一天之后那种委屈,别后惊喜等等全涌上心头,非得去缠在巧娘身上才觉得安全。

待得郑明发和巧娘洗了脸出来,又沏上茶来喝了,贵姐儿嘴里的糖还没溶尽,自是过去甜甜的叫了一声又一声的娘,把巧娘叫的心里直发软,忙着又把她抱到膝盖上,扳着脸亲了又亲。

董氏这里打趣道:“怎么只跟你娘亲热,就忘了你爹呢?”

贵姐儿伏在巧娘身上不说话。郑明发自己笑了说:“自打出生,都是巧娘带着她,我这个做爹的除了给她起个名,啥也没做,甚至也很少抱过她,她不跟我亲热,这也正常。”

董氏见他们喝完了茶,知道他们一路上赶来渴的紧了,现下天又热,正是该多喝点茶,忙又起身再给他们各沏了一杯茶,笑问道:“贵姐儿这个名不是小名么?什么时候正经给她起个闺名?”

郑明发又喝了一口茶,随手拿了搁在边上的扇子自己扇了扇,又去给巧娘和贵姐儿扇了几下,一边答董氏的话说:“正经的闺名其实已是想好了,就叫郑贵晴。只是我娘不让人叫这个,说她还小,怕叫大名没的折了她的福气。给她起这个名时,我娘居然令我写了,拿了去给那个曾老道掐算了一回,让他给测这起的名儿好不好呢?想来荣他们当时,我娘也没这般着紧过,正经是疼着这个宝贝孙女了。”

董氏听了笑着说:“想你们郑家,女孙向来少,如今贵姐儿这般乖巧,大人如何不疼在心里?不是说贵姐儿大伯娘趁着你弟弟办喜事的当儿,跑了回去想认回你们么?她生的小女儿,如今有六岁了吧?听得极会说话,嘴巴最会讨人欢心的,可有回去让你娘疼爱疼爱?”

董氏之所以这般问,却是当时郑明发与巧娘定了亲,还没过门时,郑尾生就没了。郑明兴霸着家产,极是欺负了郑明发他们一通。方达和董氏待要出面撑着郑婆子和郑明发,却因为巧娘没过门而不好出面,虽然如此,为着巧娘的将来,也硬着头皮找郑明兴和他婆娘讲了一些话,不想郑明兴根本不给他们面子,还喷的他们一脸屁,说的话极不好听。方达男人家的,不屑于把郑明兴说过的话一直重复,董氏一想起却还是要冷笑的,这会不由哼得一哼道:“想当初,郑明兴那个小子还看死我们不会把巧娘嫁给你呢!还说道你若是有出息,他就把郑字倒写,再爬到你跟前舔你脚底,承认自己有眼无珠。这话我还记着,只看他什么时候来舔你脚底了!”

董氏没有阻止方达协助郑明发再读书考举人这件事,除了自己几个儿子确实不像读书的料,亲戚们又没一个读书人撑着,到了镇里那几家大户去抬不起头来之外,还是因为那回找郑明兴说话,被他激的狠了,后来见巧娘还是想嫁郑明发,自然就一直盼望着郑明发能有出息,将来可以看郑明兴怎生下场。

见了董氏的神情,巧娘自然知道她还记恨着郑明兴,听得吕氏当日也去凑热闹,跟郑婆子一样不痛不快着呢!自然低了头说:“就算他们想认回,也没那般简单的。办喜事那日,我婆婆受了她一杯茶,倒不是真消了气,只是却不过婶婆的面子,再有那一众邻居都在,大家帮着说道,也不欲在办喜事那日跟人置气,只得胡乱喝了她的茶,省的她在那儿又跪又说的,像是虐待了她似的。倒是黑桃受了她一只玉镯,喊了一声大嫂。”

董氏点点头说:“总之,你们出息了,就有他们好看的。”

人力蕃薯粉

虽是夏季,日落的晚,但是巧娘想着张黑桃这阵子身子沉重,做不得许多重活,郑婆子又忙着要把蕃薯辗了得些薯粉,实实走不开,因此说了一阵子话,就忙忙的要告辞。

董氏万分不舍得贵姐儿,又强留不得,少不得把她昨天至今天看着喜欢玩的,喜欢吃的,一股脑的装在提篮上,令郑明发提着回去。另又把一串菩提银链子递给巧娘说:“这是你大哥前几年出海得的,虽不是很值钱,寓意却吉祥,你先给贵姐儿收着,过些年她大些,才拿出来给她戴罢!”

巧娘看那银链子,隔着小小的银锭子就串一个菩提果,难得的是那菩提果比尾指还小,呈扁球形,周围散布星星小点,中间天然有一个洞,方便穿孔。她正端祥,董氏又笑道:“据闻这菩提也称星月菩提,中间那个洞意为月亮,周围散布的那些小点是星星,俗称众星拱月。贵姐儿戴上这个,将来也做一个众星拱月的贵人。”

巧娘听得寓意果然极好,少不得代贵姐儿道了谢,小心收好了,笑道:“贵姐儿认了一个干娘,偏了多少好东西?若是多认几个干娘,我们也不用干活了,只等在家里收东西就罢了!”一边说一边笑,心里知道董氏是真正疼爱贵姐儿,越法感激,只寻思贵姐儿将来要如何,都不能越过董氏去。

贵姐儿猴在巧娘身上,雇的驴车已是等在门口催着,董氏还是不舍得她,俯过身子贴在她耳边说:“小乖乖,下次再接你来玩,还有许多好玩的你没见过呢!”

贵姐儿转过脸,“啧”一声亲在董氏脸上,甜甜的笑了,一边指指天空,一边又指指董氏的脸,作出快些进去,不要被晒黑的表情动作来。

董氏得了这一个甜吻,一颗心酥麻酥麻的,再一见贵姐儿的动作,笑的花枝乱颤道:“我就知道,干娘没白疼你,现下就晓得疼爱干娘了,还怕干娘被晒黑了,让我快些进去呢!”

“你怕你干娘被晒黑,倒不怕我被晒黑?”巧娘逗贵姐儿,托在她小屁股上的手紧了紧,笑对董氏道:“现下就偏心着干娘了。”把董氏说的更加高兴,看着他们上了驴车,方才恋恋不舍的进了门。

一回到家,郑婆子和张黑桃正忙着往一个下面缝了纱布的架子上倒水,隐约见到纱布上一团团的米色糊状物,正是辗成糊状的蕃薯。张黑桃舀了水倒在架子上,郑婆子用手去大力搅动架子上的糊状蕃薯,让水渗进去,没一会,放在架子下一个大盆子就流了一大盆泛着白沫的米色蕃薯水。

贵姐儿知道放到晚上,这些蕃薯水下面就会结成一层蕃薯粉,只要把上面的水倒掉,然后把结得硬硬的蕃薯粉弄出来,捣散了晾到蒙了纱布的平面架子上,晾干了就是白生生的蕃薯粉了。

郑婆子见巧娘接了贵姐儿回来了,转头笑道:“辗了蕃薯粉,正待明儿就做点粉果子与大家尝尝,你要还不回来,可不留给你。”

贵姐儿见她们劳作,已是凑过去看个仔细了,古代人民真个心灵手巧,没有电力的情况下,愣是人力也把问题解决了。

巧娘这里忙着下灶烧饭,待得煮好,见郑婆子和张黑桃还没忙完,只得安顿孩子们先去吃饭,自己又去给郑婆子打下手,一边嘱张黑桃说:“你身子不便,还是歇一歇,先吃饭去罢!”张黑桃正觉腰酸背痛,得了这句话,便把手里舀水用的长柄大勺子递了给巧娘,扶着腰进去。

郑婆子一边搅蕃薯糊一边问巧娘说:“贵姐儿这回到亲家舅舅家去住了一晚,没搅的他们不安生罢?”

巧娘一边舀水一边说:“她干娘嘴里都是夸的话,半句没提搅不搅的,我去接回时依依不舍的,若不是贵姐儿粘我身上不下来,她嘴里那句要留贵姐儿再住几日的话就要蹦出来了。”说着想起董氏跟她说的董玉婵看中贵姐儿的话,便也跟郑婆子学了一遍,待说到李甘雨被贵姐儿吓的跌在地下时,婆媳两个相顾笑了起来。

巧娘这里说着,看看桶里没水了,进屋到水缸里去舀了一桶提出来,经过饭桌时见贵姐儿坐的四平八稳,自己舀了菜汁拌在白粥里,大口大口吃的欢快,并不用大人服侍,出来跟郑婆子说:“贵姐儿虽然还小,这言行举止,叫我如何不疼她?有时我得闲时,看她吃东西吃的慢,拿了碗来喂她,她也不推拒,乖乖就着我手里吃。若是大人忙时,她就自己照顾自己,也不劳人叫嚷,该怎生吃就怎生吃,既没有饿着,也不跟哥哥们争抢什么。虽则她哥哥都尽让着她的,偏生她也尽让着哥哥们,并不娇气。看看别人家那起受宠的小女儿或是小儿子,自己吃不了的东西偏要抢,自己能吃的东西偏不要,跟大人别扭着。就算疼着他们,心里也有限。”

郑婆子看看蕃薯糊也搅完了,只觉手臂酸麻的很,自己甩了手臂说:“老了,不中用了。这才几桶蕃薯,就把我累的成这样。想那先前,趁着月色好,十几桶蕃薯,都是自个儿左手舀水,右手搅动,连夜就干完了。看看天就亮了,歇也没歇得一会,煮完饭就又下地了。那时也没觉着怎么样,现下还有人帮着,这手却抬不起来了。”

巧娘也知道郑婆子于郑尾生刚去世时,要操持一切,极是辛苦了好一阵,后来自己嫁过去,她多了一个帮手,这才好些。两婆媳这些年熬下来,虽免不了时有一点小碰撞,然在乡间也算她们和睦了。再加上巧娘见郑明发于明面上虽没偏帮自己,有时还貌似站在郑婆子那边,但于夜间,却是代郑婆子赔小心,又着意体贴,好语温存,便慢慢也让着郑婆子,至现下,倒有说有笑,状如母女。

白饭拌菜汁

两个干完了活,收拾好家伙,进去见孩子们也吃完了,却不见张黑桃在饭桌,原来她先洗澡去了,并不敢先上桌吃饭。

郑婆子见她还是守着规矩不敢越过她和巧娘先行吃饭,心中自是高兴,嘴里却说:“你现在肚子里还有一个,只管先吃便是,不必等我们的,要是饿着我的宝贝孙儿,可不是玩的。”

张黑桃步履有点重,挪了过来坐到巧娘身边,笑着说:“进来时先喝了一碗米汤,可不敢空着肚子去洗澡,怕肚子那个不依呢!”

婆媳三个把孩子们吃剩的菜汤菜汁拌在饭里,一边吃一边说笑。郑婆子见饭还有多,扬声对郑明业说:“你们今儿吃的倒少,这还有多呢,快过来再吃一碗。”

郑明业坐在屋角一小块木板上,正拿刀子雕出一只鸟儿来,看看刚雕了一只鸟头,已是形神十足,这会儿听得郑婆子的话,也扬声答:“我吃的不少了,这会吃不下了。却是二哥吃的少,说是在亲家舅舅家吃了不少茶果子,肚子胀着,吃不下饭。”

郑婆子哦了一声说:“既是如此,这剩下的饭留着夜里炒一炒与明发吃罢!他这会又埋头读书去了,灌得几杯茶水就该饿了。”说着话见贵姐儿走近饭桌,低下身子,却把碗递近贵姐儿道:“贵姐儿,可要再吃一口?”

贵姐儿自己拿菜汁拌白粥吃自然没觉得什么,这会儿见得郑婆子拿菜汁拌了的那碗饭,白中泛绿,边边被扒了几口凹下一个大洞,那儿有食欲,忙不迭摇头走开了。

郑婆子缩回手自己扒了一口饭,带着笑说:“来荣他们像贵姐儿这般小的时候,吃饱了饭还要缠在饭桌前不肯走,非要大人再喂一口方罢。贵姐儿倒与她几个哥哥不同,正经的这一餐吃完就不再来缠着大人的。”

正说着话,听得外面有吵闹声,却是邻居张大婶那大嗓门。巧娘听得几句,问郑婆子道:“海妹她娘又跑了?”

郑婆子点头道:“晌午时,海妹她那个爹又喝醉了,把她娘打了一顿,双手抓了她的长发,拖到门槛边,拿她的头去撞门槛。众人好不容易拦下了,海妹她娘自然就跑了。”

张海妹的爹张大力虽有一把力气,能干得活,但是脾气暴躁,一喝了酒就要打老婆,好几次把老婆打跑了。这次又把老婆打跑了,待得酒醒,见家里几个孩子吵吵吵闹闹,却没人煮饭,自是打发了海妹去找她娘回来。海妹知道娘也没什么去处,不过还是跑外婆家去罢了。外婆的家也不算远,几条街外而已,就一路小跑去外婆家门口大声的喊娘,没想这次娘没出来,外婆出来了,先是括了张海妹一个巴掌,又把她推倒在地下,这才恶狠狠说:“张大力的女儿,我警告你,以后别来我们吴家,你要来一次,我就打一次。”把张海妹打的哭了,跑过家去跟张大力学了一遍。正好张大婶从另一个儿子家过来,见他们闹的不像话,不由大骂张大力只会喝黄尿,又骂张海妹没用,叫不回自己的娘。

这里巧娘等人听得张大婶还在骂,不由出去相劝,却见张海妹缩着身子蹲在门边,捂着脸在哭,一问还没吃饭,只得拉了往家里去,给她盛了一碗饭,见她用衣袖胡乱擦了脸,还一个径的抽咽,都安慰说:“明儿你娘就回来了,不必担心!”

张海妹端着碗,抽噎着说:“外婆骂我说张大力的女儿,你再来吴家还打你,我奶奶骂我说吴春花女儿,你要再叫不回吴春花回来,就别回张家。呜呜,我娘又不是我打跑的,都骂我干什么?”

贵姐儿迈着小短腿过来,见张海妹哭的凄凉,再一听她因为要学话,也忘了避讳父母的名字,直接说了外婆和奶奶的原话出来,不由咧开嘴笑了笑,虽是觉得自己于这个时候抱着看热闹的心思有点缺德,只是那个笑意却是藏不住。

巧娘正安慰张海妹,又去拿毛巾给她擦脸,一转头见贵姐儿笑嘻嘻的,不由过去掐掐她的脸说:“姐姐正伤心呢,你怎么笑人家?”

张黑桃把大海碗一点菜汁倒到张海妹碗里,拿汤匙给她搅了搅,见巧娘说贵姐儿,笑着帮贵姐儿分解说:“贵姐儿还小呢,她懂什么?不过见海妹哭的像一只小花猫,觉得好玩儿呢!”转头又对张海妹说:“我说海妹,你快吃饭,别哭了,看贵姐儿都笑话你了。”

张海妹见巧娘她们又是帮她擦脸,又是好语安慰,止了哭,只觉肚子饿的很,忙扒起饭来。一碗拌了菜汁的冷饭,在这个时候吃起来只觉特别的香甜,很快就只剩了碗底,忙拿筷子把碗底剩下的扒拉到一起,正待也往嘴边送,眼角瞥到贵姐儿还在旁边看着她,就把那口剩饭凑近贵姐儿嘴边说:“来,我喂你!”

哇呀,怎么都要我吃你们碗底的剩饭?贵姐儿慌忙别开脸,退开一步摆摆小手,意示自己不吃。

张海妹见贵姐儿不吃,这才把那口剩饭扒拉到自己嘴里,放下碗却帮张黑桃收拾饭桌去了。张黑桃得了这个小帮手,很快收拾完洗好碗。

郑婆子进来说张大婶亲自到吴家请张海妹她娘了,过一会自然就回来了,让张海妹只管在这边待着,这会儿回家,指不定她爹还要拿她撒气呢!

张海妹这个时候也不敢回去的,几个哥哥全避了出去没敢回家,自己这个时候回去就是被骂的,因此只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想等听到娘的声音再回去。

巧娘等人怜惜她,都安抚说:“你别怕,要是今晚你娘不回来,你就在我们家睡,你爹在自己家撒野,却不敢跑这里撒的。”

张海妹这才稍稍放下心来,见张黑桃做小衣裳,搬了一张小凳子去坐在她旁边,帮着拿东拿西的。张黑桃笑着说:“要是来荣他们有这般听话就好了。可知还是生女儿体贴母亲。”

郑明业还坐在角落里雕着手里那只木鸟,听得这话,抬头说:“如果你肚子里的是一个女娃,大了自然能帮着你,也能帮着带弟弟们。”

张黑桃啐了他一口说:“别瞎说,我肚子里的可是男娃。”她虽喜欢贵姐儿和张海妹,可没希望自己第一胎生下的是女儿,一心只想着生下男娃,好吃个定心丸,至于以后再生的是男是女,就没相干了。

晚些的时候,张大婶终于把张海妹她娘接了回来,张海妹欣喜的跑了出去,回了自己的家。这里巧娘等人见张海妹她娘回来了,都说:“若不是张大婶亲自去请,海妹她娘怕真的不回呢!上回就说了要剪了头发做姑子去,再不回张家的,若是真闹的狠了,张大力就自己过日子去吧!”

贵姐儿歪在巧娘身上,听得大家都骂张大力,暗赞这个乡下好风气,没有一味的抬高男人,贬低女人,女人们的日子并不算太难过。

帮儿子吮吮

暑热渐退时,张黑桃也到了临产期,因为第一胎,总是有些害怕,悄悄跟巧娘说:“人说女人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这几日肚子下坠的厉害,想是要生了,我睡的不好,心里不由自主的乱想。”

巧娘拍拍她的手安抚道:“你身子底子好,没事的。我生第一胎时比你还害怕,未了还是顺顺利利的生下来了,孩子也壮健可爱。你这个时候只管养好精神,包保你母子平安。”

孩子在娘胎里,母亲虽然感觉到他,他也时不时在动,可眼睛总归还没看到他,心中隐隐的生着害怕,害怕孩子会不会缺个手指头,会不会缺个脚趾头,会不会有什么毛病。这些念头一起,就坐睡不安,又不敢说出口,怕一说出来,这些想法会变成事实。张黑桃坐睡不安也是因为起了这些疑虑。这会儿听巧娘这么说,再见她身子骨比自己纤巧,还不是很顺利生了四个孩子,想得一想,倒是心定了一些。

见张黑桃还是有些疑虑,巧娘悄悄跟郑婆子说了一声。郑婆子点点头,蒸了粉果子,又去买了香烛,拿了张黑桃家常穿的一件罩衫,提了篮子到妈祖庙里祈福。回来时把罩衫拿给张黑桃说:“我已在妈祖娘娘跟前许了愿,保你生产时顺顺利利。这罩衫叫庙祝念了经的,你穿上一会儿,再脱下来挂在床头罢!”说着又从篮子里拿了一小杯黑乎乎的符水,用柳叶拈了符水,洒在张黑桃身上,口里不知默念了几句什么,默念完收拾好东西,过来笑着说:“好了,万事已妥,只等抱金孙了!”

张黑桃被郑婆子这么一弄,再这么一说,果然心神大定,疑虑全消,又照常好吃好睡了。

贵姐儿本来见这里的乡人若是有个什么事,总要跑去妈祖庙里求个签,祈个福,暗暗嘀咕过真迷信。只是这回,看着郑婆子往妈祖庙里跑这么一趟,却令张黑桃镇定下来,却暗暗点头,有信仰的人总能从神明那里得到精神安慰,求神拜佛这种事,对科技不发达时代的升斗小民,总有无可估量的安抚作用。前世时也看过一篇报道,说是道士手里的符,因为是用墨汁画的,墨汁本身具有定神作用,因此心神不安的人,喝了符水,确实是能镇定心神的。再说那求神拜佛,在某个方面对人体也有好处。因为人双膝跪在土地下,身子俯向前,额头叩地,与大地做了亲密接触,这种肢体动作于人体健康有好处。这也正是为什么有小部分乡人得些小病小灾的,不用请大夫,只去庙里拜一下妈祖娘娘,又求一杯符水喝下,没多久就好了的道理。

到了八月初一这天早上,张黑桃闷哼着说肚子痛的厉害,巧娘看她的神色,估计可能要生了,忙让她躺到床上,出门口见张海妹在门边玩,忙让她跑到田里叫郑明业和郑婆子。自己慌忙跑到后街叫产婆。

产婆来时,摸了摸张黑桃的肚子说:“早着呢,过得两个时辰再来叫我!”

这里郑明业和郑婆婆已从田地回来了,也不敢再出去,只守在家里,再怎么说,这第一胎总是要小心些的。过得两个时辰,巧娘听张黑桃哼哼的大声了些,忙又跑去叫产婆。产婆这回来了,倒是忙着叫她们烧水,又摸张黑桃的肚子,手里转了几个圈,回头对郑婆子等人说:“先给她喝碗米汤长长力气。这胎头有些大,生时得费些力气。”

这胎头偏大,可大可小,郑婆子虽心内嘀咕,看看守在门外的郑明业,脸上却不动声色,怕自己一慌乱,倒使众人失了主张。只是吩咐巧娘去舀一碗米汤进来,自己又双手合什,朝四面拜了拜,不过求四方神明都来保估之类。

贵姐儿被张海妹带到大门外玩,玩了好一阵,还是没有听见婴儿的哭声,也有些不安,这小婶子不会出事吧?先时觉得这个小婶子极有主张,还怕她过了门会与老娘等人不和,及至她过了门,尊老爱小,也是一个顾家的,又很意外的与小叔和和气气,合家倒也慢慢儿的把她看作自己人。这会儿大家见她哼了半天没生下来,都着急起来了。

看看午饭时间,贵姐儿撇下张海妹,自己回身跑了进门,见郑明业伸长脖子去看挂了帘子的房门,只是被郑婆子拦住不能进去,急的直跺脚,正要过去扯郑明业的手,只听房内传来张黑桃“啊”的一声大叫,接着就是一串婴儿嘹亮的哭声,产婆高声道:“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大家不由全松了一口气,喜的全冲进去看那小婴儿。

郑婆子知道产婆这回辛苦了,除了惯例的辛苦钱之外,又另送了她一份赏金,千恩万谢的送出了大门外,这才回身来看张黑桃母子。

郑明业看着软乎乎的婴儿,却不敢下手去抱,只瞧着嘿嘿的笑,眼睛温柔的瞅一眼张黑桃的脸,凑过去说:“你好生歇着,我去问问二哥,给咱娃娃取个什么名好?”

郑明发在厢房听得张黑桃顺利产下一个男婴,翻翻老黄历说:“今儿初一,他又是头胎,就叫来初罢!”

张黑桃一听来初这个名字,很是喜欢,暗暗觉得比来荣他们的名字文雅许多,听得来初哭的大声,已是挣扎着侧身躺了,把来初抱放到手臂上,撩开衣衫喂他喝奶。因是第一胎,奶水出的慢,来初极是费力的吸了一通,一口没吸出来,急的紫涨了小脸大哭。

郑婆子在旁边看了,推着郑明业说:“快帮你儿子吮一下□,把它吮通了,你儿子才吸的出来。”

巧娘捂着嘴,“咯咯”笑着,抱了贵姐儿就要退出去了。贵姐儿一听老实的郑明业要当众帮张黑桃吮□,如何肯走,挣扎着下地,一心要留在房里看热闹。巧娘没她的法子,只得自己先出去了。

郑明业见儿子吸不出奶来,自然也着急,可是要他当着众人的面吮□,这却无论如何做不出来,一张脸也憋的跟他儿子一样紫涨紫涨的。

“看你儿子饿的直哭,你还杵着不动干什么?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当初你还不是吸奶长大的。”郑婆子推不动郑明业,回头瞧瞧一双眼睁得贼亮的贵姐儿,挥手说:“贵姐儿,咱们出去!”说着抱了贵姐儿出去,回头又跟郑明业道:“你可快些吮,看饿坏了初哥儿!”

贵姐儿被郑婆子强行抱到房门外,探头探脑的却什么也瞧不着了,过一会听得来初止了哭,郑明业出来小小声跟郑婆子说:“行了,吸到奶了!”

郑婆子和巧娘瞧瞧郑明业那百味杂陈的神色,不由“哄”的全笑了。贵姐儿自然也是笑的一脸贼忒忒的。

竖起小拇指

第二日天还没亮,巧娘便起来帮郑明发收拾行李。距离乡试不过半个月,从这里到考乡试的省城就要七天的路程,自然得提前出发,到了省城要腾出时间熟悉地方,又要拜访旧时同窗,因此郑明发不敢再拖日子,已是择了今日吉时出发。

因张黑桃坐月子,郑婆子也不得闲,忙里忙外的,又要看郑明发还有什么忘了拿,一时团团转的。大家忙到天大亮,检查了几遍郑明发的行李,见确实没什么遗漏的,方才放下心来。

看看差不多可以出门了,却见方达和董氏来了,郑婆子等人忙迎了进去。

原来方达想着郑明发就要上省城,怕他不舍得使银子,又特特的拿了一张银票过来与他,嘱道:“到了省城,只管找那干净清幽的客栈去住,千万莫贪便宜住那起嘈杂的小地方,若是不小心吃的不干净东西,叫你后悔莫及。”因又想起省城有一两个旧交的行商,又写了信给郑明发收着,吩咐他若是有甚不妥当的,只管去找这两个旧交。

郑明发也不跟方达客气,小心收好信,又笑道:“前儿已是过去拜候郑大官人,他也密密嘱了几句话,又写了一封信让我收着,说是若遇上什么为难的事,也只管持了信去找他一个旧识。”

方达闻言拍拍郑明发的肩,笑道:“如此方好,先祝你蟾宫折桂!”

郑明发呵呵笑着道了谢。巧娘帮他搬了行李出门口,却见许多素日有来往的亲戚和邻居也来相送,大家自然是满口的祝福。

郑明发少不得一一的道了谢,眼见方达先前帮着联络好的车夫也已驾了马车到了大门口,忙着搬上行李,爬上马车,探出头来只让大家别远送。

贵姐儿知道老爹这回去赶考,实在事关重大,是改变家境的唯一出路,若是不中,那个打击怕难以承受。因此也追出大门口,挥舞小胖手,奶声奶气喊道:“爹爹,爹爹!”待要说出祝你考试顺利之类的话来,一则现下说话还不利索,二则觉得自己若是如此说却显得怪异,因此只竖起两只大拇指作胜利状,一脸鼓励的神色。

郑明发虽对自己所学有信心,然于这个关口,却还是有些忧心的,方达和巧娘等人的祝福还罢了,这下见贵姐儿小小孩子追出来竖起大拇指,心中不由一暖,跳下车来抱起她,挨着她的脸贴了贴,小声说:“小乖乖,爹爹定会高中的,放心好了!”说着放下她,挥挥手,这才又爬上马车。

郑婆子和巧娘追着马车,直送到村口方回。

这里方达见她们回转来了,笑着说:“咱们这里虽不算繁华地方,离省城却不能算远,也不用改搭船,只一路坐了马车,快的话不上七天就到了,你们不必忧心。再说,这请的马车的车夫又是大家相熟的,一路尽有照顾的。一考完,又是坐了他的马车回来,最是妥当的。”

这个送郑明发上省城的车夫,与方达却是相熟的,原是他铺里一个掌柜的弟弟,因头脑灵活,只想自己出来做行商,却先用积蓄买了一辆马车,寻思着上省城看看行情,好决定贩卖什么物品。听得郑明发要上省城赶考,决定在方达跟前卖个人情,充当车夫送了郑明发上省城。将来若是贩卖的物品有求到方达跟前的,方达自然也不好推拒。

董氏正跟郑婆子说话,听得房内传来婴儿哭声,这才知道张黑桃昨天产下一个男婴,不由拍手笑道:“你们郑家今年尽是喜事啊!每家每户到了初一都要上香拜一下天地父母,初一这日正是贵人日,这小娃生在初一这日,自然就是好日子了。”

郑婆子也笑道:“昨儿忙乱着,自然没顾上拿他的八字给曾老道去掐算一番,待会要到妈祖庙里为明发祈一下福,再顺道给初哥儿算算八字,看看他是哪一路神仙来出生的,赶的好日子。”

郑明业听得董氏赞来初生的好日子,有心想抱了他出来献献宝,便揭了帘子进去房里,见来初刚吃饱,睡的正香,低声道:“刚还听见哭声呢,怎么这么快就睡着了?”

张黑桃正摸来初的小屁股,见干爽着,还没尿湿,闻语笑着说:“小娃儿一吃饱就睡的,这有什么好奇怪?”待听得郑明业想抱了出去给董氏等人瞧瞧,不由嗔怪的看他一眼道:“亏得初哥儿壮实,才禁的住你抱来抱去的。只是出生还没满三天,老人家俗称还没开目的,却不能抱出房门外,小心那阳光刺痛他的眼睛。”

郑明业摸摸头说:“原来小孩子有这许多讲究,我从前都不知道的。”

“你从前又没当过爹,当然不知道!”张黑桃好笑的看一眼郑明业,让他帮着倒一杯水进来,一时只觉又累又倦,先行挨着来初躺下。

郑明业到了灶下,待要倒一杯温水,揭起大锅一看,见早上还有剩的稀饭,便舀了稀稀的一碗,端进去与张黑桃道:“那白开水淡而无味,你既是口渴了,先喝一碗稀饭罢!这既能抵得口渴,又不会喝了一肚子全是水。”

张黑桃坐了起来,接过郑明业递过来的稀饭,几口喝完,看着他把碗端了出去,一时却不忙躺下,只怔怔出神。

想这乡下穷些的人家,常有婆婆和媳妇为吃食吵架的,自己在娘家时,就常常听娘提起她年轻时的事,说道当初生下第一个女儿时,因要喂奶,没到吃饭时间肚子却饿了,一时待要自己去舀一碗稀饭吃,见婆婆平时严厉,又不敢去,遂央求爹爹代她舀一碗进房,谁知爹爹理也不理她,粗声道:“要吃自己舀去!”把她气的在房内垂泪。如今轮到自己生儿子坐月子,郑明业不待自己说,却体贴的舀了稀饭来给自己吃,可知没嫁错人。

想当初自己就是见村里的粗汉一言不合就打婆娘,才一心要挑一个斯文些的才肯嫁,见郑明业虽瘦削,一见女孩子却脸红,知道他不同于其它粗汉,后来打听得他哥哥欲待再考举人,若是考中了,郑家自然就是村里人想攀附的人家了,考虑再三,这才把自己的意思透给爹娘知道,爹娘跟哥哥商议了好几日,便托郑家婶婆来探口气,终是事成了。初初嫁来时,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着,只怕自己当初作错了决定,如今却真正舒了一口气。

我要看闲书

郑明发走后,巧娘每天算日子,说道今天应该走到那个地界了,明天又该到那个地界了。郑婆子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听得巧娘念叨,笑着说:“你又没到过省城,怎的这么熟悉这些地名?”

巧娘手里正拿一幅刺绣在飞针走线,闹言抬头道:“先时在娘家,我大哥出远门行商,好几次到省城去,大嫂在家日日念叨多少脚程该到那个地儿,多少脚程又该到了省城,听她念的多了,我便也知道了这些地名和路况。”

郑婆子点点头道:“你大哥如今只守在绸缎铺里,不再出远门,你大嫂可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虽如此说,我大哥竟像是坐不住的一个人,这阵子已是在计算着要上京里会我二哥呢!他给二哥介绍几个行商捎了皮货出海卖,听闻人家不愿跟二哥四六分账,最后说到五五分账,二哥写了信回来说这件事,大哥冷哼一声说若是自己在京里,那起人必不敢提五五分账这些话,如今第一趟且让他们多赚些。因此自己要上京里看一下情形,再顺便看看二哥发展的如何。”巧娘说着,用嘴咬断了手里的线,把残绒吐在屋角,见郑婆子听住了,便接着道:“若是诚信好的行商,说好五五分账,他不存私心,二哥也尽有赚的。只是怕他还要从中取利,明着是卖的十两银子,他假说只卖了九两,自己先悄悄暗了一两在内。回时只把卖的九两的利润分五成与二哥,二哥便吃亏了。大哥于这些上面,最是晓得弹算,如今还不是怕二哥吃暗亏,就欲待上京里去为他谋划一二,再亲自为二哥搭上诚信可靠的一两个行商方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