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的身子委实大不如从前了,孙儿的亲事让她振作了一些,怎么着也得看着他成家立业,离次年三月还有半年的功夫,瞧着时间长,杂七杂八的事情下来,也就差不多了,中间还要除去过年的日子。

她心中盘算着日子,叹息若是能再早一些就好了。

老夫人道:“沈家虽是殷实,终归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且也别为难人家,我的东西本就是要留给你的,给你妻子也是一样的,到时候到了码头,便一并加进去。”

江垣不喜她这交代后事一般,便是道:“她年纪小,怕是不会理那些东西,待是她入了门,还要您教她哩,您如今少操些心思,好好休养才是。”

老夫人笑着点点头。

沈三和江氏要带蜜娘回蘇州府发嫁,京城的事情只得交给沈兴淮和陈令茹,陈令茹打嫁进沈家便是没得操心过什么事儿,一有事,就是这般大的事情,自己是成过亲,却是没办过亲事,江氏也是体谅她第一回上手,宽慰她许多,也好在还有曾氏在京城帮忙。

丽人行八月初开业,蜜娘九月就是要启程回蘇州府。丽人行因着之前的宣传和新颖的款式,又有了乐盈她们的带动,很快业绩就上去了,这才刚刚有了起色,核心人物竟是要离开,如何舍得。

谁知这一道打马球的时光竟是这般短暂,还未是玩够,就是纷纷都要嫁人了,几个姑娘洒了好几回泪,蜜娘可都是怀疑自个儿是回不来了。

文菲哭哭啼啼道:“你且是走了,咱们这丽人行可怎么办?”

蜜娘忙保证每月寄图样回来,又是好生一顿安慰。

九月初,蜜娘登上回蘇州府的船,回那魂牵梦萦之地。

“这不是苗峰他耶嘛,咋了的,近日咋的老往这码头跑哩?”一壮汉问道。

苗老头眺望了一番,搓了搓手心,老实巴交地说:“我家儿媳妇的三叔三婶要回来了,算个日子,就在这几日,我这不是闲着没事儿嘛,过来探探风哩。”

坐在一边正在扒饭的黑黝黝的老头抬起头羡慕地说:“老哥好福气哩,娶了个金凤凰回来哟,这亲家这般得力,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苗老头笑了笑不说话,往里头走去,负着手,一边望着河面。

待是苗老头一走,其他人便是聚了过来,“苗家可是菱田村沈二的那个亲家?”

“是哩是哩,沈举人要回来了,咱们震泽镇可都是传遍了。”精壮的年轻人骄傲地说。

“这沈家当真是祖坟冒了青烟,儿子中了探花郎,娶了京城的大家小姐。沈举人不在京城里头坐老爷,怎么得回来了?”

年轻人挺起胸:“奈们啊,不懂了吧。沈大官人还有一女,听菱田村里头传言,嫁给了京城的贵人,要回咱蘇州府发嫁哩!”

周围都恍然大悟,忙问道:“什么贵人呢?”

年轻人如何知道是什么贵人,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周围人便是笑着道:“奈框我们吧,啥贵人呀?孙六子奈倒是说哩!”

孙六子哼哼唧唧,众人纷纷调侃他。

且是这头调笑着,一艘大船越来越靠近码头,码头上忽然喧哗起来。

“沈老爷回来哩!”

第99章 099

沈三衣锦还乡,此时十月份天气已凉,江南还算暖和,嗅着熟悉的水土气息,浑身都舒畅了。

蜜娘先是见着了夏至一家和沈兴杰一家,吴县的县太爷也到码头迎接,沈三招呼了一会儿,县太爷相邀夜宴,沈三以思家甚急,日后再递贴拜访。

一家人思乡心切,到时已是下午,夏至想让他们歇一晚休息休息再回去,三人皆是不乐意,装了箱笼,立即就要回菱田村。

待是回到菱田村时,天色已暗,如今日短夜长,普通人家都省蜡烛,吃饭吃的早,天气好些就到旁人家去坐坐,天气冷就早早地上床歇息。

沈三这马车一道,从村口子开始便是热闹了起来,听闻是沈三回来了,那正要上床暖被窝的都重新套上衣裳。

“振邦回来了!”

“淮哥哩?探花郎可在不?”

昏暗的小乡道上,黑压压的一群围在马车周围,沈三难敌乡亲们的热情,心中也是妥帖得很,下了马车笑着同乡里人招呼。

“淮哥在京城呢,他请否了假,心里头惦念大伙儿,明朝大家记得来我家里头,拿些个京城的土仪,否似啥值钱的物件。”

沈三言笑晏晏的,虽是看不大清脸,可就从那温和亲切的语气里头,十村八里的人心里头就是一阵妥帖。

这沈三十年如一日,没得出息前就是这般,有了出息也没得什么摆架子,还不忘拉扯一把大家。村里人眼红谁都不眼红他,且瞧瞧今个儿,就算那物件当真不值什么钱银,就冲这分子心意,大家都乐得。

“咱们这乡下人,京城都没得去过,啥值钱不值钱哩,有就好哩。”

“就是哩,我们这没见过世面的,还没见过京城呢!”

“我以前就说振邦是个实心眼的,振邦这孩子我看到大的,没的说。”

沈三同乡里人闲谈了一会儿,沈老太爷和沈老安人催了几回,沈三重新坐在马车。

乡亲们看着离去的马车,仍站在原地谈论着。

“还是振邦人好,这沈家比杨家好了不知道多少哩,也没见沈家人摆那高架子,这人呐,刚从泥里爬起来就以为飞上天。”拄着拐杖的老头说道。

众人深以为然,自打那杨家小子中了举,那杨家寡妇就跟飞上了天似的,杨家族人也是越来越猖狂,可沈家那才叫真的腾飞了,也没见得人家有多张狂,族里头也管得好,能干活的在造纸坊印刷坊,孤儿寡母也有族田供着,也没得那杨家族人欺负同村人。

再者沈家也是惯会做人,有了好处先满足族里头,村里头也多多少少得些好处,就好比那族学,村里头如今有些个闲钱的,都想着把孩子送进去,那杨家有样学样也办了个,最后弄得个四不像,夫子请不好,钱也收不好,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是这沈家的学堂就不一样了,书钱不用愁,就出些学费,大家也都担得起,学几个字就算不考科举,也能出去谋个好职位,像沈家的春芳歇书局,如今都是要识字会算术的小伙计。

马车停在春芳歇门口,沈老爷子和沈老安人被人搀扶着站在门口,借着门口灯笼的亮光,沈老安人激动上前:“三儿!”

沈三连忙扶住她:“姆妈,阿耶,奈们出来干啥呀,外头凉!”

沈老爷子笑呵呵道:“奈姆妈惦记奈,非要跑出来等奈。”

蜜娘下了马车,脆生生地一个个叫:“阿嗲,好婆,阿公,大爸大姆妈……”

沈老安人松开沈三,拉着蜜娘的手,怎么看都看不够,夜里头黑,年岁大了眼睛又不大好,沈老安人眯着眼睛,见她那个甜甜的梨涡就知道是她,“好婆的蜜蜜哟~”

黄氏抱着小孙女笑着道:“太婆婆有了小姑姑就否疼奈哩~”

玉姐儿呀咿呀咿,含糊不清地叫着:“太婆~”伸着手要往沈老安人那边拗。

玉姐儿比之上回见又大了许多,蜜娘见这奶娃儿如玉一般,遗传了沈家人的好皮肤,当真是可爱得紧,正是会奶声奶气,蜜娘喜欢的紧,摸出些身上的物件逗她,她当真是上了钩,拗着身子要去蜜娘那儿。

众人哄笑,且是见面欢喜激动了一番,外头凉风一吹,还是回里头的屋子去,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家人围着坐下。

沈老爷子急忙问淮哥的情况,沈三和江氏挑些个同他说了,沈老爷子和沈老安人得知小孙儿那般出息,笑得一脸欣慰,“好好替上边办事才是真的,让他别担心我们,我们好得很哩。”

沈老爷子和沈老安人的身子相比村中其他老人当真算是不错的,这些年滋补的东西不断,刘泉和沈英妹隔三差五地来看他们,可终究是老了,蜜娘看着,又是瘦了些,好在精神头还好。

蜜娘又看了看闵姑姑和阿公,阿公笑容和煦,精神气也还不错,腰板子还挺得直直的。

志哥媳妇感慨道:“竟是没想到拐个弯同江公子订了亲事,当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哩!”

花氏笑着道:“可不嘛,这从京城到蘇州府,万是没想着寻着个媳妇回去!这还是多亏了范先生哩。”

范先生只得笑笑,心里头却是郁闷不已,可不竟让那臭小子捷足先登,余光虚瞥见蜜娘低头羞涩而笑,范先生更是胸闷,女大不中留哩。

沈老安人只在书信中得知孙女找好了人家,信中又说的不清不楚,忙是问道:“那江家是什么的人家呀?家中有多少人?阿垣那小伙子如今在做什么?”

老安人一声声的责问皆饱含着对孙女的关怀,她脑子还清楚着,睁着浑浊的眼睛看向沈三,若是沈三说出个答案不让她满意,怕是手里头一棍子就要敲过去了。

沈三如何瞒得过,只得如实到来,老安人还未听完,早已勃然大怒,站起来就要打沈三,“奈,奈是个做耶的吗?老三,奈啊似被京城里的富贵迷花了眼,那侯府是咱们这种人家也能嫁过去的吗?蜜娘受了委屈谁给撑腰!奈阿有脑子的!老娘,老娘打死你个卖女求荣的……”

其他人忙上前阻拦,即便他娘年纪大了,沈三万不敢小看,儿时他娘可是追着他到树上的,四十多岁的人竟是躲到椅子后边,“姆妈,奈听我说完哩!”

“这般人家还有甚好说的!”老安人瞪着眼睛。

蜜娘抱着沈老安人一个胳膊:“好婆,好婆,奈别急呀,阿耶否似那样的人哩,是我自个儿愿意的。”

范先生站出来说道:“老夫人,此事啊,您若怪就怪我吧,哎,算也是我促成此事的。您稍安勿躁,先且坐下,我同您解释。”

沈老安人在旁人的安抚下又坐下,范先生道:“我那侄孙,心慕蜜娘,亦是知沈家怕是不喜他这家世,阿垣是家中嫡次子,但无需袭爵,他有如今亦是靠自己,我那妻嫂甚是怜惜,我妻嫂几个月前来书信同我说,阿垣有意同家中分出来,……”

范先生的话自是信得过,沈老安人渐渐地平复下来。

江氏再道:“阿垣是个好孩子,他家中虽是复杂了些,老夫人却是极好的,就他们大房而言,也就一个兄长,日后分出来,公婆自是跟着兄长的,他们夫妻也能过各自的小日子。”

沈老安人面色稍霁,沈三坐回位子,且是刚才失了颜色,埋怨道:“姆妈也不听我把话港完,我哪儿的会害了蜜娘不成。”

老安人刮了他一眼,不理会他,对范先生道:“那老夫人当真是个开明人,哎,阿垣那孩子我也是见过的,是个好孩子。可就是这家世,不是不好,是太好了,正所谓齐大非偶,我们家也不图这富贵,就盼着孩子能过得好。”

说罢老安人担忧地看了一眼蜜娘。

范先生眉眼舒展,对沈老安人敬佩道:“老安人想得明白。我是看着蜜娘长大的,我膝下无子无女,这些年蜜娘就如同我亲孙女一般,如何不疼惜,且就是看在我的面上,老安人且信我个一回,但凡我侄孙儿哪儿对不住,我第一个绕不得。”

沈家有这般长辈当真是一幸,这平常百姓听得侯府的名声,恨不得眼巴巴地奉上闺女,黄氏和花氏第一反应亦是惊喜羡慕,沈老爷子都不能免俗,且就这老安人看得清楚,也是心疼孙女儿,这般大反应。

沈老安人渐放下心来,又是忍不住多问了一番,且是夜色渐深,才散去。

且是第二日,园林里头就热闹了起来,村里人都提着自家的蔬果、腌肉到沈家来,冬至、沈英妹、沈琴妹也都来了。

蜜娘再见冬至,冬至已是孩子她娘了,瞧着也比以前胖了些,冬至抱着她的胖儿子,笑着打量了她一番,“果真是大不一样了,这皇城脚下呆久了,气势都不一样了。”

蜜娘逗弄她儿子,伸出手想抱,冬至毫不犹豫地递上去,却是被压着手了,蜜娘将他抱到怀里:“这小肉墩可真带劲儿。”

冬至坐一旁吃点心,“可不是嘛,一出生就有八斤。”

蜜娘逗了一会儿,小胖墩坐不住要找他姆妈了,嘴巴一憋,蜜娘忙塞给他娘。

蜜娘不在这边许久,有些消息也不灵通,冬至便给她普及亲戚间的事儿,比如说沈大爷家闹内乱,沈大爷被气得病了。再者莲姐儿嫁了个穷酸秀才,整日做着官太太的梦儿。

冬至:“……也就好爸这脑子不好使的,会把好好的姑娘嫁给这般人家,当真是家徒四壁,就算孙家再不怎么样,找个殷实可靠的人家,日子可不美满。”

蜜娘听着得趣,忙点头:“那莲姐儿如今怎么样了?”

冬至讥讽一笑:“能咋样啊,那一家子就靠着她这嫁妆过日子,她往日里头只会哭哭啼啼,嫁过去没几日,就哭着回家说要合理,她男人也是个惯会甜言蜜语的,写了首酸诗,哄了哄,便又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好爸也是眼瞎,觉得那男的能成大器,真以为什么人都是三叔哩。”

冬至又忍不住落在蜜娘身上,蜜娘素不爱抹胭脂水粉,只是素淡着一张脸,那皮肤也是弹指可吹,白皙而透亮,杏眼清澈如同含水一般,且是感叹着,如今也生不起那比较的心思了,两人早就不在一个台阶上了。

蜜娘作惋惜状,附和道:“绣花枕头也就骗骗外行人,可姑父,怎么得肯?”

孙四牛是踏实肯干的人,他这一辈子当真是可怜得很,沈家也多有愧疚,但凡娶个好一点的女人,孙四牛也比现在好,且不是说着金钱上的。沈琴妹当真是把那个家搅得不像话,老实勤快的闺女给远嫁了,儿子教成那副德行,一味宠着小女儿,给宠坏了。

沈家人多是怜惜他,孙四牛在沈家反倒比沈琴妹有脸面多了,好在孙旺生了个儿子,孙四牛自个儿带在身边,沈老爷子和沈老安人说好了,大一些就送沈家的学堂来读书。

冬至望了望左右,靠近些,神神秘秘地道:“哪儿乐意啊!还不是莲姐儿她,同那人没得成亲就在外头野合……”

蜜娘目瞪口呆。

冬至如今做了妇人,言语上也粗俗了些,荤素不忌,且是想起蜜娘还未婚,忙是改口道:“然后就是暗结珠胎,姑父,能不答应吗?”

冬至得意洋洋地说了一通她私藏的八卦,蜜娘听得一愣一愣,说得口干舌燥,待是那小胖墩闹着要回去了,便是急急忙忙地回去了,且是道:“下回再说。”

感情这说书哩,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解说。

十一月初,家里头收到京城的信,沈兴淮交代了近日的事儿,最大的事儿便是陈令茹怀孕了!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沈三和江氏头一回做爷爷奶奶,喜得不知何等模样,且是惋惜没得在儿媳身边照看,忙是写一封书信回去,让曾氏多多照料。

蜜娘再是回到这儿,那一草一木陌生又熟悉,日日待在园林里,同范先生写写字作作画,范先生称赞了她一番,长进颇大。

蜜娘自幼在他膝下承欢,听他说着山川大江,心胸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也是见识多了,竟也是放下一言,要同范先生一作山川志。其实亦是蜜娘希望他能够将这番经历整理成册,偏偏阿公如今不爱那功名利禄,疏懒得很。

那山川志如何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范先生且是笑道:“你呀,便是想一出是一出,那山川志没个几年工夫,如何作得出!你在京城,如何同我一道作?”

蜜娘脱口而出:“你同我一道去京城可不就行了吗!”

第100章 100

范先生久久不语,蜜娘的心绪也越发地下沉,这眼中也开始续起了金豆子。

且待是得不到回应,蜜娘抽抽啼啼:“那阿公这辈子是不是都不想见我哩?我待是嫁出去了,也不知何时再见到您,就您和闵姑姑在蘇州府,我们如何放心的下,您没得亲人,我是您带大的,您可不心疼心疼我,就同我一道去吧!”

范先生眼眸中浮现水光,苍老的手掌复在她的头上,摩挲两下,他又如何舍得,年轻时他待儿子也没得这般精细耐心,且就是年老了,碰上这处处暖心窝子的小姑娘,捧着怕摔,早已想过千百遍她出嫁时的情形。

这沈家人待他都很好,将他当师长当长辈敬重,只有蜜娘,自幼长于他膝下,她的外祖母托付时才那么点大,小儿能懂什么,只知道谁一直陪着她便是亲近谁,她幼时不知事,心中只当他是亲人,打妻儿去世之后,再无人同他这般子窝心,他如何能不疼惜。

“阿公,再想想吧,多大的人哩,还哭鼻子。”

蜜娘知他心疼她,便是日日痴缠着他,他若是说一句拒绝的话,她便是冲着他哭,缠得范先生没个法子,范先生心底亦是有那送她发嫁的想法,被她这般磨,又是没得法子,便是应下了。

还有一事便是,怀远侯老夫人的信中提及自己的身子,沉珂已久,范先生没得见着老怀远侯最后一面,他这妻嫂曾经多有帮助过他,京中的老伙计一个个都走了,他心中不无伤怀。

且是往事也随风,都作了古,亲手了绝了过往的错误,他心中亦是好受几分,只愿入了土能同她好好解释解释。

但范先生只道会送她出嫁,只字不提留在京城,蜜娘虽是遗憾,可先生能为她去一趟已是让步了,蜜娘也知不能得寸进尺,见好便收。

同京城的冬日比起来,蘇州府的冬天不要太暖和,也无需往身上抹厚厚的羊奶膏,还可以吃上新鲜的太湖大闸蟹,蜜娘到了京城,每年秋季便是最心心念念这大闸蟹。

虽是远在蘇州府,京城的信却是没得断过,江垣的书信阁个十日来一封,沈三和江氏也不拘着这些,两人都要成亲了,自是感情越浓越好。

江垣同她絮絮叨叨说了近日的事情,提到他暗中买的宅子,“……新宅距岳父岳母不远,已在造地基,我请舅兄替咱们的宅子画个样,舅兄道你亦是会几分,让你先画上几张图样,他帮你润色润色。这般甚好,待我们分家出来,便就搬至那宅院,若是无他故,便要住上个十几二十年……按你所想的造,你喜蘇州府的园林,我便按蘇州府的园林造,一切随你……你应是到蘇州府了,京城又下了雪,且望明年,能同卿卿一道赏雪画梅……”

同信一道寄来的,还有一玉簪,那羊脂玉温润透亮,雕刻着梅花的样式,蜜娘将信折起来,收进匣子里,素手小心翼翼地拿起那簪子,口中嘟囔着:“谁要同你一道画梅,怕是要把我的画给毁了吧……”

蜜娘想起他画的那萱草花,他那时候欺她年幼,没见过萱草花,画的那般丑还一本正经地同她说就是那样的,只可恨那画还被他拿去了,蜜娘抿唇一笑。

蜜娘有了第一回画丽人行的经验,再次画图样便是顺手了许多,画大景观她不大在行,她罗列了一些要求,打算让阿兄帮忙,屋内的图样她信手拈来,又是画了几张首饰的图样,一同寄回京城去。

村中的日子也不算得多清闲,外头都得知蜜娘嫁的是怀远侯府嫡次子,登门拜访之人远远从蘇州府而来,有些个同怀远侯府七绕八绕关系的官员也打着亲戚门号登门拜访,好在沈三早把蜜娘一部分嫁妆都运到京城去了。

但嫁的是侯府,上头的嫂嫂还是家世深厚,沈三万是不愿自家闺女落了下成,虽说不能超过上头的嫂子,至少也得差不多些,沈三在京城办置了一份产业,回到蘇州府也不忘办置产业。

沈三倒是不心疼,蜜娘先是心疼了起来:“外头人又并非不知咱们家的家底,够看得便行了。”

沈三办置得最多的就是商铺和田地,不需她多操个心,只消收些租费便是一大笔收入了,只可惜京城可交易的土地太少,同大小的土地,比蘇州府贵了几倍,沈三在京城主要办置几个商铺,田庄只买了一个,定是不够看的,便是想在蘇州府多办置些。

瞪着眼睛道:“咱们家什么家底?奈阿耶心里头有数,这点子嫁妆阿耶还是办的起的,京城里头没能给奈办置多少,才这么点哪里够看。”

江氏也劝道:“这外头人都看中嫁妆,你嫁的就是侯府,都是一群踩低捧高的,女人呐嫁妆多谢好傍身。”

范先生却是道:“你且少办置些,我这儿还有些东西要给蜜娘,待是到了码头,一道加进去。”

沈三如何肯要,先生虽同他们家情谊深厚,但先生毕竟姓沈的,再是无儿无女,总是有族人亲戚,让那些个怎么的说。

范先生执意道:“我此生无儿无女,宗族也相隔甚远,这些年来且就蜜娘在膝下承欢,犹如亲孙,阿垣亦是我侄孙,我夫人怀远侯府出身,那些嫁妆本就应还给怀远侯府,此番也是一样的,权当我的一点心意,也不枉她喊我一声阿公。”

范先生出京时匆忙,没办法事事处理好,只留得一封书信简单交代一番,那些嫁妆早就应该还给怀远侯府,老怀远侯心怀愧疚,如何能心安理得,元武帝心心念念盼着他归来,亦是不肯动他的产业,范家连续五代单穿,且是积蓄不少,旁人家还有几个隔房,范家的隔房相聚甚远,又有元武帝照看着,无人敢肖想,也保存至今。

范先生早看淡了这些,也无需什么银子傍身,大底死后,也就留给这么几个人。

沈三且是不知范先生说的一点心意是多少,只觉怎么都不够,私下里照旧办置着,沈大和沈二也给添置了一些。

外头人只看他这番动静,就知道这嫁妆定是丰厚得很,沈三往日里头低调,可明眼人都知他这家底定是不少,光这春芳歇如今十几二十家店,一年就不知多少进账。

“这沈家闺女啊,嫁的可是京城里头的侯府,据说这银子啊,就有好几千两!”

外头人大惊:“这家底都要掏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