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说:“你父亲背负的使命比你想象中的要重,他如今,不为自己活着,是为了你,为了芸姐儿,为了天下。你是他的儿子,家中、妹妹,得靠你撑起来。”

铮哥儿开始很努力,不管是学武还是习文,等到了年纪,祖父就将他安排进了军营,旁人皆提及他的亲事,祖父祖母却压着母亲不让母亲给他选妻子。

祖母道:“你选的不作数,除非铮哥儿自己看中的,他这般大了,又没缺脑子,自己想要娶媳妇了难道不会说吗?”

母亲不忿地说:“他哪里知道姑娘们的秉性?再说,那些和男人走得近的,能有什么好姑娘,花花肠子多,那样的儿媳妇我是不会要的!”

“他娶媳妇,又不是你娶儿媳妇。他欢喜就好。”祖母淡淡地说道。

在铮哥儿心中,祖母一直都是淡然处之的,不亲近不热络,但绝对是靠得住和可以托付的,芸姐儿在祖母那边比在母亲那边更让他放心。

祖父道:“铮哥儿,娶媳妇是一辈子的事情,你的一辈子谁都不能替你决定,你亲自选的,将来后悔了,不能怪别人。亲自定的,就要好好对她,扶持一辈子,所以更要小心谨慎,男儿家晚一点成婚没事的。”

他问道:“就像三叔一样吗?”

祖父笑了,点点头。

在二十岁那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想要和她相伴一生的,第一次遇见她,是因为他执行任务受了伤,找了个小大夫,没想到那小大夫竟是个小娇娥。

曾见她大热天办成男儿替穷人问诊,也见她雪夜奔出城门帮难缠的孕妇接生,她家境不差,却能怀一颗慈悲之心,他想起了他的父亲。

一来二去之下,便是心生好感。

一日他恰遇她,她竟是怕狗,他便送她归家,一转身,竟是不想对上阿棠亮堂堂的眼睛。

他有些做贼心虚,“阿棠?你怎么在这儿?”

阿棠是家中最小的妹妹,长得像三婶,没得几个弟弟闹腾,更是不同于衍哥儿那般妖孽,他素是喜爱这个软乎乎的小妹妹,阿棠笑起来和三婶一样有两个小梨涡,甜的很,可他却不敢大意,这丫头脑袋可聪明的紧,也不大好骗。

阿棠提着小裙子跑过来:“大哥哥!你怎么在这儿?”

这小丫头竟是反问起他来了。

他端着脸道:“执行公务。”

小丫头笑眯眯地说:“哥哥你少骗我,我都看到你是送一个姐姐过来的。”

他面不改色道:“这个姐姐跟公务有关系,办完事正好送她回来。”

她瞧着他,大眼睛扑闪扑闪,似是在问真的吗?

他立即转移话题:“怎么的就你一个人出来的?三婶呢?”

阿棠捧着脸:“我出来买糕点,一会儿去祖父祖母那儿,祖母最喜欢吃庆芳斋的糕点了。”

他想了想,刚好自己也没事情,道:“我陪你一道去吧。”

阿棠欢喜地说:“好啊好啊!”

很快,他就后悔了,买完糕点,阿棠说:“哥哥,我想吃元春楼的酱鸡腿。”

“不行!很快就要吃饭了!”

“啊!好吧,那我回去和祖母说,你送一个姐姐……”

“买买买!”

小丫头满意地吃到了大鸡腿,带着她回去了,今年大家一起吃晚饭。芸姐儿今天也恰好归门,带着妹夫。

祖母问阿棠:“今日怎么的吃这么少?”

阿棠摸了摸肚子:“吃不下。”

三婶了然道:“是不是又在外头吃了什么?”

阿棠吐了吐舌头:“大鸡腿。”立马飞快地说:“大哥哥给我买的。”

他:……

祖父立即问道:“噫,你下午不在当值吗?”

他只能点点头:“正好没事情,早点回来了,正好碰见阿棠。”

阿衍这个妖孽,脑子转的真是贼快,“那也不对,你回来应该从东边回来,怎么可能碰到阿棠?”

阿棠笑嘻嘻地说:“因为大哥哥办完正事,送一个姐姐回去。”

母亲:“江明铮!你在外头勾搭什么不三不四的女人!”

祖父:“哪家的姑娘?”

母亲和祖父的声音一道响起。

他终于理解团哥儿哦不,大了得叫渝哥儿有苦说不出的心境了。

祖父祖母在了解她的情况后,祖父尤为赞成,非常喜欢她好善乐施的性子,写信给父亲,父亲称赞是个好姑娘,他以为会非常困难,没想到顺利地成亲了。

他在军中的职务越来越稳固,团哥儿也通过了武举,在御前当值。三叔同圣上关系亲近,团哥儿回京,还是太子的圣上也时常会召见他。

沈家舅舅如今更是朝之重臣。

阿衍也逐渐大了,祖父有些发愁,阿衍实在是聪慧,家中几个孩儿中,无出其左右,可关键就是他太懒了,十二岁成了秀才,十五岁的举人,却是不愿再进一步了,成日在家中捣鼓些不知道是什么的。

三叔三婶都是豁达的性子,亦是不逼他。

也是没想到,阿衍他也是歪才,他捣鼓出了什么蒸汽机,竟然可以不用人自己动手,组装一些东西就可以自动钻井、打动。

阿衍还说这是最基础的,还要改进。

圣上惊喜不已,亲自前来观看,他这一辈子头一个佩服的平辈大底就是阿衍了,阿衍跟妖孽似的人物,他素来懒,可真若是想要讨好一个人,旁人定是拍马不及。

短短一个时辰,圣人开怀,当场就赐了个闲职给阿衍,还拨下经费要阿衍继续做下去。

人比人,真气啊~

第145章 145

“夫人, 菱田村命人送京中物仪来了, 京城里的三老爷派人送来的。”小丫鬟语气里头透露着无限的欣喜。

玉姐儿依靠在塌上,闻言赶忙起身, “走,快随我去瞧瞧!”

玉姐儿脸上的欣喜掩藏不住, 到前头去,家中下人正搬着两大箱子进来,皆荣光焕发。

前来送礼的是娘家的下人, 那机灵小子行了礼, 笑着说:“小的见过二小姐, 奉夫人之名,这两箱子物仪,一箱是京中三老爷寄来的,还有一箱是福州的姑奶奶寄过来的。”

玉姐儿欢喜,问道:“叔叔、姑姑可有递话回来?”

小子嘴皮子伶俐, 道:“有哩,三老爷说庚少爷的婚期定哩,要大家一道入京, 夫人说, 小姐有空回去一趟,且是商议商议。姑奶奶在福州一切安好,特地寄了许多海物给大家尝尝鲜……”

玉姐儿听得盎然, 便又是问道:“姑姑家的衍弟还没定下嘛?”

“可不哩, 三老太爷三老太太念叨了好几年, 也没得用,庚少爷有样学样,好赖今年可算定下了,如今啊,就剩衍少爷了。”

玉姐儿想起京城中的几个弟弟,皆是止不住地笑。

她比京中的几个堂弟表弟大上个几岁,比辰弟大了三岁,渝表弟大了四岁,衍表弟大上六岁,庚弟大八岁。如今她的孩儿都要十岁了,衍弟和庚弟还没得定下亲事,这几年家中急得很,好歹要定下一个了,衍弟是老大难。

送走了娘家人,玉姐儿又是威风凛凛地把东西归整分派好,正院里头送些,弟媳那儿,留下大半给自己院子和孩子们。

下人们都好似得了封赏似的,走路都带风。

玉姐儿回到屋里头,丫鬟笑容满面:“还是三老爷姑奶奶惦记着您,那骨头子轻的,绕了不知多少个和知府大人攀个亲,就得瑟不知哪里去了,夫人就是太低调了,哪儿得有她出来丢人现眼的余地。”

玉姐儿靠在塌上,小丫鬟坐在绣墩上捶腿,她随意一笑,不置可否,她说的是三弟妹,是个继室,入门的方式不大干净,气死了她表姐,入的门,但凡有些个廉耻心的,谁瞧得起她,也不收敛一些,日日在那边蹦跶。

且也就当个笑话看看,玉姐儿扯了扯嘴皮子,这般落魄户谁放在眼里了,也就三弟那个眼睛被屎糊了的。想想自家男人,虽是要时不时敲打一番,可好在也是个知冷热的。

到傍晚,家中男人回来了,一大家子一起用饭,公婆问起娘家来人的事情,玉姐儿说起庚哥儿的婚事,公婆皆喜笑颜开,称道不已。

丈夫面带荣光,为有这般岳家高兴。

二弟媳恭贺道:“恭喜嫂子了,还是嫂嫂的兄弟们争气,嫂嫂那最小的弟弟可是修筑国法的那位?”

玉姐儿微微颔首:“幼弟玩心大,一直不愿定下亲事,拖了个几年。”

“嫂嫂哪里话,小沈大人专心替圣上办事,没得功夫考虑自个儿的终身大事,这般英年才俊,定是百家争抢的。”

玉姐儿笑着应了这些恭维,庚哥儿也当的得。

此时这不合时宜的话又个出来了,“嫂嫂的兄弟各个出息,沈大人摆在那儿呢,那咱们岂不是能去京城里头瞧瞧了?”

桌面上忽的一阵安静。

三夫人心中也略有些忐忑,强装镇定地笑道:“怎的了?不能同嫂嫂讨一口酒喝喝?”

三老爷呵斥道:“你个愚妇,你懂什么!闭嘴!”

玉姐擦了擦嘴角,道:“若是大哥儿结婚,弟妹不用讨自是有的喝一口酒。可这庚哥儿,弟妹同我讨,我也就只能从京城里头装个一杯酒回来。”

她婆婆眉头紧皱,老妇人说话,最是会摆显这几十年的阅历,“你是什么人,你嫂嫂的娘家是你娘家?家中少了你一口酒还是怎么的,你是个什么货色!”

这沈家早就分了家,如今这三房已经是曾祖辈的关系了,玉姐就一出嫁的女儿,原本呢,请不请也就无所谓,隔了一房又是出嫁了的,关系也不大,也好在沈家老一辈的几个老太爷关系好,沈大人惦记几个兄弟姐妹,还处处照拂,如今还时不时给玉姐寄东西,还能有何不满。

那没眼色的东西,什么破烂货。

三夫人满脸委屈,却是不敢再多言。

归了屋,玉姐的丈夫道:“你莫同三弟妹多计较,她这张嘴多是不大讨人欢喜。”

玉姐浅笑:“我怎么的会同她计较。哎,只是可惜了三弟。”

她丈夫认同地点点头,“这娶妻娶贤,这般惹事精,霍乱家宅,做妾都要不得。还是我这家主婆好~”

丈夫搂着她往塌上歪。

玉姐推搡着,闹得钗环尽乱。

丈夫正色道:“不日入京,正好让三叔指点一下大哥儿的功课,论成才,当真是没得岳家厉害,若是能得你三叔一分真传,也是够他用一辈子了。”

玉姐又何尝不想哩,她娘家兄弟个个成才,虽没得三叔这般出众,可在蘇州府亦是当得上名号的,也是她为何能在家中备受尊敬,娘家的兄弟都争气。

若论最争气的,还是三叔家的,和小姑姑家的。

也是正常,据说三爷爷就是三个兄弟里头最为聪慧的,白手起家,创下这般大的家业。三叔是族中第一个人,就是沈家的顶梁柱,小姑姑是上一辈姑娘嫁的最好的,江姑父待小姑姑当真是捧到了心窝子里去,堂堂侯府嫡子官至一品,没妾室没通房。

三叔家的辰哥儿,如今在地方做官,也是名声大好。庚哥儿钻研法学,如今修筑法典,谁人不知。小姑姑家的明渝,备受圣上器重,前一段时日击退倭寇,立下大功。明衍……虽是不走寻常路,却是也能立下家业,据说如今在研究可以自己跑车子,不用马车拉,

大伯家的家和哥哥三年前考中了同进士,如今在外地做官,她弟弟虽是没得读书的天赋,最喜黄白之物,常常跟三爷爷讨教,家中亦是过得去,好歹身上也有个秀才的功名。

沈家这一代就只有她和堂姐两个姑娘,他们家每一房都只有两三个孩子,因为三叔曾说过,孩子贵精不贵多,家中也觉教养孩子太费精力,所以也没得像别家一样追求多子多福。孩子多了,也不一定多有福。

玉姐和丈夫商量明日回娘家一趟,第二日早上,两人收拾一番,公婆特地准备了礼让他们带回去。

在城里和大姐大姐夫汇合了,一起回菱田村。

因为修了水泥路,回菱田村比以前快多了,一路顺坦,菱田村是附近几个村唯一一个修筑了水泥路的,而且宽阔得很。水泥路开放到地方之后,沈三立即给村里捐了款,县里修路的时候一并给修了,惹得旁边的村艳羡不已。

村中最大的宅子是她三爷爷的,但三爷爷跟着三叔常年在京城,不过据最新的来信说,三爷爷打算回来养老,大概是要等庚弟成了婚。

另外还有三栋,中间一栋就是她家,还有是二爷爷家的,最旁边是二叔家的。

到了家中,大姑姑、二姑姑、三姑姑都在,屋子里头热热闹闹。

见她们来了,热切地招呼她们一道来讨论,都是在谈论给新媳妇什么见面礼,带什么礼上京。

说起来她儿时就去过京城,也不似寻常闺中女儿,一辈子都拘在内院,家中的女眷基本上都是去过京城的。

她爷爷奶奶眉目慈和地坐在上首,交代一些事情,他们年纪大了,不适合远行,一般就不去了,让小辈们去。

孩子们知道要出远门,都兴奋地欢呼大叫,屋子里闹哄哄的,她心中却无端升腾起一股满足感。

没有哪户人家,像她娘家一样,分家分不散感情。打出嫁之后,她才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像她家一样的……

玉姐就渴求,她以后的儿孙们能够同娘家这般,有没有出息另当别论,一家兄弟姐妹,能够相互扶持,不管住不住一起,感情分割不断。

第146章 146

听着隔壁孩子们朗朗的书声,沈兴淮收了最后一笔, 端详了一会儿, 要小厮晾晾干收起来。

他年轻时学习、练字皆为科举, 年纪大了, 倒是能沉下几分心思来练练字, 虽没得蜜娘这般出众, 可这几年磨砺下来,也是有了几分大家的水准。

提及蜜娘,恰是下人来报:“姑奶奶和姑爷来了。”

想必是爬完黄山回来了, 这两个人年轻时就喜欢外放,游历各地,几个孩子大了,娶妻生子了, 就更没了顾及, 往偏远的地方走,也好歹能有一番作为造福一方。

也还是父母身子不好了,他们才眼巴巴地回来了, 置地造宅子, 京城也不打算回去, 苦了那几个孩子, 年年京城蘇州府这来回奔波的, 也好在如今的轮船改进了, 速度快了不少。然后把怀远侯和怀远侯夫人都接了过来, 说这边适合养老, 可把皇帝给气得,又那他这没得法子。

江垣人生中经历了两场战事,都是打的外番,两代皇帝想给他赐爵位,他都拒绝了,沈兴淮深感欣慰,盛极必衰,倒不如适时地激流勇进,爵位看似殊荣,有时也是催命符,头顶无遮障,看似不安全,可催人奋进,若有个遮障一旦到下,下面的人全部完了。

皇上和江垣年幼的情分,他又是宽容念旧情之人,江垣这般,他定是会多加照看团哥和阿衍的,尤其是圣上尤为喜爱阿衍,阿衍未成亲时,几次三番想赐公主,阿衍可不喜一座大山压头上,阿弥陀佛,也倒是促得他成了亲,寻了个比他小了十岁妻子。

沈兴淮这般想着,脚下利索地到前头去,两个人一来,孩子们都围着两个人,男孩子们都喜爱这个姑爷爷,可劲地拉着他教他们武功。

沈兴淮咳嗽两声:“好了好了,别闹着你们姑爷爷了,书有没有都背出来,一会儿检查。”

几个孩子迅速耷拉下来,撅着嘴走了回去。

蜜娘道:“阿哥别这般凶嘛,都还是小孩子。”

蜜娘虽也是做奶奶的人了,也有五十了,可发丝还是青的,面容也没显得多老态,还时常骑骑马爬爬山。也就只有江垣能够陪她这般,全了她一番窥探世界的渴望,不经历生活苦楚的人,才能笑得这般纯粹。

沈兴淮笑骂道:“你少打糊糊,唱白脸家中孩子可劲念叨姑奶奶好。你们两个人倒是一概不管事,回来了也游山玩水的,怎么着以前外放的时候没玩够?”

蜜娘笑嘻嘻:“黄山是徽州的,外放的时候哪里能随意出州,趁着如今还走得动,多走走瞧瞧。”

“阿嗲姆妈呢?怀远侯和夫人呢?”

江垣道:“累着了,在马车上就犯困了,回来先让他们去睡一觉。”

年级大了,哪里能跟得住他们这般折腾。

陈令茹安顿好公婆走出来,见他们还是神采奕奕,果真这脚散的就是不一样,常年在外头走着,爬个山也算不得事儿。“你们倒是跟个没事儿似的,可把爹娘给累着了。”

江垣笑道:“多走走才好,岳父岳母还算好的,我娘是个疏懒的,难得动个几下就不行,我瞧着不妥,年岁大了,就更应该多走动走动,有分寸的。”

陈令茹看着蜜娘这般年纪还体态轻盈,没有一丝多余的肉,她暗暗捏了捏腰间的肉肉,寻思着要不以后也跟他们一道多去走走。

在树下摆下一个桌子,几个人坐下来休憩喝茶,如今正是初夏,午后稍许有些炎热,树下阴凉,偶有风弗来。

江垣道:“团哥和阿棠想把几个孩子送过来一道教养,铮哥儿也打算把大哥儿送过来,我想着爹娘在这边定也是惦念几个孙儿孙女的,便应下了。过一段时日,大底又是要麻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