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香孤身靠着女儿墙。一群男人出了东华门。

苏韧一向显眼。谭香在无论多少男人里,都能马上找出他。

苏韧见了她,倒不惊讶,小跑上来,拿帕子替她擦汗:“香榧子,为何辛苦跑来接我?我说我如何考场那么顺手呢,都是沾你的福气。”

谭香强笑,不提遇到蔡述的事,只说同乡少年,锦衣卫抓“海户”。

苏韧微笑:“这些人与我们有何关系?我早就听同僚说东华门一带卖艺的,骗子不少。你心慈,莫上当。那少年虽是应天府人,但男扮女妆,还跛脚……”他话锋一停,没说完。

“怎么了?”

苏韧面无表情愣了一阵,才说:“……不关我们的事,咱们回家。”

谭香挽住他胳膊,靠着墙根走。看卖橘子的小贩经过,她说:“苏密不舒服,嚷着吃橘子。”

苏韧二话不说,买了小篼橘子。他告诉谭香:“我就要进入内阁了。内阁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只要我熬上数年,不怕没人奉承。”

谭香这才把遇到蔡述来龙去脉说了遍,掐掉说她不配苏韧的那话。

苏韧听那蔡述提到他们的儿女,颇为纳闷。有个念头,在他脑中转瞬即逝。

谭香到女儿墙尽头,用脚踢了下说:“女儿墙,名字好听,就是不公平。”

苏韧想:女儿墙和男人帮,倒是对上。

北海帮是一片林子,内阁也是一片林子,是清一色的男人。

女儿墙,名字好听,就是不公平。

男人帮,名字威风,就是不太平。

果然,苏韧进入内阁。风波就接踵而至。

------------------------------------------------

(本章完毕)

最近很忙,隔日更新,是勉强的。

字数少,多包涵。

下次更新,一定争取贴一章节。( 8月1日再见)

作者有话要说:海户:本来由内地顺民充当。但明代太监地位较高,民间男子自行净身数量日渐增多,宫内不可能全录用。就把他们放在原本的御苑南海一代种菜,阉人逐渐成为“海户”的主要部分。他们虽享受赋税上优惠,但属于“贱民”。嘉靖初年,海户净身男子聚集,请求皇帝录用。皇帝大怒,海户们被锦衣卫驱散。为首者遇到仗责。

女儿墙:古代到底存有偏见。虽然唐代以后,大家都知道武则天,

但基本上认为女人是“低人一等”。中国一些古建筑,将砌得比较矮的墙,称为“女儿墙”。

男人帮:本章节男人帮,就是说官场。

国内似乎有本杂志叫《男人帮》,封面上常有穿着清凉“欲盖弥彰”的女星出现。

我对这本杂志很纳闷,实在想不出何种男士会掏钱买这种东西……(免费拿来看倒很正常)。

不过,可能是我偏见。若碰巧有兄弟或大叔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请一定恕罪。

-------------------------------------------------------------------------

最近一个月,我神出鬼没的。收到一些老读者,老朋友的关切来信。

大部分人,都不约而同,在信里面关照我一句“你可别上火”。

呵呵,他们都知道我容易上火。我有没有上火?有。夏天,本来就是容易让人上火。

7月我开始忙着装修一幢新买的房子。那房子风景优美。

不过,房内是和我趣味完全不同的装修。因此决定全敲掉重装。

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段时间下来,有点体力透支。

脾气更是不好,常找茬发火,殃及了不少人。好在亲友们了解我,宽宏大量。

本来按计划,7月底我要开新坑。大家好像是担忧我脚踏两只船,精力分散。

所以我现在推迟新坑的计划。小人通天“埋伏篇”不说完,不会开新坑的。请你们放心。

☆、帝国精英

天圆地方,帝京人自认为处于天地的中心。

□□吃皇粮的官员多如繁星,足见泱泱大国气象。惟有内阁,才是众星中的月。

苏韧被选为内阁中书的同时,成了朝廷从七品官员。他从蝼蚁摇身一变,成了帝国精英。

这回,跟他初进入吏部截然不同。他还没上任,绣紫鸳鸯的青色补服,连同纱帽革带,都送到了鸳鸯胡同苏家。为了能“正衣冠”,苏家大破费,到旧家具店买了面穿衣镜。这“奢侈物”一放进来,满屋顿时亮堂。

谭香帮苏韧穿上官服,苏密踮脚捧着乌纱帽,苏甜笑嘻嘻夸赞:“阿爹真神气。”

苏韧定神瞧了瞧镜子中的自己,觉得七品官服的补子太小,颜色并不怎么衬自己。但为了让家人不扫兴,他故意来回走几步。孩子们仰视惊叹。苏密抱着他爹的大腿,一晚上就不肯放。

苏韧因为大儿子没活成,对苏密向来宠爱。他心中盘算目前所知内阁的状况,替苏密按摩着头顶的“百会穴”。他从前听圆然和尚说,压此穴能令幼儿智慧健康。

内阁如今只有三位阁老。除了文渊阁大学士蔡述,还有文华殿大学士陈琪,武英殿大学士倪大同。陈琪自从应天府文字案后,天天病假,表面上已不问阁事。而倪阁老……那日苏韧也遇到过了。首辅蔡述,是唯一的权臣。他招收新中书,无疑要改革办公。但自己能担当什么样的角色?

苏密不知父亲心事,对苏韧说:“爹,我要买匹马。”

“乖孩子,你不是有了金鱼么?”苏韧瞅了瞅在秋寒中游得懒洋洋的金鱼。

苏密眼光闪闪:“金鱼太小,不好玩。我喜欢大的。还是马好玩。最好再养条狗。”

苏韧笑了笑。他当个内阁中书,只要不出岔。孩儿要一匹马,一座新房,等闲事而已。

谭香靠着炕,始终没说话。她在紫禁城外和蔡述见面后,像着魔似的专心雕刻木偶。每日和苏韧谈不上几句话。她有时自言自语,稍不如意就把木偶丢到炉子里。苏韧不解,她执拗回答:“不好,我雕得不够好。”

苏韧向来以为谭香并不傻,只是有痴性子。

若是蔡述是宝翔,他倒想当面问问他究竟对阿香说了点什么。

等苏甜苏密都睡着了,苏韧才把棉袄披在谭香的肩膀上。他默然把油灯火拨旺,一言不发,每过半个时辰,他就替她去收拾掉箩筐里的木屑。他只愿陪她永久。可是……

万叶秋声,千家灯火。帝京城的夜,是苏韧最喜的。因为这样的时刻,妻儿近在咫尺。

夜总是要结束的。清晨,苏韧起了个绝早。他不想在第一天就迟到。

内阁给中书预支车马费。虽苏韧认为家到东华门距离不远。但这笔钱省下来,必将招人口舌。他只打了个小折扣,雇用了辆驴车。一分价钱一分货。驴子便宜,因为驴子脾气大。

不巧,驴子正和赶车的闹别扭。让它往东,它偏往西。等它把苏韧送到东华门,时间正好。

苏韧才进门,有人招呼他:“嘉墨兄?”

一个长手长脚,同样中书打扮的人,虎虎生风走过来。他走一步,别人要走两步。那日考试,长脚坐在苏韧前面。发榜后,二人有过几句寒暄。他名叫万周,字四方,本是户部吏员。

苏韧利用在吏部人脉,事先已查阅过其他七个人在吏部的档案。万周是山西卖煤老板的儿子。少小离家,在“蔡派第一大将”蓟辽总督廖严的幕府里呆过。

苏韧笑道:“四方兄好记性,还认得小弟。”

万周好像是个吃人参上瘾的男子。这当口,他嘴里还咀嚼参片。

他大笑道:“嘉墨兄这样的风采,谁敢忘记?”

苏韧说:“不敢当。”紧接着,他从袖里抽出块手绢,罩住鼻子擤了好几下。

正如美人对丑人总有优越感。身体好的人,对身体败的人,也会生出优越感来。

万周果然道:“嘉墨兄虽是个‘人样子’,但未免太瘦。内阁事务繁重,你要注意身体。”

苏韧心中暗笑,愁眉苦脸道:“小弟是南方人,受不了帝京寒气,入秋后风寒就没好利索。四方兄可知什么养身之道,今后肯传授小弟一二么?”

万周道:“我是爱吃喝玩乐,怕把身子掏空,才不得不小心。你与我不同……啊,默心兄也来了?”

另一个内阁中书夹着袋毛笔,缓缓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不吭声,神色漠然,仅是拱手而已。

苏韧看他走远,才说:“他就是第一个交卷的徐隐徐默心?那日他先走,倒没与人交谈。”

“人才啊。书法诗文都有名,翰林院里也有朋友。他是国子监生出身,按理说高中是迟早的事,但他前几年就到礼部,又被刑部抢去……要是内阁不招人,我们户部也想挖他。”

书法诗文优秀的人,在六部并不少。可是徐隐的档案里,充满长官对其才华的赞美。

徐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苏韧决心观察。

对方川,万周这类侃侃而谈的人,苏韧倒爱接近。他最怕的是三棍子打不出闷屁的人,比如徐隐。因为人家不说话,你就没法猜他的心思。好像不知多深的潭水,让人总悬着心。

他跟随万周走,再见内阁重地。中堂外,悬挂着圣旨。那圣旨是成祖爷的御笔,宣称闲杂人等包括官员,都不得随意进入内阁。内阁中书们都在东西两翼的诰敕(GAO CHI)房内,从事誊写,抄录,翻译,联络。苏韧进入的西小房,窗阁玲珑,玻璃四照。

徐隐一声不吭,坐在角落研墨。苏韧主动提了几次话头,他咸菜般脸色,倒是更淡了。苏韧自觉没趣,脸上依然挂着笑。

不久,有个略微臃肿的人走了进来。他对万周客气一笑,瞟瞟对自己躬身的苏韧,满脸敷衍。

苏韧心中叫苦,知道对方记仇。他是工部选送来的。名叫蒋聪,字多闻。他是工部有名的能干人。工部在江南的水利工程烂尾,全靠他立下汗马功劳。那天苏韧无意中看到他考试作弊,虽然并未戳穿,但蒋聪因为有把柄落在苏韧眼里,看来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新任中书分成两班。这四个人,就是分在一起值班的,也就是新同僚。

气氛从开始就不够融洽,实在不是好兆头。但是苏韧装作什么都没察觉。

内阁虽然不许闲杂人等出入,但倒是由内宫配备几个宦官厨子。

小宦官送来茶壶放在案上,大家都不动。官场的规矩,谁是资格最低的,就该倒茶打帘子。

苏韧不动声色,温煦地起来给其他三个茶杯中倒了茶水,只有万周说了个谢字。

苏韧转身,正好面玻璃。镜中映出其他三人,在他背后交换了下眼色。

他想自己要是宝飞白,一定会“哈哈”一声。但是他是苏韧,就该无声无息。

苏韧吃了一口。听说内阁的人,只喝老君眉。

他根本不关心茶叶的味道,但还是轻声道:“好茶。”

外间有所响动,好像窗外有人提醒道:“蔡阁老来了。”

四个都停了喝茶,留神风吹草动。苏韧心跳,不知不觉又快了。

蔡述就在隔壁……但愿自己能表现的自然……不,只要不犯错就好。

不一会儿,老资格的中书来通知,蔡阁老要见他们这班新人。

四个人都走到了门前僵住。苏韧赶快替其余的人掀开帘子。徐隐对他点点头,率先跨步。

苏韧最后走,只好跪在中堂末排。中堂桌案上,只放文房四宝。四壁并无字画。

蔡述朝东正坐,大红袍衬着玉白脸,有几分乃父遗风。他手捧打开的黑漆盒,匙孔上插把银钥匙。他目光碰到苏韧,好像从不认识。苏韧并不意外,忙低头。他倒是希望大家都不知他因蔡述而入阁。没有背景的人,不过是受人欺负。有最大靠山的人,却绝对是众人公敌。

蔡述并无开场白,直截了当说:“上月票拟,已经批红。我有如下看法,你们回房后誊写下来,以备我今后整理……”

他说话很轻,不知是不是也感染了流行的风寒,带有嗡嗡鼻音。而且虽都有关民政国法,但杂乱无序。苏韧听得费力,只能逼迫自己努力去记。

蔡述不知说了多久,才收住话:“……今儿就这些。我说了几条?”

苏韧心算出是七个方面,十六条。但他向来是个谨慎的人,迟疑是不是该马上回答。

“阁老,您说了七类共十六条。下官等记住了。”有人回答。

蔡述顿了一顿:“你……是徐隐?我看过你给写的寺碑……”

众人都以为徐隐会说话,但徐隐并不开口。苏韧心中泛酸,不太痛快。

蔡述不见怪,反嘴角一挑。他坐姿不变,轻轻抬手,示意他们退出。

桂花香淡无痕迹,沁人心神。中堂的门,被风吹闭。

苏韧回西小房时,发现中堂旁的柱石上刻着两行金字。

“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苏韧默念了几遍,一笑。这种对联,必定是名人高官现成话。

心不高没心计的人,可闲看花落花开,可笑看云卷云舒。无论如何,混不到内阁题字的资格。

午饭时,万周宣布他代表新内阁中书,请阁老以下全体吃饭,饭菜他事先拜托厨役们做的。鸽子雏,腌螃蟹,酸笋汤,劈晒鸡,味道好,人人高兴。苏韧知道内阁有饭菜,并未带午餐。不过看万周眉飞色舞,大家都夸万周慷慨好人缘。他觉得口里不是滋味,找了半天佐料,也没找到醋。

蒋聪和每个人都说话,只和苏韧没话说。世情颠倒,没理的倒比有理的狠。

聪明人触类旁通。这蒋聪,作弊手段高超,算账更是飞快。弹劾户部的奏折,让他对着一堆旧帐打算盘。到了下午,就全部完成。徐隐大概都佩服这种头脑,对蒋聪看了又看。

苏韧一天都没什么事情做。好不容易来了份蓟辽总督廖严的条陈,他刚从别人手里接过来。

那人又抢回去,丢给万周:“上面吩咐,廖大人一切事情,都要交给万周。”

苏韧瞧了眼万周,笑了笑:“万兄辛苦。”

“哪里哪里,不辛苦。嘉墨你风寒没好,先休息。”

万周右手写字,左手长臂一挥,抓住只苍蝇。他眼皮都不眨,把苍蝇钉在根图钉上。

苏韧喝口冷掉的茶。茶凉了,味道不同。他才不如徐隐,财不如万周,技不如蒋聪。

但他自有自己的长处。此刻落后,不等于永远落后。

苏韧身子往椅背上靠,装作伤风。他庆幸自己是吏部出来的。吏部有别的部无法得到的信息。

苏韧临走,做的漂亮,一个个旧同僚都谢过,还请了大家喝酒。

方川将要填补他的空缺,进入尚书总务处。他说苏韧没有因为攀上高枝而忘记“没用的”故交。

苏韧记得自己对方川说:“自然,我和你永是朋友。”

朋友,是没有永远的。可是,“没用的人”不存在。

那些被“判定”没用的人,可能也会用上三次。苏韧并不是短视的男人。

大内鼓声起,苏韧已想到了对策。

―――-----------------

本章完毕。

(本来,今天不是更新日子。但我昨天写错了……汗。

现在是早上。其实昨晚上回家,我已经有点累了,现在,我倒是头脑清楚起来。

我之所以说出隔日更新,是因为前段时期更新很慢,

而有些朋友还在等,我感到辜负了读者们。

我既然说了,就有决心做。不过,我相信以后即便有疏忽,绝大多数朋友能给我谅解。)

作者有话要说:注释

1,精英: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者。 晋朝就有了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