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堂这几日很有些落井下石的意思。昨日一早,曾派管事妈妈送了一些衣料到北廖,说什么担心我们日后吃穿都会一落千丈。这般做派,惹得家母甚是不悦。地位起落,自有当家做主之人承担干系,妇道人家闲来说说闲话,是人之常情吧?”

“的确是。你们可以说。”怡君和声道,“我们两家多少年来都是明里偶尔走动暗中相互踩踏,你们做出什么事,我都不会意外。只是,你们也要想好了,逼着南廖当真落井下石的话,又当如何?”

“…那些便不需说了。”廖芝兰笃定地道,“这一番谈论下来,让我愈发确定,你与程询是暗度陈仓在先。”

怡君笑了,“你这个人最大的长处、短处就都在这儿了:自己都不知道要如何度日了,还有闲情揣度别人的大事小情,这是心宽,还是狭隘?”

“随你怎么想。”

怡君又道:“你来此处,令尊、令堂和令兄知情么?”素手把玩粉彩茶盏片刻,她扬声唤阿初进门,“安排车马、人手,把北廖大小姐送回家中。她若在路上出了岔子,担干系的能是谁?”

阿初即刻会意,在门口转个身,招手唤等在廊间的四名护卫到近前。

廖芝兰与巧春齐齐变色,后者已恨不得要哭出来。

巧春本已被关押到了别院询问,因着廖芝兰百般求情,廖彦瑞和文氏才手下留情,让她回府继续当差。文氏有言在先:若当差期间,大小姐再出岔子,那她余生就只能在庄子上度过。

今日,廖彦瑞被传进宫,廖文咏去舒家回话,文氏忙着清点家当——廖芝兰总算找到了溜出家门的机会,带着她乘坐马车到了南廖附近。

南廖姐妹两个出行,是意外之喜。

廖芝兰当即唤车夫远远地跟随,便有了此刻坐在一起叙话多时的事情。

这会儿怡君发话,巧春便知道,自己和小姐回北廖之后,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这一刻,她真的后悔了,后悔尽心服侍这些年的小姐到底是走上了歧路,自己作为她的心腹,要跟着受到惩戒。

若能重来,她会在小姐派自己去周府传话的时候阳奉阴违,把小姐的打算告知南廖二小姐,那么在此刻,自己便不是爪牙帮凶,可以功过相抵。

廖芝兰还算镇定,冷笑一声,“看你能得意到几时!”

怡君温然一笑,移开灯罩,把手中纸张展开、竖叠、点燃,“这亦是我好奇的。你我边走边看。”随后,她对廖芝兰再没说哪怕一个字。

没必要。

谁吃了亏、占了先机,只是运气光顾。走运便惜取,不走运便承受。没别的选择。

言辞刻薄地奚落、雪上加霜的事,她不见得一生都没闲情做,但要分对谁。

对廖芝兰,她没这份好心情。

不值当。

廖芝兰若能成事,成于一桩罪孽;眼下不能成事,算是败于那桩罪孽。

比起这档子事,两个书生去北廖提亲的事,当真是不值一提。

品行烂到根底的人,你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不如省省力气。

怡君去往四楼,刚要进门,碧君走出来。

碧君带上房门,轻声道:“走吧。我已明白,无需再留。”

怡君点头说好,和姐姐一同走出状元楼,上了马车。

行至半路,碧君忽然揽过她,把脸埋在她肩头,压抑地哭起来,哽咽道:“我真是眼瞎…竟跟一棵墙头草来往那么久…”

怡君无言地紧紧搂了搂姐姐,轻轻拍着她的背。

.

舒明达来找程询,进到书房时,神色黯然:“多备些酒,你得跟我多喝几杯。”

程询当即吩咐下去。

酒菜上桌,舒明达喝尽一杯酒才道:“柳公子的事,三日前,我已禀明皇上。皇上命锦衣卫尽心竭力,让父子二人早日团圆。今日下午,柳阁老风尘仆仆赶回京城,终于见到了爱子。…”他说不下去了,给自己斟满空掉的酒杯。

程询想问,却没底气出声。

“凭谁看,我都够心狠手辣了吧?”舒明达对着程询苦笑,“我也一向认为,自己天生就是血冷的人,可在今日…那情形,我居然都看不下去…”

骨肉离散的痛,经年累积的悲,终得团聚的喜…柳阁老今日是怎样的心绪,除他之外,无人能体会。

“末了,柳阁老挂着眼泪笑了,搂着儿子说回来就好,能团圆就好。”舒明达轻声道,“元逸从始至终,一个字都没说过,只是很开心地笑了两次。就是看到他的笑,柳阁老的泪才忍不住了吧?…看着都太心酸。宁可每日多对几个穷凶极恶的人用尽酷刑,我也不想再看到这种事。”

“对不住了。”程询对舒明达端杯,语声有些沙哑。

舒明达重重地拍一拍他的肩,“该当的。既然是弟兄,这些就都是分内事。我倒是想消化完再跟你说,问题是不跟你吐吐苦水,这事儿就消化不掉。”

他们之间,有些话从不需说透,因为彼此一定会在帮衬的过程中琢磨出原委。

程询无言地一饮而尽,沉默许久,问:“禀明皇上没有?”

“自然。”舒明达颔首,“皇上体恤柳阁老饱受奔波之苦,让他明日午后再进宫说话。我瞧着,皇上一定会让柳阁老重返内阁。”

“那太好了。”

“别的都好说。”舒明达道,“你这儿肯定出不了岔子,细枝末节处,我自会全力照应着。”

程询看着好友,一笑,“但愿来日能偿还这份恩情。”

“说什么呢?”舒明达的笑容终于明朗起来,“来日你若成为皇上跟前的重臣,别忘了哥们儿弟兄就成。”

“若可以,岂敢忘。”

舒明达再进一杯酒,便起身道辞。

程询知道今日是什么日子,没挽留。

这一日,是舒明达挚爱的女子的忌日。

原该是天作之合:舒明达与女子一见倾心,顺风顺水地定亲、择了吉日。可世事无常,吉日前三个月,女子忽发急病,撒手人寰。

三年过去了,舒明达心意不改,任凭舒老太爷用尽手段,也不肯娶别的女子进门。

而在前世,数载悠悠流逝,舒明达始终孑然一身:在锦衣卫当差数年,功成身退,常年住在京城外的寺庙、道观之中。

与他偶有书信往来,字里行间,唯有禅宗机锋。

生平最后一次出山,是修衡被一名皇子、一名内阁大臣联手弹劾污蔑。

今上睿智、英明,修衡已有应对之策,他亦是准备随时挺身而出帮衬修衡。那时候的舒明达,以置身事外、奉召当差的姿态出现,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那期间,曾有三两次故友私底下小聚。

舒明达说,我知道你与他惺惺相惜。便是你不欣赏,我仍会这么做。一代绝世名将,岂能被龌龊之辈泼到哪怕点滴的脏水。

他就笑,说我同意。

后来,舒明达了解到他暗中做的功夫,开怀而笑,说我终于可以确定,你是我此生知己。

他又何尝不是这样想。

转世重获新生,他正在经历重来、珍惜的机会。

但有多少人、多少事,仍是自己无能为力的?

舒明达仍旧要重复前世的路。是知己,便更明白没得改。

他尊重。

除了知己,近日来往并好感倍升的人呢?

唐栩能否想见,自己将在八年之后病痛缠身、与妻儿离散?

黎兆先能否想见,自己将在女儿出生之后迎来与妻子天人永隔的殇痛?

他可以在先知的情形之下改变自己的路,却毫无改变别人命途的把握。

一个人的生死,岂是别人可以左右。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只为己,亦该天诛地灭。

这之间的度,最恰当之处在哪一点?

若生离死别是定数,他能做的,是让先走的人更安心一些。若非定数,先走的人是遭了暗算,因着留意,或许能察觉。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凭你是怎样的人,路都要一步一步走,尘世聚散是必经的善果、苦果,总要逐一品尝。

.

夜色已深,廖文咏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中。

他眼下在舒明达手下当差,身份不过是二等管事。但说心里话,他回过味儿来之后,很有些近乎讨到便宜的庆幸:锦衣卫指挥佥事的手下,任何事都是行之有效,只几天而已,他就看出,上面及身份相等的那些管事的执行力、行动力都属一流,能容着他,已是难能可贵。

为此,时不时地露怯,他打心底不当回事,有不懂之处就问,别人看他心诚,倒也不会甩脸色,都会言简意赅地点拨。

这样一来,辛苦一些又何妨?

真的。他挺知足的,且感激程询给他安排了这样好的去处。原本那可是非生即死的处境,能活着就已不错,何况眼下?

廖文咏换了身衣服,正要唤人打听父亲去宫里的情形,母亲派人来告诉他:芝兰偷偷地溜出家门,找到南廖二小姐跟前,不知道说过什么话,结果是被南廖的人送回家中。

母亲已经不想再理会女儿的事了,要他担负起责任,给予相应的发落。

廖文咏听下人说完,无声地叹了口气。

不生气,他真不生气——家里已经不会有更糟的事情出现,还有什么值得动怒?

“把人带过来,”他说,“我当面跟她说说话。”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廖芝兰被带到他的书房。

廖文咏遣了下人,饶有兴致地看了她一会儿,问:“去做什么了?”

…“廖芝兰垂眸看着脚尖,是打定主意不发一言的态度。

廖文咏思忖多时,一笑,“我不好过,谁都别想好过——你是安的这个心吧?瞧你这会儿的德行,定是无功而返。既然如此,你也该死心了吧?——嫁入程家,是不能够了。这个梦,该醒了。”

廖芝兰仍是沉默以对。

“我还能跟你说什么?”廖文咏苦笑,语气却是轻而坚决,“往后便是爹娘肯纵着你,我都不会坐视。你的亲事,我会斟酌着当下家境请示双亲。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得有个自知之明。你别再上蹿下跳地让爹娘心烦让我厌憎了,成么?不然,我明日就把你许配给家中的三等管事——日后一众下人还有另谋高就的机会,北廖却是不成了,能活着就不错了——你要是再看不清楚这一点儿,就真不能怪我不顾兄妹情分了。”

廖芝兰死死地咬住唇,抬了眼睑,不甘地望着兄长。

廖文咏的情绪仍是不见起伏:“你怎么样个心绪,我不清楚。我只清楚,近日过得疲惫至极,但也常有庆幸之感。没你从中作乱的话,我起码要到几年后才会过上这种日子。你什么都不要说了。归根结底就一句话,我只求你让我省心点儿。再有不得允许便出门的事,那你也不用嫁了,城里城外那么多尼姑庵,总有一个肯收你。”

廖芝兰终是撑不住了,“哥…你怎么能…”

“你顾及过亲人的话,这些糟心的事儿也不会出得这么快。”廖文咏无力地摆一摆手,“方才种种,我说到做到。日后,好自为之。”

廖芝兰在返回内宅的路上,听到了一个消息:父亲触犯皇帝,领了三十廷杖,并且,被罢黜官职。

自此,北廖退出京城官场。

“北廖…”廖芝兰怔怔的望着湛天幕,轻声道,“日后,京城再无北廖了,是么?”

这是得不到答案也不需有人回应的问题。

已成定局。

.

翌日上午,程夫人再次来到南廖。

廖大太太因着上次的情形,当下便认真思忖,唤人把廖书颜请到正房,与自己一同去迎程夫人。

小姑子到底是没从中作梗,不然的话,这事情定会出幺蛾子——这些,廖大太太心知肚明。

在正房落座、寒暄之后,程夫人从红翡手中接过一个黄杨木锦匣,亲手递到廖大太太手中,和颜悦色地道:“贵府看重长幼之序,我听媒人说了。人之常情,我们程家自是没什么好说的。只是,到底还是怕贵府生变,因此就再添一分诚意。”

语声顿了顿,她亲手将锦匣打开来,“这是程家祖上留下来的翡翠白菜,代代相传,今日我请示过老爷了,他说理当如此。为此,我专程送过来,作为表明诚意的信物。大太太只管收下,退一万步讲,亲事当真不成的话,也没事,权当是我送给怡君的一个物件儿便罢了。日后,我们两家仍是要常来常往的。”

说到这儿,程夫人望向廖书颜,“凡事只私下定下总归是不够妥当,蒋大夫人在场,我打心底觉着更好。到底,你也不反对这门亲事,是不是这个理?”不然,就不会有廖书颜做中间人去程府的事。

廖书颜笑起来,“荣幸之至。”心里却想着,程夫人除了那敦厚贤良的名声,该有的心机、手段可是样样不落——这是来送礼表示诚意的么?当然不是。人家是来用最柔婉、谦恭的姿态和手段催着南廖答允亲事呢。

单就肯一再纡尊降贵,就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因何而起?

定是怡君真的入了程夫人和程询的眼。

由此,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晚,姑嫂两个把这件事告知廖大老爷。

斟酌多时,廖大老爷知道是再没转圜的余地了,当即携姑嫂两个来到府中库房,取出南廖的一件传家宝,“明日就送到程府去。首辅夫人再来说项的话,当即应允便是。”

认了吧。

程家是铁了心要娶次女为长媳,他还能如何?

就这样吧。

日后南廖的起落,全由程府决定。

但愿,程询能够尽快成为当家做主之人,决定一切事宜。只凭程清远的话…程家有无日暮途穷一日,真不好说。

.

第二天,廖书颜再次回访程夫人,送上南廖的传家宝物。

北廖的事,则迅速传扬开来。

廖大太太闻讯之后,着实喜形于色了一阵子。

碧君、怡君听闻,全无表示,该忙什么忙什么。

午后,商陆终于遣人来给碧君传话:若得空,便在南廖附近的茶楼一叙。

碧君思量好一会儿,索性把这件事全权委托给怡君:“你替我去见他吧。我对他,再没什么好说的。”

怡君审视片刻,留意到姐姐的言不由衷,道:“我妥当安排,陪你一起去见他吧?”她见到商陆,若彼此都不耐烦细说原委或有一方反应迟钝的话,说什么都是无用功。

碧君认真想一想,颔首表示赞同。

得知姐妹两个要去别院赏梅,顺道取材作画,廖大太太虽然颇有微词,还是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