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日之后,终于得以再一次见到商陆。

再一次?这样说并不准确。上一次,只是她遥遥望见了他,他甚至都没往上望一眼。

碧君这样想着,心头再次泛起苦涩,在珍珠帘后落座,对紫云道:“请商公子进来。”

紫云称是而去,片刻后,因着商陆进门来。

隔着珍珠帘,除非绝佳的眼力,否则一切看来都是影影绰绰。

碧君只是寻常一女子。

莹然落泪之际,她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忍下了泪,更忍下了心头的万般不甘,轻声道:“商公子到访,不耽搁课业么?又因何而起?”

来此处,的确是要向姜先生请假、得到允许才能成行。商陆闻言,只有满心羞愧,拱手道:“有些事,需得来给大小姐一个交代。”

“当真是难能可贵。此间没有需得防备的人。”碧君双手死死地纠缠到一处,“你说。”

商陆低下头去,面色逐渐转红,踌躇好一会儿才道:“我本该尽早前来,却因境遇转变,举棋不定…是我之过,万死难辞其咎。眼下,我已打定主意求学,别的事,都需搁置不提。对不住的人,无可弥补。此番既是来告罪,亦是来听凭发落。”

读书人就是有这点好处,再上不得台面的事,也能在言语间粉饰周全。碧君讽刺地一笑,却在笑的同时掉了泪。

她轻轻地吸着气,语带清浅笑意:“要发落?你倒是说说,想要怎样的发落?”

“…”商陆答不出,甚至没预料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碧君抬手,拭去面颊上的泪,语气里有了几分冷冽之意:“看似是来告罪,其实是笃定旁人不会怪罪。不然,你如何敢来?你这样的人,也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否则,再过十年二十年,我怕是都看不穿、想不到,人可以恶劣到这地步。”

商陆再度深施一礼,头垂得更低,“不管如何,今日前来,真的是心甘情愿地听凭大小姐发落。”

碧君用力地咬住唇。发落?她的确是有这个心思,但是,怎样发落他?该用怎样的由头发落?

总会有整治、要挟他的法子,自己想不出,怡君一定已经想到了。

她相信妹妹。

她握紧的双手慢慢松开来,思量再三,说起最要紧的事:“你与南廖的任何人,从不曾相识、结缘。”

商陆语气诚挚:“在下明白。再过多少年,都不会提及南廖。”

“…”这是她希望听到的答复,亲耳听到之后,却怎么这么难受?抓心挠肝的难受。

她定定地望着珍珠帘外的男子的轮廓,好半晌,如若叹息一般地道:“你,退下吧。”

商陆称是,却没即刻退下,抬了眼睑,缓缓地望向珍珠帘,试图看清楚端坐在后方的女孩。

不论情意深浅,他是真的喜欢过她。这是他生平第一个喜欢的女孩。

以前没顾上告诉她,以后,没机会了。

终于,他再行一礼,默默退离她视线之内。

吴妈妈赶到商陆近前,笑容可掬,“商公子,我家二小姐有几句话要知会您,烦请您移步到外院暖阁。”

商陆自是不能回绝,随她来到外院暖阁。

进门后,在吴妈妈的示意下,商陆望见坐在北窗下独守一局棋的女孩:高雅、美丽、婉约——看到她之后,他对她是这样的印象。

吴妈妈通禀之下,怡君闲闲望他一眼,继续凝神看着棋局,语气透着疏离:“你是谁,我已清楚。眼下,给你三条路,你选一条,如何?”

商陆行礼道:“愿闻其详。”

怡君落下一子,端茶啜了一口,方继续道:“与我对弈三局,你若赢了,那件事就此揭过不提,只望你守信重诺;你若输了,那就愿赌服输,依照我的心思行事,留给我是你有错在先的凭据。——这是前两条路。第三条路,是我不管不顾,仗势欺压你这个书生。商公子,依你看,我若是选第三条路,有几分胜算?”

有耍赖的打算,并且直言不讳——商陆下意识地抬眼望向她,但见女孩笑意从容,甚至甚为坦荡,似是刚刚说起的只是微末小事。

他心下一惊,到此刻才知道,碧君时时夸赞的聪慧的二妹,原是这般的难相与。

说来说去,她的意思很明显:只给他一条低头认栽的路。

而他,有别的选择么?

——她当真不管不顾起来,称他带着小厮闯进南廖别院,意图不轨…谁会偏袒他?这可是程家托人求娶的闺秀。

他焦虑地斟酌措辞期间,怡君有一搭没一搭地打量着他。

昨日他在状元楼与杨汀州说过的话,先是紫云复述,后又杨汀州派小厮过来道明始末——对于原委,她已心中有数。

不论他是个怎样的人,欺瞒、辜负姐姐,都不是姐姐单方面造成。

既然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局面,又把事情弄到了这个局面,就别怪她给他出难题。

是,如果两家地位相当,她真没法子刁难他,但问题就在于地位悬殊,他还曾想把姐姐当做跳板,甚至曾对更好的跳板生出憧憬——他知不知道,这对一个女孩是莫大的羞辱?

第35章 好花时

(三)

“二小姐,”商陆低声道,“我知道要给个交代,今日前来,正是为此。可方才…实在是不想更为唐突,也真没顾得上说这些。”他请碧君发落,但是她略过不提,他便以为她有意放他一马。此刻才明白,碧君早已料定妹妹会替自己出面。

“哦?”怡君看着他,“这么说来,你心中已有打算?”

“是。”商陆道,“不知二小姐是否同意——我想留一首送与大小姐的七言绝句。”

“姑且看看。”怡君的手指向书案,“请。”

书案上,已备好笔墨纸。

商陆不由暗暗苦笑,走过去,再思忖片刻,提起笔来,郑重写下一字一句。

款冬走过去,在一旁认真看着。

怡君等了一阵子,款冬把墨迹刚干的纸张送到她面前。

正如商陆所说,是一首七言绝句,亦是一首风格婉约、意境伤感的情诗。

他要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他恋慕一名女子的美貌、才情,却明白门第之别,自己这番情思,端的是没有自知之明。她不知道他不切实际的憧憬,甚至不识得他。挣扎之后,唯有敛情思、收妄想,愿她安好。

前两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正是碧君。

末了,具名、日期、印章一样不落。

怡君反复看了几遍,见他并没在字里行间耍花招,满意地笑了笑。

“来日,在下若胆敢反复无常,二小姐只管拿出这首诗作为凭据。”商陆先一步给她找了得到这首诗的理由,“说是我身边的仆人送到您手里的就好。”

怡君道:“一事归一事。这首诗,只用来清算你惹出的那笔糊涂账,断不会用到别处。切记,往后离南廖远一些。”握着一个人的把柄,是为着免去后顾之忧,绝不是让人日夜难安,那样反倒没有益处——人紧张的日子久了,容易钻进钻进牛角尖,倘若反过头来找她们的麻烦,便是得不偿失。

“在下明白。”商陆心想,你的亲事若不生变,来日成为次辅大人的长媳,你瞧着不顺眼的人,都会躲着你走,何况我了。他自然揣摩得出,仅此并不能打发怡君,因而道:“不知二小姐打算如何发落在下?”

“发落谈不上。”怡君微笑,“我曾数次听人说起,东城外有一间福来客栈,每年进入腊月之后、元宵节之前,每日在路旁施粥,供贫苦的路人、百姓食用。”

她说起这些做什么?要他捐助银钱么?商陆揣摩不出她的用意。

怡君继续道:“每到那期间,客栈的人手就不够用。今年姜先生闭馆之后,你便每日去那里帮忙,资助客栈一百两银子,再亲力亲为地帮衬着。商公子,你不会反对吧?”

“不会,不会。”商陆嘴里这样说着,心里却着实叫起苦来:这也太狠了!

施粥必然是早中晚三次,上午下午应该没他什么事,问题是也没可能返回住处——回去也行,时间刚好够他打个来回。这样的话,他就失去了白日专心苦读的大把光阴。

而且,他实实在在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这辈子就没做过卖力气的事。大冷的天,站在道旁,淘米、烧饭、给人盛饭…想想都打怵。

再一点,便是那一百两银子的事儿:说他是穷书生,一点也不为过,这几年费尽心思,每年也就三四百两左右的进项,要用来租赁住处、与人礼尚往来、添置书籍文具等等,平时一向精打细算,到年末最多能有二百两的结余,刨除送礼、置办年货之后,多说能剩下一百两。

本来是能过个还不错的年,但今年有一百两银子打了水漂,他来年的一年之计先就是勒紧裤腰带度日。

这个小丫头,是不是早让人把他的底细摸透了?

可不管怎样,这是该他受到的惩戒。若想余生求个心安,就先从这件事做起吧。至于南廖,只要他安守本分,绝不可能把他与碧君那一段不清不楚的来往抖落出去——都不好看,犯不上。

思及此,商陆心绪平和许多,态度更为诚挚,满口应下。

“那我就静待下文了。”怡君端了茶。

商陆离开之后,怡君去见姐姐,道:“他留下了字据,姐,你要看么?”

碧君蹙着眉摆一摆手,“不看。你若是觉着日后能用得到,便留着,反之,付之一炬。”说着站起身来,“我们快回家吧。”那个人、那些事,她再不想提及。

回到家中,听说有客至:蒋家太夫人和二夫人过来串门。

不消说,婆媳两个是来看廖书颜在娘家过得如何:过得舒心的话,便由着她在娘家清闲一段;过得若不舒心,她们此行就算是变相的撑腰。

蒋家的门风、处世之道,真是好的没话说。

碧君、怡君即刻去了正房,相形行礼问安,落座之后,觉着室内的氛围很好。廖大太太因为怡君的婚事,连日来喜上眉梢,待谁都平添三分和气。况且,她与蒋家真没过节,一直不睦的只有小姑子。

蒋太夫人头发花白,面目慈祥。

蒋二夫人与廖书颜年纪相仿,唇红齿白,言笑间不难看出,是开朗活泼的性情。这会儿,她和廖书颜坐在一起,亲昵地拉着手,姐妹一般。

“大太太这是几世修来的福气?”蒋太夫人打量着碧君、怡君,“这样如花似玉的两个孩子,真真儿是羡煞旁人。”

姐妹两个赧然一笑。

蒋二夫人附和道:“娘可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有道是,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大太太平日里便是只看着两个孩子,心里也会分外熨帖。哪像我,膝下只得两个不懂事的儿子,要不是你们都帮着我管教,不知要把家里闹成什么样。”

廖大太太笑着说了几句场面话。

蒋二夫人道:“今日国焘本要随我们过来,想把新得的两个物件儿拿给大嫂看,被我训回去了。”她笑着解释,“大嫂在娘家住到何时,我们还不清楚,要是过几日就回去,他送东西过来,算是怎么回事?总要先讨个准话。”

廖大太太忙道:“姑奶奶难得回来,自然是要常住一段时日的。”再违心,也要说这种漂亮话,“我家老爷就不需说了,三个孩子也盼着跟姑母多团聚一段日子。”

廖书颜接话道:“打算住到腊月下旬,小年前再回去。”她对婆婆、妯娌一笑,“家里的事,有我没我都是一样的,这次便容着我跟侄女侄子多聚一阵吧?”

蒋太夫人笑道:“也罢,由着你。只要你心里舒坦就行。”

廖大太太捡起蒋国焘的话题,对蒋二夫人道:“孩子若能常来串门,再好不过,是姑表亲戚,理应多走动着。”蒋家二房有两子,长子蒋国煦已获封昌恩伯世子、娶妻成家,次子蒋国焘今年十八岁,自幼习文练武——不论哪一个,都是适合与文哲来往的年纪,总归有好处。

“得了您这句话就好。”蒋二夫人笑道,“如此,日后我便由着他们过来串门。有失礼之处,您只管训斥。”

几个人言笑晏晏,叙谈多时,蒋家太夫人和二夫人道辞离去。

“碧君,陪着你姑母说说话。”廖大太太吩咐长女,随即对次女道,“我有几句话要交代你,去你房里吧。”

“哦。”怡君无法,与母亲一道回了香雪居。

廖大太太在东次间落座之后,只留下罗妈妈,把其余的人都遣了,正色说起程夫人再度到访的事,末了道:“本该等到那边下定时再告诉你,可这事情家里家外传得沸沸扬扬,与其瞒着你,不如早一些让你心里有数。”

对于程夫人的行径,怡君意外且有些感动。自己也好,家门也好,哪里值得程夫人如此?说来说去,不过是为着儿子罢了。

“我们家这边,也送去了一样传家宝。如此,这桩亲事,两家已经先定下来。”廖大太太道,“至于这两样宝物,来日就都是你的了。”程家送来的,来日会随着嫁妆过去,廖家那一件,程家也没退回的道理,会赏给怡君保管。

怡君说什么都不合适,继续沉默。

“你可要惜福啊。”廖大太太叮嘱道,“等说项的人再次登门,明面儿上,我们就同意了。那么,你日后真不能再四处走动了——与你投缘的,总会来家中找你小聚,是不是这个理?”

怡君轻轻地点了点头。

“再有,你要静下心来做针线。满腹诗书能当饭吃、当衣服穿么?”廖大太太直白地道,“单说珠算、心算,你以前学的时候特别用功,可那也是过日子用得到的,跟女工没什么差别。出嫁之后,闲来给婆婆做件衣服、绣一条帕子,她心里的欢喜,不会少于跟你谈论诗词歌赋。你当程夫人清闲啊?每日里也要主持中馈,管着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不把日子过好,便是别人纵着你,你自己也不好意思整日鼓捣用不到实处的东西吧?——我可不记得,本朝允许女子参加科考。”

怡君莞尔。母亲说的这些,的确有道理。

“这没心没肺的丫头。”换个人,这会儿早已满脸通红,可小女儿就不是那种人。廖大太太又气又笑的,没辙地捏了捏怡君的脸颊,“不管怎么着,嫁出去之后,决不能让娘家没脸。上次我让你添置些针头线脑回来,照做没有?”

“…没有。”怡君如实道,“您赏的银子,我给姑母添置了一对儿粉彩花瓶。”

“…”廖大太太横了她一眼,差点儿就说你往后跟着你姑母过去吧,却只能忍下去,琢磨一会儿,老大不情愿地拿出一个荷包,放到炕几上,“这就让吴妈妈去给你置办针线,再置办几样好看的首饰,敢再花到别处,就把你的小书房封起来。”整治女儿的法子,她多的是,而且在这时期,没人能说她做的不对。

“好吧。”怡君笑着承诺,“我会用心跟姐姐学针线。”

“知道就好。”廖大太太宽心不少,“要尽快学会裁衣缝制,绣活摸不着头脑的话,便问我。”停一停,补一句,“你姑姑的绣活也很好,问她也行。”不管怎样,小女儿学会最要紧。

怡君笑得眼睛微眯,欣然点头,“好。”

第二天起,碧君、怡君上午上课,下午不拘早晚,腾出一个时辰做针线。

三日后,帮忙说项的首辅夫人、监察御史再度来到南廖。

南廖内外态度一致:爽快地应允下来。

.

好友的亲事有了眉目,舒明达少不得带着一坛陈年好酒前来道贺,用饭时笑道:“消息传到了宫里,皇上对指挥使说,程家何需急着给长子定亲,等着来年赐婚不也一样么?”

程询失笑。

“我们指挥使就说,寻常门第哪里敢指望皇上赐婚,遇到合适的,早些定下来更稳妥。皇上说也是,横竖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事儿。”舒明达说完这些,笑问,“你这几日忙什么呢?倒是没听说你进进出出地忙活。”

“终日留在书房看书。”程询道,“我要是再像前一阵一样,家父怕是要气得跳脚。安生几日,要跟他一起出门走动。就是跟你提过的那事儿。”

“应该的。”舒明达赞许地一笑,“到时候,令尊要是不情愿,跟他好好儿说。父子两个当真起了冲突,令堂再偏疼你,瞧着也不是滋味儿。”

“明白。”比谁都明白,但那是不可避免的。程询问起柳阁老,“柳阁老何时返回内阁?”

“要等到明年了。”舒明达如实相告,“阁老这些年落下些病痛,又刚与儿子团聚,想亲自照料一段日子。皇上让阁老明年开春儿返回朝堂,吩咐太医院定期前去柳家诊脉,并且赏赐黄金五千两——担心柳阁老手头拮据。”

“皇上这般体恤,实在难能可贵。”

“谁说不是呢。”两人同时喝尽一杯酒,舒明达问起学堂的事情,“那些人怎样?没人出幺蛾子吧?”

“大事不会出,小事断不了。”程询微笑,“除了宁博堂,这几日都在忙着攀交情。”

“宁博堂乡试不是考得很好么?”舒明达笑道,“他敢来程府求学,胆儿可不小,也不怕你请姜先生把他带沟里去。你也一样,居然就让姜先生把他收下了,不怕他来年考不中往你身上找补啊?”因为比程询大两岁,挺多事情上,明知好友脑子转得飞快,仍是会先一步提醒。

程询笑着摆一摆手,“他不是那种人。”不出意外的话,他与宁博堂会像前生一样,先后在官场、内阁共事。交情谈不上太深,但绝不会与对方起争端,遇到大事,总能达成无言的默契。

“你心里有数就行。”舒明达放下心来。

.

正如程询说的那样,这一晚,杨汀州与周文泰相约到状元楼用饭。料理完商陆的事情之后,杨汀州开始效法旁人,与现今的同窗攀交情。

徐岩、凌婉儿两个女孩子,是想都不要想的,白日里在学堂里说说话就得,私底下敢邀她们相见的话,传到姜先生耳里,当即就会被扫地出门。

但是,貌美的女孩子总少不得成为男子的话题,席间,杨汀州自然而然地提起两个女孩,不自觉地做出比较:

“…徐小姐聪慧流转,从来是一点就通。凌小姐呢,偶尔会给人应付差事的感觉,并不想多付诸精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