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了年纪,又是一路奔波,平时没怎么吃苦,身体自然受不了;而且她心里又挂着儿子,忧思过重。原先只凭着一股子信念在支撑才到的京城;如今安定下来,便承受不住了。”夏衿道。

她转头问那婆子:“罗夫人这病,是不是发得很突然,而且来势凶猛?”

“对对。”婆子点头道,“姑娘你们走后,她便说要沐浴,结果沐浴完就晕倒了。老奴一摸,发现她额头烫手,热度还挺高,掐她人中也不苏醒。”

夏衿摆摆手:“行了,不用去请了。我给她看看。”

婆子作为管事妈妈,也知道夏祁曾经治好过自家姑奶奶王翰林夫人的病。如今听她这样说,自然大喜:“那就劳烦夏姑娘了。”

罗夫人现在是宣平候府的客人。她要是有个什么好歹,宣平候老夫人脸上也不好看。现在大军开拔在即,岑家女人要给男人打点行装,忙得很,此时能早点治好罗夫人的病,自然再好不过了。

再说,罗夫人还是罗骞的母亲。罗骞又因为夏衿去了边关。

这么一想,岑子曼便没有跟夏衿客气,跟着她一起去了客院。

宣平候老夫人和萧氏都在座。看到夏衿和岑子曼进来,两人都松了一口气。

宣平候老夫人道:“夏姑娘,你快给看看吧。罗夫人这儿,烧得人都迷糊了,嘴里不停要说糊话。”

夏衿进了里屋,便听到床上的罗夫人不停地念叨:“骞哥儿,别去,有危险,快回来…”

她心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不管罗夫人怎么不好,她这份母爱,都是值得尊敬的。儿子于她,想来比她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第二百三十四章 伺候

夏衿净了手,伸手给罗夫人拿了脉,收回手时,神色有些凝重。

“怎么了?”宣平候一看她这神情,心里便“咯噔”一下。

夏衿给皇上治病的经过,太后曾跟她说起过。对夏衿的镇静与胸有成竹,太后夸赞不已。

面对皇上,面对盅毒,夏衿都能风轻云淡;如今神色凝重,看来罗夫人的病不是一般的凶险。

“不大好。”夏衿照实说,“我开一副白通汤,先试一试。”

旁边的下人早已把笔墨纸砚准备好了。夏衿写好方子,递给岑府下人去抓药,又问道:“府上可有烈酒?我要用来给罗夫人擦身。”

“有。”萧氏道。

岑家男人都是军人,最喜烈酒,所以岑家的烈酒都是极好的。

不一会儿,两个婆子进来,怀里各抱了一个瓷坛。

“这两样酒,夏姑娘你看哪样合适。”萧氏道。

夏衿用个小勺子舀了,各尝了一小口,眉头皱了起来。

古人用蘖酿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她们刚才在武安候府喝的就是这种酒。

还有一种用酒曲酿酒的方法,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就是现在她面前的这两坛所谓的“烈酒”。

这种酒,根本起不了作用。

夏衿叹了一口气。

一个时辰前,她在武安候府还说不想把烈酒弄出来,以免惹祸。现在看来,不弄不行啊。

聊胜于无。

她叫人把一坛度数稍高的酒倒出来。用帕子沾了,抹在罗夫人的腋下和腿弯等处。

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夏衿知道古人的生活规律基本都是日落而息。宣平候年纪大了,不能劳神。而岑府男人出征在即,萧氏那边要给他们准备许多东西,这几日也是忙碌得很,如今想来也是困乏得紧。

她道:“这热既然高上来了。不可能马上就退下去。到了半夜。可能还会更要紧。我今晚就守在这里,你们都去歇息吧。反正大家都呆在这里,也无济于事。”

萧氏看着婆婆。等她发话。

“也好。”宣平候老夫人点头道。

“你有什么事,尽管派下人来告诉我,我会马上过来。”萧氏叮嘱道,“我留张武家的在这里。要抓药、煎药或需要什么,你吩咐她便是。”

张武家的。是宣平候府后院的大管事,极精练能干的一个四十来岁的妇人。有她在,夏衿的任何一个命令都能很好地执行。

“好的。”夏衿应道。

“要不,我在这儿陪你。”岑子曼忽然道。

“不用了。”夏衿笑道。“如果罗夫人病情不加重,看她喝完药后,我还可以在旁边的榻上眯一会儿。你在这里。我还得陪你说话。你这是帮倒忙。”

“是啊,曼姐儿。你别添乱。”宣平候老夫人道,又拍拍夏衿的手,“孩子,辛苦你了。本来你是客人,我们作主人的去睡觉,留你这客人在此辛苦,本不应该。但也只有你在此,我才放心。请别的郎中,一来男女有别,不方便;二来他们的医术我也信不过。所以我就不跟你讲客气话了。待罗夫人病好,我再感谢你。”

“这是医者本份,老夫人不必客气。”

宣平候老夫人又将屋里的丫鬟婆子叫来,让她们听夏衿的话,这才扶着萧氏的手,带着岑子曼回去了。

夏衿送了她们到门口,回转身来,便听刚才已安静了许多的罗夫人又叫了起来:“骞哥儿,骞哥儿…”

她忙过去,便看到罗夫人在床上烦躁地动了动,昏黄的灯光下,她的脸色显得有些苍白,闭着的眼底下一片青黛,眼角还有一些细纹。

她不由得一愣,仔细打量了罗夫人几眼,发现她不光是脸上皱纹出来了,而且散在枕边的头发里,竟然还夹杂着白头发。

她不由得微微动容。

这时代的人成亲早,生孩子也早。罗夫人是新婚之夜怀上的罗骞,今年罗骞十八岁,而她自己,也不过三十五岁而已。

富贵人家的女儿,嫁的也是不愁吃穿的人家。即便夫妻关系不和睦,但罗夫人的脾气硬,平时并不伤春悲秋。再加上保养得宜,在临江时,她的肤色虽然不如年轻女子那么光洁,笑起来也有一点细细的鱼尾纹,但总体来说,还显得十分年轻,头上乌鸦鸦的十分黑亮。

可只一个多月的时间没见,她就苍老了许多。

再加上这次生病,可见罗骞去边关的事对她打击很大。她忧心儿子,以至于成了心结。

“骞哥儿你别走,娘答应你,答应你娶夏姑娘…”床上的罗夫人又翻了个身,嘴里嘟哝着呓语。

夏衿暗叹一声,走上前来,对宋妈妈道:“我来吧。”

宋妈妈是罗夫人的陪房,也是她的心腹。罗夫人有什么心事,从来不瞒着宋妈妈。所以夏衿与罗骞的事,以及罗夫人到京城来央求夏衿写信给罗骞、夏衿却断然拒绝的事,宋妈妈都是知道的。

此时见夏衿伸手要过来接自己手中的帕子,她很是意外,愣了好一会儿,直到旁边的丫鬟柳绿轻轻叫了一声“宋妈妈”,她这才清醒过来,把帕子递了过去,嘴里还不安地嚅嚅地道:“夏姑娘,这怎么好意思?”

夏衿没有理她,将帕子用井水浸湿,拧了拧干,轻轻地搭在了罗夫人的额头上。

“夏姑娘,药煎来了。”张武家的见丫鬟小心地端着药碗进来,连忙轻声提醒夏衿。

“给我吧。”夏衿接了过来,用勺子舀了一点滴到手背上,感觉到温度正合适,便让柳绿将罗夫人扶起来,她一勺一勺地给罗夫人喂药。

喝了两口,罗夫人忽然睁开眼睛,看了夏衿一眼。

“夫人您醒了?”宋妈妈惊喜地叫道。

“苦。”罗夫人说了一声,扭着脸避开夏衿递到嘴边的勺子。

这孩子一般的举动,让夏衿微微一怔。

宋妈妈连忙解释:“我家夫人打小就怕苦,从来不喜欢喝药。夏姑娘能不能在药里加点蜂蜜?”

夏衿见罗夫人扭来扭去不肯吃药,只得吩咐岑府下人拿了蜂蜜来,当着罗夫人的面加了两勺在里面,罗夫人这才肯将药喝完。

宋妈妈用湿帕子给罗夫人抹了抹嘴,便扶着她躺了下去。

夏衿摸了摸她的头,又拧了帕子来,重新给她敷在额头上。

大概是药起了作用,罗夫人这一下睡安稳了,再没有了先前翻来翻去的烦躁,也没有再说胡话。

夏衿见她也没有再烧上去,松了一口气,吩咐宋妈妈她们轮流盯着,她到外面的榻上歇息。

然后睡到半夜,宋妈妈把她叫醒,罗夫人又烧上去了。

这一下,夏衿只得动用针灸,给罗夫人下了几针,又叫丫鬟拿酒来给罗夫人擦身。

如此折腾了一宿,直到第二天早上,罗夫人的病情才稳定了些。

“夏姑娘,您让人把隔壁厢房收拾了一下,你去睡一觉吧。”宋妈妈看向夏衿的目光又感激又歉意。

“好。”夏衿知道发烧的人都是晚上发作比较厉害,到了白天便好很多。她也不推辞,转身去了厢房。

她离开不久,罗夫人缓缓睁开了眼。

“夫人,您醒了?”宋妈妈看到主子目光清明,不像闹着药苦时那即便睁着眼,也神智不清的模样不同,心里十分高兴。

张武家的也高兴地凑了过来。

罗夫人看到她,转眼又看到岑府好几个丫鬟在这里,不由得疑惑地问:“你们…怎么在这儿?”

她进京时,也随身带了四个丫鬟和两个管事嬷嬷,外加一个宋妈妈。所以她虽在罗府客居,但在生活上使唤的还是自己的下人。岑府的下人最多做一些打扫、送水等外围的粗活。

“夫人,您昨晚上发了一夜的烧,可把大家吓坏了。”宋妈妈忙道,“张妈妈是奉老夫人和夫人之命来伺候您的。”

“多谢张妈妈了。”罗夫人虚弱地道,又叫柳绿,“拿二两银子给张妈妈吃酒。”

柳绿便转身去开箱子拿银子。

“柳绿姑娘且慢。”张武家的先叫住柳绿,这才对罗夫人道,“老奴可不敢居功。昨晚辛苦伺候夫人,又治好夫人病的,可是夏姑娘。老奴昨晚上就在屋里当个木桩子,什么都没做,实在不敢厚着脸皮接夫人的赏。”

“夏姑娘?”罗夫人一愣,转眼看向宋妈妈。

“昨晚还多亏了夏姑娘。”宋妈妈便把昨晚夏衿为罗夫人做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末了又笑道,“不过张妈妈也很辛苦,昨晚熬了一宿,咱们抓药煎药、要东要西,全靠张妈妈张罗。”

“我不过听老夫人和夫人的吩咐,动动嘴皮子罢了,当不得辛苦。”张武家的死命推辞,怎么都不肯受那二两银子的打赏。

罗夫人没有再坚持,朝宋妈妈摆摆手,示意她消停,转头环顾了屋里一周,问道:“夏姑娘呢?”

第二百三十五章 探病

宋妈妈原先因夏衿不肯写信,心里还有一点对她的不满。可经过这一夜,她对夏衿只有满心的感激,解释道:“夏姑娘一夜没阖眼,我看您烧退了些,便让她到隔壁厢房去躺一躺。她说了,您这病没那么快好,到了今晚上,十有八九还得再烧上去。所以今晚恐怕还得劳烦夏姑娘。”

这话有些不尽实,但宋妈妈很愿意夏衿能嫁给罗骞,所以愿意替她在罗夫人面前说好话。

“一夜没阖眼?”罗夫人眼里的诧异一闪而过,继而眼神极为复杂。

她从十岁起就死了亲娘,下面还有两个弟弟。担心新进门的后娘欺负弟弟,她不得不浑身披挂厚厚的盔甲,跟后娘和因为娶了后娘就成为了后爹的父亲抗争,因此养成了刚硬的性格。

其实外表刚硬的人,心里最是脆弱。因为害怕受伤害,所以先不先就给自己戴上一个硬壳。像罗夫人这样,从小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大嫁了人,又因为丈夫成亲前就心有所属,还瞒着她生下了庶长子和次子,从感情上就嫌弃憎恶她,她是极其缺少关爱的。因为缺少,所以对于任何没有功利的关心,她都会感受至深,而且满心感激。

也因此,对于夏衿一整晚没睡守在她身边,罗夫人内心的触动很大。如果夏衿一门心思想嫁给罗骞,她还没这么感动。但种种迹象显示,这门亲事打一开始,都是罗骞在一厢情愿;夏衿一直表现比较冷淡,并不是非嫁罗骞不可的。

更何况,现在夏家搬到京城里来了。跟宣平候府走得近,夏祁又能干,考个举人指日可待。夏衿想要再找一门比罗家更好的亲事,也不是不可能。

正因如此,夏衿能这样待她,罗夫人才觉得难得。

宋妈妈知道罗夫人的心病,本想跟她说几句夏衿的好话。劝她几句。但见她满脸病容。精神似乎很疲惫,把到嘴的话又咽了下去。

夏衿在厢房里睡了一觉,醒来时。已是中午。宣平候老夫人和萧氏都在罗夫人床前。罗夫人正跟她们在说话,精神似乎好了很多。

看到她来,罗夫人对她温柔地笑了一下,道:“昨晚辛苦你了。”

夏衿走到她床边给她拿个脉。点头道:“好一些了。但这病没那么快好,晚上还会反复。你白天尽管多休息。多喝水。最重要的是,放宽心,别思虑太重。”

“可不是。”宣平候老夫人接话道,“我正跟她说呢。候爷和世子常年带兵打仗,一直平平安安。他们出门在外,咱们就应该开开心心的。过好日子,别让他们挂念。这才是正理。再说,过几日候爷和世子就要到边关去,到时候定然会好好关照骞哥儿,还能有什么不放心的。”

“老夫人、夫人,郑夫人来了,说是过来看看罗夫人。”下人来禀道。

罗夫人一怔,疑惑地问道:“她怎么会过来?”

宣平候老夫人先吩咐下人:“请她进来。”这才对罗夫人解释道,“你昨儿去拜访她,她今天一早便派人递了帖子过来,说要回访你。我便告诉她家下人,说你病了,让她改日再来。大概是听到下人回禀,她便过来看看你。”

“唉,我这一病,给你们添许多麻烦。”罗夫人自责道。

她要是住在自已家倒也罢了,偏是客居时在岑家生病,而且还正处在宣平候出征之际。如今劳宣平候老夫人这么一个上年纪的人为她操心,她十分过意不去。

“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宣平候老夫人安慰她道,估摸着郑夫人快到了,吩咐岑子曼,“你去院门处迎一迎郑夫人。”

岑子曼看了夏衿一眼,示意她跟自己一起去作个伴。宣平候老夫人却一把拉住夏衿,按着她坐下:“你且坐下。昨晚辛苦了一晚,赶紧好好歇歇。今晚还有得累呢。”又瞪岑子曼,“快去,你少拉着衿姐儿。”

岑子曼吐吐舌头,转身去了。

不一会儿,郑夫人同岑子曼走了进来。

罗夫人见她是一个人来的,郑婉如并未来,对这门亲事又后悔了几分。

郑夫人先给宣平候老夫人见了礼,又跟萧氏打了声招呼,这才转过头来,对罗夫人关切地道:“昨儿个还好好的,怎么就生病了呢?可好些了?要不要紧?用的是哪里的郎中?吃的药可有效?”

郑夫人想来昨晚没有睡好,面容憔悴,眼圈都是黑的,看样子倒比躺在病床上的罗夫人还要不好。

“多谢你想着,还亲自过来看我。”罗夫人拿帕子捂着嘴咳嗽几声,“我家骞哥儿听说边关有外敌入侵,留了一封书信就去了边关,杳无音讯,我心里着急担心,吃不下睡不好,上了年纪又旅途劳顿,这才躺倒了。不碍事的,吃了夏姑娘开的药,现在感觉好多了。”

郑夫人一怔:“你刚才说,骞哥儿去边关了?他怎的…”她顿了顿,大概意识到这里是岑家,岑家男人都是要去打仗的,她换了个问法,“他不是举人么?”

“是举人。”罗夫人又咳嗽了几声,喘了一口气,“只是他一腔热血,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不把敌寇击退,他誓不回还。”说着,她用帕子捂着嘴,“呜呜”地哭了起来,“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可叫我怎么活?”

郑夫人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脸色有些难看。

萧氏见状,忙上前去安抚罗夫人。

待罗夫人慢慢止住了哭声,郑夫人勉强又坐了一会儿,说了几句客气话,便告辞离开了。

罗夫人吸吸鼻子,问宣平候老夫人:“姨母,我刚才这样说,妥当么?”眼睛亮晶晶的,像想得到大人夸赞的孩子一般,哪里还有刚才悲戚的模样?

宣平候老夫人又好气,又好笑,轻拍了她的被子一下:“妥当,甚是妥当!只是你病成这样了,还掂记着郑家的事呢?有什么话,病好了有多少说不得?看你,又咳上了。”用力地给激烈咳嗽起来的罗夫人拍背。

夏衿连忙上前,给罗夫人扎了几针,待她咳嗽平缓下来,便叫宋妈妈扶她躺下。

等宣平候老夫人从罗夫人房里出来,送郑夫人回转的萧氏正好在门口跟她碰上。

萧氏扶着她往外走,一边道:“母亲,我总感觉郑夫人有些不对,她好像并不想退亲。刚才一路上她说话的意思,都是让我转告诉罗夫人,让她把骞哥儿叫回来,好赶紧成亲。”

宣平候老夫人脚下一顿。

她冷着眼眸,鼻子里哼了一声:“郑尚书还真是老狐狸,倒会保全自己,左右逢源。”

萧氏转了一下脑筋,也明白了婆婆的意思。

她担忧地道:“既如此,想来郑夫人是不想退亲了。那郑罗两家这亲事…”

宣平候老夫人也正为此发愁呢。

郑家要是也跟彭家一样作死,那就不用说了,得罪就得罪了。到时候燕王谋逆的证据一确凿,彭家、郑家这些依附的藤蔓自然会全倒下。可郑家只隔岸观火,并不亲身参与。如此一来,即便是皇上心里不喜,也得掂量掂量,不能轻易动他的位置。

罗骞要是一心往武将这边靠还好,有岑家作依靠,再加上他自己能文能武,以后在兵部自然有一席之地。但万一他在边关呆不住,想要回来参加科举。得罪了郑家,势必会影响他以后的仕途。

这事还真难办。

第二百三十六章 水落石出

“唉,昨晚听到阿莹的胡话,想来你心里也有猜测了吧?骞哥儿那孩子,喜欢的怕是阿衿呢。他去边关,想来也跟这事有关。”宣平候老夫人叹道。

“可不是么。”萧氏道。

昨晚罗夫人高烧时说的胡话她也听到了,多少猜到些真相。因为岑子曼跟夏衿要好,而且就要嫁给夏祁,岑云舟原先又想娶夏衿,她爱屋及乌,对夏衿的印象十分好。于是心里便对罗夫人这行为有些不齿。

只是罗夫人是婆婆闺蜜的女儿,她对罗夫人这行为不好评价,便随口应了这么一句话。

却不料她没说什么,宣平候老夫人却说上了:“阿莹这事办得糊涂啊。阿衿是多能干的一个孩子,比起郑家的那个孩子来可是强太多了。骞哥儿娶了她,一辈子享不完的福;有她辅佐,仕途也会很顺。郑家虽说能在仕途上助他一臂之力,可真要借了郑家的力做了官,以后还不得仰郑家的鼻息过日子?活到我这把年纪她就该明白了,无论做什么,官大官小,也不过是混口饭吃,最重要的是活得自在。”

“她要有您老人家这么明白,她的日子也不过成这样了。”萧氏忍不住还是吐槽了罗夫人一句。

宣平候老夫人叹息着摇摇头,道:“她想退亲,本无需为难,我下午去郑家一趟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别人都求着郑家,怕得罪他们,我们岑家可不怕。再说当初还是郑夫人求我给做的媒呢,现在觉得不合适,自然退了的好。她女儿是什么样子。瞎子吃饺子——大家心里都有数。她还有脸埋怨谁呢?”

“埋怨?我家曼姐儿的事,还没找她家算账呢。”萧氏眸子微冷。

宣平候老夫人拍拍儿媳的手:“不急,以后有的是机会收拾他们。现在为了大事,还是忍忍吧。”

萧氏自然明白不是收拾彭、郑两家和燕王府的时候。到了谋逆证据确凿、皇上以雷霆之势拿下燕王府和彭家之时,岑家稍微使使计谋,推郑家一把,不怕郑家不被拖下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到时候彭喻璋也罢。郑婉如、安以珊也罢。都不会有好下场。

安慰了儿媳一句,宣平候老夫人接着道:“但看阿莹这糊涂样子,我却不想管这亲事了。她要退亲便由她自己退去。种下的因。结出的果。要不是她贪图郑家权势,强逼着骞哥儿娶郑姑娘,何至于此呢?大不到以后骞哥儿的前程我多看顾些便是了。”

对于婆婆这做法,萧氏极赞同:“她也该吃些教训才好。不过这事还得等她病好再说。”

客院里。夏衿看罗夫人状况还好,吃过午饭后便回了岑子曼院里。好好地睡了一觉,直到傍晚方才过来。

到得夜深,罗夫人的病情果然反复,白天微热的温度又高上去了。没有温度计。夏衿估摸着差不多四十度的高温。她不敢掉以轻心,依着头天晚上的方法,使出浑身解数给她降温。又是一晚上没阖眼。待到天亮,热度降了下去。罗夫人人也清醒了,夏衿便道:“今天再吃一剂药,晚上要是再不烧上去,就没事了。”

“辛苦夏姑娘了,真不知如何感谢您才好。”宋妈妈感激地道。

身在异乡,最怕的就是生病。虽说有下人有银子,宣平候府也不会不管,但有了夏衿的尽心守护与医治,宋妈妈便觉有了主心骨,内里安心不少。

夏衿摆摆手,疲惫地道:“我回去歇息了,你也睡一觉吧。这里留两个丫鬟守着就行了。”说着对罗夫人点点头,便要离开。

“等一等。”罗夫人叫住夏衿。

夏衿转过身来,看向她。

罗夫人从手上取下两只镯子,对夏衿道:“这是我出嫁时,我娘亲手给我戴上的。十几年了,从来没有离开我的手。我看你皮肤白皙,戴这镯子肯定好看,过来我给你戴上,算是我的一点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