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坐在主位的太妃怒斥:“沈家五姑娘的腿当时就肿得老大,人也昏过去了,要不是请来的大夫刚好有蛇衔草膏,现在你们已经断送一条人命了。”

世子反而一愣:“不是咬的那个丫头?”

太妃猛地一拍茶几:“你想咬的是哪个丫头?”

世子低下头不言语了,太妃又足足教训了半个时辰,直到瞥见孙子额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这才开恩放人。她想,真正让孙子无法忍受的不是她说了什么,而是让他罚站了半个时辰,那可是个时刻都停不下来的主儿。

走出太妃寝居,世子便下令:“再去找条一模一样的蛇来。”

“您要干什么?”小福子战战兢兢地问,头皮有点发麻的感觉“让你也尝尝被蚂蚁夹过的滋味呀。”

“不要啊,世子,饶了小的吧。”

“你办事不牢靠,这只是给你的一个小小教训,以后再做什么,就先看看腿上的伤疤,以此来警醒自己。”

“世子爷,小的知错了,以后决不敢再犯,您就饶了小的这回吧,呜呜…”

所有的声音渐渐远去,到底小福子最后有没有被“蚂蚁”夹到?这要问王府的人才知道。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二十七章 婉拒婚事

从街上回来的那天,俞宛秋刚躺下没一会儿,就被义愤填膺的兰姨给拉了起来。

她半睁着惺忪的睡眼纳闷地看着眼前的人,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兰姨好像气得不行,完全不是平日的温柔谦卑样,劈头就问:“听说你今天出去见了一个男人,还是个家里开绸缎铺的?”

“嗯”,她本来想睡一觉起来再说,既然兰姨主动问起,便也有问必答。

但兰姨接下来的反应让她吃惊,她以为兰姨的恨嫁之心——是代她恨嫁——要比她强烈得多,听到有个富家独子来相看,肯定会高兴的。谁知兰姨当场就垮下脸,冷着嗓子说:“以后别再跟三少奶奶出去了,我还以为沈家总算有个热心肠的好人,谁知都是一路货色。”

“怎么啦?”俞宛秋不解:“以前沈府的人不让我出去见人,你说怕她们耽误了我的亲事;现在有人主动撮合了,你又不乐意。”

“那不同的,姑娘你还小,又是关在屋里养大的,没接触过外面的人,不懂得这里头的讲究”,兰姨坐在炕沿上,苦口婆心地为她解说道:“沈府的贵客,像今天来的这些,不是王妃就是诰命夫人,若能认识她们,再经由她们介绍的,才是好亲事。那林氏不过一商贾之女,又是庶出,自己嫁的也是庶子,她能认识什么贵人?果然,她给姑娘介绍的跟她一样是个商贾,这样的身份,也想高攀官家千金,真亏他们敢想!”

俞宛秋失笑道:“我算什么官家千金啊,就算先父曾当过四品知府,那也是‘先父’了。我现在就是一个寄养在亲戚家的孤女,比那些真正有根基的百年富商之家的小姐还不如呢。”

“她们怎么能跟你比”,兰姨语声急切,情绪激动,提高嗓音说,“你父亲曾高中状元,又是朝廷命官,母亲更是侯爵嫡女,你是地地道道的官家千金。别说手里还有一大笔陪嫁,就算身无分文,也不能嫁给一个开绸缎铺的。”

“可我并非…”

这次是兰姨打断她的话:“我知道,你又要说你不是太太亲生的是不是?可你是记在太太名下的,如果太太在世的话,你出嫁是以正室嫡女的身份;她不在了,也一样!总之,以后别再跟林氏来往了,原来她也是心怀鬼胎而来。我就说嘛,怎么婆婆不待见的人,儿媳妇偏是跑得勤,原来是想合伙算计你。一个装恶人,一个装好人,先骗取你的信任,再趁机捣鬼。”

“算计?不至于吧”,俞宛秋相信林兰馨对自己是没有恶意的,她或许没考虑到身份门第之别,只是单纯地同情而已,觉得与其像这样寄人篱下,还不如早点嫁到一个殷实人家。

一个开绸缎铺的,匹配一个四品官家的小姐,从世俗的角度来讲是高攀了,可她那四品官的爹早已亡故,侯爵小姐的娘也做了古,她徒有一个“官家千金”的虚名,也就只有商贾之家才会稀罕吧。从来没什么稀罕什么,商贾之家或许还需要这个充充门面,真正的官家公子,谁又肯娶她呢?嫡子想都不要想,至于庶子,也许更愿意娶个嫁资丰厚的商家小姐,就像沈潜娶林兰馨一样。

兰姨却不这么想,她可是把这空架子的“官家千金”看得比天还大的,若是俞宛秋真想嫁个商人,首先兰姨这关就过不了。

正因为她看重这些,所以对林兰馨的举止非常生气,忿忿地说:“早不邀晚不邀,偏是今天府里招待贵客的时候把你撮弄出去,去了又不吭不哈地整出这档子事,不是二太太指使的才怪!”

“你想得太多了,林兰馨不是这样的人”,对今天在绸缎铺发生的事,俞宛秋也觉得很突然,但她从头到尾都没怀疑过是林兰馨跟二太太合谋。

因为林兰馨跟二太太的矛盾几乎已经摆到台面上来了,那晚寄畅居的争吵哭泣,她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具体吵了什么不知道,但婆媳俩曾发生过激烈争执,却是府里人尽皆知的。

本来俞宛秋还想告诉兰姨,其实她觉得嫁给富商也不错。都说“仕途一时荣”,当官的人,一个不慎,就可能招致祸患。像沈鹤,年轻的时候不也当过官?还是人人钦羡的肥缺,后来被上司牵累,若没有老侯爷倾力相救,只怕免不了牢狱之灾。还不如跟个富商,起码一辈子平安无事,不用担惊受怕。

可这话她不敢说,一来怕兰姨不满,觉得她自贬身价;再来,她也无意跟凌清澜有任何牵扯,何必说些话让兰姨误会呢。

她没想到的是,林兰馨第二天晚上居然又为这事拜访了她。

林兰馨一见到她就说:“昨儿晚上为了你的事,我相公把我狠狠地尅了我一顿。”说到这里突然脸生红潮,因为她想到了昨晚的情景,她相公可不光只用嘴尅,还有相当激烈的体罚行为。

俞宛秋露出了捉狭的笑容:“哦,他怎么尅你的?”

“你…你可是个姑娘家,瞧你笑的那样儿。”

蓬!是兰姨猛地关上了里间的房门,俞宛秋讪笑着解释:“风太大,把门给磕上了。”

林兰馨看着窗外一动不动的树影想:风大吗?哪儿有风啊。

不过这无关紧要,还是快点说正事,等会相公就该回来了。娇杏这几天每日听她和相公恩爱,眼都开始泛绿光了,可不能给她钻了空子。

于是她决定长话短说:“是这样的,那天是我表哥想看看你,没事先跟你打招呼是我的不对。”一面说一面低头做认罪状。

俞宛秋嗔道:“看也给人看去了,再来道歉,会不会晚了点?”

林兰馨笑了起来,告诉她说:“前一阵子我回娘家,正好遇上表哥去给我娘请安,就说起了他的婚事。他都二十了,他娘想抱孙子想得发疯,可他眼界高,扬言非绝色不娶,我就随口说,我们府里倒有个绝色,可惜年纪小了点。他非得让我想个办法,安排他见上一面,缠了我好几个月,昨天才瞅到这个机会。我心想,他相了那么多姑娘,没一个看得上眼的,万一眼界高到连你也…我要事先就明说,岂不扫了你的面子?结果,昨天我们回来没多久,他就亲自上门来了,求我索性好人做到底,给他当个冰人。到了这个份上,我只好跟相公商议,被他大骂一顿,说我纯粹瞎胡闹,你名义上可是老太君的外孙女儿,要嫁给一个商贾,不说别的,光威远侯府就丢不起这个脸。”

见俞宛秋只是听着,不做任何回应,林兰馨心里没底了,但已经受了表哥的委托,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探探口风,故而斟词酌句地说:“别人怎么看其实是次要的,这事关键还得你自己拿主意,你是怎么想的呢?我总觉得,门第身份都是虚的,对你好才是真的。我表哥既然一眼就相中了你,以后肯定会对你好的。”

俞宛秋还没搭话,又一声“砰膨”,是兰姨从里屋冲了出来,也不道万福,也不坐下,直挺挺地站在林兰馨面前说:“三少奶奶,感谢你为我们姑娘的一片好意,但我家太太临终时留有遗训,让我务必看着姑娘,一定要嫁个门户相当的好人家,不能因为她死了,就折辱姑娘!”

末尾一句加重了语气,把林兰馨噎住在那里,面红耳赤的,半晌才站起来悻悻地说:“既如此,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吧,打扰姑娘了。时候也不早了,姑娘早些歇息,我就告辞了。”

“林姐姐”,俞宛秋好生愧疚,一路相送,陪尽了小心,倒把林兰馨弄得不好意思起来,拉着她的手说:“你别这样,不关你的事,确实是我自己莽撞了,我相公也说我忒糊涂。”

“不是的,你听我说,我真不介意什么门第身份。其实我有什么身份呢?当官的爹早就死了,难得你表哥不嫌弃,我很感激。但我真的不想嫁在北方,不想一辈子在北方生活,等再过一两年,我就会带着人回南方去,再在那边找个合适的人。”

仓卒之间,她只能想到这个理由了,既合乎情理,又不会伤了别人的自尊。

林兰馨的面部表情明显柔和下来,笑着说:“原来你不喜欢北方啊,也是,南方水秀山明,气候宜人,我也在南方住过的,到现在还很怀念。嗯,有你这个话,我也好回我表哥了。”

俞宛秋连连点头:“就这样回他,也省得他面上不好看。”

林兰馨到此时已完全释怀了,由衷地说:“你真是个体贴的好姑娘,将来哪个娶到你是他的福气。”

俞宛秋却漾起了一丝带着微微苦意的笑容:“但愿我能找到这个有福气的人”,不要像前世的何小慧那样一生孤苦。

这一世的俞宛秋,如果不好好经营自己的人生,其实也未见得好嫁,很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因为她的身份本就尴尬。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二十八章 会错了意

四月初十仍是休息日,俞宛秋本来打算吃过早饭就去薛凝碧那里,和她一起好好研究双面绣的。兰姨却提醒她,还是应该去看看沈涵清,怎么说大家都是同窗,平日里也没多大的过节。更何况,她会吃这么大的亏,差点把命送掉,也是因为替自家姑娘挡了灾劫。

俞宛秋心里直犯嘀咕:沈涵清要不偷偷跑去文澜阁,指望遇上世子,怎么会有这事?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她存心从姐姐手里抢夺乘龙快婿——虽然这乘龙快婿也并非她姐姐的,但府里大费周章,可都是为了她姐姐。她想另辟蹊径,捷足先登,这才着了混帐世子的道,又与自己什么相干?

兰姨却讲出了一番让她相当无语的推理:“那蛇不咬她,就没人发现,你又老爱上去看书,最后还不是会咬你!”

这是什么逻辑,敢情那蛇会在书阁里做窝,一直要等到完成了咬人任务才会心满意足地曳尾而去?

话又说回来,若没有她和混帐世子的恩怨,文澜阁里不会有蛇出没,沈涵清也就不会遭遇此劫。兰姨说来说去,也不过是心疼她,对替她“被咬”的人心存感激。

俞宛秋本来以为,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沈鹤的妻妾以及他的嫡女和庶女之间,已经势同水火。向沈涵清示好,就等于跟二太太为敌,沈涵清那里多半门可罗雀。

可真到了那里,眼前的情景却叫她大吃一惊,沈涵清的闺房里居然坐满了人。有叶老夫人,马老夫人,沈鹤的妾毕氏,沈湛的妻子裴氏,妾小范氏,沈渊的妻子文氏,甚至连一向很少露面的程夫人都赫然在座。

俞宛秋惊讶之余,开始胡乱揣测:难道二太太失势了,这沈府的风向要变了吗?

沈涵清看见她,态度依旧冷淡,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横眉冷对,一副和沈涵净同仇敌忾,和她势不两立的样子,但仍有着明显的排拒感。

而且,她的冷淡中,竟隐隐有了一些傲然和不屑。

弄得俞宛秋如坠五里云中,“做贼心虚”地想:她该不会已经知道那蛇本来是为了对付我的吧?

可听着房内诸人的交谈,明明还在争论书斋闹蛇到底纯属巧合还是有人故意制造混乱,若是故意,谁最有嫌疑?

只听了几句,俞宛秋就确定,那个该死的真凶并没有浮出水面。本该是“受害人”的她,也没有浮出水面。

她心定了,觉得再没有必要留下来听七大姑八大姨扯沈府的是非,她本是局外人,最好闭目塞听,彻底置身事外。

当然最主要的是,床上的病号明摆着不欢迎她。

可惜有人不想让她走,很快就把话题转到她身上。开场白是由沈湛的妻子裴氏引出的:“听说你去了凌记绸缎铺,还见到了凌记的少东?”

天那,俞宛秋在心底哀叹,这沈府还有任何秘密可言吗?

不过她也学聪明了,可以毫不脸红地睁着眼睛说瞎话:“没有,那时候我还在对街舍豆子呢,林姐姐先过去的。听林姐姐说,她表哥中途曾带着表妹去巡店,只待了一会儿就走了,因为她表妹催着要去珠宝行看首饰。”

几个女人狐疑地看着她,但她们也是道听途说,谁还敢站出来指责她撒谎不成,本来充满暧mei的打探活动就此黯然告终。

俞宛秋正打算趁机脱身,沈湛的妾小范氏,撇了撇薄薄的唇道:“听说这人有名的眼界高,相看了无数的姑娘,从十几岁相到现在,楞是没一个看得上的。他是凌家独子,家里还指着他传宗接代呢,他娘都快急死了。”

在座的所有人立刻表示对商贾身份的鄙视:“一个开绸缎铺的,也值得跩成那样?那些真正的世家小姐有眼角瞧他么?他也就能相些低三下四的人罢了。”

“本来就是”,这回是沈涵清开了金口:“不是低三下四、不要脸面的人,谁肯给他相呢?像我们沈府的姑娘,他要敢说一声来相看,家里的人不打得他满地找牙才怪!”

说这话的时候,余光有意无意瞟过俞宛秋,毫不掩饰脸上的讥诮之色,而在讥诮之中,又带了一点身居上位者看着下面蝼蚁众生仍在苦海中挣扎的怜悯。

俞宛秋暗暗诧异,怎么今天看到的沈涵清跟以往的判若两人?以前她做沈涵净跟班的时候,是低调的、隐忍的,只有在为虎作伥时才会显示出她的刻薄与凌厉。而今的她,似乎已经脱胎换骨,又自矜,又自大,活脱脱就是另一个沈涵净,甚至比沈涵净更趾高气扬。

这是为什么?难道混帐世子拿来的,是“永州之野”产的“异蛇”,被咬了之后,人会发生某种变异?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从外面来了两位中年宫装妇人,一个提着竹篮,一个拎着包袱。

屋里的人全都站了起来,沈涵清一脸喜悦中带着无限娇羞,作势要下床,来人紧走两步拉住她道:“姑娘别乱动,这蛇毒不比别的,最怕的是走动。若有人被蛇咬了,最好站在原地,一旦妄动,蛇毒随血脉进入心肺,就没得救了。虽然姑娘抢救及时,如今已无大碍,还是小心点为妙。我们太妃可是关心得很,每次来之前,我们带的东西她都要亲自过目,回去了也要亲自问明复原情况,姑娘可别辜负了我们太妃的一片爱护之情。”

沈涵清在枕上磕头道谢,坐在床前的梁氏喜形于色,屋里的众人齐声颂赞太妃盛德,但细看时,于一团欢喜之中,亦有钦羡,甚至嫉妒。

俞宛秋到此方恍然大悟,沈涵清的“变异”,府内众人对这小妾庶女异乎寻常的热情,统统都有了解释。

原来安南王世子放蛇咬人的事,他母亲和祖母是心知肚明的,可她们不会说,只会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她们的歉意。

而这份歉意,却被沈涵清母女和沈府内一干趋炎附势的人,解读成了安南太妃慧眼独具,没相中二老爷的嫡女沈涵净,却相中了庶女沈涵清。所以待她格外亲厚,一天几次派人过府看顾,各种名贵药品补品源源不绝地送到她床前,甚至还有衣料首饰,这不是相中了是什么?明明就是给未来世子妃的待遇嘛。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二十九章 蹊跷文氏

好不容易等到安南王府的人走了,俞宛秋起身告辞,沈渊的妻子文氏也紧随其后说:“姑娘好生养着吧,我下次再来看你。”

沈渊是沈鹤嫡子,二太太是文氏的正宗婆婆,但这婆媳俩好像素来不对盘。二太太去年把自己身边的一个丫头赏给了沈渊做通房,去年年底怀孕,随即开脸做了姨娘。沈渊不知是特别孝顺母亲还是本来就跟文氏感情不睦,竟然也就跟这个何姨娘一条心起来,把文氏晾在一边不怎么搭理。

文氏有一儿一女,大的八岁,小的五岁,后来几年就没再生育了。从这方面看,也许夫妻感情真的出了问题吧。

两个人一前一后出了寄畅居,俞宛秋在穿堂转角处跟她打了一声招呼后准备转身离开,文氏却赶上来说:“我跟姑娘一道走吧。”

文氏跟林兰馨都住在东路二进的陶然居,林兰馨住东厢,文氏住西厢,正房住的是沈湛一家人。从西路宅院回东路宅院有两条路可以走,或绕过前面的垂花门,或绕到后门,再从后园穿过去。若从距离上来讲,从前面走要近些。

但文氏要跟俞宛秋同路,她怎好拒绝?只能站在原地等着她一起走了。

文氏一路都在打量俞宛秋,那探寻掂量的目光让俞宛秋觉得很不自在。这位二少奶奶因为久病的缘故,脸色苍白,身材消瘦到近乎干瘪,幸亏这个时代的女人喜欢穿高腰襦裙,能极大限度掩饰身体的缺陷。

看她瘦成了这般模样,俞宛秋在心里叹息着想,难怪沈渊会冷落她的,男人都是典型的视觉动物。那何氏她也见过的,比文氏年轻了近十岁不说,单论长相也要胜她许多。当然,如果文氏气色好些,身上稍微有点肉,应该不至于这么憔悴,她的五官细看还是很有味道的。

眼看穿堂就要走完了,文氏像下了极大的决心一样,突然对她说:“跟姑娘相谈甚欢,竟不忍猝别,想请姑娘去我屋里坐坐,不知姑娘可肯赏脸?”

事出突然,俞宛秋傻笑着站住了,一时竟不知怎么回话。

她们哪里相谈甚欢了?明明是一个偷偷打量,一个眉头暗皱;一个问东问西,一个勉力敷衍。

可是,人家都这么文绉绉地、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否肯赏脸了,她好意思不赏脸么?都在一个府里住着,说起来还是亲戚。

随文氏进房后,她的丫头青儿上前禀道:“二少爷已经从国子监回来了,现在正在姨奶奶房里”。文氏脸上毫无不悦之色,很温婉地说:“香儿怀孕了,本来就该多关心些。”

俞宛秋无言看着窗外,做古代女人真不容易啊,这打落牙齿和血吞的贤惠劲,只怕她永远也学不来。

青儿摆上点心茶水,刚要退下,文氏交代说:“拿五百钱给厨房的张大嫂,就说我屋里来了客人,让她捡时令小菜多做几样,要清淡点,不要大鱼大肉,像上次的芦荟清笋就不错。”

俞宛秋忙推辞道:“饭就不敢领了,出来的时候没打招呼,怕奶母悬望。”

今天她出门的时候本来带着知墨的,谁知那丫头走到半道突然闹肚子,哼哼说肯定是早上的包子没蒸熟。她便接过礼物自己拿着,叫知墨索性回去歇歇,实在不行就烤两瓣蒜吃。她跟沈涵清本没什么交情可言,不过坐一会子就走,何必非得人跟着。

所以这会儿,她连个回去传话的人都没有。

没想到文氏立刻从门外叫进一个丫头吩咐道:“你去山水园,跟苏妈妈说一声,俞姑娘中午就留在我这里吃饭,叫她别担心,等吃过了饭,我亲自送她回去。”

兰姨的名字是苏亭兰,因为进知府后衙做奶母时年纪尚轻,沈娟便让女儿屋里的丫头唤她兰姨,多年因循下来,兰姨在山水园里还是兰姨,外面的人则叫她苏妈妈。

主人热情留饭,本来是应该感激的,俞宛秋心里却警惕起来。她跟文氏虽然在老太君屋里见过多次,却很少来往,话都没怎么说过,她今日这番巴结款待,却是为了什么?

都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她很不愿意把这样难听的词往瘦弱悲情的文氏身上套,可她真的想不出什么好理由能解释文氏的行为。

就在她犹疑不定的时候,奶娘带着文氏的小儿子进来了。

这孩子俞宛秋没见过,到现在她才明白为什么文氏总不带儿子过去凑热闹,是怕被人比下去了吧。沈湛的两个儿子一个赛一个地壮实,她的儿子却跟小豆芽有得拼,一看就有先天不足之症。

文氏的话印证了她的猜测,这孩子确实是早产儿,七个月就生下来了。在医疗条件极为有限的古代,这样的早产儿能存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孩子虽然瘦弱,却很漂亮,在长相上完全继承了父母的优点。老天爷剥夺了他健壮的身体,就从别的地方补偿他。

文氏抱着孩子逗了一会儿,见俞宛秋看着孩子笑,孩子也看着她笑,开心地说:“他很喜欢你呢,峻儿,是不是很喜欢姨姨啊。”

沈府重孙是山字辈,所以俞宛秋知道必是“峻”,而不是“俊”。这么个俊俏孱弱的孩子,叫俊倒恰如其分,可是偏要叫峻。

“让姨姨抱你好不好?”文氏又低下头问了儿子一句。

“好”,孩子的童音清亮甜脆,笑容也很甜美,还有两个小酒窝,乍看像个女孩子。

俞宛秋心里一软,伸出手臂道:“来,姨姨抱吧。”

说是五岁,其实还像三岁,小小的身体静静地倚在她怀里。文氏坐在他们对面看着,眼里竟慢慢浮起了一种悲哀的温柔,嘴里一遍遍强调:“他很喜欢你的,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想抱抱他,他直往后躲,哭着不让碰。你今儿还是第一次来,就见面熟了,可见人之人之间真的是要讲缘分的。

俞宛秋心里的狐惑更大了,这文氏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把她和小峻使劲儿往一起凑,可惜他们的年龄差距,结亲不可能,认干妈干仔也不可能,任她想破头也想不出她和小峻能组成什么关系。

在文氏的热情款留下,她只好在陶然居吃过中饭,才总算掰开了小峻依依不舍的手,逃也似地出了院门。

本来还想去东厢的林兰馨那里坐坐的,再一看时辰,大中午的,人家要午睡,又是少年夫妻,正是黏得紧的时候,她跑去当什么电灯泡?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三十章 心如裂帛

俞宛秋走到后门口时,兰姨就坐在那儿跟看门的尤婆子聊天,尤婆子一见她就说:“总算是回来了!你要再不来,你妈妈就打上门去要人了。还是我劝她说,姑娘大了,跟奶奶们走动走动也好,你也要略微放松些。不要总是在她后面杵着,跟门神似的,她们说话都不自在,这才勉强留下来陪老婆子拉呱。”

“给嬷嬷添麻烦了”,俞宛秋从荷包里掏出一块碎银子,也没看是多少,就手递了过去。

尤婆子的手在衣襟上擦着,本来就小的眼睛越发笑成了眯缝眼:“这怎么好意思呢,你家妈妈已经赏过点心了。”

兰姨忙道:“我是我的心意,姑娘是姑娘的心意,你就赶紧接着吧。”

尤婆子千恩万谢地接了,走出几步远后,兰姨才小声说:“你刚给她的那块,起码有三钱重,都抵得上她一个月的月银了。像她这种看门的,一个月顶多三、四百钱,府里四等的仆人一月才五百钱,她连四等都不是,只能算打杂的。”

俞宛秋笑着解释:“今天转了好几个地方,到处遇到人,碎银子都快散光了,荷包里就那块最小。那些看门的又精,老远看见了就打躬作揖地迎上来,嘴里还直说‘姑娘小心点,看着门槛’。要不是看在赏钱的份上,就我这半吊子的主子,下次连门都懒得给我开了。”

兰姨道:“不是说不该打赏,是不能给那么多,人都是贪心的。你这次给得多,她自然高兴;下次要给少了,就会说你越来越小气。”

“是,妈妈教训得对。”俞宛秋嬉皮笑脸地蹭着自己的乳母。

兰姨疼爱地摸着她的头发问:“那文氏叫你去到底有什么事啊?”

俞宛秋也不撒娇了,摇着头说:“不知道,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呢,今儿从见到她,到一路跟她去陶然居,整个透着一股子古怪。”

兰姨脸色一变,抓住她的衣袖问:“你在她那里,是不是又见了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