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见了啊”,见兰姨的眼珠子都快瞪凸了,俞宛秋决定不再吓唬她,笑着说:“没见到什么了不得的人啦,无非就是些丫环嬷嬷。”

兰姨还是紧张地盯着她追问:“那你有没有见到二少爷?”

“没有,只见到了她儿子,很漂亮的小孩,就是身体不大好,听说七个月生的。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特别喜欢我,肯让我抱,乖乖地动都不动,走的时候还拉着我的手不肯放呢。”

兰姨听到此处,才松了一口气说:“那文氏也许就是太寂寞了,想要个人去陪她坐坐,聊聊天,解解闷。听说二少爷一心只宠着那个怀了孕的妾,已经很少去她房里了,说起来,她也是个可怜人。”

这样的解释也算通顺,但不管是俞宛秋还是兰姨,都觉得这事大有蹊跷,只不过一下子找不出明显的破绽,所以两人都没有揭穿。

俞宛秋是怕兰姨担心,兰姨则是想着姑娘还小,那些龌龊勾当说出来只会污了她的耳朵,反正她以后不放姑娘落单就是了。

忽然想起那个异常热心的尤婆子,兰姨浑身起了一阵寒战。寻常也不是没见过,顶多算个点头之交,怎么今儿忽然一把火似地赶着?仔细回忆当时的情景,越发觉得可疑,尤婆子竟像是故意守在那里堵着她一样,虽然态度热情之际,可话里话外,都是不让她去找姑娘的意思。

兰姨很想再确认一次,问姑娘是不是真没见到什么人。犹豫半晌,还是把话咽了回去,怕姑娘嫌她罗嗦,也怕姑娘不好意思。尤婆子有一句话说得对,姑娘大了,是该放她出去跟府里的奶奶们走动走动,也好懂得些待人接物之礼,为人处事之道。

可她侧头打量自家姑娘,这样神仙般的人品,外面的男人哪个不觊觎?有些没骨气的老婆也肯倒头做拉皮条的,指望在男人面前讨个好脸。那文氏失宠多日,眼睁睁地看着妾侍坐大,如何能甘心?

所以她才会问姑娘,今天有没有见过二少爷,要是有的话,那多半就是文氏在打姑娘的主意。一旦得逞,既又可以打击何氏,又可以得到贤惠的美名,还能得到男人的感激,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自家姑娘反正是无依无靠,就算吃了暗亏,也没人替她出头,只好委委屈屈地跟了二少爷了事。

兰姨越想越后怕,在心里对自己发誓:以后不管姑娘去哪里,我只管跟着就是了,她乐不乐意我都要跟。我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就这么一个命根子,要再出点什么事,我跟谁哭去?谁又会管我的死活。

此时主仆二人已经走到西院的后门口,门是虚掩着的,一般白天这里都不会上锁,只是有人守门。她们也懒散,很少老老实实地坐在门口,反正白天也没什么事,只要不发生异常状况,没什么可疑人物就行了。

可这次,俞宛秋和兰姨经过时,就出现了异常状况。

当时她们已经离后门有点距离了,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桄榔”,原本虚掩的门被人猛地推开了,然后是杂沓的脚步声和女子惊慌失措的喊声:“姑娘,姑娘,你慢一点,小心看跌了,姑娘你到底要去哪里呀?”

到底是女人,血液里天生就有八卦因子,明知不该掺合进沈府的家务事,还是忍不住悄悄回转,挤在人群里看热闹。

绣房里一阵混乱,哭的哭,拉的拉,劝的劝,其中还夹杂着清晰地裂帛声。俞宛秋想起了不久前在这里看到的绣品被面,那大红大绿的富丽色彩和扑面而来的喜气,以及被面上鸳鸯戏水图案所隐含的寓意,心里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有了几分明了。

“二太太来了”,有人喊了一句。

俞宛秋拉着兰姨说:“我们走吧。”

“嗯,走吧”,兰姨口里答应着,腿却挪不动,因为眼前的戏码正演到高潮处,俞宛秋也没催,她自己其实也很想看的。

二太太匆忙赶过来,人群立刻让出一条通道。从人缝里看过去,二太太形容憔悴,眼睛有明显哭过的痕迹,进去一把抱住正在发疯的沈涵净说:“我的儿,娘知道你委屈,娘会为你讨回公道的。可你这个样子,叫娘怎么办呢?你叫娘怎么办呢?”

“娘,她们欺人太甚了!”沈涵净涕泪横流,母女俩哭成一团。

“老太君来了!”又有人大喊。

老太君颇有些贾府中老太太的威势,万年松鹤雕拐杖朝青石板的阶檐上一顿,怒声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还没死呢,你们就反天了?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一个是当家太太,一个是大家闺秀,这样子传出去能听吗?”

说完又厉声朝众人喝道:“你们还围着干嘛,还不快把二太太和四姑娘好生送回房里去?”

众人一拥而上,搂的搂抱的抱,把母女俩裹挟着往西院而去。

俞宛秋和兰姨早在老太君来之前就躲进后面的花丛里去了,精彩剧情不能错过,面子也要顾,所以还是躲着看比较好。

——————————分隔线

感冒加重,吃了药后昏昏欲睡,平时6点就起来了,今天9点才起来,幸亏还有存稿,不然还不知什么时候能更新。

要实在不行,可能就只有1更了,不过今天还是2更,但愿明天会好些吧。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三十一章 祖孙嫌隙

沈涵净的住处是寄畅居正房的西次间,偌大的一间卧室也是用博古架隔成了前厅后卧。博古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珍品玩器,此时沈涵净手里就抱着一件,那是她十岁生日时老太君送的一只小巧可爱的翡翠兔子,通体雪白,唯脑门上一点凝翠。

还记得那天的生日会上,沈涵清一直眼巴巴地看着这只兔子。直到酒宴开始,二太太去老太君跟前布菜,沈涵清才凑过来小声恳求道:“好可爱的小兔子,能不能让我摸摸?”

她眼一瞪:“摸什么,这么白的兔子,一下子就给你摸脏了。”

“不会的,我来的时候姨娘给我洗了手。”沈涵清把两只手都伸出来翻着面给她看。

她把兔子藏进自己的衣袖里,不耐烦地说:“再洗也脏,总之就是不许摸。”

沈涵清委屈地瘪着嘴,抬头瞧见二太太往这边走过来,忙缩着脖子回她自己的娘身边去了。

后来,她有了新玩意儿,就把兔子搁到博古架上放着,也不知道沈涵清有没有偷摸过。

老太君走进沈涵净房间时本是一肚子火气的,待看见孙女手里的翡翠兔子和哭得泪痕满面的脸,又不免难过起来。

会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也是她始料未及的,这本是她最疼爱的孙女,直到现在仍是。可她同时也是沈府各房的老太君啊,尤其老二这一房,是她的血脉直系,无论嫡女庶女,都是她的亲孙女,她总得一碗水端平吧。

更何况,这根本不是女人间争风吃醋的小事,而是关系到沈府未来的大事。

二太太见老太君亲至,忙让出自己坐的一把红酸枝花卉纹藤心圈椅,恭恭敬敬地把老太君扶过去坐好,自己双膝跪下,沈涵净也从床上连滚带爬地扑过来,跪倒在老太君脚下哭道:“老太君,您一向最疼孙女的,这回您可得要为孙女做主啊。”

老太君叹了一口气说:“我什么时候不疼你了?可这事又不是我能说了算的。别说人家是亲王府,本来就是我们高攀了;就算男方家世不如我们,也没听说女方上赶着去求亲的。”

沈涵净一听这话,就知道亲事终究是无望了,重新哭泣起来,被二太太说了几句:“哭什么,老太君顶着大日头过来看你,你不赶紧倒茶,再给老太君捶捶腿,就知道哭!”

为避免尴尬,屋里并没有传下人侍候,沈涵净只得起身亲手倒了茶,作势跪下去要捶腿时,被老太君一把拉进怀里,给她拭着泪说:“我的儿,你的心事我都明白,你喜欢世子对不对?他以前每次跟太妃过府,你都躲在你娘后面偷看的。”

沈涵净羞红了脸,慢慢低下头去,再次流下了少女初恋梦碎的泪水。

老太君让母女俩都在身侧的小圆几上坐下,清了清嗓子后才开口道:“沈家从老祖宗受封侯爵起,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代了,沈家的侯爵只能传五代,这你们都知道吧?”

老太君这样严肃地开讲沈府家史,沈涵净不敢再哭,二太太也收回了给女儿擦泪的帕子正襟危坐。

老太君并不需要人回答,继续说:“过不了多少年,这里就不能再叫威远候府,只是沈府。即使家中依然有人在朝为官,也只是一般的官宦家庭,若再失去官位,就成了平头百姓。”

二太太当然听出了老太君的意思,她自己又何尝不清楚呢?威远侯府的声威已到了强弩之末,再不抓紧跟贵家结亲,以后就再没有机会了。一旦沈府失去侯爵身份,又没有显赫的亲戚故旧帮衬着,便会日渐衰败下去。

沈涵净却听得一头雾水,这跟她的亲事有什么关系啊?

喝了几口水后,老太君用感概的语调说:“从我小时候看到现在,京城里那些御赐的宅子里,已不知换过多少任主人。远的不说,就说大太太的娘家,早十几年前,提起长庆坊的程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每天投帖求见的士子络绎不绝,遇到沐休日,管家每半个时辰到门口唱一次名,被唱到的士子喜形于色地整衣谒见,其余的只好继续等待。如此煊赫,枢密使大人一亡故,立刻门庭冷落,再两年,连京城都待不住了,京城价高,花销不起,只得回老家守着祖产度日。”

沈涵净不知道老太君跟她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太君也看出了孙女儿貌似恭谨的表象下渐渐流露的不耐,在心里暗叹,要真是个聪明孩子,就会举一反三,到底还是资质不够啊。

她娘也是,真论心中丘壑,其实不如大太太。只是大太太顶着枢密使大人的嫡长女身份下嫁,有些心高气傲,故为自己不喜。刘氏却巴结承顺,事事讨自己欢心,做婆婆的,谁不喜欢孝顺听话的媳妇呢?

后来她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会阿谀奉承的,才会搞你的鬼,这些年,府库日渐空虚,都填进了老二在外面私自开的铺子里。但老二是她的亲生儿子,她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反正肥水没落了外人田。老大是朝廷高官,唯一的儿子也很争气,都不需要她操心。老二父子几个却无官无禄的,让他存点私房也好。至于其他的儿子,又不是她生的,干她什么事。

沈涵净见老太君半天都没说到点子上,一味地避实就虚,终于按捺不住,大着胆子问:“听说老太君要把沈涵清过继给大太太做女儿?”

“你听谁说的?”老太君声色俱厉,二太太心虚地转过脸去。

沈涵净既然已经问出口了,就会执意求答案,但她选择了一个迂回的方式,假装很高兴地说:“原来是造谣的,根本就没这回事对不对?”

老太君反被自己的孙女儿将了一军,本来想蒙混过关也不行了。这时候她若矢口否认,日后却弄成了,岂不是她当面撒谎,失信于自己的孙女?

想了想,只好说:“是这样的,你大姐姐早已出嫁,大老爷又是民部之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连顿饭都不能陪着大太太吃。她近年又病了,身边很需要一个贴心的人,所以才想把你五妹妹过继到她的名下。梁姨娘正好有两个女儿嘛,去了一个,还有一个,都不落空。”

沈涵净马上指出:“大太太身边不是有个程绮玉吗?要认女儿,认她就好了,大太太肯定更乐意的,她又不喜欢沈涵清。”

“胡说!”老太君的语气中有明显的不悦:“程家倒是巴不得呢,我沈家又不是没女儿,什么时候轮到他家了?侯爷嫡女的身份,她程家如今就一乡绅,也配么?”

“可沈涵清还是庶出呢,程绮玉好歹是前枢密使大人的嫡孙女。”

“净儿”,二太太见女儿越来越咄咄逼人,忙出言制止。

老太君苦口婆心地讲了这么多,见孙女还是钻进牛角尖里出不来,态度又急躁又蛮横,也有点烦了,板着脸说:“这事暂时就这么说定了,谁也不许再议。”

沈涵净傻眼了,你都“说定”了,还假惺惺地过来哄我做什么?一时激愤,本来不该出口的话也出口了:“那些被面是太太给净儿做的,沈涵清想要不会自己做啊,老太君为什么要把净儿的被面让给她呢?”

老太君这会儿是真的动气了,逼到她脸上问:“那些被面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是…是太太让绣娘们为净儿做的啊。”

“绣娘是府里的银子请的,一切的材料也是府里的银子买的,凭什么只有你能用,她就不能用?只有你是沈府的小姐,她是拣来的?”

沈涵净从没见过这么凌厉的老太君,彻底楞在当场,二太太吓得不停地替女儿求饶,老太君一把扯开她揪住自己衣裙的手,拐杖一顿朝外面走去,嘴里只冷冷说了一句:“都是你养的好女儿!”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三十二章 夫妻闲话

西院出现异常状况的时候,东院倒是风平浪静的,只有树上的鸣蝉在单调地呱噪。院子里满墙的紫藤萝已开到荼蘼,很快就会花萎叶落。

文氏静静地倚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藤萝发呆,她想起了小时候背过的一首李白的诗:“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

眼角不觉微湿起来,“相思在何处”?那曾“藤萝同所欢”的人,倒是没在“青云端”,可明明近在咫尺,却遥如天远。

熟悉的脚步声从走廊那头传过来,她迅速躺在炕上闭上了眼睛。

门外很快响起了他的声音:“奶奶呢?”有丫头答:“在里屋歇晌呢。”但细竹帘子还是被掀起,然后是他略略陪着小心的问话:“佩柔,你睡了吗?”

文佩柔的嘴角浮起轻蔑的笑意,这就是男人啊,猎艳之心燔如火灼,一刻也等不得的。

她还是没动弹,床前的男人又喊了一声:“佩柔?”

她这才装着如梦初醒地转过身睁开眼睛,然后露出恰如其分的惊喜表情:“你怎么有空过来了?香儿还好吧?”

“她还好”,朝眼前越发消瘦的身形打量了几眼后,沈渊皱起眉头:“你怎么又瘦了,最近胃口不好吗?”

文佩柔不以为意地答:“天气有点闷,就不怎么想吃东西了。”

“不想吃也要勉强自己吃些,你的身子要紧,何况还有蕴儿、峻儿要照顾呢。”

“是,多谢相公关心。”

说话间,文佩柔已经麻利地在小圆桌上摆上了几样时令点心,还亲手为沈渊斟上了一杯冰糖ju花茶。

沈渊见被自己冷落多日的妻子依旧如此殷勤,倒真有几分过意不去了,拉着她的手说:“你快坐下吧,别张罗了,我中午吃过饭就睡,醒了就来你这儿,都还没饿呢。”

文佩柔便温顺地在茶几另一侧坐了下来,又随口问了几句沈渊在国子监的情况,沈渊也和颜悦色地答了,不像以前,好像很烦她打听这些“爷儿们”的事情。

沈渊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还在国子监挂名读书。跟他同期入学的同窗中,他可能算是硕果仅存的一枚了,其他的不是考学走了,就是出去给人做了幕僚。

沈鹤也曾想求人引荐,把沈渊弄去做幕僚,但他自己坚持一定要从科举晋身,就像三叔四叔和大哥那样。其实,做幕僚和考科举并不冲突,有人做幕僚的同时也抽空温书,到大比之年就进场考试,也照样能考上。但儿子说他想专心读书,做父亲也不好强求,沈家又不指着那点当幕僚的束修过日子。于是,二十六岁的沈家二少依旧在混监生。

又坐了一会儿,沈渊终于把话题引到他最想知道的事情上:“听说你这里来了客人,还留了午饭?”

文佩柔点了点头:“是的,因为客人是位姑娘,我特意打发青儿去姨奶奶屋里说了一声,怕你突然回来,她不好意思。”

“青儿去过吗?我怎么不知道啊。”低头啜了一口ju花茶,又嬉笑着问:“来的是什么娇客啊,你这么怕我吓到她。”

文佩柔表情淡淡地答:“其实也不算客啦,就是我们自己家里的,只是她很少过这边来。”

“到底是谁呀?”沈渊再次借着喝茶的动作掩饰自己脸上怎么也收不住的笑容。

“就是在后园住着的姑奶奶的女儿。”

沈渊“恍然”道:“那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嘛,我是她表哥,又比她大了许多。记得她初来时,才是个几岁的小姑娘,瘦骨伶仃的,没想到几年不见,竟出落得如此出色!上回老太君中风那次猛然见到,要不是听人喊她‘俞姑娘’,我还真认不出来。”

文佩柔笑着给他续上茶水:“女大十八变嘛,她底子好,天生的美人胚子,只会越长越美的,下次你见了可别又认不出哦”,完了转头朝门外喊:“青儿,你进来,中午叫你去给二少爷传话,你怎么没去啊?”

青儿睁大眼睛说:“去了啊,在门外遇到瑞儿,听说奶奶叫我去传话,便叫我在门外等。过一会子姨奶奶出来,说知道了,她会转告少爷的。”

沈渊尴尬地笑了笑:“那可能是香儿忘了吧。”

文佩柔也道:“多半是,怀孕的人,身体比平时差些,记性自然也差些。”

天知道,怀孕跟记性有什么关系。

沈渊又把话题转到中午的客人身上,很感兴趣地问起她中午都吃了些什么,聊了些什么,文佩柔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

沈渊见妻子如此温顺知趣,索性叮嘱她:“你平时没事,可以多请她来坐坐,她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府里又把她丢在那个角落里窝着,肯定很孤单的。我们也算是她的表哥表嫂,本来就该多关心些,也免得人家说我们沈府薄情,对孤女不理不睬。

文佩柔察言观色地问:“那下次她来了,若再留饭的话,要不要喊你过来?”

“当然要啊”,又怕妻子觉得自己的语气太急切了,振振有词地解释道:“她父亲可是状元郎,所以我想问她一些事情,比如她父亲平时都读些什么书啊,对自己也好有个借鉴。”

文佩柔连连点头,提醒他说:“她手里说不定还有她父亲当年做的文章呢,你也可以参考一下的。““对对对,还是娘子想得周到。”

正说得高兴,瑞儿在门口探了探头,文佩柔便命青儿打起帘子问:“是姨奶奶那边有什么事吗?”

“是…呃,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姨奶奶问,少爷晚上想吃点什么?”

沈渊脸色微沉,有点不耐烦地说:“这才晌午,离晚饭还早着呢。”

瑞儿嗫嚅起来:“姨奶奶说先问着,等会好打发人去跟厨房说,免得到时候…”

沈渊愈加不耐了,挥手打断她的话:“今晚我在奶奶这边吃,你叫姨奶奶只管点自己吃的就好了。”

“是”,瑞儿迟疑了片刻,还是答应着退了下去。

文佩柔和青儿交换了一个彼此了然的眼神,青儿便说:“那等会少爷报几个菜名,我去跟厨房的人说。”

文佩柔笑道:“可以让你家少爷多报几个,我们中午可是给了周大嫂五百钱的,一顿哪里吃得完。”

沈渊眉开眼笑地问:“这么说,本少爷我是沾了那位小娇客的光了?”

文佩柔不客气地答:“可不是!要不是为了招待美人儿,我怎么会舍得破费五百钱?而且大鱼大肉一概没用,只要了几个清淡小菜。”

沈渊感兴趣的是,“她喜欢吃吗?”

文佩柔沉吟着说:“还行吧,就是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好像胃口不是很好。”

沈渊关心地问:“她有什么心事啊。”

文佩柔嗔了他一眼:“女孩子大了,你说能有什么心事?”

“真的呀,不会吧,哈哈哈!”

沈渊扬声大笑,给站在走廊那头的何姨娘听起来,心里就不是滋味了。同时也百思不得其解:这两个人明明早已“相敬如冰”了,怎么一下子又这般要好起来?相公在她屋里都没有笑得这么开心过。

这一顿晚饭,何姨娘粒米未进,沈渊大快朵颐,文佩柔食不知味。

————————————分隔线

书评区的精华已经用完,昨天和今天写的书评只能下周再补上了。下周我会注意控制加精数量,选择性加精的。

第一卷 侯府寄孤女 第三十三章 各出奇招

陶然居的院角有个秋千架,架上缠满了紫藤花,那是林兰馨最爱的去处。站在西厢回廊前的何姨娘往那个方向一望,不出意外地看见了林兰馨。

她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坐在秋千架上等她的相公沈潜从太学散学回来。沈潜跟林兰馨同龄,今年也是十九岁,还在太学就读。

太学是比国子监档次略低些的公学,国子监按律只收五品以上的官员子弟就读,额定五百人;太学则是八品以上的,额定一千五百人。这两处都为生员免费提供食宿,只是京官之家个个都是膏粱子弟,哪肯在公学吃住?不过挂个名,偶尔去听听课罢了。

无论是沈渊还是沈潜,真严究起来,其实都不够格进太学或国子监的,他们的父亲沈鹤根本就没官衔。他们不过是沾了出生在侯爵府的光,勉强符合了生员资格的补充条款:祖上有荫封。

沈渊不到二十岁就进了国子监,混到现在,已成了国子监的元老。按一般条例,学业不佳多年不堪荐送,或荐送后屡次落第的,会被学校解退除名。只因为沈家连着好几代从太学和国子监中出了大量的人才,如上一代的沈鸥、沈鹄,都是进士及第;这一代的沈湛,甚至高中榜眼,所以对沈家子弟格外优厚。

不过沈渊要是明年再考不上,这国子监恐怕也混不下去了。全国统共才五百个监生定制啊,多少人打破了头想争取,你总不能一辈子占着一个名额吧。

但沈潜跟沈渊不同,沈渊是挂名学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沈潜倒是正正经经地上学。所以,这兄弟俩到最后,很有可能是弟弟比哥哥先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