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卷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沈鹤上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沈鹤上门

苏城的何宅,昨天才被周长龄送回的茗香正跟素琴她们说着甘棠镇发生的事情:姑娘的神秘失踪。何庄头的无赖,俞家人的无耻。

虽然戚长生并没有明说姑娘是被世子接走的,但从他的语气和兰姨的表情,茗香也猜到了是这么回事。

戚长生走之前特意叮嘱,这事不要跟外人说。若有人问起,就说姑娘被祖父母接到俞家去了,估计要住一阵子。

几个人不禁感叹起世子和姑娘这段纠缠了一年多的缘分,既替姑娘开心,又替姑娘担心。从世子的种种表现看,是真的很喜欢姑娘,可他家里的太妃,母妃,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她们不同意,世子再喜欢又有什么用?至今都没上门提亲,就这样把姑娘掳来掳去,清白早毁在他手里了,迎娶之日却遥遥无期,唉这时,院外响起了敲门声。

虽然姑娘不在,内院和外院还是有门禁的。几个丫头也到了芳华之龄,把她们从揽月山庄接回的当天。姑娘备了一桌酒席给她们接风,兰姨还曾说:“总算团聚了,日子也安定下来,该要给你们物色婆家了。”

内院尽是未婚适龄女孩,外院除几个粗使的婆子,便是世子的护卫,都是大男人,总得要避避嫌。

素琴整整衣裳,起身去应门,看周长龄神色不比往常,自己也紧张起来,莫非姑娘出事了?忙抢上去问:“怎么啦?”

周长岭告诉她:“沈家的人找上门来了。”

素琴松了一口气,只要姑娘没出事,其他都是次要的,反正借口现成:“你跟来人说,主人不在家,我们只是下人,不懂应对,还请见谅。”意思就是,拒之门外得了,理他则甚。

周长岭小声道:“来的是沈家的二老爷,投了名帖的,咦,名帖呢?”

素琴皱起眉,如果沈家只是打发一个管家来,她们还可以拒见,量他也不敢怎样。这里又不是沈府。但如果沈鹤亲临,她们在沈家住过五年,这人也算是前任主子了,却不好置之不理。

最后素琴说:“我跟你一起到前面去”,由自己亲自向他说明,总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了吧。

素琴走到外院时,沈鹤已经登堂入室,在外院的正厅坐下了。素琴走过去跪下道:“见过二老爷。”

“起来吧,你家姑娘呢?”沈鹤一脸焦虑,看起来比她们离开沈府的时候老了好几岁。

素琴敛衽答道:“姑娘六月底去祁阳收租,到现在还没回来,被俞家留住了。”

这话沈鹤已经听外院的人说过了,但他不相信,怀疑俞宛秋其实在家,只是故意躲着不见他。他可是有人证的,因而冷笑道:“我还带来了你家姑娘的一位故人,她说不久前还见过姑娘的。”

素琴陪着笑:“要是六月二十九日以前见过,那有可能。”

“她说就前几天见过你家姑娘。”

“她人呢?”

周长龄出去,带回了一位瘸腿姑娘。虽然柱着拐杖,不过走路的姿势已经很平稳了,那拐。过不了多久应该就可以丢掉。

素琴不用猜也知道是这位,就像前世跟姑娘结了冤孽一样,处处针对姑娘。素琴也懒得拿她当主子看待,直直地站在原地问;“姑奶奶是几时见到我们姑娘的?”

“就几天前。”

周长龄嚷了起来:“不可能!我亲自送姑娘去的祁阳,现在已经是七月中旬,姑娘离开苏城都半个多月了。”

素琴实在不想再跟这些讨厌的人周旋下去,索性说;“如果二老爷宁肯相信她的胡说八道,我们说什么也没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这就领姑奶奶进去。这院子就两进,后面没开门,姑娘也不可能翻墙出去。如果姑奶奶能在里面找到姑娘,证明我撒谎,我愿意被二老爷活活打死。但若证明是姑奶奶撒谎,姑奶奶也要跪在大门口连叩三个响头,就当是给我们姑娘赔罪。”

程绮玉火了,呵斥道:“死奴才,竟敢如此无礼!”

素琴冷睨她一眼道:“我固然是奴才,你也不是什么主子。”

眼看就要爆发一场争吵,沈鹤忙出声制止:“好了,好了,都是沈府出来的女孩子,怎么才出来几天,就厉害得跟泼妇似的”,意思是,还是我们沈府的家教好,规矩严,一出来就不像样子了。

再看素琴一脸坦然。不由得不相信,俞宛秋是真的不在家,于是叹了一口气说:“其实,见不见姑娘也不打紧,我这次来,主要是向她打听我儿子的下落,不知她有没有跟你们说过什么?”

素琴心里一动,表面上不动声色:“是哪位少爷啊,二少爷还是三少爷?”

“二少爷。”

“这个没听姑娘提过呢,姑娘在苏城虽然开了铺子,可都是交给别人打理的,那人二老爷也认得,就是以前府里的薛师傅。姑娘是个未出阁的闺秀,不方便在外面抛头露面,基本上都在家里写写画画,或种点花草,很少见外人的。”又补充道:“何况姑娘跟二少爷本来也不熟,虽说在沈府住过五年,其实没见几次面,更不曾说过话。”

这点沈鹤当然知道,俞宛秋在沈府的最后半年,大概是察觉到了他老婆和儿子的计划,很少到前院来。整天缩在山水园里。即使到前院,也顶多到老太君屋里坐坐,每次都一屋子人,印象中,就从没到过他们住的寄畅居正屋,让他儿子白白咽干了唾沫,却完全没机会下手。

他们夫妻俩本来还商量着,因为以前对她太冷淡了,突然一下子热络起来怕人家生疑,准备趁着过春节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好好笼络一下,再正式托人提亲。他们相信。以老太君的名义请人说媒,把她许给沈渊,她是没办法拒绝的。她嫡母既然把她认在名下,老太君就是她的外祖母。父母双亡,寄居在外家的孤女,婚事不正该由外祖母做主么。

他们的如意算盘拨得啪啪响,就等说服老太君,然后掘个银矿,却没料到雏鸟的翅膀不知何时已经长硬了,竟敢背着他们偷偷飞走,还留下书信威胁他们不要寻找。幸亏那信被机灵的管家交给了他,没送去老太君那里,要不然,给大房和三房的人看到了,揭起当年鹃妹交托遗产之事,又是一场事端。

饶是如此,老太君还是气得病了一场。她倒不是舍不得那外路丫头,本来就跟沈家没任何关系,死在外面都与他们不相干。老太君气的是,偌大的沈府,最后被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摆了一道!

一屋子,连主子带下人,一共六个人,竟没人发现她们是何时走,怎么走的。后来搜她的卧室,原来从老家带来的几个大箱子全不见了,摆在里面的,尽是表面看着像,其实都是新买的,故意摆在那儿掩人耳目。

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姑娘,竟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几口大箱子和几个大活人。一直到晚上,还是厨房的人来报说,俞姑娘屋里今天从中午起就没人来领过饭菜,他们这才发现,山水园里早已人去房空。赶紧询问各处看门的,没一个发现异样,都死咬着说。绝不是从他们那儿走的。

气得他当场撵走了几个门房,剩下的也各打二十板子,不是从门里走,难道会飞啊。

沈鹤在俞宛秋的新宅子里查问了半天,什么线索也没问到。为了让他彻底去疑,免得纠缠不清,素琴主动把程绮玉拉进内院,让她把几间屋子看了个遍,最终只能一无所获而去。

出了“何宅”,程绮玉看着满眼茫然的沈鹤,提议说:“二老爷何不去安南王府找王爷呢?二表哥在南府失踪,他们也有责任的。”

沈鹤暗暗摇头,大嫂这内侄女怎么尽冒傻气,南府这么大,失踪一个人,关安南王府什么事?再说,他儿子明明是在苏城失踪的。

程绮玉又说:“就算不怪他们,也可以让他们帮忙找啊。这江南之地,只要安南王府肯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

沈鹤还是没正面回答,只是表示:“今天累了,先去客栈歇着,明天再说吧。“程绮玉也不是那么笨的,马上想到了一个理由:“听说当今皇上十分忌惮安南王府,二老爷是怕去了,影响了净表姐的前程吧?”

提起这件事,沈鹤额间的皱纹更深了。

他女儿沈涵净,上个月被送进宫里,到现在还没临幸过一次,不过好歹看在世代勋戚的份上,封了个六品的才人。

这事首先是沈湛提出来的,一开始他老婆哭得死去活来,可家里眼看就要败落了,最后连老太君都出来劝:“净儿已经给你们耽误了,到如今还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再拖一两年,可就真成老姑娘了。到时候你们想送进宫里去,人家还嫌大呢。”

宫里选秀的年龄,是十四岁到十八岁,沈涵净虚岁已经十八了。

于是,他女儿进了宫,一家人指望靠她得宠,让沈家重新兴旺起来,难啊!他自己的女儿他还不了解吗?就冲那娇生惯养的性子,也很难在宫里吃得开。

他这一生,仕途早就不作指望了,还不如好好经商。这回,他被老婆寻死觅活逼到江南来找儿子。他那儿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要老子找什么?本来就不务正业,寻花问柳样样来得,多半跑哪儿玩去了,反正他家里没妻没妾,又没人等着他。

沈鹤准备再找人打听一下,实在找不到也没办法。剩下的时间,就好好考察一下江南的买卖市场,也许可以在这儿开一家分店呢。

————————分隔线

360分加更,谢谢大家!

同人卷 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提婚约

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提婚约

沈鹤最后还是去安南王府递了名帖。他承认大嫂的内侄女有一句话说对了:在江南,只要安南王府肯出面,没有办不成的事。

人海茫茫,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找儿子很难,若能让安南王爷答应帮忙,定能很快得到消息,因为他相信,安南王府有着强大的情报网。这是一个在南方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家族,别看明面上人口稀少,在看不见的地方,肯定潜伏着巨大的势力。

门口的守卫却告诉他,王爷不在。世子自六月初遇刺失踪,至今杳无音讯,王爷多数时候都在外面寻子。沈鹤便改为求见太妃。

在王府的小厮领着他往里走的时候,沈鹤面露惊讶地打量着眼前的景致。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年轻的时候在南方作官,曾多次到过王府。但现在看起来,除了两栋主建筑,银安殿和泰安殿,还基本维持原貌外,其余都是重修或新修的。连路边的花草都找不到一点相似的痕迹。据说太妃很讲究这些,过两年就命人拔掉重植,反正有钱嘛,怎么开心怎么花。

不像他们沈府,还是在他父亲手里兴过土木,花草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偌大的沈府,才雇了两个花匠,能维持就不错了,最近为节省开支,又辞退了一个,后园的野草疯长,俞宛秋住过的山水园都快进不了人了。

前些天刘氏还跟他商量,后园荒着也是荒着,不如把院墙往里移几十丈,只要能把戏园子和书斋围在里面就行了,外面的地方干脆卖掉。上京寸土寸金之地,家里的银库都快空了,还白荒着那么大一块地让它长草,实在是浪费。

沈鹤巴不得能卖,这种事,必是他出面洽谈,他又可以从中落下一笔。可他不敢跟老太君提,就怕换来这么一句:“等我死了,你们再卖房卖地吧,省得我到了地底下没脸见你的爷爷奶奶和你爹。”

一阵难堪袭来,他急于找个发泄的出口,于是问引路的小厮:“你家世子。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吗?”王府再富奢,唯一的儿子整天遇刺,提着脑袋过日子,就钱堆成山又有什么意趣?还不如他们沈家,起码每一代都有好几个儿子,个个齐齐整整的,走到哪儿都不会有事。

“没有”,这话题在王府是禁忌,小厮的口气很冷淡。

沈鹤也知趣地闭了嘴,他能理解人家失去独子的心情,连家仆都小心翼翼的,唯恐触痛了主人的伤口。

心里未免疑惑起来:赵世子真的失踪了吗?

安南世子遇刺失踪一事,在整个梁国都是大新闻。上京的豪门圈子里,每次聚会几乎都要谈及此事,大伙儿一致的观点是:失踪是假,趁机隐匿起来,避免入京为质是真。

可皇帝确实派了大批刺客南下,刺客杀光了赵佑熙的侍卫,赵佑熙身受重伤,眼看就要不支倒下。却又突然冒出了一批接应的人,把刺客杀得四散奔逃。好不容易逃回性命的,只知道赵佑熙最后落入运河中。

这些绝密消息,还是沈鹏找人打听到的,皇宫里的那位主子对赵佑熙的失踪也持怀疑态度。

若是普通人,经过几个时辰的激烈打斗,身体多处受伤,然后掉进河中,肯定必死无疑。可赵佑熙武功高强,体质又从小经过特殊训练,比一般人更强韧,据说他连剧毒都能慢慢中和,不知道伤口能不能自己愈合?

正因为如此,皇帝将赵世子列为头号大敌,甚至有“此人不除,吾国危矣!”的感叹,只要一想到此人就如骨鲠在喉,非除之而后快。

总之,梁国皇室和安南王府已到了不能共存的地步,皇帝容不下安南王府,安南王府独子被刺,照样是刻骨深仇,南北之间,迟早要拼得你死我活。

安南王府在富庶的南方坐拥大片土地,累积的资财比国库还多。越往南,越是天高皇帝远,据说那里有几万到十几万的绿林队伍数支,有人怀疑就是安南王府的秘密军队,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因为南蛮之地。有土匪也正常。

若那些“土匪”真是安南王府豢养的军队,两边打起来,朝廷未必有很大的胜算。

朝廷虽然号称雄兵百万,可是承平多年,军队的作战能力大不如前,早不是太祖时代的勇猛子弟兵了。各地守将也各怀心事,藩镇更是私心膨胀,到时很可能根本不管梁帝的死活,个个忙着建立小朝廷,趁机从乱世分一杯羹,尝一尝南面为王的滋味。

皇帝是个文人,毫无武功底子,据说在临济寺就差点被寿王派出的刺客杀死,还是赵世子出手相救,才捡回了一条性命。

本来皇帝一力隐瞒这个消息,但最近连上京的小茶馆里都有人在议论此事,说皇帝当时吓得躲在佛龛里发抖,还尿了裤子,获救之后,生怕自己的丑态暴露,竟恩将仇报,不断追杀自己的救命恩人。

沈鹤知道,这是安南王府为将来的起事做舆论准备了。如果女儿没有入宫。他到江南后绝对会第一时间拜访安南王府,万一将来是赵氏父子的天下,他还可以在新朝廷中谋个一官半职。赵氏也肯定需要旧家豪族的支持,所以这根本是两好的事情。

可他女儿在宫中,就像送了个人质到皇帝身边一样,他要进安南王府,还得好好考量一番。

皇帝在先皇驾崩百日后,就开始了选秀活动,这一举措很为腐儒们讥评,因为皇帝为太子时,是以“仁孝”著称的。他的父皇在他的皇祖父去世后。很老实地守了三年孝才开始选妃,轮到他,才三个月就开始大肆搜罗美人。

其实只要稍微开明点的,就能理解皇帝此举的无奈。他这样做,乃是时势所逼,安南王府蠢蠢欲动,朝廷中又刚刚经历了寿王之乱,人心不稳,最快最有效笼络大臣的方法,就是通过选秀,收纳一批重臣,尤其手握重兵的将领们的女儿。

像这次册封,两位大将军的女儿同时被册为昭仪,一进宫就招幸,圣眷颇为隆重。做皇帝的也可怜,跟哪个女人睡觉都不能依自己的喜好,要看跟哪个女人睡觉更有利于朝廷的安宁,和皇位的稳固。

这一招还真有效,像他的女儿,明明只是册了个小小的才人,且未承宠,家里人就比以前兴头多了,对皇帝也更忠心,毕竟皇帝也算是沈家的女婿了。

记得当时,册封才人的旨意刚下,整个沈府奔走相告,人人喜形于色,沈鹏觉得自己的官位保住了,沈湛觉得自己复职有望。就连他,都一度以为,兴许可以咸鱼翻身,重新戴上官帽。

大家一致认为,才人品级虽低,却表明了一个重要讯息:皇帝已经不计较沈家在帝位更迭时期脚踏两条船的“不忠”之举了。

直到这次南来,远离了沈家那个观天的“水井”,在船上冷静数日,沈鹤才明白这种想法有多自欺欺人。一个才人而已,宫里不要太多!皇帝那用不完的低等嫔妃名衔,还可以收买许许多多像沈府这样的人家。

除此而外,广置嫔妃还有一个功用:等于在宫里押了许多人质。一旦南北决裂,凡有女儿在宫里的人家,若敢投靠南方朝廷,皇帝可以立刻以谋逆罪把宫里的女儿给咔嚓了。

醒悟过来后,沈鹤决定专心经商,趁现在仗还没打起来,多赚点钱,在南方扎下根基,到时候搬到江南来住。他有种预感,一旦两边开战,肯定是南方的军队向北进犯,南方反而是安宁的。

也就是说,内心深处,沈鹤相信安南王府才是最后的大赢家。不只他,还有许多人跟他持一样的想法。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皇帝忌惮安南王府,京中还是有许多豪族悄悄把女儿送来。反正家里少个女儿又没人查问,等安南赵氏掌了乾坤,也有了进身之阶。

刘氏的娘家,就送了一个女儿到王府,还是刘氏的叔叔通政使大人的嫡女,这明摆着是要争世子妃的。刘家暗里送一个女儿到安南王府,明里又送了一个女儿进宫,这次和他的净儿同一天受封为才人。

经过数度犹豫,沈鹤还是向王府递了名帖。

太妃正为孙子偷偷成婚一事烦躁不已,听说沈鹤到访,想到俞宛秋原是沈府的人,正好可以问问沈鹤,他儿子和俞宛秋是不是有婚约。

若有,这样水性杨花的女人,怎堪为世子妃?俞宛秋在沈府几年,搞不好早已和沈鹤的儿子有了私情。

不管有没有,只要婚约存在,她会立刻传书世子,让他把俞宛秋给休了。

沈鹤想开口求太妃帮忙,借用王府的人脉寻找沈渊,却没料到,场面话刚说完,太妃就一脸严肃地问他:“俞宛秋跟你的儿子到底有没有婚约?”

沈鹤愣在当场。虽然他听过不少关于世子和俞宛秋的传闻,总觉得那是府里的人在捕风捉影, 俞宛秋府门都很少出,她在哪里见过世子啊?

可如今连太妃都如此重视,可见传闻是真,他马上想到,莫非世子想娶她为世子妃,太妃在考察未来孙媳妇的人品?

沈鹤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俞宛秋临走还摆了沈府一道,卷走大量钱财跑到南方——在他看来,那些钱财本该是他家的,至少是他儿子的——现在又想做世子妃,合着这世上的好事都让她一人占全了?

他可怜的净儿,就为了当上世子妃,一直等啊等啊,最后蹉跎了青春,只好委委屈屈地进宫当个小才人,这辈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见皇上一面。

他的女儿这么惨,俞宛秋不过是沈府收养的小孤女,竟想嫁给他女儿心心念念都没嫁成的人,她凭什么?!

同人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牙还牙

第一百四十七章 以牙还牙

兰姨在山里住了几日。感觉出奇的好。

随戚长生赶往这里的途中,她心里一直是很不安的,既担心姑娘跟世子成不了亲,又担心姑娘过不了军营的苦日子。姑娘自小在锦绣丛中长大,连吃顿饭都有几个丫头侍候,现在全部丢在苏城,自己独身一人随世子远行,所去的地方又是深山老林,兰姨想想都觉得心疼。

可来了之后,眼看着姑娘和世子千般恩爱,军营里的厨房也尽心安排每日的膳食,据说那鸡汤还是王爷临走前亲自吩咐的,可见王爷对这桩亲事颇为满意。有王爷主持公道,王府的那两个女人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不远处的演武场传来了士兵的操练声和列阵的鼓点,兰姨一点儿也不觉得吵闹,内心反而祥和安宁。把军营建在深山里,即使被朝廷发现了,也没什么危险,到时人马往深山里一撤,如游鱼归海,哪里还找得到。

兰姨洗衣服的时候想着这些事情。不提防小福子在后面猛地出声,把她吓了一跳,回头笑骂:“ 小兔崽子,你又没练轻功,干嘛走路跟贼似的。”

几天下来,两个人一起侍候世子夫妇,互相商量,互相配合,她跟世子身边的这个小太监倒是混熟了,反正他是个太监,说话便没什么禁忌,嬉笑怒骂皆随心意。

小福子这次却不如往常那般跟她取笑打诨,而是很正经地说:“世子传你过去问话。”

细看小福子的神情,严肃中有些紧张,兰姨忙擦干手,一面跟在后头走一面问:“世子人在哪里?”

“在那边树林里。”

兰姨心里砰砰直跳,世子不回房里好好坐着问话,而是跑去树林子,显然是为了避开姑娘。

远远地看见世子一脸怒气,兰姨差点崴了脚,蹲着揉了几下才好点。

看兰姨走到跟前,世子手一挥,小福子和其他几个侍从全部躬身退下,分头守住外围,不让任何人靠近。

兰姨瞥见这个阵势,心里越发慌张,刚要跪下见礼。世子发话道:“算了,你是世子妃的乳母,以后见我不必跪拜。”

兰姨心下稍安,看来世子不是生姑娘的气。

世子犹豫了一会才开口问:“世子妃以前可曾与人订亲?”

兰姨这一惊非同小可,谁那么缺德啊,造出这等谣言,死命地摇着头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沈家的人倒是个个都想给她保媒,可姑娘心里只有世子…”

明明是句谎话,却极大地取悦了赵佑熙,原本生硬的表情霎时柔和下来,眼角眉梢处,甚至出现了隐隐的笑意。兰姨心里暗道:还是这句话管用,以后只要你不高兴,我就说姑娘喜欢你。

赵佑熙自知有些失态,轻咳两声道:“我知道沈家人打的什么主意,也从没怀疑世子妃跟沈家的哪个男人有关系。”

兰姨惊疑起来:“世子是不是从哪里听到了什么?”

赵佑熙也不想瞒她:“沈鹤在太妃面前造谣,说他儿子沈渊跟世子妃有婚约,太妃让我…”接下的话他说不出口,只要想到那个词。他就觉得心脏一阵紧缩。

他怎么会休掉丫头?别说沈渊和他那死鬼老婆纠缠丫头的始末,戚长生他们早就调查得清清楚楚,就算退一万步讲,丫头真跟沈渊有婚约,那又如何?他娶都娶了,丫头这辈子都只会是他的人。

沈渊据说早就被他父王解决了,也幸亏父王出手,沈渊可以少受点苦,若他活到今天,会死得更难看。

世子心里琢磨这些,兰姨还以为他在考虑要不要听太妃的话,对世子妃做出什么处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说:“奴婢以性命担保,世子妃跟沈家二少爷没有任何关系,若奴婢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

“你起来,早说了不用跪的”,赵佑熙不知道兰姨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还赌咒发誓的,呆了一会,见兰姨还在叩头,只好喊来小福子,让他把兰姨搀了起来。

兰姨站起身后依然抽泣,要换了别人,赵佑熙早叫她滚蛋了,滚远点再哭。可想到这人是丫头的乳母,又忍了下来,待她哭定后才说:“我从不怀疑丫头跟沈渊有什么关系。我传你来,只是因为从太妃的话中想到了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丫头的父母健在的时候,有没有给她定下亲事,比如指腹为婚之类。”

兰姨马上表示:“没有,没有,奴婢从世子妃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到了俞府,从没听说有指腹为婚这回事。”

“那就好”,赵佑熙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