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薛蟠正在自己的屋里数着私房,眉开眼笑的看着自己的小账册,为自己日益增多的身价欣喜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就在不远的门口,颤颤悠悠的抱着门槛往里头挪。口里还不断的喊着哥哥,提示自己的存在。

你说为什么是抱?是挪?很简单,门槛啊!这世道,凡是身份越高,那大门口的门槛就越厉害,甚至最夸张的有成人膝盖高,你说说,这门怎么走?这也是一般高官勋贵人家轻易不开正门,只用侧门通行的缘故。门槛太高不单是为难了别人,同样也为难了自己不是!伤不起啊!跌死人不偿命啊!

薛家虽然不是勋贵,只是个商人,可是好歹也是个皇商不是,身份什么的也是很注意的,门槛的高度他们是没有什么想头了,可是他们还是能别出蹊径,来证明一下自己家皇商和普通商人的区别的,比如这门槛的宽度问题。

祖宗们是都满意了,觉得很有脸面了,门槛很气派了,可是薛家的孩子们可就倒霉了,像是薛蝌,本来他人矮,那门槛就已经快到他小小的膝盖的位置了,迈开腿就是拉个一字马,也不过是把自己的小短腿架到了门槛上面,丝毫没有迈过去的意思,以至于他第一次尝试快过去的时候,直接就仰头往后倒,摔了一跤,如今算是长了本事了,自己想出了办法了,把小短腿架上去之后,直接整个人趴到了门槛上面,然后慢慢的往门里头移。整个人就像是一个毛毛虫趴在门槛上在蠕动一般。

这样搞笑的场景,那薛家的人是看一次笑一次,就是薛蟠一开始有些恼怒这豆丁奶娃又一次打扰了自己算账,也忍不住笑出声来,走过去逗逗他,把薛蝌已经差不多掂到屋里地砖的藕节一般的肥腿往上提溜一下,吓得薛蝌哇哇大叫。这才欢喜的把他抱起来,往自己软榻上走去。

场景二:三个孩子在书房上课,薛诚正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你说什么?史书?偶尔也要换换口味的不是!所以薛诚真的是很好心的讲起了孝经故事,想要好好的培养一下子孩子们的品德问题,就和我们上思想品德课是一样的目的啊!真是没什么错处,可惜薛蟠本就不是什么乖顺的孩子,听了故事就没有不提出辩驳的,这一天又来了。

“这人太笨了,不对这人太假了,冬天要鱼,他不会用石头砸冰?不会用火烧化冰层?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身体去融?就算他本事再大,只听说有被冰冻死的,从来没听说有人把冰融开的,瞎说,谁编的?太假了,比太平楼说书的说的都玄乎。二叔,这该不是骗人的吧!这都什么时候的故事?谁信谁更是笨蛋。”

薛诚脸色很不好,他从小也是读这个长大的,小时候他可是很相信的,怎么?难不成自己真的就是笨蛋?

这时候宝钗倒是似乎看出了二叔脸色不好,宝姐姐天生就有些看人脸色的天分啊!知道自家哥哥似乎嘴巴太快了些,可是怎么办呢?哥哥不会被打屁股吧,随后,薛蝌倒霉了,让自家堂姐在屁股上扭了一把,直接把他从懵懂的睡梦中惊醒,于是他哭了,不是因为他被扭疼了,而是人家薛蝌有个习惯,一睡醒就要解手,这时候是书房,没有一个人注意到这点,于是人家奶娃水淹七军了。

奶娃子也是有尊严的,也是知道脸红的,于是尿炕的孩子哭闹就是常事儿了,薛蝌一哭,薛诚还顾得上什么孝经啊!立马就变身,上赶着孝顺儿子去了,忙不迭的把薛蝌抱起来,一叠声的喊奶娘,喊丫头,薛蝌喜欢凑热闹,只要薛蟠在的地方他都想跟着,即使什么都听不懂,也一样在书房听故事,明儿这孩子还会来的,干净的把被子什么的全换了才是正经。

虽然薛蟠没有能去族学读书,可是他既然已经有了上进的心思,薛讯自是不会任由薛蟠混日子,所以对于他的学业看的还是很紧的,除了让薛蝌他爹讲故事,让孩子增长见闻之外,还准备了很多的读书用的东西,期待着有一天儿子能用得到。

他的期待还是有些盼头的,这不是,这一天薛讯照常去看儿子,就见薛蟠在屋子里写字,欣喜啊!终于儿子除了听故事又有了新的举动了,知道练字了?你说什么?怎么不逼着?薛蟠的脾气大家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就像是一头倔强的蛮牛,若是你强逼着,说不得就又回到以前那样赶走夫子,外头闯祸的地步了,还不如想了别的法子,引着孩子自己上进更好呢!主动的永远都比被动的有效率不是!这个人家薛老爷也是很有数的!当然我们只能说这就是所谓的父母心了。绝对是挖空了心思的。

薛蟠知道练字了,薛讯高兴啊!这一高兴,他又开始八卦了,忍不住在薛蟠写完一篇的时候插嘴问道:

“儿子啊!没想到你居然喜欢练字!哎呀,咱们家莫不是要出个大家了不成!爹真是高兴啊!瞧瞧。这字多可爱?”

六岁的孩子些的字能看嘛?就薛蟠这一百年不写字的德行,能不被说成是狗爬已经是很给面子了,这老爹居然能看出可爱来,就是薛蟠自己也忍不住想要抽抽眼角了。果然,瘌痢头儿子自家爱!

薛蟠看着这样的爹还能说什么?作为一个孝顺的有些不同俗流的儿子,薛蟠觉定在八卦上满足一下自家老爹的喜好,在他看来,这比什么卧冰都实在。所以薛蟠很是认真的对着老爹说道:

“爹啊!我才知道,这写字居然能有这么大的等级差别。”

恩,什么意思?书法本来就是有等级的,想想,你能把二王的字和隔壁账房的字混作一谈嘛?不能吧!这就是等级啊!可是儿子什么意思?从来儿子看到的和自己看到的似乎都不在一条线上,所以薛讯没有开口,而是挑着眉看着薛蟠,等着他说下去。

“爹啊!你看,城隍庙门口那些代写书信的,一封信,几百个字,也不过是十文钱,城东的苏秀才,听说字特别漂亮,给人写对联,写招牌,能有三五两,儿子着实是看不上他们这卖字的价格,可是昨儿我刚听说,知府大人给人写了一个条幅,居然受了二百两润笔,乖乖,这价格太厉害了,儿子想着是不是自己努力些,也能得这么个价?这银子挣得也太容易了,一天一个,一个月可就是六千两。”

说道后来,薛蟠的眼睛里似乎已经出现了无数的元宝,满脸的财迷样子看的薛讯捂脸了,这真的是自家儿子?自家好像真的不缺钱,怎么就能贪财到这个程度呢!祖宗啊!难道这是变异?不过好在薛讯脑子也不慢,几下一转,立马发现这是一个自己给儿子好好讲一讲什么是权,什么是钱的问题,让孩子好生的认识一下这世道:

“儿子啊!你知道范蠡,知道沈万三吧,知道他们的结局吗?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吗?”

瞪,薛蟠的眼睛亮了一下,这怎么说的?自家老爹想干什么?怎么说起故事了?这个不是他的菜啊!在看看学习那一脸的正经,这时候就是个傻子也明白了,人家薛讯是想着当一次夫子,给儿子上课呢!难得自家老爹有这个性质,薛蟠怎么会不配合,立马很是机灵的接口:

“知道,财神,不过儿子以后一定比他们更厉害。”

没有说什么结局,总要给老爹一点发挥的余地不是!薛蟠真的是个孝顺孩子啊!看看,薛讯很有爱的难得凑到了薛蟠的边上,开始讲故事了。

恩,至于到底这薛讯嘴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他说这个又有什么目的,对不住了,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六章

“要说起来啊!沈万三也好,范蠡也罢,都能称得上一声财神了,可是他们的结局却是不一样的,而这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是他们的出身,他们的见识决定的。沈万三,那是贫寒出身,即使后来成为了富豪,成为了一代传奇,可是他终究只是个商户,做生意可以,政治上却很没有脑子,不懂得什么叫做藏拙,不懂什么叫富不与官斗,他虽然用银钱帮着明太祖起兵,做了这一辈子最大的一笔生意,很是成功,却忘了当年的将军成为了皇帝之后,很多形式也会变,傻傻的依然用当初的态度对待明太祖,甚至傻傻的暴露了自己的家底,引来了窥视,国朝初立最缺什么?还不是银子,于是他悲剧了,即使有当年的情分,也经不得一次次的消耗,最后那些家底又成为了最后的一根草,落了一个抄家流放的命运。“

薛讯一边说,一边眯着眼睛,似乎在从中想些什么,薛蟠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自家老爹,心里也暗暗的点头,确实,这沈万三的故事他是知道的,旅游五A级胜地周庄不是就有个沈万三故居嘛,听说就是他的后人盖得,那里还有个名菜叫做万三蹄,就是红烧蹄髈,用了沈万三的名字命名,他都知道,还去过呢。不过看着爹的样子,倒不是为了沈万三的事情在思考,倒像是想到了什么呢!只是他不说,薛蟠也不好问。

“再说范蠡,他为什么行商?说白了不过是帮着越王勾践复国成功,然后很是机灵的功成身退而已,看看和他一起的文种最后的结局,就知道,这是个聪明人,看的清政治的无情,明白什么是狡兔死走狗烹,所以先一步抽身而出,用行商游走各地,一来避免了自己行踪被人确定,以致将来不得善终,二来也是一种姿态,把自己自降成为商人的事儿弄得天下皆知,先一步堵住了越王的口,想想,若是在范蠡去官行商之后,还被弄死,那么这越王的名声会如何?所以说着不过是他的权益退步之计。只是他名声在那里摆着,像他这样的人做生意,那个会不给面子,自然处处周到妥帖,成为富豪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话说到这里,薛讯的眼睛也开始亮了起来,显然他已经想到了什么,很是精神的对着薛蟠说道:

“儿子啊,所以说,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作为一个数得着的富豪,他们的家业和政治那是永远都有着扯不断的关联的,处理的好,那就是一帆风顺,处理的不好,那就是灭门之祸,从来都是财帛动人心。咱们家当年和沈万三一样,是靠着投资太祖起兵才有了荣耀的,这才有了皇商的名头,可是为什么我们家没有像是沈家一样最终被抄?一来是祖上谨慎,懂得进退之道,二来也是因为有了同乡一起出来的其他几家,就是金陵四大家族中的其他三家,相互帮衬,相互扶持,再加上太祖皇帝的仁慈,宽和,才有了薛家如今的兴盛,可是这毕竟都是别人家的权势照应,薛家自家还是底子太弱了,若是其他三家有个万一,或者他们和咱们关系远了,不在全力照顾,那么我们薛家又该怎么办?难不成也成为弃子?儿啊!难不成你愿意被流放,被抄家?“

听到这里,就是薛蟠也认真起来,虽然他从来到薛家的第一天开始就很是用心的分析过薛家的优势劣势,可是却从来没有从薛家其他人那里听到他们的想法,更甚者,有太多的薛家子弟很是自得自家的身份,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不知进取,为了这个他也曾叹息,觉得薛家在原著中的败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全家,全族的眼界问题,不过当他听了今天薛讯的话,他意识到其实薛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的,看,自家老爹不是已经看到问题的关键了嘛!只要多几个这样的人,薛家其实还是很有些可以有为的,毕竟薛家比其他家最大的好处就是,薛家有钱,在这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世道里,其实能做的还是很多的。

“所以,爹,你一直让儿子读书,就是为了这个?想让儿子去当官?有咱们薛家自己的权势?“

薛蟠这个时候也不当什么小孩子了,很是直接的问出自己的问题,薛讯听了,惊喜的点了点头,儿子靠谱啊!什么是一针见血,这就是啊!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家儿子是个脑袋清楚的,加上他的聪明,可以想见,只要这个儿子真的上心了,努力了,只怕薛家将来真的是能顺利转型的。

只是他刚想的美美的,薛蟠就开始泼冷水了。

“爹,不是我说,咱们是商家,士农工商,商户地位最低,即使是皇商,那也还是个商人,儿子就是读书比别人好,考试比别人好,顺利做官了,只怕人家也会看不起儿子,儿子不说谎,每次儿子出门,那些什么读书人,看着儿子的眼神总是很奇怪,儿子不傻,知道人家那是羡慕妒忌恨,羡慕咱们家的富豪,可又看不起咱们家的身份。爹你说怎么办?若是这样,以后官不好做呢!“

薛蟠说话很直接,他是个孩子不是嘛!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看出问题就不错了,谁还能强求这聪明孩子还懂得什么叫做拐弯抹角呢!

不说薛蟠说话的问题,只说薛讯那也被薛蟠这一番话说的有点傻眼,他真是没有想到这方面的问题啊!一直以来他都想着儿子只要好好读书,有了王家,贾家的帮衬,以后当官那是绝对没什么问题的,可是他忽略了这世上不是只有王家和贾家这两户人家是官的,官员太多了,而儿子将来面对的可是无数的文人,若是他们对着儿子有偏见,那这官还真是不好做呢,再说如今和贾家关系又出了岔子,那这可怎么好?

薛讯有点傻眼了,仍不住揉揉自己的额头,顺带挥一挥手,对着薛蟠说道:

“你说的,爹都知道了,这样,你先回去,爹想想,你放心,爹一定能想到法子的,对了,顺带喊了你二叔来,爹和你二叔商量一下,你弟弟将来也是要科举的,你二叔也盼着他出息呢,这事儿你二叔说不得能有个什么章程也不一定。放心啊!儿子,只要你争气,不管什么天大的难事,都有爹呢!“

若说一开始薛蟠还有些其他的心思,在听到薛讯这么说之后,剩下的就只有满满的感动了,这个爹真心不赖!

第二十七章

薛蟠就像是一个喜欢玩线团的猫咪,时不时的拖出一些线头来,然后让那些个大人们一脑袋官司的开始整理,并且想法子糊弄周全,偏偏他表现出的那就完全是一副懵懂的样子,让人说什么都觉得有些多余,薛讯最终只能叹息一声,然后告诉自己,自家孩子性子虽然跳脱了些,可是这孩子眼睛干净,心思敏锐,所以他们看东西的眼光的角度自然是不同的,所以他才会发现这么多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情,或许以前自己也曾经这样过,或许自家的爹,也曾经历过这些,不管怎么说,当人爹,可不就是帮着擦屁股,帮着解决麻烦的命嘛!

薛讯真的是好人爹啊!十全孝子的爹啊!好在薛蟠那是他唯一的儿子,第一个儿子,第一个孩子,自我调剂了一下,他愣是没能看出薛蟠和别家孩子的不同来,反而觉得这是他该做的,你说这到底是薛蟠的幸运呢,还是薛讯的不幸呢?真是说不好,反正这就是个周瑜打黄盖的问题了。

说起来这一次薛蟠提出来的问题,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做官不好做的问题,而是商户人家在官场的整体待遇问题,若是搞大了就是商户的地位问题,当然这么大的一个课题不是薛家就能搞定的,这么大的帽子也不是薛讯能往自己头上扣的,这一点上,他还是很有些自知之明的,所以他们也不指望能搞定全部,也不会爱心泛滥,或者热血的敢于挑战传统,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想法子把自家的搞定。好歹他们是皇商,有那么一个皇家的名号,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还是相当的幸运的对吧!

无论是哪行哪业,说起来总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商户还是很有些优势的,比如他们想办法从来都是属于别出蹊径的,当然这个只是好听的说法,说的直接些就是走偏门。属于文臣人家一般想不到的那种,像是现在,薛讯和薛诚这两兄弟就提出了一个很有可操作性的法子,那就是赞助。

“庄子附近那些寒门总是有些人才的,若不是家中贫寒,一个个只怕比咱们家中的那些人还出息些,这样的人就是咱们的目标,不用做的太过明显,送些纸笔,送几本书,先把关系牵上,等着他们有了科考的意思,在适当的帮衬一二就成,咱们也不好做的太明显了,毕竟这金陵聪明人可不少。“

薛讯微微的眯着眼睛,边想边说,薛诚在一边听的不断的点头,跟着还补充了一二。

“若是这样,咱们族学不如放宽些,让那些有心读书的过来旁听好了,只是旁听,不算是正紧的收入学中,想来也不碍着什么,也正好做个不收束脩的借口,这些人哪怕是只听了咱们家一日的课,那也是欠了咱们家的情了,将来等着他们有了出息,便是无意中说上几句好话也是值得的。“

薛讯一听跟着点了头,确实,口碑这东西,最是飘渺,却也最是重要,想到口碑,他忍不住又跟着想的深了些,眼神一闪,说道:

“咱们家不缺银子,既然这样还不如把家里的名声弄得好些,修桥铺路的这些多得是人做,咱们做些实用的,各个田庄多修点水利,多挖些水井什么的,这可是最利民生的,受惠的也多,还有各个庄子的孤寡老弱,咱们也让管事的上些心,多关照一二,只要咱们名声好了,附近的读书人总能知道一二,说不得什么人的亲戚就受了咱们的照顾呢,将来若是族里孩子出息了,好歹这同乡什么的在这士子中总要对着咱们家关照一二的。”

曲线,绝对的曲线政策,不过这也是最稳妥的法子,再说了薛蟠和薛蝌年纪还小,他们还以偶时间慢慢的布局不是,至于如今族里那些年纪已然差不多成人的,那就没法子了,权当是探路的好了,说到底,人总是自私的,他们想的更多的总是自己的孩子。

这兄弟两个又想了好些用得上的法子,比如让药铺怎么义诊,让粮店底价放陈粮等等,当然为了不引起那些官宦,那些金陵的大户们诧异和侧目,他们寻了不少的法子,有的是为了祖宗祭祀,有的是为了家中老人祈福,甚至还有为了庆生等等,一系列寻常人家都能接受的理由。看着好像和别人家没什么区别,可是这做善事的次数多了,这善人的名号还是可以期待的。

有了这对外的法子,另外就是要对内做些约束了,总不能一边费劲的攒名声,刷声望,一边让家族子弟扯后腿吧,这样的傻事他们可不愿意做,所以薛讯和薛诚两个又请了各支的族老,家主过来,和他们好好的谈心了一次,把家规休整的更加严谨了些,然后把族里凡是没有成年的全送族学去,大的一个个全塞到铺子里,不管是当学徒也好,当伙计也罢,反正就是不能让他们闲着,好歹让他们能有事儿做,一来能学点东西,二来也减少了他们出门闯祸的机会。

为了儿子将来的前程,或者说是一个还带着些许飘渺的可能,这薛讯和薛诚兄弟二人那是想尽了办法,一点点的做着努力,看的薛蟠心里暖的不行,他才六岁,等着他能科举,能当官,最起码还有十多年,这其中会有多少的变数,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不能肯定,可是这当爹的却已经一一开始盘算并且付出行动了,他心里不感动那绝对是不可能的。父母为了子女,果然全是傻子,呆子,若说原本薛蟠对于自己蝴蝶了一下,让薛讯和薛诚能顺利的知道自己的病情,体现预防了病症,并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早逝的可能他还有些自得,到了如今却一点都提不起来了,他如今才明白,比起爹为他做的一切,他那些子阴错阳差的事儿能算的上什么!便是真的爹顺利的能避过死劫,收益的依然还是自己啊!

也就是到了这一刻,薛蟠的心才算是真的完全的变成了薛蟠,全身心的融入到了薛家这个家族中去。以一个薛家子的身份,心态去看待一切。

第二十八章

一旦全心的把自己放到了薛蟠的位置上,其实薛蟠还是很有些主意的,信息大爆炸的年代里出来的人啊,宣传手法那真心不是什么大手笔。就是最没有经营概念的人,看上基本什么穿越小说,基本也能找出一二三条来。所以薛蟠对于自己给老爹出主意这一点上还是很有信心的。

“爹啊!这怎么放了个假货?”

薛蟠在薛讯的书房看着新摆上的一个美人耸肩瓶皱着眉头,很是疑惑,他们家好像大多都是正品吧,怎么突然出来了一个假货了?真是奇怪。

他这里奇怪,另一边薛讯却是一脸的震惊,儿子怎么知道这是假的?这东西可是当铺掌柜看错了眼收进来的,连当铺掌眼师傅都能看错的东西,自家儿子怎么可能可以一眼就看出来是假的?这实在是太让人意外了。

“儿子,你,你怎么知道这是假的?”

“假的就是假的,这有什么问题?”

薛蟠还是没有想到这里头的问题,只是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家老爹,皱着小小的眉头,歪着脑袋,把薛讯看的有点发愣。好在他反应很快,立马就带着一丝激动的对着薛蟠说道:

“儿子,走,爹带你去个地方。”

说完,也顾不得这都已经天色渐暗,一把抱起薛蟠,急匆匆的往外走,什么抱孙不抱子,这个时候他顾不得了,赶时间要紧啊!

薛讯带着薛蟠来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当铺,还是当铺后面的库房,库房里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物品,瓷器,玉器,木雕,摆件,首饰等等,什么都有,质地也有高有低,各不相同,价值更是相差很大,薛讯看着薛蟠,指着架子上的东西,很是慎重的说道:

“儿子,去看看,那里那些是真的,那些是假的,看一个就告诉爹一个好不好?让掌柜们给你评价一下,看看咱们蟠儿的眼力如何,让爹也知道知道,你的本事!“

带着一丝的哄孩子的口气,带着淡淡的激励,薛讯的眼睛里满是期待,倒是一边的掌眼师傅,掌柜们有些诧异,不知道自家东家这把小东家带来的意图,看看才六岁的小东家,几个性子有些古板的甚至眉头都有些皱起来了,想着该不是把咱们这库房当成小东家的玩乐场了吧,这可不好呢,万一弄坏了怎么办?这里头可是有好些都是活当,东家这疼孩子似乎有些过分了。

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好歹这是东家教养孩子的方式之一,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默默的注视,顺带多了几分小心,想着尽量多护着些。生怕给店里造成什么损失。

倒是薛蟠这个时候似乎反应过来了,自己看真假?这怎么说的?难不成刚才那假货是他们打眼的东西?那么自己怎么知道这是假的?细细的想想,似乎自己第一眼看到,脑子里立马就闪过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赝品,甚至上面还有年代的表示,还有原版的信息,难不成!啊!对了,自己的度娘!自己怎么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东西了?是了,这么些日子来自己不是听故事就是练习写字倒是忘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作弊器了,甚至他自己都没有发现到了如今,似乎这度娘和自己融合已经很不错了,不再是脑子里突然出现个什么搜索窗口什么的,而是自己眼睛看到的立马在脑子里就能闪现出来。

想到这些,薛蟠那个激动啊!这怎么说的?这就是金手指啊!还有比这个更牛的吗?虽然说这里没有什么鬼市,没有什么摆摊的,可是这里还是有古董店之类的,在这样的地方什么捡漏之类的还是可以发生的呢,也就是说只要自己本事好,哪怕是有一天薛家实在是没落了,自己也不愁没有饭吃,靠着古董鉴定,靠着捡漏说不得什么时候自己就能重新建起一个新的薛家。

心情激动的薛蟠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度娘对于他来说有多重要,有多外挂,立马意识到了薛讯让他来这里的目的,想来是在自己一口说出那个瓶子是假货的时候,爹就已经想到这些了吧,或许爹以为自己这是天生的对于古董的敏感,或者是以为自己古董鉴定的天分很是高,这才有了这么一趟,若是这样,薛蟠觉得自己也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给自家这个一心为了薛家的未来劳心劳力的老爹一点安慰,好歹给他一个希望,让他知道自家的儿子能有一技傍身,即使一切都不如意,即使将来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儿子也能有可以闪光的一面。

想到这些,薛蟠对着薛讯展开了一个带着安慰的笑容,然后很是自信的往架子走去。

“这玉不好,这摆件最多二三十年的样子,爹,不值钱啊,啊,这个好,这个怎么看着是绿檀呢,这个也不错,明代的笔洗啊!看着像是官窑的作品呢,爹这个是死当不?要是死当,咱们拿回去给林姑父做礼物必然很不错,啊,这个是澄泥砚?天啊!那个混蛋,居然把角给磕了,这东西可是唐代的东西啊!暴殄天物啊!。。。。。。“

薛蟠一路看,一路说,慢慢的完全的沉浸到了这些散发着古色古香,历史沉淀的韵味的东西里,而一边看着的几个人一个个都有些傻眼了,那个掌眼师傅更是瞪大了眼珠子,一脸的不敢置信。

“东,东家,这,这,这小东家哪里学的这些?果然是家学渊源吗?厉害,厉害啊!这,这,这才几岁啊!居然,居然有这样的眼力,太不可思议了。“

那掌柜的更是夸张,眼睛闪着光,一把扯着薛讯的衣袖,急不可耐的说道:

“东家,让小东家给店里当师傅吧,这眼神,这眼神,哎呦喂,前儿有好几件东西,店里都没有能看准,生生的就放过去了,到现在我心里还觉得可惜呢,若是小东家在店里,咱们可不就是又多了一个掌眼的?那能拿下多少好货啊!“

这位说话那个直啊,说的边上几个掌眼师傅都有点脸红了,也是,都胡子花白了,如今看着居然还不如一个孩子,倒不是说他们怎么不堪,而是比比年纪,比比这看东西的速度,他们就有些汗颜啊!好在他们也是个会自我安慰的,想想薛家那偌大的库房,他们心里想着,这小东家从小好东西看的多了,时间长了,说不得还真是这眼力就练出来了,咱们不是没有那么好的条件嘛。

虽然心里给自己找了理由,可是他们更明白,这孩子不简单啊!而薛讯呢,这个时候已经是满脸通红了,他这个时候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只觉得耳朵都开始轰鸣了,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祖宗保佑啊!祖宗保佑,咱们薛家居然出了这么个孩子,不说他读书上的事情,单单是这份眼力,那也是绝对属于天才的,薛家后继有人了。

这样的激动中,薛讯又做了一个所有人没有意料到的事情,那就是一把把还在看东西的薛蟠抱了起来,不顾薛蟠动手动脚的挣扎,也不管边上其他人的诧异,直接夹在自己的腋下,快步的就往外走,那步子大的,连门槛似乎都特意消失了一样,一脸激动,满脸潮红,外带精神抖擞的往祠堂走去,愣是把铺子里的其他人都当成了摆设了。

你说这薛讯带着薛蟠干什么去?还能是什么,这个时候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告诉祖宗呗,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天分,这样的喜事不告诉祖宗那岂不是不孝?人家薛讯还是很讲究的,也不顾自己有心悸的毛病,也不管边上的下人是不是跟的上,他这个时候只想越快越好,越早让祖宗知道,他就越欢喜,只觉得自己脚下生风,身子骨都轻了好几两呢!

至于薛蟠?好吧,这个时候他只有一个感觉,他想吐!颠!(当然不排除被薛老爹腋下汗味熏的可能,要知道古时候的男人可不一定都是每天洗澡的,就是在干净,你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一点的异味,毕竟什么香氛沐浴露这个时候还没有踪影呢!)

第29章 书楼

祠堂这地方果然是属于很好的教育场所,青烟袅袅,寂静无声,牌位林立,怎么看怎么有点阴森的感觉,别人怎么样,薛蟠不知道,但是他心里总是有点毛毛的,毕竟是冒牌货对吧,心虚总是有的。

当然,偶尔吓一下还是很有些好处的,比如薛蟠如今就很是自觉地开始学习了,来到这个世界一年了,折腾东折腾西的,不知不觉间把红楼的好些剧情都改变了,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开始好好的为自己的将来谋划了,作为一个男人,作为未来的族长,在这个时代,最能体现价值的除了读书还能有什么!

薛蟠自己开始用功读书了,这个消息让薛讯差点没有放炮仗昭告天下,他深深地觉得这绝对是祖宗保佑啊!自从去了一次祠堂,这孩子一下子就上进了起来,再想想自家儿子那看货的犀利眼神,薛讯只觉得眼圈发红,鼻子发酸,什么叫喜极而泣,这就是了。

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做事自然也更有劲了些!你说什么事儿?哦,前面漏了,那就是建藏书楼啊!就是那天薛蟠上书房找他的时候想要告诉他的为了薛家争取民心,争取士子认同的法子,当时不是被薛蟠那天赐神奇的宝眼给抢了风头嘛,可是到了后来,薛蟠好歹想起了自己的初衷,不至于把事儿给歪楼到忘了的地步,好歹在祠堂祭祖的时候提了出来,弄得薛讯抱着他就差没有亲一口表示一下自己的欢乐情绪了。

薛家要建什么都快啊!没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是,就在族学附近,一处不大的院落被腾了出来,经过一个月的改建,统一的小二楼形成的品字形院落就这么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院落里每个小二楼的楼上都是被打通的三间大屋子,每一个屋子里都是满满的书架,楼下则是一个个书桌,椅子,等等,这是给人抄书用的,门口还有个大桌子和一处放着好些杂物的书柜,桌子前有专门的人负责登记,那是用来做借书记录的,书柜则是出售笔墨纸砚的东西。

三处小楼,一处是专门的四书五经,一处是各式杂学游记,像是法家,纵横家等等的书籍都是这一类,还有一处是佛道医等书籍。这里若是薛蟠来看,那就是一个带着古典味道的图书馆,当然这分布的法子,这给人抄书,给人借书的建议也是薛蟠给的,在这里,只要花上两文钱就能到一处小楼里看一天的书,随便多少时间,哪怕是早上开门一直待到晚上关门都成。还能花上二十文租用笔墨纸砚,自己抄书。借书出去也成,只要留下信息,压上一两银子就能带出去,三天内还回来就可以了。

不说最后的借书一条,单是前面的两条对于无数的贫寒学子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啊!这个时代,书籍那绝对是属于奢侈的东西,一本书,没有个一二两那是你看都别看了,可定买不起。多少贫寒学子就因为没有书可读,最后不得不放弃了科举,要知道科考可不是几本书就能搞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都决定了你知识的沉淀度,决定了你科考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世面上你能看到的书有多少也是个问题,像是金陵还是好的,若是其他偏远的地方,就是你有钱,有时候都不一定能买到你想要的书,这才是关键。

而如今薛家呢,他们是什么人?商人!作为商人,和书商这样的人家那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他们想要什么书,除了那些个什么古籍珍品,其他的只要是市面上能流传出来的,基本上都能采购的到,这样一来,这薛家的藏书楼的书籍丰富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另外,薛家和好多的大户人家也是有交情的,请他们整理一下自家的书籍,然后把一些珍贵的抄一遍,送到薛家也不是不行的,因为薛家说了,这抄录的书,薛家都会在这书最前面的一页写上谁家慷慨抄录副本,以供学子阅读的字样,这样一来,这些送出副本的人家也能得到好些的好名声,绝对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一般人家还真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又不是真的拿出真品来,对吧!抄一本换个好名声谁不想啊!

就这样,不过是三五个月的功夫,这薛家的藏书楼就丰富了起来,等着到了正式开门的一天,门口更是集中了很多的学子,有些家境不好的人甚至自己带着篮子,里头什么馒头,什么笔墨都准备的齐全的很,就准备来抄书了。这是连二十文的笔墨钱都想省啊!

你说他们会不会怀疑薛家不守承诺?这个不可能!这个时候的人,诚信二字那是最讲究的,特别是商人,那是把信誉看的比什么都重,在这一方面薛家倒是沾了便宜了,有时候商人的身份也是有他一定的作用的,再说了,门口一块大大的布告栏上已经很清楚的写明了,等于是广而告之的事情,他们不怕薛家言而无信。

当然这藏书楼既然收费,那么必然薛讯也要准备好里头这些管事的是不是贪污,因为这个已经不是挣钱的问题了,事实上也没法子挣钱,那纯粹的是挣名声的,可越是挣名声的,他就越要想法子把这薛家规矩做好,免得最后给人薛家下人贪腐的印象。所以他和薛诚想了好久,才想出来一个法子,那就是在大门口发牌子,两文一个,拿着牌子去三个楼中任何一个,但是只能是一个,因为进了小楼,这牌子就会被收走,要想去别的小楼,请到门口再花两文买一个牌子,薛家监督的法子就是每天这门口的人派牌子的数量和三个小楼的数量进行统计,这样基本就杜绝了薛家下人们动手脚的可能。

当然不是没有人说薛家这收钱的行为有辱斯文,玷污了圣人学说,可是人家薛家说的好啊!他们这收的钱可不是挣钱的,都是倒贴的,这个你只要算算这里头有多少书就知道了,再说了,这么大的院子,要人打扫,要防火,隔一段时间要晒书,每天要整理书架,这些活计难道不用花钱雇人?要是真不花钱,那么请问,你们这些说风凉话的人自家怎么不干呢?

当然说酸话的人还是少数的,大多的人都能理解薛家的这个行为,特别是那些寒门学子,更是觉得薛家这样的行为已经称得上是仁义了,甚至很有些世家大族的仁善。两文钱就能看到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么多的书,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恩德。至于那些连两文都不想出的,那绝对是捣乱的,要不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简直让人鄙视,你高尚,你这么高尚,怎么没见到你把你家的书全拿出来给人看?大家都是有眼睛的好不,都会算账的好不!

当然薛家是商人嘛,对于这样一个藏书楼若说真的没有一点的可以挣点银子添补一下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这里头卖的点心,茶水,比如这笔墨,都是有利润的,虽然看着不大,好像是平价,可是你别忘了这薛家可是从人家直接的生产的地方拿来的进货价,那比市面上肯定是低了不少的,在加上这三个小楼,一共九间抄书的屋子,每天能有多少人购买?量有多大?积少成多其实也是很有些看头的,再加上这入门费,一个月下来,薛讯眼睛都眯起来了,既有名声又能挣钱,还不打眼,真是好买卖啊!

第30章 伞

薛家在朝着他们原本不一致的轨迹上转移,在薛蟠七岁这一年里,薛家在金陵的名声已经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已经脱离了普通商人的范畴,在士人中也有了不错的口碑,甚至连着原本四大家族的名头,在这里也慢慢的开始淡了起来,毕竟纨绔和慈善人士还是有点差距的。

薛蟠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先生,是一个老举人,曾做过南方一个县城的师爷,所以无论是学问,还是世事都称得上精通,为人也不属于迂腐的那种,因为年纪大了,想要落叶归根这才回到了老家金陵,用多年的积蓄置办了好些田地产业,原本只想着安享余年,过一过儿孙绕膝的日子,可是后来因为听说了薛家的藏书楼好奇之下总过来看书,看到喜爱的更是心痒难耐,可惜年纪大了,眼神不好,抄书有些力不从心,于是请书楼中管事牵线搭桥,找那些贫寒学子帮着抄书,给上几个工钱,这样就和薛家的管事搭上了,时间一长大家自然也知道了底细,等薛讯知道这个人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个夫子的好人选。

薛讯可能学问不够,可是行动力却不是一般人能比拟的,不然他也做不到族长的位置,并且把薛家越带越兴盛了,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这些套路做了个全套,在加上许诺,以后这夫子可以随时去书楼,免费看书,还能带着他孙子来薛家一起读书,薛家包伙食,束脩更是最高的一百两一年,外带一年八匹绸缎,三节两寿的休假,让这老夫子动了心。

就这么着,薛蟠终于有了先生,开始最正统的学习。顺带还时不时的写一点读书心得让人送去扬州给林如海,维持一下他的关系,当那夫子知道这个学生和书香林家也有亲戚关系而且还关系不错的时候,教导起来更加用心了,倒不是想要依附什么,关键是想着给自己的儿孙多铺垫些路子,他把孙子带来和薛蟠作伴从一开始就想着若是将来孙子出息,科考顺利,以后谋官的时候,有薛家能顺利上不少,如今有了更加厉害的林家,他能不积极才怪。

薛蟠心里其实也明白,因为王夫人的事情,或许林家和薛家心里都存着有些说不明道不清的疙瘩,好歹自家老娘是王氏的亲妹妹,轮亲戚也是从王氏这里说起的,难免大家都觉得不自在,偏偏两家又都是受害者,这样一来,两家其实很有些尴尬才对,不过薛蟠是谁啊!他不是小孩子嘛,孩子有特权,可是当懵懂,可以当无知,可以把这事儿当成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吗?

一次,两次,到了第三次,就是林如海再不想和薛家练习,在薛蟠这稚嫩的书信攻势下,也软了下来,提笔给他批示了一些功课,年节的时候回了一次礼,算是两家又一次走动了起来,最起码表面上关系又恢复到了往常的样子。

当然这里头也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林家清理了库房,规整了下人,安心调养身子之后,林家的主子们身子都开始慢慢的变好了,从林如海的角度想来,这里头多少也有薛蟠的功劳,也有薛讯他们凑热闹让自己也好好诊脉调养的善意,自家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让自己避免了危机,这样看来对于薛家他还真是扯不出社呢么黑脸。

当然,相比薛家,在薛蟠的参合下,林家也一样开始了他们不一样的生活,比如这个时候,贾敏又一次有了身孕,虽然这里头很有些问题,比如她原本的身子就还没有完全的调理好,上一次的生产过去时间也不长,这样的结果可能导致她这一次怀孕异常的辛苦,可是不管怎么说,这对于林家都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再有了一个姑娘之后,林家又一次有了子嗣的希望。

林如海很是乐呵,一年啊!他整整调理了一年,为了保证自己身子健康,他甚至把公事都松懈了几分,甚至有些事情他开始放权给手下操作,运用平衡之术,操纵着整个衙门的差事,虽然比起以前事情繁琐了些,可是好歹他自己这里能轻省不少,很多事情没有了亲力亲为虽然免不得可能让下头的人有了钻空子的机会,不过他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他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都是清官不是。

更重要的是,他如今和贾家关系紧张,这让他在江南好些事情上都有些伸不开手脚,与其勉力去做,倒不如让手下人去做,这些属官好些都是本地附近的人,蛇有蛇道,鼠有鼠路,他们倒是也能另辟蹊径让衙门的琐事顺利的进行,果然是有失必有得啊!

贾敏挺着四个多月的肚子,在榻上休息,脸色有些苍白,可是嘴角却带着一丝的笑意,能再有一个孩子,这对于贾敏来说真的是喜从天降,想想以前自己求神拜佛的苦楚,在想想现在,她忍不住就感激起薛蟠来,转头对着一边整给她打扇子的大丫头说道:

“去,把上次收着的那套湖笔拿出来,还有新制的兰香墨,一起收拾了,等着老爷给薛家大爷批复课业送回的时候,让人带去,那孩子如今也算是正紧上学了,这东西正是用的上的。”

那大丫头听了忙不迭的点头,带着浅笑,附和着说道:

“薛家大爷真是个聪明孩子呢,那时候还没有正紧开蒙就已经那般的机灵了,如今还不知道成什么样呢。唯一可惜的是,薛家给孩子开蒙的时间也太晚了些,听说好些人家孩子都是三四岁就发蒙的,就是咱们家大姐儿,这才两岁,就能认得好些的字了,可见还是书香人家更厉害些。“

又是夸薛蟠又是捧自家小主子的,可见这大丫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得好的,果然听得贾敏脸上更是欢喜了,眼睛笑眯眯的看着在一旁坐着正玩着积木的林黛玉,很是慈和的说道:

“咱们大姐儿如今身子也比以前好了,只是也不能累着她,小小的一团,还是仔细些的好,你们也别什么都顺着她,刘供奉都说了,这喝羊乳很是要紧,只要咱们每日不断,这身子必定能养的更好些,对了这几日太阳毒些,你们也别带着她去花园了,万一晒的过了中了暑气就不好了,且带着大姐儿就在抄手游廊里玩耍,再不济把那些花儿草儿的挪到游廊边上就是。“

因为薛蟠带着林黛玉常常逛园子,让这孩子多呼吸新鲜空气,还时不时的走几步,运动一□子,这个法子被刘供奉认可,所以即使如今贾敏心疼闺女,生怕晒着她,可是也不敢断了每日一次的活动,生怕万一断了,这孩子身子又变得不好起来,只是想着法子的改善些。

那大丫头也是聪明人,自然知道主母的心思,忙不迭的从身后拿出一个小小的花伞来,对着贾敏说道:

“太太,你瞧,这是什么?“

贾敏一看这从没看过的东西,眉头一扬,伸手拿了过来,撑开一看,居然是一个浅蓝色的霞影纱做的小伞,伞面上海绣着好些淡粉色的桃花,怎么看怎么精致可爱,打磨的分外纤细的伞骨涂着清亮的桐油,把手也被雕刻出一朵桃花的式样来,无处不在的玲珑,就是贾敏自己也喜欢的不行。

“这是哪里来的,做的这般好。“

“还能是哪里,是薛家大爷让人送来的,说是给大姑娘的,太太,你看,这么精致的东西,若是姑娘拿在手上在院子里散步,那该是多漂亮。只怕能把这扬州所有的闺秀都比下去了。薛家大爷这心思,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奴婢看了都觉得心动,也想着是不是也去做上一把呢。“

贾敏一边听一边的点头,脑子里想着自家闺女拿着这小伞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就笑出声来。

“果然是好的。“

说着,把手里的伞递给了已经转头看着她们说话的林黛玉,哄着说道:

“我的儿,瞧瞧,这是你薛家哥哥给你的,好看不?玉儿撑起来,给娘看看好不好?“

这是哄着自家闺女当模特了?可惜人家林黛玉似乎从自家娘的眼神里看到了什么,扭捏着身子,怎么也不肯站起来,一直到林如海进来的时候,这孩子才算是让自家娘给哄的松了口,就在这榻上,撑着小伞,歪着脑袋看着贾敏。

虽然女孩子实在是小,和美人如玉很是搭不上边,可是在这夫妻二人眼里,这样的闺女也是绝对美丽可爱到爆的,于是乎,被感激的薛蟠收到的礼物比一开始贾敏准备的又高了一倍。

真心想说,这伞不是一般的贵啊!

第31章 伞2

薛蟠真的不是有心的,他只是想弄些新奇的玩意讨好林妹妹而已,可不想就这么一件的玩意,居然让薛家多了一条新的财路,并且在上头得了好。

事情说起来要从薛蟠找人制伞开始,一开始他只想着找小孩子能用的遮阳伞,这样好让渐渐大起来的林黛玉可以撑着伞逛园子,好歹能强健些身子,可是找来找去,到处都是雨伞,哪里有什么遮阳伞,更别说什么小号的遮阳伞了,他拗劲一上来,索性也不找了,直接缠着王氏,让她吩咐人去找了制伞的师傅来家,做他想出来的伞。

王氏溺爱孩子那是毫无原则的,只听得薛蟠扭糖一般的祈求哪里还能说出不行的话来,自然是一百个答应。等着人来了,又听着儿子吩咐说先给自家妈和妹妹做伞,心里更是一万个妥帖,只觉得自家儿子孝顺的很,连着工匠的钱都吩咐给的高了几分。

薛讯一开始听到自家儿子不好好读书,居然想着这工匠的事情很是恼火,觉得儿子不争气,只学了这么几天,又开始折腾,很是沮丧,甚至想着狠狠的教训薛蟠一顿,好在薛蟠还有先生,那是个不拘于俗的,听说后来找了薛讯。

按照夫子所说这读书读呆了的也没什么好,大多能背书却不知道世事学问,更不明白世道艰险,便是真的能得了秀才什么的,像是这样的只怕举人也是难得的,因为到了策论,那文章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大多是事关民生等事的,更不用说到了会试,那更是需要对朝政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才有机会中。

像是薛蟠这样生长于富豪之家,或许衣食住行上不会有什么磨难,读书一事上也寻常人容易些,可是这世事上却是个大大的弱项,为了避免以后薛蟠弄出个什么:何不食肉糜,的笑话,还不如多引导些,让他在玩闹中多学点这方面的东西,多开阔些眼界。

有了夫子这么说,薛讯固然心中依然不喜,可是好歹也能当成不知道,等着薛蟠最先给母亲和妹妹的伞做出来,他也难得心情不错的来看看,心想着好歹这是孝举,说出去也不丢人。再说了也不是薛蟠自己动手在做。这样一想,他心里平复了些。

只是当他看到自家儿子捣鼓出来的所谓的遮阳伞时,眼睛却一下子闪的差点瞎了眼,你道如何,这薛蟠因为是给自家做的,倒是不在意是不是太过奢靡,太过招摇,径自用了他觉得最好的东西,给薛王氏的那是浅绿色的缠着丝丝银光的罗纱,伞面上还绣着百子千孙的图案,那绣图里的小人,一个个都缀着好些珍珠宝石,怎么看怎么华丽,而那伞骨,更是镶嵌了一块块的青玉,雕琢出石榴花的图案,更别说那伞下握手处的流苏,玉坠,这都是小处了,这样精巧的一把伞,撑起来走到外头,丝毫不遮掩光线不说,在日头的照应下,更显得富丽堂皇的很,就是薛讯这个看多了好东西的人也不觉看的有些心动不已,只觉得是巧夺天工,精致到了极致。

不知想到了什么,他突然快步上前,把另一边宝钗的伞拿出来,细细的打量了一下,这因为是给女孩子的,还是个五岁的女孩子,故而这伞小的很,可就是因为小,更显得精巧,粉色的伞面上大朵的牡丹,姚黄魏紫,尽显妖娆,又用珍珠点缀,像是一颗颗露珠停留在伞上,可爱异常。

看到这么两把伞,薛讯心中狂喜起来,这些年他们家负责宫中宫花和一些头油,香粉,胭脂的采购,虽然看着单子不小,可是这都是些小东西,挣钱很是有限,想要谋求些别的差事吧,可哪都有各家老资格的皇商把持着,都是和他们家差不多的人家,那里能抢的过来,甚至那宫花他们家负责的也不过是寻常宫女,女官的品级的东西,其他挣钱的大多让那些皇亲国戚的关系人家给分了去,他也曾暗暗心急,生怕这样下去,薛家会慢慢被挤出前几位皇商的名头。

如今好了,有了这么一样东西,他似乎又看到了新的希望,既然这旧单子上的东西他们得不着,他们何不想出些新的东西来,只要上头能看的上眼,以后多一个新的东西进宫,他们脸上也光彩。

想到这些,薛讯忙不迭寻了管事来,寻问这伞的成本几何,他好心里有数,等着将这工钱,工期,在加上耗费的东西一一计算下来,不想这一把伞,拢共不过是价值二十多两,便宜的很,看的薛讯都有些不敢置信,等管事细细的说了,才明白这里头的关窍。

一来是用的伞面虽然看着奢华,其实布料上却不怎么多,毕竟是遮阳伞,不像是寻常的雨伞,以越大越好,他们力求小巧,自然这用料上就省下了好些,再加上因为是靠着刺绣出彩,有几处是能拼接的,更是省事省钱,二来,这上头的珠子什么的,看着奢靡,可是用的都是些小珠子,十两银子一匣子能做上好几把出来,若是大量采购,还能更省钱些。就是那些镶嵌的青玉也多是些不上不下的薄料,废料,往常除了做些戒面,竟是都用不上的东西,价格自然不高,再说因为好几处都不过是不显眼的地方,竟是不用什么好玉,一般的寻常货色也能用上。第三个就是工钱了,这伞匠哪怕是给了高工钱,这一把伞也不过是一百文的工钱,实在是实惠的很。

薛讯一听这样的成本,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宫里采购,一文钱的东西,皇商家能喊上十文,到了里头,负责采购的官员递上去,变成了一百文,等着到了内务府,那又成了一两,等着记到册子上,清廉些的记上五两,贪婪的能直接写成十两,这就是为什么宫里内库常常不够用的缘故,没法子,凡是这越是便宜的越是量大,每每十倍一番,自然银钱吃紧,倒是那些大件的东西,因为太过惹眼,价格上虽然也上去些,却不是十倍的翻,往往是一百两的变成五百两倒也到了头了,再加上这贵重的一般采购的量也不及这些常用的量大,故而两下里细算算,挣钱倒是也差不了多少。

只是这几年上头不知道是不是知道了些什么,采购东西数量减少了很多,这样一来那些大物件的还好,这寻常的胭脂水粉比前几年少了三成有余,这也是薛讯着急的原因,他也有心往这高价位的东西里钻营,只是没有什么法子罢了。

如今有了这样的伞,他心中估摸着,若是报上去一二百两,那是简单至极的,怕是谁也想不到这东西竟然能这么便宜吧。

这样一想,他也不着急看自家儿子给林家小姑娘做的是什么了,忙不迭的喊人开始囤积那些小珠子,玉石之类的,想要在别人还不知道这里头的好处之时,多进些便宜货。他想的很好,哪怕是这东西宫里不要,做出来只怕这豪门富户的人家也是会要的,这东西多显身份啊!寻常人那里用的起对吧!既然是富户豪门,那么自然这价格也是不会低的,怎么一百两一把是绝对卖的出去的,若是在做上几把最好的,标上五百一千,只怕也卖得出去。

权贵人家的追求很简单: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啊!

至于寻常人家?他准备这一次好好的听听自家儿子的意思,看看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既然是独一家最先做出来的,那他自然也是想着一网打尽的,果然,薛蟠就是他的儿子啊!天生的商人!一听薛讯的话,立马给出了好多的方案。

“读书人清贵些,恩,爹,这样,你用竹子做伞骨,什么潇湘竹,什么紫竹,这些都能分出等级来,然后用青绸做伞面,绣些什么梅兰竹菊,或者什么程门立雪之类的就成,啊,对了,那些什么山水之类的也是不错的,不过那个绣的东西多,价格自然也要上去些。”

薛蟠伸出肥肥的两指,摸着自己嫩嫩的双下巴,一脸的正经,眼珠子还转乱,怎么看怎么奸诈的样子,看的薛讯一时不知道这还是不是自己的儿子。好在薛蟠说的话他很愿意听,不然估计薛蟠的屁股又要遭殃了,在老子面前充什么大头蒜,你当你是鬼才郭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