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

这回太宗拿出来的,是一份和送给太子他们无异的红包。

“你别嫌朕俗气,你的年例又没多少,分给宫人们那么多,自己手上又剩多少?”

出乎太宗的意料,徐慧高高兴兴地接过了红包,起身装在自己存钱的匣子里。

看见太宗惊讶的表情,徐慧回首笑道:“我怎么会嫌弃陛下呢?这是习俗,又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

她想起杜掌膳的话,又是嫣然一笑。

她是不把身外之物看的太重,可是和银子也没仇啊。

太宗听了,默默地笑,目光粘在她身上,满满的都是温情。

染上一丝俗世气息的徐慧,似乎更可爱了一些。

第三十二话

第三十二话

等徐慧收了太宗的礼,已经是下半夜了。

原本她被太宗折腾着包饺子,散钱给宫人们,好不容易清醒了一些,这会儿却是酒意上涌,眼皮子又开始打架。

太宗见她实在困倦,就要叫宫人进来服侍他们安歇。

徐慧虽然有些头晕,意识还是清醒着的,抬手拦住他说:“不必了陛下,我自己来。让他们好好玩儿吧。”

宫内规矩森严,宫人们的生活向来是按部就班。难得除夕之夜可以纵情狂欢,徐慧把人都打发下去,让宫人们好好放个假。

太宗颇有些无奈地说:“那谁伺候朕呢?”

徐慧浅笑着说:“热水玉藻他们都准备好了,就让妾身来服侍陛下好了。”

“你?”太宗好笑地说:“慧儿,不是朕瞧不起你,你的手呀,就是用来写字画画儿的,哪里做得来这些。”

他早年行军打仗,也是一个人起居惯了的,只是这些年养尊处优,已经很久没有自己动手了。

不过,他愿意为了徐慧将就一下。

见皇帝自行打了热水洗漱,徐慧也没再坚持,自己匆匆洗过,爬上床铺准备睡觉。

结果太宗到底是太久没有自己照顾过自己了,坐在床边泡脚的时候,忽然发现他忘了拿擦脚布。

他回头看了眼闭上眼睛的徐慧,转过头看了看滴水的脚丫,正纠结着如何是好,徐慧已经坐了起来。

她一眼看懂他的处境,穿好鞋子下地,含笑道:“陛下怎么不叫我?”

“怕吵着你休息。”太宗看着她的背影,温声道:“还有几个时辰天就要亮了,明天又要早起。你还年轻呢,这点儿觉怎么够睡。”

徐慧没说,她是迟迟没有等到太宗躺下来,才没有睡着的。

她拿了擦脚的布巾过来,蹲下去就要帮他擦。

太宗看着她,那一张白皙的小脸儿被埋在披散着的漆黑长发里,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他眼疾手快,握住她的手臂,将她拉了起来,另一只手飞快地抽出她手中的布巾。

“朕自己来。”

他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徐慧刚才那个恭顺的表情,脸上好像在写着“耶耶我来孝顺您了”!

让太宗心里觉得不大舒服。

新年到了,他不想再把徐慧当成小女孩儿了。

徐慧心里也是松了口气,什么淡定从容,方才她都是装的。到底是没伺候过人的小姑娘,面皮薄的很。

其实妃嫔伺候皇帝,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妃子,甚至做的比奴婢还顺手。

好在太宗爱重她,不曾支使她做什么。

从这次以后,徐慧就不再按着教习女官教的规矩,战战兢兢地伺候皇帝起居了。

既然太宗有心将她捧高,她又怎么能自降身段呢。

等两人都洗漱好了,太宗平躺下来。冬日里被子重,他怕压到她,最近都没有抱着徐慧入睡。

只是临睡前,他的大手摸摸地将她柔软的小手包在手心。她的手总是很凉,有他握着,一会儿就温暖起来,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是暖暖的。

大年初一一早,徐慧还没睁眼,就听见外头的喧闹之声。

她闭着眼睛,慢慢地等待意识清醒,同时按照父亲的教导,开始在被子里蠕动脚趾,保养身体。

等到做完了晨起的养生动作,徐慧抬起眼睛,就见杜掌膳一张圆脸在她面前无数倍放大,吓了她一跳。

杜掌膳笑呵呵地道:“婕妤快起身吧,挂完幡子换完桃符,还要去各宫吃酒宴呢。”

徐慧点点头,杜掌膳退下去准备早膳,玉蓉上前扶徐慧起身洗漱。

徐慧换好衣服,正要吃早点,无意识的回头一瞥,正好看到太宗领着一群人,在院子里换桃符。

她立马站了起来,轻声埋怨杜掌膳,“陛下还在,你怎么不告诉我呀。”

杜掌膳笑着打了个哈哈,“您也没问吗不是?”

徐慧轻轻瞪她一眼,出门走到太宗身后。

太宗听到动静,回眸看她,笑吟吟道:“醒了?”

徐慧问道:“这些事情,陛下怎么不叫宫人去做?”

陛下是不会亲力亲为惯了吧?

徐慧默默地想。

就见太宗颇为得意地扬了扬手里的桃符,指着门柱上面说:“朕个子最高,他们够不到。”

时人普遍较为矮小,太宗身高过人,的确值得骄傲。

徐慧看了眼那块已经被太宗挂上去的桃符,上面写着“神荼”二字。她温柔地笑了笑,道:“那陛下快些把‘郁垒’换上吧,早膳该凉了。”

“好。”他应了一声,轻轻松松地解决了下人们的难题。

等换好了桃符,太宗道:“既然已经出来了,你顺便把幡子插上吧。”

徐慧点点头,接过宫人递来的竹木竿。木竿非常长,顶端系着步做的长条形旗子。下人早已挖好了坑,徐慧只要负责把杆子的底部埋扎在土里即可。

等忙完了这一切,两人并肩回屋,一前一后净了手。

无声却温馨地用完了这顿早饭后,两人各忙各的,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太宗忙着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拜年,徐慧则是挨家挨户地前去拜年。

唐朝人特别喜欢交际,爱凑热闹。过年这样的好时机,更是不能错过。

正月初一,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邻居们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吃到谁家,是为“传座”。1

宫里头也是一样,各宫都摆起了流水宴,妃嫔们互相走动,低位给高位拜年,同级的也会凑在一起聊聊天。

徐慧出门前,玉藻就有几分为难地问,“婕妤,咱们先去哪家呢?”

“自然是乾祥宫了。”徐慧不假思索地说。

于情,她与杨淑妃更为亲近,可于礼,韦贵妃毕竟是正一品四妃之首,她不能打韦贵妃的脸。

到了乾祥宫,不仅韦贵妃,阴德妃、韦昭容、萧才人等人都在。徐慧向比自己位分高的妃嫔拜了年,几人都有赏赐发下来。

萧才人的位分比徐慧低,不过她并没有向徐慧拜年,而是阴阳怪气地问她,“徐婕妤来的这么晚,莫不是先去了贤灵宫才到贵妃娘娘这里来的吧?”

听了萧才人的话,不知怎的,徐慧有些想笑。

刚入宫的时候,她还有些讨厌萧才人目中无人,仗势欺人。现在她的心境不同了,再看萧才人,竟是觉得此人难得的单纯,纯的有几分可爱。

徐慧还没说话,韦昭容已开口道:“你这丫头,胡说什么。徐婕妤应是伺候陛下起身,这才比你我来的晚了些吧!”

徐慧浅浅地笑了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却已经叫萧才人气得七窍生烟。

徐慧一看她的表情就忍不住笑了,走过去拉着她坐下,拿起块糕点递给她,温声软语地说:“好啦,你怎么这么容易生气呢?别气了,这块点心给你吃。”

“哼!”萧才人瞥她一眼,并不伸手去接,小声咕哝道:“我才不吃呢,谁知道你下没下毒在里面?”

徐慧笑道:“萧才人玩笑了,这可是贵妃娘娘宫里的东西,你若说这点心有毒,岂不是在怀疑贵妃娘娘?”

“你你你…”萧才人急了,“我可没这么说!”

“新年快乐。”瞅着时间差不多了,徐慧临起身前,跟萧才人说了这么一句。

萧才人没说话,闷声闷气地盯着徐慧告退的背影,满脸郁闷。

接下来自然要去贤灵宫。杨淑妃那里也颇为热闹,以淑妃为首,燕德妃、杨婕妤、武才人等人汇聚一堂。

说起宫中和前朝皇室有关系的女子还真不少,最出名的自然就是杨淑妃这位前朝公主,隋炀帝女。其次还有燕德妃、杨婕妤、武才人等人,竟是都与杨氏关系匪浅。

这位杨婕妤说起来也是前朝的宗室之女,她是观王杨雄的孙女,魏王府咨议参军杨恭道的第三女,和燕德妃、武才人都算是表姐妹。

一家子杨氏姐妹聚在一起,就显得徐慧这个外姓人有点多余了。拜过年,说完吉祥话,略坐了一坐,她就从贤灵宫中告退出来。

等走完了这两个地方,徐慧突然发现,她竟然没有地方可去了。宫中比她位分高的妃嫔就那么几个,几乎都汇集在乾祥宫和贤灵宫中,她不必特意再跑到别的宫室去了。

后宫已经俨然形成了两大阵营。这样一来,拜年倒是省了些力气。只是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还真是说不清楚。

回宫的路上,王掌史好像一直有话想说的样子。徐慧看的分明,便问她,“王掌史一向直爽,不知何事让你吞吞吐吐?”

王掌史一狠心,抬起头说:“我是想着要不要提醒婕妤,宫中还有一位较为特殊的娘娘。”

徐慧默了一默,低声道:“你是说…齐王妃吗?”

王掌史点了点头。

第三十三话

第三十三话

轿子还在继续前行,徐慧沉默许久,方道:“我还是不去了。”

齐王妃是齐王李元吉的妻子,太宗的弟妹。当年宣武门之变发生之后,齐王及其五子一同被杀。齐王妃不知何时,却被太宗接进了宫,并且恩宠有加。

徐慧忽然想起来,这位传奇王妃也是姓杨。

莫不是陛下偏爱与前朝皇室有关的女子?

可改朝换代,向来是极为残酷之事。虽说大多数人在国破家亡后想的不是如何复仇,而是好好地活下去,可把仇人的后代放在自己身边,太宗的心也真是蛮宽的。

或许,是他有足够的自信,认为大唐江山早已经稳固,这些女子不可能动摇分毫吧。

这一点徐慧倒是赞同的,古来都说红颜祸水,可为何不问责于英雄?

男人若成不了大事,就不要去怪女人耽误了自己。

从这一点来说,太宗胸襟宽广,海纳百川,的确不愧为一代明君。

只是她还是没有办法接受他与齐王妃的事情。

在她的观念看来,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不对的。

虽说大唐风气开放,不过徐慧受的是传统教育,骨子里的观念也较为传统。

她不反对寡妇再嫁,比如韦贵妃、韦昭容这样,夫死之后嫁给太宗的。可齐王妃这般,与太宗有着亲伦关系的女子,丈夫还是被太宗手刃的,徐慧觉得自己接受不来。

她也不是逼着齐王妃挂着贞节牌坊,给齐王守寡,终身不嫁。只是单纯的理解不了,为何她愿意委身于丈夫的兄长,还是那种兼任仇敌的兄长。

或许,齐王妃也是没有办法?

毕竟齐王被杀之后,太宗继位,大权独掌,权倾天下。而她只是一个柔弱女子,无依无靠…

徐慧一路胡思乱想,回到清宁宫时,她突然发觉,自己也有了心事。

就在王掌史提起齐王妃的那一刻,她的心里忽然有了一瞬间的恐慌。

过去何怜总说她不开窍,不知道如何留住陛下的心。许是过了年,又长大了一岁,徐慧忽然发觉自己开始在乎一些过去不曾放在心上的事情了。

远在宫外的何怜若是知道了,一定会非常开心吧。可这份成长的滋味于她而言,却有几分不大好受。

陛下如今对她是好,看着圣眷正浓,可…徐慧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还是没有夫妻之实的。

她曾远远瞧过一回齐王妃,身量高挑,成熟妩媚,那才该是陛下喜欢的女人吧。

那她算什么呢?只是一个因他一时兴起而入宫,被他出于责任感照顾着的小姑娘罢了。

徐慧发现,她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儿,正在激烈的天人交战。

黑色的那只小鬼将以上的消极情绪传达给她,白色的那一只却及时出现,将一切暗黑的念头悉数驱散。

最终徐慧还是想明白了。

她想起薛婕妤劝她的那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那她进宫时的初心是什么呢?

从大的说,她是遵循圣旨入宫,侍奉陛下,光耀门楣。

从私心来讲,她是惦记着藏书阁里珍贵的藏书,想淹没在书海里,一辈子都潜心向学,手不释卷。

如今,她想要的已经得到了,又何必在意那么多的得与失呢?

若再纠缠下去,那便是庸人自扰了。

徐慧要成长,不仅仅是要长个子,长身体,更重要的是,她要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到那时候,不管太宗对她宠爱也好,冷落也罢,她都能保证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他的恩宠,于她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缺之不可。在这样的基础上,她才能真正的守住本心。

徐慧回到清宁宫后不久,萧美人、武才人、崔才人等人过来给她拜年。

最后只剩下武才人一个,徐慧知道,武才人这是有话要同她说。

谁知旁人一走,武才人突然冲她行了一个大礼。

徐慧比她年纪小,自认受不起这等大礼,匆忙避开,只受了她的半礼。

武才人真情实意地说:“请徐婕妤帮我。”

徐慧谨慎地问道:“你要我帮你什么?”

武才人回答的十分直接,“媚娘想向妹妹讨教得宠之道。”

徐慧着实有几分吃惊。

就听武才人含着哭腔说:“恕媚娘冒昧求教,只因自打你我二人一同以来,境况是一人天上,一人地下。媚娘尚且年轻,不甘心就此孤老于宫中。媚娘知道徐妹妹心地善良,还望妹妹不吝赐教。”

武才人年轻貌美,正是一个少女最娇艳之时,她的内心无疑是骄傲自负的。所以在面对燕贤妃的要求时,她不肯彻底改变自己,通过模仿长孙皇后来获得圣宠。

可她实在是太羡慕徐慧了。陛下对她的恩宠,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的妃嫔。甚至不该说是恩宠,而是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