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定下了,周氏还是让人去请容畦,请他来送葬,毕竟容二爷冷冷清清出殡,面子上也不好看。听说容畦要去送葬,有几户得到邀请的,也答应前去给容二爷送葬,容二爷出殡那日,也有路祭,到的墓地上还有人念了篇祭文,总算不那么冷清地出完了殡。

众人送了葬,周氏备了酒饭,各自吃喝一番也就回家。

容畦回家后对嫣然讲起,忍不住感慨道:“还记得那时候,我初来到叔叔身边,那时二哥是何等的气宇轩昂,也就不到十五年,二哥就落了葬,二嫂那边,实在也不好说!”

“有句话呢,我一直不好当你面说,说起来,他们也难逃一个自作自受!”容畦听的嫣然这话就笑了:“是啊,自作自受。说来,二哥要不娶什么两头大,只怕也不会没的这么快!”

嫣然只听容畦说过,容二爷的病有些不尴尬,此刻听他话里似有别的意思,不由笑着道:“到底是什么不尴尬的病?”

容畦瞧了瞧四周才压低声音道:“二哥得的,是广疮呢,病才初发,医生就说,速速出了广州,离了那里,只怕发作的没那么厉害!”说着容畦顿一顿:“只是那位,不肯呢!”

广里一带气候炎热潮湿,这广疮发作的也就更厉害些。因此常有得了这样病的,速速离开,到那干燥地方慢慢调治的。

嫣然不由惊讶地啊了一声,容畦也摇头:“原本不晓得情形,可从二哥过世后的事来瞧,只怕那位也没多少恩爱!”只为钱财的话,当然是容二爷去的越快越好,嫣然不由叹息,容畦沉默一会儿才又道:“这件事晓得的人不多,你知道就好,毕竟人都去了。”

嫣然点头,接着又叹道:“以二嫂的性情,二哥又得的是这样的病,偏偏还要等到人快没了,才把人叫去,难怪二嫂会大闹呢!”

“若是聪明些的,也只有忍辱负重,一来在人家地头上,二来这件事,说起来也是二哥不肯离开广州,二嫂要闹要报仇,总要等到侄儿长大,读了书有了本事,再来寻这边讨产。”“你也变了!”容畦听的妻子下的评判就笑着道:“不是变了,是我晓得,有时硬碰硬没有好下场,只有慢慢地等以后,毕竟,没了钱可以活命,可没了命,那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嫣然一笑,丫鬟在门外道:“奶奶,陆妈妈在外等着呢!”这又是出什么事了?家业越大,越是连夫妻间讲些知心话的时候都少了。嫣然心里叹着就走出去,陆婆子已经等在院里,对嫣然道:“奶奶,今儿那边的客刚散,二奶奶就吩咐要人把胡嫂子和小丫头捆上。”

、第284章

这还真像周氏做得出的事,那样迫不及待。嫣然的眉头皱了皱才问陆婆子“都吩咐捆上人了,怎的你会晓得?“

“小的在那边日子久了,也认得几个人,胡嫂子见要把捆起来,就给人使眼色,要人给往这边报信!”能让一家子下人没一个愿意听话的,周氏这个主人做的还真是没法说。

嫣然叹气后才道:“当日胡婆子那样恳求,若真出事我也不好坐视。你往那边去,就说,还请二奶奶瞧在胡婆子平日勤谨的份上,把人撵出去就完了!”

陆婆子应是离去,嫣然转身回房,容畦已经听到陆婆子和嫣然主仆之间的对话,见嫣然进屋就问:“二嫂她,当真还是要把所有人都得罪光才肯罢手!”

家主已没,小主人还小,娘家又没有靠,稍微聪明些的,总要先把所剩不多的下人的心都拢住,好好地靠那些家业过日子,而不是事情刚完,就开始做别的事。

不过,周氏要真这样做了,才见怪呢。

“其实呢,如果二嫂和颜悦色的,说不定那小丫鬟还真能告诉出来,花姨娘到底怎么逃走,可这样一来,横竖都是个死,倒不如不说出来!”那日嫣然让人把小丫鬟关起来时,曾去瞧了那小丫鬟,那小丫鬟欲言又止,明显是知道些什么。

容畦拍拍妻子的手:“罢了,那边的事我们也管不了那么多,只要侄儿不被教坏也就是了!”说着容畦摇头,不被教坏,不大可能吧?

嫣然也和丈夫想的差不多,只微一叹气没有说话。

陆婆子匆匆赶到周氏那边,一走进门就听到里面哭声震天,比容二爷出殡时候的哭声要大太多了。陆婆子的眉不由一皱,但还是快步走进。

周氏正坐在厅上,他儿子垂手侍立,周氏在那咬着牙:“给我狠狠地打,那么大个人,那么些东西,都不见了,要你们做什么吃?”

说着周氏还指点着对儿子道:“你可瞧见了,这些人,你不打着骂着使,他们一个个都要到天上去了,哪里能分得清谁是主人下人!”

被捆在那打的是胡婆子和那个小丫鬟,胡婆子还在那边哭边求情,小丫鬟年纪小,被打了几板子已经被打晕过去。周氏的儿子在那有些局促地道:“娘,胡妈妈平日还是很勤谨,还请…”

“你的胆气哪里去了?你还是个男人?我出去了,你就要看家,而不是让他们胡作非为!”周氏这口气,已经憋了好长日子,不借着这场打发泄不出来。

那两个按了周氏的吩咐去打人的下人,并不敢像平常那样趁机下手,毕竟现在这边,真是风雨飘摇,小主人还小,主母又是个脑子不大清楚把人差不多得罪光的。只怕也养不出什么好儿子,倒不如慢慢辞去的好。

见陆婆子走进来,那去打的眼睛就一亮,急忙停下。

周氏见停下,那眼立即扫过去:“怎么停了?”

“奶奶,陆嫂子来了,只怕三奶奶有什么话要请奶奶去说!”周氏的眼这才斜向陆婆子,接着冷哼一声:“吆,这不是容三奶奶身边最得用的陆妈妈吗?方才才说,这家里的下人,是分不清谁是主人的,这会儿,就又来一个!”

周氏话里冷嘲热讽,她儿子倒头一个受不了:“娘,事情出了的时候,亏的三婶帮忙,若不然…”

“她帮忙是应当的,她不是出了名的贤惠人!”周氏说了这么一句,面上神色又是浓浓的讽刺:“只是她到底帮了什么忙,找不见人不说,这会儿又让个婆子来,想来做我的主,真是做梦!”

这周氏去了一趟广州,脾气越发变了,陆婆子心里叹息,依旧跪下道:“二奶奶安,我们奶奶本是遣小的来问问,可有什么能帮忙的,谁知遇到二奶奶正在教训下人。虽说,二奶奶教训下人,我们这些不该说话,可…”

“怎的,我教训下人你就来教训我?真是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下人。主人呢,是装出来的的贤惠,实际心里恨不得你去死,下人呢就到处去搬弄是非。”

周氏冷言冷语陆婆子听的多了,并不放在心上,见胡婆子眼泪汪汪地望着自己,陆婆子恭恭敬敬地道:“二奶奶要这样想,小的不过是个下人,自然不敢说什么,可是这并非荒野郊外,无人知道之地。扬州城人烟稠密,纵有下人犯了事,该惩治的惩治,该送官的送官,该撵走的撵走。二奶奶这样大动干戈,日后哥儿总是要考试的,传了出去,着实不好!”

说别人周氏的气还没那么大,一说到自己儿子,周氏就啐陆婆子一口:“真是和你主人是一模一样,咒起我儿子来。我儿子读书聪明,哪会…”

周氏儿子见状就跪在自己娘跟前:“娘,陆妈妈说的有理,您要真嫌胡妈妈不好,打了这么几板子也差不多了,再把她撵出去,以后就清静了。”

清静了,周氏瞧着自己儿子:“原来是你在背后教着他们,难怪一个个都不肯听我话了。儿啊,你要晓得,我们现在已是孤儿寡母,无依无靠,若连下人都不肯听话,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娘既然晓得我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那为何还要这样做?娘,儿读书时,听先生讲过所谓暴秦,还说…”

啪地一声,暴怒的周氏打了儿子一巴掌,她儿子从出生之后就没挨过巴掌,此刻见自己的娘打自己,登时用手捂住脸愣在那里。周氏打了儿子,又觉心疼,哭着道:“你只晓得这些,你难道不晓得,不晓得…”

说着周氏就用手抚住胸口,双眼往上翻,竟晕了过去。见她晕过去,本来打人的也就不打,陆婆子起身扶住周氏,唤两个丫鬟把周氏赶紧扶进里面去。

胡婆子这才忍着疼从地上爬起来,对陆婆子道:“陆嫂子,今儿你能救的我这命,可是明儿只怕又不中用了!”

说着胡婆子就大哭起来,陆婆子也掉了几滴泪,看向一边呆立着的周氏儿子。这孩子挨了一巴掌,心中不知有多少惊涛骇浪,见胡陆两人瞧着自己,这孩子忙道:“陆妈妈,你放心,我会劝着我娘!”

瞧来这孩子还算知道好歹,陆婆子叹一声才道:“哥儿,二爷没了,这家,只有你一个男人,你啊,千万要劝着二奶奶些,不然,你也瞧见了!”

容二爷为什么死的,周氏为何去了广州那么些日子,虽瞒着这孩子,可他也晓得一些风声,听到陆婆子的话就垂下眼:“是,陆妈妈的话我知道了!”

这家里,总算还有个脑子清楚的,陆婆子又说了几句,也就离开这边。

听陆婆子讲了周氏所为,嫣然不由叹气:“倒没想到侄儿脑子还清楚些,也不知道像谁?”陆婆子不由笑了笑:“其实二爷初来时候,也是个好心人,不过后来…”说了这么一句陆婆子就顿住:“俗话说,娶妻不贤,遗祸三代!”

这是把事都推到周氏身上,嫣然不大赞同地摇头:“也不能这么说,二哥生前,也十分贪婪,若是少贪心些,少自作聪明些,也不会落的如此下场。说来说去,是本心就不好,被人一挑才会如此!”

“你说的是呢!”容畦已经掀起帘子走进来,靠在门边对嫣然道:“我仔细想了想,侄儿这边,若在他娘身边久了,难免也会学的些不好的习气,倒不如送去书院读书,离的远了,又有好先生教导,慢慢也就好了!”

“你这主意倒不错,不过,你去说只怕会被人赶出来!”容畦被妻子泼了冷水也不在意:“无妨,请亲家太太去说就是!”

周太太听的自己女儿所为,又是狠狠地叹了口气,再听到嫣然出的主意,把孩子送去书院读书,免得跟在周氏身边,到时和周氏一样固执,那周氏才叫老景凄凉。

周太太听的嫣然的话就掉下泪来:“三奶奶,果真你是个忠厚人,若是别个,还巴不得瞧热闹呢!”

“并非我为人忠厚,只是说句亲家太太你不爱听的话,毕竟都姓容,若真有那么一日,对我们,也并不是多有好处!”

以后这房真的落魄,旁人说起,不会说容家的恩怨,只会说,叔叔为扬州富商,侄儿却流落街头,这等不收拾族人的叔叔,想来做生意也不过就是奸商。况且容四爷现在仕途顺利,若是周氏儿子以后穷极了,借了容四爷名头在外胡作非为,那又是一个大隐患,倒不如把他送去读书,免得受周氏影响。

周太太听的嫣然这话,眼里的泪越发掉的凶了:“我女儿,但凡有你一丝半点的想的远,也就不会落到这等境地!”这些都是后话,嫣然并不放在心上,只和周太太又说了几句,周太太自会去劝周氏,嫣然也就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就古代那种家族式聚居来说,很多文里觉得很爽快的,啥把庶子啊,和自己有仇的妯娌的娃搞的落魄然后不闻不问还被人称赞好有本事的情节,其实很难实现。所以我一直理解不了那种把庶子养成纨绔无赖的情节,无赖不止是害己这么简单。

、第285章 喜事

送走嫣然,周太太回到屋里思索一会儿,就让人备轿要去周氏那边。周二奶奶听的下人说自己婆婆又要去周氏那边,急忙过来道:“婆婆要去小姑那边也好,二爷从一回来就病了,小姑也该…”

话没说完,周二奶奶脸上就被周太太啐了一口,周二奶奶立即低首敛眉。接着周太太就叹气:“罢了,我说你做什么,我原先不就是你这样的念头?好好过日子吧,别的事想都别想!”

周二奶奶心里不服,但也只有应是。周太太怎不晓得儿媳口服心不服,到了此刻,也只有怪自己当初行为还能怪什么?

周氏那日晕倒之后,等醒来听的儿子已经遣走胡婆子,登时大怒,把儿子叫来骂了一通,这两日都气的躺在床上。听的自己娘来探自己,心头的气又发作,欲想不理,可现在丈夫没了,和容畦那边关系不好,所能依靠的只有娘家。

周氏还在那想东想西,周太太已挑起帘子进来,见女儿坐在床上,面上发黄,看着气息怏怏。周太太心中又心疼又后悔,若当日劝着女儿些,没被那些金子银子的事蒙了眼。现在也不会落到这种地步。

周氏见自己的娘进来了,只叫了一声娘依旧坐在床上一动不动。

周太太叹一口气坐在女儿床边:“方才我进来时,这里的下人很少。我想来想去,现在姑爷没了,你的身子骨也不大好,不如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

“只有娘疼我!”周氏听的周太太这句顿时泪就下来。接着周氏就摇头:“不过娘虽疼我,我还是不搬回去,你外孙还小,总要读书!”

“就是为了我外孙,我才让你搬回去!”周太太主意早就打定,并不容女儿拒绝:“你们都要守孝,他年纪还小,这家里没个男人顶门立户的,许多事也不好做。你搬回娘家和我一块住着,服侍的人也可以用我的,日常起居,我也能贴些给你,你省了出来,也好攒着给他用。等以后他过了十六七,定了亲事,你们再搬出去顶门立户的,这有什么不好?”

周氏晓得回去依着娘住,舒服是舒服了,可跟娘住,就不能自己发号施令,不能当家,这对周氏来说是何等的不舒坦。

见周氏还是不说话,周太太决定不管怎样都要把女儿搬回去,免得丢她一人在这住着,又没人拘管,她的脾气,到时还不晓得会做出什么事来。那时就把这剩下的小小产业都给败光,还谈什么以后?

因此周太太把女儿的手拍上一下:“我晓得,你是怕你二嫂说东道西。这你放心,你住在我上房里,你二嫂每日除了过来问安之外,我再不让她过来。我快六十的人了。不为了你,我操这么些心做什么?”

周氏似有意动,但还是道:“可你外孙,是个男的,我…”

“我已经想好了,你大外甥,今年十四了,在白鹿书院读书呢,把他也送去,两表兄弟在一起,正好作伴!”

“娘,您心疼我,我晓得,可是…”周氏心里虽有意动,可又觉得依着爹娘住着,哪有自己自在,想来想去又不肯去了。

周太太还要劝,外头就传来声音:“娘,外祖母的主意很好!”

说着周氏的儿子就掀起帘子进来,先规矩给周太太行了礼,这孩子才道:“娘,读书识字本是男子本等,外祖母想把我送去和大表兄一起读书,这是好事。娘您去依着外祖母住着,一来尽了孝心不说,二来儿子在外头也不用惦记娘,这是几处的好事。”

见这不到十岁的孩子说出大人话,周太太不由一阵心酸,伸手把这孩子抱在怀里:“我的儿,难为你了,这才多大点的孩子,就说出这样一番道理?”

见儿子和自己并不一条心,周氏心里就有些觉得气上不来,倒在床上不说话。既然她这样,周太太就当她答应了,事不宜迟,一边唤人回去告诉周二奶奶,赶紧把厢房收拾出来。另一边自己就在这让下人把周二奶奶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自己在这陪着周氏过了一夜。

等到第二日,周家回报说厢房已经收拾出来,周太太先着人押了行李回去铺陈,留的一个老婆子在这看房子,厨子等用不着的下人也就遣散。周氏随身带了两个丫鬟和那孩子的一个小厮跟了去周家,关上大门。周太太在后带了女儿外孙上轿,只余下一所空屋子在这里。

周太太带了周氏回周家居住,消息很快传开,嫣然听说了这事,不由和前来闲坐的裘氏叹道:“若早早如此,也不会成现在这样!”

“人啊,总要经了些事才明白苦处。”裘氏顺口说了一句,就笑着道:“听说建坊的地方都已选好,就在前面,还说要赶工呢。说来,这有钱人见的多了,这建忠义坊的,还是独一家呢!”

提起这事嫣然也笑的开心:“这也是机缘巧合!”

“什么机缘巧合,要我说,是三婶婶你平日做人好,不过呢,有其女就能瞧得出爹娘是什么样的人。”裘氏的话让嫣然又是一笑,若再多说,就成不谦虚了。

这建坊是地方上教化大事,又因是这样一件事情,比起那节孝等坊来说,另有不同。全城文人秀才,也都有凑趣的,写诗的写诗,做赋的做赋,那忠义坊上都快刻不下了。

“原本我想着,要出些银子,买几篇诗赋呢,想着瞧来,倒是我料错了!”郑家建坊,容畦是郑家女婿,自然要在那边多跑一些,这日才回来就笑着对嫣然摇头。

“辛苦你了,日日让你跑!”嫣然给丈夫端一杯茶,容畦接过一口喝干就道:“这是喜事,那日县尊老爷还和我说,节妇常见,孝子不少,可唯有这义仆,却是数年得不到一个。还和我说,要寻人来,给岳父岳母做一篇文,刻行天下,要天下人都晓得,义仆难寻!”

“竟还可以这样做?”嫣然笑的眉眼弯弯,容畦拍拍妻子的手:“这都是锦上添花的事,谁不会做呢?”

“这啊,先要谢你,想出个好主意。”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可也要岳父岳母舍得,若舍不得那七八万两银子,不就全都白费?”

有自己产业和依靠女婿过日子是不一样的,嫣然的眉微微一皱就道:“爹娘不肯用二哥的银子,怎么劝都不应,我有什么法子?”

郑三叔虽重新认下郑二哥这个儿子,不过还是在那倔着,说没给儿子什么好处,儿子又已给了曾家一万银子,绝不肯花郑二哥一钱银子。和郑小弟从南京国子监报名回来,郑三叔就寻到容畦,要在容畦铺子里做个管事的,给郑小弟赚钱读书,郑三婶平日也就做些针线家务,又嫌那三进院子开销太大,把那院子退了,搬在容家宅内一个小院子过日子。

郑三叔倔强,容畦有心想要资助,可郑三叔说已经住在容家宅内,又做了铺子里的管事,就帮了大忙,哪肯要什么资助?嫣然只得遣了个婆子过去帮忙洗衣做粗活,别的丫鬟什么,郑三婶就是不肯要。

“岳父性子倔强,说来,倒是你和二哥都有些像他!”

“我可没这么倔!”嫣然的话让容畦笑了:“你可别不信。”

嫣然背过身去不理他,容畦凑到妻子耳边:“你说我今年都不出去的话,就再添个孩子呢,这会儿都快六月了,我今年啊,准定不出去了。这孩子,要不要给我添?”

嫣然伸手捏他胳膊一下:“和谁学的油嘴滑舌的,等要添孩子,到时就有了呗!”容畦察觉到妻子面上那一丝隐约的笑意,把妻子抱在怀里:“你真的有了,没骗我?”

嫣然不理他,唇角有浅浅笑容,现在风平浪静,日子好过,就该添个孩子,看孩子牙牙学语,任时光缓缓流过。

平常建坊,有赶工的,十来日就做好了。不过郑家不急于这一时,务必要做的精美,在户部拨出的建坊银子之外,容畦又添了五百银子上去。因此这忠义坊建的高大不说,上面的雕刻也十分精美。

完工之日,已是七月下旬。本府知府穿了公服,亲自来道贺。本府属官,知县本县属官,地方上的士绅,举人秀才,都纷纷穿了大衣服,前来恭贺这件事。

郑小弟穿了衣巾,陪着父母去瞧那忠义坊,一路上瞧热闹的成千上万,个个啧啧赞叹。郑三叔虽经过些大场面,还是觉得手脚都没处摆。郑三婶眼里的泪就没断过。

瞧见郑家人来了,本府知府上前作揖打拱,口称本府出了这么一件为桑梓生光的事,实乃这山川之幸。

郑三叔平日要应付这样官员,那叫十分轻松,可今日不知怎地,心里堵的慌,还是郑小弟代父答话。

、第286章 质问

应酬了一会儿,算着时辰将到,知府上前去烧香,突然有人道:“我有一句话想问这忠义坊主人!”

这个时候,会是什么人?知府皱眉看向那发出声音处,见是马秀才,知府的眉头不由皱的更紧些。马秀才出身,从曾祖就做大官,自小聪明,颇有几分目下无尘之感。素来看不惯这些商贾人家,言他们逐利为本,败坏乾坤,又说他们僭越已久。常言该用古时法子,所有商贾都该入了贱籍,如此才能人人务农,户户守规,天下自然再无纷争。

郑家这样奴仆出身赎身为良人,就该安分守己过日子,怎可轻易科考,读书这种事情,哪是下等奴仆可做的?

因此郑小弟被人作保,马秀才就想去告上一状,天子取士,何等大事,岂容此等人乱入?只是马秀才平日种种说话,早让马老爷晓得儿子是读书读死不懂变通的人,因此约束着他不让他去。

恰在此时马老爷叔叔写信,考问林大人在此为官,可有什么劣迹。马老爷想起算来林大人和容郑两家也有些瓜葛亲,也就让儿子去告状,想着这种事情,容家定会去京城寻林大人帮忙,到时拿了把柄,就能给马老爷的叔叔使了。

谁知容郑两家没走寻常路子,竟献产旧主,得到天子表彰。马家计策不成,马秀才心中更怒,马老爷又听说自己儿子要想把容家搅乱,晓得儿子不过纸上谈兵之辈,因此拘着儿子不许出来。

今日恰逢容家这等大事,马家是扬州大族,儿孙多是衣冠中人,马老爷也要带齐儿孙前来贺喜。

临来前已经千叮咛万嘱咐,让马秀才休要在此刻问出什么话,谁知马秀才还是问出,马老爷登时不喜,看着儿子脸色就变的不好:“你问什么,此刻,有你说话的份吗?”

知府原本还想着马家这边也是难以交代的,听到马老爷这话,一颗心方才放下,对马老爷道:“令郎年轻气盛,想在此刻讨教学问也是有的,不过…”

“府尊大人,小可只问一句,忠义忠义,郑家说献产于旧主,才得以建坊,要照这样说来,郑家现在毫无产业,那为何广州那边,尚有一份家业,今日,郑家的人,也穿绸着缎?”马秀才等了许久,才等到这么一个机会,怎能把这机会放过?再说郑家这样举动,在马秀才瞧来,不过是献财邀名,僭居衣冠的事。

做为一个读书人,自然要反对这种事,免得人人效仿,坏了风气。

知府听了这话,看一眼郑三叔夫妻,郑三叔一家今日穿的,一色新衣,倒和平常颇有不同。郑三叔听的马秀才质问,眉已经皱起,刚想回答郑小弟已经开口道:“马秀才这话问的好,今日你不会问,明日后日,定会有人疑惑!”

马秀才瞧着郑小弟,面上笑容讥讽,就要戳穿郑家并没献出所有产业的事,戳穿了,瞧你还好意思穿好的吃好的?有下人服侍。戳穿了,郑家就是欺君。

一思及此,马秀才竟有些兴奋起来,等待着郑小弟的回答。

“今日这新衣,倒没多少好解释的,不过是家姐见我爹娘衣衫单薄,今日又是这样大事,亲手赶制出来。郑家献产,当然是全都献出。不过家姐一个嫁出去的女子,她婆家产业,自然是没动分毫!”

郑小弟的话让知府点头:“父母忠义,儿女孝顺,郑家果然家风甚好!”马老爷也点头:“说的是,乡里有这样人家,足见大人平日教化的好!”

“孝顺?郑监生,我还想问你一句,为何你兄长长居广州?他的产业,为何不一并献出?父在,子无私财。”郑二哥久居广州之事,扬州城里人人晓得,此刻见马秀才拿这件事发难,众人有想知道究竟的,耳朵都竖的高高。

“家兄…”郑小弟刚说了两个字,郑三叔就已道:“这件事,由我而起,自然也就由我来说!马秀才自然知道,我们郑家是家奴出身,那马秀才更该知道,做了家奴,就只有主人没有父母了。我的儿子,七岁入府那日起,照了这天下的规矩,就不再是我姓郑的儿子,而是主人家的下人了。我管教不得,心疼不得,他的生死荣辱,都尽在主人之手。甚至,我们全家得到主人恩典,许放出时,我的儿子,依旧要服侍主人,不能出来。”

郑三叔说的十分感慨,眼里的泪不自觉落下,郑三婶想起自己二儿子,心顿时疼起来,当了众人的面又不好哭出来,只是用力捏着手里的帕子。

“主人待下人的规矩,确是如此,不然有些人家,也不会在族人卖身为奴时,不认这个人!”知府在旁点头。

“在侯府时,跟了主人,就算是爹娘的孝,也要主人说守,才能守!”郑三叔把脸颊上的泪擦掉,缓缓说了这么一句。接着看向马秀才:“我的儿子,我除了生了他,我对他做了什么?我既不慈,怎能要他的银子,怎能厚着脸皮说他是我的儿子。怎能在我献产于旧主时,要他把产业全都拿出?我若做了这样的事,还有脸去见谁?”

“爹爹,您无需再说,儿子全都明白,全都明白!”郑小弟眼里的泪也滚落,哭着跪倒在郑三叔跟前。

郑三叔没有去扶儿子,而是对着众人道:“我素来不擅言辞,今日说这么多,只想让大家都晓得,我的儿子,并非不孝,我们郑家,献出的,确是我这支全部产业,我次子有的,是他自己挣的,既非我给的,我又有何面目要他献出,有何面目,有何面目…”

郑三叔念着后面四个字,念了许久,知府瞧一眼马秀才,见他面色涨红,不由对马老爷道:“令郎年轻气盛,以后啊,这样场合,还是少来的好!”

马老爷听了这话,面红耳赤,对儿子轻喝一声才对知府作揖:“多谢府尊提醒!”

知府见马老爷还懂些事,点头后就道:“时辰已差不多了,开始吧!”方才中断的事又开始进行,鞭炮声响起,知府上前在坊上石狮上系上一片红绸,行礼如仪,这件大事也就完了。

众人又回转容家,喝酒看戏,马老爷见儿子也要跟去,骂了一句:“有什么好去的,你还嫌丢脸的不够?给我滚回去!”

马秀才的脸色顿时涨红:“爹,我…”马老爷不容他质疑,示意小厮把他带走,自己急忙跑去容家。不过一个商贾人家,这等低贱之人,怎配,怎配?马秀才胸口已经不是一口浊气,而是从头到尾,都被浊气包围。

不过就是有些臭钱,不过就是沽名钓誉,说的这样冠冕堂皇,说的这样让人赞赏,真该把他们家的画皮给扯下来。

“五爷,您先回去吧,老爷还说,让您好好读书,这些俗事都不要管,等到明年中了举人再说!”管家见马秀才面色不好,急忙过来劝着。

马秀才咬牙切齿地道:“读书人读书,就该为天下百姓发声,看着这等仗了自己有几个钱就横行霸道,甚至沽名钓誉之辈,不能揭穿,真是可恶!”

“容家原先是什么样子,五爷您又不是不晓得!”管家的话怎么都劝不下马秀才,他此刻别的不想,只一心想要容家丢个大脸,让容畦晓得,什么是有规矩的人家,绝不是这种用银子就能买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