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那些…王爷是怎么处置的?”齐王妃打着颤声问。这若是被皇帝知道,齐王就全完了。

齐王目光冰冷:“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得了疫病之人,只能隔离,死后尸体焚烧。”

齐王妃倒退两步,跌坐在椅子上。她手上是有人命的,这些年来齐王后宅的侍妾通房,就连侧妃都有折在她手里的,再加上那些未能出世的孩子加上下人们的性命,也有个十几二十条了,可齐王这一杀,只怕是成千上万的人!

“老四这个蠢货!”齐王如此破釜沉舟,原是指望着回京能被立为储君,日后即使此事被揭出来,那时他名份已定,只管将事情推到下属身上,皇帝也不能再废一次太子。不然两个儿子都被废过,终不成要立寿王么?可眼下寿王干出这种事,皇帝心中必然不悦,他再是立下大功,这太子位一时半时也落不到头上来,那等日后东窗事发,却要如何是好?心里恼怒,口中不觉就带出来,“他在宫里做这蠢事,你就不能盯着他些?”

齐王妃这些日子同样是满腹的火气,忍不住就抗声道:“王爷说得好生奇怪,我一个做嫂子的,处处去盯着小叔?王爷不嫌寒碜,妾身还要脸面呢!这都多少年了,王爷也罢,宫里娘娘也罢,宠得四弟不成样子,由着他胡乱行事不加管束,等到出了事,就怪到我头上来,这是什么道理?但凡娘娘和王爷早对四弟约束一二,也不致如此!”

“你——”齐王扬手又砸了一个茶盅,却说不出别的话来。盖因齐王妃说得半个字也不差,今日这局面,全都是德妃宠爱寿王所致。齐王妃连母妃都不叫了,只叫宫中娘娘,可见是已经忍无可忍。如今再替四弟说话有什么用?他的王妃辛辛苦苦帮着他争位,反是亲弟弟四处捅漏子,他还有什么理由责怪王妃?

“罢了,如今说也无用。”齐王握紧拳头,“我得去找舅舅商议。”

齐王妃发泄了一番,心里痛快,也冷静了下来:“舅舅那里,表妹已经跟李家定下了亲事,听说李家老夫人病了,怕是熬不过明年春天,想着叫表妹早些嫁过去,免得到头来李家公子还要守孝,又耽搁表妹一年。”

这都是借口,其中的意思就是,李家已经答应了陆家,只要陆盈嫁过去,李家就是齐王一派了。当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看在地动示警和齐王赈灾有功的份上。齐王心里明白得很,随口问道:“婚期可定了?”

“舅舅的意思,正月里嫁过去就是,说不准冲冲喜,李老夫人也就好了。这虽则有些委屈了表妹,但若李老夫人当真好了,表妹就是有大福气的人。”李老夫人不过是个风寒,虽然身子不好,再活个三五年也不成问题,齐王妃敢保证,正月里陆盈出嫁,二月里李老夫人就好了。

“这也好。”如此一来,正月里李家就到他手中了,若是要行事,也更有把握些,“甄氏那边呢?”亲弟弟把后腿拖成这样,若是没有周鸿这边的兵力,他还真的不太敢贸然动手。

齐王妃忽然弯了弯唇角:“有件事王爷听了一准儿高兴。太子妃如今看孟侧妃不大顺眼,前些日子孟侧妃生的儿子险些落水,王府里也不过处置了个丫头。且宫里那件事,我已经弄明白了,当日顾氏并不想兜揽此事,是太子妃一意孤行,宁愿惹得众人疑心她与寿王有染,也要设下此局。这些话,我已经叫人往外传了几句了。”

她慢悠悠地道:“自然,这都是我自作主张。依我的浅见,虽则这传言于四弟名声略有些妨碍,但若将来王爷大位能定,谁还敢揭起前事?若是不成,纵没这事儿也一样难过日子。只是宫里娘娘怕不是这么想,若是知道我自作主张,怕是要恼的。”

齐王一愕,果然大笑起来:“好!极好!你不必怕,母妃那里有我呢。这条反间之计用得实在是好,过了这个时候,便再没如此方便。”

齐王妃懒懒地又弯了弯唇角,神态间有些敷衍:“妾身别的都不在乎,只是王爷既想用着平南侯府,总归不能让他们与东宫太近了。太子妃既是要疏远他们,妾身怎能不帮着添把柴呢?”

“果然是本王的贤内助。”齐王夸赞了一句,又道,“甄氏那里,怕是还要催一催。”

齐王妃撑着头想了想:“既是这样,明日妾身就去平南侯府拜会一番。此次赈灾捐银,潞国公府与平南侯府捐得最多,虽说灾民未必知道,妾身也该去说一声谢谢。顺便咱们府上的逃妾,妾身也实在有些疑心,莫不是藏在他们府上了?”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甚好。”齐王又赞了一句,“必得让顾氏信了,甄氏才有下手的机会。”

“若是这次甄氏立功,妾身许过她侧妃之位。”

“后宅之事,你安排便是。”齐王匆匆起身,“替本王更衣。估摸着父皇午后也要召本王进宫回话了,得去舅舅家中商议一二,如今是一步也不能走错。”

齐王妃带着两个侍女替他换了一套不起眼的青衣小帽,看着他出了门,一个侍女才试探着问道:“王妃,莫不成真让那甄氏做侧妃?那等的出身,偏又不是个安分的…”

齐王妃讥讽地笑了笑:“为何不让?她若有命活到王爷登基,别说侧妃,就是贵妃给她也无妨的。”

第149章

“夫人,齐王府的马车到了府外了。”顾嫣然正在看厨下递上来的除夕夜菜单,石绿便一头扎了进来,神色匆忙,“看样子是齐王妃到了,她来做什么?”

“去把甄氏挪出去。”顾嫣然镇定地放下单子,“你怕什么,又不是带了人硬来搜府。她来得正好,从她在外头传那些话起,我就觉得她该动手了。这倒也好,早些将甄氏送走,早些了事。你看甄氏身子可还行?”

石绿点点头:“虽说断断续续总是病,不过如今有十几日不曾发热了,身子是虚些,可奴婢看要逃走还不难。”

乐轩里一阵混乱。甄真倚着床头坐着,看石绿一阵风似的来回进进出出,满脸诧异:“石绿姑娘,这是——”

“齐王妃来了。”石绿指挥着曙红将甄真平日用的东西全部收拾起来,令乐轩看起来像是只住着守房子的下人一般,“怕是过一会儿王妃就要借口逛园子来搜人了,娘子得移出去。快将这衣裳换上,委屈娘子打扮成我们府里的婆子才行。”

甄真一面慢吞吞地换着衣服,一面将眼睛悄悄地往窗下一个匣子上看。这些日子她反反复复地病,石绿和曙红只得轮流陪在她房里,片刻都不能离人。两人闲坐无事,都带着针线来做。甄真仔细观察过,曙红只会做个鞋面,石绿的针线却甚好,做的都是些帕子香囊一类的贴身物件。前几日她又烧了一回,吃了药后两个丫鬟都在屋里陪着,她听见曙红问石绿:“这肚兜是姐姐自己用的?花样好新鲜。”

石绿却笑道:“我哪里用得着这般精致的花样,这是给夫人绣的。夫人的贴身衣物不喜用针线上人,都是我和丹青来做。你也该好生学学针线,再过几年我和丹青都要离了这院子,你若针线好,说不得就到了夫人身边伺候。”

曙红闻言大是兴奋:“我也想好生学学,只是没有人教。好姐姐,你指点指点我。”

“我看你做鞋面针脚不错,只是不会配颜色。这里有条夫人的旧肚兜,上头的花样不难,配色却是夫人最喜欢的,虽如今不穿了,也还舍不得扔。你拿着,好好琢磨琢磨这上头的配色,学着绣一绣。我也瞧瞧你悟性如何。这配色的事儿,不开窍是不成的。说起来,我的针线比丹青细致,配色却不如丹青配得好,若给夫人做针线,也得拿着旧物件琢磨琢磨呢。”

“这——”曙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这是夫人的衣物,我,我不敢拿。”

“谁还叫你拿出去呢?不过借你看几日罢了。待我这几条肚兜做好,连着这旧的都要交还回去,你好生瞧着罢。过了这个村,可再没这个店。夫人的衣物,可是什么人都能看到的?”

当时甄真躺在床上,装着已经烧得昏头昏脑,却眯着眼睛悄悄地看——齐王妃给的这药实在好用,不管身上再热,神智却是清醒的——那条藕合色肚兜上头绣着象牙色的花朵,她不知道那是什么花,但仿佛当初在沔阳的时候,曾看见过顾嫣然的帕子上用过这个花样。如此看来,是她的旧物不假了。

曙红如获至宝,紧紧藏在自己的针线匣子里,只有做针线的时候抱出来,针线做完,便锁回箱子里去。甄真眼看着这东西离她极近,却始终没有机会拿到手。如今她也算是看明白了,顾嫣然虽救了她,却也防着她,根本不许她出乐轩,更不必说去她院子里了。如此一来,曙红手里这条旧肚兜,便是她唯一可能拿到的东西,偏偏这丫头又仔细得什么似的,让她看得见,却摸不着。

“快把这个挪出去。”石绿指着廊下煎药的风炉。曙红连忙带着个婆子搬走,石绿却又想起来:“曙红,曙红,还有这药锅!”

曙红已经走远,并未听见石绿喊她。石绿嗐了一声,看甄真的衣裳已经穿好,便索性自己抱起了药锅:“娘子且等一等,马上就安排你挪出去。”

“将我挪到哪里去?”甄真连忙问了一声。

“角门有辆运炭的马车在卸车,委屈娘子去车上坐坐,只当出府逛一圈儿,待王妃走了再回来。”石绿说完,抱着药锅跑到耳房去了。

天赐良机!甄真顾不得再想,打开那针线匣子,只见那旧肚兜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最底下。她抽出来紧紧揣在怀里,又将匣子按原样放好。才站起来走回床边,石绿和曙红已经一起跑了回来,一边一个扶着她就往外走:“娘子快些!”

角门边上确实有辆送炭的马车,两个小厮正在一筐筐往下卸炭。石绿不由分说就将甄真塞进车里,随手塞了一把铜钱给车夫:“大叔,借你的马车坐一坐。”

这马车实在简陋无比,说是车厢,不过是因怕炭被雨雪弄湿,在上头搭了个棚子罢了。里头还有些炭筐,甄真只能蜷缩在里头。她从车棚缝隙里向外窥看,只见石绿已经进了角门里,只是仍旧向外看,仿佛是在监督两个小厮搬炭一般。再向前看,这条小街有十余丈长,外头就是大街。

甄真只觉得自己的心都要从喉咙口跳出来。若是她现在跳下马车往前跑,不用几步就会被两个小厮抓住。她是久居闺中的女子,平素连路都走得不多,哪里能跑呢?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冲出去——她摸摸怀里的肚兜,猛地拔下头上的银簪,倾身向前,一簪子捅在马屁股上。她已经偷了肚兜,若是什么都不做,回去被曙红发现了,也是一个死。

马儿骤然吃痛,长嘶一声,撒开蹄子就跑。车夫正倚着车辕,险些被卷到车轮之下,爬起来想追时,角门外的这条小街狭窄,只有平南侯府角门前才宽敞能容马车回转,这会儿马车离开角门,两边的路立刻狭窄起来,车夫根本抢不过去,更无法抢到马缰,只能在后头连喊带骂。

甄真被马车前冲之势甩到了车厢后头,顿时慌了神。马车几下子就驶上了大街,更是放开蹄子奔跑。甄真只能死死抓住车板,不让自己像那些空炭筐一样滚来滚去。耳边听到外头传来的惊呼叫骂之声,根本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幸而她手上力小,银簪并未刺入马股太深,马儿奔跑了一会儿,股上疼痛渐减,前路障碍又多,才慢慢停了下来。甄真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车里下来,顾不得自己浑身脏黑,便四面张望。这里街道宽阔,但她满眼都是陌生人,根本不知王府在何处。呆立了片刻,她只能随手抓了一个人:“我是齐王府的丫鬟,你送我回王府,这簪子就归你。”

齐王妃离开平南侯府的时候,天色已经近黑。顾嫣然站在二门,目送她上了马车离去,便疲惫地只想坐下来。

丹青忙扶住她,直着嗓子叫:“快把轿子抬过来!”随后喃喃咒骂,“天杀的,也不怕走断了脚,大冷天的,逛什么园子!”

顾嫣然被她搀着坐上软轿,有气无力地道:“休得胡说。”那到底是皇室中的,可容不得人咒骂。

丹青恨恨道:“就是砍了奴婢的头也要说!夫人还有身孕呢,哪里能陪着她乱走!都说了有身孕,她还没完没了。”

顾嫣然是六日前才诊出身孕,本来尚未满三个月,按规矩除了自家亲人,还不宜告诉外人。偏偏齐王妃拉着她逛园子,将整个平南侯府都走了一圈,顾嫣然觉得疲倦,无奈只得告诉她自己诊出有孕。饶是如此,齐王妃仍旧装聋作哑,拉着她走了半日,难怪丹青要骂。

回了正院,石绿和曙红已经等在屋里。顾嫣然一见就微微露了点笑意:“跑了?”

“跑了。”曙红眉飞色舞,“甄娘子倒也有胆子,居然敢用用簪子戳了马屁股,赶着马车跑了。小六子他们暗地里跟着,算她运气,那样的破车竟没翻,马跑累了自己停了。她在大街上喊自己是王府的丫鬟,许了一根银簪子,如今有人将她送回王府了。”

石绿轻轻捏了她一把:“瞧你这嘴快的,没看见夫人累了么?”边说,边过来替顾嫣然背后垫了迎枕。丹青已经端了红枣汤来:“夫人先喝一口,横竖人已经回去了,后头就是侯爷的事了。”

曙红还不很知道为什么要让甄娘子拿走夫人的旧肚兜,这样东西按说是不能落到外人手里的,也不知夫人是在盘算着什么。张了张嘴想问,又咽了回去。几人服侍着顾嫣然躺下休息,丹青在外屋伺候,石绿便带着曙红退出来,到了外头才轻轻点了一下她的额头:“不错,能知道自己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好生用心当差,将来自有你的好处。”

齐王妃去潞国公府和平南侯府分别登门致谢的消息很快就传进了宫中。皇帝正在阅看山东赈灾的奏折,听了内侍回报之后一笑,转头问身边的李菡:“你说齐王妃这是什么意思?”

李菡无奈地弯了弯嘴角:“奴婢不知。大约是夫唱妇随,演戏就要演足罢。”

皇帝挑了挑眉:“你说齐王在山东赈灾是演戏?”

李菡欠了欠身:“奴婢不敢。是奴婢一时失言了。齐王此次赈灾,听传来的消息确是十分得力,只是王妃未免有些沉不住气。”

皇帝盯了她一眼:“朕一直赞你公允,莫要负了朕的夸赞。”

李菡放下手中墨条,跪伏在地:“是奴婢轻狂了,不该在陛下面前这般放肆。只是奴婢自己心里不自在,总觉得从募捐之事开始,王妃便有些做作…奴婢该死,请陛下责罚。”

“你当朕不会罚你么?”皇帝手指轻叩着桌案,“朕晓得你的意思,生怕因地动之事,让朕改了主意,换了太子。”

李菡垂头道:“奴婢并不怕。地动只是地动,所谓什么天降示警实在是无稽之谈。奴婢也曾读过些天文之书,什么日蚀月蚀,白虹贯日,七星连珠,都说是天意示警,但多有不验。天象尚且如此,何况地象?陛下连罪己诏都不曾下,可见也是不信的。至于储君之位,既已下了明诏,便是立定,不过是大典未成罢了,算不得什么。若说陛下会因此更换储君,奴婢是不信的。”

皇帝盯了她一会儿,终于挥挥手:“起来罢。”

李菡垂头起身,重新站到几案边磨墨。她的手仍旧很稳,但后背已经隐隐透了一层薄汗。在皇帝身边这几年,凡她所说的话皇帝从未驳斥,的确是有些忘形了。即使皇帝并不打算改立齐王为太子,但齐王仍旧是他的儿子,容不得别人肆意评判。

皇帝看着她的手,仿佛漫不经心地道:“此次齐王赈灾得力,你说朕该如何奖赏?”

“此为前朝事,奴婢不敢随意置喙。”

皇帝嗤笑了一声:“你方才还在臧否齐王妃。”

“方才奴婢以为是在闲话宫外事,所以才敢开口。说到奖赏官员,则非后宫奴婢敢言。只是陛下倘若一定要问,奴婢有一言,赈灾之事,其成效如何,要看明年田地收成方可知。奴婢从前曾听父亲说过,凡赈灾者,只供给灾民一时衣食则为下等,供给其明年耕种之资为中等,兼能绝其灾祸之根本为上等。若明年山东受灾之地不误耕种,民有一秋之粮,则齐王之功大矣。”

“就是说,朕现在不必急于奖赏齐王?”皇帝斜睨着李菡,似笑非笑,“有功而不赏,何以服众臣之心?”

李菡沉默良久,才缓缓地说:“于陛下固应做此念头,然于众臣——若立功为受赏,则冒功之心出矣。奴婢自听吕家村之事,时时尚觉毛骨悚然。”

皇帝脸色一沉:“大胆!你是想说朕的王儿也要杀民冒功?”

李菡立刻跪倒,但言语中却并不相让:“奴婢不敢。但赈灾并非齐王殿下一人之力,齐王不生此心,未必他人不生此心。陛下此时若仓促封赏太过,万一日后有所不妥,于陛下圣明有碍则其一,奴婢深恐有人以不损圣明为借口,将真相抹杀,则其二也。”

皇帝不说话了,殿内一时沉寂无声,空气仿佛都凝固住了。李菡跪在地上,低垂着头,腰背却挺得笔直。良久之后,是殿外小内侍通报的声音打破了沉默:“陛下,潞国公世子在殿外等候。”

“宣!”皇帝皱皱眉头,想起是自己选在今日召见陈云鹏的,便简单吐出一个字。

陈云鹏随着内侍进殿,第一眼就看见皇帝的书案前面跪了一个宫女。他不敢多看,规规矩矩给皇帝行礼之后,便与皇帝一对一答地禀报起自己在西北的见闻来。这些他在奏折中都所提及,但限于篇幅,自是没有面对面奏对来得明白。皇帝问过军中事,又问边城民生,足足问了半个多时辰,才满意地点头:“边城之物价,陈卿竟也如此清楚,实在难得。”

陈云鹏老老实实地答道:“臣从前实不知物价,某年私自离家,因不知民间事,闹了许多笑话,方知此事重要。在边城时,蒙西北处置使大人不吝赐教,臣如今也略知物价差异之用,因此不敢不多做了解。”

皇帝哈哈大笑:“当真?你且与朕说说,闹了什么笑话?”

陈云鹏便捡着说了两件,皇帝听得津津有味,笑道:“如此说来,这笑话闹得好!倒替朕闹出了一员能臣。”

陈云鹏忙低头道:“臣不敢受‘能臣’之名,若能做个实臣,臣于愿足矣。”

皇帝笑得十分愉悦,李菡那里却有些跪不住了。这昭文殿里地砖皆为精选细制,坚硬光滑,走在上头固然只觉平坦,跪在上头却是受不了的。何况天气寒冷,殿中虽放了火盆,地板却是冰冷,跪得久了,膝头上冰寒入骨,便是已经跪得麻木,仍旧能感觉到那刺入骨髓一般的疼痛。

陈云鹏看见跪在地上的宫女身子晃了晃,用双手撑着地面,口中说话便不由得微微一顿。他虽没跪过这般久,却也知道这必是跪不住了。皇帝坐在几案后头,将他的神色全部收入眼中,慢悠悠道:“陈卿看什么呢?”

陈云鹏吓了一跳,忙低头道:“臣死罪。臣分心了。”

“哦?”皇帝挑了挑眉毛,“陈卿喜爱这宫女?”

“臣不敢。”陈云鹏吓得险些跳起来,“臣只是看见这宫女身形摇晃,想来是跪得太久支持不住。臣不由自主在想她犯了什么错,又恐她君前失仪错上加错,故而分心了。”

皇帝哈哈笑起来:“陈卿倒是怜香惜玉之人。听说你还曾在外救了一名女子,成了佳话?”

陈云鹏苦笑道:“臣不敢欺瞒陛下,哪里是什么佳话,实在是臣处事不当,若不是臣祖母处置了,只怕臣后宅为其所乱尚不自知。”

皇帝笑吟吟道:“圣人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你可得了教训?看你下次还敢不敢滥做好人。”

陈云鹏肃然道:“臣不敢欺君。若再有此事,臣仍当相救。臣以为卖身之人,待价而沽者十之一,窘迫无助者十之九,臣不欲因其一而害其九。臣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皇帝收起笑容,却多了几分凝重和赞赏:“说得好。那你可要替这宫女求情?”

陈云鹏想了一想:“臣入殿到现在,陛下并未处置于她,想来她所犯之错不是大罪。若可恕,臣请陛下允她免跪。天寒地冷,若是她跪坏了双腿,就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皇帝哈哈一笑:“李菡,你起来罢。看在潞国公世子求情的份上,朕饶你这次。”

李菡先磕了个头,才摇摇晃晃站起来:“谢陛下,谢潞国公世子。”

陈云鹏没想到这个宫女便是李檀之女李菡,忍不住又多看了两眼。李菡入宫之后近身服侍皇帝,颇得皇帝信任的事儿早就传开了,有不少人泛着酸说李檀生前沽名钓誉,死后女儿也学会了以色事人。可命妇们入宫见到李菡之后,这谣言便不攻自破,盖因人人都长了眼睛看得见,李菡眉心未散,步态紧促,分明还是处子之身,皇帝并未收用她。

这之后,关于李菡的传言就变成了:陛下几时会将她收为宫嫔。结果闲人们一猜再猜,直到如今,李菡仍旧是个清清白白的宫女。

陈太夫人闲暇时也曾与马氏等人谈及此事,颇赞赏李菡的聪慧与坚定。须知在她这个位置,若要得皇帝宠幸十分容易,反倒是保持着清白之身更难。

陈云鹏偶尔也听见一耳朵,但他是个男子,对于这种事怎么好多听,但大略听见的那么几句已经让他知道,祖母对于这位李家姑娘,评价颇高,因此她绝不是那些闲人口中自炫求售,欲拒还迎的轻浮女子。今日见了,李菡身穿女史服色,除了按规定所有的刺绣之外,别无装饰。

宫里的女子,衣裳首饰皆有定制,但女子皆有爱美之心,即使是最低等的宫女,也会在袖口上绣一圈儿简单的花纹,或者将盘扣打一个特别的样子,至于允许簪戴的纱花,更是各出心裁。可李菡浑身上下皆无这些外物,就连头上的银簪也是光素无纹,簪头则是小小的如意云头样,耳上只用一对儿银珠耳塞,连坠子都没有。只是她身材修长,面容清丽,眉眼之间清冷出尘,越是这样简单朴素到清水一般的装束,越显出几分脱俗来。

陈云鹏看了几眼,便连忙收回了目光。他奏对已毕,便向皇帝告退,离开了昭文殿。只是走出殿外,他眼前仍时时晃动着李菡笔直的身影,让他想到自己书房墙上挂着的那柄剑,那是他父亲用过的,虽然收藏在鞘中,连剑柄上的缠丝都磨光了,通体看起来朴素无华,但若是内里的利剑出鞘,便是寒光凛然。

第150章

这一年的大年初一,长春宫里热热闹闹的。景泰公主出嫁后,除了三日回门那天,这是第二次进宫。

德妃一大清早起来就在等着了。虽然公主嫁后仍是公主,但再进宫就没有之前那么方便,德妃足有二十日未见到女儿,真是望眼欲穿。

命妇们拜过中宫之后,便一起到长春宫向德妃行礼。中宫无主,太后又已过世,对命妇们倒是件好事,至少每年朝贺,在冷风里也能少站一会儿。

顾嫣然小心翼翼地走进长春宫,在座位上坐了下来。入宫朝贺并不许带丫鬟,她现在可是有孕在身,自己得小心才行。

“平南侯夫人这可是有什么不适?”旁边便有人问了一句。顾嫣然转头一瞧,却是昌平侯夫人,一脸的尖刻:“大年初一,都是进宫朝贺娘娘的,原该一脸喜气才是,平南侯夫人怎么满脸丧气,莫不是给娘娘添晦气来了?”

这话声音可不小,连上头德妃都听见了,抬眼看过来。顾嫣然马上变了脸色:“昌平侯夫人莫要胡说,方才在中宫参拜时,夫人明明站在我身后,怎能看见我的脸,如何说出这样的话来!”

昌平侯夫人一怔,抬手指着顾嫣然:“你,现下我就看得清楚!”

“原来夫人是说现下?”顾嫣然冷笑了一声,“我明明听得夫人说是进宫朝贺的时候,原来夫人说的朝贺,是此时么?”

“当然——”昌平侯夫人才说了两个字,就被德妃在上头打断了:“天气冷,昌平侯夫人怕冷,去偏殿先喝一杯姜茶罢。”

这就是不让她说了。昌平侯夫人不由得有些不解,她明明是在替德妃找茬子训斥顾嫣然啊:“娘娘,平南侯夫人对娘娘不敬…”

“住口!”德妃沉下了脸,“快扶昌平侯夫人去偏殿。”这个蠢货!本来她也想装作没有听见,让昌平侯夫人打顾嫣然一个没脸,可眼下已经不能了。

昌平侯夫人还糊涂着,陆二太太已经过去拉着她笑道:“我也觉得喉咙有些不自在,都去偏殿领娘娘一碗姜茶去。”将人扯到偏殿,她才低声道,“你这是做什么!朝贺二字岂能用在长春宫?”

朝贺只对后宫之主,不是皇后就是太后。德妃只是个妃子,只因如今执掌六宫,命妇们在拜过了空空的中宫之后,才都到长春宫来请安,以示尊重。可妃就是妃,哪怕她如今俨然已是后宫第一人,也不能逾制叫人来朝贺。

“顾氏明明已指明是在中宫朝贺,夫人怎么还糊里糊涂地把话接过来,真要给娘娘招祸么!”陆二太太真是看不上昌平侯府——一家子的蠢货。从前就只有一个出了嫁的姑奶奶沈青芸是聪明人,如今看来,也不过尔尔。偏偏这样人家的女儿都结了好亲事,独她的宝贝女儿陆盈,却要嫁个平庸之人,老天真是不公平。

昌平侯夫人到这会儿才明白过来,骇了一跳:“我,我不是有意…”

陆二太太懒得跟她敷衍,甩开了她的手道:“这是在宫中,夫人记得慎言。”不会说话就不要说,何必无事生非。

正殿里,昌平侯夫人虽然被扯走了,她生起的事端却不曾立刻平息。许夫人立刻就叫顾嫣然到她身边去坐,端详着她道:“果然脸色有些不好,可是累着了?这一过年,客来客往的就是会累,听说你有了身孕,这头三个月最是要紧,也该自己保养着,不要那般的实心,来了客人就陪着人家逛园子。”

顾嫣然便笑:“夫人说的是,我记住了。”

附近听见了这番对话的女眷们,便有些将目光投向了齐王妃的。现下谁都知道,齐王妃年前曾登了平南侯府的门,听说是扯着平南侯夫人逛了大半日的园子,也不管人家是身怀有孕。平南侯夫人累成这样,恐怕跟这一逛脱不了干系。

齐王妃自然也注意到了众人的目光,心里却是暗笑。在她看来,顾嫣然这脸色不好,哪里是逛园子累的,分明是因为甄真逃跑,她心里害怕,不能安心休息才导致的。想到这里,她便对顾嫣然笑了笑,果然觉得顾嫣然脸上的笑容变得不自然起来,心里顿时更加痛快,颇有一种居高临下手握生死的快意。

德妃心里却暂时顾不得这些,只顾往宫门口看。这命妇们都坐稳了,怎么景泰公主还没来?

“娘娘——”一个宫女从侧门进来,附在德妃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德妃便微微变了脸色,随手扶了宫女起身:“去更衣。”

齐王妃忙在一旁伺候,一同从后门出去,进了内殿。才一进门,就听见一声清脆的摔杯之声,德妃连忙紧走两步:“景泰,这是怎么了!”

“母妃!”景泰公主一头扑了过来,“驸马混蛋!我不回公主府了,除非他跪着来求我!”

“怎么回事?”德妃一头雾水,“到底出了什么事?”

“他,他大年夜的居然去悼念他的通房丫头!”景泰公主涨红着脸,话说得又快又急,偏还有些颠三倒四,德妃听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原来除夕那日,景泰公主要表一表自己的孝顺,提出要去韩家与韩缜夫妇一同守夜。本来倒也高兴,谁知将至子时,韩晋却离席了小半个时辰。景泰公主派人打听,才知道他那会儿是去了书房独自坐着。

“他原有两个丫头,叫什么绿珠红线,都是在书房里伺候惯的,只是后来双双病死了。大年夜的,他跑到书房里去独坐,不就是在思念那两个狐狸精么!”

德妃怔了怔才问道:“你看见驸马在书房里思念她们了?”

景泰公主怒冲冲地道:“还用亲眼看见?大年夜的,他不跟我一起守岁,独个儿跑到书房去坐了小半个时辰,不是去睹物思人,难道是去醒酒么?”她越说越是委屈,眼圈又红起来。这是她出嫁后第一个大年夜,满心想着跟韩晋一起守岁,却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亏我好心与他说,大年夜该与他父母一同过——早知道就把他拘在公主府里,我看他去哪里睹物思人!这两个贱婢!韩家不说是清贵人家么,怎么还养这等的狐狸精!”

“好了好了!”德妃头疼无比,“你可与驸马争吵了?”

“我砸了他的书房!”景泰赌气道,“他若不来与我赔罪,休想再进我公主府!”

“你砸了驸马的书房?”德妃只觉得两边太阳穴都要跳出什么东西来似的,“驸马不过是去他旧日书房坐了片刻,你就把他的书房砸了?景泰,昨日是除夕,还是在韩家!”

景泰公主急了:“什么不过是去旧日书房坐了片刻,他整整离席了小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