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儿顾雁歌向门外吩咐了一声儿:“净竹,去请嬷嬷来,我今儿有话想跟嬷嬷讨教讨教。”

嗯,是该好好讨教一番了,要知道这些宫里的老嬷嬷,个个都是满脑子“好”主意呢!

第五章 一切为了不圆房

 且说那二位回了谢君瑞的院子,江杏雨一下便扑在了谢君瑞怀里,瑟瑟发抖的身子里涌出无尽的惧决,眼眶里的泪珠强忍着不落下来,却让谢君瑞看了更是心疼得不行。

谢君瑞看着弱不禁风的江杏雨,更加厌恶顾雁歌,他娶顾雁歌,一是因为圣旨官媒推辞不得,二是谢候爷的决定,也就是因为这样,谢君瑞只觉得人人都逼着他,让他失去了追求真爱的权利。却浑忘了初接到圣旨,被人羡慕与恭维簇拥着时,心里是何等欢喜,也忘了,当圣旨下来,京城所有的官员都来朝贺时,府里是何等的风光。

“杏雨,没事了,以后再也不要去她那儿了,你这样清雅、美好,她只会折辱你,她不懂得你的好。”谢君瑞看着怀里小小的身子,睫毛上颤颤地沾着泪珠儿,直让人怜爱到了骨子里,谢君瑞是恨不得能把江杏雨揉到身子里去。

江杏雨却另有计较,江杏雨倒并非什么没名没姓的小家女子,而是陈南江家的庶女,做了十几年庶,受了不知多少气,心里只想早早脱了那牢笼。恰好谢君瑞就蒙头撞到了江杏雨的视线了,江杏雨自然跟抓住了浆似的,顺着就想爬到另一艘船上去。

江杏雨倚在谢君瑞怀中,小小的手紧紧揪住谢君瑞的衣襟,幽幽地道:“君瑞,郡主乃天家女子,自有几分傲气,她气盛些,我便敬她、让她、顺着她,你万万不可和郡主起冲突。”

谢君瑞又被江杏雨这如歌如泣的声音给打动了,胸中激荡着无尽的怜惜与柔情:“杏雨,你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子,我谢君瑞何德何能,让你这样没名没份地跟着我,委屈你了。杏雨,相信我终有一天,我要给你一个盛大、美好、冠绝京师的婚礼,让全天下都知道,你是我的,而我也是你的。”

江杏雨闻言感动得泪留满面,两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情与爱,其它的不过是浮云一片,粪土一堆…

这时,顾雁歌正在房里和贴身嬷嬷说着话,丫头们则在外头守着。

“嬷嬷,我打小没了娘,您是看着我长大的,在我心里,您便是我的娘亲。”顾雁歌这话说得倒是实,在原主儿心里,对这位嬷嬷的感情,比之太后和皇后还要更深一些。

贴身嬷嬷闻言动容极了,在她心里又何尝不是把顾雁歌当成女儿一样看待:“主子,奴婢知道您心里苦,您有什么话儿便跟奴婢说,奴婢总能替您分担一些。”

顾雁歌耷下眼皮,缓缓抽出腰间的帕子,掩在面上,低低哽咽了两声:“嬷嬷…我原是年少无知的,当初嬷嬷便劝我,不要嫁他,我那时却只顾着欢喜,如今才知道,当初应该听嬷嬷的,只是现在…已经晚了!”

贴身嬷嬷陪着一块抹泪,倒是比顾雁歌还悲伤得多:“主子,好主子,您别难过了,为了那样的男人不值当啊。您放心,只要您认清楚了,什么时候都不晚,现在也不晚。”

顾雁歌听了自是认同地点头,抹着泪靠向嬷嬷怀里:“可是嬷嬷,今儿晚上,燕喜嬷嬷就会来,可我现在又怎么能心甘情愿委身于…他。”

“主子,奴婢问您一句,您是不是不想和郡马过下去了?”贴身嬷嬷一把拉开顾雁歌,目光如炬地看着,一字一句地问道。

顾雁歌这会儿也不扮悲伤了,还又露出那张骄灿如朝阳的脸庞,坚定地道:“嬷嬷,这样的男人,非是托付终生之人。我跟嬷嬷自然是要说实话的,看了这么多,已经不是我不想跟他过下去事儿了,是他不想跟我好好过。他既负了我,我又何必苦苦相求,那只能是糟贱了自个儿。”

贴身嬷嬷细细地审视着顾雁歌,似乎是第一回看到顾雁歌这么洒脱,贴身嬷嬷长出了一口气道:“主子,不怕您责怪,奴婢早就想这么跟您说了,只是怕您还执迷不悟,却没想到主子这么快想明白了。这样就好了,至于圆房之事,主子不用担心,一切有奴婢在。”

顾雁歌闻言笑了,打谢君瑞回府起,贴身嬷嬷看她就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总是有话说,却又咽在了嘴边儿上,顾雁歌就知道找贴身嬷嬷说这事儿,准没错。

一解决了这事儿,顾雁歌心情就爽利了起来,这如玉如花一般的身子,托付给谢君瑞那样为了所谓的情爱,可以抛家弃族,置全族性命于不顾的人,实在是不值。

午后,贴身嬷嬷去宫里请了太医,说是顾雁歌身子不适,太后和皇帝、皇后一听,当时就要把宫里的太医全叫去,贴身嬷嬷却只挑了几个熟门熟脸儿的去,毕竟这“病”还得病巧一些。

于是跟着来的,只有几个性子圆溜得跟球一样的太医,至于医术嘛,那倒不在嬷嬷的考虑范围之内。嬷嬷领着几名太医,后头还跟着几名小太监,捧着大堆的赏赐和珍稀药材,嬷嬷翘了翘嘴角,这排场一进了候府,想必都很好看。

“常太医,莫太医,丁太医请下马车,奴婢领着诸位去瞧主子。”嬷嬷特意在门口停了停,等后头捧着赏赐和药材的小太监跟了上来,这才带着人浩浩荡荡地开进谢府里。

谢候爷和谢老夫人在正堂听了消息连忙着人去传了谢君瑞,谢君瑞莫明其妙地在院子里看着一队人,那样大张旗鼓地走在自家院子里,谢君瑞以为顾雁歌要整什么幺蛾子,不由得在一旁看着冷笑。

谢君瑞跟着进了院子里,看着太医进去给顾雁歌请脉,他坐在正厅里,坐了许久甚至连个上茶的人都没有,好不容易有个丫头打眼前过,谢君瑞连忙喊住:“你叫什么,赶紧去给爷沏杯茶来,这就是郡主院里的规矩吗,爷来了连杯茶都没有。”

这会儿要是让净竹和扶疏看见了,定然没有什么好脸色给谢君瑞,可恰恰谢君瑞叫住的是青砂,青砂一听差点蹦了起来,连忙拜倒在地道:“郡马爷,奴婢青砂,这就去给您沏茶。”

等茶来了,谢君瑞一边拿眼睛瞧着屋内的动静,一边啜着茶,茶汤一入口,惊讶地赞叹了一声:“嗯,这茶沏得好,你叫…”

青砂喜不自禁露出羞怯的笑脸,楚楚的细腰微微弯了弯,拜在谢君瑞身侧,细声细气地道:“回郡马爷,奴婢叫青砂。”

“青砂…爷记住了,这茶是怎么沏的,味道这般独特?”谢君瑞完全忘了,自己是来“关心”郡主身体的,竟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在正堂里,与丫头调笑起来。

青砂侧着脸,秀气的脸上泛着如桃花一般的薄粉,带着几分欢喜地眼眸大胆地抬起来看了谢君瑞一眼,又迅速地垂下去:“回郡马爷,是玉池山的松枝泉,净置一上午后拿松枝碳煮开了,再凉到八成,拣一芽一叶的上好松针沏开了便得。”

谢君瑞看了眼盖碗里的茶叶,果真是根根一芽一叶,不由得赞道:“倒是好巧的心思,你叫青砂是吧,爷那儿缺个伺候茶水的,改明儿我跟郡主说说,你就上我院里专门侍候茶水吧。”

这时净竹领了太监出来,却正好看到这一幕,净竹冷哼一声,小太监们在宫里就跟净竹是相熟的,见净竹看了郡马这么副模样,不由得也齐齐看向谢君瑞,一见那谢君瑞正当堂和一个小丫头调笑,而郡主正在里头被太医们“会诊”,不由得也来气。

净竹却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礼,这才领着小太监们去偏厅坐着,一进偏厅,小太监们纷纷围着净竹问东问西:“净竹姐姐,郡马爷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在郡主屋里就…就…”

另一个小太监连忙接口:“就敢和个丫头调笑,郡主这还在病中呢。”

净竹轻叹一声道:“郡马惯是个嘴上抹油的,见了谁不那样说话,出宫前我们都以为郡主嫁了个良人,却没想到一进了府就变了味道。郡主现在是心里也苦啊,可那又能怎么样,太候爷是三朝老臣,皇上再疼爱郡主,也要顾着太候爷的面子。郡主为了不让皇上操心,只字也没提起过,你们几个回去了,也一个字不许给我露了,要是让我听着了什么风言风语,仔细你们几个的皮。”

小太监们虽然年岁不大,但都是在宫里磨了几年的,怎么会不知道这里头的轻重,连忙陪着应是。

而在顾雁歌屋里,三个太监隔着纱帘给顾雁歌请脉,这个请完换那个,那个请完又换一个,请完了脉三个太医互相看了一眼,齐齐摇头。贴身嬷嬷这时候悄然地走了上来,笑着道:“主子最近身寒体重,总觉得不适,一咳嗽就浑身发软,几位太医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太医们又互相看了一眼,常太医到底是年龄大些,连忙回了一句:“想是恶寒于身,且含而不放,微臣等这就给郡主开几帖药,郡主服了想必无碍。”

贴身嬷嬷又是一笑:“今儿晚上就是郡主和郡马的洞房之夜,可郡主现在恶寒在身,想来是不妥吧!”

常太医琢磨了一下,看了看莫太医和丁太医,三人微微点了点头,常太医接着回道:“是啊,郡主现在恶寒积身,若是此时泄了元气,只怕更难痊愈。”

顾雁歌在帘子里听得一笑,长出了一口气,打从昨天当着谢君瑞佯推江杏雨开始,到现在这一切都是为了不圆房,想想她自个儿都觉得不容易啊!

接下来的事儿,自然要是去跟谢老夫人说了…

第六章 孝媳贤妇是怎样炼成的

 (换药日,凌晨更…拄拐闪之)

贴身嬷嬷把话给谢老夫人说了,谢老夫人只道是太医的话总没错儿,而且顾雁歌恶寒在身,谢老夫人还忧心着伤了自己儿子的身体。当下嬷嬷一提暂缓圆房,谢老夫人只有感恩戴德的份儿,那还想得了其他。

谢老夫人从顾雁歌院子里出去,立马转身就去了谢君瑞屋里,而我们的“第一公子”正在那儿跟杏雨,你腻我侬呐。

谢老夫人一近谢君瑞的院子,就听到里头一派娇声软语,正在弹唱着小调:“上有呀天堂,下呀有江南,春来杏花带雨香,夏日荷花开满塘,泛支小舟,遍看水和山,哎呀,江南好风光,好呀好风光…”

谢老夫人皱眉,这细声软语的在谢老夫人听来倒是没什么,男人三妻四妾再正常不过,何况是自家这金尊玉贵的儿子。只是谢君瑞与顾雁歌的院子隔得不远,要是让顾雁歌听了去,一句诉苦的话递到太皇和皇后耳朵边上去了,那不只是谢君瑞,整个谢家都要跟着受牵连。

“杏雨,你的曲子唱得真好,像带着江南的风、江南的雨、江南的花,那样动人心弦、那样清越柔婉…”谢君瑞的声音传来,谢老夫人无由地颤了颤身子,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寒的。

谢老夫人站在半开的门外,往里头看了一眼,只见一个身着白色衣裳的女子,仰面看着谢君瑞,柔柔细细的脸像瓷胎似的,若换个地方看见了,谢老夫人说不定也要赞声真是个温婉可人的女子。只是现在,谢君瑞还在新婚之时,就和个小丫头不清不白,要是有一星半点落到了顾雁歌耳里,整个谢家都得为了这个丫头陪葬。

谢老夫人思量到这些,让丫头推开门,压着怒火站在门口不言语地瞪着二人,谢君瑞和江杏雨一见谢老夫人来了,连忙站起身来,江杏雨则手不是手,脚不是脚的在一旁,好不惹人疼惜。

“娘,您请坐…”谢君瑞见了谢老夫人,也自知这样的场景有些不合适,慌忙地上前拉了谢老夫人坐下,自己则侍候在一边,陪着大大的笑脸。

谢老夫人坐下后冷哼一声,满意地看着谢君瑞和江杏雨齐齐瑟瑟地缩了脖子,这才冲着谢君瑞沉沉地道:“你久读圣贤书,都读到哪儿去了,圣贤书教你大白天的,在屋里和个丫头卿卿我我,圣贤书教你不顾谪妻在病中,在这听个丫头的温词软曲…”

谢老夫人这番话,谢君瑞听了没怎么着,倒是江杏雨连忙跪在谢老夫人面前,抬起微红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谢老夫人,急急地道:“老夫人,您听我说,不关爷的事儿…”

江杏雨的话还没说完,谢老夫人身边的大丫头碧娥就一巴掌扇了上去,谢君瑞看着江杏雨脸上的巴掌印子,心疼得不行,大喊一声:“娘,您打杏雨做什么…”

谢老夫人却不理会谢君瑞,满意地看了碧娥一眼,又看着江杏雨不轻不重地道:“在主子面前,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了,在主子面前,什么时候也能你你我我的了,真是欠管教。君瑞,你房里挑什么人,为娘向来是不过问的,只是这丫头还少学了些规矩,碧娥你把这丫头带到我屋里去,好好教些规矩。”

碧娥应了一声,谢君瑞却急了,拦在江杏雨面前,不许丫头们接受江杏雨:“娘,杏雨是我房里用惯了的人,你这把她带走了,哪还找这么合适的人来侍候。”

谢老夫人冷哼一声:“府里丫头百余计,还怕没有合适的丫头,你要实在看不上府里的丫头,明儿个我就请郡主上宫里给你求两个拔尖儿的来。”

江杏雨一听,绕开谢君瑞扑到谢老夫人面前,含着泪无比委屈地道:“老夫人,奴婢去,为能更好的侍候爷,奴婢去,奴婢好好学规矩…”

谢老夫人含笑看着正发急地谢君瑞道:“你也不用急,调教好了自然再还给你,你看这丫头自己都说了去,你难道还拦着她不成。”

谢君瑞还待说些什么,谢老夫人却挥手让丫头们都下去,整个屋里只剩下了母子二人,谢老夫人招来谢君瑞坐下道:“你是不是瞧上那丫头了?”

谢君瑞这时倒扭怩了起来,遮遮掩掩地看着谢老夫人,见谢老夫人没有生气的样子,这才大着胆子道:“娘,儿子也不瞒你,儿子是挺可心那丫头的。”

“混帐,我看你是越活越回去了,越是可心的人,越不能往身边放,你这些年在候府里是白待了,半些儿人情事故都不通。”谢老夫人倒并不是反对,只是觉得时日太短,好歹得在郡主有孕之后才能再纳妾,要不然就是在扇天家嘴巴子。

谢君瑞见谢老夫人虽是在训着,眉眼间却并不带怒气,于是凑着笑脸迎上去,满是讨好的神色:“娘,儿子这不是没经过事嘛,还好有娘在,娘就帮帮儿子吧。”

谢老夫人摇头看着谢君瑞,刚才的那点子气一下子就没了影儿:“行了,娘这不是正在帮你,这丫头领到我屋里去了,自然好好待她,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啊,也亏得今天门外头的是为娘,你自个儿想想要是郡主的人瞧见了,还能有你的好没有。”

谢老夫人说到底了,也是个疼儿子的,本来把江杏雨弄到自己屋里去,是想好好立立主奴规矩,让江杏雨不敢再有非份之想,但是一见谢君瑞这副子讨好的模样,心又软了。

这里的事儿才刚出,前后脚的就有人把话儿递到了顾雁雁歌屋里,后半段谢老夫人母子的私话儿自然没处听去,但前半段却是一字不差地落到了顾雁歌耳朵里。

贴身嬷嬷正在琢磨是不是按照谢老夫人的意思,去宫里弄两个“人尖子”来侍候谢君瑞,顾雁歌却已经先有了主意:“嬷嬷,现在他房里没人侍候,你说送谁去合适,现在他可是我夫君呢,我这贤妇总该好好关心关心夫君的起居!”

嬷嬷想了想道:“不如去宫里找两个合适的吧,宫里的人总该更向着主子些。”

顾雁歌手上正描着绘画的线稿,这可是不能失一丝一份心神的,必需全神贯注才是,却只见顾雁歌一边毫不含糊的描着,一边道:“向着我有什么用,我送去的人若是向着我,那就不是贤妇该干的事儿了。”

嬷嬷这下不明白顾雁歌的意思了,只得问道:“主子,那您到底怎么想,您给奴婢托个底,奴婢去办。”

顾雁歌也不抬头,只是凝神注意着手下的线稿:“那就让青砂去吧,这丫头在我这侍候得挺伶俐的,那日郡马不是说青砂的茶好吗,想必我这把青砂送去了,正合郡马的心意,这才是贤妇该干的事儿嘛!夫君渴了给送茶,夫君饿了给送食,夫君身边缺了人,自然要送个合夫君心意的人儿!”

嬷嬷想了想,恍然明白了顾雁歌想要做什么一样,笑道:“主子这主意好,这一来,主子贤妇的名声,可也该坐实了。”

顾雁歌终于描完了线稿,拿着草稿比对了一下,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嬷嬷,这幅净瓶观音图我总瞧着还少些儿什么,您看加些什么合适!”

嬷嬷看了一眼道:“主子,您看在底下添些云彩如何?”

顾雁雁歌也不打稿了,直接拿了勾线笔,在线稿上随手画了几笔,一片疏淡有致的云海就出现在莲花座下:“嗯,是了,这样就好了。过些日子老夫人五十寿辰,看来还得赶紧上了色,才不会误了日子。孝媳贤妇,我这也能算是做周全了吧。”

嬷嬷闻言不由得笑出声儿来:“主子,我可是越来越不明白你想做什么了,按说您要是把候府里的事儿跟太后、皇后细细说了,未必不能让您回转,可您却一个字也不让往宫里透呐。”

“嬷嬷,太候爷是三朝重臣,我就算是说了吧,皇上也不能让我和郡马和离。再说真要那样和离了,也该是损了我的声名,虽然声名于我不甚重要,可为他损了我可不甘愿呢。”顾雁歌一边说着,一边调色,对了对似乎觉得满意了这才开始往宣纸上层层铺染。

嬷嬷愣道:“主子,您啊还是悠着点儿,小心把自个儿折腾进去。”

顾雁歌闻言轻笑,手下丝毫不停顿地着色,由浅至深,由里至外,一遍遍地渲染着:“嬷嬷,他要真有那个本事让我把自己折腾进去,我也甘心情愿,可你觉得他会有吗?”

嬷嬷听了只能是摇摇头,心下明白顾雁歌是看得透彻了,虽然顾雁歌嘴上不说,可嬷嬷却认为,从满心欢喜地嫁进候府,到如今事事看透,她这主子的心,不知道该有多难受呢!

嬷嬷叹息一声退了出去,吩咐人去把青砂传过来,既然顾雁已经有了主意,那么她一定好好地布置布置…

(这是俺心目中的雁儿,总是微微仰面,衣素钗简,眸光灿灿,似笑非笑中自有几分清贵傲然)

第七章 青砂碧,如云天

 (我爱凌晨更新的感觉…哇卡卡,我起得晚,怕你们等我的更新…)

当嬷嬷派人去传青砂的时候,青砂正在备着顾雁歌晚间要用的茶水点心,猛地一听嬷嬷要她过去,心里惊慌得很。

走在路上时,青砂三番两次想问问是什么事,可一看前面领路的人一脸冷淡,又不敢开口。

一进了嬷嬷的屋子,嬷嬷正坐在中间的椅子上,手里拿着个绣活儿在做着,青砂连忙上去福了福身子,娇声细语地问安:“奴婢给嬷嬷请安。”

嬷要停了停手里的绣活儿,拿一双如针的眼扎在青砂身上,声音粗砺地道:“你叫青砂?”

青砂闻言撇了撇嘴,脸上却依旧恭敬无比,柔声回道:“回嬷嬷话,奴婢正是青砂。”

嬷嬷嗯了一声,细细地打量着,青砂在她眼里,无非是个模样稍好些,声音娇软些的小丫头,只那一又狐媚的眼睛,软软一勾,只怕是个男人都得晃神儿。嬷嬷看了直皱眉,但一想到顾雁歌的目的,不由地又笑了,这可是正合了顾雁歌的意。

一个不安分的丫头会斗主子,两个不安分的丫头,只能自个儿先玩着。嬷嬷清了清嗓子,接着又道:“今儿下午,郡马爷喝了你的茶说好,郡马那儿既然缺个侍候茶水的,主子也体贴。但你主子面前侍候的丫头,又是主子亲自收的,比一般的丫头自然身份高些,主子平日里待你也亲厚。按主子的意思,还是得问你,你如果乐意现在就卷了包袱去,你若不乐意,主子念你一片忠心,自会去推了。”

青砂微微一愣,她可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传到了顾雁歌那儿,不由得浑身上下阵阵泛寒,连牙齿都咯咯磕出声响。但这一番话听下来,却发现顾雁歌非但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隐隐有把她送过去侍候的味道,但青砂眉眼一转,还是拜了下来:“嬷嬷,主子待奴婢不薄,奴婢愿终生侍奉主子,绝无二心。”

嬷嬷面上笑得温厚,眼神却是冷冷的,嬷嬷见过的丫头可不在少数,宫里头那些心比天还高的丫头,远比眼前这个青砂手段要高得多,举止仪容也精纯得多,青砂在嬷嬷的眼里,不过是个小蚁儿:“行了,主子会念着你的忠心,既然郡马都开了口了,你还是过去,不过主子往日待你的好,你可得记着。往后要有了什么事,该主子知道的你得往这说,不该主子知道的,也得好好听仔细了。”

青砂闻言眼中满是喜色,面上却依旧不副不舍得样子:“嬷嬷,奴婢舍不得主子。”

“好了,去郡马那儿也是条好出路。孩子…嬷嬷也是从丫头过来的,谁真想做一辈子侍候人的活儿,主子让你过去,自然可心你的伶俐忠心。余下的话我不多说了,你自个儿好好琢磨琢磨。”嬷嬷这时才起身来,扶起来还跪在地上的青砂,那笑里便多了几分亲近的味道,让人感觉是暖融融的。

青砂受宠若惊地看着,眼神像小鹿似的,透着温驯动人:“奴婢谢过主子,谢过嬷嬷…”

嬷嬷亲切地拉着青砂坐下,拿看小女儿的眼神瞧着,笑眯眯地道:“青砂啊,你生模样儿好,又跟主子贴着心,自然不是旁人能比的。以后若有什么难处了,来找嬷嬷,就算嬷嬷办不了,不是还有主子嘛。”

青砂坐在正椅上,第一回当堂坐着,这感觉那真是美极了,但多少还没完全忘乎所以,依旧低眉顺眼儿地道:“奴婢一切都听主子的,听嬷嬷的,奴婢一定不负主子的一番垂怜。”

“待会儿啊,你就去收拾了,再去扶疏那儿拿些衣料、珠钗,在郡马面前侍候,自然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主子那儿你就别去了,主子这会儿乏了,正眯着呢。”嬷嬷招了招手,扶疏便出现在门口。

青砂又是一阵泪光闪闪地感激,这才欢喜地奔向扶疏,微微福了福身子,喊了声:“扶疏姐姐。”

扶疏可不像嬷嬷那么能演,只能勉强挤出点笑脸,不过这样的效果倒是像妒忌青砂了,比谄笑更合适:“青砂,你跟我来,主子吩咐了,让你挑些合心意的。”

扶疏打开了顾雁歌侧屋里的十几口大箱子,珠光玉色一下子映得满室生辉,青砂已经看直了眼,扶疏却是浑不在意地往旁边一站:“赶紧挑吧,挑完了我也好去跟主子复命。”

青砂呆呆地站着,看着那些华美的布料,光泽莹润的首饰,件件看起来都那样高贵,每一件都是她曾经见过,却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能拥有的,青砂犹自不确定地问了一句:“真是…让我挑吗?”

扶疏也算是见过了大世面的,青砂这番举动在扶疏眼里滑稽得很:“是了,你好好挑着,主子既然放开了让你选,你切不要辜负了主子的一番美意。”

青砂愣愣地伸出手去,却又猛然收了回来,看着身后的扶疏,见扶疏坚定地点了点头,这才又伸手去摸。衣料柔软而顺滑,都是上好的丝缎,印花的、绣花的、织花的,全都是陪嫁时,宫里置办的上好料子。

这样的东西,青砂何曾见过,再看那些首饰,有华丽贵气的、有温润素雅的,各色各样让青砂看花了眼,直到扶疏又催了几声,青砂这才随手挑了几样儿,压根不敢多拿。

扶疏见青砂就捏着几样东西在那儿,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就走上前去,选了几块颜色清雅的料子,又挑了几样适合青砂的珠钗玉饰,一并放到桌上随手扯块布包了放到青砂手里:“拿着吧,你拿少了,主子回头该怪我的。你也看到了,这么多口箱子,主子又惯来不爱这些,你多拿几样儿,主子反而会高兴。”

青砂小心翼翼地捧着手里里重重的包袱,只初略的看了看,这包袱里的东西,都够她过上一辈子了。人往往是这样,若是苦惯了倒也没什么,只是有的人,若是猛然间开了眼界,以后要再苦回去,那可就难如登天了。

这便叫做,由俭入奢易,如奢入俭难。

顾雁歌还让净竹去给青砂梳妆打扮了,这才让青砂拿着东西去谢君瑞院里。

只见青砂梳着精致的头,点着上好的玉钗,耳间坠着两颗小小的珠子,却明灿灿地在光线中闪着五彩光华,身上穿的却仍是她做丫头时的衣裳,青砂当时往镜里一照,只觉得头上太漂亮了,而这身衣裳太粗糙了。

青砂进了谢君瑞的院里,谢君瑞正在树下的池子里洗着笔,一抬眼就看见青砂娉娉婷婷地走过来,那特意妆扮过的模样,在满院子里花花草草里,显得更加出挑。

直到青砂走到谢君瑞面前,娇柔的身子如柳枝儿一般拜下去的时候,谢君瑞才回过神来:“你是…”

“回郡马爷,奴婢青砂,爷…说奴婢的茶沏得好,爷院子里眼下缺了侍候的人,郡主便让奴婢来了。”青砂看着谢君瑞的衣摆,不由得又想起了嬷嬷的那番话,羞得满脸通红。

此情此景,含羞带怯、万般风情,谢君瑞连忙伸手去扶,却被青砂盈盈一侧身子,就让开了。谢君瑞收回手,似乎也想起这不舍适,讪讪地道:“是你啊,来了就好,爷喝过你的茶后,再喝别的丫头沏的,就浑不对劲。”

青砂笑道:“爷喜欢奴婢的茶,是奴婢的福分,以后奴婢一定好好侍候爷。”

“嗯,来了就好,杏雨到娘那儿学规矩去了,我身边也没个合意的人,正好你替些日子,待杏雨回来了,那时候你们再认识认识。粗一看,你和杏雨,还真有几分相似。”谢君瑞看着青砂就又想起了杏雨,只觉得明明才离了片刻,就似是分开了很久似的。

青砂并没有在顾雁歌那儿听到过江杏雨的事儿,猛然一听谢君瑞说出这个名字,而且语气无比温柔,心里咯噔一下,对着这没见过面的杏雨开始提防起来:“是,凭爷吩咐,奴婢定当竭力侍奉爷。”

净竹本是送青砂过来的,一见这样,转身就走,回顾雁歌院里去了。

净竹还颇有些气愤的跟顾雁歌把看到的事儿禀了,却没想到顾雁歌听了却露出饮了醇酒一般的笑:“净竹,你生气了?”

净竹哼的一声,也不去瞧顾雁歌,顾雁歌不由得更笑得开怀,心里却清楚,这丫头自小跟着原主,两人可谓是情同姐妹,顾雁歌打趣儿道:“莫不是净竹羡慕青砂了,要不我也把你送到郡马那儿去。”

净竹闻言却反身就拜倒在地:“主子,您要是气奴婢了,您就打奴婢一顿,您拿奴婢怎么出气都成,但是要奴婢却侍候郡马,奴婢却是宁死不从的。”

“宁死不从…净竹,就冲你这句话,将来也必让你风风光光地从我这嫁出去,绝不能让你为妾为庶,再过看人眼色的日子。”顾雁歌扶起了拜倒在地的净竹,心里颇有几分感慨,贴心的和不贴心的差距就是那么大。青砂啊,将来怨她也罢,恨她也罢,那与其自身,多少也是有干系的。

(怀里搂的是青砂,苦着脸的自是杏雨姑娘咧…那男的,谢君瑞,一下子出现了三个人物了。期待啥时候能上男主和女主的合照…)

第八章 杏花啼雨

  (做法,召唤推荐票…俺想上新书榜…做法加强版…)

这日里,顾雁歌抽了个空儿,照旧的去谢老夫人那儿喝下午茶,这习惯还是顾雁歌带过来的,原来顾雁歌是一个人喝的,可偶然地发现谢老夫人比她还无聊。便抱着一个人无聊,两个人好歹还能说说话儿,而且顾雁歌也挺愿意和谢老夫人唠唠。

关于这个朝代的信息,关于原主儿生活圈之外的这个世道,林林种种,都亏得是谢老夫人兴冲冲地拉着她说,她才不至于露了馅儿。

临走到门口了,都已经瞧见谢老夫人院里的藤本月季迎着风儿,枝枝叶叶的招摇的时候,顾雁歌才想起来,江杏雨现在真在谢老夫人院里学“规矩”呐,只是不知道这“规矩”学得怎么样了。

顾雁歌半搭着扶疏的手,净竹上去叫了门儿,里头的守院儿丫头探出脑袋来,一见是顾雁歌连忙行礼:“奴婢给郡主请安。”

顾雁歌轻轻地睨了一眼,轻抬手慵慵地让那丫头起来:“老夫人这会儿清闲着吧!”

丫头啊了一声,片刻之后才嚅嚅地回道:“回郡主,老夫人正在后头院子里,倒没旁的事儿。”

府里的事儿,顾雁歌嫁进府来次日,谢老夫人就让人准备好了,亲自送到了她手上,现在谢府上下,最清闲的就是老夫人。顾雁歌这一问,只是想因着江杏雨而已,但是丫头可没听懂。

顾雁歌遂是一笑,由扶疏搭着去了后院,老夫人正在月季花架下,一朵一朵剪下上好的月季花插在石桌上的青花瓷瓶里。顾雁歌看着一笑,随手在身边折了几枝青嫩生生的水竹,悄没声息地走到谢老夫人身后喊了声:“娘…”

谢老夫人连忙回头,见是顾雁歌笑得一脸喜欢:“是郡主来了,来来来,快些儿过来坐,我这正念叨着呢,你就来了,赶早不如赶巧,你来看看我这花摆弄得怎么样儿?”

顾雁歌揪着手里的水竹坐下,用青枝子半遮着自个儿的脸,露出明晃如珠玉一般的笑容,衬着水竹枝显得那般清贵而雍雅:“娘现在的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再过几天我都不敢说自己会了。”

谢老夫人笑笑,看着掩映在青嫩颜色后面,愈发灼灿地脸,摇摇头道:“你这是揪了门口的水竹做什么,叶子薄利的,仔细割破了手。”

顾雁歌这才递过水竹叶子去,随手摆弄进了花瓶里,白的粉的花儿,一点缀了几根高高的绿枝子,立刻显出别样的娇美来,正如方才衬在她的脸旁边一样:“娘,不是有句俗话嘛,红花开纵艳,也需绿叶衬。你瞧,这一搭衬,花更娇了,叶更碧了。”

谢老夫人一看,还真是这么回事,但是顾雁歌刻意随手地摆弄,并不特别是地方,谢老夫人又换了换位置,这才心意地抽手坐着看:“是更好看了,这就是你说的美形、美意、美器、美伴吧,我今儿才算明白了。”

顾雁歌看着老夫人得意的笑脸,隐约看出几分谢君瑞意气风发时的样子来了:“这几根枝叶,在娘的摆弄下更好看了,在这点儿上我可逊于娘了。”

谢老夫人摆摆手,让丫头上来把花移到房里去摆着,又吩咐道:“杏雨啊,你去把茶水、点心摆上来。”

江杏雨把茶水、点心呈了上来,顾雁歌这才抬眼瞧了江杏雨,修长地手指轻掀开盖碗,唇儿一启微微啜了口,笑道:“娘,正巧看到杏雨了,这丫头还在我那儿领着整理书房的差事呢!昨儿让郡马一搅,我都差点儿忘了。”

谢老夫人可不知道有这出,侧眼看了江杏雨,江杏雨冲老夫人微微点了点头,老夫人遂笑道:“杏雨来我这学规矩的,怕误了郡主的事儿,不如把老爷书房里的大丫头拨过去,替郡主整理书房。那丫头是读过几年书的,经史子集,背了个顺溜,比起杏雨来可不止强一星半点儿。”

顾雁歌倒也不强求,遂笑道:“那敢情好呀,我那儿啊书多、事儿杂,也怕误了这丫头学规矩。”

谢老夫人看了看顾雁歌,又看了看江杏雨,忽然想起了谢君瑞对这丫头上心,不由得想敲敲边鼓:“郡主啊,你觉得这丫头怎么样儿?”

顾雁歌闻言不由得冷笑,谢老夫人可从来没单为个丫头问过类似的话,果真是母子连心,媳妇做得再好再贴心,做娘的也是向着儿子。顾雁歌不露声色地又打量了杏雨一番,抿着嘴笑道:“挺好,模样小小的,倒挺可人,只是性子温软了些。”

谢老夫人听了顾雁歌的话,心下稍安,看来顾雁歌并不知道什么,而且对江杏雨印象还过得去:“一个丫头,要那么出挑的性子做什么,温顺软和不就是丫头该有的性子么,到底了也是个伺候主子的,总不能脾气比主子还大吧。”

顾雁歌眯眯笑着,眼波一扫,余光恰看到江杏雨微垂的眼里闪过不甘与愤然,于是笑得愈发灿烂明艳:“娘,你这倒是在说我的丫头,净竹这丫头就脾气大,我平时要是疏失了什么,她都能叨叨上好半天呢。”

净竹在旁边没好气儿地看了顾雁歌一眼,谢老夫人看了不由得失声而笑,道:“净竹姑娘可不同,净竹姑娘在太后身边侍候过那么些年,在宫里都是有文书的女官,府里的丫头哪个比得上。”

顾雁歌和谢老夫人说说笑笑,丫头们围在旁边侍候着,场面好不热闹。独独江杏雨,带着些儿不甘在一边柔柔弱弱地站立着,风一吹来,盈盈楚楚地模样分外惹人怜惜,只是这副模样儿,在场的没谁去捧场而已。

顾雁歌前脚刚走,谢老夫人就睡眼惺忪地午睡去了,除了守值的丫头侍候着,院里的丫头们也得了闲,要么午睡,要么做自己的针线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