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邦大手一按桌子,沉声道:“你说的有理,朕明白了,朕也正有此意,不如干脆就请太皇太后的旨,奉燕贵太妃娘娘为太后吧,如此,燕贵太妃娘娘入主永寿宫,名正言顺,是不是?”

仪嫔的手心里全是汗,待李永邦终于把话都说完了,才彻底松了口气,虚虚一笑道:“陛下圣明,臣妾词不达意,但就是这个意思。”

李永邦笑着将桌案上的酒一饮而尽,道:“好,很好。仪嫔你心思机敏,望以后多多的替皇后分忧。”

仪嫔笑着谢恩,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仪嫔见李永邦一个劲的喝酒,便道:“陛下既说了臣妾的琴音好,臣妾尝听闻陛下会吹笛子,不知陛下肯否赏光和臣妾合奏一曲?”

“琴瑟和鸣,确是雅事。”李永邦喃喃道,说起笛子,蓦然间就记起数年前乌溪的那一夜,有个姑娘非要他吹笛子给她伴奏,他的唇角情不自禁的微微向上一勾。

须臾,回过神来,道:“爱妃有所不知,朕素来只擅长吹&*箫,笛箫有异曲同工之处,有的人学了笛子,再一经师父点拨,就能把箫也给吹起来,可见两者互通,朕也曾把玩过一阵笛子,可惜那笛子莫名摔坏了,大抵是朕与它无缘吧。所以便再未吹奏过。”

“仪嫔你的筝音如此曼妙,朕若以箫声代替,敷衍着与你合奏,委实是糟蹋了你的琴音,还是免了吧。”

仪嫔惋惜一叹:“陛下爱惜臣妾,臣妾心中欢喜。”

李永邦意味深长的斜了她一眼,面貌姣好的人,只要不是凶神恶煞,表情看着怎么都是温润的,带着一丝暧昧,仪嫔微微抬起头,两相对视,很有些情意缱绻的火花,仪嫔忖着火候差不多了,微微阖上眼,正要凑上唇去,突然‘砰’一声,李永邦竟从旁倒了下去。

福禄低呼一声‘万岁’,赶紧上前来救驾,一边唤太医,一边安排李永邦回未央宫去。

皇帝醉酒至斯,显然是不能留宿在长春宫了,结局出乎仪嫔的想象,不过好在乱中有序,御前伺候的人果真都是八面玲珑,面面俱到的。

仪嫔唯有请圣躬安,直送到了宫门口,以为皇帝当真回去了,谁知道李永邦转头就上永乐宫去找上官露了。

还好孩子已经叫乳母们抱去睡觉了,否则看见李永邦一进门就踹了守宫门的太监一脚,拿人撒气怕是要吓着。

殿中有通明的烛火不算,东西两边还贡着夜明珠,上官露坐在正殿中翻着《吕氏春秋》,见他气冲冲的进来,也只略一抬眸,神色不变。

李永邦站定了人还有些摇晃,上官露见了,淡淡道:“陛下喝多了?饮酒切忌过量,伤身。”说着吩咐凝香,“给陛下准备醒酒汤来。”

凝香道了声‘是’,霎那间人都走开了,只留下他们两个。

李永邦慢慢的朝她迈了一步,脸上露出近乎痛心疾首的神色来,“本以为你我就算不睦,好歹你也该知我的心意……嗬!没想到……皇后竟很是懂得宫中权术。”

“皇后好手段,叫朕再一次刮目相看了。”

上官露放下手中的书籍,嘴角勉强抿出一个弧度来:“陛下近来说话总是有了上半句没下半句的,要臣妾猜不透。”

“皇后怎么会猜不透。”李永邦讥诮的哼了一声,“皇后是猜谜的高手,凭他是谁,皇后一猜一个准。”

“陛下抬举我了。”上官露起身道,“陛下驾临,臣妾没有不恭迎的道理,只是陛下今夜当在长春宫,怎会贸贸然跑到臣妾这里?”

李永邦不打算再和她绕弯子:“因仪嫔提出要朕奉燕贵太妃为太后,朕思量着,仪嫔之前和燕贵太妃都不曾见过几面,更谈不上交情,何以突然有此一说,故而来与皇后相商。”

“原来如此。”上官露浅浅笑了起来。

“皇后怎么看?”李永邦问。

“臣妾若说此举不妥,陛下会听吗?”上官露的一双眸子直视着他,带着惊人的审视。

李永邦一怔,慌忙的挪开视线。

上官露像一个早就挖好了陷阱,终于成功守株待兔的猎人,笑眯眯道:“臣妾以为,燕贵太妃一来助陛下登基有功,二来,与臣妾有恩,当年是燕贵太妃力排众议,要陛下迎娶的臣妾,臣妾心里实在是感念万分,所以说要奉燕贵太妃为太后,臣妾是绝对没有异议的,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永邦重重喘了两口,随后气的一拳打在身侧的花架子上,夜明珠囫囵滚落在地,在地上晕开一团光圈,映出他脸上的阴影。

“好,很好。”

他拂袖而去,黯淡的光照出他离别时破碎凌乱的脚步。

凝香从隔间里探出一个头来,愤懑道:“都怪那个仪嫔坏事。”

上官露优雅的以手按了按脖子,转动两下,疲惫道:“怎么能说是她坏了事呢!应该说,‘都是她干的好事’!”

同一句话,一个意思,但不同的口气,便有了双重含义。

凝香郁闷道:“奴婢一个月的俸银啊…….”

上官露笑着挥挥手道:“罢了,不问你收账便是。你呀,去盯牢了,照今夜的情形看,往后得势的该是莹嫔了。”

“你说那个仪嫔瞧着一副聪明相,怎么就揣摩错了圣意呢!”凝香还在为她一个月的俸银纠结。她很看好仪嫔的啊,从前赵侧妃在的时候,她没少在姓赵的两姐妹之接挑拨离间,是个借刀杀人,敲沿缸的好手。战斗力多强啊,怎么一进宫就傻了?

上官露抿唇笑道:“她生性多疑,从来只信自己不信别人,莹嫔就是瞧中了她这一点,蛇打七寸,立时令她栽了个跟头。她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凝香嘟嘴:“主子您观人于微,奴婢输的心服口服,这一个月的俸禄不能免,奴婢给您买话本子消遣。”

上官露知道她是有意宽慰她,拍了拍她的手道:“我没事,他一年里少不得要跟我置气上百次,今次算好的了。”

凝香真替她叫屈,不过上官露还真是跟活神仙似的,李永邦的一言一行,她瞄上一眼就知道后续,跟老太医们给各宫各院的小主们搭脉似的,一搭一个准。李永邦果然连着数日都歇息在了重华宫。

第31章计中计

论相貌,莹嫔远远比不上上官露;论媚态,或许也比不上温若仪,但胜在知情识趣,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收放自如,不该说的时候,哪怕是气氛再尴尬,她也会封住自己的嘴,滴水不漏。

有时候男人心烦的时候只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女人不过是个摆设,若是个自说自话的摆设,难免叫人嫌弃。莹嫔就不是这一种了。她安静的时候就像一株花,静静的绽放,让人可以完全忽视她的存在,自得的放松下来,但是又端茶递水,伺候的十分周到,这便是她花开的芬芳了,不知不觉的深入骨髓。

坦白说,不管是从前在王府,还是到了宫里,皇帝对她都没有太大的感觉,唯一的印象就是白。

赐她莹嫔不是没有道理的,她的皮肤很白,和上官露那种白的近乎薄弱蝉翼的剔透不同,莹嫔的白像玉石,甚至偏于苍白。

皇帝有时候问她:“朕到你这里,光顾着喝闷酒,喝完了倒头就睡,可曾怨怼朕?”

莹嫔恭顺的垂头道:“臣妾不敢。臣妾不求陛下多么宠爱,只是偶尔抽空了能来看看臣妾,臣妾就心满意足了。”

“不求阖家荣宠吗?”李永邦试探的问,“你弟弟在江南的差事办的不错。”

莹嫔喜笑颜开,倒也不掩饰她的自豪,坦白道:“臣妾没有多余的奢望。从前父亲在家里就常教我们,多大的脑袋戴多大的帽子,陛下您别嫌弃臣妾说话鄙陋。”

李永邦摇了摇头:“没有。”

莹嫔腼腆的一笑:“臣妾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但是觉得父亲教训的是,每个人的福气都是有限的,臣妾眼下过的很好,皇后娘娘御下和善,陛下待我又不薄,甚至还提携了臣妾那不懂事的弟弟,臣妾已经觉得很好了,什么阖家荣宠,臣妾想也不敢想。人要懂得惜福,不然连那微末的福气都降临不到你头上来。”

她的话听起来略显得有些卑微,李永邦以为那是他从前太忽略她的缘故,一时心底有些不忍,女人就是这样,你宠她,她才有傲的资本,你不宠她,她就龟缩起来。可他想不明白,上官露这种他该怎么处置。似乎他对她好与不好,宠与不宠她完全不在乎。也许是她还爱着崔庭筠的缘故——想到此,他心底涌起一丝怆然,似乎找到了和莹嫔同病相怜的地方,他们都有不受人重视的悲哀,他拢着她的双肩安慰道:“你很好,真的。朕一直以来疏忽你,是朕的双眼蒙蔽。”

莹嫔闻言,像是触动了什么伤心事,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但并没有哭出来,强自按捺愈加叫人心疼。

李永邦蓦然想起什么,蹙眉道:“朕之前听到了一些传闻,说是你特地去内侍局想要买通彤史姑姑,朕觉得你不似那样的人,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莹嫔无辜道:“臣妾也不知道怎会有这样的传言。”

她难过的嗫嚅:“臣妾只不过让身边的丫头绿珠去内侍局报个信,说臣妾身子不适,让内侍们记下,省的牌子呈上去耽误了其他姐妹们进幸,哪里料到绿珠被人瞧见了和内侍们讲话,竟做出了这样的文章。”说着,再也忍不住了,滚了一滴泪下来,抽抽搭搭道,“臣妾想着皇后娘娘明事理,必不会轻易听信他人的。”

李永邦道没事,朕知道了就好,一边拿了一方帕子替她掖了掖眼泪,动作温柔轻和。

莹嫔心头狂喜,但她没有得寸进尺,投怀送抱,相反,不好意思的接过,害羞道:“叫陛下见笑了。”自己用手捂住眼睛,道,“陛下不要看。”

李永邦觉得她天性淳朴质真,此事必定和仪嫔脱不了关系,顿时觉得她厌恶至极。当即便把仪嫔提议的事情告知莹嫔:“皇后也赞同仪嫔的话,你怎么看?”

莹嫔紧紧拽着帕子,绞的厉害,良久才道:“臣妾……臣妾不敢妄议。”

皇帝一把握住她的手,拉她到身边坐下,温和道:“你不必有什么顾虑,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朕就是看你性子不遮不掩的才问。”

不像仪嫔藏头露尾的计算着,诬陷了莹嫔,背后还论皇后的是非。

莹嫔顿时泪盈于睫,但只抽泣并不说话。

李永邦耐心道:“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别哭,什么了不得的事,值得你哭成这样。”

莹嫔抿唇道:“臣妾还没有哭呢,只是心里难受,不忍,臣妾不敢说,怕拂了皇上的兴致。”说着,从李永邦的掌中抽出手来,到他跟前徐徐拜倒,伏地涩然道:“陛下,臣妾是个无知的妇人,若是说错了,请陛下千万不要见怪。”

“臣妾……臣妾未进宫前没见过燕贵太妃,对于宫中的事情知晓的不甚详细,直到前两日,去给皇后娘娘请安回来的路上撞见了贵太妃娘娘,才算是正式问了安。”顿了顿,不安道,“在臣妾心里……臣妾心里……”莹嫔咬唇,“臣妾心里只有一个母后,臣妾彼时在王府,虽只有逢年过节的才见过先皇贵妃,但是先皇贵妃贵为陛下您的生母,生前并未封后,实乃一大憾事。臣妾知道母妃她并不在意这些虚名……”说到这里,哽咽着抹了把泪,“可是陛下,您登基了,追封生母实属平常。母妃对臣妾很好,臣妾也希望她能进太庙,进奉先殿,享后人香火,令后世子孙景仰。”

李永邦默默地看着她,看了她足有好一会儿,才站起身,走过去,亲自将她搀扶起来,喉头哽了一哽,道:“你没做错什么,也没说错什么。你如此体贴朕,是朕之幸。”

“你很好,真的。”

莹嫔怔怔的看着皇帝道:“陛下您一晚上说了两次我很好。”

“那是因为你真的很好。”李永邦捧起她的脸,认真道。

“朕自会追封生母,同时也会请贵太妃入永寿宫,还有……要册封你……”

莹嫔故作惊讶状,李永邦道:“本来妃位就少,朕和皇后打算要从你们几个里头挑拣,眼下朕心里头有谱了,只是长辈们的事情得排在前头,少不得委屈你一阵子。”

莹嫔赶忙道:“臣妾不委屈,臣妾的事都是小事,请陛下劳烦内侍局和礼部好好地督办母后入太庙的事宜。不能委屈了母后。”

李永邦欣慰的一笑。

仪嫔对这一切还尚不自知,她正做着陛下给她晋位份的春秋大梦呢,直到阖宫都在说莹嫔娘娘甚得陛下欢心,仪嫔才咂摸出一些不对劲来,悄悄的托福寿去跑一趟,到福禄那里打听。福禄道:“陛下喝酒,咱们当奴才的没人在的时候可以拦着点,可与娘娘在一块儿,喝酒是助兴的,奴才们怎么敢拦?但娘娘心里得有个数,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再让陛下喝了,仪嫔娘娘太好说话,竟由着陛下的性子来,结果陛下头疼传了太医不算,那晚还到永乐宫朝皇后娘娘发了一顿酒疯……唉,不过自从去了莹嫔娘娘那里,莹嫔娘娘调制的一手好香,陛下睡得安稳,身子骨也比以往健朗了。咱们当奴才的看在眼里也高兴,活计也轻省。”

一番话,轻轻巧巧的把自己给摘了个干净,倒成了仪嫔的不是。

仪嫔心里惶惶的,她押了这么重的注,不能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啊。但听闻内侍局偕同礼部已经在奉旨督办燕贵太妃晋升太后,挪居永寿宫的事宜,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想多了?只是眼巴巴的看着皇帝去过静贵人的毓秀宫、昭贵人的昭仁宫和丽贵人的披香殿后又回到了莹嫔的重华宫,一呆又是三日,连灵釉宫的金美人和关才人都有宠,却还是没有半点召见她的意思,仪嫔当真是慌神了,又不能找皇后娘娘去哭诉,谁让她自作主张,导致皇后娘娘为了这件事一早便被太皇太后叫进了慈宁宫申斥了。

皇后虽然向太皇太后辩称燕贵太妃晋升为太后的事,她事前毫不知情。而实际上却是,她一踏进慈宁宫,没待太皇太后开口就跪下告罪道:“臣妾无能,求老祖宗责罚。”

太皇太后气的不轻,指着她的手略微颤抖:“你说的倒容易!一句‘无能’就推卸的一干二净,责罚?你让哀家怎么责罚?陛下拟旨的时候你在哪儿?他有这主意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法儿把它掐喽!如今箭在弦上,再没有可以转圜的余地,你罪过大了去了!”

“哀家本以为你能在后宫有一番作为,而今看来,哀家是瞎了眼了,你同姓陆的根本就是一个鼻孔出气。”

皇后俯首,以头贴地:“臣妾有罪,不敢奢求太皇太后的宽宥。但是恳求老祖宗,可否听臣妾一言?之后老祖宗怎么开发臣妾,臣妾都无有怨言。”

太皇太后从鼻孔里哼了一声道:“谅你也不敢。”说着,瞥了一眼手边内侍局张德全送来的图纸,那都是特地请如意馆的画师为新晋的太后所绘制的朝服和常服的花样,粗略一看少说百八十件,件件巧夺天工,精致奢华。说是说等老祖宗示下,内侍局才开始动工。但她陆家早不把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此时此刻,送这些东西到慈宁宫无非是有心来膈应她!

太皇太后震怒,一掌拍在手边的紫檀小桌上,打翻了上面的白玉镂雕牡丹三耳花薰,道:“说!哀家倒要看看你这张利嘴怎样巧舌如簧,颠倒是非,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皇后终于缓缓地抬起头,眼里含了一汪泪,但倔强的没有落下。

太皇太后不由一怔,依稀间仿佛看到了昔日的蕊乔。

皇后开口道:“老祖宗可能忘了数年前的事,但臣妾每日每夜、一时一刻都不敢忘。”说着,半抬起下巴,头朝上微微仰起,把眼泪逼回去后深吸一口气道:“仪嫔是不好,为了和莹嫔争一日之长短,讨陛下的欢心就出了这样的馊主意,臣妾知道了以后,心里不是不着急,可是转念一想,她当上了太后总比以一个太妃的身份继续留在陛下的后宫强,太皇太后可能觉得臣妾没见识,但哪朝哪代都出过这样的荒唐事?难不成真的任由她在眼皮子底下当一个活生生的武曌?和陛下珠胎暗结了,让她改头换面再充一次后宫?最后眼看着大覃由姓李的变成姓陆的?此乃其一。其二,仪嫔提了,陛下若以为不妥,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陛下准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仪嫔的提议再荒谬,都是顺了陛下的意的。太皇太后也知道,陛下要做的事情,谁人拦的住?就说当年那个连翘,说白了不过是那人的一个替身,都闹出这样大的动静。眼下这位可是正主儿,陛下心尖上的珍珠,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臣妾要是还贸贸然对着干,逆了龙鳞,岂非给自己找不痛快?这并不是说臣妾怕死,相反,臣妾这几年……”上官露哽咽道,“臣妾这几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臣妾自己知道。”

上官露言辞恳切,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太皇太后闻言略有松动,禁不住轻轻一叹:“那难道咱们以后就任由这个女人在后宫横行无忌嚒?”

上官露捏着袖口掖了一把眼泪道:“臣妾就是要她放肆,要她横行无忌。”

太皇太后的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不解,上官露继续道:“臣妾在连翘这件事上吃了亏,知道硬碰硬这个方法行不通,既如此,咱们就换个方法来。皇上不是要供奉她为太后吗?不是要抬举陆家所有人吗?那咱们一意都顺着他。要知道,人一旦沾了权力就放不下了,胃口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就好像燕贵太妃,本来只是先帝的昭容,先帝去了,她这一生眼看着要与光阴为伴,岁月蹉跎,偏生让她一朝得势,翻身成了燕贵太妃,而今燕贵太妃已不能满足她,接着是太后,终有一日,连当太后也会感到不满足。那时候,陛下还会放任她吗?”

“你的意思是?”太皇太后眯细着打量皇后。

上官露抿了抿唇,如澜湖一般静深的美眸掀起一股巨浪,语气中透着胸有成竹的笃定:“老祖宗,咱们*凡胎,要是一不小心被刺蛰了手,让人来拔,哪怕是提前打招呼了,还是会觉得疼。可自己拔就不一样了,心理有个准备,蚊子叮一口似的,压根不觉得什么。”

“你的意思是,陆燕这个人要皇帝自己亲手去铲除?”太皇太后的眼里闪过一丝精光,还有几分赞许和激赏。

“老祖宗圣明。”上官露的目光透着沉着和冷静,以及孤注一掷,“眼下看起来她的确是占了上风。但起码有个太后的头衔挂在那儿,人要脸,树要皮,臣妾不信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她还能自恃着长辈的身份把陛下往她的宫里引?!”

“再者,也是最关键的,治病要从根本上起,不能治标不治本。连翘就是那表症,看着是压下去了,其实病症还在那儿。所以咱们要治本就要连根拔起,可动手的是咱们,味道就不一样了。陛下会怨恨咱们,臣妾倒是不忌讳他怨恨了,可是老祖宗想一下,陛下此生都会怀念她,沉湎在对她的思念里不可自拔,哪怕是天大的缺点也给磨成了优点,光记得她的好了。那时候,就会有第二个连翘,第三个连翘,没完没了。但倘若是陛下亲自处置的,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痛定思痛的,拔了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没人逼他,往后也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

第32章雾里花

上官露话毕,室内良久的沉寂,无人说话,只有袅袅的焚香,从地上碎了得的炉子里飘出来。

太皇太后闭着眼睛,拨弄着手上的佳楠佛珠。外间的内侍匆匆进来禀报说皇帝在外求见,太皇太后眯起的眼睛漏开一条缝,人已经一个闪身进来了。太皇太后抄起桌边的一只茄皮紫釉暗划云龙纹的茶盏就朝皇后砸了过去:“瞧你做的好事!”皇帝二话没说,一个箭步挡在皇后跟前,跪下道:“皇祖母!”可还是来不及,皇后被泼了一头一脸的水,最要命的是,茶盏击中了上官露的心口,她闷哼一声,但脊梁骨依旧挺直,跪的一丝不苟。

“皇祖母。”李永邦慌道,“皇祖母身子要紧,不作兴生这样大的气,再说皇后也没做错什么事,何以劳动皇祖母大动肝火?”

“她没有做错事?”太皇太后直指着皇后的脑门,“她身为中宫,不单单要令后宫风平浪静,为陛下开枝散叶,更要时不时的劝诫陛下,可她哪一样做到了?她最大的错就是什么都没做!这样的皇后还要来干什么!”

上官露垂下脑袋,几不可闻的啜泣了一声。

李永邦自责道:“不关皇后的事,所有事情都因孙儿而起,皇后该说的该劝的都做了,是孙儿一意孤行。皇祖母要怪,就怪孙儿吧。”

上官露诧异的瞥了他一眼,这回他倒还算仗义,知道把事儿往自己身上兜,否则她今天出不出得了慈宁宫难说!

李永邦沉声道:“皇祖母,孙儿有些话想说。”

太皇太后挥手令一干人等退下,只留下芬箬。

李永邦开口道:“皇祖母,孙儿知道您生什么气,孙儿在拟旨的时候就想过会有什么后果,可是孙儿还是这样做了,不为别的,就是想替父皇做点儿什么。”

太皇太后张了张口,李永邦自顾自的继续道:“芬箬姑姑,您也是看着我长大的,我的事您最是清楚不过了。父皇与母亲恩爱,简直成了千古佳话了,因为恩爱,阖宫的其他人都成了摆设,就说庄贵太妃娘娘,从小待孙儿极好,孙儿想为她做点儿什么,但能做什么呢?总不能叫她去分薄了母亲的宠爱,孙儿也有私心,故此心里一直很内疚,知道她无儿无女,得空了就去陪陪她,有好的东西先敬着她。如果可以,孙儿也愿意奉她为太后,可她什么都不要,父皇临终前她一直侍奉在侧,乃至父皇归天了,她还要去替父皇守陵,孙儿真的想不出能为她做什么!还有瑜太妃……她一生见过父皇几回?父皇与母亲是恩爱,可父皇是个平常人也就罢了,偏生他是个帝王,他这样间接误了多少人?!更别提孙儿的母后了。我知道,在皇祖母眼里,母后她害人不浅,孙儿从小听你们说她和端敬太后的事说了无数遍,但最终她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死的时候如何落魄与凄凉,只有孙儿亲眼见到了。这不是一国之皇后应有的待遇啊。”李永邦说到动情处,略有些哽咽,“她死之前,瘦骨嶙峋,一双眼睛整个凹陷进去,病的不成人形。她的要求不高,只想有人能陪她说说话。孙儿有时候偷溜过去,哪怕只和她说一句,她也能高兴上一天。后来父皇知道了,下令孙儿不许接近她,她为此哭瞎了眼睛。那时候,乳母管着孙儿,宫女们也管着孙儿,她病的昏沉沉的,只念叨着孙儿的名字。孙儿心里难受的紧,偷偷的溜过去,送了她一支梅花,她到死的时候都拽在手里贴在胸口。她固然是可恨,却也很是可怜的…….父皇用的着人的时候,把人顶在天上,大肆封赏,用不着了就幽禁起来,母后临终时疯疯癫癫的,孙儿见了心底里其实很怕,但又同情她。”

“可即便如此,舅舅进宫来也从不曾亏待过孙儿,只为着我名义上还是孝慎皇后的儿子,他是我舅舅。我不像父皇,见了人再没有利用价值,就立刻划清界限,舅舅对孙儿的好,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经年累月的。也许在京中许多达官贵人的眼里,舅舅就是一个招摇撞骗混日子的纨绔,只会买些花鸟来逗逗孙儿开心,但其他人呢?前倨后恭!孙儿未替父皇打理朝政之前,一个个的骑墙看风景,等父皇把许多事交到孙儿手上,每天多少精品的字画和古玩不往孙儿的府邸里送?!所以孙儿才会如此肯定,就算今日登基的不是我,舅舅依旧会待我如往昔。至于燕姐姐……燕贵太妃也从没在孙儿面前说过母亲的半句不是,孙儿不能为陆家做什么,无非是在有生之年,让他们风光一些,体面一些。特别是这些年舅舅他受尽了世人白眼,燕贵太妃更是活的像个宫女似的,跟前只有一个人服侍,大冬天的,问内侍们要个炭还要看人脸色。现如今一个太后的头衔……又怎么样呢,父皇不会活过来了,燕姐姐从今往后不过是后宫这个精致的笼子里被圈养的一只鸟罢了,孙儿能做的就是好衣好食的供着,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了。”

“皇祖母。”李永邦难过的唤了一声,“让皇祖母不好受,孙儿心里过意不去。”

“过意不去你也不是照样做了!”太皇太后冷哼一声,“事先明明知道我不会称意,这会子又在这里过意不去什么?”

李永邦张了张口,无言以对,太皇太后不屑道:“你口口声声说陆家可怜,你母后可怜,舅舅可怜,那么谁来可怜你母亲?”

李永邦闻言,双手情不自禁的握拳:“皇祖母……”

“怎么,提到你母亲,你又伤心了?又觉着对不起你母亲了?”太皇太后看着李永邦无可奈何的摇头,“你这个孩子呀,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没有你父皇的半点风范,凡事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要知道,你嘴里的母后,差点把你母亲烧死在延禧宫里,连同哀家一块儿,你母亲大着肚子,在延禧宫临盆,当日要是让你母后得手了,要不是你父皇来的及时,哪儿有现在的你?你倒好,不顾念你母亲的生养之恩,活活将她给气死了,而今还觉着愧对陆家?哀家告诉你,总有一天,你会为你今天的决定后悔的!”说完,不耐的挥手道,“走吧走吧,你在这里,哀家看着就头疼。芬箬啊,过来给哀家揉揉。”

芬箬屈膝道是,一边向李永邦使了个眼色。

李永邦是专程来捞皇后的,他在未央宫里一收到消息就赶忙过来了,怕皇后要受太皇太后的责难,眼下一听,简直如蒙大赦,立刻站起来道:“谢皇祖母。孙儿谢皇祖母成全。”说着,扶了上官露一把,牵住她的手往外走。

太皇太后闭着眼假寐,当没听见,等人走了以后,叫下人进来收拾了香炉,太皇太后向着芬箬感触道:“这个孩子呀,性情这般优柔寡断,可怎么是好。”

“他只看到了成王败寇,觉得他们输了,便同情弱者。”

芬箬喟叹道:“其实也难怪孩子,孝慎皇后死的那年,他才四岁,孝慎皇后死状多恐怖呀,一个劲的拉着他同他诉苦,孩子的心地单纯,自然就偏向她了,再说宫里的人爱嚼舌根,孩子耳濡目染的,听到的都是些不尽不实的话,这不,害的蕊乔吃了多少的哑巴亏,又不能跟自己的儿子计较。”

太皇太后点头,“是啊,所以哀家才说陆家的女人可恶,阴毒,她到临死了还不肯罢休,要蕊乔母子俩生出嫌隙来。他父皇委实比他刚武的多,便希冀他也能这样,逼得急了,孩子心里有负担没处说,身边又有一个名义上的‘姐姐’陆燕,走的近了,女孩子大三岁,生的成熟,心思重,这孩子哪里经得起她撩拨?三两下的就陷进去了。他父皇当年为了斩断他这段孽缘,没少动棍子,结果他自己把自己放逐到乌溪去,以为隔得远能解相思苦,谁知又跑出一个长得相似的连翘来,唉…….”

说到连翘,芬箬问:“老祖宗,您以为皇后说的话可信吗?”

太皇太后哼笑了一声:“她呀,这妮子,张口就来,七情上面,掰扯的跟真的一样……”

芬箬诧异:“这么说,老祖宗认为皇后骗了咱们?”

太皇太后摇头:“哀家的意思是——她拱姓陆的那女人当太后未必就像她说的那样,是要彻底铲除陆燕,但是也不见得她和姓陆的就是一路人,哀家估摸着她是有她自己的打算,所以皇后的话有真有假,不可尽信。”

“不过亏得她临时想出这一套歪理,倒是有几分急智,很有意思……”说着,太皇太后抬眉看着芬箬,“她适才那股子神气,有没有叫你想起什么人来?”

芬箬的眉目一下子柔和起来:“是有那么一点儿……不是五官生的像,是神态,眉目像是会说话,老祖宗也是想起蕊乔了?”

“是啊。”太皇太后长叹了一声,“她走了也有经年了,但哀家总觉得是昨天发生的事,就在眼前。”太皇太后的眼眶有点湿,半晌回神道:“罢了,不提这些伤心事。话说回来,当时怎么就让他们找着皇后这孩子了?哀家瞧着这几年来她和永邦斗得乌眼鸡似的,哀家还以为他们真不和,但今日一看,你可瞧真切了没有?”太皇太后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的急不可耐的和芬箬分享,“他还算是护着她的。可见不是没有感情。”

芬箬道:“奴婢也意外。陛下这么快就收到了消息,知道皇后被您召来了慈宁宫,大抵是怕您怪罪,心急火燎的就过来了,都不待人通传直挺挺的往里冲,想是心里着急。否则鲜少这般没有分寸。”

“是呢。”太皇太后笑道,“这傻孩子就是这副要命的脾气,她母亲在的时候,一个劲的和她母亲作反,但谁要真说她母亲的不是,他第一个跟谁急。他该不会跟皇后也是这么着吧?自己可以可劲的欺负,旁的人不许碰。这算什么?”

芬箬窃窃笑道:“男女之情,奴婢就不懂了。不过奴婢觉得呀,有的男人呀,在喜欢的姑娘跟前拉不下脸来,就老和她对着干,想要姑娘反过头来顺着他,也是,我们这位爷从小被惯大的,哪里受的了别人不把他放在眼里?”

主仆二人说帝后的闲话说了一下午,越说越带劲,还商量着是不是哪天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福禄叫过来问个明白。毕竟御前当差的,不知道十分,也猜透了八分。

第33章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