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哭。

隔着一丛花木的李永邦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先前就要冲出去,谁知被福禄给拦住了,福禄道:“陛下,沉住气。”

“朕怎么能沉得住气!”李永邦愠怒道,“区区一个下人也敢教训皇后,这宫里还有规矩没有!”

福禄沉吟道:“陛下,数年前您与皇后决裂,今日的情形,难道不该早就料到了吗?”

李永邦噎住。

福禄道:“奴才多嘴,陛下与皇后娘娘分居多年,宫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毋宁说整个禁宫,整个天下都是以陛下的喜好为尊,陛下不喜皇后,不敬皇后,阖宫自然无人敬爱皇后。谁会费事讨好一个陛下厌恶的人,从而招致陛下的不快?陛下当初把小殿下抱走给太后,也该料到太后一定会阻挠皇后娘娘。太后宫里的人狐假虎威其实正如当年赵庶人敢于挑衅皇后,是一样的道理。”

李永邦怔怔的站在原地:“这些年,她就过的这般凄凉吗?”

福禄叹了口气道:“凄不凄凉奴才不敢妄加断论,奴才只知道如今妃嫔们都没几个去给皇后请安了,皇后落到如斯田地,不是因为别的,都是因为您啊,陛下。”

李永邦喉头一哽:“今天没在良妃那里看到皇后,看来她是专程瞅准了这个空子来见一见孩子……”说到良妃,李永邦疑惑道,“对了,良妃不是与皇后交好吗,怎么她也不去给皇后请安?”

福禄默了默道:“据奴才所知,请安的妃嫔里,并没有良妃。”

李永邦的脸黑的能滴出墨来。

旋即一个念头迅速闪过他的脑海,他自言自语道:“明翔……明宣……不对,这事不对,她对明翔那么好,对明宣也视如己出……既然如此,她怎么会对自己的孩子下手?”李永邦侧头向福禄道:“这件事不对!当年皇后失子,凭的都是刘琨的供词,还有他交出来的证据,朕觉得这事儿不对,恐怕从根上就是错的!你替朕把刘琨提出来,朕要审他!顺便让宝琛去永寿宫传话,把小殿下接回永乐宫,交给皇后。”

福禄劝道:“陛下心慈,只是……怕这样一来,就惊动了太后。”

“惊动了又怎么样?!”李永邦气道,“太后若问起来,就说是朕的主意。谁敢不从,直接砍了。”

福禄垂头道‘是’,一边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还瘫在那儿的皇后,坦白说,他是真不知道皇后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第103章解连环

然而刘琨死了,自然没法到御前来。

皇帝大怒,将寿意花楠木面紫檀木桌子上的奏折全部一一扫落在地,吼道:“混账!混账!人关在天牢里怎么就不明不白的死了?要不是朕想起来要审他,就没有人来回朕了,是吗?”

福禄道:“陛下息怒。天牢重地,不是一般人进的去的,凡出入者皆有登记,刘琨的死若是有问题,相信一定能查的出来。”

“没错。”李永邦道,他现在必须要冷静下来,如果皇后是被冤枉的,那么整件事就是数年前精心安排的,安全起见,应该一早杀了刘琨灭口最为稳妥,但很显然,刘琨是新近才死的,也就是说,留着刘琨实为迫不得已,一是怕他起疑心,二是他把孩子从永寿宫抱回了永乐宫的举动打草惊蛇了,以致于始作俑者不得不匆忙了结了刘琨的性命,怕他复查。

李永邦背着手在屋里踱了两步,道:“当务之急,是你悄悄的替朕查一查,当年刘琨都给哪些人看过病,经常出入哪些地方。太医院一定存有脉案,要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把陈年脉案给销毁了,一时半刻怕是不能轻易办到。此是一。其次,朕要大鸣大放的查天牢的事,天牢那帮家伙,人在他们的地头上出事,朕就把他们全部关起来,让他们互相攀咬,不信查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你那一头,自然就不会那么引人注意了,切记低调行事。”李永邦叮嘱道。

福禄点头应记下了。

天牢的事交到了仪妃的父亲温同知手上。

温同知一辈子都在刑部供职,各种花色的酷刑都拿手,只是开明之世,凡事讲求证据,不能动不动喊打喊杀的,但是只要皇帝一松口,那他和大理寺分分钟有几百种花样轮流给人上一遍。没多久,就找到了天牢里两个不那么牢靠的内奸。

据他二人交待,他俩是一个班上的,昼夜轮流更替,刘琨死的那天就是其中一个叫张三顺的当值。他没有听到任何异响,也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等到他发现刘琨横死,已经是第二天早上送饭的时候了。

又问都有谁来看过刘琨,此人交待,因是天牢重犯,家属也不得见,但可以差人送信进来,经过他们的手一层一层筛查,没有问题才能转交。刘琨的家人一开始还有信来,嘘寒问暖,渐渐地,便杳无音讯了。张三顺郁闷道:“他们当官的还不乐意介个,不乐意类个,其实俺们当差的最苦,他坐牢,就是把牢底给坐穿了,日子也比俺们舒服。”

温同知见问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身边换了常服来旁听的皇帝已经不耐烦了,便又给张三顺上了一遍‘肉夹馍’。

所谓的‘肉夹馍’就是用烙铁把皮肤给烫熟了,然后一刀割开直至能看见骨头,再顺着血肉模糊的地方撒上辣椒面,那滋味甭提多好受了。

张三顺理所当然没受住,一下子全都抖落出来,道,这几年一直有一个宫女定时的来看望刘琨,每回都带了好酒好菜,重要的是银子,出手很大方,令他和牢头好生招待刘琨,不得怠慢了。

温同知诧异道:“区区一个宫女,你们怎么就敢放行?阖宫那么多宫女,要是人人都来天牢走一趟,那敢情好,天牢都该成观光胜地了。”温同知轻哼一声,鞭子握在手里,“张三顺啊,都到了这个份上了,你仍是不给本官一句准话,那就别怪本官不给你机会。”

张三顺奄奄一息道:“大人您有所不知,不是小的有所隐瞒,实在是小的不敢不从,那宫女持的是永寿宫的腰牌,小的不敢不放行啊。又身着翠绿色宫装,一看就是主子跟前得脸的姑姑,而且这么多年来,也没生出什么事端,小的的确是见钱眼开,想着既有这有这样的好事,何不给主子行个方便呢!”

“那这些年,你共收受了多少好处?”

“不多不少,整五百俩。”张三顺道,“小的在宫外有家眷,因刚成亲,急着用钱,平时又好一赌…..”呜咽了声,“小的知错了,大人饶命啊,小的真的知错了。”

李永邦双手负于身后,立于角落的暗影里,温同知打量了一眼他的神色,愤愤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你说是永寿宫就是永寿宫啊!那岂是你随口胡说的地方!简直血口喷人。再者,有人假冒永寿宫也不一定。”

张三顺喏喏道:“是,是,大人心思缜密,大人说的有理。”

温同知不温不火的抛下诱饵:“若本官让你画像,你可还记得那宫女的面容?”

“本官警告你,这可是你最后的机会,戴罪立功。”

张三顺忙不迭的点头道:“记得,记得!”用力太猛,血顺着耳根流下来,“每回来天牢都是同一个人,小的见多了,很清楚她的模样,且她专挑俺哥俩当值的时候来,俺记得真真的,一定好好配合。”

温同知看向皇帝,皇帝朝他一点头,画师立刻奉命上前。

另一头,福禄的调查也颇有一番起色。

由于上官露病了好一阵子,皇帝经常出入太医院,连带着福禄和宝琛也与太医院上下熟络起来。在太医院打下手的小太监们不敢和福禄胡乱搭讪,只有想办法和宝琛称兄道弟,经常在一起喝酒,玩个骰子什么的。

宝琛那一晚假装偶尔路过,便被几个小太监叫进去,略喝了几杯酒,就借尿遁跑去翻当年的脉案。

宫里的人都有自己信得过的太医,就像董耀荣给太皇太后把过脉一样,谦妃和太皇太后是董耀荣一直照看着的,刘琨没有给皇后建档,可刘琨给太后把过脉,还有裕贵人和关婕妤。几个妃嫔都说的过去,特别是当时的裕贵人还不是贵人,关婕妤还不是婕妤,她们一个才人一个美人,位份低不受重视,太医院派刘琨前去照料理所应当,怪就怪在,刘琨究竟何德何能啊,竟能跳过周定陶和孙兆临径直给太后把脉?

这不寻常。

宝琛把脉案塞进了心口衣裳的夹层里,出来和从前给刘琨跑腿的小山子聊天,问道:“嗳,你家原来那个太医你还记不记得,姓刘的——”说着,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道,“他死啦!”

小山子愣了一下,旋即又道:“嘿,死了就死了呗,横竖是个人渣。”

小山子打了个酒嗝道:“他活着的时候,咱们就巴不得他早点死!什么活都丢给我们干,要不要脸?太监也是人呐,最关键的是,我们只是个太监,我们又不是太医,哪里懂得抓药、开方子!他是恨不得我们替他一并代劳了,哪里像董大人,但凡是经他手的主子,药到病除不说,从开方到抓药,再煎药,样样亲力亲为,仔细检查。跟着董大人的小信子见得多了,也踅摸出一些门道,都可以出师了。”

“如你这么说,那姓刘的没一点本事,究竟是什么门路,能明目张胆的混进太医院来?”宝琛好奇道。

小山子拿手挡着嘴道:“嘘,自己人才告诉你,这刘琨呀,是周定陶周大人的偏房外室的弟弟的儿子。”

宝琛长长的‘哦’了一声:“原来是小舅子的儿子,难怪呢。可这不苦了宫里的小主们嘛,谁遇上他谁倒霉。”

“可不是嘛!”小山子道,“他看诊完全是靠猜的,要是恰好对了,那根本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宝琛叹了口气:“所幸这人死了,眼下倒也干净。宫里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就是皇后主子运气不好,怎么碰着这么一个人呢。”

小山子默了默道:“你要说他没本事,他打胎却是个能手。”

“怎么说?”宝琛探过头去。

小山子叽叽咕咕和宝琛咬了一会儿耳朵,宝琛恍然大悟。

大意是说,宫里的宫女有的耐不住寂寞,会偷偷地和侍卫什么的私定终身,一不小心把肚子搞大了,怕东窗事发就会塞银子给刘琨,让他帮着落胎。

宝琛把原话传给福禄听,福禄肃着脸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那么刘琨除了给太后看过脉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具体的线索没有?”

宝琛回道:“师父,小山子和我说了,这件事整个太医院只有他和刘琨两个人知道,就是刘琨在去永乐宫给皇后娘娘送安胎药之前,去过一趟永寿宫,当时叫小山子在永寿宫外等着,像是防他知道什么,他便等着,没多久刘琨就出来了。”

福禄‘唔’了一声:“知道了。”

转头立刻到天牢去向李永邦复命。

李永邦听了冷冷道:“你是说——皇后在上龙舟前喝得那碗安胎药,是刘琨在去完永寿宫之后,才送到皇后那里的,是吗?”

“是。”福禄道,“太医院的小山子可以作证。”

皇帝默了默,一会儿功夫,温同知也过来了,对他道:“回禀陛下,那常来探望刘琨的宫女画像也已经出来了,请陛下过目。”

李永邦接过一看,‘咦’了一声,这不是……这不是站在太后跟前,和彩娥一起的那个叫什么……叫什么铃铛儿的丫头?

李永邦把画像递给福禄:“禄子,你可记得有这么一个人?”

福禄乍见之下也着实一惊:“陛下,这不是那个叫铃铛儿的宫女吗?先前太后说永寿宫里走失了宫女,派人四处寻找,就是拿着这副画像,奴才确定见过,就是她,叫铃铛儿什么的。在太后跟前伺候着,很会说话的样子。后来尸体在排云殿找着了,还是奴才领淑兰过去认的尸。”

李永邦冷哼一声:“是吗?走失?”

“走失了还能出入天牢?还能把人悄无声息的给杀了?”李永邦咬牙切齿道,“好大的本事呀,天知道那个死在排云殿井里的是哪个倒霉的宫女。就凭一件衣裳就给认了?焉知不是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起了金蝉脱壳,瞒天过海!”

李永邦气道:“传朕的旨意,从今日起,请太后在永寿宫里颐养天年,凡事不得外出。有什么需索,禀报皇后,令专人前往伺候。”

“是。”福禄答道,一并去了一趟慈宁宫转告太皇太后,据说太皇太后得知后,高兴的连喝了两碗燕窝。

福禄觉得也有必要跑一趟永乐宫,毕竟太后在后宫再也说不上话了,以后凡事就只有仰仗皇后了,本来他有些担心皇后的身体,谁知道一进永乐宫,竟发现皇后的精神好的很,正和小殿下玩的高兴,抱着孩子在腿上教他下棋。

福禄把皇帝的旨意说了,上官露冲他微微一笑道:“谢公公前来知会本宫一声,这宫里没几个人还记得本宫,倒是公公您有心,竟还记挂着。”

福禄讪讪的道:“奴才不敢当,奴才应该的。”说着,欠身往屋外退了出去。

一壁走,耳边听见凝香的声音:“娘娘,你这局棋可是下了很久了……”

上官露幽幽道:“急什么,游戏才刚刚开始。”

第104章秋风起

李永邦这个人一向认为,凡事出,必有因。

他当初选择相信是上官露自己落胎的原因很简单,一:刘琨有证有据,且与皇后无冤无仇,没有理由往皇后身上泼脏水,也不敢。二:皇后脚上的针,要算准了时间让针刺进脚心的当口,刚好落胎药又发作,只有受害者本人最能够掌控这一切。

但是现在刘琨死了,事情马上反过来,使得皇后失子一事看起来漏洞百出。就比如说刘琨给出的那张方子,明白无误是上官露的笔迹,然而笔迹是可以仿冒的,别说出动造办处的高手了,就是市井民间里,但凡有才学一点的,都可以办到。模仿一个人的字迹并不难。

这张方子在整件事里是核心关键,一旦方子被推翻,刘琨的供词顿时就不重要了。因为刘琨在事发前去过永寿宫,如果说他背后仰仗的是太后的势力,又或者收了永寿宫的钱,那么栽赃皇后就没有什么不敢和不可能的了。而且,这么多年来,永寿宫的宫女一直出入天牢照顾刘琨,刘琨死前见的人恰好是太后报失的宫女,还有另一条重要的线索,是张三顺收到的贿银,经查实,是官银不错,除此之外,还有银票,票子得到京中的宝昌号去兑现。宝昌号明面上和太后是没有关系,实际上却是陆碧君的父亲陆宗庆开的。

所以当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在永寿宫的身上时,要说都是偶然,那也太过巧合了。

皇帝这次一反常态,既没有把不悦放在脸上,也没有到永寿宫去和太后当面对质,而是把前因后果都捋了一遍之后,问福禄道:“禄子,你可还记得当年陆耀指控皇后索贿这件事吗?”

为了证明皇后的清白,他和福禄还安排张德全大费周章的搜宫,结果没发现皇后的问题,反而搜出一个叫如琢的宫女,说是被华妃收买,安插在皇后身边的。

李永邦问:“那宫女身上的银票是哪家银号的?”

福禄心中巨震,如果他没有记错,也是宝昌号。那就是说,皇后从那个时候起,就已经在谋划今天的一切了?他吞了吞口水道:“陛下,慎行司那边儿有记录,奴才这会子就去取来您过目,不过倘若奴才没有记错的话,应当……是宝昌号。”

李永邦面无表情,似乎早在预料之中:“那个如琢呢,死了没有?去看看,没死的话,替朕把人带来,朕有话要问她。”

福禄淡淡道:“是。慎刑司那个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料想她不死也要脱层皮。”

“很好。”李永邦道,“她知道的一定不止那些,你去告诉她,她要是知趣的,就赶紧把知道的都吐出来,朕不但饶她一命,还允她出宫。”

福禄道是,转身争分夺秒的往慎刑司去了。

笔帖式把当时的记录和存根交上来,的确是宝昌号的票据。

如琢也是个命大的,竟没被折磨死,据说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一天只睡两个时辰,是以人是活着不错,但是顶多也只有半条命,一行一卧,都是浑浑噩噩的,好在意识尚存,一见着福禄忙泪眼婆娑的跪下来叩头。福禄道:“看样子,你还算省人事?那咱家问你一句,你如实回答,当年之事可还有其他隐情没有?你是否全都交代了?别说咱家不提醒你,这可是你最后的机会,陛下和娘娘开恩,陛下说了,只要你把该说的都说清楚,就放你一条生路,出宫去,从此太平。”

如琢昼夜劳作,一双猩红的眼肮脏又浑浊,听了这话如同沙漠里的人乍然之下见到了绿洲,眼底闪过一丝希望的光,但转瞬即逝,喃喃自语道:“公公,福公公,不是贱婢不肯交待,实在是贱婢罪人一个,这辈子已是贴底了,而对方却是个有权有势的人,婢子若是和盘托出,只怕性命不保。”

福禄一脸的不屑:“再权势滔天又怎样?能盖得过皇上去?!你到底还要命不要?那人若是真有你讲的那么厉害,当日陛下龙颜震怒,将你打入慎刑司,那人怎么没本事将你给捞出去?”

如琢许久没说话,半晌道:“奴婢性命微贱,不值得他人大费周章。公公您是明白人。”说着抬起头来,露出狰狞的表情,恨声道,“公公说的有道理。奴婢而今过的日子简直是生不如死,干脆把什么都招了,一了百了,即便是死,奴婢也能拉个垫背的,好过我吃糠,他吃粮,我睡泥地他睡床,任人逍遥法外。”

福禄于是把人带到了勤政殿,根据如琢的供述,一炷香后,张德全和锦葵也到了,一齐跪在大殿之上。

李永邦对如琢抬了抬下巴道:“喏!把你刚才说的话,当着他们的面,一字不漏的再说一遍。”

如琢像个活死人一般,凉凉的答道:“是。”

“奴婢原籍永州枫溪人士,姓卞。祖上有人跟着藩王闹了事,男的都被斩了头,女的全部充入贱籍。奴婢身无长技,便在青楼里打杂。机缘巧合之下,伺候了一位头牌,名叫薛燕歌,就是当今吏部尚书元若宪的宠妾。”说到这里,她的嘴角不由泛出一抹自嘲的苦笑,她从前很是羡慕薛燕歌,薛燕歌长得好,体态轻盈,又弹得一手好琵琶,艳名远播,不惜有人千里迢迢到永州来,一掷千金就为博她红颜一笑。像她这种素质的,则是送给老鸨老鸨都觉得没前途,只给她一口饭吃,留着给姑娘们使唤。

“薛燕歌裙下之臣无数,多是达官贵人,但薛燕歌只跟了陆耀陆大人从永州来到了京城,只不过没多久,就被送给了上陆府做客的吏部尚书元大人。”

“薛燕歌有了着落,元府又有主母当家,奴仆无数,奴婢便没有了方向,只有掏出身上所有的家当,托薛燕歌请陆大人为奴婢想法子。陆大人答应为奴婢改籍,送奴婢入宫为婢女。不但姓名是假的,年岁是假的,就连出身都是假的。陆大人还千叮万嘱,说是做得好的,主子有赏,若是出不了头也不打紧,赚够了体己,出宫后大可以找个好人家嫁了。奴婢就是这样入得宫。”

李永邦听一次就气一次,大手一按桌角问坐下两个:“你们两个倒是说说,尤其是你张德全,身为内侍局资历最深的人,你们两个知不知情?”

张德全吓得出了一声冷汗,伏地道:“陛下明鉴,老奴当真不知情啊,老奴……”他结巴起来,“老奴当真不知情啊。”

锦葵也瑟瑟发抖:“陛下开恩,奴婢只是负责调理新人的宫女,教她们礼仪和规矩,并不知道她们的来历和出身,请陛下明鉴。”

张德全颤声道:“陛下,老奴当真不知情,老奴侍奉主子三代,从没有出过这样的纰漏,至于锦葵,她年纪固然青涩,可历来是个稳妥可靠的人,奴才二人当真一无所知啊!”

福禄垂眸看了一眼他俩,深深一叹道:“陛下,造籍作假之事,只怕牵连甚广,单是陆大人一个,是不能成事的。”

“朕自然知道。”李永邦冷笑,肖恒去晏州当总兵以前就是在户部任职的,时间也对的上。“哼!很好,怎么这种事华妃总能和太后扯到一块去!”

张德全一听大惊,宫中最近风声鹤唳,但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

当即不再吱声了,听凭皇帝发落。

皇帝道:“此事关系重大,张德全,你年纪也不小了,别临了晚节不保,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令你和王翰还有温同知一起去把事情给朕查清楚。假冒宫女的一律杖打三十大板丢出去。”顿了一顿,想起陆耀还经办过一届的秀女选举,要是有人混在秀女当中,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又道:“秀女罪加一等!秀女婚配的都是皇室子弟,皇室血脉岂容他人玷污!朕给你们十天时间,办不好全都给朕回家种田去。”

张德全忙叩首谢恩,有皇帝的这句话,有刑部的温同知,还有王翰那个出了名的‘王一根’,全名‘一根肠子通到底’,不怕这事不被掀个底朝天。

果然,根本不用十天,仅仅是五天之后,原钟粹宫的三个娘子就被揪了出来,所幸一直没有承宠,问题不大。还有就是送进淳亲王府的,据说淳亲王也没有动过,全抓了起来,当场乱棍打死。至于皇帝秋狝送给边陲属国的,皇帝就表示不追究了,权当做给塞外人民送温暖献爱心。

事发后,奏本如雪花一般堆在了李永邦的案子上,都是弹劾陆耀的,一为造籍事件,二为致使谦妃滑胎来历不明的胭脂和皇后的鞋里凭空出现的银针,皆证明了内务大臣渎职、弄权舞弊,实在难当大任。皇帝立刻下令陆耀革去内务大臣一职。就连陆家的宝昌号也跟着被查封。

陆耀这一次不能再上演诈病这一招了,因为还有其他涉案人员,诸如元若宪,被当街斩首示众,皇帝要陆耀亲自去‘监斩’,感受一下。

第105章斩立决

方若宪此人,说来也是活该。

本来娶得是兵部尚书兼抚远大将军王忠魁的女儿王妙英。

王妙英少有淑名,诗书皆通,为不少子弟说追求,偏生王妙英看中元若宪有才,愣是不顾一切下嫁于他。婚后夫妻二人寄居丈人家,育有一子一女,然而和睦的光景还不到三年,元若宪便以无颜再在岳家居住为由,弃妻、子而去。

王妙英千里追夫,一直到了京城,好在王若宪总算不负众望,凭借着丈人的牵线搭桥,谋到了一官半职,渐渐地也认识了一些达官贵人,他能说会道,口才了得,很快得到了升迁。入了吏部以后,更因为擅于逢迎,特别是针对陆耀,所以受到了提拔,一跃成为吏部侍郎。至此,元若宪总算是小小的扬眉吐气了一把,不但在岳丈跟前摆起了京官的架势,但凡是妻子娘家的亲戚来访,也一律不见。成天只知道与陆耀等人混在一起花天酒地,还收了一房爱妾,就是薛燕歌。

为了哄薛燕歌开心,元若宪四处搜罗金银珠宝,连家里的布置也仿照宫廷陈设,夜有明珠照路,寝有却金软卧。薛燕歌体轻不胜重衣,元若宪不惜重金往仙罗求来了龙绡,折起来握在手中不满一把,顶多二三两重,更衬的薛燕歌曲线玲珑,分明毕现。

元若宪最喜欢把薛燕歌抱起来放在却金褥上行下【流之事。

王妙英是世家贵女,对丈夫的种种荒唐行径屡次三番的劝谏,可惜无用,反而遭到厌弃,心灰意冷之下,王妙英搬出了元府,去道观里寡居。

而今东窗事发,陆耀的命是保住了,但元若宪被抄家,男丁一律问斩,女眷则全部投入宫中做粗活,王妙英却宁死不从,她在宫外被打得奄奄一息,依旧道:“王家三娘子,十七年大将军之女,以死为幸。”

有人说她不识时务,也有人说她颇有几分气节,当然更多的都是同情她。

李永邦午歇起来后,就听说皇后在殿外求见,着实是一惊,他原是想等到事情彻底解决后,再亲自去向她道歉的,眼下事情进展的不错,但远没有到完结的地步,没承想她自己找上门来了。

福禄笑道:“陛下,皇后娘娘一定是为了小殿下的事,来感谢陛下的。”

李永邦有些忐忑,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轻声道:“那,传皇后进来吧。”

谁知上官露竟是为王妙英求情而来的。

“皇后也听说了元若宪之事?”李永邦抿唇道。

上官露‘嗯’了一声:“他是无关紧要的人,杀了便杀了吧。陛下处理朝政,臣妾不方便从旁议论,只是臣妾觉得那王氏实在可怜,糟糠之妻被弃也就罢了,可有难同当,有福却不能共享,尽便宜了一些不入流的娼/妓,叫她发妻的颜面何存?!”

“元若宪是犯了罪,那是他自己的事,该株连的也都株连了,连王氏的一双儿女也尽死,到了这个时候还要她受辱,想想确实叫人生无可恋。臣妾于心不忍,想来求陛下开恩,放过她吧。”